l*******g 发帖数: 286 | 1 请GoLost同学指正下面对佛法所说的“空”的观点。
佛教只想强调的是:万物(或凡物)无「实体」(Reality),仅仅都只是一种因缘和
合而成的假存在而已。所以只是一种 Sunya 的存在。这个梵文 Sunya,中译「空」,
译得不好,容易使人误会。难怪最近有一位八十四岁的台湾佛教徒余绍坡先生大胆地提
出异议说:「……常发现凡讲『空』字,就容易出毛病。『空』字在直觉意识中,很容
易认为『空无,断灭』。用之则自误误他,不用则太太平平。」(见氏着「佛法义理中
不应沿用『空』字」,台湾佛教《海潮音月刊》,一九八五年四月)。这是笔者研究佛
教四十年来,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佛教徒如此勇敢地向佛教﹁空﹂观开刀的文章。本文后
半段中还要引用他的反「空」文章。
关于万物(诸法)因缘生的教义,我们不得不引用佛经:「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
因缘离散即灭」(《增壹阿含经》第二「七邪聚品」)。对于「空」,佛经则说:「从
缘生势,无有是处。从缘生者,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
生者,则非真实。」(《自在王菩萨经》卷上)经中之无我的「我」,乃指物的本体,
亦即婆罗门教所讲的「梵我一如」的那个...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4976 | 2
===============
『人人皆可成佛。』只是佛教来到中土后的变种版本吧?
为甚么, 佛教中, 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被称为“佛“以外,
其它任何佛教徒(含僧尼)全都不能成佛,
伟大的僧人也只能称「菩萨」?
『人人皆可成佛。』---有点是空头支票, 不对兑。 |
|
s*******w 发帖数: 2257 | 3 这个贴子真涨知识啊!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组图)
来源: flyer 于 2016-01-06 10:25:19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区别
在耶稣升天之后,使徒们建立了教会,那时只称“教会”。使徒行传第13章记载,福音
临到外邦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 26)后来,人们就把教
会称为基督教。其实圣经只提基督,没有说“基督教”,这是其他人对信基督的人的教
会的称呼,好区别其它的宗教。当我们说基督教的时候,我们还要从犹太教说起,并且
要跟天主教区分清楚。
一、什么是犹太教
犹太教是一般犹太人所信仰的。他们是以旧约圣经为根本,这就是基督教所相信圣经中
的旧约。不过基督教还相信新约,而犹太教不相信新约,他们不相信基督是旧约预言的
弥赛亚。旧约预言弥赛亚要来,基督耶稣降生就应验了旧约这些预言,可是除了跟从耶
稣的门徒以外,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当来的弥赛亚,结果犹太人把耶稣交给罗马人,
把祂钉十字架。现在犹太人复国,除了部分是基督徒之外,大部分还坚守旧约,不信新
约,他们还在等候弥赛亚。其实弥赛亚已经来过,就是那位被他们祖先所弃绝的基...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478 | 4 027
★ 阿难言 我尝闻佛 开示四众 由心生故 种种法生 由法生故 种种心生
★ 我今思惟 即思惟体 实我心性 随所合处 心则随有 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
★ 【四众】出家僧尼,及在家男女居士合称四众
阿难说: 「我听佛说: 『心生种种法(注十)生,法生种种心生(注十一)』
我现在再加思惟推测,这个思惟的作用,就是我心的体性。当这个心的思惟体
性,与外面镜界事物相连合,就是心之所在,并不一定在内,在外,或者在中间
三处。」(阿难第五次所答的观念,认为思惟的作用,就是心的体性)
(注十)法:一切事与理。
(注十一)「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诸法本无,由心故有.心亦本无,因法故
有.前一句「心生法生」,明法不自生,从心而起。后一句「法生心生」,明心不
自生,由法而现。正显心本不生,法无自性,二俱无体,乃心法皆空之旨也。
★ 佛告阿难 汝 |
|
d******y 发帖数: 3668 | 5 要是看经从字面所谓“看懂文言就理解了”,那众多高僧大德们看完理解了不就完了,
为什么天天早课晚课要诵经?每次诵都在理解?难道你认为他们早晚课诵经的功德是从
理解而来的?最好请你找僧尼们去confirm一下,不要自以为是的瞎“理解”。
再问你诵“大悲咒”怎么理解法? |
|
d******y 发帖数: 3668 | 6 呵呵,不是你想要的解释就是扯啦
这两天我一直在看《六祖坛经》,文言一点都不高深,通俗得很,但是一点都不易懂,
自己完全做不到
从小我就听《心经》,会背,《金刚经》也念过很多遍,懂个头啊?not for our
level to 懂.
至于《地藏经》《阿弥陀经》《观音普门品》……那些都是历史或未来八卦,对我当前
如何使用也是不知,佛经说观音菩萨万求万应,那我们这些信观音菩萨的人怎么没过上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的日子呢?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如果单这就不是以我希望的方式work
,那请问你八关斋戒一日一夜你怎么保证能按照你希望的方式work?are you able to
give others guarantee when you suggest it? 反正死无对证,盖不负责?
你不要自己扯糊涂了哦。
你说佛言要持诵佛经,然后自己加上一句说诵经一定要理解,因此我告诉你持诵佛经的
功德未必是从理解而来,佛门中持诵经咒的功德并不完全从理解而来,僧尼们天天诵经
也不是因为念得越多越理解这么个道理。你说你没听说过,我就建议你去问法师。
你诵第一万遍和第一万零一遍理解上有区别吗?i believe n |
|
d******e 发帖数: 4192 | 7 七、中品莲花(凡圣共居处所)
我们出了下品莲花池,我如前持咒,身子如乘飞机,腾空而起,只见无数辉煌的楼阁、
塔尖,在我们面前掠过。这时,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渐渐高大起来。因为,中品中
生的莲花池,莲花大者,如中国一省,约七、八百里,我们从新加坡到吉隆坡,也不过
一百八十余里。因此,七八百里差不多要到泰国中部。莲花这样巨大,这里往生者的体
型身高,也相应的高大,与莲花的增大成正比例。不用说,这里的宫殿房舍,也相应的
增高增大,方能容纳这里的众生。
观世音菩萨对我说:“中品中生,多数是凡圣共居,四众都有,有出家僧尼,在家男女
居士,这里的往生者,比下品莲花的众生,更胜一筹。他们生前曾有出离三界之念,在
娑婆世界时勤苦修炼,除自修外,还积极于佛教事业,如大兴土木,兴建寺庙,或大量
印经书,广宣佛法等,并行善布施,严持戒律,慈、悲、喜、舍,临命终时蒙西方三圣
接引,往生到中品中生莲花池来,但是,他们的修持各有深浅,故亦分为上、中、下三
等。”
不久,我们来到了大殿,向诸菩萨参拜顶礼后,观世音菩萨便马上带我到莲花池参观。
呵!中品莲花池,比其他下品莲花池,不知要庄严殊胜多少倍。四周皆七宝砌成, |
|
|
q****n 发帖数: 4574 | 9 可找找周公解梦看看,要原版的(古文),不要现代人解释的。我感觉很准的。
佛道僧尼鬼神第十九
诸佛菩萨大吉利,法师登座主疾病,
老君真人皆主吉,画神佛者得人钦,
看神佛者妻有子,佛共人言有福助,
入神庙神动大吉,造幡盖者大吉利,
和尚尼姑看经闷,被神鬼打不吉祥,
堂上神佛大吉利,神佛不成行大凶,
烧香礼拜皆大吉,迎神赛社有外财,
仙圣到家福禄至,与鬼斗者主延寿,
祭祀神道大吉利,身受戒行者子孝,
与神女通得贵子,与尼姑交主失财。
做善事,自然无恙。紧急时,可念菩萨名号。如能在梦中做到这点,就最好了。前面有
人说做点功德回向,是很好的办法。 |
|
s********n 发帖数: 650 | 10 一
云冈石窟研究院长张焯先生来信,他们正在对“昙曜五窟”前的树荫广场进行拓建,
决定在21窟以西的坡道上放置两块巨石,并在其中一块巨石上镂刻“西天梵音”四个字。
这四个字,他们希望由我来书写。我立即理纸磨墨,恭恭敬敬地握笔书写。写完,面北遐
想,满脑都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万里黄沙。
“西天梵音”,当然是说佛教。站在云冈、龙门、敦煌、麦积山的惊世石窟前,我想
,中国文化的苦旅步伐,再也躲不开僧侣们的深深脚印了。
二
佛教传入中国,并被广泛接受,这件事,无论对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还是对亚洲文
明、世界文明,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人类文化史上,能够与之相比的事件,少而又少。
这是一种纯粹的外来文化,产生地与中国本土之间,隔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
。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本来它是无法穿越的,但它却穿越了。
这还不算奇迹。真正的奇迹是,它穿越后进入的土地,早就有过极其丰厚的文化构建
。从尧舜到秦汉,从周易到诸子百家,几乎把任何一角想得到的精神空间都严严实实地填
满了,而且填得那么精致而堂皇。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哪怕仅仅是钻研其中一家的学问都...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Vegetarian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xiaoputi (xiaoputi), 信区: Vegetarianism
标 题: 显密问答录·食素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5 16:06:36 2010, 美东)
显密问答录·食素问题
济群法师,索达吉堪布
济群法师:在小乘佛教中,由于乞食的关系,允许吃三净肉。但《梵网经》、《楞
严经》、《涅槃经》等大乘经典,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认为吃肉是断大慈悲种。汉传
佛教依大乘经典而有素食的传统,并以此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藏传佛教同属于大
乘佛教,可我见到的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而一些学习密宗的人,似乎也认为这是
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有素食者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不知堪布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索达吉堪布:梁武帝根据《涅槃经》、《楞伽经》等诸多教典,出于悲心而著有《
断酒肉文》四篇,主张僧尼应一律戒荤茹素,并自此之后使吃素成了汉地广大出家众都
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不惟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规,很多在家居士也纷纷效法,他们要
么选择终生,要么选择在某些特定时段内吃素戒肉,凡此种种优良传统都...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2 第九天开示
将内观应用于日常生活~十波罗蜜(parami)
九天过去了,现在该来讨论一下如何将内观修行方法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是最为重要的
。正法是生活的艺术,如果你无法将之用于日常生活中,那么来参加课程就比举行宗教
仪式或典礼好不到哪去。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不如意。每当不如意的事发生,我们的心就失去平衡,开
始产生负面情绪。而每当心中生起负面情绪,我们就变得痛苦。我们如何才能不产生负
面情绪,不自寻烦恼?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安详和谐?
向内探究心物实相的智者,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管心中为何生起负面情绪
,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例如,我们可以站起身来,喝口水,开始数数字,或是开
始持诵我们信仰的某尊神明或圣者的名号。借着转移注意力,我们就会摆脱负面情绪。
这办法行得通;但其它探究内在真理的修行者,深入到实相的最深层次,直到究竟的真
理。这些开悟的人了解到,转移注意力只是在意识表层感到安详和谐,但并没有将生起
的负面情绪铲除,而只是将之压抑下来。在潜意识的层次,负面情绪继续在造作累积,
增生加强。迟早这负面情绪的休火山会爆发出来,打败主宰了你的心。只要负面情绪仍
然存在,即...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3 俗眼观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
作者:航 鹰
关于对出家人的称谓:我注意到所有报导证严法师的文章都以“他”字冠称。佛门只有
“弟子”、“师父”、“师兄师弟”的称呼,而没有“女弟子”、“师姑”、“师姐师
妹”一说。从现象上看去所有的尼姑都归于男性称谓,似乎失去了“女权”,有“大男
子主义”之嫌。天主教还保留了修女的性别地位,佛教怎么就以一个“他”字概之呢?
我的慧根有限,悟性浮浅,暗自揣摩从佛学的“四大皆空”(尤其是“色空”)观念出
发,“他”字也只是一种代称,这一代称对僧人和尼姑都是平等的,并无把女性归属于
男性之意。即使对于和尚来说,“他”也不是像俗家一样用来标明其性别的。既然是“
四大皆空”,出家人不管原来的俗身是男是女,入了佛门便都是无性别的了。依我个人
理解,这应该是出家人与俗家人的最大区别。
我和证严法师同席用斋
我因职业之便出席过各种宴会,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招待。然而,令我终生难忘的却
是几顿素斋——和证严法师同席用的斋饭。自从有幸食过佛门雅餐之后,我的整个人生
态度都改变了。
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证严法师允许我这个俗人同桌用斋是一种特殊礼遇,还以为
因我是来自内地北方的远客,...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4 —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
若能充分发展七觉支,便可止息轮回之苦,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生死,得以完全停
止;
觉支同时能完全击垮十魔军──系缚我们于苦轮与轮回的内在破坏力量。
为此,佛陀与觉悟者发展七觉支,因而能超越欲界、色界与所有的无色界。
第 1 觉支 念
第一个觉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让人误解的消极涵意。「念」必须
是充满活力与直接面对的,在密集禅修时,我教导「念」应跳到所缘上,完全地覆盖、
穿透,不错过任何部分。为了表达这积极的感觉,我常将之译成「观察力」(
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为了简化的缘故,在此我仍
会继续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读者们记住它应有的积极特质。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与现起等三方面来检视,这三者阿毗达磨──
佛教的描述──用来描写心所的传统分类。我们在此会运用它们来学习每个觉支。
念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奥的。如果我们丢个软木塞到河里,它
会在河面上下摆动漂浮,顺流而下;假如丢的是块石头,它立...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5 郑:话虽没错,但我们也别忘了,甘地和金恩的性命双双在刺客子弹下悲剧地结束。不
过,我同意非暴力讯息对他们主张的作用,非但不是暴力手段所能企及,而且深深影响
全人类。
佛教奉行这类的行为,但不知佛教界是否跟基督教社团一样积极投入人道工作?
马:单就西藏流亡社会来看,这方面还有许多尚待努力。达赖喇嘛一再提醒,西藏
社会已经克服出亡时的创伤,应该开始致力于人道工作,所以佛教人应效法基督教兄弟
姊妹的典范,以同样无私和不退转的济世救苦精神,来鼓励藏人为接纳他们的国家的弱
势民众兴建学校和医院。
当然,其中的成就也不应忽略。在印度,贱民阶级出身的印度宪法设计者,也是甘
地的盟友安贝卡博士转而皈依佛教,不但把佛教再引介回发源地印度,更以毕生心力投
入改善贱民的事业(译按:安贝卡博士系贱民运动领袖、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一九五
六年十月十四日在印度中部的龙城,率领五十万追随者脱离了印度教,皈依佛教。之后
不到一年便有八百万贱民皈依佛教,号称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目前印度佛教徒已超过六
千万人)。在泰国,各大佛寺是治疗爱滋病患者和勒戒毒瘾者的主要中心;一九九一年
,苦达笈多住持结合一个叫帕坎的小村庄村民发起...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6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7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8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9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20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
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
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
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後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
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书史不言其寿,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
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这些先人当然考证下来都是查无此人的,不过韩愈想说的是,佛教是外来的和尚念经
,中土本无佛教)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
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舍身施佛
,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後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
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韩愈蛮厉害的,说没有佛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很平安,自佛来中国以后,皇帝们乱亡
相继,运祚不长,因为信佛的皇帝都很懦弱)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1 世俗政权的强大与否和宗教有任何相关么?
认为正相关来提倡,没必要。
认为负相关来反提倡,大概也没什么必要。
把世俗政治和宗教脱钩,僧尼、道士都一样,
从这一点上,韩愈《论佛骨表》还是不错的。
日。 |
|
d*******r 发帖数: 3875 | 22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曰:“蓬岛还须结伴游,一
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学者果能悟彻十四首律诗之作用
,然后将此七言绝句,熟读而深思之,则弦外余音,当可耐人寻味矣。
中华民国十五年清江黄邃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23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曰:“蓬岛还须结伴游,一
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学者果能悟彻十四首律诗之作用
,然后将此七言绝句,熟读而深思之,则弦外余音,当可耐人寻味矣。
中华民国十五年清江黄邃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4 乌巴庆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标是启发自身内的「活化无常」
──完全经验到真正无常,
即身心连续体很快融化,
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
在那时,心灵产生净化力──
或感受内在自我的无常,
最终希望能达到内、外宁静和平衡的状态,
个人全神贯注于身内无常时,
即可达成此一目标。
根据字典上意义,佛教不是个宗教,因为它不像其它所有宗教,有一中心的上帝。严格
说来,佛教是
结合身体和心灵道德规范的一套哲学体系。它的目的在于灭绝痛苦和死亡。
佛陀第一次说法的四圣谛,奠定本哲学体系。事实上,前三个圣谛阐明佛陀的哲学,而
第四个圣谛(八
正道,是道德兼哲学的一套规范)则作为达成目的的方法。这第一次说法,系对憍陈如
(Ko&n&da^n^na)
领导的五苦行者,他们是佛陀早期求道的同修。憍陈如是佛陀第一个完全证悟的弟子。
现在我们谈到四圣谛,它们是:
一、苦谛
二、集谛: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
三、灭谛:苦之止息
四、道谛:导致苦之止息的途径
要完全了解佛陀哲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白苦谛。为了说明苦谛,佛陀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来探讨这问
题。
首先,利用推论过程。佛陀让弟子了解,人生是苦难,人生是痛苦的,生是痛苦,... 阅读全帖 |
|
|
Y**u 发帖数: 5466 | 26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at Jun 18 01:37:43 2011, 美东) 提到: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7 六度波罗蜜,汉传藏传就不讲了?不禅定不能脱六道是定论吧,戒定慧和那个派别无关。
当然汉传有很多自身的问题不能否认,历史上僧尼就是下九流的社会地位,所谓文人对
佛法的爱好,很多也就是纸上谈兵罢了。 |
|
Y**u 发帖数: 5466 | 28 ☆─────────────────────────────────────☆
acerlonglive (James) 于 (Fri Dec 2 17:45:59 2011, 美东) 提到:
小乘佛教在东南亚国家非常流行,也是最近接释迦摩尼当年传道的教义的。
它本身也是劝人向善,也是做人处事了,同时清规戒律比大乘佛教少多了,更接近人性。
小弟想知道如何可以有效的学习小乘佛教? 在中国文化中,佛教主要指大乘佛教,咱
没兴趣。
☆─────────────────────────────────────☆
SeeU (See you) 于 (Fri Dec 2 19:11:14 2011, 美东) 提到:
Eightfold noble path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ble_Eightfold_Path
Out of the eightfold noble path,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tipatthana
For ...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29 天魔外道加上写情诗就不好了...不写情诗还好.
-----------------------------------------------------------
爱情与幻梦
清海无上师的诗中蓄含情爱的倾诉,如同一般的爱情,亦有那些哀怨孤单,失望等待
的夜晚,和那些热烈恩爱的日子┅┅。唯一不同的是,所有这些情爱,清海无上师接受
於所谓的「道光」之下。我们来听听清海无上师描述等待情人时的孤单:
···
"从未若此孤单 也未如斯闷愁
···
今夜唯独诗与我
明日何遥夜深长
躺隐魂魄发苍穹
聆听人生落双肩"
(单夜--无子诗Ⅰ)
当知道情人不来,诗人孤独卧听雨洒绿叶,
梦回遥远的记忆:
···
"瞻面前 唯余过去影
听雨落 以为人来声
片片叶 无痕将秋送
柔郁指 拾起馀情剩"
···
(馀情--前身的足迹Ⅱ)
幻梦已逝,爱情已空,清海无上师唯有叹息:
···
"许诺伴我冬雪夏阳
转轮回为尘间极乐
教我耽迷欢娱奇趣
青春十指再创天堂!"
···
(造天堂者--前身的足迹Ⅱ)
虽然有道光照亮,诗人仍不忘那些热浓恩爱的日子:
···
"相偕去 绵远彼岸
...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30 天魔外道加上写情诗就不好了...不写情诗还好.
-----------------------------------------------------------
爱情与幻梦
清海无上师的诗中蓄含情爱的倾诉,如同一般的爱情,亦有那些哀怨孤单,失望等待
的夜晚,和那些热烈恩爱的日子┅┅。唯一不同的是,所有这些情爱,清海无上师接受
於所谓的「道光」之下。我们来听听清海无上师描述等待情人时的孤单:
···
"从未若此孤单 也未如斯闷愁
···
今夜唯独诗与我
明日何遥夜深长
躺隐魂魄发苍穹
聆听人生落双肩"
(单夜--无子诗Ⅰ)
当知道情人不来,诗人孤独卧听雨洒绿叶,
梦回遥远的记忆:
···
"瞻面前 唯余过去影
听雨落 以为人来声
片片叶 无痕将秋送
柔郁指 拾起馀情剩"
···
(馀情--前身的足迹Ⅱ)
幻梦已逝,爱情已空,清海无上师唯有叹息:
···
"许诺伴我冬雪夏阳
转轮回为尘间极乐
教我耽迷欢娱奇趣
青春十指再创天堂!"
···
(造天堂者--前身的足迹Ⅱ)
虽然有道光照亮,诗人仍不忘那些热浓恩爱的日子:
···
"相偕去 绵远彼岸
...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31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法师”
http://www.zhibeifw.com/fjgc/fjzx_list.php?id=7725
法师(Dhammqcariya)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指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
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
藏的称为经师(Suttqcariya),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Vinayqcariya),精通论藏的
称为论师(Abhidhammqcariya)。更高的是三藏法师(Tipiwakqcariya),是遍通经律
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在佛教经论中,对于法师的资格也有其特定的含义,其运用也非常广泛。如《法华经·
法师品》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共五种法师。《辩中边论》说十种法师。法师
又是菩萨的异名,如《瑜伽师地论》和《大乘庄严经论》说:法师(说法者)即菩萨十
六种异名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一般只对出家僧人尊称为法师。 |
|
j*******1 发帖数: 182 | 32 济群法师问(1):
在小乘佛教中,由于乞食的关系,允许吃三净肉。但《梵网经》、《楞严经》、《涅槃
经》等大乘经典,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认为吃肉是断大慈悲种。汉传佛教依大乘经典
而有素食的传统,并以此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可我见
到的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而一些学习密宗的人,似乎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还有素食者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不知堪布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索达吉堪布答:
梁武帝根据《涅槃经》、《楞伽经》等诸多教典,出于悲心而著有《断酒肉文》四篇,
主张僧尼应一律戒荤茹素,并自此之后使吃素成了汉地广大出家众都必须遵守的一项制
度。不惟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规,很多在家居士也纷纷效法,他们要么选择终生,要么
选择在某些特定时段内吃素戒肉,凡此种种优良传统都是非常值得藏传佛教及其教徒赞
叹随喜的。尽管梁代以前的汉地佛教徒未必将吃素定为人人都得遵照执行的规则,但无
论如何,坚持素食的修为实在值得每一个大乘修行人赞叹、称扬。
至于说到藏传佛教教义对待吃素的态度,首先必须声明的一点是:藏传佛教从未提
倡、褒扬、赞叹过吃肉的习惯,更严厉禁止藏地的四众弟子为满足自己...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33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4 《那洛六法》双身法是为消除众生之业障也
藏密行者耶律湛澜网友这么说:《《若不预设成见的深入观察双修行者,可知他们为了
众生,已将自己的身心都毫无保留的献给佛法及无上瑜伽,他们是以非常神圣严肃的心
态来运作无上瑜伽(其实,无上瑜伽与其他瑜伽法门的行者都是一样以非常认真严肃的
态度来运作自己的色身及心念),既然如此,他们还会沉沦于杂交邪淫之中吗? 》》
(Sat.11/04, 2006 08:01 pm)
耶律湛澜网友的意思就是说,这些藏密行者当他们在行婬领受第四喜婬欲之乐的时候,
是抱著非常神圣而严肃的心情的;我想这正是藏密祖师在以下《那洛六法》中所说的:
《《丹田火炽,白菩提心化而上下之时,贪心自然生起;盖吾人之贪心从无始以来已有
之,根深蒂固不易尽除;苟善于利用,则可转成智慧,犹如清水加以甘露,即变成甘露
,顽铁点以金药即变成黄金。倘行者久修菩提心,则八万四千烦恼根本之贪瞋痴慢疑五
毒均可转成菩提妙心。夫白菩提心者(男性精液),即利益众生也:修丹田火时手抱明
母,不知之人以为行淫。殊不知此中别有深意:交而不洩,一心利生,完全为消除众生
之业障也。苟能心存利生,则杀盗打骂亦无往不是「菩...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35 心灵依止的寂静处--喇荣五明佛学院
学 院 简 介
---摘自喇荣五明佛学院网站
四川省色达县喇荣五明佛学院是大密乘虹光身静处,位于康区境内。历史上共有七
种无误金艺刚授记对其作预言。此地曾被护法神赞誉为“成就四业之圣地”。因此,持
明者德将多吉于一八八零年在此兴建佛学院,树立宁玛(前译)派讲修法幢。有数十人
曾在此成就虹光身。
一九八零年,法王晋美彭措吉祥贤在第一世敦主仁波切的修行地---色达喇荣、
即大密乘虹光身静处,创建了修学不偏佛法的大学院。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五日,十世
班禅大师亲自致函色达县人民政府,批准学院正式成立,并赐给学院亲笔题写的“喇荣
五明佛学院”之匾牌(藏文)。赵朴初会长也为学院亲笔题写了院名(汉文)。学院的
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显教又设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和般
若等,密教有设有续部经典、各类加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和窍诀等。共同
文化课设有声明、医方明、藏文等内容。
学院现有藏族常住四千多人,汉族常住僧尼两百余人,汉族常住居士与国外学法者
一百余人。这些国内外的学生,皆是自愿来到这远离内地、平均海拔四千多米,气候寒
冷、各方面条件... 阅读全帖 |
|
N***Y 发帖数: 2407 | 36 江西九江铁佛寺蓄发的妙乐,她那里百个僧尼混居一寺。她自称是观音大士的应化身,
八大菩萨之一,有神通,披着大红袈裟让人家拜她,叫各地都造妙乐寺……佛在《楞严
经》中讲得很清楚:在佛灭度后,诸佛菩萨应化于世,绝不会说我是什么佛、菩萨,倘
若自言我是什么佛、菩萨者,即是邪魔。
妙乐招摇撞骗,破坏佛教。此人和李洪志有得一比,在美国有帐户,存款应该不在少数
。有了解具体情况的吗? |
|
f********4 发帖数: 253 | 37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
佛陀曾经说过,一切现象根植于欲。我们一切的所思、所言、所为——每一种体验
——皆来自欲。甚至我们自身也从欲而来。轮回此生,是因为我等有再生之欲。无论自
知与否,诸欲在不断地重新定义“我们是谁”的意感。欲是吾人于时空因果矩阵的就位
方式。唯一不根植于欲者,即是涅磐,因为它是一切现象的终结,它甚至超越了佛陀所
用的“一切”这个词本身的内涵。不过,把你引向涅磐的那条道却根植于欲——善巧之
欲。解脱道挑战著善巧诸欲的极限,看它们能走多远。
善巧之欲——这个概念听来或许怪异,然而,成熟之心面对诸欲,直觉地见其善巧
而行之,识其不善而弃之。 欲求幸福喜乐,乃是人之本能。所有其它诸欲,都是追求
该乐的策略。你之所以欲得一个iPod[微型音乐播放器]、一位性伴侣、或者一种内在的
宁静感,是因为你估想它将令你喜乐。这些次级欲求,因其为策略,故服从一种模式。
它们出自一股莫名的匮乏与局限之感; 它们运用你的辨识力,认知局限之因; 它们利用
你的想象力,构思解决之道。
尽管服从某种共同模式,诸欲却并非归于一元。它们各自对生命中缺乏什么,...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38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
|
x***e 发帖数: 844 | 39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始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黃帝在位百年,年
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
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
,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
丁在位五十年,書史不言其壽,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
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至中國,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
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
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
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群臣識見不遠,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
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嘗恨焉!伏惟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以來未有倫
比。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又不許別立寺觀。臣當時以為高祖之志,必
行于陛下之手。
今縱未能... 阅读全帖 |
|
|
j*******1 发帖数: 182 | 41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673
佛教文化的价值观——青海师范大学演讲
『 2011年11月7日下午 』
顶礼句: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今天能有机会与青海师范大学的各位老师与同学一起共同学习研讨,我感到非常高兴!
高兴的第一个原因是:青海师范大学,曾是泽丹夏忠尊者等诸位前辈大德倾注关爱精心
培育、扶持的学校,加之该校诸位老师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目前已经取得
了可喜的丰硕成果。时至今日,该校已经成为藏族民众心中具有良好口碑与声望、综合
实力极强的大学。
高兴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这些身着佛陀袈裟的出家人,能融入这样的校园中,与各位
同学一起促膝互动,平等交流“佛教文化的价值观”这一课题,的确令人欣喜。
我今天的发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我的感受、佛教的价值以及我的希望。
一、我的感受
目前的现状已经告诉我们,藏族知识分子群体,也即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老师与学生们
,都应该重视佛教与文化这两大主题。
1、传承藏文化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藏族的语言与文化,在某些程度上...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42 转自地藏论坛 http://www.bskk.com/thread-256199-1-1.html
如果我们是来这论坛修行佛法,增长福慧的,那就少论僧过吧!一山还有一山高,有些
僧人也许并没有修到圆满,我们修行人可以选择师父,但不要毁谤别的僧人,这样容易
断掉一些初学者的慧命。一切都有因果。最好的老师还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看些经书
吧,一般好师父也只是领我们入门,古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
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
;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芻 (比丘) 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
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
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 (佛) 而
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43 一时,佛在舍卫城(Rajagadha)。城中有一施主(Pindadayaka),财富圆满如多闻天
子(Vaisravana,四天王中北方天王,佛教中为护法并恒施福之神。《法华义疏》云:
“恒护如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子。”),崇奉外道宗派,娶妻后过着幸福美满的
生活。不久,其妻生下一子,肤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具种种相好。施主为孩
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
,孩子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起来。到他蹒跚学步之时,施主为他买了只聪明活泼的小
母狗(Soni)。这只狗不喜外道,喜欢内道,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发狠狂吠,扑上去
撕咬他们的衣服,看见内道比丘(Samana Bhikkhu)时却高兴地摇尾、转绕、舔脚,如
是等等,行为十分恭敬。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Bhagava)及十方三世诸佛(Buddha),均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
(Catasso Appaman Nayo,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
畏)、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
、定觉支、行舍觉支)、八...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44 http://www.fosss.org/JingTu/YouJi/Images/index.html
前言
本书主要的内容,为介绍中国活佛宽净大法师,于1967年农历10月25日,在福
建省德化县上涌公社桂格大队九仙山弥勒洞内坐禅时,突然被观世音菩萨所接引而“消
失了踪影”。其时,法师被带往西方极乐世界,参观九品莲花的各个境界,时间上只觉
一昼一夜,可是,当返回人间时,已是1973年农历4月8日了。换言之,时间已过
了整整6年5个余月。
乍听起来,这种现象,似乎是超乎常识所能理解的。但是,有所谓“天上一日,人间数
年”之说,由于宇宙空间的不同,时间概念也异,这是稍具佛学知识的人,都能够理解
的。
当时在人间,法师仿佛“消失了踪影”,全寺僧俗,找遍了全山(云居山)大大小小百
多个洞穴,皆不见法师的踪影,甚至还出动打捞队,到附近各处水库、深潭打捞,亦无
下落。热心的信徒,还到县城、泉州市、厦门市、福州市、南平市各地去寻找,并且还
发信托人在永泰、永春、德化、福清等邻县,代为查询,前后历数年之久,音讯全无。
至此,人们多以为法师业已往生去了,心中万分悲痛!
其实,法师自始至终,皆没有离开过...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45 讀了《這幾家寺院的後門,為什麼經常性地有抬出去的女童屍體?》http://blog.zgfj.cn/User8/6555/Show.asp?/_articleid/99041.html
這篇文章,數小時內心情一直不得平靜,為那些淫惡喇嘛的猖狂獸行,也為那些無辜死
去的花兒般的孩子,也為那些痴狂宣揚喇嘛教的漢地僧俗。
所謂的佛教大德行如此淫惡,已經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了,可是偏偏有人還要為惡魔歌
功頌德,提供財色,我就生活在如此痴狂的親眷中間,常常感受著錐心般的疼痛。
以姐姐為首,哥哥妹妹弟弟姐夫嫂子都是藏密信徒,外甥女以及侄女十四五歲便被姐姐
送到了上師身邊修密法去了,小外甥女囡囡被送走的那一年正在讀初中,全校前六名的
尖子生(按:資優生),是一個非常勤奮好學的好孩子,姐姐一直動員她去藏地出家,
孩子生性文雅聽話,對媽媽的勸說總是默默無語,我知道她喜愛讀書,常常勸姐姐不要
勉強孩子,姐姐說的最多的是,以後大了,考上大學有男孩子追求,就該走不了了。
那一年冬天,姐姐將喬德堪布(按:堪布是指喇嘛廟的住持)請到了家裡住了一冬天,
堪布非常喜歡她,經常和她在一起玩,混在一起熟了,自然就有了感情,...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6 关于食素问题
有关藏传佛教的一些疑问,请堪布回答。
问(1):在小乘佛教中,由于乞食的关系,允许吃三净肉。但《梵网经》、《楞严经
》、《涅槃经》等大乘经典,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认为吃肉是断大慈悲种。汉传佛教
依大乘经典而有素食的传统,并以此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
教,可我见到的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而一些学习密宗的人,似乎也认为这是理所
当然的事情,还有素食者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不知堪布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答:梁武帝根据《涅槃经》、《楞伽经》等诸多教典,出于悲心而著有《断酒肉文》
四篇,主张僧尼应一律戒荤茹素,并自此之后使吃素成了汉地广大出家众都必须遵守的
一项制度。不惟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规,很多在家居士也纷纷效法,他们要么选择终生
,要么选择在某些特定时段内吃素戒肉,凡此种种优良传统都是非常值得藏传佛教及其
教徒赞叹随喜的。尽管梁代以前的汉地佛教徒未必将吃素定为人人都得遵照执行的规则
,但无论如何,坚持素食的修为实在值得每一个大乘修行人赞叹、称扬。
至于说到藏传佛教教义对待吃素的态度,首先必须声明的一点是:藏传佛教从未提倡
、褒扬、赞叹过吃肉的习惯,更严...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7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c*****9 发帖数: 1 | 48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
乔美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嗡索德!
五身体性上师金刚持 化身三部怙主六能仁
教传上师本尊寂猛众 空行护法伏藏教主前
三门恭敬祈祷顶礼后 三世诸佛菩萨众化身
为引具有善缘诸有情 依巧方便化现种种相
为成四种事业示异相 为净众生二障圆二资
言简易行成办二种利 任运自成四业转经轮
不可言说无量诸功德 自佛众多经续论典中
所说教义言简意赅书 为诸无边众生得解脱
于此汇集教言略宣说
总的经轮可分为修行轮、保护轮、摧毁轮、杀害轮、轮回轮、砍断轮、发射轮、吉祥轮
、长寿轮、任运成就息增怀诛一切事业轮以及转经轮共十一种。其中的转经轮又包括水
转经轮、风转经轮、火转经轮、土转经轮及手转经轮五种。这其中,特别是手转经轮极
为重要。
制作方法:上等用金银朱砂,中等用松耳石、螺贝,下等用墨汁制成。若将一百零八遍
的观音心咒作成经轮,以吉祥愿词作开光后,经常手转,则可获得息增怀诛之成就,好
似如意宝置于掌中一般。由于转经轮具有简便易行、事半功倍、功德颇巨、速获成就的
特点,因此,如果身语意三门策励精勤,自己不需猛厉祈祷,自然会得到殊胜的本尊护
法神...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9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50 玄奘大师扬名无遮大会
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识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
界的一切有识之士,共赴曲女城,参加他亲自举办的无遮大会。这个大会是为来自中国
的一名僧人举行的。无遮大会,就是无论僧俗、贵贱,一律平等参加的大会。在这个大
会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他得到公众的认可,他就会成为法会之
主,从而成为印度宗教界的领袖。
这名中国僧人是这个无遮大会的论主。这意味着,他将接受来自整个印度的所有学有专
长、身怀绝技的人们的挑战。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到戒日王时期,佛教得到了充
分的发展,高僧辈出,弘法遍及印度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名中国僧人要想获得全
印度的承认,摘取无遮大会的法主桂冠,谈何容易。
敕命颁布之后,过了近一个月,全印度的有识之士纷纷来到曲女城,参加无遮大会。五
印度的十八国王全部到会,著名的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寺也派千余名高僧参加法会。此
时,曲女城内人声鼎沸,参加法会的达一万多人。
佛教历史上著名的无遮大会就这样开始了。
按照惯例,这种大会,会期为18天。在18天中,只要有人对论主提出的众多论点中的一
个论点提出疑问,并能够把它驳...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