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盘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y
发帖数: 3318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七天[转载]
对微细与粗重感受保持平等心的重要性~觉知的持续不断~五个朋友(五力):信心(
信)、努力(进)、觉知(念)、专注(定)、智慧(慧)
七天过去了,你还有三天可以用功。把握这几天努力不断地用功,了解你应该如何修行。
这个修行方法有两方面:觉知与平等心。你必须对身上出现的所有感受发展出觉知,同
时你必须对感受保持平等心。由于保持平等心,自然地你迟早会发现,以前没有感受的
部份,感受开始出现了,而粗重、坚硬、不愉悦的感受开始融解成微细的振动。你开始
在全身体验到一种非常愉悦的流畅精力。
这时的危险,是将这舒畅的感官经验当做努力的目标。事实上,修行内观的目的不在体
验某种特别的感受,而是要培养对于一切感受的平等心。感受持续变化,无论是粗重或
是微细。你修行的进展,只能以培养出的对感受的平等心来衡量。
即使你体验过微细的振动畅流全身,很可能粗重的感受会在某处再度出现,甚至没有感
受。这并不代表退步,而是进步。当你增强了觉知与平等心之后,自然会深入心的潜意
识,挖出潜藏的染污不净。只要这些深藏的情结还存在潜意识里,它们必会在日后带来
痛苦。消除染污不净的唯一方法,是让它们浮现到心的表面,然后消失灭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信仰大乘15年后的认识
依他起的清净分, 见摄论∶
彼果断殊胜云何可见?断谓菩萨无住涅盘,以舍杂染不舍生死二所依止转依为相。此中
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涅盘谓依他起性清净分∶二所依止谓通二分依他起性。转依
,谓即依他起性对治起时,转舍杂染分,转得清净分。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5/yinshun15-23.html
佛果的功德,略说就是无住涅盘,三身,四智。见摄论∶
于生死涅盘,若起平等智,尔时由此证,生死即涅盘。由是于生死,非舍非不舍;亦即
于涅盘,非得非不得。
谓由三种佛身,应知彼果智殊胜∶一、由自性身,二、由受用身,三、由变化身。此中
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受用身者,谓依法身,种种诸佛众
会所显清净佛土,大乘法乐为所受故。变化身者,依法身,从!9龤史多天宫现没、受生
、受欲、逾城出家、往外道所修诸苦行、证大菩提、转大法轮、入大涅盘故。
无为法,部派论有说三无为法或六无为法。不过都以Nibanna 为主。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达摩答罗
当人观到色蕴为感受的基础,
同时也观到色蕴和身体都是无常时,
将会看到感到也是无常。
延伸这种内观,
行者会了解,所有的蕴,
包括想、行、识,也都是无常的。
它们是无常、不满足、没有永恒的自我。
没有禅修就不会经验到三法印,
因为有黏着的缘故。
祇要消除黏着,
人就可以从自己身体内体证四圣谛。
问:请先解说佛教的基本教义?
答:佛陀教导通往究竟安乐及和平的正道。而从知苦的止息这条正道所采用,最简单最
直接的教导方
法就是正念禅。正念是所有正确修习的基石。
问:我们可否藉由读书及思考有关四圣谛和八正道来了解这条正道?
答:书籍与修习不同,它祇是指出利用佛陀四圣谛止息苦的可能性。知识的了解,来自
书籍和教学。
修习则不同,它就像实际在你身心这实验室内作实验。当一个人在师父指导下禅修,发
展完美正念和正定
时,他就完全了解自身的正道。这境界可经由持续警觉来达成。换句话说,每刻正念于
身体、感受、心和
心的对象的过程。这些就是四念处。
问:这种正念、内观禅修发展的结果为何?
答:修习正念是为了了解我们内在的法,如法修习,会引导我们放弃对感官对象的执取
,能停止苦流,
再生的轮回。...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7 00:31:03 2011, 美东)
你把重点搞错了。那群阿罗汉说的是自己是慧解脱,强调的是慧解脱不需要经历禅定,
重点在于“慧解脱”上。
佛经本身对禅定也是相当重视的,有很多涉及禅定的经文,而且正定还是八正道的一个
,而没有禅定,就证阿罗汉果,确实很奇怪,自然会引起疑问。
因为重点在于慧解脱上,所以回答就应该是围绕为什么慧解脱不需要禅定。
而佛陀的答案是“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法住指的是对缘起的认识,涅盘智是对
涅盘的认识。
这个回答,不太好理解。也很难关联上。
因为这个法住智和涅盘智的先后顺序,是通用的。看不出慧解脱的特殊性。
===
通常我们对杂阿含347须深经的注意重点--慧解脱不需禅定。
而后世就很奇怪,为何慧解脱不需禅定? 怪。
妤是焦点就放在 --------是”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这很特别,这是慧解脱阿
罗汉的特色? 慧解脱到底是什么?
还有就是,禅定不重要吗?
一般讨论焦点可能如此。
这是很有名,很...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何辨别是否佛法?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2 11:48:06 2011, 美东) 提到:
AN 7.79
"Upali, the qualities of which you may know, 'These qualities do not lead to utter disenchantment, to dispassion, to cessation, to calm, to direct knowledge, to self-awakening, nor to Unbinding': You may categorically hold,
'This is not the Dhamma, this is not the Vinaya, this is not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
"As for the qualities of which you may know, 'These qualities lead to utter disenc...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三)「偈颂品」相关经文
魏译 T16n0671_p0583c08(00)
我姓迦旃延,  首陀会天出;
为众生说法,  趣于涅盘城。
是过去行路,  我及彼诸佛,
三千修多罗,  说于涅盘法。
欲界及无色,  佛不彼成佛;
色界中上天,  离欲成菩提。
唐译 T16n0672_p0638a16(00)
「我姓迦旃延,  净居天中出;
为众生说法,  令入涅盘城。
缘于本住法,  我及诸如来;
于三千经中,  广说涅盘法。
欲界及无色,  不于彼成佛;
色界究竟天,  离欲得菩提。
------------------------------
这段说明「偈颂品」的佛,姓迦旃延,在色界究竟天成佛,不是人间成佛的释迦佛。
梵本 789 颂
吠陀祠祀与供养,以及法等又重兴
议论长行短颂等,释义我闻惑世间
Verse 789
The Vedas, worship, and charity will again prevail with the revival of the Dharma; by narratives, histories, prose-composition...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南传:相应部56相应11经
而当这个开示被说时,尊者憍陈如的远尘、离垢之法眼生起∶
「凡任何集法都是灭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关于初果是否体验涅盘的问题,部派基本有两种见解∶
1. 见灭谛得道
2. 见四谛得道
杂阿含351经
时,尊者那罗问尊者殊胜言∶
「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则寂灭涅盘』者,汝今
便是漏尽阿罗汉耶?」
尊者殊胜言∶
「我说∶『有灭,则寂灭涅盘。』而非漏尽阿罗汉也。」
尊者那罗言∶
「所说不同,前后相违!如尊者所说∶『有灭,则寂灭涅盘。』而复言非漏尽阿罗
汉耶!」
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
「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
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得取其水。
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身。如
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盘。』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51.htm
此经尊者殊胜是三果,如实知见而不身触涅盘。若是阿罗汉,则以身触证涅盘。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英雄的旅程 - Joseph Campbell
中部26经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们!
我这么想∶『这位阿拉勒-葛拉么是贤智者、聪明者、有智慧者、长时间少尘垢之类者
,让我第一个教导阿拉勒-葛拉么法,他将迅速地了知此法。』比丘们!那时,诸天来
见我后,这么说∶『大德!阿拉勒-葛拉么已死七天了。』而我的智与见生起∶『阿拉
勒-葛拉么已死七天了。』比丘们!我这么想∶『阿拉勒-葛拉么是大损失者,因为,如
果他听闻此法,他能迅速地了知。』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
们!我这么想∶『这位巫大葛-辣么之子是贤智者、聪明者、有智慧者、长时间少尘垢
之类者,让我第一个教导巫大葛-辣么之子法,他将迅速地了知此法。』比丘们!那时
,诸天来见我后,这么说∶『大德!巫大葛-辣么之子昨晚已死了。』而我的智与见生
起∶『巫大葛-辣么之子昨晚已死了。』比丘们!我这么想∶『巫大葛-辣么之子是大损
失者,因为,如果他听闻此法,他能迅速地了知。』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
们!我这么想∶『[那]群五比丘们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9

我若说了,你又说是我错了,信仰不同,
事情最后就变这样
好吧,还是说一下
你是否知道“无余涅盘”最早出现在哪部经?
-- 我还是先说了,阿含。而且是北传阿含。
是怎么说的?
-- 比较可能,机率较大的说法是,
无余涅盘就是十结尽解。有余涅盘就是解开五下分结及以上。
与死活无关。
后世怎么演变”无余涅盘”的说法?
-- 南传认为是阿罗汉死了。 死了以后呢? 佛陀不讨论。
佛陀不讨论佛陀死后如何,阿罗汉死后如何。
-- 后世其它派别?
一直讨论,不断讨论,并且头上加头,在上面加上更高明的东西,
就像你现在这样。
虽然较可靠的经典看来,佛陀没说,看起来似乎也没这么认为
可后世人因为某种原因,认为无余涅盘之后还有更高明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一直讨论,头上加头呢?
-- 这个要看一下佛教发展史了。
看起来似乎与印度南方菩萨信仰与佛教的融合有一些关联。
融合过程,总要给菩萨一个地位。不然融合个啥呢?
菩萨地位的演变过程,要看其它数据。可以问一下SeeU.
法华经上有写菩萨如何了得呀?
-- 牵扯佛教发展及与其它宗教的融合过程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0

我若说了,你又说是我错了,信仰不同,
事情最后就变这样
好吧,还是说一下
你是否知道“无余涅盘”最早出现在哪部经?
-- 我还是先说了,阿含。而且是北传阿含。
是怎么说的?
-- 比较可能,机率较大的说法是,
无余涅盘就是十结尽解。有余涅盘就是解开五下分结及以上。
与死活无关。
后世怎么演变”无余涅盘”的说法?
-- 南传认为是阿罗汉死了。 死了以后呢? 佛陀不讨论。
佛陀不讨论佛陀死后如何,阿罗汉死后如何。
-- 后世其它派别?
一直讨论,不断讨论,并且头上加头,在上面加上更高明的东西,
就像你现在这样。
虽然较可靠的经典看来,佛陀没说,看起来似乎也没这么认为
可后世人因为某种原因,认为无余涅盘之后还有更高明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一直讨论,头上加头呢?
-- 这个要看一下佛教发展史了。
看起来似乎与印度南方菩萨信仰与佛教的融合有一些关联。
融合过程,总要给菩萨一个地位。不然融合个啥呢?
菩萨地位的演变过程,要看其它数据。可以问一下SeeU.
法华经上有写菩萨如何了得呀?
-- 牵扯佛教发展及与其它宗教的融合过程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的墓是怎么掘的
再深入一点说吧,那龙树包括六祖这些大乘祖师,为什么会犯错误。

龙树曾经说过一切法皆有涅盘性,大乘经典也说诸法本无生灭,甚至大般若经说五蕴非
常非无常非乐非苦,这些和原始佛法的五蕴无常,苦,无我鲜明对立。

大乘之所以提出这些奇怪的理论,缘于他们以理性思考和逻辑的角度,部分猜测出了诸
法的“空有二像”的性质。但是遗憾的是,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反而弄错很多。

任何五蕴,包括色蕴,确实都有涅盘性,都有无为法之一面。也就是说无常的五蕴,也
有恒常的,无为的另外一面,如果将五蕴的概念进行延伸,将对立但是又统一的无生灭
的,无为的另外一面纳入,确实可以说五蕴是非常,非无常,非苦,非乐。

但是万法都有有为和无为的两面,绝不等于只要不执着,无分别,那么生灭就是不生灭
,更不等于所谓无分别就是当下涅盘,当下解脱,相反,由于有为和无为是互斥性的,
要么是生灭的有为,要么无生灭的无为,只能二择其一,而要实现解脱,只能舍弃有为
的一面,选择无为的一面。

所以,尽管空色不二,轮回涅盘不二,五蕴涅盘不二,它们本质确实同一,可是却绝不
等于可以不取涅盘,不离生死。解脱恰恰就是要离生死,取涅盘!这才是...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调心的过程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调心的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4 12:03:58 2013, 美东)
我了解很多人如上认为,把涅盘看得太太困难,太过于遥不可及。
但要断疑,凈信不疑,没有现观,说不过去。
主要是现观四圣谛,也没那么难。
我认为是基础的、必要的工夫。
我还是认为要现观四圣谛(苦、苦集(缘起)、苦灭(涅盘)、道)。
其实,观察缘起后,修习八正道,出离、正思惟,暂时体会苦灭,应该没那么难。
南传有人也如我这么认为。初果,会体会涅盘,以涅盘为所缘。
没关系,听听就好。
只要修行方法正确,走到就知道会不会体会涅盘了。
法友可能误会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
空三昧的清凈,不坚持是 “初果体会涅盘”,因为也可能是三果的情况.
可对于, 初果会体会到涅盘,这一点,还是有一点点坚持的。
t******h
发帖数: 177
13
"涅槃只能被亲身作证的圣人们完全理解。尚未证悟涅槃的人们至少应当知道它的三个
特点。
涅槃是常,即“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无条件的存在[6]。
涅槃是乐,即由于此处无诸苦[7]。
涅槃无我,就是指涅槃不为我所有、不是我、不是我的自我、在我里面没有涅槃,在涅
槃里也没有我[8]。“入灭”、“般涅槃”、“取涅槃”不能理解为进入了某个被称为
涅槃的地方或境界。涅槃并无来、去、进、出这些概念。" Wiki.
就像发烧,你可以随便传话,但发烧时的体会是每一个有过发烧体验的人都清楚的,而
且共知的。所以佛法讲要“闻,思,修”“信解行证"最终使用自己的身体来亲证佛法
。四念处中的身念处可以清楚地回答你的问题。
”时薄伽梵临般涅盘。愍众生故。以慈软音告阿难曰。吾今不久当般涅盘。一切有为无
不悉舍。一切佛事皆已究竟。我已宣说离窟宅法妙甘露法最自在法极安乐法。是法深妙
难解难知。不可寻思超寻思境。诸大圣者自内所证。我又三转无上卍轮。其轮威猛具十
二相。诸余沙门或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实转者。我已为诸天人吹大法螺。击大
法鼓。觉悟长夜无明睡眠。我已为诸天人建大法幢。然大法炬。普照...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14
"涅槃只能被亲身作证的圣人们完全理解。尚未证悟涅槃的人们至少应当知道它的三个
特点。
涅槃是常,即“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无条件的存在[6]。
涅槃是乐,即由于此处无诸苦[7]。
涅槃无我,就是指涅槃不为我所有、不是我、不是我的自我、在我里面没有涅槃,在涅
槃里也没有我[8]。“入灭”、“般涅槃”、“取涅槃”不能理解为进入了某个被称为
涅槃的地方或境界。涅槃并无来、去、进、出这些概念。" Wiki.
就像发烧,你可以随便传话,但发烧时的体会是每一个有过发烧体验的人都清楚的,而
且共知的。所以佛法讲要“闻,思,修”“信解行证"最终使用自己的身体来亲证佛法
。四念处中的身念处可以清楚地回答你的问题。
”时薄伽梵临般涅盘。愍众生故。以慈软音告阿难曰。吾今不久当般涅盘。一切有为无
不悉舍。一切佛事皆已究竟。我已宣说离窟宅法妙甘露法最自在法极安乐法。是法深妙
难解难知。不可寻思超寻思境。诸大圣者自内所证。我又三转无上卍轮。其轮威猛具十
二相。诸余沙门或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实转者。我已为诸天人吹大法螺。击大
法鼓。觉悟长夜无明睡眠。我已为诸天人建大法幢。然大法炬。普照...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讨论二元论和不二论(原创)
" 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此三界皆依凡夫妄心所现,故曰三界如空华。既如空华相
,故智者不见欲界,不见色界,不见无色界。
不见寂灭界,寂灭界即是涅盘界。涅盘界是对三界而立,今三界如幻,故涅盘界亦非有
。何以故?因为法不二故,一法界故,毕竟空故,不可得故。所以说不见有法是尽灭相。
小乘人于三界外别求涅盘相,大乘人知三界如空华不可得即是涅盘界。故曰生死即涅盘
,因为生死性空,性空即是涅盘。"
来自于文殊菩萨所说般若波罗蜜多经 及注释 2
http://groups.wenxuecity.com/groups/bbs.php?act=bbsview&gid=134
G**W
发帖数: 1865
16
『无住处涅盘』,
圆成一切种智时,则能具足大圆镜智丶成所作智丶妙观察智丶平等性智;连同因地的法
界体性智而五智具足,即是究竟佛果。从此以後,既不住於生死中,也不住於无馀涅盘
中;
因为诸佛都永远不会进入无馀涅盘中,都会履行十无尽愿而常在三界中利乐众生丶
永无穷尽,所以不住无馀涅盘中;但又因为诸佛都已断尽分断生死的现行,并且断尽烦
恼障所摄的一切习气种子随眠,是比阿罗汉及菩萨们更进一步而究竟断尽变易生死的;
由此缘故,诸佛不但是实证有馀及无馀涅盘的,而且所断的习气种子随眠变易生死种子
,都是二乘圣人所无法断的,所以当然是不可能会住於生死中。
合此"不住生死及不住涅盘",就名为『无住处涅盘』,是诸佛独有的特胜涅盘。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以下所有的,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空”的含意,我认为在般若经里不一定是一致的
般若经是几百年来,多人一直填补上去,众人意见未必一致
最基本的空,物质本质是不实而生,如梦幻泡影,这个应该一致
接着,五取蕴是不实而生,如梦幻泡影,这个也许一致,有人也重视这个”空”
我认为佛陀在阿含中说的”空”主要重视这个。
但是有人扩充为,六根触六尘时,不生”受”或者贪爱
最原始的小品般若,开宗明义说这个,表示最初的般若经的确重视这种情况。
又说般若经讲”空”,于是就把这归为”空”
但有些后人好像不把这个归类为”空”。 不过也对,也可以。 这叫”无相”
“无相”比较难,比”空”更难。 要有空的基础,才可能无相。
佛陀在杂阿含说,先有空三昧,再有无相三昧,最后是无所有三昧。
有人可能不满意,要抬高般若经,认为”空”(般若经里的空)应该还要更高,要高到至
高无上,
“空”是涅盘的代名词
这也行,也有人把空、无相、无所有称为涅盘的三个面向
总之,空就非要是涅盘不可。 好吧,那就涅盘吧。
那么”空”的解释就会很高深,很复杂了。(的确吓到外道,也吓到自己人)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很高...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四)
如果没见过玉即使玉被抛出来也不一定识货,反而是把玻璃块当宝贝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无所着者自觉涅盘”这八个字,剩下的都是我们的臆造。上下文是: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已。于世间都无所取
。无所取者。则无所着。无所着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
“无所着者。自觉涅盘。”和“无所着者。则自觉涅盘。”大概在你的理解里是相同的
。在我的理解里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无所着者”和“自觉涅盘。”是并列的。如果
已经无所着:涅不涅盘又如何?梵行立与不立又如何?受不受后有又如何?
P****S
发帖数: 228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四)
如果没见过玉即使玉被抛出来也不一定识货,反而是把玻璃块当宝贝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无所着者自觉涅盘”这八个字,剩下的都是我们的臆造。上下文是: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已。于世间都无所取
。无所取者。则无所着。无所着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
“无所着者。自觉涅盘。”和“无所着者。则自觉涅盘。”大概在你的理解里是相同的
。在我的理解里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无所着者”和“自觉涅盘。”是并列的。如果
已经无所着:涅不涅盘又如何?梵行立与不立又如何?受不受后有又如何?
h*****8
发帖数: 1896
22
是吗?你们可不要大小瞧了他们。人妖两族虽然在灵界之中毫不起眼,但是他们中的历
代大乘存在,却没一个是简单角色。从多年前两族就可对抗我们圣族入侵,还没有身处
太大下风上,就可看出一二的。而灵族的那个老怪物,更不是一般的大乘存在,我一直
怀疑历代灵王其实都是同一人幻化而成的。甚至可能,它和真仙界还有一些说不不清的
关系。否则伪仙僳这种东西,绝不会区区一个小族大乘可以弄到手的。”
白衣女子恢复平静之色,说道。
“这些事情,我们在决定此计划的时候,自然考虑过来。无论这几族有什么后,但
想对抗圣族却是痴心妄想的。要不是怕引起灵界几个超级大族的注意,我早就发动全族
之力,将他们几族彻底的碾碎了。哼,就算他们有人真和仙界有些关系,那也不算什么
。我们圣族同样在上界也有靠山依仗的。再说按照仙界铁则,除非发生那几种十分忌讳
的事情外,哪怕一个界面彻底的灭亡消失,上界那些人也不会插手的。我们又何必杞人
忧天什么。”元魇圣祖却不以为意的回道。
“既然你们这般有把握,就当妾身先前的话从未说过吧。不过再来此地之前,我跑了始
印之地一趟,虽然只是远远看了一眼,但那里的封印间隙比我当始祖的时候,又扩大了
数倍。从里...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4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25 12:07:46 2011, 美东) 提到:
依原始佛典,佛陀成道后,认为众生难以证悟微妙之法,并不想说法,浪费力气。经梵天劝请后,佛以天眼观察,有ㄧ些众生烦恼不多,可以证悟,才到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四圣谛。
依大乘经,如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说>∶「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盘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扒搿媚肽獭>谝磺蟹鹕布⒊臼伲忠磺兄谏H缡切榭战缇。谏缇。谏稻 V谏衬站 N掖巳扒胛抻星罹 D钅br />
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的大心大愿,多么令人动容。
两个说法比较,从佛陀不想说法,到菩萨愿度尽众生,这是巨大的差别。以佛陀的智慧,难道不清楚自己想作什么,能作到什么吗?从另一角度想,佛陀是如何看众生呢?是只有少数能解脱,还是一切众生都会成佛?
杂阿含经中,佛陀回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6
涅槃的性质与身心现象的性质完全相反。有些人说涅槃和Sajsara相同,不然,这是邪
见,要理解涅槃,你必须了解Sajsara。Sajsara指身心的生灭过程,或译为流转、轮回
,指身心的生灭现象是流转不已的;身心生灭现象的结束即是涅槃。你可以说涅槃与
Sajsara有关,涅槃与身心的生灭过程有关,但是涅槃不在生灭过程里,涅槃是身心生
灭现象的止息,是痛苦烦恼的止息,从这点你可以说涅槃与Sajsara有关。
----焦谛卡尊者
Sajsara就是生灭现象,也指代五蕴或者轮回,焦谛卡尊者在这段文字强调了五蕴和涅
槃的不相容性,即二者互斥。
马哈希尊者也有一段类似的话
行法和涅盘是完全相反的,两者是不相容的。一者存在,另一者就消失。没有生起的地
方,那里就是涅盘。相反,有生起的地方,那里就没有涅盘。(这如同)在黑暗中无法
看到光明,在光明中也无法看到黑暗。
这里的行法,就是指有为法,指五蕴。他们是任何生起的现象,有这些生起的现象,绝
无可能有涅槃的,二者排斥
x*****i
发帖数: 1329
27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叔本华的幸福观; 大孝( zz )
叔本华 | 自己是幸福唯一真实且持久的来源
http://cul.sohu.com/20161125/n474160868.shtml
就像富裕的国家无须依赖进口,自给自足,人民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人也一样,
自身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对外在物质需求甚少或是根本无所求,才是最幸福的人。因
为进口的东西不但价格高昂花费不菲,又显示了对外的依赖性,但凡需要仰仗别人,就
有风险,颇为麻烦;而且,很多昂贵的舶来品实际上不过是国产货的劣质替代品而已。
总之,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没有那么
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就像歌德在他的自传《诗与真》中所说的真理,“凡
事溯本求原,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或者如戈德史密斯在《旅行者》中所言,“不论
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创造或发现幸福。”
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一个人在自身发现的
乐趣越多,就越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得十分有道理,“想要快乐就得自给自足”。因为
其他一切的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具有偶然性,即便
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都不可避免地有...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28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无常

张迷好敏锐欧 我ㄧ直想会不会有人这样问
果然张迷就这样问 厉害
四果有他的标准 写在阿含经上 我ㄧ时也记不得
例如 初果「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内正思维,法次法向。」
这还太抽象 修行上还有一些准则戒律
阿罗汉则是自证 “不受后有”
因为我是知识分子 不讲修行 : ) 只先讲辨识初步的真伪(如我所贴各帖)
如果没有达到 就会自知还没证到
所以如要修行 ㄧ定要先知道四果的标准 否则已证到都不知道
而且甚至走偏了都不自知
但是小心 原始佛教只有四果位 大乘则是十地 两者不ㄧ样
大乘的十地有点奇怪 不以灭烦恼为目的似的 不知道是谁提出的
原始佛教以今生涅盘灭烦恼为目的 大乘则要不知多少万世后才涅盘
所以以此生为准 大乘没有一个涅盘 (没有一个涅盘 居然还有人信它 服了)
原始佛教在佛陀当时就有至少五百人涅盘证第四果
证初果二果者 不计其数 得到好处才口耳相传
泰国有位尊者(阿罗汉的尊称)说自己五十年前已证入涅盘
ㄧ时舆论哗然 也很多人质疑 因为当今世上几乎没有阿罗汉 他说是就是吗?
后来由他的言行举止 与各种修行情
x*****i
发帖数: 1329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叔本华的幸福观; 大孝 ( zz )
叔本华 | 自己是幸福唯一真实且持久的来源
http://cul.sohu.com/20161125/n474160868.shtml
就像富裕的国家无须依赖进口,自给自足,人民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人也一样,
自身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对外在物质需求甚少或是根本无所求,才是最幸福的人。因
为进口的东西不但价格高昂花费不菲,又显示了对外的依赖性,但凡需要仰仗别人,就
有风险,颇为麻烦;而且,很多昂贵的舶来品实际上不过是国产货的劣质替代品而已。
总之,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没有那么
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就像歌德在他的自传《诗与真》中所说的真理,“凡
事溯本求原,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或者如戈德史密斯在《旅行者》中所言,“不论
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创造或发现幸福。”
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一个人在自身发现的
乐趣越多,就越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得十分有道理,“想要快乐就得自给自足”。因为
其他一切的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具有偶然性,即便
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都不可避免地有... 阅读全帖
o******l
发帖数: 828
30
数月后,魔界内一片漆黑的沙漠上空,枯瘦老者及蓝甲大汉正面色阴沉的悬浮在空中等
待着什么,而鼠面老者则在二人不远处,竖起两只尖尖的耳朵,在倾听什么的样子!
一盏茶工夫后,鼠面老者突然发出一声奸笑的说道:“那家伙确实从此地经过,并向紫
晶湖方向遁去!”枯瘦老者闻言,面色一松。而蓝甲大汉则嘿嘿一笑的说道:“嘿嘿,
颜兄这七重宏音功真是了得,竟可在千万里内,令同阶不自知下,被种上宏音印记!”
“嘿嘿,汪兄过誉了,这点小神通怎会放在二位的眼中?七重宏音功虽为我族本命神通
,但也只在追踪上有一些独到之处罢了。”鼠面老者闻言,奸笑了一声回道。
“好了,颜兄就不用自谦了,七重宏音功我二人均清楚的很,只要在颜兄神念感应范围
之内,就是真仙,恐怕也无法逃脱被种下宏音印记的命运!光这一点,可见颜兄这项神
通之不凡!如今追杀那人族修士要紧,我等还是尽快上路吧!”枯瘦老者听到二人之言
,摇了摇头催促道。
蓝甲大汉闻言,点了点头未再说什么。鼠面老者则犹豫片刻,迟疑的说道:“卫兄觉得
我等追上那人族修士的机会有多大?恕颜某直言,老夫虽在其身上种下宏音印记,但此
印记每月便会消失一重,七个月便会彻底消失。”
“而现在...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443
3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梦幻泡影30 (1-3)
第五章 鬼袓
幽深、阴暗、潮湿,到处都是哗哗的流水声,地上泥泞不堪,在这座深不见底的洞
中,一团黑烟绕来绕去,黑烟中隐约可见一道模糊人影。
谢小玉的脸色有些发白,他没想到跋居然是鬼修,不过转念间他又觉得这很正常。
太古之时,鬼族和人族还没分离,仍旧属于人族的一分子,两者混杂而居;人妖大
战的时候,鬼族也出了大力,很多鬼魂在那场战争中魂飞魄散,身死道消。
突然谢小玉感到毛骨悚然,刚才的念头根本不应该出现,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好像
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额头更冒出阵阵冷汗。
“桀桀桀……”那个鬼阴笑一声,瞬间化成一个骨瘦如柴、身披长袍的人。
鬼能化形,这并不奇怪,能让诸位天帝如此推崇,这个叫“跋”的鬼绝对不简单,
谢小玉甚至有些怀疑跋就是鬼祖。
妖族有妖皇,魔门有魔祖,鬼族同样也有鬼祖,妖皇毫无疑问是太古之时的人物,
在妖族战败后,带着残余的妖族进入妖界,这位妖皇此刻的身分应该相当于后世的慕菲
青,是某个排名不算靠前的势力首领。
魔门有三大魔祖,为首的婆罗贺摩在太古之时肯定已经出生,不过现在只是一个小
角色;另外两位魔祖则是在太古末期、远古初期诞生,那时候妖族已经战败,天地开始
异变,重新生成...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2

这一篇是我以前看过的一位南传比丘描述他自己”涅盘”的文章

很少有涅盘者会说自己已经涅盘 大多很低调
好像没有涅盘者写过他涅盘的过程
So 也可能是这世上仅有的一篇描述”涅盘”过程的文章(我不确定)
不过里面很多我都不明白
例如 也提到 “心识” “无始无明” “心”的很多分类 “三界”的一些解释
例如 “心识”内空无一物 又如何证实自己已经断贪嗔痴?
这些杂阿含都没提 可能是南传佛教自己的分类 解释
S**U
发帖数: 7025
33
无著主张菩萨无住涅盘,不是倒驾慈航。
无著菩萨『摄大乘论』∶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5/yinshun15-23.html
菩萨无住涅盘,以舍杂染不舍生死二所依止转依为相。此中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
涅盘谓依他起性清净分∶二所依止谓通二分依他起性。
......
于生死涅盘,若起平等智,尔时由此证,生死即涅盘。由是于生死,非舍非不舍;亦即
于涅盘,非得非不得。
d******e
发帖数: 419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他反复强调的就是这一点:
Freeman 你看,你对他的原始佛法的说法有怀疑吗?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27703_3.html
还有: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只有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才能拯救世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5 13:26:17 2010, 美东)
无著主张菩萨无住涅盘,不是倒驾慈航。
无著菩萨『摄大乘论』∶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5/yinshun15-23.html
菩萨无住涅盘,以舍杂染不舍生死二所依止转依为相。此中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
涅盘谓依他起性清净分∶二所依止谓通二分依他起性。
......
于生死涅盘,若起平等智,尔时由此证,生死即涅盘。由是于生死,非舍非不舍;亦即
于涅盘,非得非不得。
S**U
发帖数: 70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须深盗法与法住智
释悟因
◎须深,就靠你了!
另外还有个例子。当年佛陀带著弟子们修行,弟子们都在缘起法中,得到佛法的安住,也得到自在。当时,很多国王大臣、居士也都依据佛法修行而得到利益,所以对佛教团体的供养也就慢慢地多起来。其他外道发现,奇怪,怎么大家都跑到佛教那儿,不要说佛教的徒众愈来愈多,外道的徒众愈来愈少,连供养也跟著减少。这些外道们便集合起来,共同讨论个解决的办法,认为需要到佛教那儿看一看,学学他们的东西,再回来自己这里运用,这样就有衣食了啊!他们讨论之后,便公推比较聪明,向心力也比较强的,去做这个盗法的工作,那个人的名字就叫须深。
◎禅定不用修很深,也能解脱?
须深身负重任,来到佛教的僧团,请求出家。于是须深剃度、受戒,也接受修法。须深跟著一群比丘们修法,过了半个月后,有位比丘对须深说∶「我们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须深感觉到奇怪,便向他的老师问道∶「你们怎么都没有修初禅,初禅修完后修二禅,二禅修完修三禅,三禅以后修四禅,却说你们的梵行已立,生死已了。若大事都已成办好,应该是先修初禅、二禅、三禅,最后四禅,然后才是梵行已立啊!怎么会差这么多呢?」结果那几位比丘回答说∶「我...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1. 苦谛四相∶无常、苦、空、无我
2. 集谛四相∶因、集、缘、生
3. 灭谛四相∶灭、静、妙、离
4. 道谛四相∶道、如、行、出
法智是缘欲界四谛而成十六行相;类智缘上二界之四谛,也是成十六行相。所以称为十
六行相,是因四谛各有四种相之差别,所以是十六行相。亦即于苦谛之下,观非常、苦
、空、无我等四行相;集谛之下,观因、集、生、缘等四行相;灭谛之下,观灭、净、
妙、离等四行相;道谛之下,观道、如、行、出等四行相。
对于各各四相的解释也有种种说法。
苦谛的非常,是观吾人身心待缘而生,因缘而散灭,所以是无常;所谓苦,是
观因为逼迫迁流之性,所以是苦;所谓空,是观一切皆违我所见,身心不属于我,所以
是空;所谓非我,是观一切违我见之法,身心非我,所以是非我。集谛之下的因,是观
烦恼、业恰如种子生芽,是将来感苦果之因,此为因之行相;所谓集,是观都是现果之
理,所以是集;所谓生,是观使生果相续之理,所以是生;所谓缘,是观烦恼、业恰如
由泥团、轮、绳、水等众缘和合而成办瓶等,由于是成办苦果之理所以是缘。灭谛下的
灭,观涅盘是有漏五蕴等完全断尽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Wed Oct 26 15:21:06 2011, 美东) 提到: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释永信:我的态度就像昔日寒山(文殊菩萨化身)问拾得(普贤菩萨化身):世间谤我、欺
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
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SportsNews/31198903.html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Wed Oct 26 15:36:00 2011, 美东) 提到:
you got it.
it is even very hard to be not said.
☆─────────────────────────────────────☆
leonana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杂阿含28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
何法缘故,老死有?』
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
......
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迳,古仙人道迹;古仙人从此迹去,我今随
去。』
相应部12相应65经/城市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当我正觉以前,还是未现正觉的菩萨时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287.htm
这说明佛陀未成佛时还没有得圣道,还是凡夫。生如实无间等后,才得圣道。
中部二六 圣求经
诸比丘! 杂秽法实为此等之诸依,于其处彼被缚,令狂、贪著,自杂秽法而求杂秽法。
诸比丘!此非圣求也。
诸比丘!如何为圣求?曰∶于此有一人,自生法而知于生法之患,以求无生无 上安稳涅盘。自老法而知于老法之患,以求无老无上安稳涅盘。自病法……自死法 ……自愁法……自杂秽法而知于杂秽法之患,以求无杂秽无上安稳涅盘。诸比丘! 此是圣求也。...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北传杂阿含638经就提出五分法身不涅盘。有趣的是,对应的南传相应部47相应13经,
经文却是不太通顺的「阿难」的五分法身。阿难此时还不是阿罗汉,怎么会有五分法身?
北传:杂阿含638经
于是,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
已涅盘,持余舍利及衣鉢来。』」
佛言∶
「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盘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
盘耶?」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南传:相应部47相应13经
「大德!这位纯陀沙弥对我这么说∶『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盘了,这是他的&#
37474;与僧衣。』大德!听到『尊者舍利弗已般涅盘了』后,我的身体就像被麻醉了一
样,我不辨方向,法对我也不清楚了。」
「为什么呢?阿难!舍利弗带走你的戒蕴后般涅盘,或带走定蕴后般涅盘,或带走
慧蕴后般涅盘,或带走解脱蕴后般涅盘,或带走解脱智见蕴后般涅盘吗?」
「大德!尊者舍利弗未带走我的戒蕴后般涅盘,或定蕴……(中略)或慧蕴……或
解脱蕴……或带走解脱智见蕴后般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0
「灭尽定」诸蕴还存在.
「无余涅盘界」诸蕴灭尽.
「灭受想定」(灭尽定)出现于中部《有明大经》及《有明小经》。此定有身行灭、语行
灭及心行灭(停止),但留寿暖,诸根不坏,这就与死亡最大的不同点。灭受想定唯有
获得八等至的阿那含及漏尽阿罗汉所入。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六章
阿罗汉所体验的涅盘界名为「有余涅盘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
257;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所产生的诸蕴还存在。在注疏里
也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āna)。
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盘界名为「无余涅盘界」(anupādisesa-nibbā
nadhā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也被称为「诸蕴之灭尽
」(khandha-parinibbāna)。
南传《清净道论》∶「(灭尽定)诸圣者既已生起八等至,入灭尽定,如是修习∶「于
七日间无心,于现法证灭尽涅盘我等乐住」,彼等修安止定而得灭尽定的功\德。所以
说∶「以十六智行及以九定行得自在慧而成灭尽定之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灭尽定」诸蕴还存在.
「无余涅盘界」诸蕴灭尽.
「灭受想定」(灭尽定)出现于中部《有明大经》及《有明小经》。此定有身行灭、语行
灭及心行灭(停止),但留寿暖,诸根不坏,这就与死亡最大的不同点。灭受想定唯有
获得八等至的阿那含及漏尽阿罗汉所入。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六章
阿罗汉所体验的涅盘界名为「有余涅盘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
257;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所产生的诸蕴还存在。在注疏里
也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āna)。
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盘界名为「无余涅盘界」(anupādisesa-nibbā
nadhā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也被称为「诸蕴之灭尽
」(khandha-parinibbāna)。
南传《清净道论》∶「(灭尽定)诸圣者既已生起八等至,入灭尽定,如是修习∶「于
七日间无心,于现法证灭尽涅盘我等乐住」,彼等修安止定而得灭尽定的功\德。所以
说∶「以十六智行及以九定行得自在慧而成灭尽定之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2
3)无我(无主宰)


★ 尽管意识的波性存在(涅盘)具有恒常性(连续性)和独立性(非缘起),但是它不
能产生任何万物,也不能主宰支配任何万物(主宰),不符合“神我“的关键要素:主
宰性,所以它不是神我。


★ 涅盘界虽然表面看起来有产生现象界万物的能力(源头),但这种创生是被动的,严
格来说是无明贪爱现将涅盘界的万物抽象存在,转化为现象界的万物。涅盘界无法主宰
支配现象界的万物,也不是精神本体。所以涅盘界不是神我。


★ 在各宗教以及大乘当中,有很多类似涅盘的精神本体,比如婆罗门的梵,大乘佛教的
阿赖耶识,如来藏,本心,真如等,这些精神本体除了具有恒常性(不生不灭),也具
有主宰性,能够产生万物,能够支配万物,是精神性本体,所以它们是“神我”。
r****n
发帖数: 8253
43
18)为什么对波粒二象的认识,尤其是涅盘界的发现是实现文明跃升的关键


这是由于导致文明走向衰落和毁灭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无明和贪爱。对于个体,只有对涅
盘的证得,才能获得个体的终极解脱和跃升。而对于集体性的文明同样是如此,文明必
须发现涅盘界尤其是意识的波粒二象性,寻找到心灵解脱之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贪婪
,消灭战争,从而实现文明的整体跃升。


19)如何实现对涅盘界的发现


这需要科学和佛法的结合,将佛法和科学各自的擅长所整合,弥补各自的劣势,才能发
现并揭示涅盘界的特性。科学的优势在于对物质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数学语言的精确严谨
性以及自我否定和质疑的精神,其劣势是科学家自身的思维局限,以及现有科学的过于
功利化,而佛法的优势在于对意识现象的丰富探索经验和成功案例,其劣势是主观经验
过强,缺乏有力的说服力,和佛法演化的变质,以及质疑精神的缺乏。


科学尤其是量子物理已经极度接近终极存在的秘密,极度接近涅盘界的发现,只是保守
主义,自然主义,功利主义导致科学停滞不前。而佛法也面临严重的教义变质甚至濒临
毁灭,二者需要早日的对话和整合。
c***h
发帖数: 226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受阴

有南北传最权威的修多罗经文为证, 你不能无视经文呀 不然如何让人服气呢
不然 你来解释杂阿含 五五经 五八经
南北传我看过,五阴与五受阴的定义 几乎一样
五阴与五受阴,不管杂阿含、相应部,佛陀都是很明确的分开定义。
可见两者不一样。且佛陀也定义了,差别在”贪爱”。
我想你可能是由”涅盘”往前推论起的??
你所说”涅盘”,不知是否指”灭尽定”?
如果是,那真的,我觉得不管什么五阴与五受阴是都要灭了。
而,不管什么样的”涅盘”定义,
阿罗汉最后的归宿,终极目标,也一定是五阴都要灭,这点毫无疑问。
此外,你也不能否认,杂阿含、相应部占绝大多数篇幅是灭贪爱、无明吧?
这点要如何解释呢?
佛陀也说过,”圣弟子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于诸世间得无所取。不取已。无所
著。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杂阿含939)。
也是五受阴呀? 这点要如何解释呢?
阿罗汉是断十结,断十结,也只是灭五受阴,也就是灭贪爱、无明吧?
这点要如何解释呢?
断十结,若是慧解脱阿罗汉,未必有你说的”涅盘”吧???? 这要如何解释呢?
这些都是我的疑问。
虽然你说,五阴五受阴两者一样,但我不觉得如此。
因为有经文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Don't ask for raise, Trust Karma (zt)
标 题: Re: Don't ask for raise, Trust Karma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1 14:03:34 2014, 美东)
了解。
藉你的题再说一下,
以前(包含前世)因贪爱而累积的习性, 是缘起法的”行”,
无明缘”行”, 身口意。 意为先
佛陀借用古印度一般的说法,也称”业”。
佛教的”业”指这个。
(后人也许受到古印度其它宗教影响,改变了佛教”业”的说法也不一定)
这个”业”是可改变的,也就是改变自己的身口意。
改变的方法就是佛陀说的三转法轮 (不是后世的三转法轮)
-- 了解四圣谛、知道四圣谛真的能达成任务、执行它、改变自己。
也就是”无明”转为”明”
未涅盘前,一定会受到以前影响的不是”结果”,是”行”。
当受到影响,就是缘起法,缘起,也就受到以前贪爱的影响。
但”结果”是可改变的, 佛陀一生就在说明如何改变。
所以,接受正确佛法的思维,就会一直往涅盘走,
这一世没涅盘,来世也会受影响,往涅盘走。
接受不正确的佛法思维,就不会。 愈走愈远。
亲近佛教但接受错误思维,求神拜佛恐怕也不乐观,愈走愈远。
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北传菩萨道的修行
中论说生死与涅盘之际相同。
观涅盘品第25:
 涅盘之实际  及与世间际
 如是二际者  无毫厘差别
观缚解品第16:
 不离于生死  而别有涅盘
 实相义如是  云何有分别
这是站在无自性观点说生死即涅盘。
站在假名安立观点,承认生死与涅盘不同。
q****u
发帖数: 1421
47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七)
卷七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
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
。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
。坐宝莲花。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
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
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若有
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
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
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
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
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8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22:03 2011, 美东) 提到:
附件的图,是一个简单的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的一个演示,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个图,那么
起码无我,无常,以及五蕴生灭以及轮回的核心问题,就会全部了解,也会知道为什么
要修四念住,以及禅那应该怎么修。这是佛法核心原理的部分。是佛法对身心现象的洞见。
尽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它的,非常稀少。
这个图如果做成动画,会更直观一些。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46:55 2011, 美东) 提到: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有一个中国禅宗的公案,是说仰山禅师的故事,谈到真正开悟的见地就是明白了『入』
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位居士听了就说: 『入』_之一字,不要也可以。这个其实才是真
悟居士的见地啊1
我们看看史上有很多阿罗汉入涅槃时,究竟有谁能『入』涅槃? 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入
』涅槃。
当你入了无余涅槃时,大家都说你捨报时入涅槃,然而『入』无余涅槃其实并没有人去
『入』啊, 有情的本际, 每个人的真如,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本来涅槃嘛.又何
必你去『入
』呢? 所以入涅槃其实是你自己消失了.你消失了以后,是完全无我的境界,剩下『衪
』保持在祂自己原来的涅槃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所以『你』根本无法『入』
涅槃,而『祂』也没有入涅槃,因为『祂』是本来就涅槃,不必再入涅槃., 而你的五
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消失掉了,变成了真实的无我,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你的自
我存在, 那裹还有你 ? 所以根本没有你去入涅槃.
所以禅宗公案中的那位大居士说 : 「入之一字,不要亦可」。而仰山慧寂禅师则说 :
「入之一字,不为居士」。说入这个字, 并不是为你这位开悟的居士所说, 而是为还不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50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有一个中国禅宗的公案,是说仰山禅师的故事,谈到真正开悟的见地就是明白了『入』
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位居士听了就说: 『入』_之一字,不要也可以。这个其实才是真
悟居士的见地啊1
我们看看史上有很多阿罗汉入涅槃时,究竟有谁能『入』涅槃? 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入
』涅槃。
当你入了无余涅槃时,大家都说你捨报时入涅槃,然而『入』无余涅槃其实并没有人去
『入』啊, 有情的本际, 每个人的真如,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本来涅槃嘛.又何
必你去『入
』呢? 所以入涅槃其实是你自己消失了.你消失了以后,是完全无我的境界,剩下『衪
』保持在祂自己原来的涅槃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所以『你』根本无法『入』
涅槃,而『祂』也没有入涅槃,因为『祂』是本来就涅槃,不必再入涅槃., 而你的五
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消失掉了,变成了真实的无我,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你的自
我存在, 那裹还有你 ? 所以根本没有你去入涅槃.
所以禅宗公案中的那位大居士说 : 「入之一字,不要亦可」。而仰山慧寂禅师则说 :
「入之一字,不为居士」。说入这个字, 并不是为你这位开悟的居士所说, 而是为还不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