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 发帖数: 10589 | 1 http://hunan.sina.com.cn/news/s/2013-04-27/080349601.html
2013年4月27日08:03红网
网友微博爆料孔和尚在张家界天门山寺出家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红网张家界站4月26日讯(分站记者 李庸)“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孔和尚
突然决定在张家界天门山寺出家,并且不再回北大了。天门山寺决定择日举行剃度仪式
……”4月26日,微博网友“宾语”爆料称,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
“策马入林”:孔和尚要当真和尚啦。
“李寻欢”:我觉得孔和尚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黔城雨人”:孔教授一度以和尚自居,如今得以遂愿,皈依佛门是好事啊~!以后
不叫和尚了,以你教授的“前身”,叫你“庆东法师”得了,
“宾语”:湖南、湖北都已经传开了。当年歌星李娜就是在这里出家的。
“黄胜友”:北大少了大教授,天门山多了大和尚!
....。.
那么到底孔和尚是否真的要在张家界天门山寺出家?红网张家界站(张家界在线)记
者将继续关注。
延伸阅读:
孔和尚本名孔庆东,1964年生,祖籍山东,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中共党员,哈尔
滨三中和北大中文系毕业,博士学位,现任北京... 阅读全帖 |
|
K**********i 发帖数: 22099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esesperado (desesperad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90后女生看《毛选》后热泪盈眶 当即申请入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1 15:14:38 2013, 美东)
http://news.163.com/13/0911/17/98GRKFOM00011229.html
毛泽东选集
中国新闻周刊网9月9日综合报道 很少有一本书会在出版发行了69年后,仍能对读者
产生着诱惑。而《毛泽东选集》自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第一部到现在仍是很多人的
必读书目,这些人中有商界精英周鸿祎和陈天桥,也有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
读?又是怎么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呢?
从专业课到兴趣,‘毛选’不过是一个人的日记
陈明是典型的90后“狮子座”女生,板鞋、背带裤、阿拉蕾T恤和大框的眼镜框以及大
大咧咧的性格,让你完全猜不出她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在她看来,《
毛泽东选集》是一套不得不读的书。
“这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吧,所以老师上课经常拿里面的内容做论据,考试的时...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3348 | 3 美国四年本科后对中国教育的感悟-写给刚入大学的你们
作者: 郑人元◈ANDY
今天接到一个妹妹的电话,她刚查到了高考成绩,问我明天填志愿该填什么专
业,她爸爸说金融工程好,以后去银行就业,收入稳定,要不要报金融工程?
我要怎么告诉她呢?我自己为了选择我的专业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思考,到现在
还没有给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下一个定论,我怎么样告诉她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快速地判
断学什么专业好呢?
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中学时代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各个专业到底是什么
意思、社会上各种职业到底意味着怎样的工作状态、他们到底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终生的追求是什么,统统不知道... 于是就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后的某一晚在饭桌上和
家长合计了一下,就胡乱报个金融、报个计算机、报个会计... 可是这么重要的事情,
怎么可以在饭桌上花一两个小时决定呢?
我决定整理一下电话里的内容,这些是我在美国四年对大学教育的很多思考,这
一阵子一个接一个的社团听到我的讲座邀请我去讲梦想、讲经历、讲选择-受之有愧,
因为我毕竟没有那么多超出同龄人的见解可讲,但我又... 阅读全帖 |
|
d********f 发帖数: 43471 | 4 钱理群的确比贪官污吏影响更恶劣,怎么还不拉去打靶 |
|
r**********9 发帖数: 19633 | 5 我看了,没笑点觉得很悲哀。这老头为了不做饭就搬到养老院了?他们没有孩子? |
|
r****z 发帖数: 12020 | 6 你不知道北清的教授家庭恐怕能有一半以上所有孩子都在国外吗? |
|
d*******3 发帖数: 8598 | 7 丫脑子不清吧
买菜做菜,还有点锻炼
他这样子,活不了多久的 |
|
|
l****t 发帖数: 36289 | 9 房租两万了直接顾保姆或者家政小时工,厨师不就好了,在自己家多自在
中国都住房有没地产税
本来一点住的成本都几乎没有
这下每月2w
再说家里总的很多书吧
都搬养老院?
通篇看来,就是懒得做饭而已,开始我老还以为鳏老头,居然有老伴
自己本身也不爱跟其他院友交往
不知道这个老人院有什么住头 |
|
s*****i 发帖数: 3762 | 10 老头就是想躲开红尘,专心干点儿实事儿,人都说了,可以专心写作,现在搬到昌平那
么远,明显是平时烦他的人或事儿太多了 |
|
P*A 发帖数: 7996 | 11 这个有点装了,天下之大,他的眼界只到昌平?
想躲开红尘,去贵州广西小镇子买个房子雇个厨子呗,比养老院清净多了 |
|
f*****n 发帖数: 12752 | 12 2,3千字只能算一更吧?拿全勤奖还行,多更奖就没戏了。当然还要看读者打赏有多少
,不然房租可能挣不回来 |
|
|
r**********9 发帖数: 19633 | 14
这个我知道,我有个姨夫很多朋友在清华做教授,孩子们都出国了。
我以为至少他们的孩子会给父母办移民,但是有些老头老太太不喜欢移民美国。比如我
爸就不喜欢美国他觉得北京的生活比较热闹而且国内的老朋友可以聚会来了美国比较冷
清 |
|
a****n 发帖数: 8553 | 15 感觉像是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早睡早起,食堂有啥吃啥,学习效率很高。 |
|
r**********9 发帖数: 19633 | 16
现在的保姆很贵而且很不靠谱,搞不好偷个东西再伙同他人抢劫都有可能;对保姆小时
工不放心啊 |
|
d**i 发帖数: 1606 | 1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红楼征文 要是你,写啥?记得我十几年前读到一篇钱理群用夹注法批的丁西林的《酒后》,
非常amazed,觉得非那样不可。红楼亦然。 |
|
w***g 发帖数: 32 | 18 原载《方法》1998年第9期。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不容抹煞的思想遗产
钱理群
北大百周年校庆庆典活动的帷幕已经落下,喧嚣过去,
一切归于平静。
这正是反思的时机。——或许是受了鲁迅的影响,我特
别喜欢“……以后”这样的命题:此刻想做的,正是“庆典
以后”的反思。
这些日子,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北大;也写了许多—
—关于北大。但凭着我的直感,我们仿佛又无意地遗漏了,
甚至是有意地遗忘了不少——同样是关于北大。
我想起了刚收到的一位老同学的来信,说到校庆那
天,“怀了不少旧,但似乎都局限在‘反右’以前,这也难
怪,后面的事不好说了……”。我懂得他的意思:在我们这
些老校友的北大记忆里,原是深藏着那一段或难堪,或痛
心,因而“不好说”的历史,谁愿意轻易搅动——“避重就
轻”本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这仅仅是个人的记忆,不好说就不说,这倒也罢,
生活中类似的事太多,哪能老是念念不忘呢?
但如果这是一所学校,以至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记忆
呢?——我翻遍为北大百年所写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图
书,竟然发现:关于1957年的这一段,在北大的历史叙述(记
忆)中已经消失 |
|
w***g 发帖数: 32 | 19 (原载《方法》1998年第10期。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不容抹煞的思想遗产(下篇)
--重读《北京大学右派分子反动言论汇集》、《校内外右派言论汇集》
钱理群
关于这些1957年的北大学子,似乎要说的话还很多。
人们,甚至是历史学者,在谈论与研究1957年的“风波”时,往往注目于那些
“右派”头面人物,特别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这大概也是一种思维的惯性吧。其
实如果仔细研究当时的种种“右派”言论,就不难发现,那些“右派”政治家所关
注的主要是政治权力的分配——这当然也关系着他们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实现,并非
完全为了私利,因而自有其意义,需要另作讨论。但真正体现这场风波在思想、文
化上的深度与意义的,恐怕还是被称为“右派学生”(也包括一些“右派”教师、
知识分子)的思考。这是一些尚未涉世的青年,因此他们的探索的热情,并非源自
利益的驱动,而纯是(或基本上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前引《广场》“发
刊词”就宣称他们是“为真理”而“毫无顾虑地发言”的。因此,他们的思考,除
了前文已略作分析的现实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之外,还包含了更为广泛、更深层
次的思想、文化问题——政 |
|
h*x 发帖数: 23 | 20
这个结论是否有些偏颇了?首先我不清楚当时是否就没有任何人文知识分子提出过这
些问题,至少象储安平一类的人应该是从头就看清楚了共产党的特征的。钱既然是颇费
了一番功夫才考证出来当年学生的言论集,那是不是有同样的可能他没有了解到当时广
大知识分子的真正思想呢?
我怎么觉得这些观点之所以表面上由学生而不是资深人文知识分子来提出,是由学生
的年龄阶段和处于学校这种特定的社交氛围而造成的,北大的精神一向是不满社会现状,
也就是那种社会良知的监督者的角色,所以他们反思并公开探讨那个阶段的问题并不特
别,钱在文章结尾处如此煽情地呼唤说什么中国都需要再听这个声音,未免是过于冲动
了。从这段历史中,我们读出的是否更应该是如何理性地思考以及不要让青年时代难以
避免的激情走入极端或者停留在激情的阶段。
……… |
|
l****e 发帖数: 193 | 21 前两天《南方周末》上看到这个的书评,现在懒得看书所以
也没太注意。
http://www.hanlin.com/Front/bookdetail.asp?BookID=7500831404
第一辑/鲁迅研究之谜
殷海光 胡适思想与中国前途
钱理群 王富仁等
《读书》杂志讨论林贤治《人间鲁迅》纪要
谢泳 鲁迅研究之谜
林贤治 也谈鲁迅研究之谜
李慎之 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林贤治 也谈五四、鲁迅与胡适
王毅 宽容与民主同是“五四”的珍贵遗产
第二辑/平心静气论胡适
吴江 平心论胡适
吴江 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境遇
林毓生 平心静气论胡适
袁伟时 胡适与所谓“中国意识的危机”
季羡林 为胡适说几句话
季羡林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龚育之 胡绳论胡适
龚育之 毛与胡适
龚育之 毛泽东说: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长
谢泳 胡适研究二题
陈红民 智者千虑
程巢父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谢泳 不能这样理解胡适
谢泳 我们有没有自由主义传统?
谢泳 再说自由主义传统
谢泳 我们今天怎样了解胡适
李庆西 何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许纪霖 上半个世纪的自由主义
程巢父 胡适的“反悔”并非在30 |
|
j******n 发帖数: 21641 | 22 钱理群在一篇文章里提到陈丹青按照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坏的公民
鲁迅是个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坏公民,他的文学作品能跨越时代,而不只是在他所处的
特殊时代和特殊社会环境里发光,正因为此
'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不就是搞这些反对奴役,大众反叛,性解放么,赫赫 |
|
j******n 发帖数: 21641 | 23 注意陈丹青/钱理群的逻辑,独立和自由只是鲁迅作为哲学家的一个表面特征,哲学这一
层是人本主义和怀疑主义,不过鲁迅对搞破坏特别兴奋,自己也一直处于体制外,不如现
在季羡林和温家宝的'和谐'更加深入人心
陈寅恪送人高木屐尽挑好听的时髦的说
王国维何曾是个坏公民,他的自由只是在专业领域,意识形态还是清朝遗老
他老提屈原和叔本华,只是给自己的悲愤继而自杀一个excuse罢了
他的文艺评论有新意,但也矛盾重重,不成系统
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批判简直是零
最近叶嘉莹在国内做了个讲座特别提到王国维
郭沫若也曾独立自由过,最后是个官僚
巴金也曾独立自由过,最后写得叫人读不下去,晚年反思文革,才算给自己和时代一个交代
费孝通也曾独立自由过,当年追求杨绛要找钱锺书当面谈,后来杨坚持原来只是普通朋友
,他一发愤就去研究社会学
关于鲁迅是否哲学家,其实90年代有讨论过,甘阳,汪晖等很多人有文章在先 |
|
l*d 发帖数: 134 | 24 你对陈的那段话不同意,那么陈本人是否"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代表? 陈是哲学家吗?
我不是很关心陈丹青/钱理群,甘阳,汪晖等说了什么,虽然他们都是专家.
如果鲁迅的哲学真的存在,它与其它的哲学派别的关系是什么? 不会是毫无关系罢.
胡适的哲学是从美国传来的,鲁迅的情况是否相似?
或者鲁迅只是个业余哲学家? |
|
j******n 发帖数: 21641 | 25 不过余在某些其他问题上给人更多可指摘的地方
关于出书,如果他没打压其他人,没想独霸市场,我觉得60分80分都无所谓,如rodney所说
不影响他毕业
就算有人跳起来痛批他,他也可以不回应:你们不买我的书好了,我做评委的节目不看好了
你们觉得我不学无术,看我恶心,吐啊吐啊,我也没办法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余杰拍遍栏杆把名人骂个85%,独留钱理群,陈平原和夏晓虹
当然这3人都很出色,不该被骂
问题是这3人之所以没被骂,普通人能看到的直接原因是,他们都是小余当时的师长
而温润的陈教授对当下的文化界有过一些评论:就是好为人师的人有点多了
不知道如果对号入座的话,余杰和余秋雨那个算是
所散文,陈也写很多,当然和他的学术论文一样,比老余是要严谨得多,也许词汇量和感情
不如后者充沛,但温润不刺激,读来很爽
我还要推荐一个陈丹青,属于第4种风格,不奇怪他和韩寒能取得一些共鸣 |
|
s******l 发帖数: 5529 | 26 曾经很反感周作人,因为他在抗战期间做了汉奸,自然也不会去看他的文章。直到有一
次听了钱理群的关于周作人散文创作的一个讲座,非常精彩,才对他的文章产生了兴趣
。他的有些文章淡而无味,有些则隽永精致。
鲁迅和周作人出生于同一个家庭,人生道路却是如此不同。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人
谈过写过,我在读周作人的文章时发现他的散文中有很多是跟民俗有关系的,而他对民
俗的兴趣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看到了一些周氏兄弟的区别,这些
区别也许就是后来他们的人生出现截然不同的轨迹的原因。
周作人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他的童年时代是衣食无忧的。祖父周福清“官场事件”
的败露,是周氏家族无可挽回的走向没落的转折点。但是这一重大变故对周作人来说没
有造成恶劣的影响,而大哥鲁迅的心情却全然不同。这件事情对鲁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
打击,“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
面目。”对于这时已经13岁,并且是周家长孙的鲁迅而言,这是他睁开了眼清醒认识社
会与人生本来面目的开端。但年仅9岁的弟弟周作人却没有因此醒来,还继续做着他的
童年时代的美梦。即使是随后的避难生活,在孩子 |
|
r****y 发帖数: 26819 | 27 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下) “战士兼学者”的学术道路(2)
樊骏先生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王瑶先生对文学研究现实感的强调,对文学研
究对于现实作用的强调,对文学和时代关系的强调,对文学和政治关系的强调,论证了
王瑶先生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的学院派的学者,并将其放在“五四”以后的学术史的视野
里,就作出了一个我认为极重要的概括。他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于二三十
年代逐步出现一个新型的文化学术群体”,“有的接受实证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有的进
而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指针,以此来重新估价历史遗产,探索发展文化学术的新路;把
自己在文化学术领域的专业工作,视为推动社会进步、民族解放的组成部分——不仅没
有把前者游离于后者之外,而且自觉地以此作为自己服务于国家民族的主要手段:在学
术观点和政治倾向上,是进步的,革命的,往往兼有学者与战士的双重身份,在他们的
观念和工作实践中,也是把文化学术与意识形态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个群体和
学院派的区别,主要在于更多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自觉性”。樊骏先生认为,
鲁迅、郭沫若就是其中的代表,而王瑶先生也应该属于这样一个群体,而且中国现代文 |
|
r****y 发帖数: 26819 | 28 关于思想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启蒙思想者的困惑
那么刚刚说了,整个八十年代都呼唤实践,是一个行动的时代,当时有非常大的意
义,也蕴藏着危险。到了八十年代末,我曾有一篇《答北大校刊记者问》,谈“知识分
子的角色转换”问题,是1989年2月写的,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注
意。我在讲话中指出,说中国知识分子可能发生分化,当时我分析有三种类型的知识分
子,一部分将会积极地参政经商,投入到政治、商业和经济的实际运动中去;另一部分
知识分子是希望在学术领域从事基本的文化建设,属于学院派;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仍
然坚守着启蒙的工作。我强调三种选择各自有各自的价值,同时也各自面临着自己的问
题。其中特别谈到了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启蒙的社会结果与启蒙者的愿望相违
背”的“困惑”:“作为思想启蒙基本上是理性的,逻辑的,对后果也有足够的考虑,
希望朝良性的方向发展。但社会运动是非理性的,一旦兴起,就难以控制。所以当它越
来越激进的时候,许多倡言民主、呼吁改革的理论家往往哑口无言。”在这篇采访里,
我还首次提到了知识分子的“知行矛盾”:“作为思想者他必须有超前意识。思想可以
超越模式,不 |
|
y***t 发帖数: 10 | 29 孔夫子在当下中国的命运
—— ——2007年的观察与思考之四
作者:钱理群
鲁迅于1935年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七十二年后,也即2007
年,我们又可以写《孔夫子在当下中国的命运》了。
一,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孔夫子
孔夫子是2007年中国的当红人物。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已经持续好几年的“读经热”
的一个继续;但2007年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孔子热”有了新的推动力:出现了党和
国家这双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手。
这些年,一个新词:“软实力”,在中国政坛、学界悄悄流行,到2007年,就正式进入
了中共十七大的报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文化政策的一个核心概念与
目标,这是应该予以充分重视的新动向。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
20 世纪90年代初提出;所谓“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与向心力,所要强调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和作用,只有在软实力和硬实力同等强大的情况下,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在
讨论中,一些中国学者则提出,...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2226 | 30 钱理群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仍有不科学的一面。一是容易导致“成功、有
用就是真理”的实用主义,二是容易变成“一次实践论”,即以一次成功的实践来证明
永远的正确性和真理性。(《思想者的知情意——读忆舒芜》第56页)
所以建立了新中国,并不等于只有谁才能建立,因为秦始皇、朱元璋、朱温、石敬瑭之
流,都建立过“新中国”。 |
|
q*****g 发帖数: 1568 | 31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那个人说的没错啊. 中文资源----只要是可以量化的, 比
如说总书籍数量, 总科技论文数量, 网络总流量等等, 都跟英文资源相差甚
远. 所以我要是有孩子, 肯定也是希望TA把主要的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 当
然, 中文和它后面代表的文化是和英语文化非常不同, 很有启发性的一种东
西. 但那是另外一回事. 那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完全可以掌握两种文化. 假
设, 当然只是假设, 我只能在中文文化和英文文化中二选一, 我一定选后者. |
|
q*****g 发帖数: 1568 | 32 这不是民族虚无主义, 而是一个现实. 就象大家虽然或多或少都爱国,
但是90%以上有机会选择自己孩子国籍的人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美国人
一样.
我并不是觉得中文一定比英文差, 历史上我们有汉唐文化的时候英语还
不存在呢. 以后如果中国总体国力上去了, 以中文为载体的资源也会有
机会超过英语资源. 但那是假设, 也是我们要去努力实现的未来, 但
不是现在发生的事实.
作为一个思考者, 我们不应该被民族自豪感蒙住眼睛呀. 承认差距,
以学习英语文化而不是固步自封为主导才是真正在未来发扬光大我们
的文化的唯一出路. 例子还可以参见日本, 它的学习精神丝毫没有影响
它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保护.甚至可以说, 正是因为它承认自己比西方落后,
所以在很多方面全盘西化, 才能够有今天的经济/文化成就, 才能够
反过来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到今天成为远东文化的代表. |
|
t*******n 发帖数: 4445 | 33 俺的认识:
1.恢复衰落的文化,要靠文化手段。强国不是解决途径。
正例:以色列人开始复活希伯来文的时候,人家的国还没建呢。
反例:大清朝最强盛的年头,也没见多少人人学满语来着。
2.实在恢复不起来,就让文化灭亡好了。文化是为活人服务的。不是让活人为它殉葬的
。
3.生为某族人,和在某族文化上有造诣,两者没有必然关系。最最辉煌的文明古国之后
代,可能就是一没文化的粗人。没文化的话还是别挑人家文化的毛病了,扫盲要紧。 |
|
q*****g 发帖数: 1568 | 34
你说的这个也有道理. 不过我觉得, 强国和文化的强盛是有很高的
相关性的. 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结束后. 在冷兵器时代武力的强大
可以和文化强盛没有太大关系, 但是自从炸药和火器使得经济力量
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好象经济强大的国家一般说来也是强势文化的
载体了.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 :-)
这个, 保护一个文化的存在对作为整体的人类是有好处的. 如果不是万不得以,
当然要保护弱势文化了.
恩, 这个观点我赞成. 首先是扫盲和接受全人类的文明, 其次才是考虑
保护自己独特的文化. 先有现代化, 然后才可以考虑后现代的东西, 呵呵. |
|
o*****e 发帖数: 435 | 35 在海外的人应该孩子学中文还是英文并不是个问题. 一点中文都不学都无所谓.
但对国内的人以"中文的东西和英文的东西一比,内容上差得太远"为理由而建议"赶快好
好学英文"却荒谬得很. 西方文明中的好东西多,翻译过来不就行了? 何况英文中的很多好
东西也是翻译自希腊文,罗马文,法语,俄语,德语.
即使选择读《理想国》,读《战争与和平》(而且,我并不觉得论语不如理想国,红楼梦不如
战争与和平,至少是同一个水平上的),中文翻译和英文翻译又有多大区别?
学习并拥抱西方文明(文化)和学习并拥抱英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比后者要重要
的多,实施起来也要容易得多. 原文作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我基本赞同. 但对文字的态度
明显是偷换概念,我不同意.
究
中文
为了
好好
助益 |
|
q*****g 发帖数: 1568 | 36
这个论点好就好在不需要你或者任何人"同意", 它是一个统计事实.
另外我拿它出来也是为了做类比而已.
这点我没有意见啊. 不过也需要注意, 语言并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
它对一个文化有远比载体更为重要的影象力.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非
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
|
q*****g 发帖数: 1568 | 37
我们是在不同的层面谈论这个问题吧.
从国家民族这么大的角度来看, 你是对的, 应该强调翻译和学习;
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没有任何一个个人能够改变中文资源目前
远比英文资源少的现实. 不说原创那种, 就是翻译过来的, 也是
少的可怜, 尤其以"非主流"文化/科学更为缺乏. 这点chrr在美
研版首先提到过.
所以, 一个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尽量让孩子生在美国, 成为西方
文化的一分子. 中国学习翻译西方文化的事业就让我们去干好了, :-)
那篇文章里的这个"对比"当然是搞笑的了. 不过如果要抬扛, 我也可以
这么说, 肯定研究《理想国》《战争与和平》的中文资料比英文资料少,
因此它们的翻译水平更有可能是英文的好.
还是那个观点, 文字本身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不能说它是文化
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是强调一下它也没什么坏处. |
|
q*****g 发帖数: 1568 | 38
这个.... 我们辩论其实都在用这一方法, 多少的区别而已.
好吧说到这个文学艺术. 当然文无第一, 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
不过按照不怎么能让人信服的统计数字, 以英语写作的作家/小说远远
超过中文的; 英语文学拿诺贝尔奖的大概也是第一(我记得单个国家而论
法国是第一, 但是英美加起来就远超过法国了, 还不说还有印度等别的英语
国家诺贝尔奖得主也是以英语写作).
以上的比较也许没有太大说服力. 这样说好了, 文学的技巧自上个
世纪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王小波的说法, 现在的小说跟古典
文学作品比起来就象是现代汽车和四轮马车的区别. 而这些新技巧里头,
又有多少是我们中国人, 或者以中文写作的人发明的? 反过来我们仔细
想想, 多少中国的作家其实是在模仿王尔德, 华兹华斯, 福克纳, 海明威,
..... ? 另外还有不少南美的作家, 甚至日本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大军的
模仿对象.
甚至说的再粗暴一点, 我们现在用的*现代汉语*, 又有多少是从
别人那里搬过来的, 或者通过日本二道贩过来的?
综上所述, 我觉得中国文化就是从文学的角度上 |
|
q*****g 发帖数: 1568 | 39 我们的观点不一样 :)
我对"性相近而习相远"的理解:
不同的人, 中国人, 美国人比如说, 他们的本性是相似的, 比如说
都要吃饭, 都想吃好的东西, 都知道为了吃上好的东西就必须有钱,
而为了大家都有钱吃饭就必须建立一个政治体系来处理协调等等.
那么建立在基本共性上的科学制度(其实这个都已经超出人性
的共同了)/政治体系等等就应该更加强调学习使用西方的.
然而具体他们喜欢吃什么, 他们烧饭喝茶的技巧那就不用太在意了,
这些是次要的, 是不同的民族习惯而已. 这个方面就注意保持我们
的文化传统好了. |
|
o*****e 发帖数: 435 | 40 ÎÒ一直的看法是:所谓东方文化,西方文化都是复数,不能笼统的说。对
终极问题,也是一样。
比如,在东方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我就挺喜欢孔子,庄子,墨子的教导;不喜欢孟子,
老子,佛教,道教,憎恨朱熹。
而对於西方文化,我就挺喜欢加谬的说法,欣赏古希腊和启蒙运动。但讨厌基督教文化,
尤其是原教旨的那一套。即使是古希腊,也讨厌斯巴达。 |
|
zr 发帖数: 49 | 41 我觉得你对张之洞的这句名言认识不清。这个问题讨论过多次。很多人都说这个
说法错误。但错在哪里并不清楚。所以你会说“还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吧 |
|
o*****e 发帖数: 435 | 42 ft,你这是对俺的疑问的回答吗? 指点我多学西学,多谢了,正在努力呢. 向我请教,免了吧
,承受不起啊.
其实,要论口气,我当然是自愧不如啦. 我仅仅是谈个人的主观喜好而已. 哪象您,一上来
就是"中国学术自先秦以降,blah,blah,blah.",我还以为是大师在上课呢,所以斗胆提了个
问题.
子 |
|
p******o 发帖数: 2682 | 43 楼上的朋友的回帖点到了一个中西文化根本的不同,这个不同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精髓所
在。
中华文明史从发源起,就已“人“为中心,关注“生命“。西方文明的三个源头:罗马,
希腊,希伯莱,关注的中心问题是“自然“,由此衍变发展而来。顺着这个思路,很多现
实的问题都有个顺畅的答案了。
我水平有限,说多了更迷糊,有些这方面的书,很值得一读。
除外. |
|
p******o 发帖数: 2682 | 44 上帝或者神的问题是“存在“的问题,是属于“自然“这个范畴的。在这里把“自然“理
解成身边的自然现象是不合适的。
柏拉图的ethics的讲法,切入点,内涵和外延和中国古代一些哲人思想家关注的“人“,
“道德“,“生命“有根本的不同。
with
Hebrew
髓
马
多
文 |
|
p*******r 发帖数: 4048 | 45 I agree that Chinese approa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Western approach. But I
think we should be very careful and precise in relating those ideas and avoid
sweeping generalizations at all costs.
First of all, Being is usually not a part of Nature. If you subscribe to
Heidegger, who I think has probably the clearest explanation of Being. Being
is not about essence, therefore it cannot be Nature in the sense of essence.
And the way he pointed to study Being is through Dasein. But you could say
Hei |
|
w******d 发帖数: 1301 | 46 看了本版的很多人的帖子, 我觉得下面这个见证也许对一些人有帮助。。。
呵呵。
============================================================
http://www.smyxy.org/lf/display.php?id=269
东离西有多远
■ 喻书琴
一、少年成长之殇
就像所有70后80初出生的年轻人一样,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深深打上了“文革”
家庭和“应试”教育的烙印。在我上大学之前,我的世界观是“无神论”的,相信人死
如灯灭;我的人生观是“适者生存论”的,要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使自己变得强大,
以面对这个弱肉强食的竞争世界;我的价值观是“精英论”的,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
读书高;我的婚姻观是“婚姻黑暗论”的,立定心志不结婚;尽管这些观念还很模糊,
并未最终定型,但已经潜滋暗长,对我后来的人生影响深远。
不过,在这一代年轻人成长的普遍共性中,我自己又有某些个殊性—我的家庭可能
更极端一些,从记事开始,我的家庭记忆便冰冷而破碎,痛苦而压抑……唯一让我心... 阅读全帖 |
|
h*****o 发帖数: 39 | 47 大学时代三件事——追求知识,追求友谊,追求爱情
九八年九月,在迎新会上,中文系的钱理群老师和新生座谈,记得他说大学生活三件事:
追求知识,追求友谊,追求爱情。当时大家都觉得有趣,而后来的生活的确证明了这一点
。
所以,把这个帖子贴到这里,愿所有的朋友得其所求哉!
朋友您好!
如果您此刻正渴望着爱情的甘甜,如果您历经沧海而仍在一个人走,那么不妨来看一看小
龙女(复旦大学研二女硕士,原北大中文系文学学士)创办的世纪佳缘www.love21cn.com
(字面意义21世纪之恋)交友网站吧。
世纪佳缘,是一个纯净的寻觅爱情的交友网站,由于我先后身处北大和复旦(现新闻学院
读研二),所以在世纪佳缘里挂牌的朋友大半为高校学子学妹(现已经有100多所大学的3
000多名学子在此挂牌,他们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武汉,西安,长沙,
黑龙江等省市,还有海外的留学生,外国人),据不完全统计,交大哥哥总数第一,清华
哥哥总数第二,我希望能推倒各所高校围墙,建立学子交友大本营,并且以高校为中心,
辐射社会上已经工作的曾经的高校学生。
爱情既有纯纯的绿,又有火火的红,而只要您非常真诚,我想我的网站 |
|
w*****e 发帖数: 237 | 48 I just have one puzzle and hope nymike can help me.
You see, what all the guys here and else where doing is exact what
those
guys in 1919 was doing. All these critics, praise or scolding,
and all the democrat and freedom we want, are also
what they wanted.
So, actually there is nothing new here. But, why we are so
invovled and don't feel tired,
And, why after a century, the chinese people are still discussing
these
topics?
的行政行
类群体对
,帮助每
丰富的文
种认识上
立起这样
史激励我
类的一切
所有的精
选择地设
尊严就是
,而不应
意义,就
,一个人
最完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9 在其他版看到一篇旧文,不知道有没有在这里发过:
发信人: fromyuhang (能不忆江南?),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复旦的书店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May 22 21:56:25 2003) WWW-POST
今天想到书店,突然有把复旦旁边的书店和北大周围书店比较一下的冲动。
北大的书店欧就记得“风入松”了,其他海淀图书城的,一概已经记不得名字。知道“风
入松”是因为欧LP特别推崇这个地方,据她说是北大几个教师开的。去“风入松”还是因
为GRE培训。书店在北大南门旁边(好像是,如果不是不要怪欧方向感差)。进去是个地下
室,反正要向下走。里面哲学文史类的书比较全,规格也很高;欧对哲学什么的不太感冒
,就关心技术的书,好像和别的地方差不多。里面地方挺大,当时感觉是这个地洞打的不
错。特别的地方是入口的地方有个区划出来放了几张桌子,很多人在那里看书,也有小声
聊天的。现在想来,估计老板到过西方,特别喜欢到书店看书的,谷有此设计。不过在欧
,当时觉得不得了。到里面翻了几本历史评论的书,也算感受了北大气氛。
后来到了复旦,住在南区。在路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