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的确良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发帖数: 1
1
解放后,由于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在“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下,棉花的种植必然要让位于粮食生产。为了解决棉花少纺织品供应不足,从1954年起我国开始发放布票,实行计划定量供应。各种布料、成衣、床上用品以及各类纺织品都要凭布票购买。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于是,穿补丁的衣裤、戴保护衣袖的袖套,便成了那个年代的特征。
那时候的人们普遍比较贫穷,很少有人买成衣,大多为买棉布自己缝纫,而买布是要用布票的,一人一年的布票为3尺。一年三尺布,还不够做一套衣服。有钱人家的就买黑市布票,而家境不好的就买“回纺布”。顾名思义就是将破布打烂,再重新纺成纱,织成布,做成衣。回纺布不要布票,但此类衣服很不结实。那时,穿回纺布要特别小心,稍一用力扯,衣服就裂开大口子,此外,另有一个毛病是回纺布衣太粗了,穿在身上扎得人痒痒的难受。
1976年之前,人们穿的、盖的都是全棉制品。后来,国家认识到,要解决老百姓穿得暖、穿得好,就必须引进新的纤维材料。为了腾出棉花用地,增加粮食、蔬菜种植土地面积,1976年至1979年,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Prose版 - 那年,我有件的确良衫 1
上世纪70年代初,,剛问世不久的的确良布以其嫩洁柔软,不易起皱,美观耐穿而
受到人们的青睐。社会上开始流行的确良衫,我们山区公社也偶见一些人穿上的确良衫
而受人羡慕。
那时候,我正在大队当赤脚医生,拿的是公分加补助的报酬,每月除记公分外,还
有6元补助。有了这些经济基础的我,也有年轻人的追求,也壮着胆赶时髦,想做一件
的确良衫穿穿。
在那物质奇缺的年代,刚出产的的确良衫是多罕见的东西,还没有在我们山区里上
市,去哪里才能找到的确良衫呢?
此时,我想到我中学时候的同桌,一个要好的饶同学。饶同学1966年参军,是个汽
车兵,因参加“抗美援越”战争立功,收到了越南胡志明主席嘉奖,回国后转业到广州
交易所开车。于是,我写了封信给饶同学。不久,饶同学捎回一块天蓝色的的确良布给
我,价钱7元,说是在交易会内部商城购买的。
我收到布料后很开心,拿给熟人、朋友看,他们左看右看,拿到身上比比试试,七
嘴八舌,评头论足,好像看稀奇的天外来客。
我拿给我们公社较有名气的裁缝师傅量做时,师傅说,到目前为止,他才做过5件
的确良衫,经验还不足。
(未完待续)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Prose版 - 那年,我有件的确良衫 2
所以师傅做工很认真很小心,裁剪、车线、锁边、钉扣子都格外留意。完工那天,
师傅叫我去试衣,一穿很合适,照照镜子感觉良好,第一次穿上的确良衫,我心中有说
不出的高兴,也有点不好意思。旁人说,很合身,很笔直,穿上它整个人都变得更加精
神,的确良衫确实好。
听人说,的确良衫很娇气,怕热,怕晒,怕烫,洗、晒和保管要格外小心。因此,
我傻里傻气用木条做了一个很土的衣架,专门用来晾晒它,每次洗完衣服后我都不敢用
力拧,只把它放在阴凉通风出风干,不敢见太阳,百倍呵护。
那件的确良衫伴随我穿了几年,我穿上它走村串户为群众看病,大人小孩老远看到
天蓝色衫的人就说是罗医生来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现在讲出来,有人可能以为是个笑话,觉得有点滑稽,因
为现在的人生活好了,别说买一件几元钱的衣服,就是买几百上千元的衣服也是轻而易
举的事,可见社会变化之快之大。
忆苦思甜,能有今日幸福生活,全靠邓小平总书记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今后当继
续坚持改革开饭不动摇,坚持中国国内的安全稳定,仍然是我辈重任。
R*********r
发帖数: 1855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 vs 的确良
每人每年一条的确良裤子,还不够吗?难道棉花不种了?
g******t
发帖数: 18158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 vs 的确良
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就穿不上的确良
同理,没有江总书记,中国人民就上不了互联网灌不了水
h*******2
发帖数: 3118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 vs 的确良
也可以穿棉的,但不是的确良。
v*x
发帖数: 1370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 vs 的确良
金将军是第一个决策大规模上马生产的确良的领导人。朝鲜有苏联专家支援,比中国早
了好几年。
w****n
发帖数: 25644
8
的确良是穿在身上的,Bt棉也可以穿在身上。
剩下的不过是旧东西的物理组合,分子层面不改变吧?
C*******f
发帖数: 13152
9
俺爹俺娘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单位发身的确良的工作服,大家都可高兴了,认为是好东
西,劲染又劲晒,劲蹬又劲踹的,后来发现这玩意赶上着火可不是闹着玩的,后来企业
安全规范规定不许用化纤面料给员工做工作服,这都是付出一堆血的带价之后,大家才
能知道有问题。
这些玩意儿当初是新东西的时候,很多人确实觉得也是好东西,然后时间证明了,不是
啥好东西,你是想说转基因也是这样的,是吧?呵呵
x***u
发帖数: 6421
10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毛泽东 vs 的确良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eijer09 (meijer),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泽东 vs 的确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0 20:59:06 2010, 美东)
http://www.reviewing.cn/fact/2008/0802/article_732.html
穿衣问题的解决,上面牵动到中央,下面牵动到家家户户。当时世界上已经实现工
业化的国家,它们解决穿衣问题的出路,都是走发展化学纤维工业、以工业原料代替农
业原料的道路,化学纤维占它们纺织用原料的比重达到40%甚至更大。所以到了70年代
初,人民群众的穿衣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央领导同志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
突出问题。毛泽东就讲过,要为人民至今衣被甚少着想。中国引进成套化纤设备有着急
需的紧迫性。
...
国内石油生产的突破,使中国发展石油化工有了可能。1959年,中国石油产量373
万吨,自给率只有40.6%。1965年,由于大庆等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成功,中国石油产量
达到1131万吨,完全实现了自给。到1972
a*******a
发帖数: 4233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毛从来就不是个做蛋糕的人
顾秀莲证实了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1971年8、9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一天,
派身边工作人员上街。这是他出巡时常用的一种社会调查方法。这位工作人员在一家服
装店排长队,买了一条“的确良”裤子,回来后汇报说,为了买一条“的确良”裤子,
千辛万苦排了半天队。对此,毛泽东颇为感慨:买件“的确良”不要千辛万苦,“百辛
百苦”行不行?
“当时大家都喜欢‘的确良’,实际上就是涤纶。‘的确良’的好处就是穿在身上
很挺括,不会皱——当然现在年轻人都愿意穿皱的了。”顾秀莲笑着告诉《中国新闻周
刊》。
从1954年起,中国实行了多年的布票制度。每年发多少布票,需要经过反复计算,
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根据气候的不同,各地方的标准略有差异,大体上,成年
人每人每年发布票16尺、18尺或20尺(一条枕巾约需票2尺)。
穿衣问题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棉花年产量一直徘徊在4000多万担的水平,纺织原料
紧缺。顾秀莲告诉记者,当时为了解决棉花产量的问题,周恩来每年都召开棉花工作会
议,因为她在计委是分管轻纺工业的,每年都要参加这个会议。在她的家乡江苏南通,
一个种棉花的女能手还当上了副县长。
而且,增产棉花还...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鲜为人知的“四三方案”
1972年,位于北京市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大楼里,人来人往,热闹
非凡。尤其是主任办公的二楼,全都是部长们在转悠。
“冶金、铁道、机械工业、四机部、民航?反正各个部门,都在我们那边转悠,拿
着个黑皮包。”回忆起40年前的热闹场面,顾秀莲现在都忍不住笑。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全国人大的会议室中,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
》的专访。今年75岁的她,身着合体的西服套装,神采飞扬,看上去只有60岁出头。为
了这次采访,她特意细致整理了材料。有时,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秘书会马上出去核
对,回来告诉她。顾秀莲对这个话题如数家珍,因日程安排紧凑,不得不结束采访时,
还意犹未尽,屡次对秘书表示,应该约记者早一点来。
让部长们围着转的,就是“四三方案”。70年代初,顾秀莲调入国家计委,担任党
的核心小组成员,后又任计委副主任,亲历了新中国首次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
术和设备的“四三(即总价值为43亿美元)方案”的制定。
邓小平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
过一段。”
风云际会的1971
1970年1月,33岁的顾秀莲从纺织工业部正式...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520
13
为什么毛时代没有“以市场换技术”?道理很简单,那时根本没有什么市场可言。当时
引进技术的一大原因,是连维持低标准的生活资料配给,都出现了困难,不得不引进技
术。
1972年时任轻工业部计划组副组长的陈锦华写了篇《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国外技术设
备情况》。文章是正面评价毛主席的,把问题都推给了四人帮。
http://www.reviewing.cn/fact/2008/0802/article_732.html
陈锦华提到了1972年引进成套化纤技术设备的背景。
“即使这样,实际上1971年中国的棉花产量才4300万担,比1970年减产7.6%。4300万担
,扣除农民自己用的棉花,再扣除军用和城市居民用的絮棉,能够用于纺织的只有3100
万担。种棉花有一个粮棉争地的问题,如果增加棉花产量,就要扩大棉田面积,势必减
少粮田,进而引起吃饭问题,那就会影响到全局,毕竟粮食还是最重要的。棉花生产的
困难,导致纺织工业不能多生产,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穿衣问题。”
“从1954年9月国务院第224次会议通过《关于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开始,
到1983年宣布取消布票,中国实行了长达30年发...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14
毛主席真的不懂经济么?长期以来的宣传都极力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毛泽东时代总
是与封闭和落魄相关。 前三十年,中国的“闭关锁国”到底是因为国际形势的限制还
是因为主席的一意孤行?揭开中国重新改革开放的早期历史将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
答案。
1972年,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战略天才毛泽东同志说到”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
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决人民“衣被甚少”、吃穿短缺的问题,
也有了新的可能性。
http://whb.news365.com.cn/xsz/201203/t20120304_286814.html
四三方案”:开启从西方引进新技术的大门
1972年,位于北京市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大楼里,人来人往,热闹
非凡。尤其是主任办公的二楼,全都是部长们在转悠。
让部长们围着转的,就是“四三方案”——新中国首次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
技术和设备的总价值为43亿美元的方案。
邓小平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过
一段。
风云际会的1971
1969年底,中共中央做出全面整顿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务院成立了计...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咱家有了辽宁舰
张一弓
黑娃照相
黑娃照相

右手插在袄兜里,捏紧了一叠八元四角钱的钞票,十八岁的张黑娃两腿生风地上中
岳庙赶会去了。
黑娃的衣兜里可曾装过这么多的钞票么?没有没有。虽然上过初中而又钻研过一点
儿「经济学」的黑娃,是这个三口之家的财务大臣,自辍学以来,就掌管他家的卖鸡蛋
钱,虽然那两只下蛋十分卖力的母鸡,三天两头地仰着血红的鸡冠,「咯咯咯嗒」地叫
着,向全世界发布它们的生产公报,但黑娃每次经手的收入却不曾超过三元,因为他总
是等不到攒够三十个鸡蛋,就得赶紧去集上卖了,要不,面条汤里没盐,晚上黑灯瞎火
,黑娃爹娘要是有个头疼脑热,也只好硬撑着了。
眼下这八元四角钱,是黑娃家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使黑娃沉浸在少有
的激动和向往之中。你看,他正高腔大嗓地唱着梆子戏,一溜小跑地朝庙会上走着,漾
着笑意的胖乎乎的圆脸和中等个儿的结实浑圆的身体,都仿佛蕴藏着难以掩饰的富有,
高高挑起的眉梢上挂着隐藏不住的喜气,一双黄玻璃般的圆鼓鼓的眼睛却在不时地眨动
,象猫眼一样变幻着奇异的光,如同望见了一个美丽的、五光十色的梦景似的。若不是
黑娃那件肩上、肘上打着补钉的黑色对襟小袄和那条两年前从姐...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6
来自主题: Joke版 - 咱家有了辽宁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咱家有了辽宁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21:25:37 2017, 美东)
张一弓
黑娃照相
黑娃照相

右手插在袄兜里,捏紧了一叠八元四角钱的钞票,十八岁的张黑娃两腿生风地上中
岳庙赶会去了。
黑娃的衣兜里可曾装过这么多的钞票么?没有没有。虽然上过初中而又钻研过一点
儿「经济学」的黑娃,是这个三口之家的财务大臣,自辍学以来,就掌管他家的卖鸡蛋
钱,虽然那两只下蛋十分卖力的母鸡,三天两头地仰着血红的鸡冠,「咯咯咯嗒」地叫
着,向全世界发布它们的生产公报,但黑娃每次经手的收入却不曾超过三元,因为他总
是等不到攒够三十个鸡蛋,就得赶紧去集上卖了,要不,面条汤里没盐,晚上黑灯瞎火
,黑娃爹娘要是有个头疼脑热,也只好硬撑着了。
眼下这八元四角钱,是黑娃家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使黑娃沉浸在少有
的激动和向往之中。你看,他正高腔大嗓地唱着梆子戏,一溜小跑地朝庙会上走着,漾
着笑意的胖乎乎的圆脸和中等个儿的结实浑圆的身体,都仿...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但凡粉丝太祖时代的,赶紧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确良在当时是高科技产品,相当于现在GoreTex,之前都是全
棉的,的确良比全棉的挺很多,穿出来特有型。的确良的普及显示了当时国内石化工业
的长足发展。的确良的缺点是后来才逐渐发现的。
w**********5
发帖数: 1741
18
润涛阎:《老炮》VS傻龄儿
经网友推荐俺看了81集的《芈月传》,这81集的电视剧可是累死人不偿命的活儿啊,用
了两周的晚上看完。本来想写个观后感,可在刚动笔时又有网友推荐电影《老炮》。看
完《老炮》,勾起了我的回忆,干脆先写这个吧,把别的都先放下。没想到这篇成了
2015年的压岁文。
说起《老炮》这部电影,必须谈一下中宣部影视作品审查制度。等有一天共产党灭亡,
那时的人们包括共产党官员回想共产党被人民大众抛弃的原因时便猛醒:中宣部的审查
制度下通过的作品,几乎都是为埋葬共产专制制度而精心设计的。这些作品包括上百部
大清宫廷戏、大清以前的历史剧比如《芈月传》,都是告诉人们专制制度下的政权都是
黑吃黑,都是尔虞我诈。这等于是告诉人们,习近平王岐山的打虎就是宫廷内斗,习近
平所谓的依法治国就是忽悠,绞肉机下哪里会有什么公平的法治?而另一类反应痞子的
作品是中共不许如实地把文革内斗场面展现在屏幕上,编剧导演们也不得不另辟蹊径,
把被扭曲了的人性再扭曲一遍用另外的题材再现文革时的场面。《老炮》就是在这样的
条件下出笼的。它再现了文革时的两派造反混混们的武斗场面和江湖作为。当然,这影
片远没有文革...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0014
19
上身的确良,下身的确良,围着的确良,鞋子手纳的
b***0
发帖数: 373
2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谁抢走了我的女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bz10 (冬去春来),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谁抢走了我的女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14 08:46:20 2014, 美东)
题記:是泪的文字,是血的凝结,仅把我几十年历经的痛苦生涯,倾吐在纸上,以唤起
社会的良知,我们不能再恐惧下去了,要勇敢面对历史……
开篇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人和事,有些很快忘记,有些却留在脑海里,而留在脑海里最深
的莫过于是自己的父母和儿女。
我是个较早失去父母的穷孩子,是在姐姐的照看下长大成人的。1949年底,正当我姐姐
不能供养我这张嘴巴的时候,我和众多苦命的徒工一样,流着眼泪涌进了“革命”阵营
。如果有人问到我:“小鬼,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我只能用当时视为最朴素的“阶
级情感”语言回答:“消灭剥削,消灭压迫,保卫翻身果实。”其实“剥削”是什么?
根本闹不清;说到压迫吧,似乎还有点门,那就是老板常常打我、骂我,对我吹胡子瞪
眼。所以说,我对旧社会的愤慨倒不是来源于生活的困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凌辱歧视
。可谁能想到历史会在我身上重演呢?
1957...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1
每到中国举行阅兵,除了看地面上的坦克导弹,天上的战斗机,阅兵分列式方队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而其中女兵方队更是一抹亮色的“娇点”,从1958年女民兵首次参加阅兵开始,1984年第一次出现解放军女兵方队。到今年,三军仪仗队中将首次有女兵参加抗战大阅兵。
阅兵史上的女兵方队:1958年首现女民兵方队
1958年的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0次国庆阅兵。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实行全民皆兵”的思想,毛泽东也提出“我们要大办民兵师”,“人民公社里头都搞民兵,全民皆兵,要发枪”。在当年国庆阅兵“首都民兵师”方队里,首次出现了肩挎冲锋枪的青年女民兵方队。
到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军女兵方队,由352名女学员、女战士组成的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受阅后,女兵方队受到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通令嘉奖。
1999年的大阅兵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数女兵方队中领队的“姊妹花”——双胞胎张薇薇、张莉莉,当时女兵们身着草绿色西服领上装、深蓝色军裙,脚蹬高腰皮靴,走过天安门广场。
2009年国庆阅兵上的三军女兵方队是这次阅兵中人数最多的方队,也是世界近代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徒步方队。三军女兵方队以白...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舒云:百问九一三(2)
21、256号三叉戟飞到北戴河上空了吗?
9月13日凌晨,北戴河林彪别墅的工作人员听到了飞机响声。这可能吗?北戴河在山海
关机场的东北50公里,上空没有航线,34师师长时念堂说:三叉戟起飞后,再也没有返
回山海关机场。飞机时速500公里,早超过了北戴河的范围。但是如果飞机建立起落航
线,北戴河就能听见。9月12日晚上林立果乘三叉戟到北戴河,在外面乘凉的林办工作
人员就听到了飞机落地的声音。256三叉戟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先向西南,右转弯
,对着北京方向,到迁安(这是飞行员潘景寅的老家)改向西北。
时任北戴河北京军区疗养院外科护士的杨桂兰回忆:1971年9月13日凌晨她起床给儿子
换尿布,忽然听见房顶轰隆隆响,大得好像房顶上开过去拖拉机。杨桂兰是飞行员家属
,她对飞机起飞并不陌生,但她说在北戴河半夜听见飞机声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所以
她根本没有当成是飞机声。北戴河北京军区疗养院和林彪别墅是邻居,住在林彪别墅附
近的人听到256三叉戟起飞也是真实的。
林彪警卫秘书李文普也清楚地听到了256三叉戟起飞的声音。李文普自伤后,被八三四
一部队的卫生员简单包扎,经外科医生出身的张清霖检查,之后很...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373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谁抢走了我的女儿?
题記:是泪的文字,是血的凝结,仅把我几十年历经的痛苦生涯,倾吐在纸上,以唤起
社会的良知,我们不能再恐惧下去了,要勇敢面对历史……
开篇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人和事,有些很快忘记,有些却留在脑海里,而留在脑海里最深
的莫过于是自己的父母和儿女。
我是个较早失去父母的穷孩子,是在姐姐的照看下长大成人的。1949年底,正当我姐姐
不能供养我这张嘴巴的时候,我和众多苦命的徒工一样,流着眼泪涌进了“革命”阵营
。如果有人问到我:“小鬼,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我只能用当时视为最朴素的“阶
级情感”语言回答:“消灭剥削,消灭压迫,保卫翻身果实。”其实“剥削”是什么?
根本闹不清;说到压迫吧,似乎还有点门,那就是老板常常打我、骂我,对我吹胡子瞪
眼。所以说,我对旧社会的愤慨倒不是来源于生活的困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凌辱歧视
。可谁能想到历史会在我身上重演呢?
1957年“整风反右”我被定成“极右”,列入中共四川省委红头文件“四川省文艺界二
十四人反革命集团”中成员,还是“钦定”的“七君子”中“一君子”。“在劫难逃”
,接着开除公职送专政机关改造。时间也流逝得快,一晃就十五年了。临近解系的时候
,我思想...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24
发信人: StephenKing (金博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79年的工资单(45年老革命最高109.4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20 17:01:45 2014, 美东)
收拾书桌,从垫抽屉的旧报纸底下,发现一张发黄的片叶纸(从前印讲义常用这种廉价
薄纸),有八开大小吧,上面印着表格,密密麻麻全是人名、数字。原来是30几年前调
工资时发的一张单位教职工工资状况表。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我插队回城,被分配到郊区教中学,已有五年教龄。五年不算
长,却赶上许多事:“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领导人去世;接着便是“四
人帮”倒台,人们鸣放鞭炮、开怀畅饮……而79年这次调工资,更是喜上加喜。
看着这张表,颇生感慨:那时基层工作公开透明,从领导到群众,120多人的信息,全
都列在同一张表上:年龄、学历、参加工作时间、工资额度、此前的升级调薪情况,一
栏一栏,一目了然,没有藏着掖着的。
细看人名,一个个引领我、扶持我的师友形象,又都在记忆里活跃起来。——然而也有
让我唏嘘不已的事:当时人的工资真低啊!
我看到,表格第一行是位姓刘的老...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25
收拾书桌,从垫抽屉的旧报纸底下,发现一张发黄的片叶纸(从前印讲义常用这种廉价
薄纸),有八开大小吧,上面印着表格,密密麻麻全是人名、数字。原来是30几年前调
工资时发的一张单位教职工工资状况表。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我插队回城,被分配到郊区教中学,已有五年教龄。五年不算
长,却赶上许多事:“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领导人去世;接着便是“四
人帮”倒台,人们鸣放鞭炮、开怀畅饮……而79年这次调工资,更是喜上加喜。
看着这张表,颇生感慨:那时基层工作公开透明,从领导到群众,120多人的信息,全
都列在同一张表上:年龄、学历、参加工作时间、工资额度、此前的升级调薪情况,一
栏一栏,一目了然,没有藏着掖着的。
细看人名,一个个引领我、扶持我的师友形象,又都在记忆里活跃起来。——然而也有
让我唏嘘不已的事:当时人的工资真低啊!
我看到,表格第一行是位姓刘的老干部,那时快七十了,还没办退休手续。他45年参加
革命工作,大学学历,是地下党。他的工资是109.40元,全校没有比他再高的了。
以下还有几位工资七八十的,或因工作年限长,或因学历高。至于一批五六十年代毕业
的大学生,工资只有五六...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3377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蒋军失败的原因就是自作孽
很多检讨都没到点子上。事实上,蒋军失败就是自己胡搞的结果:
1)对士兵很差。很多人讨论过。抗日那么多年,多少士兵死得壮烈,但只有俩个获得
青天白日勋章。谁能说说蒋介石宣传了哪个士兵英雄?抗日中后期,居然征不到合格的兵
2)下级军官和士兵升迁无望。比如李天霞,淞沪会战是少将,到了抗日结束,才是中
将。更要命的是升迁不是靠军功,而是靠运作。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老蒋根本没有严
格的部队功劳簿体系(军功的认可,甄别,和虚报军功的惩罚)。自从秦代以来,军功
和爵位紧密相连,核心就是完整的功劳簿体系。连商鞅都知道的事情,老蒋难道不知道
?武将贪财不是问题,贪功才是问题。文官贪名不是问题,贪财就是大问题了。
3)搞小圈圈。中央军,地方军,关键是地方军抗日卖力却得不到整补。那么多年抗战
,还分那么清楚。中央军内又搞土木系等。
4)装逼。这个好像不上台面。事实就是如此。叫花子穿的确良--装逼。我们举个例子
。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有所谓的黄金10年。那个时候,很多地方工商业不少的发展
。據統計,1936年全國工礦業(不含東北)中,外國資本高達78.4%, 國家資本和民族
資本家資本僅分占5.4 %和...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304
27
1958年的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0次国庆阅兵。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实行全民皆兵”的思想,毛泽东也提出“我们要大办民兵师”,“人民公社里头都搞民兵,全民皆兵,要发枪”。在当年国庆阅兵“首都民兵师”方队里,首次出现了肩挎冲锋枪的青年女民兵方队。
到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军女兵方队,由352名女学员、女战士组成的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受阅后,女兵方队受到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通令嘉奖。
1999年的大阅兵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数女兵方队中领队的“姊妹花”——双胞胎张薇薇、张莉莉,当时女兵们身着草绿色西服领上装、深蓝色军裙,脚蹬高腰皮靴,走过天安门广场。
2009年国庆阅兵上的三军女兵方队是这次阅兵中人数最多的方队,也是世界近代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徒步方队。三军女兵方队以白求恩军医学院学员为主体组建,共378人,与1984年和1999年国庆首都阅兵中亮相的女兵方队相比,参加这次阅兵的女兵方队首次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在这次阅兵中,由以前的“飒爽英姿”改为“英武、靓丽、秀美”,对三军女兵方队队员形象展示作了重新定位,此后女兵穿着开始变得靓丽。
2015年抗战阅兵,仪仗队...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3139
28
就在冀哥他们在白塔寺等待二顺他们时,我和生子、秋子、小白子与长利、六一、宝仓
在动物园回民餐厅门口见了面,当时我们七人就一同进了回民餐厅,我们每人要了二两
锅贴儿,一碗紫米粥。我很快喝完了粥,没吃锅贴儿,对长利说:“你们慢慢吃着,我
到门口看看冀哥他们到了没有。”长利回答道:“你去吧,如果见到福子、马二、忠义
、歪子、瘸四等也过来了,他们若没吃早点的让他们进来吃。”我出了餐厅,站在餐厅
门口,从兜内拿出支恒大烟,掏出火柴点着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突然间我听到一声撕
心裂肺的喊叫声:“都快过来呀!他们在这儿呐!”我抬头往喊叫的方向一看,由动物
园到展览馆方向黄绿两色的人们,骑着自行车,手举着砍刀、棒子、钢丝锁、武装带。
有上百人由北面向餐厅这面冲来。我见此情况,急速跑进餐厅,大声对长利他们喊道:
“长利!快出来!有上百的老兵冲咱们来了!”
长利等听到了我的喊叫,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跑到了餐厅的门口,向外一看黄绿一片
上百的人,都傻了眼。长利立即问道:“都谁带家伙了?”我们面面相觑,同时都摇了
摇头。长利一见我们都没带家伙就说:“没办法了,跑吧!”(事情过后,冀哥和福子
见到我们活着的几人,...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17708
29
你不是一直穿毛线内裤吗?
的确良的一下水就透了,不雅
另外,几尺就够你做内裤了吗?你的身材,起码三米的确良啊
c*******l
发帖数: 4801
30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哈根达斯很牛X吗?
缺点
的确良的不良之处是比比皆是。比如,穿在身上不贴身,冬天不抵寒,夏天透气性
差,天一凉,就嫌冷,天一热,闷得慌;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一遇上水,透
明性极强——一到下雨天,爱美的女孩们淋了雨就会抱着胸前的两陀陀走路,不然,全
“走光”了。
其实的确良不是棉花织的,是属于化纤类产品,天一凉嫌冷,天一热又闷。穿着不
透气,也不贴身。它不吸水,碰上出大汗或淋了雨,便紧紧地贴在身上,好象没穿衣服
似的。
S****9
发帖数: 8108
31
原文如下:
一件珍贵的衬衫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
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
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
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
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啊!我仔细
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
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
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
现场,决定留下另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
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
“红旗”轿车,并且脱下衬衫叫我穿... 阅读全帖
E**********T
发帖数: 7949
32
来自主题: Fashion版 - 有关服装面料
的确良~~到底是 的确良 还是 的确凉?
这词儿好久没听过了……
f*****c
发帖数: 8943
33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BSSD】农闲时节(7)--爆米花
最小的我倒不记得是多少了。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一件的确良的花衣服。那时的确良很少
,还要用布票,我妈给我买了一件紫色印花衬衫,可是穿着有点小,那时买新衣服都会
买大点,可多穿两年,于是衣服就转让给邻居家的小女孩了,每次见她穿都嫉妒得不行。
d*********2
发帖数: 48111
34
我家的照相机时olymbus的。 摄像机不知道。
我觉得家电不是管制口的。
我爷爷家最早买的冰箱, 应该也是日产的, 85年之前。
那时候变化确实快, 可能83年就不是这样了。
每年都不一样。
记错一两年就差很大。
83年我还记得我给老妈排队拿布票买的确良呢, 几尺的确良跟宝贝似的。
86年化纤品都烂大街了,到处都是从深圳回来的倒爷。
q********i
发帖数: 4290
35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生活----穿篇
说完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吃和住,本来想接下来说说行。看侄子在我的QQ空间留言说吃
住说完之后应该是穿了,那就听他的,先说说穿。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众穿着的布料发生过一场变革,就是化纤织物几乎取代了棉毛织物。
最小的时候,穿的是棉布衣裤、羊毛线衣、棉线袜,后来,都穿的确良、晴纶线衣、尼
龙袜了。刚有化纤织物的时候,化纤织物的产品要比棉毛织物的产品贵,都是家里比较
富裕的才买化纤织物的产品,就很羡慕穿的确良和尼龙袜的。那时,在我眼里,穿的确
良和尼龙袜,相当时髦,而穿棉布衣和棉线袜的,都很土气。化纤织物耐用、易洗,但
不吸汗、透气性差。我的脚鲜就是那时穿尼龙袜得的,所以,我多少还是那场变革的受
害者。
说起那时的穿衣戴帽的潮流,可以用军用化三个字高度概括。流行戴军帽,穿军服,挎
军包,踏军鞋。抢军帽是当时的最多的社会治安问题,从而引发打仗斗殴。军帽、军服
、军挎包、军鞋的防伪标识是内里儿的一个红色的印章,记得还有编号。也有很多“山
寨版”的军用品,倍受年轻人的青睐,但翻过来看看,没有印章和编号。那时,服装厂
和商场都是公家的,人们还没有那个积极性去“山寨”那些印章和编号,要是今天,山
寨的印章... 阅读全帖
y******k
发帖数: 60
36
来自主题: Whisper版 - 花痴(3)
被冤枉的女生去报告老师,老师鉴于黄MM读书实在不容易,就没有叫她父母来,希望她
好歹读完高中,凭她的成绩,考了大专师范,也算修成正果;再说,暑假也快要到了,
放假回去,黄MM好好休息休息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不过,事情不像班主任的如意算盘、
、、
一个暑假过后,黄MM穿着崭新的裙子来到学校。她以前从来不穿裙子,她体育特别好,
一直是那种蹦蹦跳跳的假小子;所以她穿上裙子,看着很奇怪。她的裙子也很奇怪,白
色带着小碎花的的确良,离膝盖还有一扎的距离,紧紧地裹在身上,以至于她穿的红色
内裤都看得清清楚楚。不过她的假小子习惯没有改,经常在课间的时候。穿着看得见红
色内裤的白色的确良短裙,在教室附近的花园里跳来跳去。我们那个年代啊,这可是让
教室里响起一片下巴落地的"扣扣扣" 声的大事啊!不过不等大家把下巴捡回去,新的事
情又出现了。
c*******n
发帖数: 1648
37
老O的行为艺术再把终生颠倒,哈哈。
当年华纺才是头牌吧。当年上海支柱产业是神马?纺织厂啊!GDP支柱啊。当年哪有什么
船舶啊,都造小舢板干活吧。当年哪有什么X万吨乙烯,好像小氯碱还多点。纺织厂工
作都不传家族以外,退休都顶替的。难进啊,能进纺织厂当年都是美女,跟现在考空姐
似的。那华纺出来的工程师被花团锦簇,能不美吗?老O这个WSN要不是作风问题,能不
进不了华纺吗?我们都光屁股听神马”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长大的。当年朱逢博
就歌颂华纺那吧。谁家没有上海xx棉纺的花床单和花枕巾啊。当然,永久自行车可能是
交大造的,肥皂套鞋酱油醋可能火功造的,上海牌小轿车是不是同济造的就不知道了,
劣质产品,比拉达还差啊。比质量,没有一个比的上床单的吧。
话说当年,火功现校长小钱钱蓄洪的家族里有“三钱”,你们知道的那是三大钱,就我
们这行就至少还有三小钱,神马钱人元,钱保功,钱宝钧,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江浙贵族
都改姓叫钱xx,反正都是一方院士学霸。钱宝钧就华纺头牌,学生都能造上等透明的“
的确良”。有个华师大毕业的机会主义分子,也想上头牌造“的确良“的白衬衫,就跟
了钱宝钧读研,结果现在都首批大陆毕业...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1080
38
来自主题: Beijing版 - 我脸皮厚一下
23。
因为回国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给一丁买玩具和书。书呢,我就在当当上按着大家的书单订
了。现在国内的服务业速递业真是发达。可以选择各种送货结帐方式。后来我在网上订
了机票,说送的时间都精确到一个小时之内。票送来的时候少了一张保险,我打电话回
去问,主管听录音查到我定的时候的确说了是三张保险,所以的确是他们卖的时候少登
记了一张,所以很快就又补送来了。态度之好,效率之高,实在是非常赞!
24。
说到买玩具,我就又要愤慨了。每次在英国买个小破塑料车就要几英镑,我就心里念叨
等我回北京我要买一箱子回来,因为都是在我们中国做的啊。这次在北京,我把西单几
个商场转悠了个遍,玩具没能买到一件,转完一个商场多气愤一次。
这里加说一句,这商场象雨后春笋一样地出来啊。光是把着家门口的西单这块儿,这次
回去又多个君太和大悦城。和它们比,西单商场就象个看门老头儿了。西单商场啊,
在我印象里,模模糊糊地记得小时候有一个星期天,我爸和我舅舅凭票去排大长队买永
久牌儿自
行车,排对的人穿的都是深色的确良裤子和浅色的的确良衬衫,就是在西单商
场小北门儿。。。那个年代和现在可真不一样啊。如果我现在已经觉得北京很不一样
S****9
发帖数: 8108
39
原文在此:
一件珍贵的衬衫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
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
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
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
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啊!我仔细
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
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
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
现场,决定留下另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
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
“红旗”轿车,并且脱下衬衫叫我穿... 阅读全帖
S****9
发帖数: 8108
40
啊,我这么不经念叨哇?:) 原文在此:
一件珍贵的衬衫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
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
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
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
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啊!我仔细
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
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
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
现场,决定留下另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
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
“红...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668
41
来自主题: HuNan版 - 柔姿纱,蝙蝠衫
如果你知道用柔姿纱做成的蝙蝠衫,恭喜你,你已经很‘资深’了!
最早流行的面料好像是‘的确良’和‘的确卡’,然后是‘柔姿纱’,绵绸。
当帮主唤醒了我对‘蝙蝠衫’的记忆,我想起以前一个好朋友曾经有一件用柔姿纱做成
的蝙蝠衫,鹅黄色外加白色的蕾丝边。那个时候,我刚刚拥有了白色的确良的衬衫。。。
柔姿纱很轻很薄,于是也很透。。。大部分女孩子穿柔姿纱的衣服都会贴身穿一件背心
。而妈妈单位上新分来的一位女护士则不然。。。柔姿纱下是她清晰可见的皮肤的轮廓
。她穿的胸罩到底有几粒扣子,我们也一目了然。。。
她长得并不算美,但是身材很好,凹凸有致。不说妈妈单位上众多单身男士的眼光看她
时有多么帜热,单说俺那纯洁而幼小的小心脏都承受不了。。。我记得我问她,不觉得
这么穿太透么?她回答说,透和不透有什么区别呢?别人都知道你长了些什么。。。如
此生猛的回答让我怀疑她平时的谨言慎行是不是伪装。。。
她非常爱干净。她自己住的宿舍被她擦得一尘不染,包括地板。水泥地板被她擦得贼亮
。她的宿舍有水龙头,但是她每天都从一楼的公共水房提水上四楼到宿舍。她很节约。
晚上她要么在办公室呆着,要么在其他同事的宿舍里玩。
一个月下...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1080
42
来自主题: _PerfectMoms版 - 回家一趟
24。
说到买玩具,我就又要愤慨了。每次在英国买个小破塑料车就要几英镑,我就心里念叨
等我回北京我要买一箱子回来,因为都是在我们中国做的啊。这次在北京,我把西单几
个商场转悠了个遍,玩具没能买到一件,转完一个商场多气愤一次。
这里加说一句,这商场象雨后春笋一样地出来啊。光是把着家门口的西单这块儿,这次
回去又多个君太和大悦城。和它们比,西单商场就象个看门老头儿了。西单商场啊,
在我印象里,模模糊糊地记得小时候有一个星期天,我爸和我舅舅凭票去排大长队买永久牌儿自
行车,排对的人穿的都是深色的确良裤子和浅色的的确良衬衫,就是在西单商
场小北门儿。。。那个年代和现在可真不一样啊。如果我现在已经觉得北京很不一样了
,那父母那辈儿感受更要深刻十分吧。
F*D
发帖数: 361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zboy (xiaox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用事实说话,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4 22:21:13 2009, 美东)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
。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
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
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
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
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戴
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喇叭裤也因此流行一时。当
然,那时候最普通的还是类似于中山装的的褂子。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
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
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
d******a
发帖数: 32122
44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秦家塘无言咒语
秦家塘无言咒语 第一章 秦家塘似有咒语 秦祥云香火难续
第三部《秦家塘无言咒语》第一章 秦家塘似有咒语 秦祥云香火难续
一七三年一月二十日早晨点钟左右,三辆吉普车驶进了陈集公社派出所,从车上跳
下来李云帆等位同志,他们是为第三个历史遗案“67——6。5”案而来。
李云帆之所以到现在才重拾“67——6。5”案,是因为这个案几乎找不到一点有价
值的线索。受害人秦祥云夫妇确实提供了很多疑点,但基本上都是主观臆断,没有一点
事实依据;当年负责这个案的刘队长、郑峰和李云帆也觉得这个案非同寻常,但始终理
不出一点头绪,再加上革开始不久,正常的刑侦工作已经很难开展。所以,一直搁置到
现在。
那么,“67——6。5”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案呢?
让我们慢慢道来:“67——6。5”案,发生在梁岔公社,俊大队,东高马生产队的
秦家塘。
一七年月五日,在秦家塘发生了一个离奇的事件——当时只能称之为事件:秦祥云
四岁的儿二贵莫名其妙地倒在了芦苇丛,送到县人民医院之后,不治身亡。至于二贵是
怎么倒在芦苇丛里面的,为什么会倒在芦苇丛里面?没有人知道。
当时,二...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921
45
能不要把桌布披在的确良外面吗
i***s
发帖数: 39120
46
6月6日,武汉飞往北京的CA1874航班起飞后半个小时,一名男性乘客毒瘾发作,飞机折返,地面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急救。据航空公司透露,飞机一去一回损失至少5万元,还不包括后续影响。这趟航班于当晚11时重新起飞,因抵达时间太晚,导致最后一趟返程航班取消。
6日晚,从武汉飞往北京的CA1874航班起飞后半个小时,因一有吸毒史的男乘客在空中突然发作,无奈折返,早早等在地面的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紧急救治,脱离危险。
6日晚10时23分,网友“Dr的确良”在微博发帖称“CA1874武汉飞北京的航班飞了不到一个小时,机上有一个乘客不适,飞机又返航武汉,不适乘客被抬下。”他还拍下一男子被担架抬下的画面。
记者随后从航空公司了解到,6日原本应在16时30分起飞的CA1874航班,因北京雷雨,旅客在机上等了4个小时,21时18分从武汉起飞。大约半小时后,国航乘务员发现一名30多岁男子全身抽搐,遂将他引导到最后一排平躺休息,但状态仍未缓解,机组决定返航治疗。21时55分飞机落地,22时舱门打开,等在地面的机场医护人员上机用担架将男子抬出。
当医生询问他抽搐原因时,男子称最近没怎么休息,当天一天都没吃饭。医生觉...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7
董翠英的女儿
董翠英行走在漯河街头
董翠英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就快要走不动了。越来越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让她的脚疼得不能挨地,指头也变形得像枯树枝,10年前被发现的白内障早就需要手术。晚上路灯昏暗的马路上,她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却在车门上摸索半天也找不到门把手在哪里。
但是为了丢失的智障女儿,24年来她随时准备着下一次出门。
24年,她寻访县级以上城市1000多个,找到许多有智力障碍的人。虽然没找到女儿,但每次她都会为他们留下至少50元钱,有时还会再买一袋水果。
她不记得自己送出了多少钱,当地媒体替她算了一笔账,总数约20万。如今,这个曾经在当地一家医院当领导拿高工资的人已无积蓄。最穷困的时候,连续10天身上没有一点儿钱,连棵青菜都买不起。现在65岁的老太太每天晚上去市人民医院做护工,几乎一夜不眠可以换来100元的报酬。
她准备,攒够2000块钱,再出发。
以家乡河南漯河为中心,董翠英找女儿的路向四面八方延伸。她记得自己最北到过河北张家口市,最南去过广州,七次下湖南,在安徽一呆就是七、八个月。几乎每一次,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有年龄相仿的不明来历的智力障碍或精神病患者,她抓起一套换洗衣服就出门。...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8
倪萍
倪萍今天现身北京,为好友毛阿敏站台,她表示曾以为对方不会结婚生子,“我听说她生孩子,内心很欢喜,感到十分温暖,因为孩子让她变成了另一个人”。
15日下午,毛阿敏在京举办“如果时光留不住”全国巡演发布会,好友倪萍也出席捧场,两人一起回忆过去的点滴趣事。
自曝为捧场毛阿敏不顾生命安全
倪萍今天一亮相,就坦言自己原本打算跟毛阿敏说不出席发布会,“我前天还在西藏日喀则,我们遭遇了泥石流,其中有一段路只能扛着箱子走。其实我也知道,命比友情重要,但演唱会就像一个女人要出嫁,我必须赶回来”。
为了捧场好友,倪萍从西藏绕道尼泊尔,历经重重苦难半夜乘飞机赴广州,昨天中午12点才抵达北京。
“这一路就是因为她,我和毛阿敏不是发小,也不是发老,我们是青小,青年时期我们一起度过。”倪萍回忆,自己曾多次和毛阿敏同台参加晚会,她调侃道,“我们出席的都是大晚会,年纪56岁以上的观众可以证明我们那时候就是大腕。”
赞毛阿敏为人热情:送我半卡车食物
在倪萍心中,毛阿敏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好声音”,“她的歌声中裹着情感,我当主持人这么多年只有两次忘拿话筒,一次是看赵本山小品,因为太好笑了,另外一次就是听毛阿敏唱歌,当...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9
这个不足500户家庭的村子,有100多个成年男性患了尘肺病。
42岁的郭秀芹先后嫁了三任丈夫,前两任都因尘肺病去世,而现任丈夫也刚刚被确诊为尘肺病。
只有5个人的村委会,其中3个都是尘肺病人。
在这个死气沉沉的村子里,医生郑忠友是最忙碌的人了。尘肺病人嗓子里的“吼吼”声压过小孩的哭闹声,成为诊室一整天的背景音。
在石佛寺村,医生和木匠是最忙碌的两种职业。
村里的旅馆已经半年没住过人,小卖部老板坐在门口嗑着瓜子,只有不远处的诊所里挤满了正在输液的病人。木工作坊里的电锯声成了村子街道上唯一的声响,大部分时间,木匠都在给村里的男人打造寿材。
这个藏在陕西山阳县的秦岭深处不足500户家庭的村子,有100多个成年男性患了尘肺病,就算日夜不停,他们的寿材也需要4年才能做完。
在小诊所里输液的尘肺病人都清楚,死亡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大多已经错过了洗肺时机,也没钱换肺,只能任凭肺部一点点地纤维化,最后变得像块石头。
在他们之前,尘肺病已经夺走了村里28个年轻的生命。它让一个父亲失去3个儿子,让一个妻子失去两任丈夫。而这样的命运很快就会在村子里复制,一些老人将失去所有儿子,上百个女人成为寡妇。
在石佛寺...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