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发帖数: 32122 | 1 《咬文嚼字》2009年11期“众矢之的”栏目有一篇文章《“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文章认为“甫”应读作fu,因为普通话中“甫”根本就没有pu这个音,的确是这样。
我们要接着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许多方言中把“甫”读作pu呢?
原来,这与语音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古无轻唇音”有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声母
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个结论是清代著名学者
钱大昕得出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 唐末宋初时期
从中分化出轻唇音。有的方言中个别字词至今仍然保留着唐以前的重唇音的读法。例如
:浮起来,广州话念作“蒲起来”;番禺,广州话念“番”如“潘”;孵鸡,湘方言中
“孵”读如“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不同古籍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异文的现象来证明“古无轻唇音”的结论,下面仅用以“
甫”为声旁的形声字为例。
《诗经》“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詩经》作“扶服”。
《诗经》“铺敦淮濆。”《经典释文》注:“《韩诗》作‘敷’。”
《诗经》 “东有甫草。”《韩诗》作“圃草”
最后笔者详尽考察了汉字中以“甫”为声旁的形声字的在普通话中的...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2 《咬文嚼字》2009年11期“众矢之的”栏目有一篇文章《“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文章认为“甫”应读作fu,因为普通话中“甫”根本就没有pu这个音,的确是这样。
我们要接着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许多方言中把“甫”读作pu呢?
原来,这与语音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古无轻唇音”有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声母
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个结论是清代著名学者
钱大昕得出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 唐末宋初时期
从中分化出轻唇音。有的方言中个别字词至今仍然保留着唐以前的重唇音的读法。例如
:浮起来,广州话念作“蒲起来”;番禺,广州话念“番”如“潘”;孵鸡,湘方言中
“孵”读如“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不同古籍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异文的现象来证明“古无轻唇音”的结论,下面仅用以“
甫”为声旁的形声字为例。
《诗经》“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詩经》作“扶服”。
《诗经》“铺敦淮濆。”《经典释文》注:“《韩诗》作‘敷’。”
《诗经》 “东有甫草。”《韩诗》作“圃草”
最后笔者详尽考察了汉字中以“甫”为声旁的形声字的在普通话中的...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80 | 3 普通话什么音节有什么声调不是完全偶然的,是有一定规律的。
好比说n做声母的音节(na, nan等等),阳平(二声)要远远多于阴平(一声)。就是
由于中古音演变中的“平分阴阳”的规律。
f开头的音节有没有,涉及到重唇音与轻唇音的分化。中古音早期是没有f音的,现在的
f开头的音节是从b,p开头的音节分化出来的。
ki这种音没有,是因为他在普通话中已经腭化成ji的音了。腭化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
现象(想想为什么英文字母c有时候发[s]有时候发[k]) |
|
b*s 发帖数: 82482 | 4 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
客家话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t]、[-k]。一般认为,客
家话和後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為準)之间的承襲关系较为明显。用客家话朗诵中古汉
语的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比官話、普通话要吻合得多。
粵語同樣保留有中古漢語的入聲[-p]、[-t]、[-k]。比較起來,則是客家話比粵語更趨
古老、更接近中古漢語。試以聲母為例,疑母[-]字在官話(西南官話保留了這個
聲母,但并未取得與中古漢語在音系上的傳承)完全消失,客家話保留了疑母字,最明
顯例子是「魚」,無論普通話或廣州話都丟失疑母[-]而讀[y][10],但是客家話仍
然讀[u]。在廣州話則因為不分疑母和喻母、難以判斷是否古音。又如非母[f-]在
唐末之前並未出現,即所謂「古無輕唇音」,客家話大部分有[f-]音,為數甚多。個別
例外如「飯」,無論廣州話或普通話同讀[fan][11],但客家話則讀[pan],可見客
家話仍然保留了少量「古無輕唇音」的狀態,芳母[p-]仍極少分化出非母[f-]。
進一步比較——
「吠」字:客家話[pui],日本吳音[bai],日本漢音[hai],閩南語的... 阅读全帖 |
|
d*h 发帖数: 2347 | 5 蒙古语的元纯音比汉语要复杂,有四个圆唇音,汉语没有办法标注出来的。比如бух
是公牛,但是бөх就是摔跤手,如果音译过来,都是布和。 |
|
l******s 发帖数: 3045 | 6 元音里a最简单了,辅音里bpm是唇音,都是最简单的发音,这也许是原因吧 |
|
s*******w 发帖数: 2257 | 7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11893 | 8 很有趣啊,3哥确实是那样说话的
仔细品品,他们是用唇音舌音齿音,
凡是这儿提及的tips,都是不用 喉送气发音, |
|
|
发帖数: 1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甄嬛传》里的皇后口型是不是特别好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4 23:34:19 2017, 美东)
惭愧,甄嬛热播时我没看。最近应娃要求给他们排清宫戏,才发现宫中女子怎么请安、
左右手是上下还是并排、左右脚是前后还是并排等诸多细节我全然无知,赶紧找来甄嬛
补课。一看还挺吸引人,每天晚上有点时间就抓娃来一起学清宫礼仪,至今已看了十多
集。
后宫诸多佳丽中,最让我着迷的是皇后。最初是发现她的口型和台词对不上。看到第二
集里皇后念唐诗春词“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youtube视频8:48处),“黄柳”
的口型是wong lau,“濛濛”是mong mong,“花垂”更是fa choi,当即确认演员蔡少
芬念的是粤语,国语版必有配音。
蔡少芬是香港演员。在youtube上找到一段拍摄花絮说她的普通话不行,导演怕她因说
话费力而影响表演,决定让她一个人用粤语母语表演,并说粤语演员用粤语和用国语的
表演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深深赞同,以前...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17729 | 11 需要讨论谁输谁赢吗?
你麻痹是土工的军队进入硬度领土了?还是土工的修路民工在硬度地盘上搬砖。
滑唇音天天口交不猛喷,人家走了,不插了,这是赢了,就算嘴炮退敌,也是人家插你 |
|
m***n 发帖数: 12188 | 12 这个倒也未必,日语就不是的。
不过中文的“爸爸”确实不是外来,就算是外来语,也是4000年以前的说不清怎么回事
的外来语了。
藏语:papa(一般认为这是汉藏缅语未分离前的语音)。
首先,“父”是中国社会中历史最悠久、最稳定、也最有地位的称谓。但是古代它的发
音是 ba4。后来它作为书面语被文人使用,在北方的发音却变了,但是在南方人口中,
民间口音没变,于是另外造一个字 “爸”。
以下拷贝:
汉语文献中看到对“父亲”的最早称谓是“父”。“父”在甲骨文时代已经指称父亲了
②。后来的字书、辞书一直没有改变。直到今天,“父”类仍然是称呼父亲的重要方式
。只是它一般是用来作背称。
按“古无轻唇,‘鱼、模’转‘麻’,故‘父’为‘爸’”的说法, “爸”实即“父
”之本音。(黎锦熙,1933)这个说法在今天的方言和外语的对音中还可以找到旁证:
福建一些方言保留“父”的词中,“父”的声母都念[p](冯爱珍,1993);
雷州话中虽然是以“阿”“尼阿”称父,但在含“父”的词中,“父”也读[pe]。
此外,轻唇音非组声母的文读为[h],白读则是[p]组,如飞、分、放、孵、父、吠、饭
等和蜂、芳、缝等(李新...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1994 | 13 吃饱饭以后再试了试,一边编程一边听 REM 的 Automatic for the people.
(明天还有一个 data review,全是老白。谁说美国人懒的来者?) 音源很普通,
laptop usb 出到 ibasso 二房。 感觉完全不同了。
TF10 高频比较 forward, 擦唇音有点扎耳朵。但这可能是 AAC 编码的问题。
TF10 听 meeting by the river Ry Cooder 的吉他很有意思, 解析力的确
很好,好到有点不自然。整个音场非常近,又不像 K240 那种临场感,有点压迫。
中音的确不太优雅,但也没说的那么不堪。我觉得 TF10 有点像 K701, 是为了
制造 "Hi-Fi" 感而造出来的产品 -- 虽然他们俩的声音一南一北。(一定是某
product manager 的杰作)有了 Hi-Fi 感,却牺牲了音乐味。
再换上 superfi 5pro, 顿感觉声音很像在箱内,闷闷的,但是还是颇有味,毕竟
是我过去数年人生低谷的老友了。换上 er-4p, 4p 的解析力看起来是以牺牲整体
厚度换来的。我的耳机最爱还是伟大的 K240M. |
|
b**********a 发帖数: 2228 | 14 我女儿也是先叫爸爸,爸爸是唇音,很多宝宝都是先叫爸爸的。
|
|
p**********t 发帖数: 3680 | 15 因为桌面音响一直在用大箱,箱后离墙太近,个别歌的低音又重,所以一直琢磨着换成
电脑小箱子。 从便宜的insignia,罗技,换到哈曼,实在是失望失望,干脆试试BOSE
吧。 一直不屑于用bose,因为知道他家价虚高,味精声多。 但是桌子格局限制,小箱
合适,就试试吧,知道有可能会后悔。 2.1 的因为所有低音都走低音单元,听歌实在
是不美,不纯,不真。 所以就在两声道里选。
今天到手,开盒,煲,试听。 拿原来的Pioneer BS41来比,这俩可比是因为价格一样
。
看起来店里试听的曲子是不足为信的。 一比之下,Bose实在很一般,有负期望。 唇音
砰砰响,嗓音低沉,和所有低音一起混在一个狭小的频率范围里。 低音的鼓下潜不够
,和别的小音箱没有本质区别。高音不亮,虽然有一定的声场,这个要比别的电脑小音
箱强很多,但还是挺明显是从盒子里出来的声音感觉。 能听,不算太差,客观的说比
所有同尺寸的小箱要好。 但还是所有声音都混在一起的感觉。 值得说的是,网罩是全
金属材料,做工一流,精致,同级最沉。
相比之下,就重新定义了先锋的好,BS41不是有源音箱,我是用一个便宜到底了的
lepai在... 阅读全帖 |
|
k*****e 发帖数: 1235 | 16 朱克的发音太奇怪了,所有的字的韵母都是圆唇音... 美丽唱出来成了美驴... hahaha |
|
a*******p 发帖数: 1955 | 17 谢谢,姐姐确实性格很好,但愿一直这么好。
每个孩子发育的轨迹都不同,我的两个宝贝就差别老大了。姐姐早产的,小时候我给她
做了不少早教呢,虽然语言发育很好,但运动能力上比同龄孩子确实慢了不少,四五个
月才正式算会翻身,七八个月算是坐得好了,15个月多才算会自己迈开步子走路呢,和
她的几个同龄好朋友比较都晚了,不过她耐力很好、也很耐心。姐姐的fine motor
发育得还可以,三个多月的时候,我们拿很小的枕头放在她脸上,她会拿手抓掉枕头。
总之,姐姐醒着的时候基本没闲着。
但妹妹刚出生不久就无意中从趴着的状态自己翻成仰面的了,手脚动得厉害,医生警告
我不要单独放她在一边,她两个月的时候就会从仰面的状态翻成趴着的,然后再扭扭屁
股翻回去,这都要取决于奶的诱惑够不够大,可是她喜欢犯懒劲,躺着的时候可以跟大
人玩很久,姐姐当年总希望被抱的,我拿当年姐姐的枕头放她脸上,她根本不用手去抓
,就使劲摇头把枕头给弄掉。现在妹妹成天吃手,还把脚脚翘着,总是想要调整到一个
角度试图把脚放进嘴里,但目前还做不到。比较姐姐,妹妹需要的attention要少,不
知道是不是她已经基本都满足了。带姐姐的时候,我的总...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8 今天大小报纸都在奔走相告,89岁的伊丽莎白二世,超越她的高曾祖母(great-great-
grandmother)、在位63年7个月零两天的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历史上统治最久的君
主——今天是她在位的第63年7个月零三天。
女王今天跑苏格兰去给铁路剪彩,并致谢所有“well-wishers”。听听女王的说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LkkQoNBNT0
苏格兰女首相的开场白语调铿锵,健壮有力!苏格兰口音真很硬朗和草根化。女王的发
音好不典雅,那个标准伦敦圆唇音的O听起来好可爱。老人常常口齿含混发音不清,但
女王咬字非常清晰,看来身体状态很好啊。
最好玩的是女王致辞结束后,男主持领众三声欢呼Hip hip hurray! 早在中学英语课本
里就有Hip hip hurray,我们学的时候全班哄笑,问老师hurray和屁股有什么关系……
直到现在我也没明白,可每次看到就想笑。
更完整的致辞视频在此,能听到更多的女王典雅发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k1-KrARAY
还看到两位女王的对比照片:
维多...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惭愧,甄嬛热播时我没看。最近应娃要求给他们排清宫戏,才发现宫中女子怎么请安、
左右手是上下还是并排、左右脚是前后还是并排等诸多细节我全然无知,赶紧找来甄嬛
补课。一看还挺吸引人,每天晚上有点时间就抓娃来一起学清宫礼仪,至今已看了十多
集。
后宫诸多佳丽中,最让我着迷的是皇后。最初是发现她的口型和台词对不上。看到第二
集里皇后念唐诗春词“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youtube视频8:48处),“黄柳”
的口型是wong lau,“濛濛”是mong mong,“花垂”更是fa choi,当即确认演员蔡少
芬念的是粤语,国语版必有配音。
蔡少芬是香港演员。在youtube上找到一段拍摄花絮说她的普通话不行,导演怕她因说
话费力而影响表演,决定让她一个人用粤语母语表演,并说粤语演员用粤语和用国语的
表演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深深赞同,以前听谭咏麟、张学友、黄耀明等唱粤语都比唱
国语更投入和自如。
再往后看,越来越觉得蔡少芬演的皇后最有优雅气质,举止端庄稳重,连发音口型都显
得比别人更中正好看,合乎皇后母仪风度。我很迷惑,难道粤语口型比普通话口型好看
?好看在哪里呢?努力观察和自我分析了一番,好...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6852 | 20 瞎搜了一下,通俗美声民族的区别
下面对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进行综合的比较: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
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
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
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
生的一句话叫做“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
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
二、喉位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
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民族唱法认为喉
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咙开大,
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
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
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22634 | 21 其实俺土人觉得搞一小振膜话筒,不就把唇音齿音手枪音飞机音都收进来了么?
俺觉得 Tasman DR-08 自带小振膜就狠好。。。当然俺肯定是省钱的屁股决定
抠门的脑袋啦。。。 |
|
t*******r 发帖数: 22634 | 22 其实俺土人觉得搞一小振膜话筒,不就把唇音齿音手枪音飞机音都收进来了么?
俺觉得 Tasman DR-08 自带小振膜就狠好。。。当然俺肯定是省钱的屁股决定
抠门的脑袋啦。。。 |
|
i****k 发帖数: 668 | 23 舶来品也得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父上古的时候就读作爸,母就读作妈
古无轻唇音,所有的f都是b或者p,上古时候的a后面都演化为u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甄嬛传》里的皇后口型是不是特别好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4 23:34:19 2017, 美东)
惭愧,甄嬛热播时我没看。最近应娃要求给他们排清宫戏,才发现宫中女子怎么请安、
左右手是上下还是并排、左右脚是前后还是并排等诸多细节我全然无知,赶紧找来甄嬛
补课。一看还挺吸引人,每天晚上有点时间就抓娃来一起学清宫礼仪,至今已看了十多
集。
后宫诸多佳丽中,最让我着迷的是皇后。最初是发现她的口型和台词对不上。看到第二
集里皇后念唐诗春词“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youtube视频8:48处),“黄柳”
的口型是wong lau,“濛濛”是mong mong,“花垂”更是fa choi,当即确认演员蔡少
芬念的是粤语,国语版必有配音。
蔡少芬是香港演员。在youtube上找到一段拍摄花絮说她的普通话不行,导演怕她因说
话费力而影响表演,决定让她一个人用粤语母语表演,并说粤语演员用粤语和用国语的
表演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深深赞同,以前... 阅读全帖 |
|
k*******8 发帖数: 2320 | 25 摆脱你不要胡乱解释汉语发展史了
上古到中古的阶段 汉语辅音是变多(当然不是你说的那么变 什么dt分化出gkh 我都晕
了) 主要变化有从舌头音d/t发展出舌上音zh/ch 但是这个zh/ch不是普通话的zh/ch
。。。还有重唇音里b/p分出v/f。根本没有什么jqx-zcs-zhchsh的说法
到了中古汉语 韵书记载有三十六个声母 现代汉语各方言 除了各类闽语以外都是中古
汉语的后代。这些后代和中古相比都产生了各种异变 比如多数方言丢失了浊音(其实
普通话里是没有/b//d//g/的)北方话舌面音变成了卷舌 见组颚化 尖团合并 丢失入
声 ;南方某些地方有舌面音和舌尖前音的合并(就是所谓的部分平翘舌)北吴也有见
组颚化 浊上归去(阳上声和阳去合并)
说多了你也看不懂 bottom line就是各地方言都在发展 但南方话没有入派三声造成
音韵大乱 所以对读古诗还押韵。南方话音节数普遍比北方话多 说明北方话音韵合并
多 什么现代不现代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但你要说文明原始 被异族统治近千年的北
方比东南沿海讲吴粤闽汉语的地区先进么? |
|
j***g 发帖数: 11325 | 26 汉语拼音本来就应该加上V。
wang基本上都该改成Vang。因为发音时都是上齿下唇音 |
|
j***g 发帖数: 11325 | 27 汉语拼音中没有V。V只用来标注外来语
但实际上V这个上齿下唇音比W用得普遍。比如位子,发音就是vei zi, 而不是wei zi
我认识的人基本上都能搞清楚V和W的区别,除了一个东北人完全不会 |
|
h*****i 发帖数: 9112 | 28 汉字的五行属性的判断有两种途径和方法:字形划分和音韵划分。
从字形上划分汉字的五行属性,例如“清”、“河”、“淇”等带三点水旁的字属于五
行水。下面再列举一部分汉字,以点带面说明汉字的五行。
阳木:木、树、林、枝、栅、桓、森、彬、杉、权、柱、栋、松、柏等带木字旁的字;
阴木:草、萌、蓝、蕙、蔡、葱、芳、芸、芬、花、芹、芙、英、莲等带草字头的字;
阳火:火、炎、炳、煤、炮、烽、炜、炉、烧、焱、炬、炫、熔、煜等带火字旁的字;
阴火:光、电、早、时、晓、晨、智、日、旮、旯、晶、旭、映、晖等带日字旁的字;
阳土:土、坦、垸、塬、塔、墨、坤、寺、坊、坛、城、域、培、佳等带土字旁的字;
阴土:山、岚、岛、岩、崔、炭、幽、峨、岳、峰、崎、岱、屿、峦等带山字旁的字;
阳金:金、鑫、银、针、钦、钠、铁、铮、钢、铉、锋、鉴、钟、锌等带金字旁的字;
阴金:剑、刚、利、列、刊、划、别、制、剧、刘、则、剩、到、刮等带刀字旁的字;
阳水:水、淼、沁、涯、淞、潍、江、河、湖、海、洋、波、涛、洪等带水字旁的字;
阴水:雨、雷、雹、霖、雯、云、霓、雪、霏、霆、雾、霭、霍、露等带雨字旁的字。
姓名汉字的五行源于测字。在宋...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759 | 2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注音与拼音 发信人: Camer (铁划银钩), 信区: Taiwan
标 题: Re: 注音符号,请认识的同学注一下汉语拼音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Feb 20 10:47:43 2000) WWW-POST
注音符号好象是语言学家赵元任等人搞出来的.
后来大陆也有争议, 最后还是决定采用拉丁字母.
而且给新疆的少数民族造字时, 很多文字用的是俄文字母, 现在又改回阿拉伯
字母了. 俄文是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阿拉伯是闪含语系.
文字改革是比较麻烦, 偶个人以为还是繁体字比较好.
语言和文字不同. 有些网友提到词汇和语法问题, 那是语言的新发展,
和文字不一样. 一种文字可以写好几种语言.
注音的特点是比较准确, 输入重码少. 拼音重码多.
最近台湾决定采用拼音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因为语言学界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用国际音标注出读音或拟音,
比如舌音, 唇音, 喉音等等. 可以用来记录各种无文字的语言及死语言.
即是他们所说的"罗马化", 通常台湾采用的是W |
|
i******n 发帖数: 538 | 30 发声吐字方法(1):以气振声
传统的戏曲是前辈艺术家们精心创造和千锤百炼的综合
性艺术。象河北梆子、评剧以及其它一些地方戏曲和京剧,在声腔上虽不属同系,尖团
等的讲求不同,但大多是以唱、念、做、打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的演出形式。唱、做、念
、打,内行人把这四个字称为“四功”,其中把唱排在“四功”的首位,足见其对戏曲
的重要性。因此前辈艺术家们对发声经过反复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由于剧种
有别或行当的不同,而在表现手段上有所差异,在嗓音的运用上也存有区别。但在发声
、吐字、行腔、气息的运用上,以及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方面的要求
都是大同小异的。
戏曲的唱念都是属于声乐学,要求尽善尽美,悦耳动听。通过前辈的传授,个人体
会其目的,主要是为感动人。要表现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不但要音色美,而且要字音
准确,让听众字字入耳才能引入入胜。所谓“悦耳容易动人难”的道理就在于此。要想
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寻求对嗓音的训练方法,就今天的探索而言,就气、声、字、音、
情五个字予以阐述。连起来讲是:...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3774 | 31 书名:《六朝清羽记》18
作者:龙璇&弄玉
出版:河图文化有限公司
OCR:小小罗胖子
排版:小小罗胖子
出处:失落手打论坛
第一章计斗
第二章影附
第三章夜战
第四章船阵
第五章争锋
第六章入局
第七章棋争
第八章破敌
第九章兵解
第十章定盘
【简介】
程宗扬冒充东瀛忍者骗过了晋宫太监,
没想到反被云丹琉追杀,
不得已,只好使出老太监送的都卢难旦妖铃制服云丹琉;
妖铃果然很妖,附在云丹琉身上脱云丹琉的衣、摸云丹琉的奶,让云丹琉大跳艳舞
??
程宗扬在一旁看得很高兴,却也怕云丹琉秋後算帐,令他尸骨无存!
计计相逼、环环相套,控制晋宫的幕後黑手终於现身,
玄武湖上,石头城水师大营的正军舰队与荆州奇兵正面交锋,
晋国权柄将落谁家?
【正文】
第一章计斗
夜色如墨,宫墙间曲折幽深的小径积满落叶,两侧成排的古槐树影幢幢,一盏淡黄
的灯笼摇曳着,在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上投下朦胧的光辉。古槐枝叶交迭,树冠宛如乌云
。夜风袭来,树冠在风中微微晃动,细小的槐叶簌簌而下。
时近九月,夜风拂在身上略带凉意,让程宗扬浑身的燥热略微清爽了些。
「飞鸟大爷,这边请。」前面提着灯笼的小太监一脸谄媚地说道。
计好在旁边...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2 第十一节 五行怕识别法
一个人是什么性,可以从形状、面色、声音、行态(即、形、色、声音、行)
几方面来分辨。
木性人,身材细高、双肩高耸;长脸、上宽下窄、瘦而露骨、青筋暴露;走路高压
有声;说话的声音,直而短,齿音;生气时,面色青而带杀气。
火性人,身体圆胖,体形丰满,柳肩膀;枣核形脸、上尖中宽、赤红面、肉多横纹
、毛发稀疏;行动急速,走路上身摇摆(蛇行);说话的声音,尖而破,舌音;生气时
,面红耳赤。
土性人,五短身材,土性人有三厚--背厚、唇厚、手背厚。平方脸,蒜头鼻子,面
色黄;行动,沉重踏实;说话鼻音重;生气时,面色焦黄。
金性人,身段苗条、单薄;长方形脸、颧骨高。面色白、眉清目秀、唇薄齿白;举
止轻佻;说话声音宏亮,唇音;生气时好冷笑,面色煞白。
水性人,体型肥胖;猪肚子形脸,上窄下宽、重下额、面色淡黑。粗眉大眼、毛发
深黑;行动迟缓,拖泥带水,坐立时均好倚扶;说话声音,慢长而低,喉音;生气时好
哭,面色阴黑。
看人的性,先看形,后看色,便知顺逆。 |
|
Y**u 发帖数: 5466 | 33 木, 火, 土, 金, 水, 看你是什么性的人. 各得各的病, 各吃各的药..
一、木性
木性人的外表,面长瘦而露骨,上宽下窄,色偏青,身材细高,肩背耸直,脚步高
压有声,语音直而短,齿音重,气度轩昂,生气时面带凶气,多现青色。木性分阳木阴
木,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阴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
执拗顽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谤,掘人隐私,好抗上,宁折不弯,不
爱接受意见,做事不许人反驳,器量窄小,不耐激触,难成事功。在家庭多亏孝道。平
生遇事多难,常不如意,因之怒气填胸,愈形乖戾。
阴木好怒,怒的表现:
1. 受人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浑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火,
甚至一试决斗,后悔莫及。
2. 人之所为,违背己意,大发脾气。
3. 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
4. 不满情感,发泄于外,有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虑后果。
5. 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
阴木内存,好怒伤肝,肝气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胀,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
肢无力,耳鸣牙痛以及中风等。这便是受阴...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264 | 34 厦大的厦XIA除了大厦SHA(刚好拖来凑数)还有什么方法?
另外, 圆唇音如何处理, 例如LAWYER 的中文。双口的LU。 ETC。
。。。。 |
|
a**y 发帖数: 6501 | 35 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为福建省十个汉语方言之一,在整个语言体系
中占有一定地位。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音(包括白阳入)
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国际音标中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兴化方
言的独特标志,有人认为这是古百越族的底层语言遗存。
兴化方言流行区域除莆田市的莆田县、仙游县、涵江区、城厢区、湄洲湾北岸、湄洲岛
外,还分布在福清、永泰、惠安等市、县的部分村落。宋、元后,不少莆仙人因谋生或
飘洋过海,或迁徙他乡,随着他们的足迹,兴化方言也被带到各地。远的如新加坡、印
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有兴化方言的分布,近的如闽东、浙南沿海均发现兴化方言
岛。在台湾,有不少寮、廊、坑、厝、店地名前冠以“兴化”,这表明在今日的台湾,
也不乏兴化方言的踪迹。
在汉语方言特别是福建诸方言中,兴化方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语音特
点所决定的。
兴化方言在保存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方面较其他汉语方言显著,国际音
标中的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独特标志;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论断,可以在兴化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 |
|
j****s 发帖数: 271 | 36 我比较保守的,认为汉字不是文读的专利,更不是普通话发音的专利
所以碰到文白异读,一般都写本字,最多注个音。
野 ya 讹化成 洋 yan 可能是连读过程中,后字的唇音粘连到前字造成的
ia和ya的区别,前者音高,是阴调,后者音低,阳调
“着”本是“著”的俗字,考虑到大陆简体字体系用着表穿衣,所以用“着”
不过不管哪个字,都不止一个音
“著”在“著作”里是 tsy,音同“主”
“着”在“着火”和 verb+着 中念 zah,音同“石”
在“着衣裳”里是 tsah,音同“扎”
另,普通话里“穿着打扮”和“着火”也是异读关系
渠 是大部分吴语甚至粤语第三人称的本源,广东的“佢”,苏州的
“俚”,嘉兴的“伊”(阴调),宁波的“其”,浙江大部的gi/ge等等都是
同源词。上海的 yi 是个阳调,和阴调字“伊”不符,表示“那里”
的i倒是应该用"伊"。有一种写法是用“侇”来表示上海的第三人称
考虑到整个吴语区的通用性,不妨用“渠”,发音末,就训读好来 |
|
R*******e 发帖数: 25533 | 37 http://yourongtongzi.lofter.com/post/3e092d_5eb8d57
【1】
《大航海时代4》中有所表现的“刺桐城”泉州,宋元时期是世界第一大港,同时也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游戏里一样,彼时的东亚海域,还有着和西方一样的自由之风
,商人、海盗、冒险家穿梭往来。能和日本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并驾齐驱争锋海上的
,是那个名字以h打头的人群,你猜对了,湖建人!……
《太阁立志传5》里有个没名气的浪人叫山田长政。数值很差劲,经历很奇特。从他的
小传里我们读到,他1604年经由台湾去了泰国,在那里做了大城王朝的将军,带领一群
信仰基督教的日本武士征战东南亚,最后死于宫廷阴谋……
分析“倭寇”中的民族组成,其中实以汉族为多。“五峰船主”王直本是个徽商,但他
统领倭寇,以日本平户为中心建立海上帝国,被日本人称为“明国儒商”,却被明庭视
为“东南祸本”,加以诱杀。谈迁《国榷》认为若有王直统一管理约束海盗,便不会有
后来的大规模倭乱。(卷62,原文略)……
明清以来,很多福建人移民琉球,有“闽人三十六姓“之称。琉球被日本占领划为冲绳
县之后,多入日籍除汉姓,比如杨姓改...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