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e********S 发帖数: 3 | 1 从梦想照进现实,实力派到至尊王者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这是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决赛之后诸多网友的感慨。
这几天,随着丁俊晖行情的逐渐走高,一些往日里连黑八和斯诺克都傻傻分不清的球迷
,开始无名冒出加入到丁俊晖的赞诵中,比如“绅士丁”“仲基丁”“爱他好比爱
APPLE(丁俊晖老婆名)”等层出不穷。因体育明星而催生的全民狂欢,上次还需要追
溯到李娜和宁泽涛获取世界冠军的时候,尤其后者,几乎成为女粉丝集体舔屏的对象。
在中国,这种亚体育文化的出现和倏然井喷,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显性标识。其背后,往
往预示着一个体育消费时代或体育商业时代的到来。针对丁俊晖在社交平台上的这次大
规模聚集及扩散,尽管时间不如一场比赛的距离(在丁俊晖获世界锦标赛亚军之后更是
迅速冷却),且最终没有形成合力,强话题效应,但考虑到比赛时间大部分在英国深夜
举行,斯诺克又几乎是一个被欧洲主流形态所摒弃、被年轻网友断崖式放弃的小众项目
,你就不能不认定,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飞跃。毕竟这个叫丁俊晖的年轻人,引领我们
进行如此不温不火的尖峰冲刺和偶像消费,已经超过11年了。
有点戏剧性,不是吗?——因为就在一个月前,媒体中还大部分停留在“一轮游”“泪
奔”“这一年一无所获”(英国主播语)等描述词汇。梳理他的成绩轨迹,也如丁俊晖
老婆APPLE所描述,他如同庄家精准操盘的股票,你可能永远无法抓住他的买卖点。但
他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次撬动人们的兴奋点。
而在其中,我觉得最最重要的,还是丁俊晖在这项冷静而枯燥的运动中,开始逐步展示
自己的个性。
在丁俊晖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存在以下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时间节点:
2005年,年仅18岁的他豪取中国公开赛冠军,走出由父亲丁文钧所构造的保温杯。但偶
患社交恐惧症的他,也感受到鲜花和掌声时,也体会到高关注带来的无法承受之重。由
于缺乏面对公众的技巧,包括“读书无用论”等说法开始出现,而这只能更加导致他和
媒体的紧张局势;
2009年12月,他获得斯诺克英国锦标赛的冠军。人们计算,距他上一次夺取排位赛已经
过去了整整1211天。这1211天,被认为是他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过程,在对手的碾压,
媒体的交锋之后,他开始展示自己成熟的一面——赛后,这个腼腆内向的神童甚至展示
出“拳头猛锤胸口,朝着摄像机的方向纵情怒吼”的态度。而随后发布会上,这个新科
冠军开始展示七成熟牛排的生活方式,聊起“三国杀”游戏、一起泡吧的公开赛好友等
话题。尽管这其中有些刻意模仿的痕迹,但毫无疑问,丁俊晖开始知道走出低谷的钥匙。
等到这几年,伴随在国外的定居,情感的稳定,和对斯诺克的理解增长,他的内在思想
和外在气质有了变化。他开始剥离内心的孤僻、对抗,慢慢将自己对项目的观察融入到
言谈举止之中。
每年10月举行的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和3月的中国公开赛上,我都有机会和这位头号球星
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他对于谈话整体气氛的掌控已经相当熟稔,对于敏感话题,甚至懂
得用丁式幽默或金句回应。但是怎么说呢,还是感觉丁俊晖距离一线巨星还是有一步之
遥,无论是心理、技术还是经验上。
这么说吧,这个所谓的一步之遥,主要是一个世界锦标赛冠军——在中国这个极度崇尚
冠军的国度,丁俊晖已拥有11个排名赛冠军,1个大师赛冠军,他需要跨越的最后一步
,是从未征服过的世界锦标赛。
在这次的世界锦标赛上,人们看到了一个重生的丁俊晖,他的新教练、历史上第一个单
赛季时间大满贯的传奇教练格里菲斯甚至用“强悍”来形容弟子的这种变化:
0比6的决赛的不利开局,丁俊晖实现了荡气回肠的逆转,将比分追到10比11;
世界排名跌到16强开外,不得不从资格赛开始打起,丁俊晖硬是一步步打出来,用20天
瘦8斤的拼劲比别人多打三场魔鬼赛场,制造了“资格赛奇迹”;
在克鲁斯堡英国人的主场,傲慢的英国球迷和塞尔比疯狂的亲友团(尤其是塞尔比近乎
癫狂的老婆)并没有让他崩溃。他执拗的,气定神闲地开始一次次追赶。
可能正是这种强悍,让他走到了最后,走到了中国斯诺克运动井喷的临界值。若不是体
力透支、经验缺失和运气,这个国家的斯诺克历史和他个人的历史几乎被改写。
有时候想,将一个国家运动项目的发展维系在一个人身上,这本身就有些荒谬。但在中
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曾因为李娜而癫狂,因为刘翔而疯狂涌入赛道,又在他
比赛后迅速撤退——也能在这两位退役之后,让这两个项目门前冷落。直到更高量级、
更具个性特征、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巨星出现。
29岁的丁俊晖,与各种偏见对抗之后,终于把握了命运之帆,开始优雅地、更具运动家
风范地阔步走向世界。可能这种高峰体验有些步步惊心,可能他永远无法攀越到自己心
爱的克鲁斯堡,但这种寻找自己个性印记的步伐本身,如此真实而动人。 | e********S 发帖数: 3 | 2 从梦想照进现实,实力派到至尊王者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这是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决赛之后诸多网友的感慨。
这几天,随着丁俊晖行情的逐渐走高,一些往日里连黑八和斯诺克都傻傻分不清的球迷
,开始无名冒出加入到丁俊晖的赞诵中,比如“绅士丁”“仲基丁”“爱他好比爱
APPLE(丁俊晖老婆名)”等层出不穷。因体育明星而催生的全民狂欢,上次还需要追
溯到李娜和宁泽涛获取世界冠军的时候,尤其后者,几乎成为女粉丝集体舔屏的对象。
在中国,这种亚体育文化的出现和倏然井喷,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显性标识。其背后,往
往预示着一个体育消费时代或体育商业时代的到来。针对丁俊晖在社交平台上的这次大
规模聚集及扩散,尽管时间不如一场比赛的距离(在丁俊晖获世界锦标赛亚军之后更是
迅速冷却),且最终没有形成合力,强话题效应,但考虑到比赛时间大部分在英国深夜
举行,斯诺克又几乎是一个被欧洲主流形态所摒弃、被年轻网友断崖式放弃的小众项目
,你就不能不认定,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飞跃。毕竟这个叫丁俊晖的年轻人,引领我们
进行如此不温不火的尖峰冲刺和偶像消费,已经超过11年了。
有点戏剧性,不是吗?——因为就在一个月前,媒体中还大部分停留在“一轮游”“泪
奔”“这一年一无所获”(英国主播语)等描述词汇。梳理他的成绩轨迹,也如丁俊晖
老婆APPLE所描述,他如同庄家精准操盘的股票,你可能永远无法抓住他的买卖点。但
他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次撬动人们的兴奋点。
而在其中,我觉得最最重要的,还是丁俊晖在这项冷静而枯燥的运动中,开始逐步展示
自己的个性。
在丁俊晖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存在以下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时间节点:
2005年,年仅18岁的他豪取中国公开赛冠军,走出由父亲丁文钧所构造的保温杯。但偶
患社交恐惧症的他,也感受到鲜花和掌声时,也体会到高关注带来的无法承受之重。由
于缺乏面对公众的技巧,包括“读书无用论”等说法开始出现,而这只能更加导致他和
媒体的紧张局势;
2009年12月,他获得斯诺克英国锦标赛的冠军。人们计算,距他上一次夺取排位赛已经
过去了整整1211天。这1211天,被认为是他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过程,在对手的碾压,
媒体的交锋之后,他开始展示自己成熟的一面——赛后,这个腼腆内向的神童甚至展示
出“拳头猛锤胸口,朝着摄像机的方向纵情怒吼”的态度。而随后发布会上,这个新科
冠军开始展示七成熟牛排的生活方式,聊起“三国杀”游戏、一起泡吧的公开赛好友等
话题。尽管这其中有些刻意模仿的痕迹,但毫无疑问,丁俊晖开始知道走出低谷的钥匙。
等到这几年,伴随在国外的定居,情感的稳定,和对斯诺克的理解增长,他的内在思想
和外在气质有了变化。他开始剥离内心的孤僻、对抗,慢慢将自己对项目的观察融入到
言谈举止之中。
每年10月举行的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和3月的中国公开赛上,我都有机会和这位头号球星
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他对于谈话整体气氛的掌控已经相当熟稔,对于敏感话题,甚至懂
得用丁式幽默或金句回应。但是怎么说呢,还是感觉丁俊晖距离一线巨星还是有一步之
遥,无论是心理、技术还是经验上。
这么说吧,这个所谓的一步之遥,主要是一个世界锦标赛冠军——在中国这个极度崇尚
冠军的国度,丁俊晖已拥有11个排名赛冠军,1个大师赛冠军,他需要跨越的最后一步
,是从未征服过的世界锦标赛。
在这次的世界锦标赛上,人们看到了一个重生的丁俊晖,他的新教练、历史上第一个单
赛季时间大满贯的传奇教练格里菲斯甚至用“强悍”来形容弟子的这种变化:
0比6的决赛的不利开局,丁俊晖实现了荡气回肠的逆转,将比分追到10比11;
世界排名跌到16强开外,不得不从资格赛开始打起,丁俊晖硬是一步步打出来,用20天
瘦8斤的拼劲比别人多打三场魔鬼赛场,制造了“资格赛奇迹”;
在克鲁斯堡英国人的主场,傲慢的英国球迷和塞尔比疯狂的亲友团(尤其是塞尔比近乎
癫狂的老婆)并没有让他崩溃。他执拗的,气定神闲地开始一次次追赶。
可能正是这种强悍,让他走到了最后,走到了中国斯诺克运动井喷的临界值。若不是体
力透支、经验缺失和运气,这个国家的斯诺克历史和他个人的历史几乎被改写。
有时候想,将一个国家运动项目的发展维系在一个人身上,这本身就有些荒谬。但在中
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曾因为李娜而癫狂,因为刘翔而疯狂涌入赛道,又在他
比赛后迅速撤退——也能在这两位退役之后,让这两个项目门前冷落。直到更高量级、
更具个性特征、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巨星出现。
29岁的丁俊晖,与各种偏见对抗之后,终于把握了命运之帆,开始优雅地、更具运动家
风范地阔步走向世界。可能这种高峰体验有些步步惊心,可能他永远无法攀越到自己心
爱的克鲁斯堡,但这种寻找自己个性印记的步伐本身,如此真实而动人。 | f*****i 发帖数: 1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