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四清运动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w*********g
发帖数: 30882
1

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
有不少人说,目前的中国很需要一场经济危机来去泡沫,把经济发展拉回到实体经济和
科技创新的方向上来。
我说,这个想法很对,但是单纯从经济角度去泡沫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这是由
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决定的。
中国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不是来自于选举,而是来自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而稳增长和去
泡沫两者是互相冲突的。要稳定增长,就绝对不能戳破地产和金融泡沫。
去泡沫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就无法稳定增长,这是在西方、东南亚、拉美和俄
罗斯已经反复上演过的。
在国外,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没什么,下一次选举再卷土重来就是了。问题是中国的执
政党是无法承受戳破泡沫以后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因为这会导致中国的
执政党永远失去执政地位,这是中国的执政党所无法容忍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
泡沫总是无法戳破的原因。
所以,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就是必须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寻找一个阶层来当自己
决策失误的替罪羊,为自己继续执政寻找一个发泄人民怒火的仇敌。这是1962年-1976
年已经玩过的招数。大跃进和大炼钢铁其实是中国毛版的经济泡沫,纯粹是中央决策层
在不科学不客观的指导思想下犯... 阅读全帖
R*********j
发帖数: 1957
2
所以在这种制度下,人们的财产安全没有保障。
[在 Reasonablej (Keguan) 的大作中提到:]
:分析得不错。逻辑上讲,如果保住执政地位是第一位的,那么一旦有任何危机会威胁
到执政地位的时候,一定要把危机转嫁出去。
:和科技创新的方向上来。
:由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决定的。
:去泡沫两者是互相冲突的。要稳定增长,就绝对不能戳破地产和金融泡沫。
:执政党是无法承受戳破泡沫以后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因为这会导致中
国的执政党永远失去执政地位,这是中国的执政党所无法容忍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
经济泡沫总是无法戳破的原因。
:己决策失误的替罪羊,为自己继续执政寻找一个发泄人民怒火的仇敌。这是1962年-
:层在不科学不客观的指导思想下犯下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与所谓的黑九类无关。当时
的转嫁对象是地富反坏右叛特走知和苏修。为了转移中央的决策失误的责任,中共搞了
四清运动和文革,上千万人被不明不白的黑九类,苏联也从盟友一下子变成了仇敌。
1976年,为了掩饰毛发动文革的巨大失误,又把怒火转嫁给四人帮。
:济国家地位,炒作知识分子如何卖国崇美,炒作地产商、血汗工厂老板如何合伙愚...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3735
3
1973年左右,我在我们大学的内部图书馆(所谓“内部”图书馆是供院级领导和马列主
义教员专门使用的)读到一份中共内部文献,名字大概叫《毛泽东选集/内部》,由中
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选编,党内限级阅读。该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六零年左右,毛在中央高层的历次重要讲话,出版日期应该是在四清运动开始前后。书
的厚度比公开发行的毛选四卷的一卷本略薄。
该文献中的许多讲话过去都略有所闻,没有引起我太多兴趣。令我十分震惊的,是毛关
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几次讲话。
毛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这几次讲话均集中在1955年,其时代背景是抗美援朝“胜利”
后、赫鲁晓夫公开批判斯大林之前。讲话可能有3-4次之多,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是:
1.世界大战并不可怕。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来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
打出来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爆发,就可以实现世界大同。
2.第三次世界大战应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在中国打。
3.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爆发,我建议苏联假装坐观,由我来带领中国人民把美国军队吸
引到中国战场,我们同美国军队打常规战。战争扩大滚雪球,然后我们假装败退,逐步
把美国军... 阅读全帖
M*P
发帖数: 6456
4
老毛跟trump说话挺像啊

:1973年左右,我在我们大学的内部图书馆(所谓“内部”图书馆是供院级领导和马列
主义教员专门使用的)读到一份中共内部文献,名字大概叫《毛泽东选集/内部》,由中
: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选编,党内限级阅读。该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至六零年左右,毛在中央高层的历次重要讲话,出版日期应该是在四清运动开始前后。
书的厚度比公开发行的毛选四卷的一卷本略薄。
G****1
发帖数: 8414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60年我的家乡是守着粮仓饿死人
是这样,我们哪儿征粮多就是因为有个去过国庆10周年观礼的劳动模范,本来四清运动
时被工贼搞了一小下,腊肉派人给平了反,成了全国人大代表。
a****2
发帖数: 3735
6
1973年左右,我在我们大学的内部图书馆(所谓“内部”图书馆是供院级领导和马列主
义教员专门使用的)读到一份中共内部文献,名字大概叫《毛泽东选集/内部》,由中
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选编,党内限级阅读。该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六零年左右,毛在中央高层的历次重要讲话,出版日期应该是在四清运动开始前后。书
的厚度比公开发行的毛选四卷的一卷本略薄。
该文献中的许多讲话过去都略有所闻,没有引起我太多兴趣。令我十分震惊的,是毛关
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几次讲话。
毛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这几次讲话均集中在1955年,其时代背景是抗美援朝“胜利”
后、赫鲁晓夫公开批判斯大林之前。讲话可能有3-4次之多,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是:
1.世界大战并不可怕。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来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
打出来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爆发,就可以实现世界大同。
2.第三次世界大战应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在中国打。
3.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爆发,我建议苏联假装坐观,由我来带领中国人民把美国军队吸
引到中国战场,我们同美国军队打常规战。战争扩大滚雪球,然后我们假装败退,逐步
把美国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野草、榆树皮也被吃光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再出去找食物了。村里剩下的性命,就那么
瘫倒在炕上,等着活,等着死
没事的时候,68岁的吴永宽喜欢骑上三轮车,从村里跑到光山县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给人摇签算命。
这天下午来算命的女孩,显然不太相信这套把戏。她求了一签姻缘,却又说,“命运还
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吴永宽不说话。他最信命。早年有人给他算过—卦:命里八字相冲,少年克父;老得贵
子,却离他很远。几十年中,皆已应验。
吴永宽讲述粮食关纪念碑的故事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图)
父亲吴德金死于1959年的大饥荒,那一年吴永宽15岁。
对于那场饥荒,至今有着不同的表述:官方文献称它为“信阳事件”,教科书称它为“
自然灾害”,农民则实实在在地叫它“粮食关”——人死得多了,就成了个难过的“关
口”:过去的,算是幸存;过不去的,成了饿殍冤魂。
吴永宽清楚记得,那一年他家所在的高大店吴围孜小队,“过了关”55人,“没过关”
73人。2004年,作为村里最年长者,他决定为那些亡魂立一座纪念碑,既是慰藉,也是
纪念。
一个月后,清明,“粮食关遇难者纪念碑”立起来了。帮忙操办的人图省事,把碑建成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
有不少人说,目前的中国很需要一场经济危机来去泡沫,把经济发展拉回到实体经济和
科技创新的方向上来。
我说,这个想法很对,但是单纯从经济角度去泡沫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这是由
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决定的。
中国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不是来自于选举,而是来自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而稳增长和去
泡沫两者是互相冲突的。要稳定增长,就绝对不能戳破地产和金融泡沫。去泡沫会导致
严重的经济衰退,就无法稳定增长,这是在西方、东南亚、拉美和俄罗斯已经反复上演
过的,而这会严重的伤害中共的执政合法性。时间一久,甚至可能导致89年那样的动乱。
在国外,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没什么,下一次选举再卷土重来就是了。问题是中国的执
政党是无法承受戳破泡沫以后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因为这会导致中国的
执政党永远失去执政地位,这是中国的执政党所无法容忍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
泡沫总是无法戳破的原因。
但是泡沫总归是要破的。那么一边要保持执政党地位,一边又要戳破经济泡沫导致经济
停滞,这个尖锐矛盾该如何处理?
所以,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就是必须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对内寻找一个阶层来当
自己决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肉价上涨也好,水果价上涨也好,鞋价上涨也好,其实都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实质
就是在强行戳破经济泡沫,让这么多年(2012~2019)近乎零收益的印钱经济强制进行
资源整合:太多的流动性被投入了基本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炒作,现在该
是让这些流动性进入真正挣钱的地区和领域的时候了;如果中国没有什么可以挣钱的领
域,那么这些流动性就应该去其他挣钱的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调整其实是健康的,应该接受的,但是偏偏中共在动用一切国家力量对抗这个客
观规律,竭力阻挠经济元素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自我调整,这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严重滞涨
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央行不停的增加流动性,另一方面印出来的钱没有地方可以去(哪
个行业都不挣钱),只好去炒作各种生活必需品。于是一方面就业不增加,人民收入不
增加,另一方面生活物资价格却不停上扬;本来早就应该破产的零效益国企不允许破产
,本来早就饱和的房地产业不允许抛售;也不允许民间资金从房地产流出,兑换成美元
,自由的去其他国家投资。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在畸形发展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有不少人说,那么中国干脆放手来一场经济危机来去泡沫,把经济发展拉回到实体经济
和科技创新的...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1061
10
于敏院士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核武器专家。今年8月16日是他80华
诞喜庆。于敏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在原子核理论、核武器的
基础理论、等离子体和自由电子激光理论研究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此,我祝于
敏院士健康长寿、家庭幸福、学术生命长青!
1965年第四季度,于敏先生领导一个科研集体在上海奋战100天,完成了一套从原理到
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我有幸亲身参与了全过程。下面谨以我的亲身经历
,从我的视角写下这一段文字,力图重现那些难忘的激情时光。
1963年9月,核武器研究所成立核心研究小组,研究装有热核材料的原子弹(也称加强
型原子弹),开始向氢弹研究过渡。到1964年初,研究所机构调整,理论部成立时,氢
弹原理的探索工作还只是在11室和12室部分人中进行。直到1965年初,中国科学院原子
能研究所轻核反应理论组的理论物理学家黄祖洽(此前,他已兼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
副主任)、于敏等人调入核武器研究所后,探索工作才在理论部四个研究室(1室、11
室、12室以及13室)中陆续地全面开展起来。
是年2月,在研究所副所长彭桓武、朱光亚的指导下...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11
《阅读中共内部文献,发现毛的邪恶远远超过希特勒》
2011-05-02
1973年左右,我在我们大学的内部图书馆(所谓“内部”图书馆是供院级领导和马列主
义教员专门使用的)读到一份中共内部文献,名字大概叫《毛泽东选集/内部》,由中
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选编,党内限级阅读。该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六零年左右,毛在中央高层的历次重要讲话,出版日期应该是在四清运动开始前后。书
的厚度比公开发行的毛选四卷的一卷本略薄。
该文献中的许多讲话过去都略有所闻,没有引起我太多兴趣。令我十分震惊的,是毛关
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几次讲话。
毛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这几次讲话均集中在1955年,其时代背景是抗美援朝“胜利”
后、赫鲁晓夫公开批判斯大林之前。讲话可能有3-4次之多,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是:
1.世界大战并不可怕。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来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
打出来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爆发,就可以实现世界大同。
2.第三次世界大战应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在中国打。
3.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爆发,我建议苏联假装坐观,由我来带领中国人民把美国军队吸
引到中国战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发表时间: 2016-12-07 02:34:00作者:
典型人物们的另一面。(网络图片)
时势造就英雄,也造就典型。时代的典型往往是应运而生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
有时也是可怕的。德国纳粹党宣传部长戈培尔有一句臭名昭著的名言:谎言重复千遍就
是真理。他因此而成为“创造希特勒的人”,让无数德国人相信他们的侵略是正义的。
看雷锋精神的历久弥新,不得不承认戈氏的谬论似还有几分道理。中共建政后一批批人
物典型因时代的需要被挖掘和树立,好典型被高高树起,完美无瑕,坏典型被踩在脚下
,一无是处。但其人其事究竟怎样,或许我们都被蒙在鼓里,其中真真假假实在值得商
榷。下面仅以几个代表性人物为例: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50、60后、70后至00后们几乎都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这样一
个纵横中华大地50年的道德偶像,真算是超额实现了其做一颗螺丝钉的宏愿,紧紧地镶
嵌在中国的政治土壤中。
雷锋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而雷锋故事之“背后的故事”却有点让人大跌眼镜。话说雷
锋原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文艺青年,乐于助人对党一片赤诚,对美和时尚亦有着
天生的热爱,有点脾气,偶尔也有点虚荣,作...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141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jtuer (swjtue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最后一位八百壮士仍健在 无医保退休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2 12:11:52 2011, 美东)
http://news.sohu.com/20110122/n279026724.shtml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归来的壮士杨根奎
他,曾经在四行仓库作为敢死队长,血战沙场;他,曾经在日本战俘营作为苦力,
死里逃生;
他,曾经在“文革”时期作为“黑五类”,受尽折磨;他,作为一代抗战老兵,至
今生活贫困……
是否该为老兵当年紧握钢枪的手,换上一束康乃馨?
文/吴志维 图/刘晋川 吴荻
1突然出现的壮士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七十多年后,杨养正一直被视为“八百壮士”的最后一位。
杨养正病逝前的12天,2010年12月4日,一位90岁的老人悄然来到建川博物馆。在
淞沪会战的展厅里,他抢过讲解员的话锋:“我当时就是守四行的。”接着绘声绘色地
讲述着当时与日军肉搏的细节:“我抓起一把手枪,腰杆上别4颗手榴弹,带了40多个
人冲了...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29853
14
私刑快,这你不懂,你太年轻了。
当年老王参加四清运动的时候,富豪的钱啊土地啊,老婆们啊,一下都变成老王的了。
入伙吧,名额满了我就不等你了。
s*********r
发帖数: 9493
15
勇于接受新观点是年轻人的特点。因循守旧惧怕改变是老年人的特点。
我才发现美新版有的人居然参加过一个什么“四清运动”,查了维基百科才知道这是
1962年的事儿。算起来这个人今天也有70岁了,怪不得他总是不理解别人的观点呢。
唉,不是你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老大爷。
链接:https://zh.wikipedia.org/zh/%E5%9B%9B%E6%B8%85%E8%BF%90%E5%8A%A8
w*********g
发帖数: 30882
16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2 09:54:50 2016, 美东)
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
有不少人说,目前的中国很需要一场经济危机来去泡沫,把经济发展拉回到实体经济和
科技创新的方向上来。
我说,这个想法很对,但是单纯从经济角度去泡沫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危机逻辑。这是由
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决定的。
中国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不是来自于选举,而是来自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而稳增长和去
泡沫两者是互相冲突的。要稳定增长,就绝对不能戳破地产和金融泡沫。
去泡沫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就无法稳定增长,这是在西方、东南亚、拉美和俄
罗斯已经反复上演过的。
在国外,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没什么,下一次选举再卷土重来就是了。问题是中国的执
政党是无法承受戳破泡沫以后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因为这会导致中国的
执政党永远失去执政地位,这是中国的执政党所无法容忍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
泡沫总是无法戳破的原因。
但是泡沫总归是要破的。那...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4334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所以,千万不要怀念明朝,特别是南明,这是赤裸裸地盼望万恶的蒋介石反动派反攻大
陆。来个段子:
。。。。。。在这样的形势下,《桃花扇》难免厄运。文化部慑于压力,于1964年9月
又撤回了该片的输出发行权。在随后开展的“四清”运动中,它在省内受到批判,西影
厂党委专门作了检查。“文革”之初更遭彻底否定,以骇人听闻的“配合蒋介石反攻大
陆的反革命复辟宣言”的莫须有罪名,成为全国上下大加挞伐的“靶子”。主创人员悉
遭株连,梅阡首当其冲被点名批判,主演王丹凤被关进“牛棚”,冯喆惨死在“学习班
”,丛肇桓以“反革命”罪整整坐牢八年,导演孙敬更是不堪七批八斗服毒自杀幸被抢
救过来。直到“文革”结束,他们才获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这株植根于古典戏剧沃土
的影坛“红桃”,迭经风雨洗礼更显芳芬。
wh
发帖数: 141625
18
转贴两篇陈忠实发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的短文,其中95年的那篇里有他和贾平凹、路遥、
京夫、子页、白描这几位陕西作家在1985年的合影。贾平凹比较矮……路遥圆咕隆冬鸡
蛋脸。陈忠实咋就让我想起李健了呢……
最初的晚餐
陈忠实
想到这件难忘的事,忽然联想到“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的名字,不过对我来说,那一
次难忘的晚餐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初的一次,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陪外国人共进的晚餐。
那时候我三十出头,在公社(即现今的乡政府)学大寨正学得忙活。有一天接到省文艺
创作研究室(即省作协)的电话,通知我去参加接待一个日本文化访华团。接到电话的
最初一瞬就愣住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穿什么衣服呀?我便毫不犹豫地推辞,说我在乡
村学大寨的工作多么多么忙。回答说接待人名单是省革委会定的,这是“政治任务”必
须完成。这就意味着不许推辞更不许含糊。
我能进入那个接待作陪的名单,是因为我在《陕西文艺》(即《延河》)上刚刚发表过
两个短篇小说,都是注释演绎“阶级斗争”这个“纲”的,而且是被认为演绎注释得不
错的。接待作陪的人员组成考虑到方方面面,大学革委会主任,革命演员,革命工程师
等,我也算革命的工农兵业余作者。陕西...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3601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ichPerson (我爱中科大~ 赚钱专业户~),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原来,王光美曾放弃了来美国读博士的机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5 13:22:29 2010, 美东)
要是当年她来了美国读博士,不知会不会更幸福?
在美各位一定要珍惜你们的机会啊。
====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8E%8B%E5%85%89%E7%BE%8E
王光美于1921年9月26日阴历八月廿五出生,出生时,其父王治昌(号槐青,时任民国
经济专门委员)正于美国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得悉出生时取名“光美”。
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光学专业)与硕士学位,是中国首位原子物理
女硕士毕业生,并留校任研究生助教。
王光美毕业于辅大时正逢国共谈判,选择投身于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的中共代表团的英文
翻译,放弃前往美国读取博士学位的机会,尔后随共军前往根据地-延安。1948年8月
21日,与刘少奇于西柏坡结婚。当时,王光美27岁,刘少奇50岁。
四清运动前期
a****9
发帖数: 200
2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方舟子就是当代姚文元
韩寒的文章我是没看过,也没兴趣看,方舟子的反韩文章我倒是看了几篇,不得不说这
家伙还是挺有才,他让我想起另一位才子--姚文元
要说文革,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这文革的十年浩劫的导火索却是从一篇质疑文艺
作品的文章开始的,这就是姚文元的经典代表作——《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历史
是由无数细节所编织的,而魔鬼总是藏在细节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姚文元当年是怎么
质疑的。
说起姚文元呢,我们知道他是四人帮成员之一,曾经官居政治局委员。可是在1965
年发表这篇质疑文章时,还只是上海市委的一个写作班子成员。至于,他质疑的对象呢
,是一部新编京剧《海瑞罢官》的作者吴晗(我擦,名字中竟也带了个“韩”字)。吴
晗呢,是一位著名的明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也曾官居北京副市长,我们最熟悉他的
呢,应是他的一部作品《谈骨气》,曾编入我们语文课文,所谓“贫贱不能移”“不吃
嗟来之食”偶都是从这篇课文里读到的。话说这吴晗当年也算是学术权威了,姚文元在
1965文汇报上发表质疑文章之后,立刻在国内各阶层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势头咱小辈的
都没见过,估计和现在的韩方之争也差不多~
要说这《海瑞罢官》的故事呢讲的是明朝嘉...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11
2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28水一水]钱三强
诸位别光记得老钱过五关斩六将,也得记得老钱走麦城才对。五七年
险些划为右派,六二年差点被踢出二机部,不能不提。
==引文==
就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当晚7时,钱三强还遭到批判。三天后,即10月19日,他就被
送往了河南信阳。这样,开庆功会时,就没有了核物理学家、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二
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的身影。
对此,钱三强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1964年,原子弹上天。上午××通知我,听听广播。5点到7点开会,对我提意见,把
我送下乡搞‘四清'运动。后来他们照了很多相,好像一切都是他们几个搞的。
“这使我想起,十年前(1954年)入党的时候,总支书记(一位长征干部)说的一段话:'
三强,你可能认为,入了党就一片光明。实际生活是复杂的。将来你会知道,党内也还
有尖锐的斗争呢。'当时,我还不理解。十年后,我才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
http://history.stnn.cc/people/201004/t20100412_1303868_1.html
s****y
发帖数: 3416
22
我不知道政治的成果
但个人来说,让我认清政府的缺陷和独裁,让我更加向往自由
更加信奉这首诗: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比起六四英雄,我胆量小多了,但是感染到那种为理想奋斗牺牲的动力。从六四以后,
再也没有看到这么一帮有血气的爱国的年轻人为了国家而不顾牺牲生命。看到现在自私
不问政治不同情六四死难者的大学生们,我想我一辈子再也看不到这样血气方刚的大学
生了。我很荣幸在我有记事能力的年纪从香港电视了解到六四的大致经过。我永远不会
忘记在六四清晨听到“血染的风采”时我内心悲伤的感觉。
我希望中国政府以此为鉴,再也不要这么赤裸裸的伤害着我们,杀的不单只是六四死难
同胞,还有我们对中国政府的信心,和对中国政府关怀人民的信任。我们成了不被自己
国家爱护的孤儿,因而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有不同声音,我们都会被杀害,正如六四同
胞一样。
看了六四视频,也让我感觉到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即使不能做出什么,但
是我们有义务把六四的经过大致讲给下一代听,让他们了解这一段沉重的历史,也知道
我们所经历的沉重过去。
我觉得我下几年一定会想办法参加六四香港纪念会。我欠他们的。
h***e
发帖数: 20195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rrational (Herzo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那就对比一下刘少奇,彭德怀,和薄熙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30 14:49:45 2013, 美东)
先说刘少奇。刘少奇大跃进时搞万斤粮,派办公厅的刘西宜去徐水公社考察,考察出来
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9-61年这三年,刘少奇没有发表过一篇讲话写过一
篇文章来反对“浮夸风”“反瞒产”“共产风”。62年后却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在62
年经济形势已经好转的时候大谈”经济崩溃“,7000人大会上出尔反尔要否定“三面红
旗”,还要把浮夸风矛头指向毛泽东。62年4月份又自封为”临时政府大总统“。四清
运动时派老婆上阵搞”桃园经验“,整基层干部和群众还逼死若干人命,带着老婆到处
巡回演讲,公然宣称”毛泽东那套调查研究的方法不行了,过时了“。邓小平不让毛泽
东开会,刘少奇说”开会勊有,发言就不用了“。到了文革初,又在北京高校派出万人
工作组,把提意见的师生打成反革命,又逼死好几条人命。即使如此,毛泽东并没有利
用自己的权威抓...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493
24
四篇都是2011年的文章,同一作者,好文不厌百回读,真诚建议大家细读,真是获益良
多。
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
作者:张功耀
今年9月12日,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宣布,将今年的临床医学奖授给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女士,将基础
医学研究奖分别授给德国普朗克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哈特尔(Franz-Ulrich Hartl)
和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霍维奇(Arthur Horwich)先生。前者因发明青蒿素,
后者因阐明细胞内的蛋白质折叠机理。消息传到国内以后,我想看看国内舆论将
作何反应,尤其是卫生部和屠呦呦怎么说。不出我的所料,国内舆论果然兴奋过
度。一些中医骗子更是试图借这个机会拉大旗作虎皮,以便于他们能够“借壳上
市”,再大捞一笔!
为纠正这种可能误导民众的舆论,我从9月15日开始就在起草一篇文章。这
篇文章的暂定题目叫《把科学研究成果的荣誉归功于科学》。已经写到第三部分
了,突然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最近签发的一个文件:《全球青
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Global Plan For Artemi...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5
毛新宇生与1970年1月,毛太祖1976年9月过世。
毛太祖的儿子死的死,残的残,有那么大一个男孙,到死都不见一面,这里头肯定有故
事。
http://blog.myspace.cn/e/403119358.htm
毛泽东为何没有见过唯一的孙子毛新宇 (ZT)
前不久毛泽东的儿媳妇邵华去世,我突然想起一位朋友、女作家柳明是她中学时代的
同学。柳明是原《家庭》杂志总编,前年她出版的反映四清运动的小说《湖边女人》产
生过较大影响。我还想起她十多年前对我讲过她与邵华的交往。当时她透露了一个惊人
的内幕消息:毛泽东没有见过自己唯一的孙子毛新宇。 这的确是让毛新宇感到失望的
事情。近年来,对毛泽东崇拜最深、宣扬最多的就是毛新宇,在很多场合总是“我爷爷
”、“我爷爷”,这种血脉深情是任何信念都无法比拟的。毛泽东对子女也充满着爱,
毛岸英的牺牲让他悲伤许久;他在文革初期让女儿李纳(化名肖力)担任解放军报总编
;而他的侄子毛远新曾是地道的东北王,到文革后期是毛泽东最信任的通讯员,权力远
远超过政治局委员。但毛泽东何以对单传孙子毛新宇见都不见呢?而晚年寂寞的毛泽东
知道有了唯一的孙子,怎么会无动于衷
C***r
发帖数: 759
26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大灾荒与四清运动的起源 2
在毛的眼中,陈云一直是一位"老右倾",60年代初,柯庆施因知毛泽
东对陈云
的冷淡态度,竟也敢在华东散布陈
云是"老右倾"的议论,[60]1958年北戴河会议
后,陈云因遭毛批评而告病休息。
一年后,陈云又向毛表示自己的意见,再次受到
冷遇。1959年庐山开会前,陈云在
大连休养,他已有所预感,因而没有参加会议,
他劝正在大连休养的邓子恢也不要
去,事后,邓子恢十分感激陈云的提醒。[61]
1960年后的特大困难全在陈云的估
计之中,但他并没有显出任何事前诸葛亮的态
度,而是埋头做具体工作。1960年
的调整方针得到陈云的全力拥护,同年底,陈云
提议,动用外汇进口粮食,周恩
q*****9
发帖数: 97
27
来自主题: BUAA版 - 记忆我在北航学习时的老师

59年“反右倾”批彭德怀
60年(至62年)“三年自然灾害”
64年“四清运动”
66年(至78年)“文化大革命”
y******n
发帖数: 421
28
荣耀!108岁的经济学家,有一家出版社与他相伴百年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百年书缘
杨敬年 | 文
每当我听到“商务印书馆”这个名字,总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我认为它不仅是一家
印书出书的出版社,还在实际上肩负了弘扬中国文化、培育青少年的双重历史使命,并
且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使命,因而,在近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着独特而光荣的地位。
我生于1908年,回首过去一百多年的人生历程,似乎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可以找到商务
印书馆的踪影,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作者在牛津大学毕业留影
我从四岁到十三岁跟外祖父读了十年的四书五经,外祖父认为我已经“文理清通”,
可以在乡下教小学了,但是必须到外面去“戴顶帽子”回来,就是说要进个现代化的学
校。于是,在1922—1923年,叔祖父借钱送我到岳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那时乡下
只有初等小学)。在学期间,我向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学生》杂志寄去了一篇短文,得
到录用,报酬是一张购书券,价值五角钱,这是我和商务的首次联系。
1923年的《学生杂志》
小学毕业后,我没有立即去教书,以后走的道路完全是由我自己决定的。...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948
29
来自主题: HuNan版 - 我来发包子吧,
那叫三反五反+四清运动。
老客灵魂深处革命还不够...
wh
发帖数: 141625
30
第一篇在这里:
转贴两篇陈忠实发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的短文,其中95年的那篇里有他和贾平凹、路遥、
京夫、子页、白描这几位陕西作家在1985年的合影。贾平凹比较矮……路遥圆咕隆冬鸡
蛋脸。陈忠实咋就让我想起李健了呢……
最初的晚餐
陈忠实
想到这件难忘的事,忽然联想到“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的名字,不过对我来说,那一
次难忘的晚餐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初的一次,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陪外国人共进的晚餐。
那时候我三十出头,在公社(即现今的乡政府)学大寨正学得忙活。有一天接到省文艺
创作研究室(即省作协)的电话,通知我去参加接待一个日本文化访华团。接到电话的
最初一瞬就愣住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穿什么衣服呀?我便毫不犹豫地推辞,说我在乡
村学大寨的工作多么多么忙。回答说接待人名单是省革委会定的,这是“政治任务”必
须完成。这就意味着不许推辞更不许含糊。
我能进入那个接待作陪的名单,是因为我在《陕西文艺》(即《延河》)上刚刚发表过
两个短篇小说,都是注释演绎“阶级斗争”这个“纲”的,而且是被认为演绎注释得不
错的。接待作陪的人员组成考虑到方方面面,大学革委会主任,革命演员,革命工程师
等,我也算革命的工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来自主题: Xibei版 - 奶奶的四清记忆(宁夏人)
据说因为懒惰划为贫农后来在运动中尝尽甜头的,后代多又成为了家徒四壁的二流子,
富农的后代也是勤劳致富的多。
现在回头看看太子党和先富们,什么共产主义阶级斗争真是个可悲的笑话。
m*********3
发帖数: 1425
32
致敬真正的科学家!
来源: 科普中国
文/董仁威
中国大陆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国人无不欢欣鼓舞,而关于青蒿
素的发现与发明权归谁的争议声也不绝于耳。看新闻报道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熟
悉的名字——钟裕荣。
钟裕蓉是屠呦呦团队的主力,是她第一个成功地取得青蒿素晶体,以至于有人认为,真
正应该得到诺贝尔奖的应该是她。钟裕蓉是我在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班60级(当时以入
校日期命名班级)的同班同学。不仅是同班同学,我们还同是植物专业植物生理专门化
组的,我攻棉花生理,她攻水稻生理。
1965年,大学毕业后,钟裕蓉分到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而我则作为
生物系唯一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开始在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读细胞学。那以后,
我到北京去,都要去看看老同学。有一次,她还留我住在她家,像对亲人一样照顾我。
她长相美丽,为人低调。我只知道她在做一件有关国防的研究,后来又知道她因做实验
引发气管肿瘤,切除了一边肺的三分之二。1993年,钟裕蓉公派日本作访问学者,从此
音信杳无。我以为这辈子再也无缘与这位老同学相遇了。
谁知,因为屠呦呦得诺奖,我恢复了同老同学钟裕蓉的联...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李菁:人生长恨水长东
——我的父亲张恨水
人生长恨水常东----我的父亲张恨水
作者:李菁
“张恨水”似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作为20世纪创作数量最
多、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所营造的3000多万字的文字世界,用多种
体裁,勾勒出一幅鲜活的20世纪前半叶的社会图景。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却在相
当长时间内或将其作为批判对象,或干脆不列入文学史。
然而拂去历史尘埃,令人不能不重新审视这个名字。他的作品在当年的畅销程度不可想
象,他的小说被改编的剧种也最多,从京剧、沪剧、河北梆子、黄梅戏,一直到评弹、
京韵大鼓。到了《啼笑因缘》时,甚至连木偶戏都有了。
1937年的南京,张家又要增添一个小生命。因为上面都是男孩,张恨水特别希望这个小
生命是个女儿,见又是个男孩,又正值战火纷飞的多事之秋,他说,也好,让他以后入
伍打仗吧——这便是“张伍”名字的由来。受热爱京剧的父母影响,张伍考入中国戏曲
学校(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学习老生,后改为戏曲研究。虽已是七旬老人,但一开口
,那字正腔圆、底气十足的“架势”便立即显露出当年功底。张伍说,从父亲为他取的
名字也可以看出,张恨水不是许多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泽东缘何大骂周恩来放屁一通——1973年基辛格访华与“帮周会议”风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5 22:32:27 2015, 美东)
作者:史云放
73年6月,美总统尼克松与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按照周恩来“这是一件大
事,值得注意,要好好研究”的指示,由外交部一位副处长执笔,写成一文《对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会谈的初步看法》,发表在《新情况》第153期上。7月初,王海容给毛泽
东读这篇文章,毛听后对此文大为不满,说“放屁一通”。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中国。四天多里,他会见了毛泽东,与
周恩来、叶剑英进行了多次会谈。访问公报里并没有甚么震惊中外的新闻。然而,基辛
格走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令美国人大惑不解,绝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也不明内情的事件—
—11月下旬至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奉毛泽东指示,多次开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
江青集团乘机大肆攻击周、叶。周恩来被迫进行了违心的检查。这次事件...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5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2492997.html
一、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有一个过程。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经过不断升级的
中苏论战,特别是经过“四清”运动,毛泽东越来越感到中国有出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
主义的危险。他认定,中国有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而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
但有影响。他还认定,中国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不在基层,
而是在上层,尤其是中央。他说:“领导人、领导集团很重要。……六二年刮歪风,如
果我和几个常委不顶住,点了头,不用好久,只要熏上半年,就会变颜色。许多事情都
是这样:领导人一变,就都变了。”(1965年8月11日听取罗瑞卿汇报时的插话)就在1965
年八九月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应该
造反”的问题。从此以后就不断讲这个事。
防止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成为毛泽东晚年思考和担心的焦点。怕党和
国家改变颜色,这就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观动机。有一次他
对身边护士说:“我多次提出问题,他们接受
a****9
发帖数: 200
36
这篇文章原文(刘少奇之子谈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因为较长怕有些人懒得看,
故节选最后一段。
原文链接: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0_04/09/516126_0.shtml
刘少奇: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四清运动”的由来
1962年7月上旬的一天下午,阳光炽热。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游兴正浓。刘
少奇快步走到池畔,亲热地问候毛。见刘来了,毛就在池子里发出质问:“你急什么?
压不住阵脚了?为什么不顶住?”
刘少奇一惊,似乎觉得不便谈话,就在更衣棚里坐下,等毛上岸,坐到跟前,才
说:“陈云、田家英是在党内谈意见,不违反组织原则,他们有想法跟你讲,没有错。”
毛泽东说:“不在组织原则,而是谈的内容!他们都找了你,邓子恢吵了那么久
,西楼说得一片黑暗,你急什么?”
双方显然都有些动激动。毛长期淤积内心的不满,倾泻而出,刘也要一吐为快:
“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毛泽东说:“三面
w****2
发帖数: 12072
37
对《在京艺术院校试行半工(农)半读》一文的批语
一切学校和学科(小学、中学、大学、军事学校、医学院校、文艺院校以及其他学校例
如党校、新闻学校、外语学校、外交学校等等,学科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二
者的常识)都应当这样办。分步骤地有准备地一律下楼出院,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同
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工学农,读书。工读比例最好一半对一半,最多是四比六
。因此读书的部分要大减。
书是要读的,但读多了是害死人的。师生一律平等,放下架子,教学相长。随时总结经
验,纠正错误。许多无用的书,只应束之高阁。就像过去废止读五经四书,读二十四史
,读诸子百家,读无穷的文集和选集一样,革命反而胜利了。譬如共产党人和我们的军
事干部,一字不识和稍识几字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几,而多识一些字的,例如读过三几年
中学,进过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苏联军事院校的,只有极少数,大学毕业生几乎一
个也没有。所以有人说,共产党“无学有术”,而他则是“有学无术”。这话从形式上
看来是有些对的。但从实质上看,则是完(全)错误。共产党人曾经进过二十几年的军
事大学和革命大学(即二十几年的战争与革命),而那些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们...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4700
38
分歧的缘起:农业互助组织要不要提高一步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
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被废除,转而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新中国成立后,土改进程进
一步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这种以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为
基础的土地制度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也产生了另一方面的
问题,这就是在生产经营中产生了贫富分化。面对这种情况,党内出现了不同看法,毛
泽东与刘少奇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1951年4月17日,中共山西省委给中共中央、华北局写了一份题为《把老区的互助
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报告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民自发力量是发展
了的,它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的方向发展
。怎么办呢?报告提出,必须在互助组织内部,扶植与增强新的因素,以逐步战胜农民
自发的趋势,积极地稳健地提高农业生产互助组织,引导它走向更高级一些的形式。报
告提出了两条具体措施:增强公共积累;逐步地加大按劳分配的比重。报告还提出,对
于农业的私有制基础,不应该是巩固的方针,而应该是逐步地动摇它、削弱它,直...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3249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参与批斗颜福庆的造反派回忆录
我的大学
前面的话
诸位学友:
本文借用了苏俄文豪高尔基的小说《我的大学》之大名,作为我的文革记事的标题。
这篇九万余字的记事只是我个人生活的一段回忆,也可视为一封私人信件。这个信件可
供所有上医同学阅读,因为我们的大学生活曾经一起共同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希
望能唤醒大家遥远的记忆,这些记忆可能是温馨的,更可能是冷酷的。
几个月前我随手写了这些关于大学生活的回忆,只不过是想从这些回忆中重温青年时代
的种种感觉。回忆纯粹很私人,并非宏大的记事。写的都是自已经历的事,其中某些感
慨可能有些偏颇,但这是自己私人感受,大家可以理解。
不得不承认,怀旧是进入老年的心态。我的写作就是出自这样的心态, 并非深思熟虑

我常常回忆起在文革动乱中度过的大学生活,我对文革的理解也主要来自于这几年的生
活体验,这些经历影响并奠定了自己以后一生的观念和自己的思想。从此我学会了思考
,因此,我还得感谢这段日子,尽管那些时日大部分是迷茫和消沉,甚至是恐惧的。
对自己人生这段历史的追觅中,我努力回忆我所经历事情的真实过程,并还原当时的真
实感受,不迴避那时幼稚、狂躁、脆弱和虚伪的心境。因为我觉得年青时的犯错是...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0
·胡鹏池·

我是1945年生人,56年上初中,59年上高中,62年上大学。
我这样的年龄段是颇为标准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小学时期是懵懂少年,对社会基本无知。外祖母家邻居上初中的卢明大哥哥送给我
两条座右铭。
一条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要人像我,除非两个我。
另一条是:“学习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觉得都很好,尤其前一条,那种对人性的透彻认知,让我一辈子受用不浅。
初中一年级时开始自己搜集座右铭。第一条就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1〕,一个“苟”,一个“岂”,让我体会到文字表达的魅力。再由林
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事迹结合这条座右铭,算是上了这辈子人生中爱国主义教育第
一课,心实向往之。由此懵懂而启蒙了,开始领悟到一个人的生命要“为国家、为人民
”才有意义。继而又从语文课本中记下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课外阅读中摘下了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沛乎塞苍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青照汗青”;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所有这些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沉积。这些爱国励志格言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一...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1
延续之洞载湉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简史
清末1860年,清朝积贫积弱,面对内忧外患,清朝政府内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
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
方式发展新型工业企业,增强国家国力, 是中国第一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洋务运动应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而戛然而止, 中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
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这是中国第二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1898年到1911年,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以
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其目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延续之洞载湉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7 12:38:20 2012, 美东)
延续之洞载湉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简史
清末1860年,清朝积贫积弱,面对内忧外患,清朝政府内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
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
方式发展新型工业企业,增强国家国力, 是中国第一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洋务运动应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而戛然而止, 中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
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3
延续之洞光绪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艰难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简史
清末1860年,清朝积贫积弱,面对内忧外患,清朝政府内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企业,增强国家国力, 是中国第一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洋务运动应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而戛然而止, 中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这是中国第二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1898年到1911年,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延续之洞载湉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7 12:38:20 2012, 美东)
延续之洞载湉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简史
清末1860年,清朝积贫积弱,面对内忧外患,清朝政府内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
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
方式发展新型工业企业,增强国家国力, 是中国第一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洋务运动应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而戛然而止, 中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
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5
不过,一直到文革结束,这批由高干子弟发起,支持各地原有官僚和政府的保守派组织
都没有消失,往往还因为各级干部潜在的支持拥有更强大的暴力机关。当然了,不管实
质上是不是保守派,这些组织都打着毛泽东思想的旗号。甚至有地方部队掩护保守派组
织,喊着毛泽东的口号直接冲击毛泽东本人的情况出现。(武汉百万雄师事件)。在广
西、四川,造反派组织被地方军区公开组织的准军事化部队集体屠杀。到了1976年,四
五运动完全是一场高干子弟串联,老干部居中指挥的政治表态。文革后,官僚集团取得
全胜,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基本稳定,这些高干子弟也得到了自己的奖赏。不管过去十年
干过什么事情,都有从政从商的优越机会,最终构成了今日中国精英阶层的一部分。
明明是复古,偏说是进步;明明要维护特权集团,偏说是毛泽东思想。搞封建世袭,却
振振有词的说“革命的孩子接革命的班”。发动自上而下的暴力活动,最后硬说是文化
大革命。这和当年以改良和革命的名义,向农业时代倒退的行为颇为相似。不过,当年
搞封建社会主义的精英们多少还带着为旧时代殉道的真诚,1966年满街横行的高干子弟
们只是为了继承权力而撒蛮。在他们长辈的指教下,这些看似荒诞... 阅读全帖
B*V
发帖数: 3365
46
不过,一直到文革结束,这批由高干子弟发起,支持各地原有官僚和政府的保守派组织
都没有消失,往往还因为各级干部潜在的支持拥有更强大的暴力机关。当然了,不管实
质上是不是保守派,这些组织都打着毛泽东思想的旗号。甚至有地方部队掩护保守派组
织,喊着毛泽东的口号直接冲击毛泽东本人的情况出现。(武汉百万雄师事件)。在广
西、四川,造反派组织被地方军区公开组织的准军事化部队集体屠杀。到了1976年,四
五运动完全是一场高干子弟串联,老干部居中指挥的政治表态。文革后,官僚集团取得
全胜,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基本稳定,这些高干子弟也得到了自己的奖赏。不管过去十年
干过什么事情,都有从政从商的优越机会,最终构成了今日中国精英阶层的一部分。
明明是复古,偏说是进步;明明要维护特权集团,偏说是毛泽东思想。搞封建世袭,却
振振有词的说“革命的孩子接革命的班”。发动自上而下的暴力活动,最后硬说是文化
大革命。这和当年以改良和革命的名义,向农业时代倒退的行为颇为相似。不过,当年
搞封建社会主义的精英们多少还带着为旧时代殉道的真诚,1966年满街横行的高干子弟
们只是为了继承权力而撒蛮。在他们长辈的指教下,这些看似荒诞...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分钟让你了解文革
毛泽东自己对这种以干部为主导,针对基层“坏分子”下手,兼顾整一下基层干部的运
动方式极不感冒。认为党蜕变成特权集团,发展成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主要问题在党的
上层。必须发动群众来整党,而不是靠党的上层来净化整个社会。毛泽东的想法对不对
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不想过多论述。我只是说,不管是四清、文革、反资产阶级自由
化、八荣八耻,还是唱红打黑。这些运动到底符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不能以是否捧着毛
泽东的牌位为标准,是否喊着共产主义口号也无所谓,关键是要看运动的主导方向:是
群众整党?还是党的高干教谕天下? 这个选择决定了运动的性质。
四清之后不久就是文革。完全可以把文革视为对四清以及此前十七年共产党主导工业化
路线的一个清算。毛泽东号召群众起来搞大民主,踢开党委闹革命,再从这种大民主的
动荡中重组革命的政权。试图在西方那种财团资金+私营媒体的选举游戏和苏式集权政
体之外,寻找一条适合工业化社会的新路。文革到底好不好,文革到底成功了没有,这
都是很大的题目,但和本文无关,暂不讨论。我这里想要说的是文革初期的一个插曲,
即高干子弟造反。
文革刚一发动,官僚们本能地,也是故意地把运动继续解释为整旧社会...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8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一分钟让你了解文革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分钟让你了解文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8 16:11:22 2011, 美东)
毛泽东自己对这种以干部为主导,针对基层“坏分子”下手,兼顾整一下基层干部的运
动方式极不感冒。认为党蜕变成特权集团,发展成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主要问题在党的
上层。必须发动群众来整党,而不是靠党的上层来净化整个社会。毛泽东的想法对不对
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不想过多论述。我只是说,不管是四清、文革、反资产阶级自由
化、八荣八耻,还是唱红打黑。这些运动到底符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不能以是否捧着毛
泽东的牌位为标准,是否喊着共产主义口号也无所谓,关键是要看运动的主导方向:是
群众整党?还是党的高干教谕天下? 这个选择决定了运动的性质。
四清之后不久就是文革。完全可以把文革视为对四清以及此前十七年共产党主导工业化
路线的一个清算。毛泽东号召群众起来搞大民主,踢开党委闹革命,再从这种大民主的
动荡中重组革命的政权。试图在西方那种财团资金+私营媒体的选举游戏和苏式集权政
...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9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明明是复古,偏说是进步(ZT)
毛泽东自己对这种以干部为主导,针对基层“坏分子”下手,兼顾整一下基层干部的运
动方式极不感冒。认为党蜕变成特权集团,发展成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主要问题在党的
上层。必须发动群众来整党,而不是靠党的上层来净化整个社会。毛泽东的想法对不对
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不想过多论述。我只是说,不管是四清、文革、反资产阶级自由
化、八荣八耻,还是唱红打黑。这些运动到底符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不能以是否捧着毛
泽东的牌位为标准,是否喊着共产主义口号也无所谓,关键是要看运动的主导方向:是
群众整党?还是党的高干教谕天下? 这个选择决定了运动的性质。
四清之后不久就是文革。完全可以把文革视为对四清以及此前十七年共产党主导工业化
路线的一个清算。毛泽东号召群众起来搞大民主,踢开党委闹革命,再从这种大民主的
动荡中重组革命的政权。试图在西方那种财团资金+私营媒体的选举游戏和苏式集权政
体之外,寻找一条适合工业化社会的新路。文革到底好不好,文革到底成功了没有,这
都是很大的题目,但和本文无关,暂不讨论。我这里想要说的是文革初期的一个插曲,
即高干子弟造反。
文革刚一发动,官僚们本能地,也是故意地把运动继续解释为整旧社会...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5731
50
关于这个,余汝信专门有一篇文章。
余汝信:从王光美谈严慰冰案说起
严慰冰案,是指陆定一的夫人严慰冰,因怀疑丈夫有外遇(怀疑的主要对象,是林
彪的夫人叶群),自1960年3月至1966年1月六年间,共投寄数十封匿名信(
其中绝大部分是寄给林彪一家的),以罕有的下流语句,辱骂林彪一家。严案于196
6年春告破,严随即被隔离审查。关押近十三年后,于1978年12月被释放,旋即
被大陆主流媒体称许为反林英雄,那些匿名信,被誉为“又如匕首,又如利刃狠狠地砸
在林彪、叶群的心窝里!林彪气得暴跳如雷,坐立不安。叶群则又哭又闹,满地打滚”
。〔1〕
一边倒的舆论,总算在近来有了些变化。
今年一月,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光美访谈录》提及,当访问人黄峥问
“能不能请您顺便说一下您所知道的严慰冰同志写匿名信的情况”时,王如是说:
“王光美:严慰冰同志写匿名信这件事,我原来一点也不知道。叶群固然很坏,但
我觉得严慰冰同志采取这种方式实在不好,有问题可以向组织上反映嘛!而且,她反对
叶群可又要把这事往别人头上栽,这不是挑拨吗?她在有的匿名信上署名‘王光’,信
里说‘咱俩是同学,谁也知道谁’,还把发信地址...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