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发帖数: 32122 | 1
你声称“留”-“忧”-“楼”,和”声“-”情“ 普通话不押韵,充分显示了一个粤语
爱好者的不学无术。
古代的“韵母”,不计声调,韵头、韵腹、韵尾相同则是同一个韵母。拿普通话来说:
昌常厂唱,是同一个韵母ang;窗床闯创,也是同一个韵母uang。
古代的“韵”,则不计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则是同一个韵。拿普通话来说:昌
chang1窗chuang1枪qiang1,是同一个平(阴平)声韵ang1(因为不必考虑韵头有无)
;常床墙,是同一个平(阳平)声韵ang2;厂闯抢,是同一个上声韵ang3;唱创呛,是
同一个去声韵ang4。古代所谓“押韵”,“韵”的概念即此。
先列举几首网上喜欢拿来比较的唐诗: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一首,韵脚为“流”、 “楼”。普通话读音为liu,lou。有观点认为普通话iu和ou
不押韵,广州话au和au押韵。这是错误的认识。古代押韵不...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2 古代的“韵母”,不计声调,韵头、韵腹、韵尾相同则是同一个韵母。拿普通话来说:
昌常厂唱,是同一个韵母ang;窗床闯创,也是同一个韵母uang。
古代的“韵”,则不计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则是同一个韵。拿普通话来说:昌
chang1窗chuang1枪qiang1,是同一个平(阴平)声韵ang1(因为不必考虑韵头有无)
;常床墙,是同一个平(阳平)声韵ang2;厂闯抢,是同一个上声韵ang3;唱创呛,是
同一个去声韵ang4。古代所谓“押韵”,“韵”的概念即此。
先列举几首网上喜欢拿来比较的唐诗: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一首,韵脚为“流”、 “楼”。普通话读音为liu,lou。有观点认为普通话iu和ou
不押韵,广州话au和au押韵。这是错误的认识。古代押韵不考虑韵头(介音),而普通
话iu实则是iou的省略,韵头是i。那么,实际上,按古代“韵”的概念,... 阅读全帖 |
|
|
|
B*******a 发帖数: 452 | 5 京剧演唱的吐字与咬字,讲究口型。口型不是任意做作的,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口形美
,它是语音规律在演唱中的运用和体现。
口型与口形是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口型是口形的类型,每个字都是通过
不同的口型,才能发出不同的字音,而每个字音又都是由声母和韵母拼读而成的。有些
字音的构成可以没有声母,语音学上称为零声母,如“一马来到汾河湾”这句唱词中的
“一”和“湾”两个字就都是零声母。但每个字却不能没有韵母。所以在汉语中,字的
“音”和“韵”是密切结合、不容分割的。通过不同的口型唱出字的音韵,把字的音形
准确而完美地表达出来,叫做归韵。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口型与归韵的关系,就成为京剧
吐字咬字的重要问题。
归韵不是押韵。押韵着重于韵母的韵腹和韵尾;归韵则包含韵母的韵头、韵腹和韵尾
三个部分。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又叫介音,是决定口型的依据;韵腹对于字的韵
辙,起决定性作用;韵尾则是字音的收尾。三者在演唱的出字、行腔和收尾的不同阶段
中各有不同的功能而又互相衔接、圆润贯通。其中韵腹占有特殊的位置,它在演唱中常
常有较长的行腔,而且有些字可以没有韵头或韵尾,甚至韵头和韵尾都没有,但不能没 |
|
i******n 发帖数: 538 | 6 1、开口呼。开口呼发音时气流几乎无阻力,韵母无韵头。如ge(哥)、nan(南)、
kai(开)、zhao(照)、zhang(张)等字都是开口呼字;
2、齐齿呼。发音时气流以牙齿为阻力,韵头为i或韵母为i的称齐齿呼。如zi(子)、
jiang(江)、liang(梁)、miao(苗)、xiao(晓)、jie(结)等;
3、合口呼。发音时双唇微合,韵头为u或韵母为u的称合口呼。例如bu(布)、yuan(
员)、gua(瓜)、zhua(抓)、zhuang(庄)等;
4、撮口呼。发音时双唇撮起,韵母为ü或韵母的韵头为ü的称撮口呼。例如nü(女)
、jue(脚)、jun(军)、lü(绿)等称撮口呼字(中间两个字韵母中的ü已按拼音
规则改成u)。
旧时京剧界有“明四呼,辨五音,正四声”之说,又云:“凡读字五音为经,四呼为
纬,经纬分明,音乃清真”。京剧唱、念虽有行当和流派的不同,但别四呼,审五音,
正四声,出字、归韵、收声讲究气息,却是共同的。
京剧唱、念要求分清四呼的目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达到吐字清;二是达到口形正。四
呼是以吐字时的唇形来对韵母分类的。唇形的准确与否对正确的归韵极有关系。...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3012 | 7 这是因为现代汉语中f声母的字原本韵母韵头都是iu这样的音
而汉语中没有iuai这种韵母(韵头韵尾都是i念起来很困难)
所以现代汉语也没有fai这种音
粤语有fai,是从kuai进一步变来的 |
|
M******8 发帖数: 8425 | 8 86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2)
Fri Oct 13 15:38:44 2000
押韵也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极少数远代诗外,诗歌都是押韵的。
可以说,无韵不成诗。
和四声一样,古今韵部变化也不小。今天写诗,可以认为现代汉语中韵
母相同的字,基本上是属于同一个韵部。现代汉语的每个字,都有声母
和韵母,而韵母又分韵头和韵尾。凡是e,i,u,v做韵头的,只要韵尾相同,
也算同韵。如,eng,ing同韵,ie,ve同韵,en,in,un同韵。
同韵母的字在一首诗中用于一部分句子的末尾,叫“押韵”。由于押韵
的字都在句尾,又称其为“韵脚”。
当一个字作为韵脚时,阴平和阳平都属于平声,可以在同一首诗中使用。
但仄声字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是同一个声调才能用于同一首诗,即要么都
用上声(第三声),要么都用去声(第四声)或者旧读入声。
例如,举个用仄韵的例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是韵脚,虽然“绝”“灭”“雪”在现代汉语中分属
阳平、去声和上声,而在古代这几个字是以ie和v做韵母的旧读入声字,因
此此诗是以入声字为韵脚的,而不押韵的第三句结尾用的是平声字 |
|
B*******a 发帖数: 452 | 9 凡接触京剧特别是学唱京剧的人,都会涉及尖团字的如何识别问题。对于尖团字的概念
以及如何认定尖团字的问题,业内人士颇有争议。笔者查阅了多种书籍、资料,力图从
实用角度说清一些问题,以供参考。归纳各种京剧字韵专著对尖团字的表述,大体有两
种说法,笔者将其冠以“狭义尖团说”(简称“狭义说”)和 “广义尖团字说”(简
称“广义说”)。
一、“狭义说”所指的尖团字:在声母为j、q、x的字中,通过对其中的部分字经过
反切,变成声母为z、c、s,韵母为i、ü或带i、ü韵头的韵母的字,这就是尖字。例
如“将”读jiang,反切后读尖音ziang;“清”读qing,改切后读尖音cin;“相”读
xiang,改切后读尖音siang。其余未经改切的以j、q、x为声母的字称团字。这里有几
个要点:
(1)尖团字的区分局限于声母原为j、q、x的字的范围内;
(2)尖字以z 、c、s为声母,团字以j、q、x为声母,除此以外不属尖团字;
(3)尖字一定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字,即韵母为i、ü或韵母带韵头i、ü,“
开口呼”和“合口呼”家不存在尖团字问题;
(4)不是所有j、q、x的字都可以改切为尖音字,而且可以改 |
|
i******n 发帖数: 538 | 10 漫谈尖团字的识别(转)
凡接触京剧特别是学唱京剧的人,都会涉及尖团字的如何识别问题。对于尖团字的
概念以及如何认定尖团字的问题,业内人士颇有争议。笔者查阅了多种书籍、资料,力
图从实用角度说清一些问题,以供参考。归纳各种京剧字韵专著对尖团字的表述,大体
有两种说法,笔者将其冠以“狭义尖团说”(简称“狭义说”)和 “广义尖团字说”
(简称“广义说”)。
一、“狭义说”所指的尖团字:在声母为j、q、x的字中,通过对其中的部分字经过
反切,变成声母为z、c、s,韵母为i、ü或带i、ü韵头的韵母的字,这就是尖字。例
如“将”读jiang,反切后读尖音ziang;“清”读qing,改切后读尖音cin;“相”读
xiang,改切后读尖音siang。其余未经改切的以j、q、x为声母的字称团字。这里有几
个要点:
(1)尖团字的区分局限于声母原为j、q、x的字的范围内;
(2)尖字以z 、c、s为声母,团字以j、q、x为声母,除此以外不属尖团字;
(3)尖字一定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字,即韵母为i、ü或韵母带韵头i、ü,“
开口呼”和“合口呼”家不存在尖团字问题;
(4)不是所有j、q、x的...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11 王力诗词格律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
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
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
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
lóng,“宗”zōn 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
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凈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
两山排闼送青来(l...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3012 | 12 原本念ki的字声母都腭化成为qi了
ga也一样,原本汉语有两种a,前a和后a
g+前a的组合,因为g发音靠后,前a发音靠前,逐渐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韵头i帮助发音
最后g也腭化变成j于是就成了jia (北方许多地名叫X各庄,这里“各”就是家字保留
的弱化的古音)
g+后a的组合,后来汉语中后a逐渐变成了o,所以这种字就念guo了,比如过字 |
|
|
c******e 发帖数: 3843 | 14 那会儿我们都觉得,紫韵能存下不少钱,甚至我们都暗自希望,她这么省、家里又不缺
钱,没准儿怀揣着伟大而神秘的梦想——比如,攒钱去旅游,买个大件东西,甚至捐献
给她要帮助的人,云云。
后来发现,大错特错了。
她人生的最大乐趣,是“省每一分钱,攒下来,以数钱为乐趣”(摘自紫韵作文原
话,那时一篇半命题作文,《我所爱的……》紫韵的题目当然是,钱。
那会儿学校有个低年级同学得了白血病,家里是农村的(貌似这种故事大家上学时
都会遇到)学校号召大家捐钱,我们班主任热血,说班上每个人必须捐,我们基本都是
30、50、100(原谅穷学生们吧),像小方这种本身也很穷苦的,就捐20.
生活委员统计每个人捐钱数字+收钱,到我们那里,我和宿舍长一人掏了100,听到
前排紫韵弱弱地问,能不捐不???
宿舍长当时就暗示生活委员不要收紫韵钱了。
生活委员叹口气,说,算了,我替你捐30吧。
紫韵立即说:那还用还你吗??
生活委员说:既然我替你,不用还。
紫韵笑了。说那得写我的名字吧。
宿舍长一把拉住生活委员,插话到:TM人家替你出钱,你还要写你名字?!要想写
你名字,你就给我出钱!!
紫韵犹犹豫豫,开始掏钱包。
宿舍长... 阅读全帖 |
|
|
s******y 发帖数: 28562 | 16 这俩诗歌真烂
韵头韵味胡换
不如看我出手
惊得你们乱颤 |
|
l****y 发帖数: 293 | 17 外地到天津,就会感到天津话与普通话有些差异。
天津话的地区范围是一个三角形的方言岛。这个方言岛的底边距
旧城北约 1公里,
尖端距旧城南约22公里。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
北接近唐山方言,
西南和东南接近静海一带方言。据专家考查推测,这个方言 鸟中的
天津话来源于江苏
和安徽北部的方言。这与《天津卫志》说的天津"永 乐初始辟而居之
,杂以闽越吴楚齐
梁之民"有关。
天津方言与普通话不同之处主要在语音和声调上。从语音的声母
看,天津 话一是
把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读为舌尖前音z、c、s,
所 谓齿音字多。
如把"事shì"读成"似sì"。二是把普通话没有声母的开 口呼字
在前面加上声母n,
如把"爱ài"读成"耐nài"。三是把普通话 中r读成i,如把"肉
ròu"读成"yòu"。
同时又把普通话中带i介音 的无声字母改读成r声母。如"永yǒn
g"读成"冗rǒng"。
从韵母看, 天津话一是把普通话的合口呼的字读成开口呼,即把韵
母中的韵头u丢掉。主
要发生在以n、l、h、r等作声母的字中,如把"落luò"读成"
乐lè"。 二是把普通
话中以n、l为声母的 |
|
d*****u 发帖数: 17243 | 18
起
起
適
異
屬
极端的第二种观点显然经不起推敲啊,许多可考的文字发展史都能否定这一点。
其实“使用文字”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很难“发明”出来的,先不要说使用什么样的文字了
。
所以我觉得这种行为本身可能是符合扩散论(广播论)的。但是至于具体创制文字的方式
,
发挥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还是举东亚的例子吧。
汉字传到日本后,日本人从里面找了一组发音各异的字取其偏旁,改造成了音节文字。
传到朝鲜后,朝鲜人找出了韵头、韵腹、韵尾的代表(而且还注意到了发音的位置关系)
,
改造出了谚文。
越南人比较偷懒,直接借音,演变成了字喃。
我们可以注意到像汉字这样非表音的体系要“借入”是比较难的,除非连语言一起借入。
(日本和朝鲜的确借入了大量汉语词,但是汉字仍然无法记录他们语言里固有的一些虚词
。因为汉语里没有相应的概念。)
而早期汉字如甲骨文与汉语高度适应,即使从现代汉语也能看出这一点来。所以它肯定是
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了漫长的岁月。
是
從
說
不 |
|
d*****u 发帖数: 17243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igaku (脑壳遭门夹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我想咨询一下广东话的来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18:31:36 2005), 转信
可以参考一下西南官话论坛里“普通话及其他方言”里关于音韵学基础知识的介绍
简单说,粤语大致是唐宋时期的北方官话和南越少数民族语言融合的产物
粤语的确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特征
特别是韵尾的保留是所有方言里最完整的
但是也丢失了许多特征
比如粤语日母字都变成零声母了,韵头和韵腹的融合很多,所以“四呼不全”
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