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作者: 冯学荣
孙中山逃亡于英国伦敦期间的住处,今为纪念有一孙中山的浮雕像
今天我对大家讲一段往事,1896年大清帝国政府在英国伦敦绑架孙中山的往事,这件事
牵涉的角色较多,让我们先将各个当事人简单介绍一下:
孙中山:此人不用介绍了
龚照瑗:合肥人,大清帝国驻英国公使,月薪1000多两白银,约合今天人民币20多万元
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英国人,爵士,英军军医出身,大清帝国驻英国公使
馆雇用高级职员(参赞),曾来华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太平天国战争,任职金陵机
器局,此时在公使馆月薪600多两白银,约合今天人民币12-13万人民币
康德黎(James Cantlie):英国医生,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华人西医书院念书时的老师
,后离开香港回英国,在伦敦从医
Slaters Detective Association(史雷特私家侦探事务所):大清帝国驻英国公使馆
雇用的调查公司
郝维太太(Mrs. Howe):英国人,女,大清帝国驻英国公使馆雇用管家
乔治·柯耳(George Cole):英国人,男,大清帝国驻英国公使馆雇用仆人
故事从1895年讲起,这一年,孙中山和...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571 | 2 庚子战争真相 -- 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2013-11-17 20:00:42)下一个
庚子战争真相
-- 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作者:刘淇昆)
八国联军之战,是被华人歪曲或误解最严重的一段中国近代史。本人对这段历史一句话
的概括,就是本文的题目: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八国联军为什么进军北京? 两句话可以概括 (1) 清廷既然向西方各国正式宣战(这场
战争由清廷一手挑起),外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 威逼京城, 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2)
西方各国并无灭亡中国的打算;进军北京,除了向清廷施压之外,主要还是为了解救被
困京城、危在旦夕的各国外交官和传教士。
为行文方便,首先需要给这场战争起个名字。“八国联军”不能作为战争的名字。“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是颠倒黑白,强奸历史,本人绝不采用。若遵循“甲午战争”的
命名法,这场战争应称“庚子战争”,因为战争发生在庚子年,由“庚子之乱”引起。
庚子之乱,乱自拳匪。“拳匪”是对义和团最准确的称呼,其首领(李来中、张德成、
曹福田等)及骨干是不折不扣的土匪、流氓、骗子。他们以反对外国传教、抵制洋货、
铲除洋人、二毛子(汉奸)为名,聚众闹事,为非作歹。...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3 http://www.qingchao.net/lishi/putaoya/
清末北京公使馆界图
从这张图上看到,闹义和团的时候,北京当时有十二个国家的公使馆,他们是:美国、
荷兰、英国、俄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
一九OO年六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出了十二份宣战诏书,其中英
国收到两份,其他十国各收到一份。葡萄牙没有被宣战。失败之后的辛丑条约也是跟除
葡萄牙之外的十一国签订的。
为什么给英国两份宣战诏书?而葡萄牙没有收到?
我怀疑是慌乱之中,秘书们给抄错了,多给英国抄了一份,把葡萄牙给漏掉了。还有一
种可能,就是送文件的人把文件送错了。从图上看,葡萄牙公使馆在西郊民巷的圈子外
面,没准是哪个粗心的衙役把葡萄牙公使馆给漏了。多余的一份宣战书,就顺手给了不
远的英国公使馆。
这样葡萄牙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宣战的国家。当然也没有资格参加《辛丑条约》的分赃
了。当然怀疑还不是结论,还需要证实。只是作为一个闲聊话题提出来。 |
|
d*******r 发帖数: 3875 | 4 摘一段扯到近代史的供大家观赏。
心思不慎细密的我,对于翻阅资料这种事最感头疼,天一阁的几天让我到现在都对故
纸堆有恐惧症,不过当我在资料中排查信件、电报时,有一小捆的资料分外刺眼,尽管
这捆资料也是塑料带扎起来,但信封与信封之间贴合的甚紧,薄薄两三厘米厚的资料中
估计叠了十几封信件,像是有大半个世纪没有被分开了,如果没估计错,这打资料在博
物馆收集以前,原本就被前一个主人完整的收纳归拢了。最外面的一封还是国际信件,
用花体的英文书法写就,其中的收件人让我眼睛一亮:“Sun Yat Sen”,不就是粤语
的孙逸仙嘛,孙中山用英语写就的书信和书籍都自署“Sun Yat Sen”,国际上的朋友
也以这个拼音称呼中山先生。
小心翼翼的解开塑料带,把这封信剥离出来,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发生,
安静的小房子里我还能听到旧纸张里粗制纤维断裂的声音,可见这封信件的久远。信封
不像现在用的侧面开封,而是背面的大翻折,打开时又听见一阵细微的脆纸崩裂声,听
着揪心,手难免发抖。
小刘觉察到我停下来,就跨过两摞他遴选掉的资料,凑到我跟前,抓住我拿着信
封的手,把里面的信纸慢慢抽出。三折的信纸在当他打开第一...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5 摘一段扯到近代史的供大家观赏。
心思不慎细密的我,对于翻阅资料这种事最感头疼,天一阁的几天让我到现在都对故
纸堆有恐惧症,不过当我在资料中排查信件、电报时,有一小捆的资料分外刺眼,尽管
这捆资料也是塑料带扎起来,但信封与信封之间贴合的甚紧,薄薄两三厘米厚的资料中
估计叠了十几封信件,像是有大半个世纪没有被分开了,如果没估计错,这打资料在博
物馆收集以前,原本就被前一个主人完整的收纳归拢了。最外面的一封还是国际信件,
用花体的英文书法写就,其中的收件人让我眼睛一亮:“Sun Yat Sen”,不就是粤语
的孙逸仙嘛,孙中山用英语写就的书信和书籍都自署“Sun Yat Sen”,国际上的朋友
也以这个拼音称呼中山先生。
小心翼翼的解开塑料带,把这封信剥离出来,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发生,
安静的小房子里我还能听到旧纸张里粗制纤维断裂的声音,可见这封信件的久远。信封
不像现在用的侧面开封,而是背面的大翻折,打开时又听见一阵细微的脆纸崩裂声,听
着揪心,手难免发抖。
小刘觉察到我停下来,就跨过两摞他遴选掉的资料,凑到我跟前,抓住我拿着信
封的手,把里面的信纸慢慢抽出。三折的信纸在当他打开第一...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6 资料出路好吗?
文章摘自《浮华与苍凉》
作者:邱尚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13-03-28/1042443650.sht
1904年2月10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两个面目狰狞的强盗恣意践踏中华锦绣河山。无
耻的日本强盗要求大清政府保持“中立”。
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传出懿旨:“照着办就是了。”被八国联军驯服得如同羔羊一
般的慈禧,发出的声音是那么微弱。但是,她除了听从列强的旨意外,还能有什么作为
呢?
善耆于1904年9月领授镶黄旗蒙古都统。在日俄开战前和战争进行中,川岛浪速始
终在幕后穿梭于善耆、福岛安正和日本驻清国的公使内田康哉之间,探听、传递军事情
报。
内蒙喀喇沁是横贯内蒙古南北的要冲,向北去,经由赤峰、洮南可以直达齐齐哈尔
。俄日都想把喀喇沁握在自己的手中,两国都想得到喀喇沁郡王贡桑诺尔布的欢心和支
持。日本正在奋力争取喀喇沁地区的地方官民站在自己的一边。
喀喇沁郡王贡桑诺尔布的福晋善坤是善耆的胞妹。别看善坤是女流之辈,她的名气
可一点也不比她哥哥善耆小。北京人常说善耆有位了不起的妹妹,或者...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日俄战争中潜伏在中国的日本间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8 11:18:48 2015, 美东)
资料出路好吗?
文章摘自《浮华与苍凉》
作者:邱尚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13-03-28/1042443650.sht
1904年2月10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两个面目狰狞的强盗恣意践踏中华锦绣河山。无
耻的日本强盗要求大清政府保持“中立”。
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传出懿旨:“照着办就是了。”被八国联军驯服得如同羔羊一
般的慈禧,发出的声音是那么微弱。但是,她除了听从列强的旨意外,还能有什么作为
呢?
善耆于1904年9月领授镶黄旗蒙古都统。在日俄开战前和战争进行中,川岛浪速始
终在幕后穿梭于善耆、福岛安正和日本驻清国的公使内田康哉之间,探听、传递军事情
报。
内蒙喀喇沁是横贯内蒙古南北的要冲,向北去,经由赤峰、洮南可以直达齐齐哈...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8 蒲实:容闳- -耶鲁人,中国人
发表于 2015 年 12 月 19 日 由 siyu
ronghong2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
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
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
,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史学家如此评说:容闳以一人之力带动一批,以一批影响一代,以一代造福一国的留
学教育,为封闭的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开创了百年留学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
批批富国强兵的栋梁之才。】
容闳:留美之始
在耶鲁,时常会与中国元素在一些角落不经意相遇,牵扯出它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耶鲁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正门上方,就刻着古汉语的碑文,取自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
法,让我感到意外又亲切。当然,中文并不是正门上碑文唯一的语言。中文之外,还刻
着另外七种古代文明的文字,从左至右分别是克罗马农人岩画、古埃及象形文字、亚述
楔形文字、古希伯来文、阿拉伯语、古希腊语和玛雅文字。图书馆的设计师是耶鲁1889
届的校友詹姆士... 阅读全帖 |
|
y*h 发帖数: 25423 | 9 在这个时机发表这样的文章,居心叵测啊,还没批过的话快来批把:
[一种声音]庚子国变真相:八国联军是一支国际维和部队?
说庚子国变之前,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义和团是怎么回事,鸦片战争时没见义和团;
英法联军时没见义和团;倒是并无列强武装入侵的时候却冒出来一个“抗击帝国主义侵
略”的义和团了。这不是怪事吗?义和团根本就是一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他们没饭吃的
时候,被人欺负的时候就有了一帮子和现代社会里耍轮子的李大教主之流鼓惑他们!暴
民文化的典型例子!可为什么会出现义和团? 还不是因为山东\直隶大旱,清廷不但不
赈济,反而加重了盘剥!
义和团是怎么进了北京的?还不是刚毅\载漪给勾搭进来了!义和团只是利益集团
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反帝爱国运动!可怜而又可恨的人啊!如果农民有
饭吃,谁会去做义和团?如果农民有饭吃,谁去投靠教会做什么教民!那个时代基督教
在中国传教是很困难的,老百姓根本不信洋人的神!
在北京的谈判桌上,西洋各国公使们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控诉满清政府地反人类暴
行和违反万国公法的罪恶行径,李鸿章、庆王们缩着脖子抱着头被人骂的昏天黑地。公
使团成了“洋白劳”...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林辉:还原中共“英雄模范”之向警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2 13:35:03 2016, 美东)
中共党史上,向警予作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个女部长,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而其
在婚恋上的态度,更是中共党人的突出“代表”。
ADVERTISING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违背不婚誓言
向警予1895年生于湖南一个富商之家,其后进入长兄在县城开创的新式小学,之后到
长沙进入湖南第三、第一女子师范和周南女校。在长沙时,向警予因与蔡和森之妹蔡畅
的同学关系而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当时,向警予和蔡和森都立下了终生不婚的誓言
,前者是因为不愿做湘西镇守副使第五区司令周则范的二房夫人,后者则是“为寻求救
国真理,甘愿终生不娶”,而这个倡议的最初提出者却是毛泽东。
不过,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无论是向警予、蔡和森,还是毛泽东,都违背了这个誓言
,而他们所谓的“寻求救国真理”自然也不必当真。
1919年底,蔡和...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9671 | 11 被屎版毛粪封了14天,发这儿吧1!
2010-11-2(4 天前)太震惊了 五四运动之五四颠覆 原来满不是那回事从 真相平台
作者:YUYAN
长期以来,关于五四运动当日的场景描述,多有如下记载:大批反动军警前往镇压,学
生被刺伤、打伤,被逮捕……我们获 得的是一个大规模流血冲突的历史概念。然而根
据现有史料,1919年5月4日那天,学生并没到北洋政府请愿,也没有凭据证明曾有大批
反动军警前去进行血腥 镇压。
如果一个事件缺乏细节,单单用一些抽象的、笼统的词汇去描述的话,难免会不自觉地
陷入一种“刻板印象”的陷阱。
客观地说,在5月4日这一天中,军警对学生的行动是理解的,甚至是同情的,态度是温
和的,甚至是纵容的,而不是人们 想象的那样蛮横无理、面目可憎。
老前辈
相反,这些带有“刺刀和棍棒”的军警,从保护曹宅之不力来看,可以说是“失职”的
。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用“刺刀和棍 棒”、用武力来制止学生的纵火殴人,从这一面来
看,他们又是良善的。
就拿当时奉大总统令,那个被孙伏园称为“杀人不眨眼”的步兵统领李长泰,在天安门
制止学生前往使馆区游行的场景为 例,1959年我们的叙述是:
当学生们...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7299 | 12 五四运动警察厅长劝学生:天气热了 回去睡午觉吧
核心提示:而京师警察厅长吴炳湘的表现也不算穷凶极恶。他劝学生返校理由很是
人道,吴说,待会天气要热了,大家还是早点回去睡午觉吧。学生的回答更调皮,说,
大人您年高,也要注意身体哦。吴回答说,客气客气。在得知学生只是为了宣示爱国之
情,为外交作后援后,这些秩序的维护者就放心地走了。
本文摘自《档案春秋》2010年第4期,作者:陈占彪,原题:《镇压还是同情,五
四运动中的军警》
可见,学生与警吏并不是以后我们所描述的那样彼此势不两立,而是通情达理、互
相理解的。
长期以来,关于五四运动当日的场景描述,多有如下记载:大批反动军警前往镇压
,学生被刺伤、打伤,被逮捕……我们获得的是一个大规模流血冲突的历史概念。然而
根据现有史料,1919年5月4日那天,学生并没到北洋政府请愿,也没有凭据证明曾有大
批反动军警前去进行血腥镇压。
如果一个事件缺乏细节,单单用一些抽象的、笼统的词汇去描述的话,难免会不自
觉地陷入一种“刻板印象”的陷阱。
客观地说,在5月4日这一天中,军警对学生的行动是理解的,甚至是同情的,态度
是温和的,甚至是纵容的,而不是人们想象... 阅读全帖 |
|
r**********k 发帖数: 54 | 13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528-fanglizhi-memoir-part1-
122783664.html
(图文)方励之1989年在美国大使馆经历揭秘
美国之音 2011-05-29 08:56:06
2010年圣诞节前,收到李荫远先生的e-短信。云:“多年不通音信。钱先生辞世不觉已
十一年了,我
手边只有他指导的科学史学生早年写的传略。我在网上读到过你的两篇回忆散文,都是
关于大学刚毕
业时期的,也许你真该动笔写回忆录了,不是写你正确与否,而是可以给二、三十年后
治史学者之采
择与评论。”
这里钱先生是指钱临照。李荫远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2-1965年
间,我一边在
科技大学教书,一边在李先生门下作研究。李先生现年已92岁,已洗手物理,也不参加
院士活动,转
而研究新诗,2006年有“当代新诗读本”出版。
因我忙于日常的教学和研究,“剩余劳动力”不多了,没有写回忆录的能量。加之,“
回忆录”这
类“书”,如美元一样,正在贬值。然而,如李先生所言,“二、三十年后治史学者”
的兴趣并不在于回
忆者自陈的“...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14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旧说,作适度的修正。
关键词:中俄协定;不平等条约;外交档案;中外关系
以往学界多认为,旧俄(或称帝俄、沙俄)在华条约特权系苏俄“主动”、“自愿”放
弃,先于1919、1920年两度宣言,后在1924年5月《中俄协定》中正式承认:“将中国
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之一切公约、...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15 一)【灰飞烟灭】
1908年11月,毒杀光绪帝之后,慈禧太后病逝,立光绪帝的五弟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慈禧是叶赫部,曾经杀害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铁帽子王郑亲王瑞华、
怡亲王载垣、首席大学士肃顺(瑞华之弟),成功夺权,垂帘听政,引起清朝皇族的不
满。
1908年11月,《大公报》登出袁世凯奏请速开国会,实行宪政以安人心的新闻,让载沣
等恼怒不已。
1908年12月,大清皇帝登基典礼,3岁的溥仪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时
,哭闹不止,父亲摄政王载沣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礼结束
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摄政王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好象预示一种不祥之兆。
1909年1月,清王朝的开明派要求朝廷平反戊戌变法与维新派,载沣的岳父瓜尔佳·荣
禄正是囚禁、迫害光绪帝的元凶,为寻找替罪羊,载沣解除了军机大臣袁世凯的官职,
引发在朝廷与军队中的汉族官员的不满,“北洋陆军皆袁旧部,闻之大哗,个个摩拳擦
掌”,而载沣自己所任用依靠的这群人,无一不是亲贵、虽无能但权欲极重的庸才。
1909年2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
,清...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7299 | 16 周自齊(1871年-1923年10月21日),字子廙,山東單縣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經濟學家、實業家。也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交通系政客。
其父周鎬秀,曾任廣東候補巡檢,早逝。伯父周少棠将其帶大,早年入北京同文馆学习
,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896年任驻美公使馆秘书。1899年任纽约领事。1900年
任驻古巴代办。1903年任驻旧金山总领事。次年任驻美公使馆一等秘书。1908年任驻美
公使馆代办,游美學生監督。1909年署外務部左丞左參議,后升任外务部右丞。1909年
7月任游美學務處總辦,主持筹建游美学务处肄业馆(后改名为清華學堂),1911年2月
兼任清華學堂監督,後任袁世凱內閣度支部大臣。
1912年改任山东都督兼民政长。1913年任交通部總長、代理陆军部总长。1914年任税务
处督办兼中国银行总裁。1915年任农商总长,支持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委员。
1916年6月列为帝制祸首“十三太保”之一被黎元洪通缉而亡命日本。次年回国。1918
年特赦后,任参议院副议长、总统府高等顾问。10月,与熊希龄等24人通电发起“和平
期成会”。12月任北京总统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34
·方励之·
开篇
2010年圣诞节前,收到李荫远先生的e-短信。云:“多年不通音信。钱先生辞世不觉已
十一年了,我手边只有他指导的科学史学生早年写的传略。我在网上读到过你的两篇回
忆散文,都是关于大学刚毕业时期的,也许你真该动笔写回忆录了,不是写你正确与否
,而是可以给二、三十年后治史学者之采择与评论。”
这里钱先生是指钱临照。李荫远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2-1965年
间,我一边在科技大学教书,一边在李先生门下作研究。李先生现年已92岁,已洗手物
理,也不参加院士活动,转而研究新诗,2006年有“当代新诗读本”出版。
因我忙于日常的教学和研究,“剩余劳动力”不多了,没有写回忆录的能量。加之,“
回忆录”这类“书”,如美元一样,正在贬值。然而,如李先生所言,“二、三十年后
治史学者”的兴趣并不在于回忆者自陈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可“采择与评论”的史
实史料。所以,重要的是提供史实,即可被证明或证伪的硬史料。 本文涉及的历史,
主要是李淑娴和...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政大牛人唐启华老师的论文! 北洋修约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27:14 2012, 美东)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政大牛人唐启华老师的论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15:39 2012, 美东)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旧说,作适度的修正。
关键词:中俄协定;不平等条约;外交档案;中外关系
以往学界多认为,旧俄(或称帝俄、沙俄)在华条约特权系苏俄“... 阅读全帖 |
|
x*******6 发帖数: 994 | 20 http://news.6park.com/newspark/index.php?app=news&act=view&nid=
方励之夫妇在六四事件后逃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避难后,中美两国就“方励之问题”展
开了长达一年的外交较量,最终在中美两国最高层的斡旋下,方励之于1990年6月25日
离开中国,前往英国,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任客座教授。方励之在《方励之文集》中
回忆了这整一年两国较量的全过程,并披露出大量双方所达成的鲜为人知的交易内幕。
中国官方发布的方励之李淑娴通缉令
开篇
2010年圣诞节前,收到李荫远先生的e-短信。云: “多年不通音信。钱先生辞世
不觉已十一年了,我手边只有他指导的科学史学生早年写的传略。我在网上读到过你的
两篇回忆散文,都是关于大学刚毕业时期的,也许你真该动笔写回忆录了,不是写你正
确与否,而是可以给二、三十年后治史学者之采择与评论。”
这里钱先生是指钱临照。李荫远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2-
1965年间,我一边在科技大学教书,一边在李先生门下作研究。李先生现年已92岁,已
洗手物理,也不参加院士活动,转而研究新诗,2006年有“当代新...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576 | 21 原侵华日军第二十三军司令官酒井隆是被中国军事法庭处以死刑的第二个高
级将领。
酒井隆生于1887年,曾任日本驻中国公使馆副武官,驻济南武官、参谋
本部作战部中国课课长、驻天津日军参谋长、参谋本部部附第14师团第28旅
团长、张家口特务机关长、第23军司令官。日本投降后,酒井隆因战犯嫌疑被
中国政府扣留。
1946年5月30日,南京军事法庭开始对酒井隆进行公开审判。酒井隆
一开始就说他不像谷寿夫那样纵使部属杀害十几万中国人,他一直对中国"友好"。
中国公诉人马上指出他在中国作恶的时间长,范围广。
公诉人首先指控酒井隆早年参与制造济南惨案的罪行。
1928年4月,北伐军进驻济南,当时任日本驻济南武官的酒井隆向日本
陆军参谋总长铃木庄六发电,认为山东局势混乱,北伐军有可能退却,济南与青
岛、天津的联系被切断,济南即将陷入孤立,日本出兵的时机已到,应以保护日
侨为借口,要求日本政府第二次出兵山东。日本内阁会议根据酒井隆的请求,通
过了日本第二次出兵山东的决定。4月25日,日军第六师团5000余人入侵
青岛,酒井隆擅自要求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率军进入济南,与蒋介石率领的北伐
军形成对峙局面。
酒井... 阅读全帖 |
|
q********8 发帖数: 372 | 22 六、中国大审判
1、南京审判
在中华大地欢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锣鼓声中,从14年艰苦抗战中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将昔日横行中国的日本
战犯迅速尽快逮捕,可谓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从1945年8月到1947年5月,中国各地共逮捕日本战犯2357名,
相继在北平、南京、上海、汉口、广州、太原、徐州、济南、台北、沈阳等地,设
立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经过各地的紧张审判,35名战犯被执行死刑,遣返回日
本者933名,引渡出国者27名,尚有在押战犯1137名,转移到司法机关者
100名。
为统一审判在华日本战犯,中国于1946年2月15日正式成立国防部审判
战犯军事法庭,任命石美瑜为庭长,王家楣为主任检察官,任命李波、徐乃堃、高
硕仁、施泳等为检察官,陆起、李元庆、林建鹏、叶在增、孙建中、龙钟煌、张体
坤等为审判官,统一审判由中国驻日代表团引渡和从全国各地法庭移交的日本战犯。
这又是正义与邪恶的大较量。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下,中国军事法庭对屠杀
南京人民的刽子手谷寿夫、屠杀300多个中国人的乙级战犯田中军吉、在南京紫
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的... 阅读全帖 |
|
v****o 发帖数: 978 | 23 河本大作笔供
(1953年)
编者注 河本大作,化名川端大二郎,一八八二年生,死于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五
日,日本国兵库县人,毕业子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历任日军小队长、中队长
、参谋、联队长初关东幸高级参谋等职,参加过日俄战争和武装干涉苏联十月革命等军
事侵略活动。从一九一五年起,先后以派遣军参谋、司令部附、参谋本部部员、随员、
公使馆武官等身分,在我国汉口、戍都、北京和其他地方,多次从事搜集军事情报、插
手军阀混战等特务和谋略活动。一九二七年七月以关东军司令宫武腾信义随员身分参加
“东方会议”。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主谋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吴俊陛
。一九三0年八月退出军籍,同年十一月在东京任中日实业公司顾问。“九·一八”事
变和伪满期间先后在关东军统治部和满铁、满炭等特殊会社任职。一九四二年九月去山
西,任山西产业栋式会社社长,并与侵驻山西的日军第一军相配合,从事勾结阎锡山的
特务谋略活动。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后,是日军”残留活动”的实际操纵者之一,继
续与阎锡山勾结,任西北实业公司总顾问... 阅读全帖 |
|
T*****1 发帖数: 321 | 24 1946年,李公朴和闻一多被暗杀后,反蒋民盟人士楚图南,潘光旦,费孝通等在美国驻
昆明领事馆寻求避难。尽管当时美国与国民政府是二战盟邦,避难者仍得到有效庇护,
直到国民党当局切实保证避难者的自由和安全。楚,潘,费等人虽属“左派”,亲共,
但并未去苏联的使领馆避难。不是没有原因。楚图南的导师李大钊,1926年进入北京东
郊民巷苏联公使馆避难。1927年,张作霖派部队进入苏联公使馆,抓捕李大钊等共产党
人。张作霖有持无恐,他掌握着苏联在东北的利益(如中东铁路)。
---方励之 |
|
z**********e 发帖数: 22064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日本学者:中共与日军共谋对抗国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5 12:25:48 2015, 美东)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12/151225_japan_pro
童倩
BBC中文网驻东京特约记者
远藤誉手持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岩井英一的回忆录《回想的上海》。
今年抗日战争结束七十周年之际,中台双方围绕国共两党当时谁才真正抗日发生争论。
虽然在中国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时,日本各大传媒均指出,在抗战
胜利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诞生,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是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
,抗战的主流不是中共,但日媒也没有提出证据来说明共军在抗战中的表现。
今年11月,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远藤誉撰写的《毛泽东与日军共谋的男人》一书在日
本出版。作者远藤根据她收集的中国、台湾、日本三方面资料,来论证中国国民党军队
抗日时,前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率领的中...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6 原创:和气猫鬼眼浮世绘
微信号
guiyanfsh
功能介绍
读书人里面我武功最高;练武人面前我学问最大。
文和气猫
庚子赔款是《辛丑条约》第六款规定的大清国对列国的赔款。得到赔款的有13国,各国
按其得到的赔款金额占总赔款金额(4亿5千万两白银)比例高低顺序依次为:俄(28.
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
意(5.91%)、比(1.89%)、奥匈(0.89%)荷(0.17%)、及西、葡、瑞典挪威。
在中国近代史教科书语境中,八国联军是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深陷半殖民地的事件。
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语境中,八国联军是去中国维持国际法的,因为当时的大
清帝国纵容义和团滥杀包括妇孺在内的外国侨民、攻击使领馆加害外交官员,严重违反
了当时的国际法,联军是去平定义和团之乱、维护国际和平的,相当于现在派遣维和部
队去非洲、阿富汗等地剿匪维持治安。
如果以为义和团只是杀洋人那就错了。义和团之乱中被大清及义和团杀害的外国传教士
等教会相关外国人员共214人,而中国基督徒被杀害有约23,000人。
赔款本金总额4亿5千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贵州天主教资料
第一章天主教传入及活动
天主教(Catholicism)亦称“公教”、“罗马公教”,明末传入贵州。截至2000
年12月,全省有开放教堂66座。有主教1人,神父20人,修女22人,教徒9万多人。
第一节天主教传入贵州
明万历三年(1575年),罗马教皇额我略十三世将中国列入传教区域时,将贵州划
归澳门教区管辖。在西方传教士进入贵州之前,贵州已有天主教活动。明永历帝的太后
、太子、重臣、婢女中信教者以百计。传教士瞿纱微等曾在朝廷任职,永历朝廷还与罗
马教廷有交往。清初,永历朝廷退至安龙,天主教亦被带入该地。贵阳陆某教徒,原住
江西,因信教发配至贵州后,仍时常宣传教义并去重庆法国传教士处受洗。思南府王某
,其先祖在京信奉天主教,回乡后世代承袭其信仰,又因王某与孙家开亲,孙家也因此
信教。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法国方济各·巴侣(Francois·Pallu 巴黎外方传教会
创始人)任东京(今越南北部)代牧(即罗马教廷直接指定的主教),并为中国南方数
省的“宗座总理”(教皇指派的负责人),贵州即属其管辖。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罗马教廷划出中国北京、南京、澳门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虽然当时一些人已经摸到了清王朝衰弱腐败的脉搏,但是几乎没有人预测到,清王朝在
甲午战争中输得会如此狼狈。本文选取了甲午海战前清朝在内政外交上的一些事件,看
清王朝如何在骄傲自大心态的驱使下,在军事外交上接连留下败笔,并被蓄谋已久的日
本借机抓住了把柄。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清王朝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长期存在的对日文化优势
,蒙蔽了清王朝官僚、知识分子的眼睛,对于日本露出来的不轨野心,清朝朝野弥漫的
是“好好教训一下日本”的声音。虽然当时一些人已经摸到了清王朝衰弱腐败的脉搏,
但是几乎没有人预测到,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输得会如此狼狈。本文选取了甲午海战前
清朝在内政外交上的一些事件,看清王朝如何在骄傲自大心态的驱使下,在军事外交上
接连留下败笔,并被蓄谋已久的日本借机抓住了把柄。
傲慢看待新生日本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一些开明的官僚士大夫开始认真审视世界,然而他们注视的重点是
西方列强,并不是日本。历史上一直以来的文明高位,滋养了中国人的中华文化优越感
,一般中国士大夫把日本称之为“蕞尔三岛”的“东夷小国”,这种傲慢的态度造成了
对日本的了解不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这么重大的事件...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43926 | 29 供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523780101mcfd.html
《愤青的狂欢——取缔清国留学生事件真相》
冯学荣,学者,居香港,著有《从甲午到七七—日本为什么侵华》
中国相当多的近代史书籍似乎一直在告诉我们:1905年,日本政府出台了一个旨在侮辱
、禁绝清国留学生的《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于是,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们奋起抗议
,其中,爱国青年陈天华因此悲愤投海而死。
但是,这样的历史,恐怕是失真的。笔者在耕读了关于本案的多种史料之后,却发现这
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是这样的:
当时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有相当的一部分已经被革命党、同盟会给策反,他们积极从
事反清革命活动。在这种情况下,1903年,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廷写了这样的
一份奏折:
“…….伏查,游学日本学生,年少无识惑于邪说,言动嚣张者固属不少,其循理守法
潜心向学者亦颇不乏人,自应明定章程,分别惩劝,庶足以杜流弊而励真才,当即酌拟
约束游学学生、鼓励毕业生章程各一通…….拟定约束章程十依,已往者当知,续往者
有范,上示朝廷瘴疠之公,下以昭学术邪正……”(参《鄂督张奏约束...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0 文 | 李夏恩
溥仪被赶出深宫、客居天津之时,唯一对这位落魄皇帝伸出实实在在橄榄枝的,是
日本。只有日本人,会安静地听他倾诉对民国的不满和对昔日祖先荣光的向往,也只有
日本人,向他许诺,他们“诚心诚意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而溥仪作为
这个国家的皇帝“一切可以自主。”
于是,在1931年11月8日的那个深夜,这位前清的皇帝,“国民一分子”,将他的
三条冠以仇敌名字的狗抛在身后,踏上了前往其祖先龙兴之地的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洲。
而即将离开天津的溥仪之妻,中国末代皇后婉容,却在日记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别时容易见时难”。
皇帝?
1934年3月的第一天,长春,或者按照日本人给它冠以的新名字“新京”,德国记
者恩斯特·柯德士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满洲国皇帝”的首次阅兵大典。10点钟,
四辆红色的大林肯轿车在围观人群肃穆的注目下驶到金黄的帐篷前,阅兵大典的主角溥
仪终于出场了。“皇帝和其他人一样身穿海蓝色军装,只是军装上缀有更多的金星和勋
章,头戴银色黑漆的盔帽,盔帽上海插上了威严的羽毛花翎”,在柯德士看来,这位“
不具军人气质,但帝王风范十足”的满洲国皇帝,就像“以前的德国轻骑兵...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1 第十五章铁路的筹建
一、对列强觊觎铁路修建权的抵拒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修建权的觊觎,几乎与他们在中国架设电线同
步进行;清政府也常常把外国资本主义觊觎铁路修建权之事,同洋商在中国
架设电线一事联系在一起,并加以反对。
早在1862年,被李鸿章称为“外托柔和,内怀阴狡”的英国翻译梅辉立,
即在广东“倡为由粤开铁路入江西之议”。但经勘察,因“工程过大,事遂
中寝”。①接着,1863年正当中外反动派携手进犯太平军占踞的苏州时,以
英商怡和洋行为首联络英、法、美三国27家洋行,通过上海关道转请江苏巡
抚李鸿章索要修筑上海至苏州间的铁路权。他们认为乘此苏州即将克服之
时,提出这条“建筑铁路权利的要求,实为一适当之时机”①。并随即筹设“苏
沪铁路公司”。李鸿章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总理衙门作了“铁路与发铜线,
事同一律,万难允许”的指示。李鸿章对此认识得更深刻和更严重些。他认
为以俄国为开端的请架设电线,只限于天津通商口岸②,英、法、美“三国所
觊觎者,在苏州未通商地方,竟以开路为主;其用意似有深浅之殊,其关系
亦有轻重之别。”他并怀疑,“三国同声造请,必有为之谋者,未必尽出于
商人”。①他怀疑...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2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12/151225_japan_pro
童倩
BBC中文网驻东京特约记者
远藤誉手持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岩井英一的回忆录《回想的上海》。
今年抗日战争结束七十周年之际,中台双方围绕国共两党当时谁才真正抗日发生争论。
虽然在中国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时,日本各大传媒均指出,在抗战
胜利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诞生,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是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
,抗战的主流不是中共,但日媒也没有提出证据来说明共军在抗战中的表现。
今年11月,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远藤誉撰写的《毛泽东与日军共谋的男人》一书在日
本出版。作者远藤根据她收集的中国、台湾、日本三方面资料,来论证中国国民党军队
抗日时,前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与日本驻上海的特务机关-岩井公馆合作打击
国民党的史实。
远藤的这本书在出版后立即引起不少日本国民的关注,一个月内增印了5次。
日本《每日新闻》、《富士晚报》等媒体也就此书发表了书评,富士电视台、朝日电视
台等更邀请远藤介绍其这本历史书。
远藤誉的书《毛泽东与日军共谋的男人》正...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44466 | 33 1935年,中日两国协议,将双方的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首任驻日大使为蒋作宾。 |
|
w****k 发帖数: 6244 | 34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200912/1224_718
.shtml
核心提示:同样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事件长达几乎3小时,所说的几次攻击就发生在交通
繁忙行人众多
的街道附近,竟然没人听到呼救声。她并没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被殴打,也一直没有失
去知觉。虽然
她宣称被告几次扼住她的喉咙和捂住她的嘴,医生在次日检查时在她脸上和脖子上没有
发现伤痕。她
作证说她的衬裤是被强力脱下来的,但在当庭展示证据时,却没有任何污迹和撕破之处
。她的衣服也
没有任何暴力的痕迹。在整个争执过程中她都没脱下她的手套。她的阴道口有轻伤,这
种轻伤与自愿
性交的情况相符合。
摘自:《2004年中国最佳讲座》李公明/选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题:个人遭遇如何成为公共事件
研究结论
1、 不是所有的个人遭遇都能成为公共事件。公共事件是指能引起社会普遍关心并引发
议论以及社会
波动的事实。
2、 中国现代史上有些公共事件是制造出来的。
3、 个人遭遇成为公共事件,决定于个人遭遇中包含的特殊因素与社会普遍心理之间的
暗合关系。
(基于民族主义以及一般中国... 阅读全帖 |
|
l*******n 发帖数: 1972 | 35 青岩,距离贵阳市三十公里,是个旅游景点。那里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建筑,比如古城
墙、老牌坊什么的,并且特产一种现烤现吃的零食,俗称“青岩豆腐”,味道还不错。
一百多年前,在这个小镇发生了一场“青岩教案”,轰动了当时的朝野。
1861年(咸丰11年),大清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外战打不赢,英法联军一把
火烧了圆明园,还逼迫着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战赢不了,陈
玉成、李秀成领着“长毛”军,从安庆、九江、南京到苏州、杭州、嘉兴,冲来杀去,
打得清军“大营”连连告急——当时的中国,就和现在的阿富汗差不多。
贵州的局面也是一塌糊涂。“翼王”石达开率部进入川、黔两省,苗民纷纷起而响
应。一时间,贵州境内被苗族义军和太平军所控制,清军只能困守贵阳,提督和巡抚的
号令居然出不了五十里——那份狼狈,比如今的塔利班也强不了多少。
危急之下,“孤城”贵阳的一切力量都被调动起来,地方乡绅纷纷组织乡勇、举办
团练,协助官府抵御“长毛”。商宦士绅们知道,一旦被“乱民”突破了城池,等待他
们的只有家破人亡的命运。
可就在这时候,却有人鼓动百姓脱离民团,并且...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7299 | 36 五四运动军警从未武力镇压学生
关于五四运动,我们的中学教科书里多有这样的记载:“大批反动军警前往镇压,学
生被刺伤、打伤,被逮捕……”。然而据相关史料看,军警们并没有暴力镇压学生。
据五四这天路过天安门附近的《晨报》记者第二天发表的稿件看,当天,步兵统领李长
泰来劝聚集在天安门附近的学生散去,有学生一见他就冲他喊“卖国贼”。李长泰听了
学生这么一喊,也回答道:“你们有爱国心,难道我们做官的就不爱国,就要把地方让
给别人么?不过总统之下还有我们各种机关,你们如有意见,尽管由我转达,若是你们
代表要见总统,我也可以替汝们带领,反正总有办法,不能这种野蛮的。”
学生回答:“我们举动是极文明的。我们今天到公使馆不过是表现我们爱国的意思,一
切的行动定要谨慎,老前辈可以放心的。”各学生大呼走走,李统领也无言,他取下眼
镜细读传单半晌,后对群众曰:“那么任凭你们走吧,可是千万必要谨慎,别弄起国际
交涉来了。”说完,他即乘汽车而去。
据当时被选为工校代表、参与捣毁赵家搂的尹明德先生回忆,即使是在学生冲进曹汝霖
家打人,砸东西时,警察也没有制止,当时大队学生一拥而入冲进曹家,全身武装的军
警,到处布置...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37 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
雪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63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9 近日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举办「孙中山与美国」展,展出孙中山当年持有美国护照的文献,台湾各界好像闻所未闻,国民党忠贞之士震惊之余深觉羞愧,其实我早在将近三十年前就写过〈孙中山中国国父、美国公民〉的长文报导其事(刊于《美洲中国时报》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台北中时亦于稍后刊出),此文几乎使我贾祸,因为当时的国民党秘书长蒋彦士颇为震怒,向中时创办人余纪忠先生告我居心叵测,可能是「匪谍」,幸好余先生没有理会蒋,否则我小则失去工作,大则进警备总部。
孙中山确实于一九○四年在夏威夷以当地出生的理由请领美国护照,不过孙中山无法出示出生证明,托了两位夏威夷友人以宣誓书(affidavit)的方式,证明他确实在夏威夷出生,只是出生年月日是一八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而非他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实际出生日,就此而言,孙中山犯了伪造文书罪,但他为了奔走革命,旅行方便,不得不如此尔,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孙先生兴冲冲的拿了新领的美国护照自夏威夷乘「朝鲜号」轮船前往旧金山,于一九○四年四月六日抵达,次日移民官登船检查旅客的证件,孙中山的美国护照引起移民官的怀疑,因为移民局的记录是:孙中山上一次进入旧...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40 孙中山的病情日趋恶化,国民党人商议预备遗嘱,由汪精卫、鲍罗廷、陈友仁起草和记录的遗嘱共有三个:《总理遗嘱》《致苏联遗书》和《家事遗嘱》。
1937年9月,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一切正得益于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得益于孙中山重新阐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最后的政治遗产,也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
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虽然仍在寻求日、德、英和美国的援助,但是,列宁和苏维埃已引起他极大的兴趣。早在1918年夏,孙中山便以党的名义致电列宁说,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俄国存在八个月之久,这个事实给了东方人民以希望,一个类似的新的制度一定会在东方建立起来。他还寄予美好的预期:中俄两个政党团结起来,进行共同的斗争。
次年3月,苏联外交事务人民委员格奥尔基?齐契林给孙中山复信,信中引用孙中山常说的话:即在事实上,俄国和中国的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 阅读全帖 |
|
d*s 发帖数: 3016 | 41
万宝山事件发生在1931年(民国二十年)年7月,发生事件的中心地,在当时长春
县三区界内的马家哨口,距今长春市区约30公里左右。当时三区区公所驻万宝山
村(有93户,1100余人)。“万宝山事件”之称,出自于当中日外交文书。万宝
山事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由日本策划导演,事件发生后,日本又肆
意歪曲事实真相,捏造“新闻”,挑起日本国内和朝鲜半岛上的大规模反华、。
排华浪潮,为发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战争,制造舆论准备。
1931年3月,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怂恿住在南满铁路附属地的中国人郝永德,成立长
农稻田公司。4月,郝永德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生荒和熟地500垧租到手,草
签契约,租期10年,契约内的第13条写着:“此契于县政批准日发生效力。”郝
永德在未经长春县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将500垧土
地转给了李升薰等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在此之前,吉林省政府曾明令规定:“凡
雇佣朝鲜人10人上未满20人者,须经县政府批准;超过20人以上者,须经省政府
批准。”显见郝永德的契约是无效的,转租给朝鲜人是违法的。
1931年4月9日至13日,188名朝鲜人分三批进... 阅读全帖 |
|
|
d*****0 发帖数: 68029 | 43 【男】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
后大寿还有5天。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女】 《太后懿旨选》出版发行。
【男】 全国各地官员、百姓继续深入学习、落实太后“圆明园讲话”精神,以“
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女】 久经考验的大清皇室忠诚战士、大清人民的优秀儿子张文襄公之洞逝世。
【男】 皇帝陛下接受新任三国公使递交的国书。
【女】 长篇通讯《人民的好公仆——常贝勒》。
【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言人就日本海军在东海阻拦我北洋水师正常航行一事
发表谈话。
【女】 全国农村稳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男】 朝鲜、越南、南掌领导人电贺太后诞辰。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女】 由翰林院编辑、龙兴书局出版的《太后懿旨选》,今天起在全国各地发行
。这本书收录了太后近年来的诏书共75篇。其中有部分篇目是以前未公开发布的。该书
全面阐述了我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为我朝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切换画面)礼部侍郎李鸿藻出席了发行仪式...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1616 | 44 http://www.yzhg.org.cn/text.php?artid=155&keyword=
关于一战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著作宏多,史家已有定论。但该战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中外学界少有涉及。且歧见杂存。误解甚深。本文作者近年来广访美,德,法,英
,中(包括台湾)多种档案,力求正本清源,拨误归真。现谨将一得之见,求教同人。
得失与否,尚请方家指正1。
本文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战的爆发
不仅标志着旧世界体系的崩溃,它的爆发正值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承前启后,天
命维新之时。因此为学贯中西,深谙国际事务的新一代中国人如顾维钧,王正廷,梁启
超,梁士诒等提供了在世界舞台是折冲樽俎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人寻求新的国家
认同及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一战期间,国人在思想,学术上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放眼世界,在政治上大胆探索,不具一格,在外交上大胆进取,灵活多变,书写了不
仅中国甚至世界外交上壮丽的篇章。同时也正式宣告中国人也彻底走出“天朝大国”天
下唯我独尊的封闭心态,以穷则变,变则通的认识角逐世界,寻找一个新的国家认同及
形象。
哈佛大学著名...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中国近代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及中国幼童留美运动的帖子合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0 14:27:40 2011, 美东)
SandStone和Docker老大最早提起位于康州Hartford南区雪松岭墓地(Cedar Hill Cemetery)
12号区的容闳(Yung Wing)墓,帖子比较分散,版上又时不时有人询问,我就都统一整
理在这个帖子里,并加一点关于容闳及其发起的中国幼童留美运动的介绍。麻烦哪位版
副mark一下,收在精华区明显易找的地方,以后查询方便。也欢迎大家多贴一些和中国
相关的康州人物或历史文化,增加对地方风土的了解和与家乡的联系。
【容闳小传】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东香山县南屏村
(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
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835年,七岁的容闳跟随父亲前往澳门,入读马礼逊纪念学校(Morris...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46 http://phtv.ifeng.com/program/fhdsy/200804/0428_1720_511699_2.s
中立化方案告终后,顾维钧认为锦州不可放弃,须“运用自国实力以图保存”,不排除以武力保卫之。他的主张得到特种外交委员会和蒋的赞同。而坐镇北平的张学良依然钟情于不抵抗主义。自“锦州中立化”方案提出后,他便对此大感兴趣,11月底,张学良与日本公使馆参事矢野真就“锦州中立化”问题进行直接交涉,同时开始安排东北军撤出锦州。对此国民政府甚为忧虑,顾维钧于12月2日致电张,告知“锦州问题,如无中立国团体切实保证,不划缓冲地带,如日军进攻,应积极抵抗”。(“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等致张学良密电)3日,顾又电张相劝:“兄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同上)5日,顾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日人如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同上)国联放弃锦州中立区计划后,12月8日,宋子文、顾维钧两次联名急电张学良,要张“所提抽调驻锦军队一部分入关一节,请万勿实行……吾若抽调一部后退,仍不能阻其进攻,不如坚守原防。”(同上)同一天,蒋介石也致电张:“...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63 | 47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48 wiki上的说法,没有“7000人不抵抗被缴械”,而是“将第七团军士共千余人强行缴械”。
爆發5月3日上午九时左右,中国军队第四十军贺耀祖部的一名士兵因患病被送往基督教
医院治疗,遭到日军士兵阻止通行,由于语言不通,发生争执。日军士兵突然开枪,打
死中国士兵一人,余人避入医院。大约同时,日军在魏家庄向正在张贴标语的中国士兵
开枪,造成数人死伤。此外,据贺耀祖回忆,日军在九时左右突然向驻扎在附近的第四
十军第三师第七团的两个营展开攻击。由于当时第七团的团长、营长正外出开会,两个
营伤亡惨重,其中第二营全军覆没[11]。十点半时,有一个日本人在隆昌洋行附近试图
通过第四十军防地,遭到四十军士兵阻止,双方发生冲突。各处日军士兵听到枪声后陆
续开枪,对中国市民和军人展开屠杀,十二时之后已经枪声密集,导致尸体满街[10]。
十二时后交涉公署已無法联系,電話亦被割斷。此后,济南城内各个革命军师团向日军
展开反击,日军派联络参谋佐佐木到一中佐知会蒋介石,声称遭受革命军挑衅攻击,要
求革命军停火[11]。蒋介石知悉后当即命令城外的中国军队于下午五时之前离开济南市
,并知会日军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请其约...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50 光看见冠西俩字儿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