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 发帖数: 387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pwwp (nin ge),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我曾经写过的盘涅的诗, 比郭沫若的好得多.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Aug 23 15:19:51 2000) WWW-POST
无题
暮晚的天边
五彩的云霞
是谁身上
俗丽的衣裳
在傍晚
招摇着未定的灵魂
一脸诡笑的夕阳
编织着诱人的谎言
勾起归巢的思绪
压抑流浪的理想
滑翔 滑翔
梦魇中无力反抗的翅膀
慢慢熔入这金黄色的网
茫然的眼睛
注视着
黑色的时间之箭
慢慢逼近
红色的星云压缩 凝聚
在边缘的瞬间 清醒
爆裂
无边的火和灰尘
焚毁这云霞 夕阳 和罪恶的网
诞生
火中的凤凰
振翅飞翔
离开这充满邪恶的天堂
到一个黎明盛开的地方
没有困苦 没有迷茫
只有五月里孤独的生长 |
|
e***e 发帖数: 3872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etude (胭脂累),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Re: 我曾经写过一首类似盘涅的诗, 比郭沫若的好得多.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Aug 23 16:13:28 2000), 站内信件
Chomsky就是这个观点,或者说这个信念,并且用了一生的精力去研究。
不过Foucault不同意,他认为任何存在都必须用一个历史性的观点、态度
去看待,并没有一个Universal和Eternal的,哪怕仅仅是一个虚无的观念
存在。很多人同意Chomsky的看法,尤其是很多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人,实在
这也正是自伽利略、笛卡尔以来的传统了。不过也同时有很多人认为Foucault
的意见很不错,我算是其中的一个。
回到关于凤凰的诗上来,我觉得作于二十年代的这首诗力图表达的更多
是那个时代所旺盛的、积聚了上百年的活力的爆发。当是时,毋论是马克
思主义的思潮,还是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都代表着一种欣欣向上的力量
与热情,这与在满目疮痍的中国生活着的人们来说,无疑 |
|
n********n 发帖数: 8336 | 3 大家有意见吗?
----------------------------------
人因有无明,所以最后生出生老病死,且在轮回中转来转去,受苦不停,人如能除无明
,自然不会再有生老病死,自然再也不会有轮回转世之苦了。佛教徒最怕这个轮回,因
轮回有生死之苦,如再生在某一道中,仍会再有死。再有死,仍会再有生,如此生生死
死,死死生生,真是痛苦无穷了。佛教所讲的「得解脱」,便是想从这个苦的轮回脱离
解放出来。
从生死轮回的道理推演结果,佛教徒憧憬着有那么一个境后(或说人修到某种最高状态)
与梵天神互相接合的一种境界,叫做「梵我一如」(或称梵涅盘)。佛教既不信神,因此
,原有的涅盘内容也必须予以澈底改革,以合乎佛教的宗旨。于是,佛教所讲的涅盘,
自然没有梵天,也自然变为一个所谓无生、无死,一切烦恼永尽,不再有生死的地方了
。因佛教徒惧怕生死轮回,不再有生死之处便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涅盘的梵文是Nirvana,有各种解释:Nir是「不」之意,Vana是「织」之意,全句是:
涅盘即是不织不死,断去烦恼之意,「烦恼(Kilesa)」在佛教中又称作「惑」,指恼乱
心身的精神作用而言。Nir是「不... 阅读全帖 |
|
l****n 发帖数: 727 | 4 昨天没有单章点评,不过提出了几个问题。今天值班,写一个单章点评。说句实在话,
贫道对《黑日》这章还没有完全看懂。对三首魔狮和九魔子母枪还是有疑惑的(不可能
是单纯的法力凝聚物)。这章韩立和匈魔尊都是以命相拼了,细节描写很生动。
1、先指出本章的小bug吧。1)应该是涅“槃”圣体不是“涅盘圣体”2)本章从元婴出
现到人影凝聚这段有bug,这个人影不应该是三头六臂的,而应该是韩立的一头两臂的
。贫道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韩立遭受黑日进攻后,可能一:身体被毁;可能二:预感
身体会被毁,直接把身体做某种处理(人界中已经出现过了解体重塑先例了);可能三
:高级变身,贫道理解应该是第三种可能。然后强行施展梵圣真魔功的“涅槃圣体一层
”的变身,变身为一头两臂的真魔一级形态。紧接着施展梵圣真魔功的“涅槃圣体二层
”的变身,变身为两头四臂的真魔二级形态。推理下去,施展梵圣真魔功的“涅槃圣体
三层”的变身,才是变身为三头六臂的真魔三级形态。
百度:
“涅盘”的正确写法
读音:ni?p醤;写法:涅盘(涅槃)
凤凰涅磐
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槃
”,以此典故寓...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5 何谓涅盘?
涅盘须在某特定状态 e.g.打坐 深定吗?
日常生活 吃饭 走路 说话 思考 时, 可以涅盘吗?
必须涅盘之中,才能断除贪爱?
不在涅盘中,就无法断贪爱吗?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
|
m***o 发帖数: 17656 | 6 ☆─────────────────────────────────────☆
scorpios (Bonheur) 于 (Mon Jun 17 15:17:22 2013, 美东) 提到:
最近诸事处于胶着状态,真心感到疲惫
☆─────────────────────────────────────☆
Wxiang0212 (悠小然) 于 (Mon Jun 17 15:20:54 2013, 美东) 提到:
是你啊~~~
问什么
☆─────────────────────────────────────☆
scorpios (Bonheur) 于 (Mon Jun 17 15:25:45 2013, 美东) 提到:
煎饼果子来一套,都问。。。
☆─────────────────────────────────────☆
alassea (大丈夫) 于 (Mon Jun 17 18:04:09 2013, 美东) 提到:
+1
感觉好多天蝎座最近都焦灼。。
☆─────────────────────────────────────☆
...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7 几颗大星星都在天蝎啊,大概就是要盘涅了。
大起大落的人生挺好的,fighting~ |
|
e***e 发帖数: 3872 | 8
以前知道两个名人在MIT,一个Minsky,一个Chomsky,不过只读过一篇后者
的文章,关于形式语言的,反正前者所有学AI的人都会知道,不读他的东东也
得读他影响出来的东东。但自己水平太低了,也没怎么真明白这两个牛人的厉
害,上次有个什么讲座好像是有Chomsky,不过没去听,他好像春季有门课,
反正是语言学系的,怕是听不太懂。Camer是学什么的,属于文科吗,偶在盘
算是不是以后去读个文科的专业,你觉得该学些什么基础课呢?好拿奖吗?
不懂这个术语的说,偶找了个Freud的“Totem and Taboo”来看,不知道
对了解龙凤有没有帮助,还是已经过时了?
偶觉得马克思主义的东东对思想家,更主要对民众的吸引力有些像路德教的
那种力量,他又进一步把十九世纪的科学进步和启蒙运动以来逐渐繁盛的无神
论综合了起来,想想经历了一次大战的世界,多少会禁不住被吸引过去。不过
到三十年代末情况就有些变化了,Freud在‘摩西与一神教’第三部分的两个
前言中多少表达了好多与他同时的学者们对发生在苏维埃的变化的感触。 |
|
G**W 发帖数: 1865 | 9 二乘无学不证涅盘
不懂佛法的人也许要问:「既然是本来就有,为什么要我修行以后才能证得?」那我们
这里就要来说明:「二乘无学证得解脱果,而不能证得涅盘。」外面的人听了就会说:
「这个萧平实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既已证得解脱果,怎么说他不证得涅盘?」但当我
跟诸位说明以后,你们就会知道我说的才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先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诸位就容易了解了。八识
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能做得了什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盘丶种种相性非性涅盘丶
自相自性非性觉涅盘丶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是名诸外道四种涅盘;非我所说法
。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盘。」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此谓第一丶「诸法有自性」之非性涅
盘;第二丶「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盘;第三丶「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盘;第四丶
「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盘;非我释迦牟尼所说正法
。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馀涅盘。》
诸外道辈,於无馀涅盘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是,
於涅盘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对谁
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盘经》四十卷中,亦
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析辨
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至踵
随六师外道之後,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能
令闻者易於解知...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2 直接证据说明,”有余涅盘”是三果或三果向,
看起来还提到三果圣者死了,不知还活着算不算,应该算”有余涅盘”
”无余涅盘”是四果,不管死了没有。
”有余涅盘”、 ”无余涅盘”,看起来是境界上的差异(十结有没有解开),
不是阿罗汉死了没有。
(以下杂阿含与增ㄧ阿含,引自大正藏)
大正藏 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二)
"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盘界。云何为二。有余涅盘界.无余涅盘界。
彼云何名为有余涅盘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世。是谓名
为有余涅盘界。
彼云何名为无余涅盘界。于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
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余涅
盘界。
此二涅盘界。当求方便。至无余涅盘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间接反驳 ”有余涅盘”是阿罗汉还活着,”无余涅盘”是阿罗汉死了。
有多处杂阿含经文,解释起来很憋忸。
1. ”有余涅盘”指活着时证阿罗汉果及”无余涅盘”指阿罗汉死亡
在阿含经文中的矛盾憋忸之处。
杂阿含740说的“谓现法智有余涅...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3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八识心王来说明探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什
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是
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透过见...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14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三轉法輪之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
什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
是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5 基督教的天国
天国是在天上,圣经通常把天分成两部份来讲。从宇宙观的立场来看,天和地同为上帝
所造,「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一1)。天是上帝用来置太阳、月亮、诸星辰之处,「
于是上帝造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
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创一16-18)雨水是从天上落下,「天上的窗户也敞
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创七11、13,八3)接近地球,天的空间处,也是众
鸟飞翔活动之处。
再从基督教信仰的立场来看,天不仅单是存有日月星辰而已。天的最高部份,不能用肉
眼看到的最高属灵处,却有三一真神,众天使天军及诸圣徒在。「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
垂听,垂听而赦免。」(王上八30)「忽然有的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说……」(路二
13)「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太十八10)
天也被称为「天国」(Kindom of God),或「上帝的国」,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
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祂又警告尼
哥底母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约三5)由此可见,天
国不是一个抽...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6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Fri Nov 4 07:28:21 2011, 美东) 提到: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
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是据说翻译到中国的最早的经典,传法的人是大阿罗汉, 好像来了两个
大阿罗汉.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Fri Nov 4 10:15:54 2011, 美东) 提到:
我理解,前面一大段排比句,都还在描述有所得、有所求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话是无所求、无所得的境界。
以无所得故。
当然是更好。
☆────────────────────────────────...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17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摘录 Jotika 禅师《禅修之旅》
禅修者了解∶涅盘指生灭现象的完全止息。这是非常
难谈论的,它不是不存在的东西,如果我们说∶涅盘的意思是「一无所有」,那么,我
们也可以说涅盘不存在。
涅盘是一种经验,在证入涅盘时,观察的心和所缘境两
者都止息了,禅修者觉得一切都止息了。
《相应部56相应11经》有非常短和清楚的句子∶
Yaj kibci samudayadhammaj , sabbaj taj
nirodhadhamman ti.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Samudayadhammaj 指自然生起的法。任何自然生起的
法,都会自然消失。你清楚的观察到∶会自然生起的事物,也会自然灭去。
......
有很多修行法门,如果你修那个法门,\多人说∶那也可以证入涅盘。其实不然,证入
涅盘的唯一方法是∶观察你自己的身心的生灭过程。
有些禅修者在禅修时,偶尔心会非常清净、平静,他们
误以为这是涅盘。当禅修者证入涅盘时,他会发现∶以前的经验并非真正的涅盘,对涅
盘的误解会被厘清。
当心变得解脱的那一刻,没有生灭现象,完全寂静。这让人想起涅...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9 首先感谢楼主的文使我去看了一些网上的东西。。。
个人愚见
新手如我要先理解 “无常”, “无我(非我)”, “苦”, “非我所”的诠释,
和弄清楚了它们是五蕴的特性这个感念, 不然讲其他的犹如隔靴搔痒。
LZ前面说是3个消息, 后面又说是定律, 是以消息为形式出现的定律? 哈哈
个人觉得这个消息Neither pessimistic nor optimistic, but realistic
Walpola Rahula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alistic point of view:[13]
First of all, Buddhism is neither pessimistic nor optimistic. If anything at
all, it is realistic, for it takes a realistic view of life and of the
world. It looks at things objectively (yathābhūtam). It does not falsely
lull ...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20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GWZW (GWZW) 于 (Thu May 3 17:39:31 2012, 美东) 提到: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2 发信人: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问谁知道这话的意思: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09:04:04 2011, 美东)
Hi, freeman08, Thank you!
This is what just I googled on this topic:
http://iask.sina.com.cn/b/7245158.html
由于小乘声闻以灭尽生死为涅盘,在解脱轮回生死到生死灭尽的涅盘过程中,分涅盘为
两个阶段∶一曰有余依涅盘,二曰无余依涅盘。
-- 这只是所谓小乘的涅盘,
Freeman08底下的意思是,所谓大乘的涅盘,还更超越这些小乘涅盘。
经文指出两种涅盘皆以‘诸漏已尽’的寂灭为体。但前者诸根的身依还存在,饥时要吃
,寒时要穿,四大不调时也要发生疾病;唯由于烦恼之漏已尽,六根门头所反映的种种
好丑境界,只是可厌弃的法有的扰扰之相,更不会起执着爱憎之心,这正是显出现证涅
盘生活的境界;可是残余的身依尚存在,故称‘未般涅盘’,所谓‘子缚已断,果缚...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3 ☆─────────────────────────────────────☆
runsun (runsun) 于 (Thu Nov 1 03:44:00 2012, 美东) 提到:
修者从本质上了知到,一切有为法每次重新生起后就坏灭掉。发展到行舍智后,禅修者
就能觉知到一种超越生灭现象的状态。这意味着他已经超越行法倾近了涅盘。行法和涅
盘是完全相反的,两者是不相容的。一者存在,另一者就消失。没有生起的地方,那里
就是涅盘。相反,有生起的地方,那里就没有涅盘。(这如同)在黑暗中无法看到光明
,在光明中也无法看到黑暗。
Meditators know inwardly that every conditioned thing comes up afresh every
time it dissolves. As knowledge of equanimity about formations (sankhārupek
khā ?āna) develops, the meditator becomes aware of a state that is beyond
the ph...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4 莫哥西亚多
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
这种内观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
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机,
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
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导向解脱、得到涅盘,它的教法富有次第性;道德(戒)是这条道路
的第一阶段,
而道德的实践带给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宁静。专注(定)是第二个阶段,它带给我们更高
的喜乐,因为专注
所得到的内心纯净,可使人体验到天堂般的快乐、轻安、喜悦。然而,祇有专注仍是不
够的,仍缺乏将内
心的染着永远根除的力量,唯有再加上毗婆舍那的智能方可使我们得到解脱,导向最高
境界的涅盘,这是
第三阶段。
要得到解脱必须知道毗婆舍那,了解它的目的以及如何修学。佛陀说,行者须用毗婆舍
那来清除他对
自我及整个世界的错误观念。毗婆舍那使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种种不正确的观
念造成我们在生死
苦恼中轮回,所以我们应该赶快修学毗婆舍那来摆脱轮回之苦,就像一个人头发着火或
者胸口被矛所刺中
般紧迫;有机会接受毗婆舍那的练习真是非常宝贵的啊!
当我们透过... 阅读全帖 |
|
f****u 发帖数: 443 | 25 界的解析一步
界是为划分不同众生而设计的。
对佛教徒而言,是不同众生各自业力所显化。
对通达者而言,两种说法均指同一件事。
无数次的实验证明,不同道德度,爱度,欢乐度……的众生混居一处,会导致道德度,
爱度,欢乐度……等等度的整体下滑。因此,需要设定不同的界把他们分开,并让他们
在各自的界中经历各自的课程,得到等等度的提升。
划分过程是全自动,程序化进行的,遵循共同的宇宙法则,即因果法则。
任何众生,都被安置了一个“中央处理芯片”——道德宫。一切心念,语言,行为,都
被道德宫记录和评价,作为以后划分界的依据。
所以,界的划分过程,永远是动态的,进行中的。
-----------------------------------------------------------
界的解析二步
只要有众生,就有阶级。
有多少的生物种类,就有多少阶级的划分。就算在同种生物内,阶级的细分都足够大到
“种种心生种种法生”了……
玫瑰,在花卉中,属于顶级设计。它的形态,气味和生命场,设计它所使用的数学和能
量当量,都与其他花卉截然不同。
百合和马蹄莲属于二级设计。
牡丹芍药第三级设计。
栀子花第四级。...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6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7 有余涅盘与无余涅盘二词,见于北传四阿含,而不见于南传的四尼柯耶。它们只出现于
小部的<如是语经>∶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有二涅盘。何之为二?为有余依涅盘及无余
依涅盘界。
诸比丘!有余依涅盘界为何?诸比丘!于此应供之比丘已尽
漏,住于〔梵行〕,办应作之事,舍负重担,证得自义,以尽有结,依正智而解脱。彼
五根安立,无伤彼事,故经验喜与不喜,能感乐与苦。彼为灭贪、灭瞠、
灭痴者,诸比丘!说彼为有余依涅盘界。
诸比丘!无余依涅盘界为何?诸比丘!于此应供之比丘已尽漏,住于〔梵行〕,应作已
办,舍负重担,证得自义,以尽有结,依正智而解脱。诸比库!然于此生所觉知者已为
无喜悦而清凉,诸比丘!说彼为无余依涅盘。诸比丘!此为二涅盘界。”
http://www.ahan.tk/view/9/4/
《清净道论·第十六·说根谛品》
“由于他除去集因,舍断业果,于最后心以后便不再生起诸蕴,并且已生的诸蕴亦灭之
故,无有余依;这里是依照无有余依之故而命名为无余依涅盘。
所以南传区分有余涅盘与无余涅盘,是以有无五蕴来分,与北传论师说法相同,而与北
传阿含不同。
http://www.theraw...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8
差异,常是窥视原始佛法的门缝。
听SeeU法友说,南传阿含中没提过”无余涅盘”、”有余涅盘”,
我查一下,也没有查到南传阿含提过”无余涅盘”、”有余涅盘” 这样的说法。
只在北传阿含有提”无余涅盘”、”有余涅盘”
真是奇怪。 杂阿含、相应部都应该提到才对。
怀疑”无余涅盘”、”有余涅盘”这样的名词可能是后世有些僧人为了记颂方便而说,
所以有些部派有,有些部派没有,
北传杂阿含中甚至”无余涅盘”用法、意思,常不同,可能是背诵传颂时误传。
也许后来这两个名词流传广了,大家都通用这样的词,各部派也只好解释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这也只是猜测,没证据。
“无余涅盘”在古老的阿含及其修行方法中,配合经文前后意思,这有意义。
后世人为了区别派系,在”涅盘”这样的词上再做文章再提出各式各样涅盘,
我认为没必要。 |
|
r****n 发帖数: 8253 | 29 你低估了大乘的智商,也不了解大乘的慈悲。在大乘看来,小乘不过是急着涅槃,自己
吃饱了不管别人饿着的自了汉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贬低小乘也不是什么过错。你修
得再好,如果不能带别人出苦海,别人为什么要供养你?利用别人的供养,自己觉悟了
,然后直接无余涅槃不再回来,还有什么胆气说这才是正法?若我吃你的穿你的,为的
是自己涅槃不再回来,也不可能回来,还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是小
==============================================
这一段是最悲哀的。。。
确实,无余涅盘的诸佛和阿罗汉,不再出生,不再回来了。但是,但是。。。
这等于说已经无余涅盘的诸佛和阿罗汉,和这世间彻底断了关系了吗???
愚痴众生啊。。。
佛陀可没有说过涅盘是另外一个世界啊,相反,佛陀说涅盘界是“非此世界,非彼世界
”,注意那个非彼世界,也就是说佛陀直接否定涅盘界是另外的和世间不相干的他方世
界。
龙树说过,世间即涅盘,涅盘即世间。是的,涅盘界和世间本质就是同一的!已经无余
涅盘的诸佛和阿罗汉哪里有舍弃众生???他们以众生难以理解的方式,继续影响着这
个世间啊。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0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Mon Jun 11 12:49:47 2012, 美东) 提到:
解脱,涅槃,其实就是不存在了。大家为什么要追求“不存在”呢?
解脱,就是没有自我这个边界了,就是“全存在”了,就是全部了。
但是这个全部形式的存在,打个比方吧,孙悟空在一个房间里,他要变成“全存在”的
形式,也就是桌子里有他,他就是桌子;凳子里有他,他就是凳子;地板里有他,他就
是地板;空气中有他,他就是空气。。。
也就是说,“全存在”这个存在形式,就等于是“不存在”了。因为存在的特征性没有
了。
要知道,自杀并不能消灭自我,所以还要继续轮回。但是涅槃是彻底达到“全存在/不
存在”了,所以想找也找不到了,所以不会轮回了。所以涅槃也可以认为是最彻底的躲
猫猫,是最彻底的”自杀“。
大家确定你追求的就是这个解脱吗?
想起了一个经典的笑话:Everyone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 one wants to
die.
:)
☆────────────────────... 阅读全帖 |
|
|
c***h 发帖数: 2262 | 32
这个证据反驳了南传或”小乘”后代论师对有余涅盘无余涅盘的看法,
虽然增一阿含不完全可靠,被”民间”的部份多,拿来当证据颇危险,
若对比相合于杂阿含、相应部这两个可靠的经典的说法,就免强还算可靠了。
虽然杂阿含也有某些地方有余涅盘无余涅盘的用法,似乎可以不是我说的那样,
可目前应该没有比本帖更强的证据,证明佛陀对有余涅盘无余涅盘的看法。
所以说,南传、”小乘”的说法,不要尽信。不见得是佛陀当时的说法。
如果后代论师误解无余涅盘,又以无余涅盘为目标,还要疾得无余涅盘,
会导致赶快五蕴尽灭,证完阿罗汉就死,尸骨无存。
或延伸出其它奇怪的论述,这就一步错,步步错,想圆回来,论述就很别扭了。
如果无余涅盘是十结尽解,阿罗汉果。
那就是贪嗔痴灭尽、五受阴尽灭不起。 |
|
c***h 发帖数: 2262 | 33
果名有余涅盘;得阿罗汉果,名无余涅盘。三果圣人,上生而更不还来欲界受生,所得
上界身,即名意生身。佛在世时,优陀夷与舍利弗,曾诤论意生身有色无色的问题,优
陀夷硬说意生身是无色的,被佛呵斥。这样,阿那含果得有余涅盘,有意生身;阿罗汉
果得无余涅盘,意生身也没有了。今胜鬘经略为不同∶阿罗汉辟支佛是有余涅盘,有变
易生死,名意生身;证得无上菩提,才是无余涅盘,无意生身。由此可知,阿含经中,
约声闻行者,辨有余无余,及意生身。而大乘同据�: 庵志伤担枰孕碌慕馑
担级斯敕鸸嬗杏辔抻嘤胍馍怼�
胜鬘经是方广?
我个人会将它看成是后期的演变,佛教的许多说法本就是一直在演变中。
个人的倾向是先看重目前最原始说法,虽然这已经不可得,只能见到部派说法,
Steven Collins认为,不应将巴利经典等同于早期佛教,
这些巴利经典并非在南传上座部成立之前就存在,而应该被看作是该部派的产物
为了寻找原始佛陀教义,学者也提供了一些研究方法
例如:
Egge认为经典的偈颂比散文更古,更能保存经文原始的风貌
Bronkhorst认为,某些早期经典中说了,又在其它早期经典中被谴责,...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4 没人说阿罗汉有五蕴会影响他的解脱。
====
-- 既然不影响
-- 那……干麻搞一个五蕴尽灭的动作呢?
-- 用意何在?
慧解脱阿罗汉只是没有经过四禅八定而证悟解脱的。
但是这不等于慧解脱阿罗汉无法做到以涅盘为所缘,深入的定并不是以涅盘为所缘的充
分必要条件。
=========
-- 慧解脱阿罗汉可以做到,那我还免强能接受。
==========
只要很短的以涅盘为所缘就足够,甚至我认为就哪怕没有做到以涅盘为所缘,靠慧,也
足够可以成为阿罗汉。
解脱重点在于升起厌离,在于认识无常,苦,无我,对涅盘的认识,慧见也可以。
不过由于阿罗汉已经熄灭了贪爱,想要做到以涅盘为所缘,我认为不是难事。
这方面由于缺乏实践例子去检验,目前只能基于理论的推测。
================
可能是对涅盘的理解不同。
我也没涅盘过,不见得对。
初果前应该可以体验涅盘。能力有限,免强达到,不能保持,只能暂时以涅盘为所缘。
那 证阿罗汉果的阿罗汉呢? 还是如同初果一样,某种状态,例如打坐,才能如此吗?
这是一个问题。
我认为,不需要。
很多经都说,是五受阴灭 色集色灭
色灭 寂静涅盘。
阿罗汉...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5
法友,我所知修习大概的过程如下。
在初果前,会完整走过四念处(包含七觉支),现观缘起,
也就是观察到 无明、行………如何升起(缘起),以致贪爱生起,
这个观察是属于法念处,会很明确、熟练
(也就是熟练的观察五蕴运作、缘起法、四念处、八正道…)
因为真的观察到 无明、行……缘起,贪爱(爱取有),忧悲恼苦。
熟练的观察(正念正知)缘起法时,明白任何时候二十四小时的起心动念都明白
这确实是苦、苦集。
在这二十四小时苦的逼迫下,这前提下,才会迫不及待生出离心。
(这才是真正”离”,“出离心”。)
也就是味、患、离的离。
但是,这时知道要离,却没有能力离苦。
要修习八正道,特别是积极正思维无常、苦、无我,以培养离苦的能力。
初果一般会暂时体会涅盘(指贪嗔痴熄灭的情况),也可能以涅盘为所缘(也就是安住于
贪嗔痴熄灭的状态)
你自己知道那是没有贪嗔痴的境界,因为你已经修过四念处(法念处),熟练观察缘起法,
什么情况是 无明、行….缘起,贪爱涌现
什么情况没有这种缘起,
自己一定非常清楚。
(如果不清楚,就要退回去修习法念处、心念处、受念处,再次熟练观察缘起)
初果能力不够,不能一直如此贪嗔...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6 由古印度佛陀当时的”我”说起。
由时间说起,由远古到佛陀时代。
天启灵感之Veda(吠陀) 约公元前二十或十五世纪
神话: 有个主,创造万物。
Brahmana(梵书、祭仪书) 四吠陀之一
神学: 梵(Brahman)为世界之根源,宇宙本体。
Upanisad(奥义书) 四吠陀之一 约公元前六世纪
哲学: 梵(brahman)为宇宙的本体
我(atman)为个人的「实体」;
到了奥义书时代,继承梵书思想,确立”梵我同一”的观念
也就是,个人主体”我”与宇宙本体”梵”,在本质上是同一、不二。
而个人”我”随业轮回转生。
但通过禅修,达到最高境界,也就是回归宇宙本体。
-- 梵我合一、梵我不二
解脱轮回,住于”常”的梵界。
再更深入内省探讨,
”我”方面,有两种说法在古印度当时流行: 五藏说、四位说。
1.食味所成我
由生物本能的知觉,在身体与外界对比观察中,以”肉体”为我。
2.生气所成我
生理常识的认知上,从他人生、死对比观... 阅读全帖 |
|
o******l 发帖数: 828 | 37 “巫马师兄能否感应到二人此时身在何地?”一旁冰魄仙子一惊的问道。刚刚其已用神
念将方圆数百万里内扫视了一遍,但丝毫未见韩立二人的踪影,故而其心疑下,不由开
口向自己这位大神通师兄询问起来。
黑瘦道士闻言,点了点头后平静的回道:“此时二人已在数千万里外,师妹自是感应不
到的。不过此界竟有这般逆天遁术,着实令为兄有些意外,此等遁术就是在上届也极为
罕见。”
冰魄仙子闻言,心中不由再次一惊。若韩立身具这般逆天遁术,将来想将韩立擒住自然
难上加难,恐怕就是将其堵住也无法得手的。
但就在此时,银袍青年不屑的开口道:“师妹放心,无论那姓韩的逃到那里,均无法逃
离为兄的秘术感应。除非其能发现此中秘密,否则,嘿嘿!”
“尉迟师兄此言差矣,若不将其引入大阵禁锢起来,姓韩的身具这般逆天遁术,将来就
是将其堵住又有何用?”冰魄仙子闻言,眉头皱了皱后回道。
“你二人不必再争什么,此遁术需二人合力才可施展,若只是一人施展此雷遁术,效果
则远远不及二人合力而为之。”黑瘦道士听到二人言语,竟有些无奈的提点道。其虽不
愿助二人得到师尊大人之衣钵,但心中一些疑惑还需向韩立问明,故而不得不从旁提点
一二。
果真,冰魄仙子...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6523 | 38 Hi, freeman08, Thank you!
This is what just I googled on this topic:
http://iask.sina.com.cn/b/7245158.html
由于小乘声闻以灭尽生死为涅盘,在解脱轮回生死到生死灭尽的涅盘过程中,分涅盘为
两个阶段∶一曰有余依涅盘,二曰无余依涅盘。
经文指出两种涅盘皆以‘诸漏已尽’的寂灭为体。但前者诸根的身依还存在,饥时要吃
,寒时要穿,四大不调时也要发生疾病;唯由于烦恼之漏已尽,六根门头所反映的种种
好丑境界,只是可厌弃的法有的扰扰之相,更不会起执着爱憎之心,这正是显出现证涅
盘生活的境界;可是残余的身依尚存在,故称‘未般涅盘’,所谓‘子缚已断,果缚犹
存’,曰有余依涅盘。至于无余依涅盘与前者所区别的,是在‘彼于今时’寿命已尽,
肉体消灭,现在的身受心受的牵引因已断,对于未来更‘不复希望,皆永尽灭’,达到
了灰身泯智的境界,曰无余依涅盘。
涅盘的境界不属于理论的问题,而是唯实证体验者精神上的生活境界。
死,毕竟无关紧要的,‘寂灭为乐’的境界是要求在生前证得的.
Do you think that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9 「无余涅盘」一词,在<杂阿含>与<相应部>出现不只一次。其意义,应当从多数的
用法来了解,以避免传诵中少数经文的错乱。
杂阿含979经[正闻本13320经/佛光本971经](外道出家相应/道品诵/如来记说)
......
尔时,世尊涅盘时至,告尊者阿难∶
「汝为世尊于双树间敷绳床,北首,如来今日中夜,于无余涅盘而般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79.htm
<转法轮经>等说佛陀成道,并不用「无余涅盘」一词指烦恼灭尽。那么此处「无余涅
盘」,应当指肉体消灭。
<杂阿含740经>的疑义,可对照南传<相应部46相应3经>解决。
杂阿含740经
......
现法智有余涅盘;
及命终时;
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
相应部46相应3经
......
在当生之初期到达究竟智。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究竟智,则在死时到达究竟智。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究竟智,如果在死时未到达究竟智,则以五下分结的灭尽而为
中般涅盘者。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740.htm
南...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印顺法师的看法∶
阿含经也说二种涅盘∶一、有余涅盘,二、无余涅盘。约古典的阿含经义说∶得不还果名有余涅盘;得阿罗汉果,名无余涅盘。三果圣人,上生而更不还来欲界受生,所得上界身,即名意生身。佛在世时,优陀夷与舍利弗,曾诤论意生身有色无色的问题,优陀夷硬说意生身是无色的,被佛呵斥。这样,阿那含果得有余涅盘,有意生身;阿罗汉果得无余涅盘,意生身也没有了。今胜鬘经略为不同∶阿罗汉辟支佛是有余涅盘,有变易生死,名意生身;证得无上菩提,才是无余涅盘,无意生身。由此可知,阿含经中,约声闻行者,辨有余无余,及意生身。而大乘同据这种旧说,而予以新的解说,约二乘果与佛果,而辨有余无余与意生身。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6/yinshun06-08.html
我再想想。 |
|
r****n 发帖数: 8253 | 41
又怎么会是一种识?连佛经里面最基本的核心概念都敢随意篡改内涵,真是够有“魄力
”。
我何时说过涅盘是五蕴的识?任何五蕴的识,当然是无明所生,而涅盘绝对不会是五蕴
的识的。五蕴的识是有为法,而涅盘的识,是无为法。
涅盘是彼岸,是清凉地,是寂静,殊胜,是微妙,而之所以有这些特性,就是因为涅盘
本身是具有信息识别能力的,这种信息识别能力,就是一种“识”,只是和五蕴的识的
特性是不同的。五蕴的识,其信息识别能力是独占式的,破坏式的,它会破坏信息原有
的态,造成“信息”的“坍塌”,进而造成现象的生灭,造成轮回。但二者本质都是一
种信息识别能力。
如果涅盘没有任何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功用,那就是彻底的毫无意义的死物。无余涅盘
就变成永死,而并非佛陀所说的“不死”。
我引用的两段经文,佛陀就是明确将涅盘形容为识,但加了限定词,是不可见的识。突
出其抽象性。以便和五蕴的识区别开。
佛经上所说的识,几乎都是形容的五蕴的识,是有为法,它是无常,苦的。
而且涅盘的识,其特性,由于超越凡夫经验,凡夫很难理解,所以一般很少提。
另外这种特性,是绝无可能在还有五蕴的状况下有功用的,更不...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2 尘世间有尘世间的法则,两个世界虽然都有法则,但是涅槃界的法则能适用尘世间么?
=========================================
你把世间和涅盘给割裂了,又把龙树所说的世间即涅盘,涅盘即世间给抛到脑后了。
实际上,这个世界的历史,或者事件的演化,主要是发生在涅盘界的,你不过是观察到
演化的结果而已。同时,你又把数据(造业)输入到了涅盘界。并且这些涅盘界业力的
种子,未来又会影响到你。
波函数的弥散,各种概率的演变,是在抽象空间(涅盘界),不是在我们观察的“世间
”,而你只能观察到波函数的坍塌结果。
这就犹如道德经里面所说的,那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的“道”。
涅盘界相当于存储资料的硬盘,外加运行程序的内存。程序主要在内存当中运行,而你
只是通过显示器观察到程序运行的结果。你通过显示器(识)观察到的结果,是涅盘界
的一个映像。
而无余涅盘的诸佛和阿罗汉,可以更容易更广泛的读取硬盘资料(非定域性导致),并
参与程序在内存的运行。它们本身也像一段“程序”。但是,它们要受到法则的制约,
因为法则是最根本的。
涅盘界是底层的程序,是舞...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3、 互斥互补缺一不可
★ 互斥性强调波和粒两种存在方式的排斥性、对立性,互补性强调两种方式的统一性。
要完整认识波粒关系,互斥和互补是缺一不可的。互斥和互补二者并无哪个是根本的,
都同等重要。
★ 五蕴是粒,涅盘是波。五蕴是有,涅盘是空,空有二象,互斥互补
★ 因为互补性,”世间(五蕴)即涅盘,涅盘即世间(五蕴)”,即“空不异色,色不
异空”(大乘心经)
★ 因为互斥性,“世间(五蕴)非涅盘,涅盘非世间(五蕴)“,即”空异于色,色异
于空
★ 只强调互补性,忽视互斥性,必定陷入常见,这是大乘容易犯的错误。
★ 只强调互斥性,忽视互补性,必定陷入断见,这是小乘容易犯的错误。
★ 大乘过于强调“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强调五蕴和涅盘的统一性(互补性),但是
忽视了五蕴和涅盘的不相容性,这导致大乘容易走向神我常见。
★ 小乘过于强调“空异于色,色异于空”,强调五蕴和涅盘的不相容性(互斥性),但
是忽视了五蕴和涅盘的统一性,这导致小乘容易走向断灭见。
★ 互斥互补二者结合,才是真正完整的对五蕴涅盘关系的阐释,是真正的中道。...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4
Is
P6
他列出 Geiger、Warder等人的看法,
从考古上看,
因为 Gathas(偈)、verses(诗) 比porse(散文) 更不一致
而散文可能被严格的”和谐”了,被统一规定了,
偈诗则较没有人管,
所以,可能偈诗比散文有更多更古老的考古上价值
另外,由于你说南传尼柯耶没纪录有余涅盘、无余涅盘
因此,我也怀疑佛陀是否有说过 有余涅盘、无余涅盘
也可能,南传删掉这种词,被后代人某种原因给”和谐”了,删掉了
也可能北传加入这种词 被后代人某种原因给”和谐”了,加入了
更可能北传阿含,只是后人为了记忆传颂方便,
把某种较长说法,直接用有余涅盘、无余涅盘这样的短词来取代
然后,口语相传,不小心把词的用法、用意 给传歪了,
以致有些矛盾出来。
南传,原先赤铜碟部没用这词,可因为当时其它部派流行这样的词,
于是赤铜碟部论师也补充说明,这词是什么意思。
即使有余涅盘、无余涅盘 这么确定的词
我都认为 这是谜,不确定,待查。
当然,像”成佛”这种纪录不完整的事,就更有问题了。
只是事涉信仰,会有纠纷。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如果涅盘是一种存在形式,佛陀应该会说四有(bhava)-三有加上涅盘有,而不是三有。
但是佛陀没有说四有。
能有五蕴。
无它。
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
典)
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盘。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
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盘。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
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
思,五蕴不是涅盘的发生因。
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佛性或者阿赖耶的无漏种子。
,彻底舍弃五蕴,才能有解脱的涅盘。而建立在五蕴涅盘不二思想基础上的大乘,则由
于忽略五蕴涅盘的互斥性,扭曲五蕴涅盘的互补性,导致解脱道路的严重反向。 |
|
Y**u 发帖数: 5466 | 46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7
非常违背了大乘佛理,但是也说得过去。唯一的遗憾就是解释不了谁是第一义的问题,
从二者皆无到二者互生,其因力何在?阿赖耶识,就是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而产生的概念
。
阿赖耶识根本就是错误的解决方案。
其实我完全知道那个底层的问题,那个底层,不是什么阿赖耶识,而是涅盘界!这个涅
盘界,不是识!
佛陀对涅盘界的很多特性是没有讲的,其也是业力的存储地,后世很多人,为了解决某
些问题,创造出新的概念,却忽视了佛陀没有讲的涅盘界!
涅盘界和涅盘,二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所有抽象存在的统称,后者是专门针对抽象的
意识的。
是两两互生乃至五取蕴互生,互为因果。根本是两套体系,难怪扯不清楚
涅盘界是阳,现象界是阴,无明贪爱是所谓的“冲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只有阴彻底灭,才能生阳。阴极生阳。
五蕴“灭”,涅盘“生” ,解脱是从阴(五蕴)转为阳(涅盘)的一个过程。 |
|
W*********E 发帖数: 197 | 48 以下转贴 :
龙树菩萨《十二门论》:「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
,谁得涅盘?」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有一个中国禅宗的公案,是说仰山禅师的故事,谈到真正开悟的见地就是明白了『入』
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位居士听了就说: 『入』_之一字,不要也可以。这个其实才是真
悟居士的见地啊1
我们看看史上有很多阿罗汉入涅槃时,究竟有谁能『入』涅槃? 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入
』涅槃。
当你入了无余涅槃时,大家都说你捨报时入涅槃,然而『入』无余涅槃其实并没有人去
『入』啊, 有情的本际, 每个人的真如,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本来涅槃嘛.又何
必你去『入
』呢? 所以入涅槃其实是你自己消失了.你消失了以后,是完全无我的境界,剩下『衪
』保持在祂自己原来的涅槃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所以『你』根本无法『入』
涅槃,而『祂』也没有入涅槃,因为『祂』是本来就涅槃,不必再入涅槃., 而你的五
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消失掉了,变成了真实的无我,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你的自
我存在, 那裹还有你 ? 所以根本没有你去入涅槃.
所以禅宗公案中的那位大居士说 : 「入之一字,不要亦可」。而...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9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ak-khandha)。于(阿毗达摩)论教,诸究竟法则归纳为四种类别。首三
种──心、心所与色──包含了一切有为法,
经教里的五蕴相等于这三种(究竟法)。识蕴(vibbana)在此列为心(...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50 以下是南懷瑾老師在「金剛經說什麼」一著中說的『涅盘』, 這裏精教理的朋友很多,
這是佛法裏所說的『涅盘』嗎 ? 另外恭禧我弟阿 See榮任版主, 哥也跟著沾光.
南 Sir 說 :
『一个学大乘佛法的人,没有先考虑自己,学佛是要成就,好去帮助众生,救度他们,
使他们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绝对快乐清净的境界。这个境界叫什么?就是「无余
涅盘」。』
『所以,清福最难。由此看来,涅盘翻译成寂灭,虽然包含了清福的道理,但是在表面
上看来,一般人不大容易接受。实际上涅盘是个境界,就是涅盘经里提出来的「常乐我
净」的境界。也就是说,你找到了这个地方,永远不生不灭,就是心经上说的「不生不
灭,不垢不净」,常乐,永远如此,是一个极乐的世界。那才是「我」,我们生命真正
的「我」,不是我们这个几十年肉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会变去的我,那个真
我才算净土,也就是涅盘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