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剎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9
发帖数: 751
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二十四节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三节 锦袍出刀
书名:《缺月梧桐》作者:缺月梧桐字数:8937字体:+大中小-

“我其实几年前就认识贵帮的王司礼,那时后他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雏儿,和丁三打得
火热。Www!QuAnBen-XIaoShuo!cOM哈哈,几年不见,王天逸已经是有礼有节。很好,长
乐帮怕是很快就会成为各个门派中的礼仪典范了。”唐博夸奖着王天逸奉承着黄山石,
手捧一杯美酒站起来敬道:“黄帮主教导有方,晚辈敬您一杯。”
仓廪实知礼节,人在没钱的时候也许满脑子想的都是一口饼,什么道德什么礼节什么名
声,都去***;但一旦有钱有势了,先前那些去***的东西又变成了渴望之极了,总觉得
暴发户或者野蛮强盗这名声有点不舒服了,长乐帮无疑就是这样。
短短几十年,就从一群亡命之徒变成了唐门子弟口中的礼仪典范,黄山石自然很高兴,
接过来喝了,下面的王天逸也笑得跟一朵花似的。
这一切动作当然都逃不过天下第一的武神的眼睛,他本来就坐在两人旁边,突然指着刘
定强道:“我倒觉得那小伙子不错,青年人就要坦坦荡荡,想什么就说什么,要学的也
当是武林的英雄好汉,何必拿那些江湖礼节来套掉自己的锐气?”
“嘿嘿。”章高蝉这些...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
操!兔子是游戏先生吗?!
绝佳的头脑、精密的双枪、进出库房的机会、正在啃着的红萝卜.......
绝不!
绝不!
绝不!
赤川一掌打向金田一的手,拍落红萝卜。
金田一疑惑地看着赤川,伸手欲将红萝卜捡起。
此时异梦再度撞击赤川的大脑,一幕幕梦中世界在赤川脑海中急速组合。
我在梦中的未来吗?
时间,七点二十分,距离夺命时刻只剩几分钟。
....................
我正处于接触恐怖未来的前一刻,然而,这个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
是个可以改变的未来吗?
可以改变吗?
一定可以!
要不是想改变这么可怕的未来,我为什么要在这里?!
但,这个想法是真实的吗?
一切,都发疯似地照着梦中的剧本上演,未来似乎铁一般坚固。
时间的轮轴,正照着梦中的剧本缓缓前进,波斯菊、汽球、红布条、被汗揉湿的报
纸、自己逐渐被冷汗浸透的大衣。
还有金田一掉在地上的红萝卜。
要是身旁的金田一真的啃下红萝卜,我该怎么办?
一个关于未来的吊诡在赤川脆弱的脑中浮现。
游戏先生今晚一定在这里,是的,我的梦已告诉我了。
游戏先生今晚一定在这里,是的,他逃不了,没有人可以在这样的警网中逃开。
游戏先生今晚一定在这里,是的,谁... 阅读全帖
q***2
发帖数: 412
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艾比斯之梦
第6章 诗音翩然到来之日
序言
巴士马上就要来了。
从前当护士工作时,自己是搭巴士去迎接的一方,如今却是等待巴士的一方。我和世界
都改变了不少。
随著年纪渐长,愈来愈想不起最近的事,另一方面却变得经常想起从前的事。尤其是这
几年,时常重读年轻时写的日记,所以耽溺於回忆中的时间变多了。日记中记载的片段
,有许多事情早忘了,但也有不少如今仍能清晰地忆起。屡屡会心想「有有有,曾经发
生过这种事」,然后怀念地放鬆嘴角。
年轻时,感觉时间是以一定的速度笔直地流逝,但是对於如今的我而言,总觉得时光像
一条大幅蜿蜒蛇行的河流。记载於日记中的半世纪前的那些日子,反而比半个月前的事
更贴近许多。
当时的一天好漫长,有许多该作的事、想作的事,日子过得好充实。最近没什麼该作的
事、想作的事,发发呆后一转眼就天黑了,所以不太会觉得已过了一天。对而我言,年
轻时的日子反而比现在的日子更真实。
再过一些时日,我大概也会像从前遇见的老人们一样返老还童,连今天是西元几年也搞
不清楚。那或许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年轻时辛苦工作,现在该轮到别人照顾我了,距离
我告别这个世界还有一段日子,就儘可能地安享晚年吧。
我想,现在能够...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593
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夜曲》 张系国
宴会结束已经快九点了。客人簇拥在门口,等待机会向主人告辞。轮到佩华的时候
,女主人特意提高了嗓门说:「王小姐住永和,谁能顺路送送她就好了。」一边朝那位
国外回来的吴博士使眼色。吴博士果然凑过来说:「我顺路,我送我送。」佩华知道是
预先设下的圈套。今晚的女客里,单身的只有佩华一个人。女主人是她大学同班同学,
刚毕业就开开心心嫁了人,风平浪静到如今。承她不弃,连佩华的母亲都几乎放弃了希
望,她还在努力替佩华介绍朋友。每次佩华都想劝她算了,看她热心安排这安排那,也
她不忍开口。今晚她从开始起就知道那位吴博士是女主人安排的对象。但相亲的次数多
了,她很快就可以断定自己会不会喜欢对方。母亲气起来就骂她说:「交个朋友总没关
系吧?对方可嫁不可嫁,怎能一眼就决定?难道妳现在还期望一见锺情?」佩华旁的事
情都很顺从母亲的意志,唯独婚姻大事,不管母亲怎么软硬兼施,她都不肯屈服。不知
道多少对象,就这样被她经易放过了。
今晚佩华把头发挽上去,穿了三件头的灰呢背心、外套和长裙,瘦俏的脸蛋上挂着
淡淡的笑容,引得那位吴博士频频注视。那人相貌还算端正,娃娃脸,个子稍嫌矮些,
并不算顶讨人厌。但佩华决定不给予他任...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到底誰是真正的世界之主? zz
對於這個提問,答案是千變萬化的。絕大多數都會說是上帝或真主創造的。這個世界上
的一切包括鬼、神、人類、動物等等也都是他們創造的。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是這樣嗎
?那麼,同樣作為上帝或真主的子民,為什麼我們的命運、相貌、健康等等會因人而異
呢?為什麼大地山川區別那麼大呢?為什麼這個地球會有那麼多的天災人禍呢?如果真
是他們創造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讓我們大家都生活得很愉快呢?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創造
的生靈和事務能夠和睦相處呢?等等諸多疑問讓我們不得不試圖擦亮自己的眼睛,想了
解得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其實,在兩千多年前,佛祖就這些問題就與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有有一番精彩的對
話。揭示了這些種種疑問的絕對真理。
佛祖從世界的生成與毀滅,日月星辰的運轉,山河大地、樹木叢林、動物的形成與命運
。眾生(包括人類)的相貌、命運、健康、苦惱等等種種懸殊和不平等進行了全方位的
分析與總結,令號稱世界之主的大梵天王不得不心服口服地糾正了錯誤的觀點。
這其中的道理究竟如何?佛祖又是如何用事實說話讓大梵天王心服口服的呢?我們不妨
暫時拋開成見,去仔細聆聽佛祖與大梵天王之間的對話。
《佛陀與梵天的對話》
光亮簡述
世...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合和僧疑问
五无间罪:具有恶心出佛血,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最胜和合僧.造五无间罪者,堕入阿
鼻地狱受报.
《三摩地王经》云:“若人毁坏南赡部洲一切佛塔,另有人毁谤佛经,此二罪业相比,
谤法之罪尤为严重;若人杀尽恒河沙数阿罗汉,另有人毁谤佛经,后者罪业尤为严重。
”《般若八千颂》亦云:“何人若造五无间,不及相似谤正法。”是故谤法罪业较杀父
、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之五无间罪更为严重。
另外佛经中的时间都是相对的,例如
<<大方广佛华严经 寿量品>>"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剎
。为一日一夜."
兜率天内院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
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
a**u
发帖数: 8107
7
☆─────────────────────────────────────☆
runsun04 (runsun) 于 (Fri Jan 23 09:07:29 2009) 提到:
以下是缅甸马哈西尊者在他的著作《清净智论》里对于刹那定的解释。
==============
开始时,即便他已如是观察,但只要他的心仍未清净,散乱的心就会在诸观察心间断时生起,而想到感官外境等所缘。禅修者或能察觉、或不能察觉它们,即使能够察觉,也是过了些许时间方可。由于此时禅修者的剎那定,非常羸弱无力,所以那些散乱心会障碍他的观察心。那些散乱
怀莆quot;障盖之心"
当剎那定变得有力时,观察心善等持而转起,像是掉落、撞击,或住立在"上升、下降、坐、触、弯、伸、见、听"等应被观察的所缘之上一样。此时,游走他处的〔散乱〕心不会常常生起,只偶尔少许地发生。在〔游走他处的心〕生起之时(指“生起后立刻”,依通俗用语才说〔生
〕),他能够立刻觉察它。观察后,那游走的心便消失,不再生起。之后,他观察当下显著的所缘,如先前那般,能够令观察心无间断地转起。这时,此人的心名为"离盖"。
当禅修者的心远离诸盖时,他的
S**U
发帖数: 7025
8
www.fozang.org.tw/doc/essay_34.doc
南傳佛教,習慣上又稱之為上座部佛教或巴利佛教,是南印度分別說系中赤銅鍱部的大
寺派1。這一派,經律論三藏保留完整,兩千多年來僧團與禪修傳承都還保持至今未曾
中斷,除了五部經(尼柯耶)之外,它還擁有所謂的七論及大量註疏,有濃厚的上座部
阿毗達磨色彩。它不一定就是原始的佛教,也與根本上座部佛教有些區別,不過學術界
公認它在某些形式及思想上比較接近原始佛教。據《異部宗輪論》說,赤銅鍱部與化地
部、法藏部(同為分別說系)在修道上都是緣滅諦而入正性決定的,是主張「一剎那頓
現觀四諦」的系統。
目前廣傳海外的南傳禪法,大都還嚴守傳統既有經論及其註疏,縱有「創意」,我
想也多從此體系構造基礎上演繹出來。當然流傳了兩千多年的傳統,不免同中有異,過
去阿毗達磨也確實有詮釋上異於經典的現象。
二十世紀始,南傳佛教在禪觀思想上出現了一些變化,緬甸開始有人倡導「剎那定
」的純觀禪法,錫蘭佛教是南傳佛教中受學術研究影響最早且至深,漸重視五部《尼柯
耶》(經典)起來,有的從舊有聖典裡溫故知新,有的企圖跳脫傳統註疏及阿毗達磨詮
B***o
发帖数: 13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無量壽經解>> 摘抄(2)
Excerpts from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解>> 簡 稱
<<大乘無量壽經解>>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
剎。
右經八句,實為全經之總結,淨宗修行之綱要。世尊此會所說之長行,於此告終。故知
此八句,實為淨宗之末後句,全經之結束語也。此八句理事齊彰,正助並顯。如來秘藏
,和盤托出。首云「常念不絕」者,「常念」首指常念本經。如本經《往生正因品》中
,劈頭第一句便云:「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正是
此處「常念不絕」之意。《非是小乘品》云:「於此經中,生導師想」又《受菩提記品
》云:「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於此
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
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世尊悲心無盡,普攝無餘,故頻以持念本經為
勸也。世尊力勸持念本經者,蓋經中所宣正是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無上大法。行人但
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萬修萬去。故知行人受持此經者,即應依教奉行,
如佛訓誨,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p*******y
发帖数: 782
10
净空法师谈:把每一天都当作我一生最後一天,还有什么放不下
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十六集)2010/5/11
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社會動亂,地球上災變太多,你每天都能
看到,頻率的發生次數一天一天增加,災難一次比一次嚴重。所以
今天在這個世界上的居民,無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可以說絕大
多數的人都沒有安全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你說這多苦,
今天不知道明天有什麼變化。
所以印祖教我們常常想到死,想到自己要死了,還有什麼放不下
的,反而心安了。我學印光大師,把每一天都當作我這一生最後的
一天,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沒事了。
真正作如是觀,把它當真,不是當假的,不是假設的,心安。世間
怎麼變化、怎麼動亂,與我都不相干,我的時間就這麼幾個小時,
這幾個小時此地沒有事,那我這個地方就很安。心安才能辦道,心
不安念佛不得力,一定要心安。
心安是理明白了。宇宙之間事實真相是剎那生滅、剎那不住,《金
剛經》佛教給我們「無住生心」,這就對了。對自己、對世間決定
沒有奢求,決定沒有欲望,第一樁大事,提升自己的靈性,往生淨
土親近彌陀,這第一願望。
幫助苦難眾生要有緣,盡心盡力;沒有緣,不
a*****y
发帖数: 3318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三天[转载]
第三天开示
八正道:慧(pabba)~闻慧、思慧、修慧~次原子粒子(kalapa)~四大(四元素)~
三个特质:无常、自我的虚幻本质(无我)、苦~透视表相
第三天已过去。明天下午你将进入慧(pabba)的领域,八正道的第三部份。没有慧则
修行之道仍不完全。
持戒是踏上修行之道的第一步,也就是不伤害他人;但即使你不伤人,却仍被自己心中
产生之不净杂染所伤害。所以要修定(samadhi),学习控制自心,抑制不净杂染的生
起。然而,只是压制并无法断除不净,不净杂染仍然在潜意识中不断繁衍扩增,持续造
成对自己的伤害。所以正法的第三步骤-慧:既不是放任,也不是压抑,而是让不净杂
染浮现并连根拔除。当这些不净杂染被根除,心便不再受污浊烦恼束缚。而一旦心净化
了,便会自然对他人充满善意、慈悲,自然不会有伤害他人之举。相同地,也自然不会
伤害自己,也就会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所以,八正道的每一步骤必需导向下一步。戒引
导你去发展定-正确的专注;定引导你发展慧,净化心的智慧;慧引导你至涅盘(
nibbana),从所有不净中解脱,完全证悟。
在八正道中与慧有关的有两项:
(7)正思惟(samma-savkap...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四天[转载]
如何练习内观(Vipassana)的问题~业的法则~心行的重要性~心法四蕴:识、想、
受、行~保持觉知和平等心是离苦之道
第四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你们已经开始沈潜浸入正法的恒河,探究你全身各种感受的
实相。在过去,由于无明,这些感受使你加倍增添各种烦恼,但是,感受也能做为根除
烦恼的工具。借着学习观察身体上的各种感受,并且保持平等心,你已经迈出趋向解脱
之道的第一步。
有些关于修行方法的问题,经常被提出来:
为什么要按着顺序移动注意力经过全身?为什么要按这种顺序?任何顺序都可以,但是
必须要按某种顺序移动。否则你可能会漏掉身体的某些部位,对那些部份就仍然盲目、
空白。感受是遍布全身的,而就这个修行方法而言,培养出能体验到全身感受的能力是
很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按着顺序移动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身上某个部位感觉不到感受,你可以将注意力停在那里一分钟。实际上全身各个部
位,每个次原子粒子,都有感受,只是非常微细,而你的心不够敏锐警觉,无法感觉到
,所以这部位似乎是没有感受而空白的。在这部位停留一分钟,以平稳的、安静的,平
等的心观察。不要贪求有所感受,也不要对没有感受产生瞋恨。假如你产...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五天[转载]
第五天开示
四圣谛:苦(苦谛),苦的原因(集谛),苦的寂灭(灭谛),根除苦的方法(道谛)
~缘起
五天过去了,你们还有五天可以用功,要善加利用剩下的这几天,对这修行方法有正确
的了解,努力用功。
你们已经从在限定范围内观察呼吸,进展到观察全身上下的感受。当一个人开始练习内
观,最初通常会有的多半都是粗重、坚硬、强烈的不愉悦感受,像是痛感、压力感等。
你们以前也都有过这些经验,但心的习性是对感受起反应,乐受则迎、苦受则拒,因此
总是激动不安。现在你们开始学着不起反应地观察,客观地观察感受,不把自己和这些
感受划上等号。
痛苦是有的,烦恼是有的,但悲哭啼泣无法帮人脱离苦海。我们要怎样解脱痛苦呢?我
们如何才能面对接受呢?
治病的医生,得要知道病人生的是什么病,病因又是什么。只要有原因,就有解脱之道
,就是去除这原因。只要除去病因,病就自然痊愈。因此要从根除病因着手。
首先我们得接受苦的事实。苦无所不在,这是普世皆然的事实。但当我们开始不起盲目
反应地观察,这就成为圣谛,因为任何这样依道而行的人,都将成为高贵贤圣的人。
当我们开始观察第一圣谛,也就是苦谛时,苦的原因很快就会清楚浮现,我们也开...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14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571
15
「欲之貪、執持、繫縛、大貪、纏、取著的原因,剎帝利與剎帝利諍論,
婆羅門與婆羅門諍論,屋主與屋主諍論。
「見之貪、執持、繫縛、大貪、纏、取著的原因,沙門與沙門諍論。」
d******e
发帖数: 419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立场,以释迦佛为外道
//印顺法师有文章谈论这个,你的观点来自他的观点.
//所以我才问你,这是一个学术观点吗?
【妙 云 集】
印顺法师文集
七、楞伽经编集时地考
楞伽经为真常唯心论的要典,他的编集流通,应当在笈多王朝的盛世。这可从几方面说
明:一、本经引述到『胜鬘经』;「缚象与大云,央掘摩利罗」经;唐、魏二译及梵本
,更叙述到『大涅盘经』。『涅盘经』中糅有『大毘婆沙论』文,『婆沙』为公元二世
纪末的作品。偈颂品说到龙树的住持佛法,龙树为公元二、三世纪人。所以本经的编集
,总在三世纪以后。
再从本经所叙政教的情势而论,编集于笈多王朝,这是可以断言的。在政教形势的
叙述中,有一非常的异义,即以佛为迦旃延氏,以释迦为后起的,把他看作数论、胜论
的流类。宋译阙颂品,且据唐译来解说。佛姓迦旃延氏,有二则。一说:「我姓迦旃延
,净居天中出,为众生说法,令人涅盘城。……色界究竟天,离欲得菩提」。这是色究
竟天成佛的。二说:「我名离尘佛,姓迦多衍那,父名世间主(魏译作梵天主),母名
为具才。我出瞻波城,我之先祖父,从于月种生,故号为月藏」。他名为离尘垢佛,还
有一文,如说:「我在于林野,梵王来惠我,鹿皮三歧杖,膊绦及军...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7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8
民国九年,虚云和尚弟子具行于昆明胜因寺大殿后晒坪内,自身引发三昧真火作化。
其木魚木柄皆化成灰燼,磬柄也成焦炭,僧鞋也成了灰,坐處的幾紮稻桿子和蒲團皆成
灰燼,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變。。。。。。虛雲以師尊身分,泪流满面,向徒
弟具行下拜!
三昧真火自化——具行禪人修行略傳
枯腸欲斷只呼天,痛惜禪人殞少年,數載名山參偈遍。歸來念佛荷鋤邊;
助興梵剎同艱苦,密行功圓上品蓮,燃臂藥王真供養,孔悲顏歿尚悽然。
活到于今心更寒,惟師超逸不相干,人當末劫多緣累,君至臨終一火完;
世念難忘蔬菜熟,西歸且尚夕陽邊,傷心老淚揮無盡,一磬留音示妙緣。
(虛雲老和尚追悼其徒具行禪人生西詩)
本文
清光緒三十三年,有一個其貌不揚的鄉拙青年,穿著一身襤褸的鄉下土裝,來到雞足山
祝聖寺求見虛雲長老,住持祝聖和尚問他:「你是誰?你來求見虛老做什麼?」
那鄉拙青年說:「我今年二十歲,是雲南鹽源人氏,從小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族人
將我入贅曾氏,從此以曾為姓,寄籍賓川縣。如今因為家鄉鬧饑失收,無人僱用我種田
,我家貧苦,又有兩個兒子,我養不活家小,無計可施...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宿命论与常见论
来源:http://www.fjdh.com/fjask/2011/09/171402176033.html
作者:玛欣德尊者
问:今生贫穷、多病的果报跟过去世有关吗?如果有,是不是宿命论,或是常见?
答:对于这件事,你必须分辨人道生活与天道、地狱道生活的差别。天道与地狱道称为
业果生活地,意即该道的众生透过业力的果报而得到其生活。人道则称为精进果生活地
,意即人道的众生透过精进的结果而得到其生活。由于过去世业力的缘故,天道与地狱
道的众生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自然就得到快乐或痛苦的生活。人道的众生则不同,他们
的生活不只与过去世的业力有关,也受到今世的努力与智慧影响。因此,业力、努力与
智慧是决定人生幸的三项因素。 就以你所提到的贫富问题为例,如果一个人有发财的
善业力成熟,并且付出足够的努力与运用智慧,他能够变成大富翁并且享用自己的财富
。 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是有发财的善业力成熟,但是不付出努力,也不运用智慧,那
么即使得到了大量的财富,他也无法保有,终究会失去财富而变得贫穷落魄。生在佛陀
时代的大富长者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与妻子都各得到多达八亿元的遗产;然而,后来
他们失去了所有的财...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0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1
耆那教与佛教同属于新兴宗教思潮,强烈批判婆罗门教的新兴沙门集团。
耆那教也是初期佛教圣典记载的「六师」。
耆那教与佛教两者都无法摆脱印度教介入,但耆那教后来的发展仅限于印度,佛教则融
入更多异国文化的思想元素而被转型为世界宗教。
双方实际兴起与发展的时代重迭,宗教术语亦甚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构处甚多的情形
下,学界戏称两者为「姊妹教」。
佛耆两教教祖同样出身为剎帝利种姓(王族),彼此带领的教团亦在相同的社会基础与
环境成长与茁壮。
佛耆两教教理相似且宗教术语相同,教主的生涯与传记类似,共通的神话也不少。
佛教与耆那教皆称呼自己的宗教圣典为「阿含」,也同样以佛陀(觉悟者)、耆那(胜
者)、大雄(伟大的英雄)、如来、阿罗汉、世尊等词作为各自宗教究竟解脱之圣者的
称谓。
甚至西方学界在印度学研究的初期,将耆那教误解为佛教的一个支派。
耆那教的创始人为筏驮摩那,此人在初期佛教圣典被称为为「尼揵陀若提子」(
Nigantha Nataputta),沙门思潮中著名「六师」之一。与佛陀是同时代。
巴利语Nigantha是由Ni(离开)与Gantha(系缚)两字组成,意味着「已经解脱系缚者
」,至于巴...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2
第五章 大乘菩薩道的真義
中國佛教主要表現為大乘形態,而大乘佛教的核心內容在於菩薩道的實踐。對此,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說:「若有眾生,從佛
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
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
。」這就是說,大乘的表現是「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
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有悖於此者應不是
大乘。具體到現代禪與印順法師就菩薩道的爭論,我們判斷的依據將是《妙法蓮華經》
對大乘的這一表述。
在現代禪與印順法師的相關爭論中,雙方的焦點在於菩薩的資格問題。也就是說,
究竟行大乘菩薩道的主體應當是法眼清淨的菩薩還是凡夫菩薩?雙方之所以在此問題上
發生爭論,導火索當是印順法師主張(凡夫的)人菩薩行,而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
持否定的看法。李元松先生說:
針對禪師們這種「言過其實」的說法,印順法師曾給予批評,大意是:「禪師們太
過於強調修證了,以致無法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菩薩道的本意是人乘的菩...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睡眠的法相
人間睡眠的法相
八識心王之一一識,都有其了別的功能:
眼識了別色塵;
耳識了別聲塵;
鼻識了別香塵;
舌識了別味塵;
身識了別觸塵;
意識了別五塵細相及諸法塵,亦了別定境幽閑法塵;
意根 - 末那識則了別意識之了別,以及於五塵及其法塵作極昧劣之了別(另有諸多極
為深細之了別,於此不述);
而根本識 – 阿賴耶識則了別末那識之作意及思心所,亦了別器世間、有根身、眾生業
種……等等。
舉一簡單例子說明:
吾人坐在沙發上看武俠電視節目,此時意識伴隨眼識、耳識而了別電視的色塵聲塵及其
上之種種法塵,所以吾人能夠了知電視節目的內涵。突然色身疲憊而睡著了,此時電視
螢幕雖依然刀光劍影,電視音響依舊鏗鏘作響,但吾人因眠熟而令識蘊六識暫滅不起,
所以中斷了別色塵、聲塵及其法塵,故對電視節目完全沒有覺知。簡單的說:就是雖然
電視節目仍然上演著,電視音響也同時不斷傳出聲音,但因為睡著故識蘊六識斷滅不現
,所以就看不到也聽不到了!由這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證明:識蘊六識都是易起易滅的
心識,這也就是識蘊的體性。
吾人眠熟以後,識蘊六識暫斷不起,但末那識仍然不斷而恒審思量,依舊剎那剎那了別
眠熟後的寂靜法塵(只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嚴經 now & then
楞嚴經 :
『不只月月有變,而是日日都有變遷。 沈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David Soul,
Now
& Then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8APrYU2Gs&feature=related
d******e
发帖数: 4192
25
佛教為什麼會在印度消失,印度教為什麼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這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可以說,佛教是被印度教吸收了。這個巨大變化有教
派本身的問題,也與印度向封建社會轉變密切相關。具體說:
第一,從佛教本身說,寺院已成為大封建主,高級僧侶腐化墮落,佛陀當年制定的教義
、教規被拋到一邊,它的安貧樂道的特質已經喪失。義淨在《南海寄歸內法傳》講到寺
院處理去世僧人遺物的辦法時,列舉了一個「應分」遺物與「不應分」遺物的清單。非
常醒目的是,在「應分」部分中列舉有金銀、珍寶、珠玉、錢財。「不應分」遺物中列
舉有田宅、村園、屋宇、邸店、奴婢、象、馬、駝、騾、驢乘等,還講到契據、酒等的
處置辦法。表明有些僧侶金銀財寶一應具全,既是地主,又是奴隸主,甚至兼營商業和
放債。既然佛教高級僧侶和婆羅門一樣都成了腐化墮落的上層,都遠遠脫離群眾,普通
人民對他們的景仰也就失去。在人民心目中,他們和婆羅門不再有重大區別。
第二,佛教獲得民眾的支持,主要是它具有較為平等的社會觀,它反對種性壓迫,反對
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沒有婆羅門教那些繁瑣而又花費巨大的祭祀儀式。然而這些方面
的優勢由於印度教的出現都漸漸失去。...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精神黑洞 (转载)
Z 一下,
打坐时妄想因何而生?
妄想因何而生?大家都很想知道,因为有很多人想要成就一念不生的功夫,想要入定却
入不了。修定时很想不起妄想,偏偏它一念出生、很用心去对治,才刚刚过去之后,不
知不觉之间又有一念生起,没有办法让它不再生起。有很多人学过禅--其实那些法门不
是真正的禅,那只是修定而已--他们教你数息,数息是最常看见的「禅法」。净土宗的
寺院则是教你念佛号︰用佛号来打死念头,念头很重就大声唸,念头轻的时候就小声唸
。可是不论你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始终无法把妄想断了。数息数得很好的人,他数
过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之后,还是会有妄想出现,没有办法将妄想断除。有好多人--如
某一很有名的寺院,他们有好多人学数息法,数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
想不起。这就是说,他不知道要从断烦恼来下手。
我记得在証悟之后,知道要修禅定,那时还不知道要修佛菩提之种智。(p94)那时起修
四禅八定,还不晓得要修今天所修的无生法忍。在修四禅八定的时候,一上座就无相念
佛,目的是希望妄念不起来,可是只能在起来之后不随它,继续保持忆佛的净念,无法
不让它不起来;所以当年在修禅定的时候,也只能不随妄念...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取缘有

十二缘起轮回是有人限定在前世今生,不过这应该有争议。
佛法是现见,当下就能见到,无需神通也能,
毕竟神通不是佛法主要,只是可能的、附加的。
十二缘起的轮回如果只限定在前世今生,就有问题了,我认为。
什么是今生当下轮回? 断不了贪吃美食的欲望,贪好看的欲望,…
今天吃了美食的,明天念念不忘,吃不到有苦恼,于是打工赚钱也要去吃美食,
就在无明烦恼(苦)的轮回中,
这一刻贪爱没断,下一刻无明(阻止不了),动了意念(行),五受阴活动,
想起来(六入处,意根触法尘),受,又是贪爱乐受,生烦恼(苦)。
前一天前一刻残留的贪爱(业),就会影响这一天这一刻。这不是轮回吗?
我们不是每分每秒都这样过的,都这样轮回吗?
我们现在就可以观察觉知到,只是深入细腻与粗糙的差别。
断五种欲的修行方法,应该不需神通看见前世今生吧? 我所知是不用。
只要四念处内观,
(还无须初禅、安止定,剎那定(南传的称法)就可以,突然非常清明,清醒,
观察力极敏锐),剎那定就能看到,
受念处清楚的看到,十二缘起中,触、受、爱,
心念处清楚的看到,心念活动(行识想受),
法念处清楚见到十二缘起、八正道、七觉支...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8

谁来都不行,我都要喊,不公不义,天理何在。
审判者是谁,
这些又是上帝说了算。
什么都是上帝说了算,而这点实在没有吸引力。
而且,上帝自己又不会说话,实在不全能呀。
都是代理者说话,耶稣、牧师、神父,耶稣”不见了”,剩牧师神父。
代理者假传圣旨的情况很多,不能太相信。
最后的情况是,都是人在说话,人与人的对话。
不是
耶稣”就是靠别人施个法、念个咒,度你的冤亲债主,把你以前做的坏事勾销或减轻之
类“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
是 佛教某些团体。
耶稣也类似”施个法”,在我看来。
就是自愿殉道。这也是一种仪式,一种所谓的”施法”。
“施法”的意义就是通过一种仪式,强调出所要的效果。”殉道”也算广义的”施法”。
若说上帝不是虚构出来,不能解释的事更多呢。
只是你选边站而已。
历史、预言,都可以是后代虚构,
这种预言书,中国历史也很多,你应该知道。
佛陀是否是虚构的?
就像耶稣是否是虚构一样,
经由历史考证,得知他们也许是虚构,但更可能不是虚构。
“成佛”是后代加的观念,不是佛陀提出来的观念。
佛陀提出来的观念是 : 认识你的苦恼来自何处,解脱你的苦恼。
有人要称解脱自己的苦恼是”成佛”我也不反...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梦幻观法
http://www.phathoc.net/PrintView.aspx?Language=vi&ID=724401
夢幻觀初探
惠空法師
目次
一、前言
二、大乘三系經論、禪、密典籍對夢幻觀本質的說明
(一)般若中觀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二)唯識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三)如來藏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四)禪宗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五)密教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三、夢幻觀在三系、禪、密典籍中的實際禪觀操作
(一)般若中觀系的夢幻禪觀
(二)唯識系的夢幻禪觀
(三)如來藏系的夢幻禪觀
(四)禪宗典籍中的夢幻禪觀
(五)密法「大手印」中之夢幻禪觀
四、大乘禪法之夢幻觀的比對
五、結論

一、前言
激起我寫這篇《夢幻觀初探》的緣起,最初有二點:一是《金剛經》的偈頌;一是《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智度論》的十喻。
在《金剛經》最後的偈頌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為什麼在《金剛經》的結尾,要對一切有為法做如是這般夢幻的觀察?而且強調是
「應做」如是觀呢?我們可以說,這首偈頌所要闡述的意義,在告訴我們──世間的一
切現象都是夢幻的,而這就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一個事實!...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0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甲二(別名)分二:一、有為法之別名;二、有漏法之別名。
乙一、有為法之別名:
彼等亦稱時言依,以及出離與有基。
有為法也可以叫做時間、言依、出離以及有基。
有為法在佛經中有很多不同的法相和名稱,比如“時間”,在世間將有為法稱
為時間的非常少,但口語和佛經的說法有很大差別,如在口語中說“我看到天空了”,
但這在論典中是不承認的。時間稱為有為法是論典中的說法,因為以前的有為法已過去
、現在的正在流逝、未來的也將流逝,由於剎那剎那的遷移變化,所以一切有為法都必
定是無常性。
“言依”(即言基),也即語言之根本。語言是有記的聲音,分為直接名稱和
耽著內容兩種,它的基礎是直接名稱,耽著內容是一切有為法。由於依靠具有意義的名
稱來宣說,所以將有為法叫做言基,比如喊一個人,喊的只是一個名稱,真正要叫的則
是這個人。名稱只是一個能詮,真正的內容才是其...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1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73)哥瑪達鳥──惡口罵僧 累世受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檀香山上一隻哥瑪達鳥臨近壽終。如來正等覺具二種智慧
,遍知一切,每時每刻都在觀照眾生的苦樂,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眾生的大悲
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釋迦世尊觀知度化哥瑪達鳥的機緣成熟,依靠它可以度化無數眾生。佛於舍衛
城剎那間來到檀香山,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以神變顯現出五百隻扎夏鳥恭敬右繞佛陀。哥
瑪達鳥也對佛陀生起歡喜心想去轉繞佛陀,還沒來得及去轉繞,即於歡喜心中去世轉生
天界。他觀知是蒙佛之恩德而生天,即來佛前恭敬供養,祈求傳法,世尊傳了相應的法
,他得到聖果返回天界。世尊把哥瑪達鳥的屍體帶到諸比丘前,為令眾等生起厭離心,
咐囑舍利子:「你觀察一下它前世以何因緣今世轉為飛鳥。」舍利子立即以聲聞智慧入
定觀知它的前一世、二世乃至聲聞眼無法觀察到的生生世世一直是鳥,卻觀不到是以何
業轉生為鳥。舍利子出定於佛前恭...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2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41
以下他利圓滿者,為“世間解”等。
“等”字當中,包括調御丈夫、無上士、天人師。這四個名號是讚歎佛陀他利
圓滿的功德。首先講世間解:
所謂世間,具有器、情、苦等諸義,而此處於盡虛空界一切有情以智慧徹見
之故,具有如所化因緣而幻化遊戲的悲智自性,對此稱為“世間解”。
世間解,就是知世間的意思。所謂世間,有器、有情、痛苦等很多種意義,
即是說器世間、有情世間、痛苦世間等等。此處主要是從所化的角度講。也就是說因為
佛陀的智慧能夠無礙照見盡虛空界的一切有情,所以佛陀能順應所化的因緣恰如其分地
幻化遊戲,這種悲智的自性,就叫做“世間解”。實際上,智和悲也不是別別的兩個法
,僅僅是從無礙照見的側面叫做智,從周遍轉入的側面叫做悲。這種悲智是佛的自性,
就像濕性是水的自性一樣,既然是自性,當然哪裡有成熟的所化因緣,佛自然就會在哪
裡顯現,自然隨順所化示現身口意的遊戲。《佛說十號經》當中說:“世間者,謂欲界
色界無色界,地獄餓鬼旁生等類,各...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3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能甚深入智慧海
從哪個角度講智慧是如海呢?打個比方,我們稱讚某人智慧如海,是指他對各
領域的現象、原理等都瞭如指掌。由此就知道,是從“智慧的境無量”上來說智慧如海
的。所以,智慧海是指對諸法的性相、因果等的無量所知一一通達的智慧。
了知了智慧海的涵義後,再認定這裡發願希求的目標。這裡是希求每個剎那都
能深深趣入了知無量盡所有相的廣大智海(“深入”是現證的意思)。這是針對了知盡
所有相的廣大智慧,誓欲使其作用開發至究竟。所以,重點在發願令本具的廣大智慧的
妙力開發到最究竟。頌中“能”字是關鍵字,表示能力、作用。當廣大智慧的力量開發
至究竟時,就會現前每個剎那都能入於廣大智海的境界。
n**********a
发帖数: 438
34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xiuxinbsls/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第三頌 疾斷煩惱
願我恒常觀自心,煩惱妄念初生時,
毀壞自己他眾故,立即強行而斷除。
於日常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都應省察內觀自心,正當煩惱剛剛於內心萌
生,要危害自身與他人之時,願及時覺察並速疾作嚴厲呵斥令彼斷除。
在娑婆世界裡,眾生皆有煩惱,而其根本來源,顯密宗都有各自的說法。顯宗
認為,煩惱的根本是心所煩惱和無明;密續中說:彼心起二取之緣,即是微細業風或微
細精血氣能作三現遷移習氣。因此,顯密二宗在對治煩惱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顯教是
將因轉為道用,密宗是將果轉為道用,但在此不作廣述。
阿底峽尊者承無著菩薩的意趣,而朗日塘巴尊者又繼承阿底峽尊者...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5
阿罗汉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触,想等等也都是取蕴啊。
南传只认为在以涅盘为所缘的刹那,能缘的果心以及伴随果心生起的名法,不属于取蕴。
-- 应该是”取蕴”的定义问题
-- 南传还包含 “其它人的执取”
南传的取蕴还包含什么其它概念我就不知了
-- 我为什么那么在乎日常状态呢? 因为那是所有人包含佛陀最常处的状态,
-- 要把这个状态顾好比较重要。
-- 我只在乎这个状态顾好了没有。还有没有贪嗔痴,无明解了没,十结解了没。
-- 致于名词定义或整个要怎么解释,或者是否上面还有特定状态,要怎么说法,那就
再说,
这样说那样说,只要自圆其说。
执其身为常,为我,为我所。
注意,这个“我”,可绝对不是代表自我主体的我。你对我见的我,还是缺乏正确理解。
-- 你的”我见”如何解释? 在这个解释下,举个我犯错的例子
凡夫将阿罗汉的色身执着为恒常存在的,执着为被某某东西所控制主宰的,属于某某东
西的。即是升起“我取”,“我所取”
-- 我没有认为阿罗汉色身恒常存在,被什么东西控制呀? 为何你认为我有这样的看法
?
或者你是说,我不把阿罗汉色身列为取蕴,
就是认为阿...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6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善能分別諸法海
諸法海包括講述方面的教法海和修證方面的證法海。教法按經、律、論分,有
無量的文句法蘊,證法按戒、定、慧分,有無量的證德,所以都叫做海。
念這一句時,應當發願求證慧眼一一剎那都能別別觀見如海教證諸法的無上境
界。就像一面大圓鏡子頓時照見森羅萬象那樣,智慧眼一時就照見如海的教法和證法,
對無量法的每一細節都了了分明,毫無錯亂。
這不是一般智慧的作業。一般智慧的作用相當有限,比如一次只能了知有限的
一部分;對於一分法的意義,也要通過漸次地觀察才能有所了知;或者,只是在文句上
了解,對於內證的境界卻茫然無知。
大家觀察,比如看一頁書,遲鈍的人做不到“一目一行”,觀察力敏銳的人卻
可以“一目十行”。又比如有這樣的修行人,初學道時看不懂經文,但悟道後開了智慧
,再看經書,一目了然。這些現象都說明有情本來具有觀察的能力,只是被障礙遮...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攝大乘論釋》卷3:「釋曰:『如世尊言:【識緣名色】,此中名者,非色、四蘊;
色者即是羯羅藍性.
如同 世尊所說,識緣名色當中的「名」,並不是色法,而是五蘊中,色蘊以外的其餘
四蘊:受、想、行、識;識緣名色的「色」就是羯羅藍(受精卵);「名」與「色」皆
以『識』為出生的因緣;而且『名』與『色』都是依此『識』才能剎那剎那相續運轉而
增長.
識緣名色當中的「名」,並不是色法,而是五蘊中,色蘊以外的其餘四蘊:受、想、行
、識。"
n**********a
发帖数: 438
38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4.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寅二(廣說)分二:一、思維壽命無常;二、思維暇滿難得。
卯一(思維壽命無常)分四:一、思維死期不定而修無常;二、思維必死無疑
而修無常;三、思維他理而修無常;四、此等之攝義。
辰一、思維死期不定而修無常:
這個修法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我們學過《開啟修心門扉》和《札嘎山法》,
其中都詳細描述了無常的修法,同時也講了若沒有生起無常觀,是不會重視修行的,出
離心更不可能生起。所以,下面在分析的過程中,大家應該注意諦聽。
壽命多害即無常,猶如水泡為風吹,
呼氣吸氣沉睡間,能得覺醒極稀奇!
我們生命是無常,誰也無法確定何時會死。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生緣可謂
少...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9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49)五百商主──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時,佛在舍衛城。五百商人攜帶貨物穿過大小城市山莊去他方經商。路經一
片森林,裡面有一專門奪取眾生生命、精氣和威力的忿怒可怖夜叉,常常作害於眾生。
五百商人走進森林後,它便狂起陰風製造種種違緣。五百商主在陰森可怖、遠離人煙的
林中懼怕之極,皆祈禱所有他們知道的世間具威神力的天尊地神,還是無濟於事,都慌
作一團,六神無主。其中一位居士商主知道其他的人把非皈依境作了皈依境,以致所有
的祈禱都無濟於事,便勸誡大家:「你們應該一心一意祈禱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
境,因為佛陀是遍知一切的智者,具足悲心、能遣除一切災難和違緣,是救護眾生的仁
者。」眾商主開始一心一意地祈禱遍知能仁佛陀。
世尊具足二種智慧及種種共不共的殊勝功德,並時時刻刻地觀照眾生得度的因
緣,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時五百商人至誠祈禱世
尊,世尊觀知調化...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0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49)五百商主──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時,佛在舍衛城。五百商人攜帶貨物穿過大小城市山莊去他方經商。路經一
片森林,裡面有一專門奪取眾生生命、精氣和威力的忿怒可怖夜叉,常常作害於眾生。
五百商人走進森林後,它便狂起陰風製造種種違緣。五百商主在陰森可怖、遠離人煙的
林中懼怕之極,皆祈禱所有他們知道的世間具威神力的天尊地神,還是無濟於事,都慌
作一團,六神無主。其中一位居士商主知道其他的人把非皈依境作了皈依境,以致所有
的祈禱都無濟於事,便勸誡大家:「你們應該一心一意祈禱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
境,因為佛陀是遍知一切的智者,具足悲心、能遣除一切災難和違緣,是救護眾生的仁
者。」眾商主開始一心一意地祈禱遍知能仁佛陀。
世尊具足二種智慧及種種共不共的殊勝功德,並時時刻刻地觀照眾生得度的因
緣,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時五百商人至誠祈禱世
尊,世尊觀知調...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1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66)悲賢童子──處以極刑 得佛救度
一時,佛在廣嚴城。城中有一名為獅子的大臣喜添貴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
式,取名悲賢,以牛奶、酸奶等精心餵養。悲賢長大後學習文字武術等世間學問並精通
五明。雖然他曾受過良好教育,後來卻變得品行惡劣,背著父母常去妓院,行為極不如
法。
一日,悲賢和一些扎德沃青年相約到花園遊玩,時值百花爭豔、百鳥齊鳴的春
季,悲賢攜一絕色青樓女子同去,後眾人竟為此女發生爭執,以致拳腳相加,悲賢打死
三個人。扎德沃人去獅子大臣前告狀,奈何慈父對悲賢無計可施,只得宣布與他脫離父
子關係將之逐出家門。於是廣嚴城的執法者逮捕了他,判以死刑,給他帶上嘎Ra不Ra德
花鬘,交給藍衣劊子手。劊子手們一邊狠狠抽打他,一邊押著他遊街示眾。悲賢心裡異
常恐懼,默默祈禱:世界上有誰能救護自己,遣除自己的怖畏!
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2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3 11:30:31 2012, 美东) 提到: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3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0.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1.pdf
丁二、各見之法相:
我與我所常與斷,無有下劣視為勝,
非因非道視因道,此等即是五種見。
五種見就是指對我與我所執著、對常與斷執著、認為無有前世後世、將下劣視
為殊勝、將非因非道視為因與道。
五種見的本體應如何區分呢?壞聚見就是將自相續剎那生滅之五蘊執著為我,
這是狹義來講;從廣義來講,將一切萬法剎那生滅之形象執為我與我所,即稱為壞聚見
。壞聚見也稱為薩迦耶見,《自釋》中說:“壞故名薩,聚謂迦耶,即是無常和合蘊義
。……此薩迦耶即五取蘊,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邊執見,即認為五蘊就是我,並將
其執為常有或斷滅,如...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4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4.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辛二、決定勝之根本──出世間正見:
當知人本無安樂,無常無我不清淨,
未憶念此之眾生,四顛倒見即禍根。
這裡是講出世間正見──斷除四種顛倒。正見是一切善法的基礎,《四百論》
云:“寧毀犯尸羅,不損壞正見,尸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一個人如果毀壞正見,
那他不會再行持善法了;但如果毀犯了戒律,而見解沒有損壞,他還會懺悔,還會不斷
地修持善法。雖然戒律如同大地,是一切功德之本,但它只是轉生善趣之因,只有依靠
正見建立出世間的功德,才能獲得究竟涅槃。因此,每個人的正見不能失壞。
從人作為所化的角度來說,人們把身體執著為清淨...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5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庚三(興衰轉為道用)分二:一、衰敗轉為道用;二、興盛轉為道用。
辛一、衰敗轉為道用:
貧窮恒常受人欺,且為重疾惡魔逼,
眾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這裡主要講不要怯懦,當自己受到毀謗等痛苦時,最好要堅強。
有些人在修行、生活中,原有的財富被人搶了或自己用完了,淪落為乞丐,特
別貧窮,恒常成為眾人欺辱的對境,並且不幸罹患重病,被惡魔纏身,苦不堪言。在這
個時候,有些人萬念俱灰,覺得一切都完蛋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受到了精神刺激
或工作下崗等痛苦,實在無法面對就想到了自殺,尋找一些必死之路。
但這種做...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6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擋,
捨此圓滿菩提心,何有餘善能勝彼。
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
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
欲滅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眾不安,
欲享百種快樂者,恒常莫捨菩提心。
生死獄繫苦有情,若生剎那菩提心,
即刻得名諸佛子,世間人天應禮敬。
猶如最勝冶金料,垢身得此將轉成,
...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7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4.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辛二、決定勝之根本──出世間正見:
當知人本無安樂,無常無我不清淨,
未憶念此之眾生,四顛倒見即禍根。
這裡是講出世間正見──斷除四種顛倒。正見是一切善法的基礎,《四百論》
云:“寧毀犯尸羅,不損壞正見,尸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一個人如果毀壞正見,
那他不會再行持善法了;但如果毀犯了戒律,而見解沒有損壞,他還會懺悔,還會不斷
地修持善法。雖然戒律如同大地,是一切功德之本,但它只是轉生善趣之因,只有依靠
正見建立出世間的功德,才能獲得究竟涅槃。因此,每個人的正見不能失壞。
從人作為所化的角度來說,人們把身體執著為清淨,感...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8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擋,
捨此圓滿菩提心,何有餘善能勝彼。
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
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
欲滅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眾不安,
欲享百種快樂者,恒常莫捨菩提心。
生死獄繫苦有情,若生剎那菩提心,
即刻得名諸佛子,世間人天應禮敬。
猶如最勝冶金料,垢身得此將轉成,
...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9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4.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辛二、決定勝之根本──出世間正見:
當知人本無安樂,無常無我不清淨,
未憶念此之眾生,四顛倒見即禍根。
這裡是講出世間正見──斷除四種顛倒。正見是一切善法的基礎,《四百論》
云:“寧毀犯尸羅,不損壞正見,尸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一個人如果毀壞正見,
那他不會再行持善法了;但如果毀犯了戒律,而見解沒有損壞,他還會懺悔,還會不斷
地修持善法。雖然戒律如同大地,是一切功德之本,但它只是轉生善趣之因,只有依靠
正見建立出世間的功德,才能獲得究竟涅槃。因此,每個人的正見不能失壞。
從人作為所化的角度來說,人們把身體執著為清淨,感受...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50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庚三(興衰轉為道用)分二:一、衰敗轉為道用;二、興盛轉為道用。
辛一、衰敗轉為道用:
貧窮恒常受人欺,且為重疾惡魔逼,
眾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這裡主要講不要怯懦,當自己受到毀謗等痛苦時,最好要堅強。
有些人在修行、生活中,原有的財富被人搶了或自己用完了,淪落為乞丐,特
別貧窮,恒常成為眾人欺辱的對境,並且不幸罹患重病,被惡魔纏身,苦不堪言。在這
個時候,有些人萬念俱灰,覺得一切都完蛋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受到了精神刺激
或工作下崗等痛苦,實在無法面對就想到了自殺,尋找一些必死之路。
但這種做...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