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 发帖数: 6601 | 1 Born in New York, George Gilder ( Nov 29th 1939 ) , is a famous futurist and
economist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is known as one of the "three thinkers
of the digital age." . In the 1980s, he w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upply
school economics. In the 1990s, he was an advocate of the new economy. He is
a contributor to famous magazines such as Forbes an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orn in 1943, Nicholas Negroponte is an American computer scientist. He is
best known as the founder and executive d...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2 谁是屏奴?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屏”的!
从手机、PAD、阅读器到电脑,从电视小荧屏、电影大银幕,到户外巨大的LED广告显示屏,从碗里的叉子、新型智能腕表到各种穿戴在身上的智能设备;从公交到地铁,从商场到学校,满眼的屏幕都在宣告:你躲不过,抗拒不了!
屏的技术把世界变平了,每个人都可能变成世界的中心;屏的技术把人心阻隔了,每个人都可能变成电子的奴隶,在没有手机或网络的环境中,即便与众人相聚,也依然摆脱不了“失联”的恐惧……
伟大教主乔布斯凭借那咬了一口更具诱惑的苹果商标,成就手机“魔镜”散发出的智能魔力。时至今日,我们反思那苹果是否真的有毒?人人手持一方小小屏幕,对面不相望,刷屏通信息,不知是喜,还是悲?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有一天,屏幕们真的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它会“叛变”吗?
技术极客乐观地认为新技术将会使人们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能够胜任多任务处理方式,将“碎片化”变成一种常态。艺术家悲观地表示,智能“屏”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将被屏幕操控,成为彻头彻尾的“屏奴”。
乐观也罢,悲观也罢,在通往奴役的路上,我们痛并快乐着。即使我们用“魔镜”实现了游戏、娱乐、社交、... 阅读全帖 |
|
a****k 发帖数: 3457 | 3 南方报系大涮胡锡进:环球时报拒绝脑残比拒绝平庸更重要
看看谁更脑残:南方报系vs环球时报
南方人物周刊 2011/6/26
今天的《环球时报》被贴上了越来越多的标签——“愤青大本营”、“爱国贼老窝
”、“商业民族主义”等等。毫无疑问,《环球时报》是一份拒绝平庸的报纸,但正如
一位论者所说,在今天的中国,拒绝脑残,比拒绝平庸重要得多、急迫得多。
风暴眼中的胡锡进与“环球”舆论场
是否确定拿胡锡进先生与《环球时报》的话题作封面报道,一度让我们十分纠结。
必须承认,同样作为新闻纸,本刊与《环球时报》在新闻理念以及操作方式上均有
着相当差异。作为一份号称“单期销量过百万”的报纸,《环球时报》在中国拥有较大
的影响力是一个客观事实,其所宣示的立场、对公众的影响均不容忽视。对一切客观存
在,只要其构成了相当影响,理所当然地可以列入新闻选题,无论你对这种现象持何种
看法。
今天的《环球时报》被贴上了越来越多的标签——“愤青大本营”、“爱国贼老窝
”、“商业民族主义”……但正如我们在报道一位日本“右翼”、“反华分子”、“野
心家”时所说的,在对人对事评判、贴标签前,先给予充分的了解认知,才是正途,我...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10787 | 4 看个豆瓣评论:
这是一代与众不同的年轻人。
他们刚走出文革的压抑,十年的积压下来的优秀学生刚有机会进入大学。那是个相信精
英的时代,也是个理想斑斓的时代。只要你努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就可以直接考入北
大的研究所。每一个文科生都想当诗人,而理科生则想做科学家。
当共产主义宏大理想的泡沫破裂之时,人们总要寻找替代品。激情燃烧的日子过去之后
,仍然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开始信仰起萨特、佛洛伊德、和那大洋彼岸的《独立宣言》。
双轨制下的改革中,人性之恶逐渐的出现,但你依然相信美好,民主墙边的年轻人义愤
填膺,中国几千年来士阶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开始在血管里流淌着。
他们考GRE、考TOEFL,一心只为了去只在论文里出现的美国大学看一看。曾经反美、反
帝的疑云已经散去,而五月花号的故事和美国梦却在中国人的心理生根发芽。
卢刚就是其中之一。张朝阳也是。
他们都通过李政道奖学金来到美国。数以千计的学生来到美国。当然,你的家庭对你寄
予厚望,十年浩劫之后,你可能是全村第一个上大学的。
2.
几乎每一个美国留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热情而善良的基督徒会送你免费的家具,邀请
你去他们的聚会,那儿有免费的午餐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为什么海归在中国越来越不值钱?这篇文章说透了……
当前位置:主页 > 百家争鸣 > 新华网思客 · 2017-12-02 · 来源: 新华网思客 ·
浏览数:5726次
字体: 大 / 中 / 小
随着距离的缩小,身份、学历、模式的红利开始消失,海归不再值钱,但只要你足够优
秀,你就能在世界微缩成的舞台上成为主角。
千万次的问刘欢 - 弯弯的月亮 好汉歌
1、世界已缩成一隅
1992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了一件石破天惊之举。
中心把大楼抵押给中国银行,只为能贷到150万美元。
当时,拍摄一集《渴望》,每集经费不过2万,整个中心全年制作费也只有180万。筹款
150万美元,只拍一部电视剧,无疑是豪赌。
然而,即便押上了办公大楼,中国银行依然犹豫。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美工冯小刚,给
中央领导写了封信。
他的《编辑部的故事》刚播完,据说领导挺爱看。
贷款终于批下来,电视剧开拍,名叫《北京人在纽约》。姜文男主角,冯小刚是导演之
一。
这是中国剧组第一次到美国实景拍摄。剧组租用曼哈顿东村一个简陋地下室作为主
场景。道具师从垃圾堆里捡来了冰箱、洗衣机、衣柜和一台40寸的彩电。
为了省... 阅读全帖 |
|
c*x 发帖数: 555 | 6 发信人: huua (bYStANdEr~~Right Here Waiting), 信区: Design
标 题: “数字化生存”时代对建筑的影响(1)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May 21 01:58:11 2000)
几年以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尼葛洛庞帝以一本《数字化
生存》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数字化生存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计算机与网络,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
数字化生存这个概念,包涵了从应用到文化层面上的多方面内涵。在最直接的应用层面
上,数字化生存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比特"(信息)代替"原子"(物质)作为基础,人类
生活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以物质载体承载信息进行交换(如报纸、信笺、货币
等等),网络这一信息的载体和媒体,使得信息社会里以信息流代替物质流的趋势得以
实现。这样一来提高了信息交换的效率,二来也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消耗。而其更深层次
的影响,还在于文化层面上。
既然描述的是"生存",就是直接关乎人类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方式,这部分内容原本
与我们建筑界息息相关。数字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人的生 |
|
G**U 发帖数: 5492 | 7 http://tech.sina.com.cn/it/2009-12-23/09553702743.shtml
据国外媒体报道,“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OLPC)”组织计划于2012年推出一款全新的廉
价平板
电脑XO-3。该平板电脑的设计者、FuseProject创始人叶维斯·贝哈尔(Yves Behar)透
露了该
电脑的设计细节。
XO-3是OLPC“100美元笔记本”XO的升级版,这款计算机目前还停留在设想阶段。
不过根
据初步设计,这将是一款带有强大触摸屏功能的平板电脑,屏幕尺寸为8.5x11英寸,能
够实现
传统计算机的所有功能。
贝哈尔表示,他希望OLPC的廉价平板电脑采用新外观,这将减少视觉上的复杂程度
,使界
面更加友好。他表示,他希望XO-3的显示屏不再有外框,使用虚拟键盘替代物理键盘,
并且不
要添加任何按钮。贝哈尔希望中的XO-3外观就是一块由绿色橡胶垫圈包裹的屏幕。
贝哈尔表示:“OLPC创始人尼可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要求设
计一些
非常简单,并且无框架的产品。计算机上的媒体或内容是主要的可视元素。”
实际上,全新的外观只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