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大姓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o***s
发帖数: 42149
1
崔惠民
将行李托运之后没登上预订航班,也没改乘其它航班
亚裔19岁大学生崔惠民上周星期六(17日)下午在芝加哥奥海尔国际机场检票过关之后神秘失踪。调查人员正在通过监控录像和他的信用卡记录进行搜寻。而家人说他向来规矩,这次事件不可思议。
崔惠民本来要搭乘联合航空班机从芝加哥前往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根据警方的新闻稿,他上周星期六下午将行李托运之后,却没有登上预订航班,也没有改乘其它航班。
崔惠民的姐姐凯瑟琳说:“这完全超出他的个性。他过去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他几乎是个完美孩子的象征。”她还说,他每个星期天都去教堂,不出去参加聚会之类的事情,喜欢读书,是高中国际象棋俱乐部主任。
她说弟弟正在Urbana-Champagne 伊利诺伊大学读书,有全额奖学金,平均分很高。他在芝加哥地区没有朋友,也没有任何不回北卡罗来纳探家的表示。凯瑟琳说,弟弟不是那种突然决定不上飞机也不给家人联系的那种人。
崔惠民当天下午5点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告诉他要吃点东西。那是他同家人的最后一次联系。
崔惠民本应乘坐晚上7点40分的航班,但信用卡记录显示他大约晚上7点在机场麦当劳买东西。调查人员发传票取得崔惠民的富国银...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一“敬”姓大臣因为要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讳,忍痛减“文”改姓为“苟”。
一千多年后,荥阳市雷垌村几百名“苟”姓后人不堪祖宗改姓所累,改回“敬”姓。这几年,郑州也陆续有苟姓人改姓敬。
心声
宁可不上户口,也不让孩儿姓苟
“宁可不给孩儿上户口,也不能让他姓苟。”早在妻子准备怀孕时,郑州市民苟先生就决定要给孩子改姓,甚至一度撂下了上边那句狠话。
苟先生从上幼儿园起,就被老师、小朋友们喊作“小苟(音同狗)”、“苟”、“汪汪”。因为这,不管父亲怎么打骂,他都不愿意去上学。后来勉强去上学了,迟到、逃课也是常有的事儿——他不想听见老师点名,只要点到他的名字,就会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如今,苟先生已是一家单位的中层领导,却依然没能走出姓氏的阴影。他说,同事顾虑到他的感受,都不喊“那个字”,而是以他的名字或名字加职务来称呼他。如非必要,他也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姓氏,跟知道他姓氏的人说话时也习惯以“那个字”代替。
在苟先生看来,“苟”姓带来的羞辱和创伤,已经烙印在了他的心中,足以影响他一生。他说,他所经历过的这一切,绝对不能让孩子再次经历。
尴尬
总是被嘲笑,游泳被叫“狗刨”
事实上,因为“苟...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制图 沈明
这个九字长姓排在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排行榜第一位
“老公姓操,老婆觉得取什么名都不中听,要孩子跟自己姓。”最近,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老公说不跟他姓就离婚,结果双方家长也掺和进来了,最后老婆看在孩子面上让了一步—只要能取出好听名字,就跟操姓。可是,叫啥名字好呢?”操刀,操盘,操场……网友齐上阵,纷纷“建言献策”。与此同时,闲不住的网友还总结出了和“操”一样奇怪并且难起名的姓,比如苟、黑、尿、毒等等。对于这些拥有罕见姓氏的人来说,除了会引起误会,还容易被调侃。南京一位姓操的女士,也因此尴尬改姓。
姓氏的烦恼
南京作家操新曾因姓氏被取笑
说起最难起名字的姓,操还不是排行第一的,它只能排在第四。在网上流传的“难起名字的姓氏TOP25排行榜”中,排在操姓前面的有“死”“尿”,还有一个九字长姓。
家住南京的操新,是一名作家。十多年前,她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曹新,说起原因,她笑说,在国内叫了这么多年,都没什么,反倒是去了国外,老外的认真让她尴尬了。“一来,我是女性,二来,我从小在大院长大,没人会拿这个姓氏说事,大家甚至还都非常照顾我。”操新说,刚出生时,父母给她取名操小妹,这个名...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
明清时的很多春宫画都是用作嫁妆的一部分,仅仅按照现在的标准视之为淫秽作品是不恰当的。
既然谈到色情文艺,就不能不谈谈春宫图了。毕竟和文学相比,图画更直观更直接,也更能够刺激感官。那么为什么在宋代以前,各种历史资料上关于春宫画的信息很少呢?这里面大致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是春宫图总是不公开的,除非是一些很荒淫的帝王贵族,为了追求极端的刺激,才会去制作。
二是文字的传播总是比图画容易一些,毕竟春宫画不是什么人都能画的,需要技巧娴熟的画师。
三是即便有画师愿意画,中国到了东汉才出现纸张,更要到五代才发明雕版印刷术,这点也影响了春宫图的传播。
按照明代文人沈德符《敝帚斋余谈》上的说法:
春画之起,当始于汉广川王画男女交接状于屋,召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及齐后废帝于潘妃诸阁壁,图男女私亵之状。……至隋炀帝乌铜屏,白昼与宫人戏,影俱入其中。唐高宗“镜殿”成,刘仁轨惊下殿,谓一时乃有数天子。……至武后时,遂用(镜殿)以宣淫。杨铁崖诗云:“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摩。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浴饰波。”……而秘戏之能事尽矣。后之画者,大抵不出汉广川齐东昏之模范,唯古墓砖石中原此等状,间有及男色者,差可...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5
“华东子”成了川东北小镇——四川平昌县得胜镇茶余饭后谈论的人物。
“华东子”是一个16岁的少年。离奇的是,他有6年的时间在执着的寻家。
他对上游新闻记者讲述,第一次寻家是5岁-8岁,在茫茫的大巴山中靠吃野菜裹腹;第二次寻家是在13岁-16岁,穿越5省徒步回到家。
“第一次最痛苦的是从悬崖上摔下来,感觉快要死了”;“第二次被警察关了,有饭吃,有床睡,他们讲法律还不打人”。
“我只知道四川、得胜,如果知道大地名,早就回来了。”他一脸无所谓的笑着,似乎被遗弃、被狗咬、被关押、被轰赶的生活都与他无关。
“10年,我准备10年盖个房子,房子对我来说挺重要的,有了房子才有家。”房子等同于家,在这个完整算来只上过四个学期学、“认识很多字但不会写”的16岁少年心中,他一直在寻找着家。
“华东子”的大名叫张榜帅。一个爹死娘改嫁后被遗弃的山村孤儿。
在滁州,工友们给他买了手机,在路上他最喜欢用手机听历史故事,如今他还学会了用手机玩微信。上游新闻记者 张曼双 摄在滁州,工友们给他买了手机,在路上他最喜欢用手机听历史故事,如今他还学会了用手机玩微信。上游新闻记者 张曼双 摄
关于家庭
“‘华东子’,你回来啦,...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6
“普通话之乡”石刻
与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因为独特的历史渊源,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这是这个山区小县对中国文化作出的独一无二的贡献。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人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使滦平成为中外汉语爱好者的乐园,成为天然的“普通话体验区”。那么,地理上并不属于中心的滦平,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出北京,向东北,过密云,进入的第一个县就是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
夏秋之交,滦河之畔,群山环抱的滦平县水草丰美。甫进滦平,但见一个大大的石刻,上书“普通话之乡”。置身滦平,犹如身处播音员中间,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人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由于没有儿化、省字、尾音等语言习惯,滦平话被认为“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有人开玩笑:“学普通话,原来学的是滦平方言!”
北京专家进村采集语音
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没有儿化、省字、尾音等习惯,易于学习和推广。滦平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
今年77岁的白凤然,精神矍铄,对63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仍记忆犹新。
1953年春天,滦平第四完全小学刚刚开学。14岁的白凤然正在教室,班主任叫他到办公室来一趟,两位陌生人坐在那里。...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7
华夏始祖是谁?如果有人这样问,很多人会说是炎帝或者黄帝,再往上追溯,可能就是伏羲、女娲了。其实,还有一位真实的"老祖母",就是华胥氏。
华胥氏,是华夏之根、人类共祖。她是伏羲与女娲的母亲。《列子·黄帝》、《新唐书》、《国语·郑语》、《山海经》等史籍均记载过华胥氏和由她执政的华胥国的事情。
华胥氏是远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史书记载,华胥氏出生在远古中原一个叫华阳的地方,所以她给自己取名华胥。据说她喜欢四处游玩,在雷泽湖边(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带)中无意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脚踩了一下,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竹书纪年·伏羲氏》有这样的记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远之,因而始娠,生伏羲”。
华胥氏生下伏羲和女娲,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开卷记载,正是由于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再由伏羲、女娲结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华民族。学者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华胥文化就是华夏文明。
据专家考证,华胥距今约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生存,她带领部族民众不断游徙,足迹遍及黄河流域。她...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8
汉语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姓氏也很多,据统计,中国有11000多个姓氏。但姓氏虽多,可人数分布较集中,主要人数都集中于几个大姓之中。下面就带您看看中国十大姓氏。
第一位:李姓 全国李姓总人数:9530万人
第二位:王姓 全国王姓总人数:8890万人
第三位:张姓 全国张姓总人数:8480万人
第四位:刘姓 全国刘姓总人数:6460万人
第五位:陈姓 全国陈姓总人数:5440万人
第六位:杨姓 全国杨姓总人数:3700万人
第七位:赵姓 全国赵姓总人数:2750万人
第八位:黄姓 全国黄姓总人数:2645万人
第九位:周姓 全国周姓总人数:2540万人
第十位:吴姓 全国吴姓总人数:2460万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姓氏虽多,可人数分布较集中。中国的姓氏也具有一定的文化。
c***s
发帖数: 70028
9
杨晓铁正在把名片归类
听说有人姓“碗”,“收藏迷”杨晓铁丢下饭碗就开始打电话联系。几天前,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这张名片,他的1500多张百家姓名片里,又多了一个少见的姓氏。
12年收藏了1500张名片
香、幼、墨、了、冻、老、心,这些字看起来很普通,但作为姓,就十分奇特了。昨天,记者在杨晓铁的办公室里,看到了这些姓氏的名片。甚至连东、南、西、北、中,还有梅、兰、竹、菊这样的姓氏,他也都集齐了。
杨晓铁家住武昌徐东大街,是一家国企员工,从2005年开始收藏名片,迄今已经收集了1500多个姓氏。
每每结交陌生朋友,第一件事就是要名片,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社交习惯。比如,“香”这个姓的名片的获得,就非常偶然。几年前,儿子结婚,他和爱人去汉正街买喜糖,在一家店的柜台上贴着一张名片,名字姓香,是另一家糖果供应商。他索要名片,老板面露难色,以为他要去别家买糖。为打消疑虑,他当即出3000元把糖买了,才获得这张香姓名片。
一年后,杨晓铁的儿媳生孩子住月子中心,他看到墙上贴的工作人员,有一位姓圣,便立即找其要了一张名片。也有扑空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外地旅游,看到一家咖啡馆的名字叫“令狐”,以为老板姓令狐,...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0
据报道,先说说那英的姓氏,咱们中原可没有这个姓氏,网上一查就明白了。那英,是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之一。原本叫那拉氏,汉化后改为那。然后说说这个那拉氏,那拉氏又分为叶赫那拉氏和乌拉那拉氏。
其父那红生不仅是叶赫那拉氏的后,还是香港科学院医学博士,因攻克世界五大难症之一的白血病,获得过美国国际名医药双项金奖等多种殊荣,在国外医学界颇有名气(那父还是值得尊敬的),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名叫那辛,是那英的经纪人,那么,那英肯定是叶赫那拉氏的后裔。
慈禧太后没有直系的亲孙女她唯一的儿子,就是同治帝,很早就死了,没有留下子嗣。所以慈禧太后没有亲孙女。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没有后代,过继的光绪帝也没有一儿半女;她为光绪帝过继的儿子宣统皇帝溥仪也没有子女.溥仪没有过继子女,没有后代,所以慈禧真的断子绝孙了.还有,那英虽然是满族,但那英姓那,慈禧姓叶赫那拉,两人不在有可能是亲戚关系。
那英是满族人,也的确是叶赫那拉族后人,与慈禧太后同宗同祖。无论从血缘上还是从年龄上,那英都不可能是慈禧的孙辈,同时叶赫那拉氏并非皇族,她也不可能是所谓的格格。不过,她确实是贵族后裔。因为,叶赫那...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1
最近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在影院热映,勾起了很多老炮们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追忆,也让越战老兵走入了当代人民的视野。
越南这个不安分的邻居,70年代在苏联的支持下,妄图吞并老挝和柬埔寨,并且侵占中国的边境领土,要求中国把西沙群岛交给越南。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我们国家打了一仗,经过10多年大小战争,在苏联解体后逐渐老实,最近又在搞小动作,被中国人民谴责。
熟悉越南的朋友就知道,越南这个国家竟然有40%多的人姓阮,还有黎、李、陈、吴等大姓。读者很纳闷,这不和中国的姓氏一样吗?还真是一样的,越南这些姓向上追溯几十代,还是从中国中原地区迁徙过去的。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称霸,死后他的子孙争权,越国分裂为很多部族,史称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都尉赵佗带领50万军队越过南岭征伐百越,山越之地(越南北部)始置交州,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把越南划入管理范围内。两汉时期越南由交州刺史管理。三国时,孙权对越南进行了进一步开发。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大量汉人南迁至越南。至唐朝这几百年一直都在中国的管理下,所以今天唐朝著名诗人王勃的墓在越南(王勃之父担任交州刺史,王勃探亲途中落水溺亡)
唐朝灭亡后,...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99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渊的血统问题
李渊的远祖是十六国时代西凉的李暠(据说李暠的远祖是李广,这我
就不信了,就好像萧道成说其远祖是萧何,那个时代的档案记录早已
荡然无存,谁能够证实?),当然是汉人。
西凉被北凉灭国,李氏向东迁徙,为鲜卑族的政权服务。当时鲜卑统
治整个中国北部,并逐步被汉化,鲜卑贵族乐于同汉族大姓通婚,借
以巩固其政权。
李渊的父亲李闼娶的就是鲜卑族太太独孤氏,这个独孤氏是隋文帝杨
坚的皇后独孤氏的胞妹,所以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这也是李
渊逃过了杨广执政初期的大清洗,并在杨广南巡时担任山西留守使这
一重要边疆守备的根本原因。当时突厥是隋朝北部边境的心腹大患,
必须派亲信将领统率大量部队镇守,这是李渊掌握兵权的由来。
李渊之子李世民娶的也是鲜卑太太长孙氏。唐史中屡屡出现的长孙、
独孤、元等等都是典型的鲜卑族姓氏。
总结:李渊与李世民都娶了异族妻子,也都有鲜卑族血统(我相信早
在李渊之前其祖辈已经与鲜卑通婚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根据中
国人的传统习惯,判别一个人是汉族还是异族,归根结蒂是看他的父
系,所以李氏是汉人。
说李氏家族的突厥血统实在比较缺乏常识,当时突厥对于中国来说是
新兴的外部力量,是真正
s******n
发帖数: 99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渊的血统问题
李渊的远祖是十六国时代西凉的李暠(据说李暠的远祖是李广,这我
就不信了,就好像萧道成说其远祖是萧何,那个时代的档案记录早已
荡然无存,谁能够证实?),当然是汉人。
西凉被北凉灭国,李氏向东迁徙,为鲜卑族的政权服务。当时鲜卑统
治整个中国北部,并逐步被汉化,鲜卑贵族乐于同汉族大姓通婚,借
以巩固其政权。
李渊的父亲李闼娶的就是鲜卑族太太独孤氏,这个独孤氏是隋文帝杨
坚的皇后独孤氏的胞妹,所以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这也是李
渊逃过了杨广执政初期的大清洗,并在杨广南巡时担任山西留守使这
一重要边疆守备的根本原因。当时突厥是隋朝北部边境的心腹大患,
必须派亲信将领统率大量部队镇守,这是李渊掌握兵权的由来。
李渊之子李世民娶的也是鲜卑太太长孙氏。唐史中屡屡出现的长孙、
独孤、元等等都是典型的鲜卑族姓氏。
总结:李渊与李世民都娶了异族妻子,也都有鲜卑族血统(我相信早
在李渊之前其祖辈已经与鲜卑通婚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根据中
国人的传统习惯,判别一个人是汉族还是异族,归根结蒂是看他的父
系,所以李氏是汉人。
说李氏家族的突厥血统实在比较缺乏常识,当时突厥对于中国来说是
新兴的外部力量,是真正...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还可能恢复帝制么?
胡core自己上位的时候,门阀没有定型。这时机会还是有的。
好比南渡之初,琅琊王氏本不是一等士族,跟北方高门大姓根本不能比,但是靠司马氏
上位,成为东晋第一世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
红朝门阀制度,始于太宗,成型于胡靠。现在门阀阶层已经凝固,寒族要成为新的士族
就难了。
m******r
发帖数: 4351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成吉思汗是不是 土耳其人?
鲜卑来源也不同。前后燕的那批和北魏的就不一样。
北魏的祖先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
是岁,鲜卑索头部大人拓跋力微始遣其子沙漠汗入贡,因留为质。力微之先,世居北荒
,不交南夏。至可汗毛,始强大,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五世至可汗推寅,南迁
大泽;又七世至可汗邻,使其兄弟七人及族人乙旃氏、车氏分统部众为十族,邻老,以
位授其子诘汾,使南迁,遂居匈奴故地。诘汾卒,力微立,复徙居定襄之盛乐,部众浸
盛,诸部皆畏服之。
先是北荒(西伯利亚),然后是贝加尔湖,然后是外蒙古,最后是内蒙古。
m********r
发帖数: 718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突然发现南洋姓郑的很多
廖也很多
其他全国大姓如张王都不少
t******o
发帖数: 2792
17
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设郡县成为中央集权帝国。汉本有恢复封建的可能,但最后还
是汉承秦制,之后两千年,中国的主流是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所以从这个最根本
的问题上说,百代行秦法不过分。秦毕竟年头短,制度不可能完善,但基本的行政观念
已经确立。百代行秦法的当然不是说后世的基本制度完全照搬秦朝,而是说后世百代实
际沿袭了秦的行政思想(具体而言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也可以说不择手段的保证专制君
权的稳定),与时俱进肯定是有的,但多是修修补补,大方向是一致的。

门阀消亡本身就是秦政发展的必然,以共同效忠皇权代替亲其亲长其长的宗族村社,
以螺丝钉精神代替小圈子伦理。强宗大姓作为建立在血亲基础上的共同体天然不为秦政
体制所喜,明代福建方姓一家九世而居,被认为是“以此谋事,何事不成”,差点灭门
即是一例。
至于科举,从两汉魏晋的察举征辟到科举考试,是以普遍主义打破特殊主义,用皇权
下的人人平等代替熟人社会的亲疏有别。察征可能适用于小国寡民,但用于中央专制大
帝国负面因素就成倍放大。而科举考试理论上更重智力,一切看考卷,看的不是道德人
心,不是乡党声望,而是能否为帝王所用,权力不惟下而完全
h****n
发帖数: 141
18
主要还是内部不稳,河北刚刚平定,大姓势力未必真心归附,西北又有不老实的老马,
朝廷也还有天子,朝臣们并非个个都效忠曹公。所以从战略上讲,如果江东不能速下,
那就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宝都压上,否则就连以前的胜利成果也保不住。符坚就没有曹操
这么谨慎,慕容垂刚刚打到襄阳,胜负还未分,就急着倾巢出动灭东晋
T****r
发帖数: 22092
19
楚虽三户的三户不是三家人,是三个大姓,中国最大的三个姓是什么?张王李,加
起来大约占了中国人口四分之一了,何止忘秦,亡了整个华夏大地乃至东西洋蛮夷
都轻而易举。
w***u
发帖数: 17713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复姓哪里去了?
欧阳在湖南算是个大姓了。
y*****r
发帖数: 1295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复姓哪里去了?
严格来说是双方的stopping time。那哥们不想介绍这么复杂的概念,简单介绍一下概
率吧。
换个例子,为什么赌徒在赌场不能赌大小,每次赌注加倍?第一次赌1元,第二次赌2元
,然后4元,8元下去,直到获胜。这样岂不是稳赚不赔?收手时间完全由赌徒决定,输
了就翻倍赌本再玩,小赢就从头再来,累计多个小赢,或一把大赢,就走人。走人时间
完全由赌徒控制,赌场没法控制。
这个推理貌似合理,在概率论下看不出什么毛病。于是很多学完概率就上赌场的,就开
始实践起来,死的很难看。
然后回到学校,又选一门随机,才发现原来奥秘在随机过程里。赌徒比赌场钱少,钱输
光之后,就必须走人了,换句话说,上面推理里赌徒完全控制走人时间是不对的。这个
就是stopping time。赌徒更喜欢称为time of ruin。其实不用学随机,当赌场对赌徒
说:no money, no play,的时候,赌徒应该已经发现自己原来推理的漏洞了,不过输
红眼的人,是不会分析的,多半会借钱。但借来的钱还是远少于赌场的钱,最后还是死。
小赌徒在赌场面前必死,和小姓在大姓面前必死,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h***i
发帖数: 8903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复姓哪里去了?
姓氏传递不光靠繁殖,还有欺压,就是你说的这些个情况
小姓大姓,谁的地位高,就欺压地位低的,总体还是看统计
效果
你说的这些,就是加速stopping time

者少
a****t
发帖数: 7049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复姓哪里去了?
欧阳姓现在都在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说明古汉人跑那边去了。其他古代有名
望的复姓估计都如此。今天的大姓都是胡人的藏身之地。
尤其是这个“王”,最搞笑的一个姓,人人都想掺合进来,和朝鲜的“金”差不多了。
y*******o
发帖数: 746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复姓哪里去了?
现在的迟姓,大多来自尉迟,你可以查一下迟姓起源,来源比较单一,比那些汉族大姓
简单多了
另外也有传说,尉迟家两兄弟逃难,分手时候约定一个姓尉,一个姓迟,所以有“尉迟
一家”的说法
d******a
发帖数: 32122
25
第11大姓有八百多万?不大可能
O****X
发帖数: 24292
26
加藤是大姓,正夫的几个加藤同事都没有亲戚关系
m*****d
发帖数: 13718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天子守边”
朱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4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
古代当皇帝对于本姓的壮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但拼命生,而且还有大量赐姓,改姓的
R*****d
发帖数: 1148
28
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什么明确答案的。。。从姓氏上看,周以前的各朝(唐,虞,夏,商)王室及臣下都留下了不少后裔,比如刘姓源自尧,赵和李源自皋陶,陈姓源于舜,林姓出自比干,光这几个大姓就占了汉族的很大比例。当然这里没有考虑改姓和冒姓,也忽略了这些姓氏的其他源头。
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有对此一知半解的人把O3a5-M134当成所谓“周人特征Y染色体”,但该突变的起源远远早于正史当中周人的起源。另外,即使某人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都源自某个古代民族,那也只能说明其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和姥姥的姥姥的姥姥。。。的来历,爷爷的爷爷的姥姥,姥姥的爷爷的姥姥,或者姥姥的姥姥的爷爷来自何处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外貌特征,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正如依萨克 阿西莫夫所说,用外貌特征衡量“种族”,就如同用粗糙的工具去干精致的活计。
当然民族更多地是一个文化概念,周的文化遗产固然是中华文化当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周文化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商的发达青铜文明和文字,周人的文化就无从谈起。今天的中华文化,固然继承了周文化,但也同样继承了佛教文明,马克思主义,等等等等,赫赫。
l***i
发帖数: 956
29
向福建,岭南,西南,西北的一些相貌特征是很明显的

商)王室及臣下都留下了不少后裔,比如刘姓源自尧,赵和李源自皋陶,陈姓源于舜,
林姓出自比干,光这几个大姓就占了汉族的很大比例。当然这里没有考虑改姓和冒姓,
也忽略了这些姓氏的其他
M134当成所谓“周人特征Y染色体”,但该突变的起源远远早于正史当中周人的起源。
另外,即使某人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都源自某个古代民族,那也只能说明其爷爷的爷
爷的爷爷。。。和姥姥的姥姥的姥姥。。。的来历,爷爷的
种族”,就如同用粗糙的工具去干精致的活计。
部分,但周文化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商的发达青铜文明和文字,周人的文化就
无从谈起。今天的中华文化,固然继承了周文化,但也同样继承了佛教文明,马克思主
义,等等等等,赫赫。
j****c
发帖数: 19908
30
我还有一个疑问,比如在燕国(用燕国来举例是因为燕国是唯一从西周初期坚持到战国
结束的姬姓诸侯),从召公被分封到燕国,一直到燕国灭亡的八百年,燕国人口中召公
的后代大致占多大比例?

商)王室及臣下都留下了不少后裔,比如刘姓源自尧,赵和李源自皋陶,陈姓源于舜,
林姓出自比干,光这几个大姓就占了汉族的很大比例。当然这里没有考虑改姓和冒姓,
也忽略了这些姓氏的其他源头。
体”,但该突变的起源远远早于正史当中周人的起源。另外,即使某人的Y染色体和线
粒体DNA都源自某个古代民族,那也只能说明其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和姥姥的姥姥
的姥姥。。。的来历,爷爷的爷爷的姥姥,姥姥的爷爷的姥姥,或者姥姥的姥姥的爷爷
来自何处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种族”,就如同用粗糙的工具去干精致的活计。
部分,但周文化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商的发达青铜文明和文字,周人的文化就
无从谈起。今天的中华文化,固然继承了周文化,但也同样继承了佛教文明,马克思主
义,等等等等,赫赫。
x*******n
发帖数: 969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缙绅文化和家乡父老ZZ
说到家乡父老,现在中国人都是字面的理解,但是当年项羽的无颜见江东父老,可不是
今天这样简单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社会,父老是有特别的意义的。
中国的家乡父老实际上是特指乡间各个宗族的族长的,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是很强的宗法
社会,宗族中有自己的家法,中国的政府和皇帝也是承认这些私法的效力的,同时中国
能够统治这样大的帝国,本身也要利用宗法和家族进行基层管理,而由于有宗法存在,
古代法律中的罪责株连也就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各个宗族均要严格管理控制自己的子弟。
而作为族长,就需要有带领大家的能力,在历史上这些族长们形成了中国的缙绅阶层,
他们与中国的上层政治是紧密相关的,因为这些人中很大比例就是告老还乡的官员以及
当朝官员的亲属,他们在做官时见过大世面,同时他们也培养和资助族人子弟成为未来
的官员,包括读书,也是组织子弟一起学习,经常是家族的祠堂平时就是家族子弟的学
习场所。对于贫寒读不起书又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还提供金钱上的帮助,相当于家族
奖学金了,当年的岳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才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过去的告老还乡制度,造成了从乡间到城市再到中央的一个重要
的人才和物资的循环,乡间的士子科...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2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Thu Apr 15 23:49:58 2010, 美东) 提到:
最早的郑和,太监不会有后代了
郑芝龙,郑成功
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国王华裔郑信
这些姓郑的会不会有些联系呢
☆─────────────────────────────────────☆
tice (百合花) 于 (Fri Apr 16 21:03:22 2010, 美东) 提到:
太监可以有养子啊
老魏不就有n多吗

☆─────────────────────────────────────☆
bigsnail (河马·幸福) 于 (Fri Apr 16 21:10:19 2010, 美东) 提到:
也可以过继。
☆─────────────────────────────────────☆
Zzl (金心玉意) 于 (Fri Apr 16 22:30:27 2010, 美东) 提到:
一般过继侄子。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殷之遗民 - 水族
象形文字的最后领地——水书
贵州民族报 20041028 第 3 版
水书一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周:水书,到底是什么的书 ? 外界报道不少,界说不一,请你解说一下。

潘:水书,水族称为“泐睢”、“泐水”。泐的语义是文字、书籍;睢、水,是族称音
译的谐音。水书,就是水族古文字、书籍的通称。
周:既然水书被称为古老的文字,请讲讲其古老之处何在 ?

潘:从水族称水书为“泐睢”,就是很好的见证。泐、勒,在古汉语中相通,初指铭刻
,后转化为书写或文字。古代的墓碑往往刻有“泐石铭祖恩”等字,一些老学究在书信
末尾署名之下“手泐”,表示亲手所写。现代汉语中,“泐”的语义早已消失。水族发
祥于古代中原睢水流域,族称“睢”源于此;水书的称谓,以及水书中保留大量的中原
古音,就是母语遗存的重要见证。
周:不少学者称水书是古文字的活化石,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

潘:我看,这种比喻十分恰当。水书既然与夏代陶片文字、殷商甲骨文、金文有内在的
联系,应当享此殊誉。
...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4
☆─────────────────────────────────────☆
kejer (kejer) 于 (Tue Jul 13 16:11:14 2010, 美东) 提到:
当时曹操手上的步骑兵渡了江接下来就基本上没什么悬念了吧?当时曹操手上有渡口呀
,孙刘又不可能来个长江防线。
☆─────────────────────────────────────☆
DrLiYu (婆婆------蓝) 于 (Tue Jul 13 16:16:45 2010, 美东) 提到:
路不好走啊,别说那时,就是直到上世纪末,都不好走.火车要绕很多路.
另外湖北当时叫千湖之国,到处是水网沟岔.
太平天国的时候,也是顺江往下打,因为长江是非常好的后勤补给线

☆─────────────────────────────────────☆
powerrui (powerrui) 于 (Wed Jul 14 11:47:04 2010, 美东) 提到:
有一部确实渡过去了,不过被打回来了。
☆─────────────────────────────────────☆
...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5
“……先系出乐毅,由燕奔赵,忧谗避祸,别居梁榆,遗命子孙改姓药……”
胡人改姓,一般会挑张王李这种大姓,不太会自己起个生僻姓。
o**********e
发帖数: 1840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林小统 vs 太子丹
屎皇帝好像断后了,但嬴姓是大姓,与赵姓同源,远远没有绝后

R***a
发帖数: 41892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天子老姬家的诸侯国
中国几个大姓都当过王或帝吧。
除了张,不过人是玉皇大帝
p******r
发帖数: 6213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地主表现在好也没用
一般来说,军官起义的并坚持呆在部队的基本能活下来,被人指名点姓要过去的除外。
没起义的,在大城市里的一般也能保命,中小城市的几率就少点了。回乡居住的,被杀
的可能性就大了,即使起义后回乡的都有不少被敲了。
我祖父辈的一个亲戚,在离家直线距离1000km的地方当过县保安大队长,被抓住那是肯
定敲砂罐的。但他跑回家了,家里也是宗族势力的那种,一村一姓,整个县4个大姓,
所以没人告发,一直活得好好的,还在公社卫生院当中医来着,到90年代才去世。另一
个是他亲弟弟,在同一个地方当了国民党市党部的头,逃跑去机场的时候被司机见财起
心用枪给打伤腿然后抢了箱子跑了,后来被关在劳改队,一直到文革结束以后才放回家
。过几年县里一统战又去当政协委员去了。我妈的一远房堂哥在广播电台工作,当时也
算起义了,回家探了趟亲,被抓起来杀了,说在电台工作那肯定是特务,他家里还是贫
下中农;我一位远房表哥(其实年龄比我妈都大很多)当时在国民党空军还是兵工厂当
技正起义,当时也是回家探亲,听说上面那位出事了连夜逃跑,第2天来人抓他没抓到
,抓到肯定没命,这位老表哥后来还成了与空中蔡国庆相关的主要元老之一,也算是传
奇了。
j****c
发帖数: 19908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汉族的姓那么少?
大部分大姓应该都是起源于姬姓
w**********o
发帖数: 106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汉族的姓那么少?
中国的姓氏几乎只是封地,官职
像德语中,姓氏可以是相貌,地名,山川河流,动词+er,形容词
还有复合词,Bierhof(梨园), Schweinsteiger(猪倌), mertesacker
光鞋匠就好几种说法 Schumann, Schuster, Schmacher等等
德国人没什么忌讳,想Tod(死亡),Dumm(愚蠢),Böse(邪恶)都可以拿来当姓氏
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中国人向来追求大一统,西方人更个性化。还有中国姓氏出现早,
在几千年的灾荒,战乱中人口大量损失,存在重新整合,还有像楼上有人说的,少数民
族改汉姓都选择大姓,如北方的刘。
C********g
发帖数: 9656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安河回想曲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113
·王克斌·
文化革命中,清华大学的工宣队为了落实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分期分批派教师们到
农场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开始时固定在鄱阳湖的鲤鱼洲,发现血吸虫病以后,又把场
址选到北京南郊大兴县的团河农场,还有一只小分队到海淀的北安河公社去插队。1973
年春,在我宣布结婚日期后,工程物理系210教研组的刘书记突然决定让我婚后立即到
北安河插队。作为一个立案审查的516分子,我别无选择,只好离开年迈的双亲和年轻
的妻子,按时去报到。
到了北安河,已是午饭时刻。我按照当时的习俗,带了一包杂拌糖,分散给新的战友和
同事,他们都很热情,祝贺我新婚幸福。这里离清华大概有20多里路,不算太远,两周
回家一次,有卡车接送。从三月到八月底,总共半年的时间。比去团河57干校要短半年
。来到这里插队的有20几个人,分成两个小队,一个在北安河,一个在徐各庄。水利系
政工组长马马振宗老师是总领队。我们北安河分队主要来自水利系,电机系,工物系,
动农系和行政部门。老教师里有马振宗,王志尧,...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躺着也中枪-孝文帝的包办婚姻
我前面的一片拙文,谈到北魏孝文帝给几个弟弟包办婚姻,强迫他们迎娶汉族士族大户
家的女儿, 并且把原来的鲜卑族王妃降成妾。今天翻了翻《魏书》里面的细节,具体
过程还比较有戏剧性。那几个可怜的王妃也算是倒霉,躺着也中枪。
孝文帝的有六个弟弟,其中年最长的是咸阳王元禧。这天,元禧干了一件很让皇帝哥哥
faint的事情,"于是,王国舍人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禧取任城王隶户为之,深为高祖
所责。”(魏书-列传第九上 献文六王)。
什么叫八族呢?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给鲜卑人都改了汉名。其中八个鲜卑大姓,被拔
高到可以和汉族士族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见,婚姻只要是鲜卑内部门当户对即可,倒不
要求一定要是汉族大户女子。然而元禧“取任城王隶户为之”找了个奴隶出身的女子当
王妃,连鲜卑内部门当户对这个要求都达不到,所以孝文帝当然要faint了。于是,出
台了我已开始提到强制性包办婚姻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换句话说,要是元禧不干那件
nc的事情,几个弟妹还不至于殃及池鱼。
不过在这里,我还要大胆的提出一个“阴谋论”。“禧取任城王隶户为之”,任城王元
澄,孝文帝/元禧的堂叔辈, 朝中重臣,宗室领袖,也是孝文帝汉化的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幕府时期也不多嘛
你看织田就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藤原还是平
德川就很难说清楚是源还是藤原
最初贵族四个姓,源平藤橘,四大家族
源平的剑,藤橘的笔,都是很有名的
源平合战时候,也不是绝对的平家就一定支持平家
源氏就一定支持源氏
支持源氏的平氏
北條時政、熊谷直實、畠山重忠、梶原景時、三浦義澄、千葉常胤、上總廣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義重、志田義廣、佐竹秀義、源季貞等。
转篇文章,你可以看看源平及其分支占了多少人
日本宗姓制度(转)
(2009-04-19 11:24:28)
转载
标签:
杂谈

如果有人问及:“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姓氏最多呢?”相信许多人的脑中都会闪现“日本
”这个词。虽然笔者没有具体调查过,但相信日本不会出“三甲”。
抱着这样充满好奇的求知之心,笔者开始着手“研究”日本的姓氏,经过一段时间,
发现它真得很“有的聊”。
首先要阐明的事,日本名义上的国家首脑——天皇及其一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姓氏
的家族。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二战战败之前,天皇一直是以“现世神”的身份统治
日本的。所谓“现世神”,就是“现身在世界上的神明”。虽然这显然是天皇为巩固统...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铃木传三郎
战沙谁查的?铃木是日本第一大姓,你要能相信IJA里面只有wiki上那么几个姓铃木的
,我真是不知道说啥了。
r*****y
发帖数: 53800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铃木传三郎
不是整个IJA,军官吧。日本第一大姓是佐藤。
h*h
发帖数: 27852
46
捻子和明末起义军完全不同,明末是陕西农民活不下去了
“捻的性质究竟怎样,值得重新加以评估”(注:傅衣凌:《明清时代阶级关系的新探
索》,《中国史研究》 1979年4期。),认为:在大土地所有制的扩展过程中,圩寨势
力进一步膨胀,“当时所谓的捻首、捻头,同时也就是寨长、围主、圩主、练首或族长
”,他们 “以其亲族、戚党或其所属的贫困的圩众”作为捻军的基本队伍(注:傅衣
凌:《明清时代阶级关系的新探索》,《中国史研究》1979年4期。)。捻军并未真正
代表贫苦农民的利益,捻军所代表的是企图割据一方、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皖北地方
豪族大姓(注:傅衣凌:《明清时代阶级关系的新探索》,《中国史研究》1979年4期
;《关于捻军的新解释》,载于(港)《抖擞》1986年7月。)。这种看法虽未否认捻
军农民起义的性质,但对其时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提出了新的观点。随着捻军
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指出,“若对捻军的性质作较精确而非概括性的界定,显然必
须对捻军成分及当地社会状况作更精细的分析”(注:陈华、池子华:《四十年来大陆
捻军史研究之简介及省思》,捻军研究学会编《捻军研究》第一辑,第126页。...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祭拜袁督帥
韩琦当时掌边事很久了,而且焦用从道理上就是他的部属,他有这个权力。狄青当年不
也一口气砍了陈曙等三十二颗脑袋。
另外,韩家是河北大姓,家族势力还蛮强的。
s*******n
发帖数: 10426
48
可以比较魏晋时期,那时的高门大姓也是很有实力的呀。
B*G
发帖数: 13438
49
看下面这段(出自于《走遍金山,旅游金山》)
“老人站在废弃河流的桥上告诉我们,他姓“han”,是这里的大姓,又说与袁世凯同
姓,原来金山话中“袁”与“韩”同音不分,我们差点把他与韩世忠搞起来,看来因韩
坞韩姓出名后,同音的姓也靠拢接近,这种靠口耳相传的故事往往会在民间根藤缠绕,
最终让韩坞这个地方街市繁荣,人丁兴旺。”
http://blog.eastday.com/zoubianjs/art/815557.html
k******k
发帖数: 6800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共土改真相——群众运动 还是 运动群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6 22:08:28 2012, 美东)
张鸣: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
中共话语中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之一,一向被看成是中国共产
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抗战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更是被视为中共最终战胜
国民党政权的决定性举措。尽管毁誉不一,但这一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却是被国内外舆论
和学界所认可的。然而,关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尤其是作为关键区域的华北地区
土改,却是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领域,过往的一些论述,大多是中共党史语境内的研究,
基本上着眼于阐述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和探索中共土改政策的“左”或“右”变动原
因,而对于土地改革运动背后隐含的深刻的功利动因,以及运动给农村社会带来社会结
构、文化权力诸方面的变化更是绝少触及。李康(1999)、胡宗泽(1997)弗里曼(
Edward F...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