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发帖数: 1540 | 1 张宗禹,生卒年不详,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涡阳)人,别号“小阎王”,清末捻军首
领。
张宗禹约生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出身地主家庭。自幼闭门读书,成长后不赴科
举考试,绝意仕途,却“暗中联络贫苦,潜蓄实力”(王大球:《张宗禹传路》,《史
学工作通汛》1957年3期第13页。)。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级阶矛盾激化,促使他走上抗
清斗争的道路,成为捻军的著名将领。
1853年(咸丰三年),在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影响下,规模巨大的捻军起义爆发了。张
宗禹毅然参加其战斗行列,隶于他族叔、著名首领张乐行麾下。1855年秋,各路捻军在
雉河集会盟,确立黄、白,黑、红、蓝五旗军制,张乐行被推为盟主,兼领黄旗,张宗
禹遂领镶黄旗。他以治军严整,临阵果断,“强忍敢战”,为部众所拥戴。
1856年,清兵一再袭占雉河集,张宗禹跟随张乐行率部撤离家乡南走。次年3月,
同太平军在霍丘、六安交界处会师。1860年2月,他同李大喜等率马步队3万多人,挺进
萧县境内,佯攻砀山,转而东趋徐州,经邳州南下,占领桃源(今泗阳南),直逼重镇清
江浦(今江苏清江市)。其时,河道总督庚长、漕运总督联英等正连日... 阅读全帖 |
|
K*******i 发帖数: 399 | 2 我记得应该是张宗禹的。还有张乐行,怎么成了张洛型?
同治二年,攻破雉河集老巢,擒斩捻酋张洛型,只洛型从子张总愚遁去 |
|
h*h 发帖数: 27852 | 3 捻子 捻乱
也称捻军,老佛爷称捻乱。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后,让他剿捻。他打了败仗让李鸿章收
拾残局。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在北方也剿过捻。苗沛霖在安徽自立门户也是防捻。
当时两淮一带频年水灾收成不好,清廷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疯狂加税;为了应付二次鸦片
战争在淮北征召青壮年农民当兵,签了北京条约后又将他们遣散,连安家费都不给,当
地农民衣食无着,实在活不下去了。淮北民风强悍,民间素来有聚众打粮吃大户的规矩
,叫做捻子,即聚而不散的意思。居则为民,聚则为捻,农忙则散处村落与平常无异,
每逢灾年无食就自备器械骡马,在有威望的人带领下四出打粮。捻子们就这样在清廷的
逼迫下被迫起事求活成为捻军。
咸丰五年秋,各路捻子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会盟,力量最大的捻子首领张乐行被推为大汉盟
主。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总黄旗主由张乐行自
兼,总白旗主龚得树,总红旗主侯士维,总蓝旗主韩老万,总黑旗主苏天福。总旗下有大旗
﹑小旗。每一旗主都有一个以宗族﹑亲戚﹑乡里关系结合起来的领导集团。然而捻军虽
有军事经验,但素来散漫,毫无组织纪律性,因为受不了约束而不愿意和太平天国竭诚
合作;各旗间互不...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4 【原创】太平天国杂史(五中)我爸是李刚——天国官二代
http://www.cchere.com/thread/3671724/4
三、铁骑曾窥卢沟桥,苏福从天落长毛
太平天国的官二代们,当然也不全是前面那些纨绔膏粱。个别优秀者也曾依靠自己的真
才实干,打下了几分属于自己的天空,为自己在史册上争得一席之地。这其中最著名的
,大概要算张乐行的侄儿张宗禹,还有李秀成的儿子李容发。
梁王张宗禹在天国后期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与他伯父,第一代捻首张乐行比起来,大
概还算青出于蓝。
年轻时初次带兵作战,一些张乐行的老部下仗着资格老不听招呼。小张的处理简单明快
,拖出18个最大的刺头咔嚓了事——于是全军肃然,大获全胜。事后有人向张乐行告黑
状,小张自辩说“叔尝命出师违令者斩,宗禹从叔命而已。”张乐行听了大喜,拍拍小
张说“侄真阎王也。”后世说张宗禹“张小阎王”便是这么来的。
光有自家人认可还是不够的,小张很快又获得了友军的认可。1858年在皖北二郎河首次
和太平军协同作战,友军是太平军陈玉成部,结果小张“驰突荡决”,把一众太平军将
领看得目瞪口呆,连呼“打得是过劲!”须知陈玉成部在太平军中也一向以好...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5 尹隆河大战:清朝最诡异的决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7 19:45:36 2012, 美东)
1866年(清同治五年)10月21日,新捻军为打破曾国藩“以静制动,重点防河”的平捻
计划,联络各路反清义军,实施经略根本的决策。于河南中牟兵分两路,梁王张宗禹率
领所部(西捻军)西入陕西,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等率部(东捻军)东向山东,前
往运河以东地区,以便筹粮扩军。至12月2日,历经数十战,无法攻破清军的运河防线
,只得转趋河南。12月3日攻打归德府不成,旋即南下,一路转战,突破曾国藩原设的
贾鲁河——沙河防线,12月22日到达湖北麻城地区做修整补充。这时,东捻军的战略企
图是以主力循荆州、宜昌挺进四川,以一部屯驻湖北为声援,另一部攻占豫、陕交界之
荆子关,联络西捻军,然后以图川蜀之地为根基,可北出汉中、东向湖湘、西入云贵,
逐步扩展力量,重建太平天国;若各部皆不得手,则入荆子关以趋陕西,结合西捻军和
回民军在陕西建立基地。
清廷鉴于曾国藩劳师无功,已于12月7日将曾撤回两江总督原任,另委李鸿章为钦差大
臣,节制湘淮军,专办剿捻军务。李鸿章上任轶始,仍遵照曾国...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6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9 15:49:24 2012, 美东)
1楼
录入:翼王坪
注:括号中的内容据考为篡改处。
盖闻英雄易称,忠良难为,亘古一理,岂今不然?亿余生长粤西,得伴我天王圣驾
,于道光庚戍年秋倡议金田,定鼎金陵,今已十有八载矣。但其中军国成败, 事机得
失,形势转移,予之学浅才疏,万难尽述,惟有略书数语,以表余之衷肠耳。
忆予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始沐国恩,职司文务,任居朝班。于丙辰六年秋,值国
家多故之际,正君臣尝胆之时,是以弃文而就武,奉命出师江右,以期后用。荷蒙主恩
广大,赏罚由余所出,遇事先行后奏,其任不为不重矣。丁巳七年冬,诏命回朝,以固
畿辅。戊午八年春,我主圣明,用臣不疑,且知余志向,故命攻江北协同成天安陈玉成
佐理战守事宜,永固京都门户。受命之下,竞业自矢,诚恐有负委命之重,安敢妄怨有
司之不从?且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诚哉是言也。欣辛酉十一年秋,安省失守,斯时余
有谏议云:“当兹安省既失,务宜北联张苗以固京,左次出奇兵进取荆襄之地,不出半
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俾得京门巩固,此为上策...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4225 | 7 同治六年(1867年)年正月十五日,清廷剿捻主力刘铭传所属铭军与鲍超之霆军函约,
于湖北省安陆尹隆河(今永隆河)夹击东捻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之部。此役清军未料
遭到捻军猛烈攻击,刘部猛将总兵唐殿魁、田履安先后中弹阵亡,几全军覆没,幸赖霆
军解围方免于难。随后清军转败为胜,虽有2,000人伤亡,加上总兵唐殿魁、田履安战
殁,但捻军阵方面损失9,000人、马5000匹,更有8,000人降清,系其成军以来最大挫败
。致赖、任等之东捻军放弃入川计划,北走河南,退出湖北省全境外,更导致捻军在战
略上转攻为守,同年底任柱被杀,来年一月赖文光被俘,东捻军被清廷剿平。
此役,不仅是清军对攻剿东捻军前期战斗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主力战,亦为捻军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此次战役清廷虽然大获全胜,但随着军事统帅们的争功诿过与护短,加
深刘铭传与鲍超的磨擦与冲突,让清廷剿捻停顿数月之久。鲍超也因此愤极病发,从此
退出军队十一年,所部霆军更遭到遣散命运,间接影响湘军与淮军的明争暗斗。因此,
尹隆河战役实为剿捻过程中颇有争议之事件,对尔后战局之发展影响很大。本文即以历
史学的方法,从现有的史料来探究战役前的局势及其经...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817 | 8 太平天国诸王名单
1、东王。杨秀清。
初封“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后加封“劝慰师圣神风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
”。所刻东王印称“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圣师左辅正军
师顶天扶朝纲东王杨秀清”。
1-1、幼东王。洪天佑。
封“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2、西王。萧朝贵。
封“右弼又正军师西王”。所刻西王印称“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
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西王萧朝贵”。
2-1、幼西王。萧有和。
封“殿前赍奏节钺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幼西王八千岁”。
3、南王。冯云山。
封“前导副军师南王”。
3-1、幼南王。萧有福。
封“殿前公议前导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
4、北王。韦昌辉。
封“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5、翼王。石达开。
封“左军主将翼王”。后封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
千岁”。
6、燕王。秦日纲。
7、豫王。胡以晃。
7-1、幼豫王。胡万胜。
封“殿前礼部正春僚顶天扶朝纲幼豫王强千岁”。
8、安王。洪仁发。
8-1、信王。洪仁发。
由安王改封“殿前京内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信王显... 阅读全帖 |
|
D*V 发帖数: 3096 | 9 太平天国诸王名单
1、东王。杨秀清。
初封“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后加封“劝慰师圣神风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
”。所刻东王印称“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圣师左辅正军
师顶天扶朝纲东王杨秀清”。
1-1、幼东王。洪天佑。
封“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2、西王。萧朝贵。
封“右弼又正军师西王”。所刻西王印称“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
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西王萧朝贵”。
2-1、幼西王。萧有和。
封“殿前赍奏节钺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幼西王八千岁”。
3、南王。冯云山。
封“前导副军师南王”。
3-1、幼南王。萧有福。
封“殿前公议前导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
4、北王。韦昌辉。
封“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5、翼王。石达开。
封“左军主将翼王”。后封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
千岁”。
6、燕王。秦日纲。
7、豫王。胡以晃。
7-1、幼豫王。胡万胜。
封“殿前礼部正春僚顶天扶朝纲幼豫王强千岁”。
8、安王。洪仁发。
8-1、信王。洪仁发。
由安王改封“殿前京内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信王显...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0 音译的不能算。
而且中国自古有给敌人改名字的爱好,比如清朝把“张宗禹”改成“张总愚”,把“萧
朝贵”改成“萧潮溃”;幸亏洪秀全已经带了“氵”字边,不好画蛇添足了。
清朝末年的报纸上,“孙文”都是写成“狲汶”的。
加上“氵”、“犭”,表示他们是洪水猛兽。
1947年,曾经有人建议民国的报纸把“毛泽东”也加上此类偏旁,被常校长否决了,说
“泽”已经有了“氵”,足够了。 |
|
M******a 发帖数: 6723 | 11 孙文写成“狲汶”,萧朝贵写成“潇潮溃”,张宗禹写成“张总愚”。 |
|
M******8 发帖数: 10589 | 12 评李秀成自述——并同罗尔纲梁岵庐吕集义等先生商榷
戚本禹
(《关于评价李秀成问题的讨论资料》第1页~第18页,原载《历史研究》1963年第四期)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在1864年(同治三年)7月22日被曾国藩的军队
俘虏了。他在敌
人的囚笼里写了一个自述。这个自述,从它的史料价值来看,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但是
,从它的根本
立场来看,却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白书”。
(一)矛盾的历史现象
历史的现象是多么矛盾。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农民革命将领却写了一个阿谀奉承、卑
躬屈膝的“自
白书”。伟大和渺小,光荣和耻辱混合在一起了,多么不调和,多么不一致!怎样对待
这件事,怎样
理解这件事?几十年来,历史学家曾经给我们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解释。
“这是根本没有的事,英勇的忠王怎么会写出丧失革命气节的自述!?一定是曾国藩的
伪造。”有人
曾经简单地否定自述的真实性,来为李秀成辩护。但是,经过历史学界一番争鸣之后,
这种说法现在
已经站不住脚了。
又有人说:忠王在自述里确实写了一些污辱自己、奉承敌人的话,甚至表示要向敌人投
降,虽然这些
话对李秀成的英雄事迹来说是个污点,但是那都是...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3620 | 13 http://zh.wikipedia.org/wiki/鍚屾不闄曠敇鍥炲彉
同治陕甘回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被修正为维基格式以符合质量标准。(2012年3月14日)
请协助添加相关的内部链接,并使用百科全书的语气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2012年1
月29日)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
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同治陕甘回乱
日期: 1862年-1873年
地点: 中国西北
结果: 清政府胜利
动乱平定后,一部分回民逃入中亚
参战方
清帝国 陕甘回民
指挥官
左宗棠、多隆阿 马化龙、白彦虎等
伤亡
共计死亡2000多万人,包括士兵与平民
同治陕甘回乱简称陕甘回乱(可称同治陕甘回变,也有人称为同治陕甘回民起义),是
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场带有大规模种族屠杀性质的战争和动乱
。主要是由回民发动的一场与汉民之间的相互仇杀,其目的是以驱逐、杀害非穆斯林为
手段在黄河西岸陕甘地区建立回民政权,推翻清王朝在该地区的统治。战乱持... 阅读全帖 |
|
|
r**o 发帖数: 4614 | 15 又开始扯李鸿章, 捻军分家前巅峰10万, 分家后西捻带走了少数兵马, 然后左宗棠
还让张宗禹给跑路了,能杀多少? 甘陕回乱光回回军就有30万, 白掩护1家跑路到新
疆的有7万,这批人到俄国只有几千了。 我还没算阿古柏了。
按你的说法满虫野猪皮,他带明朝大兵杀自己族人的是还少? 一样性质啊。所以我大
可以学螨虫的精神胜利法, 野猪皮就是给大明干活的牙,当时满洲的土地就是大明的。 |
|
H**s 发帖数: 657 | 1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C%E6%B2%BB%E9%99%95%E7%94%
同治陕甘回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被修正为维基格式以符合质量标准。(2012年3月14日)
请协助添加相关的内部链接,并使用百科全书的语气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2012年1
月29日)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
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同治陕甘回乱
日期: 1862年-1873年
地点: 中国西北
结果: 清政府胜利
动乱平定后,一部分回民逃入中亚
参战方
清帝国 陕甘回民
指挥官
左宗棠、多隆阿 马化龙、白彦虎等
伤亡
共计死亡2000多万人,包括士兵与平民
同治陕甘回乱简称陕甘回乱(可称同治陕甘回变,也有人称为同治陕甘回民起义),是
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场带有大规模种族屠杀性质的战争和动乱
。主要是由回民发动的一场与汉民之间的相互仇杀,其目的是以驱逐、杀害...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1956 | 17 作者:十年砍柴
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中华大地局势混乱、战祸频发,各派政治势力纷
争不已。而地处中国西北的新疆——这个陆地面积占中国1/6的广袤地区也受到波及,
曾一度面临着从中国版图分割出去的危机。有四位生长在南方的伟男子,他们的命运和
离其家乡数千公里的新疆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果没有这四人的作为,今天的新疆恐怕早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
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感谢这四位天山守护者。
他们是:左宗棠、刘锦棠、魏光焘、杨增新。
刘锦棠:上马杀贼下马抚民的飞将军
1909年的夏天,湘中山村韶山,一位16岁的少年厌倦了在父亲米店做帮工的生涯。他在
账本上改写了一首日本维新时期著名人物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然后,
离开山村去外面求学。
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他去的那所学堂则是位于其外婆老家湘乡县的东山学堂。东山学堂
创办者是湘军名将、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1891年,已卸任新疆巡抚的刘锦棠正在老家
湘乡省亲并养病,他捐银5000两,其他士绅纷纷响应,修建了这所至今仍蜚声三湘的学
校。萧子升、萧...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6889 | 18 捻军自称捻子,清妖称捻军为捻匪,不同于称太平军的长毛,除了少数如配合陈玉成解
救安庆而死的白旗龚德树,对太平天国是受封不受领,入陕的是西捻张宗禹,只有怀王
邱远才,根本没太平军余部什么影响力,还把石达开旧部德王唐日荣给杀了,回乱在西
捻入陕之前就起了,说是捻军的入陕理由之一,但和西捻没有过协调性的合作,顶多是
互相牵制了清军的兵力 |
|
R*****5 发帖数: 4915 | 19 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下旬,太平天国首领之一的张宗禹等人率西捻军六万余人,由
豫入陕,并于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在西安东十里铺歼灭清军一万四千余人。回军
趁机与西捻军联络,由甘肃的董志原一带返回陕西关中,与西捻军会合,组成回捻联军
,联合作战,省城西安告急。
回、捻军会合后,为张扬其声势,表达反清的决心、目标和愿望,在总指挥部门道写有
两条幅,其一是:
“赤手掌天,复扶大明疆土;丹心捧日,仍照汉代衣冠”。
其二是:
“虎贲三千,直达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
|
c**t 发帖数: 316 | 20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选举产生
——
【《华人心理健康报》10月20日讯】10月17日至19日,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三
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中国成都市召开。10月18日上午,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10月18日中午,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常务理
事会。理事会名单公告如下:
【理事长】邓明昱(美国)
【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建明
【副理事长】崔光成、杜文东、钱福永、麦基恩(香港)、郭敏、曾天德、杨明磊(台
湾)、马文有、王国强、程灶火、王洪礼。
【常务理事】
马刚、马立骥、王友平(美国)、王伟、王蕾、王强、王才康、王耀堂、王丽萍、毛富
强、石满、邢占军、师建国、吕航、朱金富、朱美云、刘斌、刘久清、刘旭峰、刘国华
、刘学军、许华山、严建雯、杜玉凤、李功迎、杨群、杨艳杰、佟欣、张雪琴、陈思恒
(澳门)、武小梅、岳晓東(香港)、郑林科、赵美玉、徐俊哲(美国)、袁辛、夏林
清(台湾)、顾瑜琦(新西兰)、徐汉明、黄峰、鹿德智、梁铁成、韩柏、童辉杰、戴
浙(台湾)、谢念湘、刘连龙、梁...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16963 | 21 觉得有趣:
关于毛泽东1919年前后在北大过得好不好,坊间和学术界一直充满讹传,必须澄清而后
快。特别是在北大校内,始终流传着一种不顾史实甚至不顾及毛泽东自述的错误说法,
说毛泽东那时生活上很惨,月薪只有8块大洋,但精神世界很愉快,有图书馆丰沛的资
料,还可以结交很多新文化运动精英。这简直是一种巨人发轫前给过恩惠的沾沾自喜的
自我幻想,实情刚好相反。
先看《前辈》第3P《当年北京不识君》的视频吧,然后咱再慢慢道来,看俺怎么收
拾这些谬论。
呵呵,看完了吧,那咱就先说说“物质生活上很难过,精神生活上很充实”之谬吧
。这种说法,在北大很盛行,特别是许多教师,频频把这件事挂在嘴上。俺做《北大人
》杂志总编审,常见学生写稿时爱把毛泽东列入早期北大巨人,与蔡元培、陈独秀、李
大钊、胡适平列,想法颇为势力,但每次均被俺慎重而粗暴地删除,咱横不能单把一个
旁听生和临时工与当时盛名远扬的名师统计在同一个序列吧!
在老北大,各个校园大门敞开,碰巧那时又没有旅行社和黑车导游没事儿就往校园
里拉观光团,四处乱扔乐涩,所以教学氛围很好,学生们也很自然地分为学籍生、注册
旁听生、蹭课生3类,毛泽东并非蹭课生,人...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