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慧远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p*******y
发帖数: 782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宗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1生平
远公大师(公元334年---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
(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
就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道,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
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的
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枇."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
行.纵观法师一生的德业,可以概述为四:
(1)弘护佛法,尊严僧格
远公大师出家后,卓尔不群,发心广大,"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
任",精进为道,无时或懈,道念日纯.道安大师常常赞叹说:"使佛道流
布中国的使命,就寄托在慧远身上了!"由此可见远公的器识超出常伦.
远公二十四岁时,便开始升座讲法,听众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远公就援
引庄子的义理为连类,采用格义的方法,令听众清楚的领悟.由于这种
讲经的善巧方便,道安大师便特许远公阅读外道典籍.远公讲道之余亦
勤以著述,相传鸠摩罗什大师读到远公所著<<法性论>>后,大加赞云:
边方未见经,便暗与理合,岂不妙哉!
在弘法传道的过程中,许多人归投到远公座下.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
年),道安大师为前秦符
f****2
发帖数: 31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情无取舍
情无取舍
慧远法师结舍于庐山,时值东晋南北朝的战乱之时。卢循占据江州,雄霸一方,宋武帝
刘裕几次降诏招抚,卢循皆不从命。一场战争势所不免。那卢循虽然身为国寇,对慧远
法师却是礼敬有加,前后多次入庐山拜访。原来,卢循的父亲卢遐年少时曾与慧远为同
学,同窗学艺,教情也非同一般。卢循既视慧远为父执长辈,又久慕慧远的佛学声名,
遂执礼甚恭,常入山问候慧远的起居。
然而,慧远与卢循的来往却引起了弟子们的担心。他们劝谏说:“师父啊,你千万不要
再与卢循交往了。你想,卢循身为国寇,早就引起宋武帝的痛恨,被视为眼中钉、肉中
刺。卢循迟早为武帝所灭,你与卢循交往,难道不怕别人疑心于你吗?”慧远回答:“
你们的佛法是怎么学的,这点道理也不懂。我佛法中情无取舍,随遇而安,对人也不能
以其尊卑贵贱而略有差别。卢循虽为国寇,对我来说却只是佛子一位,哪里是什么国寇
了。对此,知道我的人自会明白,我有什么好怕的。”弟子赧颜而退。慧远遂与卢循继
续往来,每次相见,必是欢笑尽兴而毕。
后来,宋武帝果然出兵讨伐卢循,路过庐山。左右进谏说:“慧远素在庐山,与卢循交
情深厚,过从甚密。我们是否要把慧远给抓起来。”宋武帝说:“...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护法不惜犯天威
北周的武帝高高地坐在大殿的宝椅上,下面站着文武百官和一群被他召来的高僧,慧远
也在其中。大殿的外面,手持刀枪、身披铠甲的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地守卫着。大殿里
静悄悄的。
此时,北周刚刚灭了北齐,国家百废待兴,周武帝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他现在要向这
些人宣布一项使他们震惊的决定。他想他做为天子,是没有人敢对他的决定持什么异议
的。因为他们都应该知道,他是一位屡经沙场、杀一个人连眼都不会眨一下的凶猛皇帝
。他虽然把这些人召来,名义是要和他们商议,实际上却是让他们俯首听命而已。
武帝看了看众人,高声地宣布自己的决定:“朕受命来养育众民。现在我下令,废除佛
教!”
大殿里一阵骚动,被请来的高僧个个面面相觑,惊慌失措。武帝注意到了众人的反映,
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就接着说:
“佛教在世上流传已有很长时间了,但它所讲的道理都是错误的。六经儒教,宣扬的是
治理天下的道理,它所主张的礼义忠孝对世人有好处,所以我们奉儒教。佛教中所谓的
真佛是虚无的,没有人能够看到。我想信奉者只要向虚空表达自己的崇敬就可以了,不
必通过佛教中的佛经、佛像。佛经中记载着许多佛塔的图形,佛教传法又要建造许多寺
院,信奉者竭尽财... 阅读全帖
q***1
发帖数: 219
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摩合罗传 (全本)
沿着城中的大路走不多远,见到一带青色的砖墙,诵经声隐隐传了出来,便是东林寺了。
寺也不甚大,建筑颇为雅致。两道黑漆的木门,里面是一个小小的院落。院中东西
两边各有一个小水池,池中虽然已无莲花,但仍然可见池畔的莲花雕塑。
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社,创立白莲宗,与众多贤士相约往生净士,此后的一千多年间
,逐渐成为神州大地最大的佛教宗派――净土宗。虽然无双并不知一千多年后的事情,
但其时,慧远大师已经名闻暇尔,无双久居姚秦宫中,也早有耳闻。
嘲风被她拉着进了东林寺,仍然对那名少年念念不忘,喃喃自语道:“我到哪里可
以再找到他呢?”
却见一名相貌清癯的和尚,大概六十多岁的年纪,身着一件淡灰的僧衣,站在莲池
之畔。虽然天气仍然寒冷,他的僧衣却很是单薄,全无畏寒之态,想必是得道的高僧。
无双一进入东林寺门,他立刻知觉,抬起头向着无双扫了一眼。无双只觉得他的目
光甚是祥和,却于祥和之中又很是犀利,似乎一眼便可以看到人的心底。
老僧面前还站着一名老妇。老妇似乎出自官宦人家,衣着华贵,身边跟着一个青衣
小缳。
只听那老妇唠唠叨叨地道:“真是谢天谢地,正如...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6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今天做疯子
以下为转载。
据说在达摩到中国来之前,先派了佛驮与耶舍两弟子到中国来,作为先遣队。当时中国
也有佛教,只是做一般的佛法研究,着重于讲经、读经的表面文章。所以当佛驮与耶舍
来讲大乘佛法,根本没有人理他们。后来他们来到庐山,遇到了一位慧远大师。慧远大
师比当时的其他人进了一步,教人念佛法门。佛驮与耶舍找到慧远大师,告诉他说有更
好的法门,让人很快成佛。因为语言不通,只是用手比划:“我的手变成拳,再变成手
掌,快不快?”慧远大师回答:“很快。”佛驮与耶舍说:“菩提与烦恼就这么快。”
慧远大师心光一闪,就开悟见性了。立刻恭敬、供养佛驮与耶舍,后来他们两人都在中
国同一天往生。慧远大师将他俩埋在庐山。
j******g
发帖数: 2689
8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索重心
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萧丽华
一、前 言
古印度吠陀时期的《奥义书》中可知印度是诗的民族,佛典许多文字明显有诗的形
态,而中国历来也是以诗歌为主流。诗与禅之间在现实世界里似乎注定有许多共通的特
质。佛典初译入中国的汉晋阶段,诗体与音韵都起了变化、融合与反省,这是诗与禅在
中国最初期的「交涉」,(注1)佛教三藏中丰富的诗篇在中国寻求出以「偈颂」(注2
)的面貌出现,中国诗歌的句数篇幅乃至由抒情主体过渡到叙述与说理形态的变化,也
正是诗禅之间相互影响、交汇、合流的痕迹,因此,我们可以说诗禅交涉是中国文化史
上除「格义」之外,在佛教文化影响下的另一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一直潜伏不彰,
直到唐宋才蔚为大观,引起广泛的注意,尤以唐人「以禅入诗」及宋人「以禅喻诗」是
禅学影响诗歌与诗学理论的两大风潮,但这毕竟是
以诗为本位的观察方式,如果以禅为主体,仍可看出诗歌影响禅僧所呈显的乐道诗
与偈颂诗作。有关诗禅之间交互关涉的研究一直是较薄弱的一环,直到近年来才渐渐引
起学者的注意,目前已有不少篇论著谈论到诗禅之间的关系,可惜多为大陆学人之作,
(注3)本文之所以赘添一笔...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宗--百度百科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9章 云门家风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1
提到庐山慧远这一段,也很可疑。文献根据在哪?
慧远是中观般若学大师,从来没听说慧远与禅宗有关系。《大乘大义章》为慧远罗列佛
教义理问题向主张中观的鸠摩罗什大师请教、罗什作答的往返书信,经后人整理而流传
,书收录于大正藏。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5%A7%E9%81%A0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 (一)

我们来聊一聊鸠摩罗什法师是谁?也就是“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鸠摩罗什法师生活在公元344年到413年之间,他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佛教在佛经翻译
的成就上,最重要的两位大师之一,另一位则是玄奘法师。如果就影响中国佛教徒的广
度上,罗什法师甚至超越了玄奘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与佛弟子结缘最多、最广的一位译
经法师。
我们先简单地来说一下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生平,有关他的故事在坊间非常的多、也
很详细,他的名字鸠摩罗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作童寿,也就是期许他在童年的时候
就已经有一个老人的德行。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父亲叫作鸠摩罗炎,出生在中印度的官宦
之家,也就是刹帝利种姓;依印度当时的种姓制度,这个家族是可以世袭官位的。可是
罗炎不愿意做官,他比较喜欢云游访师学道,于是就各处的去游学参访;他到了龟兹国
,也就是现在新疆库页附近;国王呢,听说从印度来了名人,就请他到宫里头去接受供
养,国王相谈甚欢,就把王妹耆婆许配给罗炎,后来生下了鸠摩罗什。比较特殊的是在
耆婆怀孕期间,耆婆本来不懂印度的梵语,可是怀鸠摩罗什的时候,竟然忽然会了印度
语,而且辩才无碍...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3
悲欣交集见观经” 弘一大师临终绝笔再解 (2010-08-19 23:00:29)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博文

由于学习观经,关注到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发现很多人对此进行解
读,其中明诚居士新解最为细致,重要方面都说到了。本文再解是将弘一大师临终情形
与观经做更细的对照,希望阿弥陀佛本愿及弘一大师人格力量给有缘人带来安慰。
近代出家人中,弘一大师最为有名,这是因为他出家前即已名声广布,出家后又专
志戒行,戒香远闻为他带来更大的名誉。当走到人生终点时,大师深知很多人在关注他
的最后结局,出于菩萨发心,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他的生命境界及归宿,更由于阿弥陀
佛本愿力加持,让弘一大师在临终前留下了“悲欣交集见观经”的绝笔。
从弘一大师年表记载来看,书写绝笔有相对完整的过程,甚至具有戏剧性。原来大师在
绝笔书写前两天,自己对“悲欣交集”这个词做了明确解说。年表记述:一九四二年十
月八日,大师口述遗嘱,特意叮嘱妙莲法师两点: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
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
境所感。从这段记载来看,弘一大师...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D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原因
http://www.guoxue123.com/other/jq/han/114.htm
国学导航-剑桥中国秦汉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在三国瓦解之后,西晋(公元265—316年)曾经想重新统一中国,但接着却因蛮族
的入侵而又一次分裂为南北朝(公元317—589年)。在这个时期,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和
宗教生活都越来越显出了重大的差异。南方的建康是六朝(公元222—589年)的首都,
它坚持国家的正统;北方却是杂凑的许多国家,兴亡相继,大小不一,但都是异族人而
又都多少有些汉化,都称为帝国,而都城各异,但主要仍是都洛阳和都长安。毫无疑问
的是,从体制上来说,这种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佛教的普及。
异族人没有汉族人那种反对外国宗教的偏见;相反地,比如公元333—349年统治过
匈奴族的后赵王朝的嗜血的暴君石虎,就这样说过:为什么外族人不欢迎一个外族上帝
,甚至也为了他们的汉族臣民?[1] 佛教最初因为它的魔力和占卜术而受到珍视,这
也是它的代表们所引以自豪的;当佛教最初介绍到日本和西藏的时候,它也在那些地方
起着同...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1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史上灭佛的“三武一宗”
佛教书籍中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麻衣和尚的一段对话。赵匡胤先前担任五代后周禁军
高级将领时,看到周世宗柴荣禁佛,把菩萨铜像毁坏铸造为钱币,便密访麻衣和尚。赵
匡胤问麻衣和尚:“自古以来有灭佛的皇帝吗?”
麻衣回答说:“何必问古人的事,请看柴世宗家族即将遭到的报应就可验证。”赵匡胤
问:“主上(周世宗)神武聪明,任人以贤,日夜操劳,励精图治,以求统一天下,有
唐太宗之风范,不知天下何日能平定?”麻衣说:“到甲子年天下就安定了。”
赵匡胤于是又问:“古代帝王毁灭佛法,与大周相比结果都怎样?”麻衣说:“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灭佛,拆除寺庙,焚烧佛经,捣毁佛像,坑杀僧尼,七年后被宦官宗爱谋杀
,其父子都不得好死;北周武帝宇文邕毁佛寺经籍,强迫僧尼还俗,不久便身患恶疾,
全身糜烂,死时年仅三十六岁,不到三年,国家也灭亡了。唐武宗李炎毁天下寺庙,灭
佛,当年就因服食丹药过量中毒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二岁,而后黄巢又起兵反唐。”
赵匡胤说:“国家长期混乱,百姓厌倦战争。毁佛法不是国家的福啊,该怎么办?”麻
衣说:“已显现白气预兆,过不了多久,就有圣明的皇帝出现。圣明的皇帝兴起则佛法
也随之兴旺,而且传世无穷。...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1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史上灭佛的“三武一宗”
佛教书籍中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麻衣和尚的一段对话。赵匡胤先前担任五代后周禁军
高级将领时,看到周世宗柴荣禁佛,把菩萨铜像毁坏铸造为钱币,便密访麻衣和尚。赵
匡胤问麻衣和尚:“自古以来有灭佛的皇帝吗?”
麻衣回答说:“何必问古人的事,请看柴世宗家族即将遭到的报应就可验证。”赵匡胤
问:“主上(周世宗)神武聪明,任人以贤,日夜操劳,励精图治,以求统一天下,有
唐太宗之风范,不知天下何日能平定?”麻衣说:“到甲子年天下就安定了。”
赵匡胤于是又问:“古代帝王毁灭佛法,与大周相比结果都怎样?”麻衣说:“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灭佛,拆除寺庙,焚烧佛经,捣毁佛像,坑杀僧尼,七年后被宦官宗爱谋杀
,其父子都不得好死;北周武帝宇文邕毁佛寺经籍,强迫僧尼还俗,不久便身患恶疾,
全身糜烂,死时年仅三十六岁,不到三年,国家也灭亡了。唐武宗李炎毁天下寺庙,灭
佛,当年就因服食丹药过量中毒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二岁,而后黄巢又起兵反唐。”
赵匡胤说:“国家长期混乱,百姓厌倦战争。毁佛法不是国家的福啊,该怎么办?”麻
衣说:“已显现白气预兆,过不了多久,就有圣明的皇帝出现。圣明的皇帝兴起则佛法
也随之兴旺,而且传世无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数不清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数不清,其中有一场战争只是为了抢夺一个和尚。据史书记载,
公元379年,在湖北襄樊,前秦以十万大军占据樊城,猛攻襄阳。东晋守军以死力敌,
连城中妇人也上了前哨。最终,前秦皇帝苻坚取得了战役的成功,得到了和尚。
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得道高僧释道安为躲避战乱,率400余僧徒自陆浑(今河
南嵩县)南下襄阳,在襄阳建檀溪寺。
释道安在檀溪寺用儒家文化注释佛经;创六家七宗之首的〝本无宗〞;作成我国第一部
佛经目录——《综理众经目录》;拟定僧尼规范,开我国僧姓释氏,发扬四海一家的真
精力。诸如此类,均属佛门之创始。经大文人、东晋别驾习凿齿的引荐,东晋孝武帝下
诏书表扬释道安。晋帝诏褒道安,令其享用王公大臣俸禄。
当时前秦的皇帝苻坚也知道道安的名望,却苦于得不到道安。他不只一次地对他的大臣
说:〝襄阳有位释道安法师,几乎不是俗人,而是神器!有啥方法能使他来到我这儿?
〞但是,谁也没有拿出个好方法来。
最终,苻坚自己拿定主意,武力夺取道安。苻坚当即派遣大将苻丕统领十万大军,攻击
襄阳。
十万大军去抢一个人才,比占据一块地盘要困难得多。因而,大军临行前,苻坚交待苻
丕:这场...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20
海南高院女副院长张家慧被免职 此前被举报资产超200亿
2019年11月29日 22:16:28
来源: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1135人参与7评论
据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网站11月29日消息,张家慧被免去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
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此前她曾被举报资产超200亿,曾要价百万称帮死刑犯减
刑。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
(2019年11月29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免去:
张家慧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吴素琼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审判员职务;
王庆伟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审判员职务。
早前报道:
海南高院女副院长被查!此前被举报资产超200亿
据南海网,记者5月31日从海南省委政法委获悉,日前,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
家慧同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海南迪纳斯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
制人刘远生涉嫌违法犯罪接受公安机关侦查。
海南省委政法委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也通报了相关情况。
高院副院长打麻将被拍视频“敲诈”案
据媒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纽约时间: 2017-08-01 06:23 PM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7月31日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又称苏东坡,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文章汪洋奔肆,如
行云流水。苏轼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曾与数位名僧往来,习佛之心坚定笃厚,就佛家
而言,这一切都是前世今生的因缘。
广告
前世出家为僧
钱塘西湖寿星寺有一位老僧人法名则廉,曾经提到苏轼前世曾在此寺院修行的一段奇缘:
苏轼在做郡倅(郡守的副贰之职,亦是通判的别称)的时候,曾经与道潜禅师(号参寥
子)一起来到寺院拜访住持。
他看看四周若有所悟地对参寥说:〝我生平并未到过这里,但这里的一切景物好像很熟
悉,就好像曾经在这里住过一样。从这里走到‘忏堂’,应该有九十二个台阶。〞于是
就派人去数,果然正如他所说的。
苏轼又对参寥说:〝我前生曾经是这里的僧人,现在的这些僧人,都是我过去的师兄弟
。〞从此之后每次到寺院来,就宽解衣服而静坐,总要待上一段时间才会离开。
则廉称自己当时只是一个小和尚,奉方丈之命陪侍在苏轼旁边。每当炎暑的时候,苏轼
就在竹林阴凉的地方,袒胸露体。则廉看到苏轼的背上有...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2
净土宗是基督教传入佛教圈中的副产品
净土宗是基督教传入佛教圈中的副产品美国芝加哥大学宗教比较学教授Dr.Pierce
Beaver曾于日前参加「基督教日本宗教研究社」The Christian Center For Study of
Japanese Religions所主持之各宗教名人座谈会席间该教授曾向佛教大学教授发问
「基督教与佛教净土宗同为依赖他力之信仰耶稣基督和阿弥陀佛都能替人赎罪救人
可否请告知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关于此难题当时系由笔者予以简略答复兹特将
该说明予以扩大补充用中文写成此小稿以作为中国教牧圣工人员研究净土宗时参考
之用。
历史背景约在两千年前左右在东方的世界同时发生了两个有关「救赎人
类」的大思想一即基督教另一即属于佛教的净土宗她们都强调人难自救惟需依
赖从外界而来的他力才行依靠某种神或佛才能得救的道理在宗教学上名曰他力信仰
或依靠耶稣基督或依靠阿弥陀佛。基督教由耶稣基督所创通过使徒保罗在欧洲努力传
道之结果基督教于今日逐成为欧美人主要之宗教并在其它地区获得相当布道基础。
关于净土宗之成立虽在印度但甚难明白其较正确之年代简直没有任何证据... 阅读全帖
q***1
发帖数: 219
2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摩合罗传 (全本)
精卫鸟一路向着西方飞去,过不多久便见到地上一条大江。江甚雄伟,绵延千里,也不
知是从哪里来的。精卫鸟在江南的一处大驿之外落了下来,虽然是在城外,但到处可见
行人。众人一见有只大鸟落下来,吓得四散逃去。
无双向着城上张望,见城上写了两个大字:京口。她知这是东晋的重镇,著名的北
府军便驻扎在这里。
几十年前,后秦还未立国,前秦在长安定都,皇帝苻坚曾经带领北方各族联军有八
十七万人之多,发动南侵。在淝水遭遇由名将谢玄所带领的北府军,虽然北府军只有六
万人,却大败苻坚联军,使前秦受到重创。也便因此,姚苌才有机会代前秦而起,建立
了后秦王国。
无双问道:“你带我到这里来干什么?”
嘲风拍了拍精卫鸟,“我也不知道,精卫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反正我每天也无
事可做,四处漂泊,到哪里又有什么不同?”
无双叹道:“若是你那么空闲,就带我去找璎珞。”
嘲风笑道:“那可不行,第一我不想让你见到那个妖怪,第二我也不知道璎珞在哪
里,怎么带你去找。”
他吹了声口哨,精卫鸟展翅飞起,不知又飞到哪里去捣乱了。
两人信步进了京口,此地已经是江南繁华之地,... 阅读全帖
q***1
发帖数: 219
2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摩合罗传 (全本)
嘲风是被和尚们的诵经声吵醒的。僧房的窗户都大开着,房内也没有生火,寒风毫无阻
碍地从四面窗子吹了进来。嘲风坐起身,他并不觉得寒冷,他不似常人一般有寒暑的感
觉。他迷茫地盯着僧房内空空的墙壁,有一刻,几乎忘记了自己为何会在这里。
他时而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他的生命并不是真实的,总有一天,他会陡然消
失。便为了这个原因,他努力地四处游历,天下的一切都让他觉得好玩和新奇。他不似
一般长生不死的人群轻易便对漫长的生命觉得厌倦,他虽然已经活了一百年,却全无任
何厌倦的感觉,反而每一天,都会觉得更加新奇,更加眷恋生命。
他并不容易多愁善感,几乎是甚少思考的。其实思考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只会使
人徒增无谓的感伤情怀罢了。
他想到那个失踪的少年,又觉得悲众衷来。他从不觉得自己的生命孤单,但自从遇
到无双和那个少年后,他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两个人须得是他的同伴,若是与他两
分离,自己便会痛不欲生。
他也不知自己为何会在见到这两人第一眼时便会有这种感觉,他也不想深究,心里
怎么想便说出来,他不是虚伪的人类,从不喜欢掩饰自己的心事。
天空中传来一声鸟鸣,他立刻便...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4253
2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做人的底线
愚昧血腥的过犯..。。
【白莲教】   我国旧时伪托弥勒教,并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莲宗及民间信仰之秘
密教会,属净土教系统中之教匪结社,流行于元、明、清三代。其中之弥勒教为崇奉弥
勒佛之在家宗教团体,自隋唐之后,野心分子屡藉名弥勒转世,图谋造反。摩尼教于唐
武后时传入我国,因唐武宗排佛,摩尼教亦遭禁,而转入地下,以该教崇尚光明,所崇
奉之神称为明王,故改称明教。此二教教义中皆含不满现状、憧憬未来之思想,烧香、
吃斋等仪规亦多相似之处,二教接触后,自然趋于融合。每逢现实政治令百姓失望时,
弥勒、明王出世之谣传自然涌现。此外,道教为我国固有信仰,流传于民间之弥勒教、
明教,自不免受其影响。故其后于元代兴起之白莲教,亦融合弥勒教、明教、道教三种
信仰。除此之外,白莲教之另一渊源,即为白莲社。   东晋高僧慧远于庐山创建白
莲社,精修念佛三昧,祈愿往生西方净土。南宋初年,慈照子元(茅子元)崇慕慧远建
白莲社之遗风,故倡导一庶民念佛宗团,即白莲宗(信徒被称为白莲菜),但由于其门
人小茅阇梨之歪曲教理,致宋代末年时被认为是一种邪宗门,盛行于江南一带。
多不胜数 还有焚香教、混元教、红阳教、白阳教、...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4253
2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做人的底线
愚昧血腥的过犯..。。
【白莲教】   我国旧时伪托弥勒教,并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莲宗及民间信仰之秘
密教会,属净土教系统中之教匪结社,流行于元、明、清三代。其中之弥勒教为崇奉弥
勒佛之在家宗教团体,自隋唐之后,野心分子屡藉名弥勒转世,图谋造反。摩尼教于唐
武后时传入我国,因唐武宗排佛,摩尼教亦遭禁,而转入地下,以该教崇尚光明,所崇
奉之神称为明王,故改称明教。此二教教义中皆含不满现状、憧憬未来之思想,烧香、
吃斋等仪规亦多相似之处,二教接触后,自然趋于融合。每逢现实政治令百姓失望时,
弥勒、明王出世之谣传自然涌现。此外,道教为我国固有信仰,流传于民间之弥勒教、
明教,自不免受其影响。故其后于元代兴起之白莲教,亦融合弥勒教、明教、道教三种
信仰。除此之外,白莲教之另一渊源,即为白莲社。   东晋高僧慧远于庐山创建白
莲社,精修念佛三昧,祈愿往生西方净土。南宋初年,慈照子元(茅子元)崇慕慧远建
白莲社之遗风,故倡导一庶民念佛宗团,即白莲宗(信徒被称为白莲菜),但由于其门
人小茅阇梨之歪曲教理,致宋代末年时被认为是一种邪宗门,盛行于江南一带。
多不胜数 还有焚香教、混元教、红阳教、白阳教、...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7
美国芝加哥大学宗教比较学教授Dr. Pierce Beaver 曾于日前参加「基督教日本宗教研
究社」(The Christian Center For Study of Japanese Religions)所主持之各宗教
名人座谈会,席间,该教授曾向佛教大学教授发问:「基督教与佛教净土宗同为依赖他
力之信仰,耶稣基督和阿弥陀佛都能替人赎罪救人,可否请告知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关于此难题,当时系由笔者予以简略答复,兹特将该说明予以扩大补充,用中文写成
此小稿,以作为中国教牧圣工人员研究净土宗时参考之用。
历史背景
约在两千年前左右,在东方的世界同时发生了两个有关「救赎人类」的大思想,一即基
督教,另一即属于佛教的净土宗,她们都强调人难自救,惟需依赖从外界而来的他力才
行,(依靠某种神或佛才能得救的道理,在宗教学上名曰他力信仰)或依靠耶稣基督或
依靠阿弥陀佛。
基督教由耶稣基督所创,通过使徒保罗在欧洲努力传道之结果,基督教于今日逐成为欧
美人主要之宗教,并在其它地区获得相当布道基础。关于净土宗之成立虽在印度,但甚
难明白其较正确之年代,简直没有任何证据可供研究参考有关成立时期之用。虽...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生方等之经,皆是魔书

因为慧远晚年的时候受了鳩摩罗什的蛊惑,鸠摩罗什对他说可以用天眼見佛,可以用神
足飞到十方佛所;即使未离欲,未得神通,常念阿彌陀佛,心住一处,也可见闻佛法
净土对于晚年的慧远显然吸引力太大,于是他就这样成为了净土初祖。。。
d**********l
发帖数: 64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持戒念佛是凈土宗家風
在我们这个末法时期,尤其是这样一个科技与市场的时代,五欲横流的时代,外部诱惑
非常大的时代,这个持戒就显得更重要。因为外边的诱惑就像烈火,我们贪瞋痴的烦恼
就像干柴,干柴烈火碰在一起就熊熊燃烧,燃烧什么?把我们的法身慧命烧掉了!于是
我们就在六道里边沉沦。我们净业行人要像莲花的品格,要出污泥而不染,要从烦恼的
淤泥里边伸展出来。怎么伸展?就是要持戒,就是要念佛。
持戒念佛是我们中国净土宗历代的传承,从初祖慧远大师到十三祖印光大师,没有哪
位祖师不强调持戒。我们东林寺的慧远大师,他一生非常注重戒律,对天竺西域来翻译
戒律的三藏法师备加礼遇,希望他们能给我们中国翻译出一部完整的比丘戒的律法。
比丘律法从汉代以来翻译了五大部,昙摩竭部,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一切有部律
。我们中国的中土佛教的律藏翻译的内容非常丰富,真的是一大幸事。经过南 山宗道
宣律师集大成,到宋代的灵芝元照律师续其后,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戒律的体系。这种
戒律体系在晋唐之际蔚为大观,到了南宋以后这个戒律慢慢松弛了,就 不大重视戒律
了,我们看到莲池大师那个时代,戒坛都封尘了。到明末的时候,像莲池大师、蕅益大
师,他们把戒律...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虎溪三笑的由来
相传东晋慧远大师在寺院深居简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送客或散步,从不越过
寺门前的虎溪,如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老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
道士陆修静来访,与慧远大师谈得很是投机,送别时不知不觉三人走过了虎溪桥,直到
后山的老虎发出吼叫,三人才恍然大悟,相视大笑而别。因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虎溪
三笑”,也反映了当时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一面。
S**U
发帖数: 702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闲话儒家二三事
汉高祖的功臣自恃功劳,对高祖没礼貌,就命儒者叔孙
通制朝仪,诸臣朝拜,高祖才享受到作皇帝的快乐。能说下跪与儒家无关嘛?
做君王没有君王的样子又如何呢?儒家的法子,就是作臣子不怕死而进谏。造反的,好
像没有儒者吧?君王作不好没有下台的机制,感不到压力,儒家对助长专制,能说完全
没有责任嘛?
阿含经中,君臣之道并不重要。
东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王权与佛教僧伽之间的冲突。当时总揽政权的桓玄,在
沙汰佛教的僧侣之后,又下令全国的僧侣必须要向王者敬礼。这道命令引起当时佛教界
领袖慧远的反对。慧远致书给桓玄,宣称沙门乃方外之宾,不应该向君主礼拜,这就是
史上闻名的「沙门不敬王者论」。佛教史学者认为,这次冲突,基本上,是由于中国文
化与印度佛教思想在意识形态上不和所造成的。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MISC/mag61183.htm
Y**u
发帖数: 5466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闲话儒家二三事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11 12:48:03 2011, 美东) 提到:
与其他哲学或宗教相比,儒家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世俗即神圣”,个人生命与这个世界就是围绕著“人类社会”这个教堂建造的。行为的核心是“做人”,包括“当个好人”,“履行人伦”,“检点个人言行于社会”,将个人、家庭、以及国家的道德统一起
来。
与基督教相比,儒家缺乏权利与义务的契约观念,而是以道德来看待个人与社会领域的一切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家庭关系的延伸,所以从好处说,认识的人之间互相称兄道弟,互相帮忙,有人情味,「拉关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坏处说,由于缺乏超越眼前的道德标准(
焯糜氲赜谋ㄓΓ还蕉源ν獾娜艘裁还叵担惶拔塾肭子鸭涞幕ハ嗬≡缦弈:谢哒咔蟆刚展恕姑挥械赖赂鹤锔校栈咭部梢运br />
成是照顾家庭的需要。水浒传中,为了奉养母亲而抢劫的人,受到粗人李逵的称赞,只是一例。
佛法以持戒为基础,「非与不取」戒不仅是不偷别人财物而已,八正道的「正命」是赚钱以不损害众生为前提。
亚洲文化圈里,中...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九章 北定中原
唐朝经过百年发展与积累,臻于鼎盛,创造了开元盛世的辉煌。
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最高领导人丧失进取精神,终日与美女卿卿我我,“春宵苦
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于是群小当道,政治腐朽,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走向盛极而衰的下坡路。
这段盛衰巨变的历史,不仅强烈震憾了当时人们的心灵,而且剧烈改变了禅宗南北
力量的对比。
在南宗顿法成为中华禅宗正统的进程中,神会大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性作用。
01 初生牛犊不怕虎
神会668年出生,湖北襄阳人。
《坛经》记载:神会13岁时,从湖北当阳玉泉寺跑到广东来参礼六祖,上演了一出
机锋棒喝的好戏。六祖礼貌地问:“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
试说看!”
这个童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张口就答:“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看来是有备而来,早就熟背六祖语录,然而“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这事如
果落于知见,充其量也只是个知解宗徒罢了。
六祖一腔热血化作东流水,呵斥道:“这小沙弥怎么乱讲!”
谁知这个小朋...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九章 北定中原
唐朝经过百年发展与积累,臻于鼎盛,创造了开元盛世的辉煌。
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最高领导人丧失进取精神,终日与美女卿卿我我,“春宵苦
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于是群小当道,政治腐朽,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走向盛极而衰的下坡路。
这段盛衰巨变的历史,不仅强烈震憾了当时人们的心灵,而且剧烈改变了禅宗南北
力量的对比。
在南宗顿法成为中华禅宗正统的进程中,神会大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性作用。
01 初生牛犊不怕虎
神会668年出生,湖北襄阳人。
《坛经》记载:神会13岁时,从湖北当阳玉泉寺跑到广东来参礼六祖,上演了一出
机锋棒喝的好戏。六祖礼貌地问:“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
试说看!”
这个童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张口就答:“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看来是有备而来,早就熟背六祖语录,然而“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这事如
果落于知见,充其量也只是个知解宗徒罢了。
六祖一腔热血化作东流水,呵斥道:“这小沙弥怎么乱讲!”
谁知这个小朋...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5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6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鸠摩罗什大师详传
鸠摩罗什(西元344~413年), 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
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
受瞩目和赞叹。他在东 晋时,来到我国,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由于他的
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
的发展,有很大 贡献。
龟兹国智慧之子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其父鸠摩达多,倜傥不群,
驰名遐迩。鸠摩罗炎天赋异禀且有高节,本应嗣继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辞不就,而且毅
然出家。随后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延
请为国师。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其身体有
红痣,依命相之法来说,正是必生贵子的特征。已届双十年华,虽有各国显贵竞相提亲
,但她却不肯答应。等到一见鸠摩罗炎,十分倾心,决意嫁他。
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
众人都感到非常地讶异。有位阿罗汉达摩瞿沙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
。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毕生弘扬华严的月霞法师
月霞法师(1858—1917) 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拥有人间佛教“以教育培养人才,以
文化弘扬佛法”的宏观。他从遍参善知识到结茅静修,来去之间开出华严法脉;从创办
学校到培育僧才, 步步酝酿出贤首子孙。其宗教活动与僧伽教育思想,虽保持古来丛
林制度的风范,但仍流露出鲜明的入世倾向。月霞法师是近代的佛教学者、佛教教育家
,是最早倡 办僧教育的人。他曾创办过江苏僧师范学堂及华严大学,培育僧才,对后
世颇有影响。尤其是华严大学,先后受教者三百余人,华严奥义,由斯昌明。
生平:出家办道 学菩萨行
月 霞法师,俗姓胡,名显珠,湖北黄冈人。幼年受传统的学塾教育,曾应童子试。月
霞在七岁时即被迫结婚,十余岁时,随师习医,旋对佛法发生兴趣。原本想要发心 出
家,却遭父母坚决反对,只好将心愿放在心中。至十八岁得一子,翌年复得一女后,月
霞遂向父母表白心意:“古往今来常闻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可 告无罪矣
!”随即拜别父母,只身行至南京大钟寺老和尚座下顶礼求度。
老 和尚问何以学佛,月霞恭敬笃定地表示,在家既不能为忠臣孝子,则当出家学诸菩
萨言行,以救世度生,因此求师度脱。老和尚闻言赞许,遂为月霞...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9
基督教传入佛教圈中的副产品––净土宗
美国芝加哥大学宗教比较学教授Dr. Pierce Beaver 曾于日前参加「基督教日本宗教研
究社」(The Christian Center For Study of Japanese Religions)所主持之各宗教
名人座谈会,席间,该教授曾向佛教大学教授发问:「基督教与佛教净土宗同为依赖他
力之信仰,耶稣基督和阿弥陀佛都能替人赎罪救人,可否请告知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关于此难题,当时系由笔者予以简略答复,兹特将该说明予以扩大补充,用中文写成
此小稿,以作为中国教牧圣工人员研究净土宗时参考之用。
历史背景
约在两千年前左右,在东方的世界同时发生了两个有关「救赎人类」的大思想,一即基
督教,另一即属于佛教的净土宗,她们都强调人难自救,惟需依赖从外界而来的他力才
行,(依靠某种神或佛才能得救的道理,在宗教学上名曰他力信仰)或依靠耶稣基督或
依靠阿弥陀佛。
基督教由耶稣基督所创,通过使徒保罗在欧洲努力传道之结果,基督教于今日逐成为欧
美人主要之宗教,并在其它地区获得相当布道基础。关于净土宗之成立虽在印度,但甚
难明白其较正确之年代,简直没有任...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0
道安法师,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孝武
太元十年(385年),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
道 安法师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县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
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 已
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
“年十二出家”)。因为形貌黑丑,不为他的剃度师所重视,叫他在田地里 工作,而
他一点没有怨色。几年之后,才向剃度师要佛经读,由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使他的师
父改变了态度,就送他去受具足戒,还准许他出外任意参学。大约在 他二十四岁的时
候(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在石赵的邺都(今河南省临漳县境)遇见了佛图澄
大师。佛图澄大师一见到他就非常赏识,对那些因他丑陋而轻视他的人说,此人有远识
,不是你们所能及。因而他就师事佛图澄大师。
据《高僧传》卷五的记载,道安法师在佛图澄大师圆寂后才离开邺都,十三、四年之间
,他经常代替佛图澄大师讲说,并且解答了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赢得“漆道人,惊
四邻”的美誉。
佛图澄圆寂后,石虎即皇帝位(...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41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42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43
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有一个针对中国文联和作协的讲话,其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
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句话本身倒没什么问题,
而且很象《九评之六》开篇的第一句话“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后续的讲话中,习近平却一方面提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提出“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却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长期以来,从共产党的宣传到一些党外人士的反思,都把中国传统社会描述为皇权专制
的社会。共产党如此宣传是为了借否定过去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来抬高它自己;而一些党
外人士的结论,却让民众误以为中共的专制与中国的传统社会一脉相承,因此否定专制
必须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做起(这些人常常忽略了一点,基督教政教合一在西方曾超过
一千年,其专制程度并不比中国传统社会更弱)。
尽管中共和党外人士的政治目的不同,但在否定传统文化上却达成了一致。我认为,中
共是有意为之,而一些党外人士则误入歧途。
由于中共把党文化和传统文化,现代极权主义和古代的皇权社会,对儒家和法家的歪曲
解释,中国传统社...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4
这几天我在看元朝的农民起义,把我知道的写在这里。
白莲教是起源于佛教异端,在长期发展中糅合了道教和摩尼等外道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
东晋慧远在庐山创白云社。宋高宗建炎年间,吴郡僧人茅子元创立白莲教,南宋把它以
及白云,摩尼教作为邪教予以禁止。最早的白莲教,最少是杂取佛教的净土和天台两宗
,并渗和明教(摩尼教)的某些成分,拼凑而成。
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216-277)所创。他不满祆教的统治,以祆教为基础,杂取基督教
,佛教另创一教。教义中倡二宗三际之说。二宗是明和暗两种对立的力量,分别代表神
和魔(想起个游戏,幽城幻剑录)。宇宙万物就是这两种势力对抗的统一体。三际是初际
,中际,后际。现实社会处于中际,而后际就是明归于大明、暗归于大暗的大明安乐的
天国。摩尼教大约在唐武则天时在内地广为传播,以胡人为主,汉人也有信者;763年
传入回鹘,牟羽可汗尽率部民改奉摩尼教。唐朝为了结好回鹘,也优待摩尼教。843年
唐武宗禁佛,摩尼教也在毁灭之列,之后在民间转入秘密流行,称明教。北宋时其徒通
过贿赂,以二宗三际经编入道藏,此时的摩尼教成为完全中国化的吃菜事魔教。宋朝统
治者对吃菜事魔教的态度如同TG
m***n
发帖数: 1218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化贞 和 熊廷弼
没时间整理,拷贝的比较乱,大家随便看看。
在少量接触到几何学,被演绎法震撼的中国士大夫中,有首辅叶向高。
传教士积极传播几何,天文,地理的潜台词就是,通过已知可以推出未知,通过有形可
以认识无形。无形无象的上帝,可以通过理性证明去认识。
后周武帝宇文邕灭佛,理由是真佛无形,不可以塑造偶像敬拜。慧远法师诡辩,百姓无
法认识无形的事物,必然要通过有形的偶像去认识。作为坚决的偶像反对者,基督徒别
开生面,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借助演绎法,去认识上帝,建立了严密的神学体系。摆脱
了佛教的困境和歧途。
首辅叶向高退休后,带了一大群弟子,在家乡福建研究传播天学。历史上称为三山论学
。叶向高最推崇西学凡事讲求证据的精神。在为职方外记作序中特别称赞: “泰西氏
之始入中国也,其说谓天地万物皆有造之者。。。而其言皆凿凿有据,非汪洋谬悠如道
家之诸天,释氏之恒河、须弥,穷万动无人至也。”
叶向高说:“或疑天堂地狱之说与佛氏同,不知佛氏以报应言,西氏以义理言。解中辨
之详矣。……自混沌开辟以来,世界皆无所造,决无他物更大于天。而佛氏乃以天为帝
,释偃然而据其上,此其为谬诞无疑,西氏所以辟之力也。”
归隐论学的叶...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11:06:54 2016, 美东)
全文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852922/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我信佛十年,去年终于不信了。
到今天,我和佛教分手一年了。
回首十一年,我坚信脱离佛教是非常正确的抉择。我今年虚岁34了,张三丰道长的
《称骨歌》里说:“三十三岁始知人生”(我用自己的生辰八字去推算的)。作为一个
理性主义者,我不大相信命理。但我却在虚岁33岁(去年)开始反省自己,反思人生,
可能冥冥中有安排吧。现在我的同学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男人。我常
对他们说我信佛十年的历史,告诫他们别信佛,别让孩子们接触佛教,因为佛教没正能
量。
我就像《雪山飞狐》里的胡斐,中了七星海棠的剧毒之后,再也百毒不侵了。我中
佛教的毒中了十年,如今醒悟过来,算是有些生活的智慧了。
...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佛教的神学理论很简陋
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
年公元414年。精于老庄及佛经,年将20即为关中名僧,后拜鸠摩罗什为师,协助译经
,成为罗什的高足,他的文章得到罗什和慧远的称赞,是年青的佛学哲学家。他的佛教
哲学论文《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四篇总编为《
肇论》。现存《肇论》注疏有晋惠达《肇论疏》、唐元康《肇论疏》、元文才《肇论新
疏》等。《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收集在当代学者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
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一书附录中,井有今译可参阅。
k****u
发帖数: 1686
48
印度圣女编辑
印度圣女源自印度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来自贫困家庭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就被迫卖身于
教会 ,成为印度教高级修士 和婆罗门长老的性奴隶,因此被称为“圣女”。由于性生
活的不检点,印度圣女已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
中文名
印度圣女
性 质
古老传统
方 式
卖到寺院
目 的
成为高级修士的性奴隶
目录
1简介
? 来历 ? 生活方式 ? 实质
2危害
3文字记载
1简介编辑
来历
印度有一种与其历史一样古老的传统――来自贱民家庭的女孩子年纪轻轻便开始为教会
服务,成为印度教高级修士 和婆罗门长老的性奴隶。她们被称为圣女。
这些地位低下的乡村女孩10岁时便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婚姻模式,将自己一生幸福都献给
了当地的神,为本村的村民进行宗教仪式和做祈祷。刚刚进入青春期,她们便在仪式和
庆典上嫁给教会 ,然后与教会修士或长老共度洞房花烛夜。
生活方式
圣女一般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在衰老之前一直为教会 服务。然后,就如同欧洲妓
印度圣女亚尔丰撒修女是基督徒爱德的表率[1]
院老鸨的命运一样,年老的圣女开始退居幕后,为下一代圣女出谋划策。
据古代阿拉伯旅行者《中国印度见闻录》中的...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11:07:36 2016, 美东)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11:06:54 2016, 美东)
全文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852922/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我信佛十年,去年终于不信了。
到今天,我和佛教分手一年了。
回首十一年,我坚信脱离佛教是非常正确的抉择。我今年虚岁34了,张三丰道长的
《称骨歌》里说:“三十三岁始知人生”(我用自己的生辰八字去推算的)。作为一个
理性主义者,我不大相信命理。但我却在虚岁33岁(去年)开始反省自己,反思人生,
可能冥冥中有安排吧。现在我的同学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男人。我...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