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明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http://kuaibao.qq.com/s/20190107A0KR2P00?refer=spider
红翼论史 2019-01-07 13:25
魏忠贤掌权时,明朝为何能压住女真,真实原因令专家沉默
文/红翼论史
我国古代社会一直都是皇帝掌权的,但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够掌
握着足够大的权利,就比如说在明朝时期,太监就非常的厉害,而且他也有很大的权利
,甚至有的时候对皇帝都能产生一种威胁。本来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太监本来就是一个
皇帝的服饰人员,但是它能够掌握那么大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的皇帝的信任和
宠爱,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太监如果本人非常的有心机,能够讨皇帝的欢心,那么它自然
就能够获得很大的权力了。就比如说明朝的那个太监魏忠贤,就是一个非常权利滔天的
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不是非常喜欢的太监,在他得是的期间,明朝却没有女真
族来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本来魏忠贤获得权利的时候,就不是当时的皇帝所掌权的,当时的皇帝崇祯皇帝也是因
为有了魏忠贤的帮助才能够获得皇位,但是一个皇帝在得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以后,就
想要处死那些曾经为自己效力的人,所以说第一件事情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明朝迁都北京,是英明还是失策?
明朝如果不迁都,继续以南京为都城,它将成为史上唯一一个以江南大城为京师的大一
统王朝,而历史的航船很可能由此改变航向。
明初朱元璋、朱允炆两代,以南京为都,迁都北京,完全是明成祖朱棣个人意志的结果。
朱棣在篡夺大位后, 仅仅在南京居住了七年,就开始北巡,此后就经常性地住在北京
,把都城南京当成了馆舍。
他在永乐十四年曾短暂地回到南京,目的就是与群臣商量迁都的事。在遭到多数廷臣的
反对后,朱棣施展专制君主的威力,强行压制反对意见,新都营建工程在第二年大规模
地展开。永乐十八年正式下诏,以北京为新都,以南京为留都。
朱棣将都城北迁,完全违背众意,连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都不赞同。只是朱高炽不敢明
里反对,但他一即位,马上着手把都城南迁。首先借南京地震,命皇太子朱瞻基(宣宗
)回南京镇守,又令回国的下西洋官兵在南京集中,为再次迁都——这次是往回迁——
做好准备。可惜仁宗在位时间过于短促,而宣宗与他父亲又是一个“反轴”,他更喜欢
北京,于是南迁计划流产,从此都城就不挪窝了,趴在华北平原尖尖上那么局促一小块
地方(西、北为山,东近海湾)。
仁宗与多数廷臣反对迁都北京,主要考虑到北京自然条件较差、经济...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明朝败亡的原因
昨天,听dire straits的歌曲ride across the river, 说得是两种不同的军队。
一个是为了自由而战的,一个是为了金钱而战的,双方的士气截然不同:
I'm a soldier of freedom in the army of man
We are the chosen, we're the partisan
The cause it is noble and the cause it is just
We are ready to pay with our lives if we must
I'm a soldier of fortune, I'm a dog of war
And we don't give a damn who the killing is for
It's the same old story with a different name
Death or glory, it's the killing game
不由想到了明朝的辽人守辽土。明朝的失败,首先是军事上的失败。军事上,明朝的一
个主要问题就是军队的士气不高。
明朝实行募兵制而...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601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掘墓人原来是他们!
晋商的发迹始于明朝建国之初。明朝建国后,国防的重点在北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
土重来。朱家王朝在北方边境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质。为了解
决军队的物质需要,朝廷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把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
明朝的“开中制”。所谓“盐引”,就是在政府专控盐业的条件下,获取购买销售食盐
的额度凭证。
山西商人敏锐地捕捉了这个商业机会,他们从河南、山东以及江南地区将粮食运往北部
边镇,以换得“盐引”,再折身辗转两淮、河东、四川等地出产食盐的地方,凭“盐引
”来购买食盐,最后到全国其他地方出售食盐获利。
这是非常艰辛的商业历程,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在山西商人吃得
苦耐得劳,能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劳,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成为盛极一时的商业帮派——晋商,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到了明朝后期,东北的后金出了个鸿才大略的努尔哈赤,他通过多年的征战,统一了东
北地区。将东北收为后金的国土后,努尔哈赤便把入主中原定为后金的基本国策。为了
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就必须积蓄军力,扩充军备,就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而此时,
经过多年的征战,后金国...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明朝的气数
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说法很多,大多数集中在崇祯杀袁崇焕自毁长城,清朝军事强大,
李自成贼势浩荡难以平定等等。但究其根本,明朝不是亡于军事失败,明朝的军事力量
还是比较强的,如果只有清军外患,虽不能攻,暂时足以自守,如果只有内患,明军战
斗力也远高于流寇。
明朝也不是亡于崇祯,崇祯帝虽然做事急躁,但从他对待明末军事将领来看,他还是有
识人之明的。至于说明朝亡于言官,党政之类,不值一驳。
有人设想当年如果大明有人挺身而出外御欺辱,内惩流寇会怎么样。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比李自成闹得大多了,都已经定都南京,加上八旗、绿营不堪一
击;而西方列强又比明朝面对的后金不知强大多少。清朝却出了曾国藩为首的湘淮集团
,其中名人辈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以及北洋的继任者袁世凯。都说慈禧没水平
,慈禧偏偏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直到最后,袁世凯手中的北洋军也远远强于革命军。可
清朝还是亡了,亡的毫无争议。说明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是无法挽救一个颓败的王朝的。
其实明末,其形式特别像当年的大型国企,有资源,有设备,有技术,就是亏得一塌糊
涂。究其原因,国企背的包袱太大了,医院,学校尤其是退休员工养老,以...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3438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gsddup (天天向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明朝军事上创造四项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枚水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5 03:02:42 2015, 美东)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四个世界第一,却鲜为人知。
首创“水雷战”击沉日本战舰
早在16世纪,各种类型的水雷就已经成为明朝海军的重要武器。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可称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该雷用木箱做雷壳,油灰粘缝,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人工操纵击发,比西方制造和使用水雷早了200多年。第一颗定时爆炸水雷是1590年制造的“水底龙王炮”。该雷用牛脬做雷壳,内装黑火药,用香点火作引信,凭借香的燃烧时间来定时引爆水雷。第一颗触发水雷是1637年明朝末年制造的“混江龙”水雷,该雷通过与舰船直接接触进行引爆。
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时期,明朝海军曾使用“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比日俄战争(190...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0787
7
林错
说到崇祯,值得一提的是历来对崇祯的评价蛮复杂的,主流的观点是此人勤政节俭,私
德颇佳,而且即位初期一扫阉党,但由于性格弱点太突出——刚愎自用,暴躁多疑,而
且吝啬小气,不仅很快又重新启用太监这个千古苛政工具,明明打不过后金又打肿脸撑
胖子硬挺,最重要的是,没事就把看不顺眼的文臣武将罢官赐死,搞得好端端几个人才
都被他枉杀了,自毁长城,实在是可怜可恨啊。
对此,在下也搜集到了一些资料,与诸位大人同观。
话说当初崇祯登基的时候才16岁,在没有祖母没有老丈人的帮助下,独力把魏忠贤斗倒
,“天下”大喜过望,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而且崇祯和天启不同,从小就喜欢读书
,虽然以前只能在太监的帮助下自学,但一登基就请大臣给他补课,表现的十分谦虚好
学,让东林党人一时大快,认为尧舜大治的日子就要在紧密团结在崇祯周围的东林党手
中实现了。
当时,崇祯组建了一个全新的东林党内阁,一时也是“众正盈朝”。内阁的官员们随即
向皇帝建议,应该撤销掉东厂这个特务机构,因为这种监视对东林君子们的一种侮辱。
崇祯对东林君子的道德操守是很信任的,他完全相信即使没有人监视他们,文官也不会
贪污国家的钱,而且会尽心尽力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8
重新认识被满清贬低的大明朝(转贴) )
明朝当时思想界的开放和活跃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和地步,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明朝
思想界之开放活跃,眼界之宏大,简直令人匝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
,竟然在数千年后的中国大地上在明朝统治下,重新出现,明朝思想家远远走在了同期
西方思想家的前面,说是百家争鸣半点不夸张.
你会明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末大思想家的出现,实在不是无本之木,甚至
可以说,这三个人不过明朝思想界在满清杀戮之后侥幸存留下来的只鳞片爪
在数学上,明朝的中国数学家先于牛顿发明了导数的数学工具,而这个数学典籍的
意义直到最近才重新被认识到
在工业上,煤矿开采技术也领先于世界,象煤矿瓦斯排除技术都是从中国流传入西
方,还有锌的发现,锌铜合金的冶炼,都是当时中国独有的技术
科学上,在明末,一下子涌现出一大群领先于世界的大科学家,比如瘟疫学,地质学,
生物学,物理学等等
而明朝成祖、宣宗等都亲自带兵出塞北征。明武宗甚至亲自上阵砍杀蒙古兵。
明朝和西方国家也交过战,英舰被明军大炮轰退,葡萄牙海军和明军水师交战皆败退。
正是明朝的表现,让西方几百年不敢碰中国
明成祖五次出征蒙古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明朝是败给了自己,而不是败给清朝
明朝是很多人挺喜欢的一个朝代,很强大,文化也很好,装束也是古风里很好看的,很
多喜欢古风的朋友都说,服装和发型,以及配饰,还有习俗等等,最喜欢的就是唐朝、
宋朝和明朝,可惜明朝却败给了清朝。
清朝从整体实力来说并不如明朝强大,清朝不被喜欢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掌权的非汉人
,而是清朝对外国的懦弱,明朝好歹没有输给倭寇,也没有输给其他外国。
清朝能够取代明朝,也并不是因为比明朝的军事实力强大,而是明朝输给了自己,输给
了李自成,输给了内部不团结,以及输给了清朝的反间计。
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面有相关的历史描述,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一个大将军被说成
是卖国贼,也是因为明朝内部不团结,君臣互不信任,让清朝的皇太极给钻了空子,反
间计一下子就得逞了,否则皇太极能不能带兵打得过袁崇焕都是个问号。
大将军被当成卖国贼凌迟了,大臣们也因为新旧政策吵的不可开交,大家争权夺势,只
看到跟自己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却忘记了虎视眈眈的满清。
这能怪谁呢,不管是怎么灭亡的,灭了就是灭了,只能说明朝还是犯了错误,我们应当
以史明鉴,吸取教训。这也是历史文化带给我们的很有价值的部分。
p*l
发帖数: 403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那点臭事儿...zz

来源: SEM 于 10-01-02 00:48:20

因为今天说的是臭事儿,长话短说,免得捂着鼻子受不了。
明朝没有恢复元朝的疆域,
自始至终也没有彻底消灭对手蒙古帝国,所以明朝并不是一个独立王朝。
历史的最大坠落在就是发生在这个朝代。
黑暗高压的明朝,放弃孔子大义所在的五经而专攻记录圣贤只言片语的在汉唐时不入流
的四书,中国遂堕落为蚁国:八股文、文字狱、闭关锁国、东厂西厂、廷杖大臣、宦官
专政......伪君子理学被朱明政府发扬光大,中国文化彻底堕落为极端漠视个体价值、
残害个体生命和个人幸福、提倡愚忠愚孝的蚁民文化。
明朝朱元璋是回回穆斯林,明成祖是蒙古人,
朱明昏君一大堆,明君昏庸无道的贴子太多了,我就不废话了,
这里说明朝签订了很多卖国条约。
明朝对西方签订了中国第一个卖国条约:让澳门变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葡萄牙是列强,比明朝先进多了也就罢了,
可明朝对东亚的小国 弱国 也签订了很多卖国条约,就是史无前例了吧!
明朝朝割让了自古就是中国的北朝鲜,割让了从汉朝起就是中国的越南,甚至割让了部
分土地给缅甸,明朝把元朝的1400万平方公里缩小成300万,是最大的败
m******r
发帖数: 4351
11
呵呵,你脸皮厚是不,每天上来扒你的皮。想起来,当年某个ID被我天天抽,后来斑竹
都不当了。希望你不要学他,要挺住啊。
1. 副将不能管副将是你提出来的,你要能找出明朝这方面的规定才行。我这边可给你
干货了,刘兴祚给陈继盛当副手的证据: “七月乙酉……平安监司毛都督接伴使驰启:
‘袁经略送牌于陈中军,使之权察军务,而以刘海副之……’。
这个证据是我第三遍贴了,有"眼瞎的问题"的是你。
同是协领,有主副之分,有那么难理解么?现在不是一样有某市长职位定不下来,某个
常务副市长主持工作的?陈继盛也只是代管东江事务而已,虽然有被架空的嫌疑,但名
义还在那里的,要不凭啥他能在上报刘兴祚之死和抚恤问题上恶心刘兴治?
另外,你仍然没有找出刘兴祚当副将的证据。事实上他领一协的时候只是游击。如果刘
兴祚不是副将,那你提出的副将不能管副将的理论也就是全当放P,鸟用没有。
2. 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
“代副将职”不等于是副将,这里那么大一个"代"字你看不见?你知道官、职和差遣的
区别么?你知道副将和协领之间什么关系么?你去查一下明清的武官升迁,游击参将之
类的“管副将事”太多了。事实上,刘兴祚也是当了协...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790
12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四个世界第一,却鲜为人知。
首创“水雷战”击沉日本战舰
早在16世纪,各种类型的水雷就已经成为明朝海军的重要武器。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可称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该雷用木箱做雷壳,油灰粘缝,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人工操纵击发,比西方制造和使用水雷早了200多年。第一颗定时爆炸水雷是1590年制造的“水底龙王炮”。该雷用牛脬做雷壳,内装黑火药,用香点火作引信,凭借香的燃烧时间来定时引爆水雷。第一颗触发水雷是1637年明朝末年制造的“混江龙”水雷,该雷通过与舰船直接接触进行引爆。
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时期,明朝海军曾使用“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比日俄战争(1903~1905)中的水雷战早了近3个世纪。
“火龙出水”是反舰导弹“鼻祖”
明朝在16世纪发明的“火龙出水”是一种用于水战的两级火箭。“火龙”的龙身由约1.6米长的薄竹筒制成,前边装一个木制龙头,后边装一个木制龙尾。龙体内装有火箭数枚,引线从龙头下的孔中引出。龙身下... 阅读全帖
n********k
发帖数: 216
13
与现在“私倒”,或者说“暗倒”招生指标不同,由于是“官倒”,明朝的招生指
标交易很透明,实行“全国统一价”。那么,当时买个大学上上,要花多少钱?
据《明史·食货志二》上的数据,要想获得国子监的入学资格,景泰年间(公元
1449-1457年)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成化年间(公元1464-1487年),则稳定
在100石米。
上面这价格是有“学籍”的,如果不在乎学籍,只当旁听生镀镀金,或是插班生、
肄业生什么的,可以享受“优惠价”。以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标准为例,每
个指标需缴纳20匹马。
景泰年间的赞助费算是最高了,800石米的标准是怎么定下的?原来这是“买方”
主动出的价钱。时山东临清县,伍铭等几个在县学(类似于今县重点中学或地方专科学
校)读书的学生想“专升本”(大概这意思吧),提出愿意缴纳800石米,求进国子监读书
的机会。山东省主管官员将此情况上报朝廷后,获皇帝特批,于是“米八百石”遂成标
准。但是能出或愿出800石赞助费的,还是很少的,所以后来不断往下降,以吸引考生
、扩大生源。
二品官员一年俸禄不够一个“入学指标”
这样的入学赞助费,在当时算不算高...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53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灭亡时的囧事(zz)
崇祯死催就坏事
明朝最后一次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发生在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天,由陕西总
督孙传庭指挥的河南之战。
这场战争前,已经兵穷财尽的明朝,最好的选择其实是稳守潼关,但猴急的崇祯不顾现
实,死催孙传庭进兵河南决战。结果孙传庭虽然初战得胜,但明王朝却已无钱粮支援前
线,孙传庭只得率部撤回陕西筹粮,留当地河南总兵陈永福断后。但没想到河南明军听
后大怒,纷纷大骂说“你们陕西人跑了,留俺们河南人垫背啊”。结果明军立刻哗变,
被李自成反戈一击,不但河南没保住,连生命线一般的潼关都丢了。大势已去的孙传庭
,单枪匹马勇闯敌阵,最终壮烈牺牲。他的妻子闻讯后,带着两个女儿和小妾,在家乡
投井自杀。然而对这位为大明浴血奋战到最后的忠臣,崇祯居然怀疑他投敌,一直到崇
祯煤山上吊了,都没给他追赠谥号。
叛变专业户
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建立大顺王朝后,随即发动了灭亡明王朝的战
争,一路之上,大多数明军望风而逃,极少有人做有效抵抗。主动卖身投靠的更多。比
如宣府总兵王承胤,他在李自成打来之前,不但送上了降表,还把堡垒上所有大炮的引
信都拆了。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宣府巡抚朱之冯誓死...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483
15
中国将于今年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将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
”惯例之外举行的阅兵式,规模略小于国庆阅兵式。
对一个国家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
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古代,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
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演武: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
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
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
观”。
在每个军镇,明朝都特意派遣在明军中的蒙族、回族军官接待,介绍明朝的民族平
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的谣言不攻自破。而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
,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
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这次帖木
儿使团的首领是帖木儿帝国宰相阿尔都沙,副使是曾跟随帖木儿的名将盖苏耶...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明朝的气数
1.明朝亡于党争。东林党为主的党争固然杯葛了中央运作,但在天下大权系与皇帝一人
的明朝,大臣们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很值得怀疑。尤其是基层的腐败与不作为与党争
基本无关,但却起到更大的破坏作用。即便没有党争也解决不了满清,流寇与灾荒问题。
2.收不上税,包括官宦人家不纳税,因而兼并土地,江浙商人不纳税等等。明朝虽然出
现了所谓萌芽,但根本上还是农业社会,针对商家的厘金,还是到了清末才出现的,指
望资本主义拯救明朝,还早了300年。官宦集团不纳税,而且藉此兼并土地其实是一个
主要原因,官宦集团这个庞大的既得利益团体是明朝最大的包袱之一,而且他的规模随
着时间发展还在不断增加。他对明朝根基的蛀蚀是根本性的。可惜,明中期没有出现像
雍正这样的人物实行一个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政策,否则明朝还能再撑几十年,
撑过满清也不一定。
3.军事、用人不利。纵观崇祯主政时期,明军将领辈出,老的有孙承宗,中坚力量如袁
崇焕,曹文昭,祖大寿,洪承畴,史象升,左良玉等等。并非无人,除了袁崇焕被冤杀
,其他大都能够得等到信任,并站斗到最后。可惜,明末的文官制度极大地限制了武将
的作用,除了袁崇焕敢于将在外军令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明天启七年(1627年),继承皇位的皇太极为父报仇,再次进攻宁远,结果又被袁崇焕
用大炮击退。连遭挫败之后,皇太极认识到了西洋大炮的威力,他广罗造炮人才,利用
归顺的汉族工匠,创造了“失蜡法”,铸炮工艺领先于明朝,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
,造出了第一座炮,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第一批共造出40门“红衣大炮”,组
建了一支炮兵部队。当年八月,皇太极带着这支炮队,一举攻克了明朝的军事重镇大凌
河城(今辽宁省凌海市)。自此,八旗军“每有征战,必载炮而行。”
满洲语称汉军八旗为“乌真超哈”(意为重火器兵,就是炮兵部队),这些红衣大炮由
汉军八旗操纵。(八旗是满清政权的军事制度,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及汉军八旗构成
。)满清一位统军说:“火器攻城,非炮不克”。红衣大炮是满清攻占天下的重要军事
因素。
明清松锦之战,清军以红衣大炮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结
束。松锦战后,明军关外主力被歼,火炮尽落清军之手,清军拥有近百门红衣炮,为进
关作战奠定了基础。满清军队用号称“威武大将军”的红衣大炮,给在风雨中飘摇的南
明政权以致命打击,明朝江山被这些“将军”轰得摇摇欲坠。
清军...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ranquila (diamant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后沙月光:朱棣这一笔投资,让明朝赚了三百年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9 12:09:19 2017, 美东)
后沙月光:朱棣这一笔投资,让明朝赚了三百年钱
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刚刚北征漠北回来的明成祖朱棣,却突然做出一桩
叫不少大臣连呼反对的决定:要专门拨出一笔钱,从今天四川雅安起,向西修一条驿路。
那个年头,正是大明王朝不停花钱的时候,两次反击鞑靼瓦剌的战争,外加声势浩大的
郑和下西洋,几乎都是分分钟大笔钱花出去。这时再要修路?简直是咬紧牙关挤钱。而
且这次要修的,更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这条路从今天四川雅安地区出发,延伸整个康定
地区,最后直达今天西藏拉萨。一路全是险要山路,修路的耗资十分巨大,且更需要动
用当地各族大量人力。乍一看去,这就是一桩高风险且零回报的工程。
但是对这件工程,朱棣却是铁了心,群臣敢有反对的,一开始还是被他骂,之后更是谁
反对就办谁罪。户部尚书夏原吉在多次被骂的头晕脑胀后,...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7636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是中国最自卑的朝代之一
技术性错误也是可以要命的,参见肥水之战的前秦。其实明朝的萨尔扈之战换个统帅比
如熊廷弼,后金很可能也就玩完乐。
同意的一点是国家的整体实力/体制可以弥补技术性的错误。比如沙俄就撑不住一战,
连日俄战争的损失都受不了,苏联就可以。如果把土共穿越到明朝去,当然可以动员得
起一批一批的资源供崇祯去挥霍,试错直到成功。问题是明朝的动员实力为啥弱。 你
说是文官的集团的问题。因为文人的职责当然就是要努力降低他们代表的利益集团的税
收负担。我看作为一个倾向性是有可能的,但是说是有意识的职责就过了。他们要是那
末有组织有思想难道不知道皮之不存毛之严复的道理?
明朝的动员能力低下也不是没人讨论过。先明确一下,所谓动员能力是指能够让社会各
个阶层依照各自的承受能力贡献资源。明朝似乎只能一刀切。你说这是官员出于利益抵
制。黄任与认为是没有数字管理的能力。吴思认为是台面下的前规则防止朝廷进行有效
的动员。我看黄和吴的说法比较合理。举个例子,杨斯昌要加征练饷,当时卢像生说要
因粮,就是税收加在现在缴税超过5两(2-3万人民币)的大户上,这个显然比较合理。
杨斯昌反对。我不认为他反对是因为代表啥阶级的利益。他的... 阅读全帖
x******5
发帖数: 189
20
明朝中期以后,政治、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形势一片危机。
明神宗万历皇帝即位后,宰相张居正开始进行改革。由于当时皇帝年仅10岁,所以需要
宰相张居正辅政。
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对于澄清吏治、改进税制、增辟财源、兴修水利和整顿军
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让日薄西山的明朝似乎看到了扭转颓势的曙光。
但是,张居正专断朝政、结好武将以及对神宗皇帝的一些限制,都令神宗皇帝颇为不满
。张居正病故于万历十年。明神宗亲政后,张居正的许多新政短时间内相继被废除,这
是明朝衰败开始的标志。
虽然现在对于明朝衰败的开端存在一些争论,但我认为张居正之死就是明朝衰败的开始
。因为万历皇帝亲政后的朝廷,皇帝、宦官、权臣等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操纵朝政,政
治黑暗,军事衰败,财政拮据,国力渐衰,崛起于关外的满洲贵族逐渐不服明朝中央政
府的管辖,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实质威胁。
面临这种国事日非的形势,东林党兴起。东林党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长达半
个世纪。表面上看,他们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关心国事,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
但其实他们的代表是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最终借着崇祯帝清除魏忠贤势力
的时机,取消或降...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729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谈明朝倒记时的开关
谢谢你的“引用” 。:)
明朝走下坡路的确是张居正身后事,只是是不是会由此而灭亡其实没有那么“历史必然
”。朱元璋订下的卫所兵制奔溃,卫所兵沦落到将领麾下的私有屯田农奴,无法脱籍,
身不由己。即使万历三大争把明朝的家底掏空,即使小冰河时期天气反常让世界范围内
的农耕民族遭遇60年的粮食大面积减产,明朝还不一定会灭亡。
五年平辽对崇祯时期的明朝来说太奢侈了,基本不现实。袁崇焕志大才疏,和建虏黑太
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政治上,袁崇焕把蒙古推给了建虏(取消明朝对建虏的人头赏,
开启了私下议和),放任建虏加兵于朝鲜;经济上,没有重视明朝几百年边市对关外的
“贸易禁运”。杀毛文龙,这事可说是资敌卖国了:毛文龙是在广宁(沙岭)大败之后
开边建镇的一品武将,有蒙古,朝鲜,东江,和辽西四个方向上牵制,建虏始终不能进
行长达几个月的入关抢劫行动,总要担心后路被抄。在袁赴任辽东之后,这些困扰建虏
的死局一一破解。明朝的死刑审核须皇帝朱批才能问斩,杀一个罪犯尚且如此,一品节
将又该如何?这也是毛根本没有想到袁有加害可能的一点。袁崇焕矫诏杀毛文龙使得本
就脆弱的文武矛盾激化,崇祯当时的听之任之愈加使得武将离心...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2
后沙月光:朱棣这一笔投资,让明朝赚了三百年钱
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刚刚北征漠北回来的明成祖朱棣,却突然做出一桩
叫不少大臣连呼反对的决定:要专门拨出一笔钱,从今天四川雅安起,向西修一条驿路。
那个年头,正是大明王朝不停花钱的时候,两次反击鞑靼瓦剌的战争,外加声势浩大的
郑和下西洋,几乎都是分分钟大笔钱花出去。这时再要修路?简直是咬紧牙关挤钱。而
且这次要修的,更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这条路从今天四川雅安地区出发,延伸整个康定
地区,最后直达今天西藏拉萨。一路全是险要山路,修路的耗资十分巨大,且更需要动
用当地各族大量人力。乍一看去,这就是一桩高风险且零回报的工程。
但是对这件工程,朱棣却是铁了心,群臣敢有反对的,一开始还是被他骂,之后更是谁
反对就办谁罪。户部尚书夏原吉在多次被骂的头晕脑胀后,总算艰难凑齐了钱。然后工
程隆隆开进,明朝册封的“乌斯藏三王”几乎全动员,沿途各族百姓有力出力。终于完
成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工程:一条崭新的驿路从四川雅安直通藏区,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
的联系更加密切,甚至有了“使臣往还数万里”的盛况。良好治理收益,正如《明史》
原话:西陲宴然。
但...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6201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朝中后期,皇权是非常弱的
第七章 杀人
在明朝,杀一个人很难吗?
答案是不难,拍黑砖、打闷棍、路上遇到劫道的,手脚利落的,也就一根烟功夫。
但要合法地杀掉一个人,很难。
因为大明是法制社会,彻头彻尾的法制社会。
这绝不是开玩笑,只要熟读以下攻略,就算你在明朝犯了死罪,要想不死,也是可
能的。
比如你在明朝犯了法(杀了人),就要定罪,运气要是不好,定了个死罪,就要杀
头。
但暂时别慌,只要你没干造反之类的特种行当,不会马上被推出去杀掉,一般都是
秋后处决。
有人会问,秋后处决不一样是处决吗?不过是多活两天而已。
确实是多活了,但只要你方式得当,就不只是多活两天,事实上,据记载,最高记
录是二十多年。
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要处决一个人,必须经过复核,而在明朝,复核的
人不是地方政府,也不是最高法院大理寺,甚至不是刑部部长。
唯一拥有复核权的人,是皇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你在哪里犯罪,市区、县城乃至边远山区,无论你犯的是什
么罪,杀人、放火或是砸人家窗户,且无论你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还是王侯将相
,只要你犯了死罪,除特殊情况外,都得层层报批,县城报省城,省城报刑部,刑部报
皇帝,皇帝批准,才能把你...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4
所谓的“女娲遗骨”。
人祖庙。
文/图本报记者贺涵甫、武威
女娲遗骨被发现?是科学发现还是借机炒作?本报记者走进山西吉县拨开“女娲遗骨”疑云
在当地,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政府官员,都矢口否认曾说过吉县发现了“女娲遗骨”
吉县人祖山蜗皇宫应该是我国可考证最早祭祀伏羲和女娲的场所遗址
遗址中发现的木函还写有“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留)在此……”等墨书题记
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所以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近期,被指发现“女娲遗骨”的山西省吉县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与外界想象不同的是,在当地,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政府官员,都矢口否认曾说过吉县发现了“女娲遗骨”,然而外界的质疑声却愈演愈烈。真相究竟如何?本报记者走入吉县、登上人祖山,试图拨开“女娲遗骨”的疑云。
人祖山:“女娲遗骨”发现地
为探寻“女娲遗骨”的究竟,记者从临汾出发,辗转近5个小时到达吉县。此次引起各界广泛热议的所谓“女娲遗骨”,就是在该县境内的人祖山顶被发现的。
记者马不停蹄驱车赶往人祖山。同行的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阎...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13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亡于肺鼠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8c4501019yk8.html
肉眼看不见的历史 - 城头缘何换王旗
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
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三百六十
多年间,后人对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经久不衰。
幼时接触这段历史,是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一遍
又一遍读那本小册子。这篇成于抗战末期的名文,形成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
,以至几年后大军进北京之前,毛泽东也据此告诫就要夺取天下的共产党人,一定要吸
取李自成的教训。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1644年春天的北京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渡不过崇祯十七年?崇
祯虽然为人猜疑多变,可是在明朝的皇帝里面还算是个勤政的好皇帝。北面,满清皇太
极新丧,多尔衮上台,内部不稳,暂时不会大举入寇。各地民变蜂拥,可是富饶的江南
完好无缺。唯一的燃眉之急就是李自成,为什么偏偏就躲不过去?
...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6
你这帖的情绪有点不对劲啊,就好像尾巴着了火的猫,气急败坏满地打滚很不淡定。建
议你去医院看看门诊,吵架归吵架,身体更要紧啊。
你觉得自己是雷锋啊,其实是真正的有水平的袁黑都躲着你。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
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人家不愿意过来,就怕一不留神被你这猪队友给坑死了。
1. 怎么不提“副将不能管副将"了。是不是还在加紧学习呐。
概念怎么又被你偷换成"职位分正副"了?我们当初争得可不是职位谁高谁低啊。
好吧,反正俺干货多,先随便扔一个拍你的胖脸:
崇祯长编二年六月戊午:“又谕将毛文龙印剑,东江事权,令陈继盛代管。”
打得舒服不?不用谢我,我是雷锋。
2. 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
还在咬"分2协的时候",你还以为和现在的师长是一回事呐。我以为混历史版的至少应
该都有点基本常识,比如阶官职官什么的,现在看来我错了。
刘兴祚什么时候当副将,其实崇祯长编里面就有。我暂时不贴了。看你精神状态有点不
对,刚才打得有点用力,所以就先不刺激你了。
3. “刘兴治是毛文龙老丈人杀的”。
你不是以你后金爹的话做准么?宁可相信后金的50蒙古兵,也不相信大明的592级。那
好,给你一个给力的,你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明朝本来很强盛,但是已经不再是唐朝时期那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状态,所以日本
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觊觎中国了, 当时搞出来一系列的抗倭战争,抗倭英雄。
明朝的灭亡应该就是那个时候抗倭战争消耗了过多的人力财力等等,再加上当政者的腐
败,所以就不行了,如果倭寇那个时候没有侵略明朝,或许明朝的灭亡还能再晚很多年。
清朝的时候就更不好过了,中日甲午战争太惨了,看过一遍之后,都不忍心再去看第二
遍。
清政府末期,日本算是逮着了中国脆弱的时期,使劲的侵略,以及割地赔款,这些好处
直接喂肥了日本,让它成为二战时期很厉害的一个角色,又继续狠狠地侵略中国,甚至
妄想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如果按照“蝴蝶效应”来说,日本导致明朝的灭亡,也算是加快了中国历史进化的步伐?
因为那个时候欧洲已经开始迅速发展,中国不改朝换代,一直以明朝的状态再多来几年
也还是更落后。
如果明朝那个时候的抗倭战争失败了,没有把日本打回去,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直接跳
过去清朝,就近现代史了呢,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偶尔也会这么想想。
t******z
发帖数: 2929
28
既然是些穿越小说,那就说笑好了。
要不,这么办。
朱元璋的鬼魂,看遍了历史进程,一直观察到现代中国,也明白西方民主,也在此论坛
看到了我的这个主意。他也知道他一手缔造的明朝最后还是灭亡了,他总是想能有什么
办法不让他的明朝灭亡。现在特时髦穿越,他也想穿越回到明朝建国初年,附体在自己
身上,重新搞明朝,但是技术不允许。令人高兴的是,朱元璋鬼魂能给刚建国的
自己写个纸条,穿越回去,只能说一句话,让当时的朱元璋用笔迹辨认出那是来自未来
的自己的纸条,必须照做,否则明朝将亡国。
同时,朱元璋的鬼魂,不能在纸条上写任何他知道的历史知识和人物情况。
在这张能够穿越回到明朝建国时期的纸条上,朱元璋应该写什么,来改变明朝的命运。
T**********e
发帖数: 29576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TravisBickle (Travis), 信区: paladin
标 题: 明朝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7 14:50:56 2013, 美东)
ZT
以下文章是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的摘要,他做的工作实质上是资料的整理和汇
编,是西方人研究中国明朝的资料。
他依据的材料主要有如下几种:
葡萄牙人加列奥特的《中国见闻录》
克鲁兹的《中国情况记》
马丁.德.拉达的出使中国记录。
这三个人都是亲自到中国,并且居住了一长段时间,在中国的史书也都有明确的记
载。
其中:
加列奥特是1548年朱纨遣都指挥卢镗进攻双屿港,抓获的葡萄牙人,许多葡萄牙人
已经被朱纨处死,后来朱纨被弹劾,说他滥杀无辜,包括加列奥特等人才得以侥幸逃生
,加列奥特在明朝监狱里坐了相当长时间的牢,后来被流放到广西,再后来逃出中国,
他对当时明朝中国的情况,监狱制度,法制制度,以及风土人情,经济物产都做了相当
详细的描述 门多萨书中很多地方都是参考他的记录。
克鲁兹也是葡萄牙,时间在嘉靖年间,他在广州住了两个月左...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第四次中日战争(明朝)
第四次中日战争(明朝)
摘自《多维历史》
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1592年、1597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
日天皇文禄元年、庆长三年),所以日本方面称为“庆长?文禄之役”,朝鲜称“壬辰卫
国战争”。
在日本的对外扩张历程中,为日本的大陆野心定下所有的基调,以至于影响了日本以后
的历史,直至今天仍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实质上是日本历史上最富有侵略野心的
人物,莫过于丰臣秀吉。要理解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疯狂和其基本理念,只要研究丰臣
秀吉的行径就已经一目了然。
丰臣秀吉(1536-1598),原在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日本“战国”时代势力强大的封建领主
)部下为将,因屡建战功,渐受重用,1573年被擢升为大名。初名木下藤吉郎,1558年
改姓羽柴氏,1582年织田信长被家臣袭击,被逼自杀身亡,丰臣秀吉代之而起。1586年
拥立“后阳成天皇”,自己测冠以“丰臣”。1585年任关白(相当于“御前第一大臣”)
,1586年任太政大臣(相当于“太摄政”王),1590年完成日本统一。1591年将职位让给
其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相当于“国老”),改而专事“海事征讨”谋略及计划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这是我好长时间都不能理解的事情,明朝时期,也是挺强大的时候啊。
而且明朝能击退众多的外敌入侵,也击退了倭寇,可是为什么却被满清的区区几万人就
给灭了大明朝了呢。
满清当年入关真的只有几万人而已吧,而明朝当年几百万大军是有的吧,再不济的,几
十万是有的吧,可是就失败了呢。
后来是知道了,明朝不是被满清给打败了灭亡的,是因为自己的内斗,这个内斗在外敌
来犯的时候,都不能暂停一下,一致对外吗,当时的明朝太糊涂了,以史为鉴,也不至
于被清朝给整没了,可见当时是内斗到了什么地步了,宁可跟外族合作,都不要自己人
好过?
因为相关的详细资料并不多,看电视剧演的倒是很多,就是明末清初的事情,可是那些
毕竟都是影视剧,我只能看看,却不能当成是真正的历史去记着。
当年的满清皇太极是用了离间计的,没想到一个离间计就能瓦解明朝。
只能说这段历史,看着就挺悲哀的,毕竟是汉族人的统治,就这么完蛋了。
后来大清朝的灭亡,我都没有怎么悲叹,因为是满族人的统治,我倒不是说有民族歧视
,只是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以汉族和汉文化为主的,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
否则,中国就不是中国了。

发帖数: 1
32
这是我好长时间都不能理解的事情,明朝时期,也是挺强大的时候啊。
而且明朝能击退众多的外敌入侵,也击退了倭寇,可是为什么却被满清的区区几万人就
给灭了大明朝了呢。
满清当年入关真的只有几万人而已吧,而明朝当年几百万大军是有的吧,再不济的,几
十万是有的吧,可是就失败了呢。
后来是知道了,明朝不是被满清给打败了灭亡的,是因为自己的内斗,这个内斗在外敌
来犯的时候,都不能暂停一下,一致对外吗,当时的明朝太糊涂了,以史为鉴,也不至
于被清朝给整没了,可见当时是内斗到了什么地步了,宁可跟外族合作,都不要自己人
好过?
因为相关的详细资料并不多,看电视剧演的倒是很多,就是明末清初的事情,可是那些
毕竟都是影视剧,我只能看看,却不能当成是真正的历史去记着。
当年的满清皇太极是用了离间计的,没想到一个离间计就能瓦解明朝。
只能说这段历史,看着就挺悲哀的,毕竟是汉族人的统治,就这么完蛋了。
后来大清朝的灭亡,我都没有怎么悲叹,因为是满族人的统治,我倒不是说有民族歧视
,只是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以汉族和汉文化为主的,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
否则,中国就不是中国了。

发帖数: 1
33
统计一下,明朝享国近300年,共传16帝。这16个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外,其余14个皇帝,大多表现得平庸。即使考虑到清朝编撰的《明史》有
抹黑的成分,明朝这14个皇帝,也难称“英明神武”。
长达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就不说了,迷信方士、制作丹药差点被一群宫女勒死的嘉靖帝
就不说了,重用太监、沉溺女色的正德帝也不说了,就连勤于政事、生活节俭的末代皇
帝崇祯帝,不也干出自毁长城、令亲者痛仇者快的糊涂事?
如此一个平庸皇帝扎堆的朝代,竟然维持了近300年的统治,实在令人称奇。这是什么
原因呢?
一、强有力的内阁保障权力正常运行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1380年,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之后废除
了左右丞相和中书省,成立了内阁制度。此后,历经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皇帝的完
善,逐渐成熟。
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内阁制度,保障了权力的正常运行。
我们可以看到,自正德帝以后,皇帝们就沉溺于各自的爱好之中,很少过问朝政,退到
了幕后。极端者如万历帝,甚至30年不上朝。皇帝缺位后的国家大事,一般就由内阁通
过票拟、修旨等方式来处理。及至后来,皇帝又以扶植太监的方式来平衡...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民国和明朝历史的重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f868f90102vofr.html
民国和明朝历史的重合
走走天堂v http://blog.sina.com.cn/tao2099 2015-03-06 11:12:30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清凉山骑马散心,忽发奇想,
开始派人考证自已的身世,考证的结果,才发现他居然是三国时期孙权的后裔,而明朝
正是在南京定都的发祥,也基本继承孙权衣钵的,于是孙先生赶到紫金山祭拜朱元璋的
孝陵。宣读了《祭明陵文》,并为自已暗自立下了一个遗嘱,自已是明朝皇帝的正统,
死后一定要和他的先祖一块葬在南京的紫金山,后来孙中山先生的墓,叫做中山陵。
过了一段时间后,袁世凯也做起了皇帝梦,于是他也仿效了孙中山这一种法,他于是也
想到了三国时的本家,讨伐董卓而名振天下的袁绍,可惜袁绍在官渡之战时一败涂地,
连曹操都说他“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
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也算作不堪回首了,
他想,孙中山既然能自诩为明朝正终,那么清乾隆帝早就为当...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民国和明朝历史的重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f868f90102vofr.html
民国和明朝历史的重合
走走天堂v http://blog.sina.com.cn/tao2099 2015-03-06 11:12:30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清凉山骑马散心,忽发奇想,
开始派人考证自已的身世,考证的结果,才发现他居然是三国时期孙权的后裔,而明朝
正是在南京定都的发祥,也基本继承孙权衣钵的,于是孙先生赶到紫金山祭拜朱元璋的
孝陵。宣读了《祭明陵文》,并为自已暗自立下了一个遗嘱,自已是明朝皇帝的正统,
死后一定要和他的先祖一块葬在南京的紫金山,后来孙中山先生的墓,叫做中山陵。
过了一段时间后,袁世凯也做起了皇帝梦,于是他也仿效了孙中山这一种法,他于是也
想到了三国时的本家,讨伐董卓而名振天下的袁绍,可惜袁绍在官渡之战时一败涂地,
连曹操都说他“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
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也算作不堪回首了,
他想,孙中山既然能自诩为明朝正终,那么清乾隆帝早就为当...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为什么会财政危机
所有读明朝历史的,都看到了明朝的财政危机。
虽然这个财政危机的问题,就连过去的地球人,比如明朝人自己都认识得很清楚;但是,
同其他朝代相比,明朝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庞大的军费。因为军屯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对比一下养兵却不愁军费的宋
朝。
第二,奢侈的皇室生活,无节度的开支。具体的如五千两白银修一扇窗户;火星人都知
道,也不讲了
第三,宗亲功勋。明朝宗室人口增加的特别快,洪武年间只有几十人,至明中期有八万
余人,国家财政不胜负担。
对比一下汉朝,宗室功勋经常因为犯法而剥夺侯爵,像刘秀种地,刘备织席贩履这样的
一介平民很平常。唐、宋宗亲或者为官,或者为民,不白吃白喝国家的。明朝则是分封
列爵,不农不仕,吸民膏髓。
嘉靖时,天下财赋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
尤其是山西河南二省,赋税的粮全算上都不够这两省的宗室禄米一半之用。
而且这些人连同功勋,坐享优厚的俸禄,疯狂霸占土地,建立庄园,而且经营店铺者极
多,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分割国家的部分土地,税权和其他经济利益。经常恃势巧取豪
夺,气焰极其嚣张。等到明亡之际,多数藩王又起不上什么作用,很多还吝啬已极
r***l
发帖数: 9084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招安满清的可能性
我觉的的确应该肯定明朝一直拒绝和后金和谈。战争是后金挑起的,明朝是自卫。而且
明朝过去在东北的政策虽然有民族压迫的成分,但毕竟是正常的政策,明军也没有随意
的烧杀抢掠。后金对于辽东汉人就是三光政策,是赤裸裸的屠杀和掠夺。想和谈?可以
,退出辽东,归还财物,归还被掠走的百姓。后金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条件。日本人占
领东北然后要求和中国谈判签订和平条约,国民政府敢谈吗?明朝拒绝和谈就是对自己
的人民和国家负责,值得肯定。
当然历史的发展中,对的事情或者正义的事情经常不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清朝取代明
朝的意义可以讨论,但就明朝对待后金的“僵硬”政策,明朝政府做到了一个政府应该
有的立场。
f****i
发帖数: 9419
38
没必要一味硬朗,实际上明朝也就是毁在和东林党类似的文人手里了。为了党争,啥都
可以放弃。但是明朝的政治构架还是比较开明先进的。很多人认为明朝皇帝很多不上朝
,荒废朝政,俺反而认为能够很长时间不上朝还能维持国家机器运作还是很牛的。至于
满清的东北,也不算是丢掉了。当时北方形势,大东北地区属于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等女
真和其他各族范围。严格来说不算明朝行政地区。只是属于拥有一些特权辖区的地方。
明朝对当时北方地区分化用间的策略还是不算错误的,只是后来自己犯混,不然后面不
一定怎么回事呢。另外,俺极度对明朝宦官集团某些冤屈给予同情。虽然宦官集团出了
些败类,但是当时对国策有利的也不是没有。
M******8
发帖数: 10589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朝末年也曾经大量扩招太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3 10:52:30 2013, 美东)
要不怎么说,一爱上共产党,人就变成弱智了呢。
《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76-81
明代社会自宫风气
帅艳华1黄阿明2
(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自宫现象中国古已有之,历代皆有禁令。明以前,自宫现象仅为零星的社会现象,远未
至一种社会风气。至明代,自宫由零星现象衍变成社会风气,蔚然大观,屡禁不止。20
世纪30年代,王崇武先生与日本学者清水泰次开明代宦官与自宫现象研究之先河。[1]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此问题又进一步深入研究[2],但这些研究主要局限于某一方面,
而未能对明代社会自宫风气予以整体性考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有明一朝,对自宫风
气的发展情况、国家的禁止措施、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作一番梳理,藉以见出明代自宫
社会风气的整体情况。
一、明代社会自宫风气的发展
明代自宫蔚然成风,与明朝...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0
☆─────────────────────────────────────☆
KingOfLunHui (轮回之王) 于 (Sun Nov 10 13:01:23 2013, 美东) 提到:
战争性质本身就是为了改朝换代、政体变革,而不是民族战争。
满清入关之前(1644年以前)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以及军事制度,你甭管先
进不先进,人是有自己的治国、治军、治民办法的。
满洲缺人力,但是按面积算,也不见得小了(我玩《欧陆风云4》才发现原来满洲人控
制的面积如此之大),并不是一个小酋长国。
而且满洲是尊重汉人汉文化的,你看范文程、宁完我等人,对满洲崛起这么重要,是汉
人还是满族人?如果满清和明朝是民族战争的话,满人还敢用他们?更别说后来的汉人
四王之类的。
现代人刻舟求剑,非要把改朝换代的战争刻画成民族杀戮,本人不敢苟同。满清和明,
都是政治势力,都有各族人在后面支撑。
满清固然有女真、汉人、蒙古、朝鲜以及其它部落作为主力和臣民,明朝早期在和女真
战争中,也有蒙古人、朝鲜、女真部落(比如叶赫)帮忙。
换句话说,这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而不是民族之间。
当然,随着双方胜负开始...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1
呵呵,其实我挺喜欢你的,每次俺嘴巴乎乎地扇,你脸肿成这样还硬着嘴说没事,下次
还能换几个体位,好让我打得尽兴,不得不说,你真是太贱了。
之所以换个帖子回是因为那个主贴被锁不可回复了。我就是想让大家继续参观你打肿的
胖脸,你要坚强一点啊,千万不要像前几个马甲那样臭得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
你的漏点太多,咱一条一条来。
1. 副将不能管副将是你提出来的,谁立论谁举证。问你第三遍,你的证据呢?
2. 我上次问你的是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你给我来个“代副将职”,找不着就明
说嘛,死撑什么呢
3. “刘兴治是毛文龙老丈人杀的”。我就哈哈了,别人是讨论历史,你是创造历史啊。
4. 人头问题。后金语焉不详地说自己损失了几十个蒙古人,地点经过都没有。明朝方
面记载说在太平路青山寨斩首592+11,共六百有奇。你怎么解释这个不一致呢?另外刘
兴祚是建奴话地道,可不是蒙古话地道。如果守军单是蒙古人,明朝方面会蒙古话的可
不缺,何必显得着刘兴祚呢?
5. 算军功的时候蒙古人头和后金人头不一样? 拿出证明来吧,你是不是胡说八道成习
惯了。
这位大概不知道明朝军队砍蒙古人的首级也不容易。之前我说过,明朝南北...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42
竟然被抽到示爱. 这个sm情节啊。
1. 副将不能管副将是你提出来的,谁立论谁举证。问你第三遍,你的证据呢?
哈哈哈哈,同级能管同级, 这个要你这样智力的人证明才对, 你说刘兴祚被
副将管, 那袁大炮有毛病分2协,让一协统领被另一协统领管。 以后别人问师长
不能管师长, 你也一定要被人出示证据,这要多智障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2. 我上次问你的是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你给我来个“代副将职”,找不着就明
前面写得那么清楚, 刘汉奸是领一协代副将职, 到现在还嘴硬。 说过n遍了, 再说
一遍就不是汉语不行,是眼瞎的问题的。
3. “刘兴治是毛文龙老丈人杀的”。我就哈哈了,别人是讨论历史,你是创造历史啊。
你说刘兴治你他兄弟杀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你才是创造历史了
《明史》“龙(指黄龙)莅皮岛受事,兴治犹桀骜如故。四年(指崇祯四年,1631 年)三
月复作乱,杖其弟兴基,杀参将沈世魁家众。世魁率其党夜袭兴治,乱乃定。”
沈世魁是毛文龙的姻亲。他女儿嫁给毛文龙了。
4. 人头问题。后金语焉不详地说自己损失了几十个蒙古人,地点经过都没有。明朝方
面记载说在太平路青山寨斩首592+11,共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在明朝为了保护朱氏的江山稳定,设置了很多的特务机构,在历史上都是计较多的。那
厂卫又是拿来干什么的呢,其实厂卫是明朝特务机构的总称,它包含东、西、内行、锦
衣卫,四个分支。每个机构都有自己分派的事务,但共同的宗旨都是铲除异己,维护封
建统治。
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就特别注重对“异己”力量的提防,取消在中国历经千年的丞相
制度,对谋臣武将的怀疑,不得不下狠功夫加大对他们的监控。四个分支中的锦衣卫作
为皇上的亲随卫队,现今也经常出现在很多影视媒体里,比如《锦衣卫》。
厂卫工作人员上属皇帝领导,他们的侦查和追捕对象,上至公候贵戚,下至民间的百信
。明朝的皇帝为了能够使权利紧紧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厂卫们行动时都可以不通过司
法机关,直接奉诏行事,任意逮捕官民,从厂卫制度来看“当时的官民在这一刻是平等
的”。
初期,明朝厂卫曾为皇帝铲除过部分的“敌对”势力,但是发展到后期,被落入宦官的
手里,他们为了排除异己,不断的制造冤狱,使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使很多的人不敢表
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禁锢了自由。
明朝厂卫从诞生的伊始就已经注定为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度服务,里面产生了数量众
多的血案,但历史却告...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44
胡说八道。明朝就是因为太文明,太民主,结果收不上税,受灾地区朝廷没钱赈灾,结
果酿成大祸。
比如说,苏州织户造反杀了中央委派的税监,原因是每一部织机要收税3钱(当时纺织
厂打杂的每月工钱5钱,技术工每月工资2两以上)。后来只有首犯被抓,其余一概免罪
,而且朝廷文官左一篇右一篇攻击朝廷这么收税是‘盘剥民众’。这还被后世满清文人
引用作为明朝腐败的例证。结果收不上税打不起仗的明朝廷完蛋了,满清来了,皮鞭屠
刀之下每张织机每年收税50两他们也老实交了。这就是一个‘贱’字!
又比如说,孙传庭去西北坐镇剿匪,镇府一方,与朝廷来往文书中也涉及‘贪官污吏横
行’‘苛捐杂税繁多’。实际上呢,看看数字,他列举的几个“贪横已极”的地方官,
所谓火耗银(耗羡银),每一两收大约5-7分(5-7%)。顺便一提,明朝西北实行30税
一的制度。也就是说,实际税率3.6%左右。而满清来了,结果火耗银每两征收好几钱!
(山西,康熙45年,御史袁桥奏)
其他数据大家自己可以去对比。
所以很显然,明朝亡于官僚地主联合小手工业者以及农民一起抗税。国家没钱还玩个p
!满清暴力统治,收了重税之后稍微宽缓一些,比如康熙年间把每户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的衰落是从明朝开始的
而且明朝还没有少数民族王朝的开疆扩土的那种野心。东北的都司 没多久就撤销了。
越南一度在版图内 后来也没了。 甘肃 新疆 后来也慢慢不要了。 西藏 也没有行使实
质管辖权。总有人说东北的奴兒干都司 其实那个存在时间很短。明朝大部分时间 是有
卫所 驻扎。但是那个就类似军事基地 而且经常和当地土著互相进攻。明朝没有真正行
驶对东北的行政管辖权。真正的行政管辖就需要把土著们编入户籍 然后设立知府和县
衙。这些在东北地区都没有。像东北地区这样的情况 可算作明朝势力范围, 但是不算
明朝的领土。其实明朝核心领土基本是南北直隶十三省。350万平方公里。

发帖数: 1
46
你这太能吹牛了。奴儿干都司前后一共才持续了二十五年就撤销了。说东北是明朝后院
太能扯了。 女真人一直都是在骚扰进攻各个卫所 从来没停止过。
另外清朝对于西藏控制比明朝多多了。有驻军 而且有驻藏大臣 作为钦差总理西藏事务

[在 PPTT (大熊猫) 的大作中提到:]
:一直到努尔哈赤1618直接造反,这是距离明朝灭亡只有26年
:之前明朝可以在东北随便屠杀女真人,整个东北就是明朝的后院
:明朝没有直接统治西藏,清朝也没有,历史上直接统治西藏的只有土共一个
P**T
发帖数: 2274
47
清朝对西藏的控制力实际上也就和明朝差不多,而且还是雍正乾隆时期加上去的版图,
康熙时期并没有控制西藏
1370年,明朝军队攻取洮、岷等州,并进克元朝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脱思麻
宣慰司)的治所河州,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遂降明。元顺帝病殁,在此情势下原先忠于
元朝的西北藏族首领陆续归附明朝。1371年,西藏的世袭封主镇西武靖王卜纳剌(元世
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的五世孙)携带元朝颁发的印信,率吐蕃诸部首领到南京
向明朝纳款,表示归顺。明朝收缴了元朝授予他们的印信,分别授予他们为河州卫指挥
同知、靖南卫指挥同知,并准予其子孙世袭。属下官吏也授千户、所镇抚等职。1372年
,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带领六十多人赴南京朝见明太祖,表示归降。喃加巴藏卜被明
太祖封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一颗。他还先后两次向明朝举荐故元的藏族旧官一
百多人,皆被授予各级官职。
T******t
发帖数: 320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let (Let Think Go Beyo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严格来说台湾是明朝纳入中国版图的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21:59:32 2011, 美东)
发信人: Thinklet (Let Think Go Beyond),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严格来说台湾是明朝纳入中国版图的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21:58:40 2011, 美东)
明朝之前台湾是无主之地。中央政府是管不到台湾的,台湾也是没有被纳入版图的。
是郑成功拿下台湾后,才纳入明朝版图的。
然后郑成功的后代归降满清,纳入清朝版图。
所以严格地说,明朝还是有开疆扩土的,台湾是明朝纳入中国版图的。
f*******a
发帖数: 2662
49
明朝腐败研究:贪官与清官之比较(一)
作者:传贴  发表时间:2001-02-26 13:20
这是我在因特网找到的非常富有才华的好文章,欢迎大家好好看看
,别看字数多,耐心读过之后,相信你的收益匪浅。
以明朝吏治,有东西二场特务机关,对贪官的惩罚可谓登峰造极,
是历史上最酷的历史时期之一。什么剥皮、灭九族,等等,在明朝是
很普
遍的事;即使如此,明朝最后还是毁在贪官手里,这不由地让我们
深思:靠反腐败这种“死后验尸”(即出了事在追究)手段,究竟行
不行
得通?
也许,明朝的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充分注意:比如,它是中国官吏最
发达的朝代,官吏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我们目前水平也可以,据公
布资
料看,我们拥有的吃财政人数是全国总就人数的10%以上,这还没
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管理部门(如银行、保险等部门)的吃财政人员
;比
如,我们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去年以来,就毙掉了成克杰等人
,不可谓力度不大;比如,处理速度怎么也赶不上腐败的速度,近年
来公
布的腐败人数的贪污公款的数量逐年递增,与明朝何其相似!
T**********e
发帖数: 29576
5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明朝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ZT
以下文章是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的摘要,他做的工作实质上是资料的整理和汇
编,是西方人研究中国明朝的资料。
他依据的材料主要有如下几种:
葡萄牙人加列奥特的《中国见闻录》
克鲁兹的《中国情况记》
马丁.德.拉达的出使中国记录。
这三个人都是亲自到中国,并且居住了一长段时间,在中国的史书也都有明确的记
载。
其中:
加列奥特是1548年朱纨遣都指挥卢镗进攻双屿港,抓获的葡萄牙人,许多葡萄牙人
已经被朱纨处死,后来朱纨被弹劾,说他滥杀无辜,包括加列奥特等人才得以侥幸逃生
,加列奥特在明朝监狱里坐了相当长时间的牢,后来被流放到广西,再后来逃出中国,
他对当时明朝中国的情况,监狱制度,法制制度,以及风土人情,经济物产都做了相当
详细的描述 门多萨书中很多地方都是参考他的记录。
克鲁兹也是葡萄牙,时间在嘉靖年间,他在广州住了两个月左右,他对中国的记录
同样非常真实可靠,而且很深入 。所以后来有历史学家说,克鲁兹在中国一个月的时
间就超过马可波罗在中国十年 。
他的《中国情况记》也是门多萨的重要参考书。
至于马丁.德.拉达是万历七年左右访问中国,来的目的是告诉明朝政府,当时攻打
马尼拉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