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赵良嗣
(共0页)
T**********e
发帖数: 29576
1
在金国建立之前,宋国身居高位的宦官童贯曾出使辽国。一位祖籍是燕京的辽国官员马
植要求与他见面,理由是他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策划。见面后,马植对时局的分析和收
回燕云十六州的构想确实让童贯耳目一新,他当即与马植约定,让他选择时机投奔宋国。
金国一建立,马植便化名李良嗣给宋国送来密信,要求弃辽投宋。李良嗣一进入宋
国,赵佶和童贯就立刻下令把他送到京师,赵佶很快见到了这位童贯极力引荐的政治奇
才。李良嗣见到赵佶的说辞大致是:
“辽国天祚皇帝整天喝酒,打猎,玩女人,很是放纵。不用忠良用小人,老百姓都
苦于他的苛政。女真首领趁机起兵攻城掠地,辽国的溃兵打不过女真,只能祸害百姓。
您赶快来解救百姓的涂炭之苦,恢复以前的疆界。您的王师一出,百姓必然箪食壶浆来
迎接。希望陛下赶紧动手,早动手制人,后动手就要被人所制。”
马植还献计:派使节从海路前往金国,与之结盟,共同伐辽,则辽国可灭,燕云可
复。后人把李良嗣说的这些总结为“联金复燕之策”。
李良嗣的计策来源于战国时期“远交近攻”的战略,但是“远交近攻”的战略有个
基本条件,那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这点宋国其实并不具备。
赵佶听了李良嗣的策略很是赞赏,又是...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11416
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哈哈,这个赵佶写得好伟岸啊
摘自《大宋帝国风云录》
皇帝召见黄涉。
蔡京把辽东义军当乞丐,而大宋皇帝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让黄涉受宠若惊,对皇
帝感激涕零。
这位大宋的皇帝长相英俊,待人热情,和蔼可亲,说话温文尔雅,让人如沐春风。
黄涉最初很紧张,但随即被皇帝的笑容所打动,心情逐渐放松,头脑也愈发灵活,
每句话都让皇帝听起来很悦耳。
谈话非常愉快,气氛也很融洽。黄涉表达了辽东汉人对皇帝的崇拜和天朝的向往,
而皇帝也表述了自己收复故土,解救辽东汉人的心愿。
马扩和赵良嗣相陪左右。皇帝指着赵良嗣,把他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接着说到了董
庞儿。董庞儿回归大宋后,改名董才。皇帝亲自召见了他,董才也进献了平燕之策,其
中就提到了李虎和辽东义军。皇帝很高兴,赐姓赵,取名诩,于河北雄州统兵。
皇帝告诉黄涉,辽东汉人也是中国人,当初大宋实力不够,没能收复失土,救回同
胞兄弟,致使辽东汉人遭受了数百年的凌辱,做为皇帝,于心有愧,所以你们能回来,
能帮助朕收复故土,朕很高兴,朕不但会无条件地接纳你们,还会予以重用。赵良嗣、
赵诩就是例子嘛。李虎愿意带着辽东义军回归大宋,这是一件好事,
c**********g
发帖数: 222
3
来自主题: PKU版 - 宋史笔记(1)
宋史笔记(1)
我知道的最完整的关于太祖誓约的记载来自叶梦得的《避暑漫抄》,全文是“ 柴氏子孙
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
夫、大臣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按照他的记载,来自北宋灭亡后
东京城市民所见于太庙。
《宋史-曹勋传》记载的太祖誓约是“艺祖【指太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
官。违者不祥。”,出自宋徽宗口述,曹勋自金逃归后转告赵构。
周煇的《清波杂志》的记载跟《曹勋传》大致相同。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关于太祖誓约的记载?
从宋朝历史看,太祖誓约的真实性很大。对士大夫及言事人的杀戮,据我所知,只在太祖
朝、钦宗朝和高宗朝发生过。太祖誓约是约束子孙用的,宋太祖自己违反并不稀奇。钦宗
朝杀戮的是蔡京之外的六贼中之五贼和宋金海上之盟的首倡者赵良嗣。赵良嗣死得有些冤
枉,五贼却是死有余辜,想来太祖在天之灵也不会见怪。高宗朝杀戮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类
人,一是张邦昌、宋齐愈之类贰臣,这些人自然死不足惜;一是陈东、欧阳澈这样的士人
风骨,和岳飞这样的中流砥柱,如此渝盟恶劣之极,赵构个人的卑鄙心理和私欲的恶性膨
胀,于此昭然
r****p
发帖数: 1854
4
呵呵,我说"历史空白"是有些反讽的意思,起因是大家以前讨论过过南北朝的电视剧太少
.好不容易有了,又是这种货色.
对你的观点,我有所保留意见.
少数民族王朝也是修史的.就拿你说的元朝,宋辽金三史都是在元朝时候编纂.当然由于
编者的立场,有些政治观点不客观,例如赵良嗣被列入《宋史 奸臣传》,但是史学价值
还是值得肯定的, 尤其是《宋史》和《金史》。《辽史》相对错误较多,大概是年代
相对久远的缘故。
而且元代应该也是有自己的史官的, 《元史 太祖本纪》最后提到,“帝深沉有大略,
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于
紀載雲。”由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推论,那就是后来蒙古人是有史官的,而
这些史官的记述是宋濂等人后来编写《元史》的重要根据。否则宋濂不会刻意提到,在
成吉思汗年代“惜乎當時史官不備”。
再说北朝,北魏当然是修史的。崔浩就是因未写《国史》掉了脑袋,济阴王元晖业编写
的《辨宗室录》,是后来魏收写《魏书》的重要reference.
十六国南北朝的影视剧少,首先还是民族问题太敏感。再就是头绪线索太多,要拍一个
《三国》那样反映全貌的,太难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494
5
靖康之难,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
速跌落至谷底。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靖康之难到底是
谁造成的祸害,这个话题在南宋以后一直都很热门。
为什么靖康之难这么重大的一个历史教训,到我们的时代突然变得这么混乱,会有这么
多人对这么严肃的一个问题信口雌黄?事实上,南宋以后人们对靖康之难进行了深刻的
总结,并且基本认定其祸首就是——王安石。
汉式帝国结构发展到宋代日趋完善,组织能力更加强大,所以宋朝创造出汉唐都远远不
能望其项背的文明高峰,但仍有其缺陷,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抗大风险能力。封建领主制
民族将主权分散到许多个层叠的领主单元,所以组织能力很差,但其中一个甚至几个领
主的损毁都不会造成全盘崩溃。而庞大的汉式帝国虽然组织能力奇强,但是高度统一的
主权形式也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一旦被敌军攻克国都,整个国家都陷入群
龙无首的境地。
前代的汉唐面临的敌人很弱,做不出来这样的事,但时代发展到宋代,辽、金甚至西夏
、蒙古的出现就有了将这种危险转化为现实的可能。而由于缺乏长城的稳定防御以及蒙
古草原的现代化,宋帝国的国土安全远逊...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841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王安石
核心提示:为什么靖康之难这么重大的一个历史教训,到我们的时代突然变得这么混乱
,会有这么多人对这么严肃的一个问题信口雌黄?事实上,南宋以后人们对靖康之难进
行了深刻的总结,并且基本认定其祸首就是——王安石。
本文摘自《铁血强宋》 作者:黄如一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靖康之难,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
速跌落至谷底。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靖康之难到底是
谁造成的祸害,这个话题在南宋以后一直都很热门。
汉式帝国结构发展到宋代日趋完善,组织能力更加强大,所以宋朝创造出汉唐都远远不
能望其项背的文明高峰,但仍有其缺陷,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抗大风险能力。封建领主制
民族将主权分散到许多个层叠的领主单元,所以组织能力很差,但其中一个甚至几个领
主的损毁都不会造成全盘崩溃。而庞大的汉式帝国虽然组织能力奇强,但是高度统一的
主权形式也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一旦被敌军攻克国都,整个国家都陷入群
龙无首的境地。
前代的汉唐面临的敌人很弱,做不出来这样的事,但时代发展到宋代,辽、金甚至西夏
、蒙古的出现就有了将这种危险转化为现实的可能。...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7
叫兽你又胡搅蛮缠,说老邓监军是针对他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职务而言。
历史上哪位太监能主管战区的政治经济大权还能拟定作战计划的?
-------------------------------------------
叫兽你除了土鳖党军的秽战史,对真正的中国世界历史都是一窍不通的。请google童贯
公公。
童贯后在西北监军,曾击破西夏,收复四川、洮州“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大观二
年(1108年)五月,童贯成为北宋有史以来第一位宦官节度使。史家李心传说:“真庙
以来,宦者官虽尊,止于遥郡承宣使而已”。但仍无法阻拦徽宗对童贯的赏识,后于政
和元年(1111年)童贯晋升太尉,领枢密院,但因乱权贪污而被时人称为“六贼”之一。
政和元年(1111年)出使辽国,私下与辽朝南院大臣马植秘谋收复燕云十六州。后马植
化名赵良嗣潜入北宋,献联金抗辽之策。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
宋攻辽燕京。宋廷遣童贯二十万军队北伐燕京,大败而回,严重暴露宋兵的腐化,为后
来的靖康之难埋下祸根。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遣童贯以宣抚制置使与王渊、韩世忠
率兵15万,镇压方腊起义,因功封太师。
w**********5
发帖数: 1741
8
现在需要给部分同志们脑补一下北宋历史上撬动杠杆的领军人物郭药师的战斗历程了。
雍王监国之际选用还是要归于哲宗这一支系的,但蔡京不同意,他说动龙德宫否决雍王
的提案,另举益王出来,但监国否决益王。双方有点相持,最后龙德宫和稀泥,这才有
了渊圣的皇储地位。
益王大怒之下提举西京,自然要搞出大动作,矛头都是指向雍王监国的。蔡京嘿然不语
,实际是默许。
实际上蔡京身边也都是江湖走兽,比如朱家的朱勔,比如郭家的郭京。
郭京有个弟弟叫郭药师,组建了一彪人马,号称“援军”,实则是打抽丰的。
问题出在王黼身上,王黼要建立不世的边功,要压童贯乃至蔡京一头,就必然要搞大动
静,但王黼的底子太潮,又过于自信,兼本人好渔色,最终坏在女人手中。
本来张觉这件事按照马植的理解,可以软处理,可惜渊圣等人总是在最坏的选项上动心
,这就引起郭药师的义愤,郭药师把援军的名字改了,改成“怨军”,这时还只是抱怨
,发牢骚阶段,没有实质性操作。
可是,东京汴梁城中有人不高兴了,主要是王黼和王宗濋两个人,又来了一个二王八司
马,王宗濋是渊圣身边的红人,但被王黼给利用了,也是傻逼一个。渊圣找了一帮子傻
逼给自己护驾,这也是现实。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nguan (不限),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0 16:06:44 2015,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
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好像很多满狗都改姓金了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写给所有被查良镛欺骗的人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464
12
来自主题: Joke版 -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
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1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yt (明月塔), 信区: Joke
标 题: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6 23:53:12 2017,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4
女子的征婚广告
从良妓女的征婚广告
1922年2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载文《堕坑妓女登报征夫》,内提一位黄氏名雪花的香港妓女,年方廿一,才貌双全,厌弃烟花生涯,生出从良意愿,特刊广告如下:
自维陋质,少堕烟花。柳絮萍轻,长途浪遥。
茫茫恨海,谁是知音?黯黯情天,未逢侠士。孽缘已满,夙债堪偿。
无奈未遇知音,难奏求凤之曲。每念红粉飘零之苦,同抱天涯落拓之悲。
好景无多,名花易谢。雅不欲托报章而择配,登告白以求凰。
翻觉红粉颜羞,难免文人讥讽;奈何东皇力薄。可恨护花无方。
章台作客,大半征逐风尘;惜玉怜香,总之花丛稀见。
叹年华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
若蒙君子如司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弃花丛贱质,请速惠临。
被招者,以二十二至四十三岁为合格,身价(赎身费)二百二十元,条件面订。
(上世纪20年代,大城市物价逐趋平稳,一圆银元换算成今日的购买力,约在90~110元之间。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一般为15~20元,实习生临时工10元左右,月收入超过50元,就已达到小康水平,100元以上,则进入中产阶层。像20年代初陈独秀任北大文科长,月薪400银圆,实际购买力相当于今日40000元左右,毛...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19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康熙帝国》错误点滴
《康熙帝国》错误点滴 2004-02-31
电视剧剧本自可与历史剧情不符合,但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比如顺治
出家,范承谟改成魏承谟,容妃的戏,甚至把苏麻喇姑从一个老太婆改成小姑娘然后和皇
上大搞三角恋爱,都是情有可原,无可厚非。但另一种,或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或者是
为了迎合一时的政治需要,误解历史,歪曲历史,乃至窜改历史,就没什么必要了。随便
举例如下
康熙在顺治庭试时背《师说》
顺治让皇子写文章,玄烨拿韩愈的文章充数,这绝对不可能
庄太后自称“我孝庄”
最著名的bug。嗣号是死后才有的。题外话,编剧把庄太后的地位从小说里的可有可无变
成“掌舵人”,还是有当代政治的影子
吴三桂于撤藩令次年二月二起兵
其实是当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
平吴三桂的主要将领是周培公和图海
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编。整个平三藩的戏,前面铺垫很着笔墨,真正到打的时候仿佛轻轻
松松一下子就平了,全然没有告诉观众这个战争有8年。主要的将领应该是杰书,岳乐,
勒尔锦,赵良栋、王进室、蔡毓荣、董卫国等。
郑经从台北调兵增援澎湖
那时候还没有台北。台湾的行政中心在今台南附近
郑经自杀
台湾陷落时郑经
C*********g
发帖数: 3728
16
http://tieba.baidu.com/p/2081289517
by Casanovalover
◎重光皇帝本纪
重光皇帝讳琳淽,绍宗襄皇帝之侄也。考节皇帝,讳聿鐭,绍宗嫡弟,封唐王。贵人李
氏,以崇祯十七年八月八日,生上于燕邸。隆武二年十二月,虏将李成栋破广州,弑节
皇帝,周王,益王,大学士苏观生等皆殉国。有内官赵无根、侍卫孟全节携上遁走,达
楚地鄂州。有举人名邓喜贤者,迎上於己家中,於外称上乃喜贤庶子,化名邓名。於内
虔心护侍,每日拜谒奉膳如臣礼。赵无根、孟全节亦化名邓根、邓全,侍上左右。永历
十二年初,有奸人知喜贤奉上甚恭,告之虏官。喜贤、无根为虏所执,遇害。孟全节死
战护上得脱,全节身被数十创,流血尽而亡。上欲投晋王李定国军,独行至渝,与靖国
公袁宗第军会,宗第遂奉上入军,事之甚恭。
时虏帅吴三桂犯滇。大学士文安之尽遣夔东诸镇兵攻重庆,以宗第军并涪侯谭文、万州
谭诣、谭宏为前锋。诣、宏暗通虏将王明德,诱杀谭文,会虏兵合攻宗第。宗第军溃,
上随千总周开荒、锦衣卫千户赵天霸得舟逸走,至江南岸合千总李星汉兵千人,军心稍
安。贼将谭宏设寨於江岸,阻上归道。众将皆议死力攻其寨,请...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