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留英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a
发帖数: 32122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学问上看,英美派基本是不学无数 ... 而相反,日派在就学问上基本都是有硬功夫的"
真能扯啊

of
v***a
发帖数: 452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just my observations. you may give some names who have 学问 to counter argue

的"
v***a
发帖数: 452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they r just irrelevant. i'm talking traditinal 'xuewen' and besides,两弹一星
的功臣 are not determintants of the n.w. the soviets detailed instruction is
more vital
x****o
发帖数: 29677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民国时有本事的还是要留美的,留日多是去日本士官学校,就是个中等军事院校罢了,
而且人员庞大,良莠不齐
x****o
发帖数: 29677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is
无论搞什么学问,留日的照留美的差远了
清政府那批幼童里:
詹天佑:著名鐵路工程师 運用折返線原理修建京張鐵路
唐绍仪:促成南北议和 ,參與《拉薩條約》,與英國簽定《中英續訂藏印條約》
梁诚:驻美国公使,向美国交涉返还1500万美元庚子赔款
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剩下留美名单你去看下庚子赔款留美名单,远比留日的强多了
v***a
发帖数: 452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那时候你得多有钱才能去英美游学?耕款预备校,讲学金之类的,也基本是走后门,托
关系。张爱令她家光地产就几个县那么大?放今天那得是什么级别?去英美名校的多是
这样的人,不是啥有本事的。不是我愤,你好好想想,多看看 是不是这么会事。
v***a
发帖数: 452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除了詹,你说的都是当官的,反证了我的说法
x****o
发帖数: 29677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我都无语了,庚子赔款去了三批留美学生,你自己wiki看下都是什么人,回国做了什么
贡献,可以说近代中国科研教育体系等等都是这些人建立起来的,再看看留日的都干了
些什么
v***a
发帖数: 452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说了,不是我愤,靠耕款的,家里有关系,走后门的居多,算了,说也没意义
v***a
发帖数: 452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中国的事,往往和书上写的不一样,就此我打住
x****o
发帖数: 29677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我都无语了,你自说自话就罢了,别人给出来的东西都是不靠铺的,就你自己空想出来
的靠铺对吧?
l*k
发帖数: 62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OMG
这里成joke版了吗

of
S*******r
发帖数: 11017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留日的都是想去留英美
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的
而且留日的有一大帮子是去东京振武学校这样的野鸡学校
放到今天 就类似于什么西太平洋大学这样专门给外国学生的diploma mill
j****c
发帖数: 19908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那些学理工科的英美留学生被华丽的无视了

的"
j****c
发帖数: 1990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留法的呢?比如邓总师他们
j*****7
发帖数: 4348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那些都是福州人开的廉价buffet里面的工人, 或者是廉价发廊里面洗头的小弟.
w*****n
发帖数: 2693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出国留学,然后比中国传统学问?

is
d*****9
发帖数: 3459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这个就像是现在的花街招官二代一样,等他们在中国当上官后你一样会说他们就是厉害
,在美国也很厉害。
d*****9
发帖数: 3459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同意英美派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学无数的,俺太公公好像就是没啥大学问的,富几代么,
欧洲游学多年,回来继续富几代。
s**********e
发帖数: 288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建国前的:
杨振宁
李政道
邓稼先
吴健雄
文科的都是扯

of
m*****d
发帖数: 1371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光举一些口水为生的没什么意思啊

of
c********r
发帖数: 150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已经转Joke版了。谢谢分享。O(∩_∩)O
z****e
发帖数: 5459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最后的结果看明显是留法的独大
周恩来,邓小平
P***P
发帖数: 1387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楼主文科傻妞, 鉴定完毕
B**r
发帖数: 210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好像听说留日的基本都不懂日语。赫赫

of
o*****h
发帖数: 2082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真敢喷啊!建议来历史版粪之前好歹google或者wiki一下,免得露怯
从何炳棣先生的《读史阅世60年》里抄了一个当年他考取第六届庚子赔款留美生时的同
榜的清华同学名单,你可以随便找个名字google一下他的成就后,再来信口雌黄
(总分高低为序)
何炳棣(史学)
李志伟(社会学)
黎禄生(会计学)
樊星南(教育学)
黄杲(医学)
王积涛(药学)
吴中伦(林学)
吴仲华(机械工程)
钟开莱(数学)
杨振宁(物理学)
凌宁(动物学)
方中达(植物学)
张炳(火喜)(矿物学)
郭晓岚(气象学)
钱钟毅(道路工程)
张燮(造船工程)
白家祉(机械工程)
黄茂光(动力工程)
曹建猷(电机工程)
洪朝生(无线电)
沈申甫(航空工程)
张建侯(化学工程)
摘自原书140页(广西师大版2004)
s*8
发帖数: 1933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搞半天楼主所谓的“学问”是指中文水平,所谓的“成就”就是中国文学。实在是太可
笑了,如果要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为什么要留学?
l******t
发帖数: 225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楼主的讨论是不是仅限于文科生?

of
r******t
发帖数: 8967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那还不如说留在国内的最牛呢。无论文武谁能和太祖比。
a*****y
发帖数: 3318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求梁鲁辩论的出处

of
l*****1
发帖数: 23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蒋中正笑而不语
r******t
发帖数: 8967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最后还是败于土鳖
o****1
发帖数: 27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留日的官也不小。
比如说,刮民党的蒋和GCD的日法德兼修的周。
蒋是第一把交椅,周虽第二,但老毛没留过洋。
g*****x
发帖数: 328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你发现关键了
j**********e
发帖数: 610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前留日学生和留英美学生
兰州烧饼
c***h
发帖数: 1862
36
民国狂士罗隆基身败“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知识分子
民国狂士罗隆基
叶无烈
一、运交民国少年时
江西省泸水南岸,有一座清秀的小县城,名叫安福。公元一八九六年八月十四日清
晨,罗隆基就诞生在这里。安福虽非名都大邑,却在当代出了四个名人:罗隆基、王造
时、彭文应和彭学沛,人称安福四才子。这四个人年岁相近,相继考入清华留美学校,
相继出洋留学,不愧为才子。王造时曾为沪上七君子之一,彭学沛曾做过国民党中央宣
传部长,彭文应四九年前曾担任过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主任委员。
罗隆基的祖父经商。父亲罗念祖是个前清秀才,后来以教私塾为业,在江西吉安执
教。在他的学生中,出了两位名人:一是吉安人刘峙,后来考进保定军官学校,做过河
南省主席;一是阜田人罗家衡,曾赴日本留学,专攻法律,后来也成为国民党大员。罗
隆基有三兄、一姐,一弟。他排第四,人称四哥。他九岁时,生母病故。罗隆基自幼受
父亲熏陶,爱好古文及古典诗词,所以虽然他后来成为洋学生,而他的文章却一派中国
风格。
一九一三年夏,北京的清华学校在全国招生。这所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当时的
全称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是以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作经费兴办... 阅读全帖
d****z
发帖数: 9503
37
事实上,中国以家推到国,国也是有远近亲疏的。很早就有甸服,侯服,绥服,要服,
荒服
的区分。后世大一统王朝对周边国家也基本对近的和对远的要求也不同。
而且对本国老百姓和对外国老百姓的态度,也是非常不同的。说得不好听,大肆滥杀本
国老
百姓是很忌讳的,而且一定会留骂名,正常点的君主不会做的。而外国老百姓,这个基
本都
当军功对待。如果杀外国老百姓的军功对国内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那简直要留英主的
美名
了。
当然,你非要拿对本国老百姓的态度和对外国单于大汗这样的层次比,那确实差很远。
照这
个比法,奥大统领对习总礼遇层次也远高于对美国普通老百姓。
历史上肯定有做得很过分的。但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历史上,君主对各种人态度的把握还是
很符合远近亲疏的尺寸的。
s*******w
发帖数: 2257
38
凑个数,前些年写的 《1977的回忆》
来源: 家宴 于 2015-06-11 23:58:51
1977年中国恢复了停止10年的高考。且不说恢复高考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所起的促
进作用,对当时千千万万因为教育和就业而忧心忡忡的普通中国老百姓家庭来说,的的
确确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那年开始,每一年的高考都牵动着整
个中国,牵动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男女老少。‘一人上学,全家光荣’似乎比‘一
人参军,全家光荣’还要光荣还要亮丽。
从我77年考上大学到全家老小相继离开四川青神,我们家是这个小县城里人人羡慕的高
考状元家庭之一,着实让老父老母老奶奶风光了十多年。如果没有77年恢复高考,四个
子女的教育和就业会压得他们一筹莫展,哪有机会风光。三十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
奶仍然常挂在嘴边‘我一辈子没读过书,可我把我的四个孙儿孙女都培养成了大学生’
。父亲回忆这一辈子的革命生涯,认为他最重要的,最正确的决定不是参军入党打老蒋
(闹革命),而是坚持要我们四姐弟考大学。从没听母亲对我们四姐弟上大学有过什么
表白,可每当别人提及她的大学生儿女们,她总是笑在脸上喜在心头。
一 恢复...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关于"庚款留学生"
关于"庚款留学生"。
来源: 继开 于 2010-08-14 17:51:04
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是本世纪初的庚款留美
学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不
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不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
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
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
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
来。
1909年、 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
了通晓国文、英文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举行的, 630人应考。先是初试,考国文、英文和本国史地,
取68人;再复试,分别考物理、化学、...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40
还是中国政府明白人多,说实话。愤青就是不行。
洪承畴好歹也是一方统帅和名将,跟农民军作战战功赫赫,最后跟满清兵血战,力竭被
俘,因感满清高义,故而投诚,这本来就是乱世中非常常见的名将经历:
李陵主动投降匈奴,最后还留英名千载;
魏征出身李建成一党,但唐太宗还是重用;
西夏大破弱宋,抓了刘元孙、刘平等几名大将,这几个哥们都投降西夏了,人弱宋还没
有欺负他们的家人。这还是号称“军人地位低”的北宋。
洪承畴再怎么,也比你钱谦益、史可法、阮大铖、左良玉之流要精忠吧?至少人敢跟满
清对攻过。至少在上有昏君,中有奸臣(陈新甲之流),下有刁民烂兵的情况下一度打
得满清也不好受。
而且洪承畴转会满清后,力主不放弃西南,这比施琅功劳要大吧?维护了祖国统一,和
中华民族的统一。
窃以为,愤青攻击洪承畴无非是几种心理几种人:
(1) 严于律人的人,比如钱谦益之流。自己投降可以,别人必须殉国,否则就是汉奸
。同时只要痛骂别人,自己就可以装作不是汉奸了;
(2) 眼红名将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侯公子之流为代表,怀才不遇,凭啥洪承畴投降满
清福禄双全,老子投降满清就郁郁不得志?只好破口大骂汉奸。
说到底,还是才能有大...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晚清留美幼童与倪宋家族
关于"庚款留学生"。
来源: 继开 于 2010-08-14 17:51:04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
阅读:1079 次 (3407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文内容已被 [ 继开 ] 在 2010-08-15 08:15:2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
论坛管理删除.
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是本世纪初的庚款留美
学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不
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不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
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
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
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172
43
为什么日本的领导都是留英的,基本没有留美的。
L*****s
发帖数: 6046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可惜留学欧洲的人太少
英国不算欧洲?????
留英的可不少。
b*****d
发帖数: 61690
45
老钱他们当时挺有骨气的。
在几个月后,他们被改派加拿大留学,但他们上船后发现护照上竟然有日本国签证,并
注明准许这批中国学生在横滨登岸游览;同船公费生们一致认为此事有失国体,遂全体
愤然离船,再次返回昆明。
留美同窗林家翘教授做客新浪追忆钱伟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1日01:39 新浪嘉宾访谈
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在沪逝世,著名的应用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林家
翘先生曾经与钱伟长有过一段同窗求学、同舟共济的经历(1939年,中英庚款会选派第
七届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其中力学只录取1名,但同为西南联大学生的钱伟长、林家
翘、郭永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因分数一样,同时入选。正当包
括他们在内的21人准备奔赴英国,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导致航线中断,他们不
得不返回昆明。在几个月后,他们被改派加拿大留学,但他们上船后发现护照上竟然有
日本国签证,并注明准许这批中国学生在横滨登岸游览;同船公费生们一致认为此事有
失国体,遂全体愤然离船,再次返回昆明。直到1940年8月,才再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攻读,后来又去美国
S****t
发帖数: 2183
46
这帖子有年头了。显然是留美猥琐男这个德行,包括我自己。
c*****a
发帖数: 1238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汉奸温世珍的罪恶一生
大汉奸温世珍的罪恶一生
纪念抗战胜利 60周年天津纪事
刘新芝
出身仕宦兼地主家庭、曾为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幕僚兼英文翻译的温世珍,一生善弄
权术,尤其是天津沦陷后,他死心塌地依附日寇,祸害天津百姓。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政府虽将其逮捕,但押而不判,监狱与高级宾馆无异,解放前夕,竟假借“天津法团”
名义将其保释出狱。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解放后,天津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
, 1951年 7月 10日,一颗正义的子弹,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四处投靠 依附日寇
温世珍,字佩珊,天津宜兴埠人,清光绪四年( 1878)生于仕宦兼地主家庭。
1899年,在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曾留英深造。回国后,被派往北洋舰队见习,因操作
升旗失误,从旗杆上掉下来摔成拐子。后经其兄温世源介绍,充任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幕
僚兼英文翻译,继任两江总督衙门洋务文案、江苏铁道总管等职。在李鸿章以钦差大臣
身份与八国联军议和、签订《辛丑条约》时,温世珍因“表现突出”而深得李鸿章的赏
识。 1911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随员之一,在南京临时政府任南京卫戍司令部
外交部长兼交通部长。孙中山北上后,他投在江西督军李纯门下任江西督军...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16963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在北大过得怎么样zt
觉得有趣:
关于毛泽东1919年前后在北大过得好不好,坊间和学术界一直充满讹传,必须澄清而后
快。特别是在北大校内,始终流传着一种不顾史实甚至不顾及毛泽东自述的错误说法,
说毛泽东那时生活上很惨,月薪只有8块大洋,但精神世界很愉快,有图书馆丰沛的资
料,还可以结交很多新文化运动精英。这简直是一种巨人发轫前给过恩惠的沾沾自喜的
自我幻想,实情刚好相反。
先看《前辈》第3P《当年北京不识君》的视频吧,然后咱再慢慢道来,看俺怎么收
拾这些谬论。
呵呵,看完了吧,那咱就先说说“物质生活上很难过,精神生活上很充实”之谬吧
。这种说法,在北大很盛行,特别是许多教师,频频把这件事挂在嘴上。俺做《北大人
》杂志总编审,常见学生写稿时爱把毛泽东列入早期北大巨人,与蔡元培、陈独秀、李
大钊、胡适平列,想法颇为势力,但每次均被俺慎重而粗暴地删除,咱横不能单把一个
旁听生和临时工与当时盛名远扬的名师统计在同一个序列吧!
在老北大,各个校园大门敞开,碰巧那时又没有旅行社和黑车导游没事儿就往校园
里拉观光团,四处乱扔乐涩,所以教学氛围很好,学生们也很自然地分为学籍生、注册
旁听生、蹭课生3类,毛泽东并非蹭课生,人...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9
我国驻英使馆批驳有关中国研究生窃取情报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4日04:3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伦敦4月3日电(记者 魏群)4月3日出版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发中国
驻英使馆及3封读者来信,对该报上周有关“中国在英研究生窃取情报”的报道进行批
驳。
3月27日出版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刊文说,曾发明无袋真空吸尘器的英国科学家
詹姆斯•戴森称,他有证据表明,中国在英研究生窃取英科技机密,甚至在英大
学电脑内植入木马病毒,以确保他们回国后还能继续获取情报。
戴森说,用英国纳税人的钱资助外国学生在英学习科技、工程等专业是帮助自己竞
争者的“疯狂之举”。
该报道还引用“英国大学联盟”首席执行官的话说,该组织认识到“确有外国学生
窃取情报的情况,正在认真对待”。而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大卫•维利茨也对该
报说,外国在英留学生不应窃取科技情报,他将认真研究戴森的证据。
由于该报道对中国在英留学生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引起中国驻英使馆高度重视。
4月3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发了中国使馆信函,信中说,该报的相关报道令人震惊
。文章...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孫文與辛亥革命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五 、三十六期合刊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35-36/page003_SunA

封 從 德
提要: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二、孫文領導了廣義的辛亥革命
三、孫文也是狹義辛亥革命的領袖
四、廣州起義才是原本的主線
五、武昌成功得益於較好的形勢
六、武昌成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七、孫文與武昌革命力量的關係
八、與武昌起義有關的同盟會員
九、孫文在武昌起義前的作為
十、武昌起義時孫文並非在丹佛打工
十一、結語
一、一些流行的錯誤認知
檢視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在武昌起義成功前的革命生涯的全過程,可以看出,他並
非在每一次革命起義中都事必躬親,而且大部分起義他都沒有親自參加。然而,他最早
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綱領與方略,並進行了有效的組織與宣傳,這就奠定了他作為辛
亥革命的最高領袖的歷史地位。孫文後來被國人尊為國父,人們緬懷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二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
段。
但是,在辛亥革命迎來一百週年之際,卻流行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導致許多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