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Boston版 - 刘守英:哈佛何以一流——半年哈佛访学的观察与思考(上)
相关主题
[供求]帮来哈佛访学的师母找个兼职简单照顾她【供求】12月19,20号,波士顿到纽约肯尼迪机场,欢迎拼车
BOSTON到纽约,寻CARPOOL【供求】3月5或6日,波士顿到纽约肯尼迪机场或法拉盛,欢迎搭车
请教麻省访学购买医疗保险事宜哈佛医学院的访学,请还你借的小推车
【供求】3月3日,波士顿至纽约肯尼迪机场,法拉盛,欢迎拼车请问波士顿有直接到肯尼迪机场的大巴吗
【供求】3月3日,7日波士顿至纽约往返,肯尼迪机场,法拉盛,欢CAPE COD 怎么游玩?
【供求】3月19日下周二波士顿至纽约,肯尼迪机场,法拉盛,欢迎拼车美国麻州鳕鱼岬及马莎葡萄园游览散记
[供求]25号周一波士顿去纽约,肯尼迪机场,法拉盛,欢迎拼车我家边上新住了一家国内帝都来的访学
【供求】12月19号,波士顿到纽约肯尼迪机场,欢迎拼车[活动]2013滋根新年慈善演唱會 Zigen New Year Benefit Concer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哈佛话题: 学生话题: 图书馆话题: 中国话题: 问题
进入Boston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w
发帖数: 2257
1
发表于: 4/26/2015 11:38 发表主题:
刘守英:哈佛何以一流——半年哈佛访学的观察与思考(上)
在世界范围内,哈佛大学都是无可争议的一流大学。其历史、影响力和财富为世人景仰
。哈佛创立于1636年,比美国建国还早140年,是美国最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哈佛居世
界大学学术排名榜第一,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声誉排名榜全球第一,《美国新闻与世界
报道》全美大学(本科)排名榜第二。这里诞生过8位美国总统、20多位国家元首和诸
多国际组织领导人;取得的学术成就无与伦比,产生过1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过
62位还健在的亿万富翁。
在哈佛的半年时间里,刘守英研究员给自己确定了两项任务:一是观察、体验和思考哈
佛何以一流;二是深入哈佛这个中国研究的大本营,看看中国问题到底有多热,他们在
说些什么,如何讲中国的故事。本文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初步答案。
走进哈佛校园,最让人羡慕的是,这里有一种让人精神释放的空气,学子和学者沐浴在
不被禁止和排斥的气氛中。在这里思考一件事、求解一个问题,是不预设前提的,不会
被按阵营划分。
自由的空气,是一种让思想活跃、不被障碍阻断的氛围,一种不受禁锢的、未被人为过
滤的吸收知识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空气下,思想才会自由放飞,创新才会奔涌迸发。
只有自由的空气,才使一个机构、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成为一流。
自由的空气,实实在在表现为对权威、权力的警惕。在哈佛,不会因为你被树为权威,
就受到特别的对待。我在进肯尼迪学院的第一天就领教了这里对特权的排斥。在发给我
们的指南中,明确标明了一条条规矩,约束那些特殊化行为和特权意识。
在哈佛,挑战权威的场面比比皆是。我到哈佛第三天,就去听当今制度研究的领军人物
、《国家为什么失败》作者阿西莫格鲁举办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发展经济学讲座。大
名鼎鼎的阿氏在一个小时的讲座中,被学生打断四次,一位学者还与他展开了针锋相对
的辩论。他一堂课下来全身是汗,不知是因为天热,还是因为这种气氛的烘烤。
这种场面在另一位经济学权威的课堂上上演得更烈。去过哈佛的人可能在桑德斯剧场前
面留过影,在这座类似城堡的建筑里,最让人神往的是一些“大牛”的讲座,如著名中
国问题专家麦克法夸尔在这里讲过中国专题,当今最火的伦理学家桑德斯的《公正》公
开课、大红大紫的经济学教授曼昆的《经济学》课也在这里开课。即便曼昆的课,也曾
遭遇70名学生有组织离开的尴尬,原因是学生们抗议他只重视增长,不重视收入分配,
不正视贫困。
自由的空气里充满辩论和质疑。在哈佛燕京中国研究专题讲座上,来自彼得森研究所的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尼克尔斯·拉迪推销他新近出版的《民进国退》,用40分钟,依靠中
国官方统计数据,论证中国没有国进民退,没有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不存在过高的公
务员(课程)比重等等。他讲完后,哈佛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学生们用事实和观察对他的
观点足足质疑了近40分钟。同样遭到质疑的还有NBC记者布罗考,当这位曾报道过柏林
墙倒下的风云人物侃侃而谈地回忆东欧巨变的历史场景后,两位原东德籍听众就非常执
着地严辞质疑了他的讲述。
自由的空气来自平等的氛围。在我听的各种哈佛讲座中,主讲人讲得不多,更多的是提
问和交流的时间。一些“牛人”如美国副总统拜登、《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作者福山
的演讲都只有30多分钟,讨论时间最起码占一半以上。当主讲人人气太旺时,他们就采
取注册登记和随机抽签方式,中签者才能参加。这样的情况我在哈佛遇到过两次:一次
是拜登的演讲,还有一次是莫言在哈佛一所教堂的演讲。
充分的公共空间为交流提供方便,为自由空气的流动提供通道。我发觉,在哈佛这样的
名校,被个人占据的空间很小,公共空间非常大。这不仅体现在图书馆、教室等,只要
在有空隙的地方就会摆上桌椅,供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
一些哈佛学生跟我说,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除了得益于教授之间的交流,更多是来自学
生之间的交流。
自由的空气还意味着包容。当哈佛教育学院邀请科罗拉多州参议员迈克尔·约翰斯顿发
表演讲时,有些学生就要求校方撤回对约翰斯顿的邀请,因为他们反对他的一些教育政
策。所幸的是,福斯特校长和院长没有妥协。莱恩院长写给这些学生的信中这样说道:
“我遇到过很多真诚的人,他们和我都有相同的目标,不过在如何改善教育的问题上,
我们的观点存在分歧。在我看来,这些分歧应当经过探究、辩论、挑战和质疑。同时这
些分歧也应获得尊重,确实应该被称颂。”
哈佛大学2014年毕业生典礼邀请了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他的演讲
重点阐述了大学精神的本质。他认为,“顶尖大学是让各种背景、各种信仰、探寻各种
问题的人,能到此自由开放地学习和探讨想法的地方。”“包容他人观点,以及表达自
身言论的自由,是顶尖大学不可分割的价值。”“一所大学的职责并不是教学生思考什
么,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这就需要倾听不同声音,不带偏见地衡量各种观点,冷静思
考不同意见中是否也有公正的论点。在每个问题上,我们都应该遵循有理有据的原则,
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只要我们这样做,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没有打不破的僵局,
没有达不成的妥协。”
真正让我感到哈佛之为哈佛的,是她的人文环境。
办理完注册,领到ID卡以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位于哈佛庭院北面的怀德勒主图书馆借
书。哈佛大学图书馆由80个图书馆组成,有1800万册以上图书。它是美国最大的学术图
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我在哈佛期间去过的图书馆有怀德勒、拉蒙特、肯尼
迪学院图书馆、法学院图书馆,当然还有最大的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进
到图书馆,你一下子就能忘掉一切,恢复人的单纯和天真,这里的氛围会让你觉得可以
用知识傲视一切。
图书馆的服务会让你就想搞研究,否则觉得对不住这套系统和这里的图书服务人员。听
上个世纪90年代曾在这里读书的朋友讲,那时的信息化技术还不是很发达,为了方便哈
佛的教授做研究,图书馆是给哈佛最牛的教授留座位的。比如费正清就在主图书馆藏书
室有一张桌子,供他平常做研究用。他可以调用任何一本书,堆在那里,没有他的允许
,图书馆员是不会清理的。我在哈佛期间占的最大便宜就是可以不受限制地借阅图书。
这里的任何一个图书馆我都可以进,哈佛所有图书馆的书我都可以随时调用,甚至可以
调用波士顿乃至美国所有图书馆的书。我在哈佛期间曾经对规划问题下过一段功夫。其
中有两本书我在肯尼迪学院借阅时没有,再查总馆也没有,最后到设计学院去借也没有
,他们就直接到麻省理工学院规划学院图书馆调。有这么好的服务,你怎么好意思将借
来的书束之高阁!
图书借阅的方式很简单:你先在图书馆系统里查好书,将信息传到图书服务中心,他们
找到以后就通知你,你可以到离你最近的任何一个图书馆去提取。看后还书也是到离你
最近的图书馆。除了借阅整本纸质书,许多书已经有电子版,图书馆就直接将电子版发
给你了。还有些书,你如果要复印,可以将要复印的部分告知图书馆,有专门人员为你
复印。当然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你只能复印其中的某个章节。离开哈佛时,我还叫来同
在肯尼迪学院访问的博士生汪广龙,我们俩把几大包几十本书摆在学院图书馆员面前,
看着他一本本认真清理,心生敬意也存歉意。比比皆是的人文环境和为知识寻求者优良
服务,在这里不好好学习你简直会产生一种犯罪之感。
哈佛大学之所以一流,还在于她为学生开设课程独具匠心。四年本科的入学申请人数其
实只占全体学生的很少一部分,本科课程主要为艺术及理学范畴(美国不少专业课程只
供本科毕业生修读)。在1978-2008年间,所有本科生需完成七门主修以外的课程,作
为核心课程的一部分;之后课程有变动,在2008年之后,所有本科生除了主修课程,还
需完成八类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它们分别是:美学与解释性理解,文化与信仰,经验
与数理,伦理,生命科学体系,物理宇宙科学,世界与社会以及美国与世界。其宗旨是
使每个哈佛的毕业生接受广博的教育,接受特定的学术专业和集中的训练。
这种知识架构,很多中国家长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送孩子来美国的名校,就是为了
学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出去后能找一份好工作,能挣体面的薪水。后来和一些本科生
聊了以后,我发觉了这套知识体系的重要:它让你接受了基本伦理和价值的教育,使你
有更坚定的信念,不会被人生的挫折压倒;让你接受了常识性和真理性知识熏陶,使你
不会那么短视,可以走得更远;让你浸染了人类最普遍的人文知识,使你变得有教养;
让你接受了哲学、生命、数学、物理、伦理、世界等的全面教育,你就不会那么单薄和
有缺陷。这些基本的教育,建立了学生对人类的基本认识,而不是一种技术的、功利的
认知。
过于技术的教育只能培养工匠型人才,过于功利的教育难以建立学生的道德感和对人类
的责任。了解了他们的知识体系以后,你才能理解所看到的哈佛学生为何那么充满天真
,对一切具有好奇心、怀疑心;为何那么执着和坚定,为何胸怀远大,充满正义和责任。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以及智库热的兴起,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国际化”“
全球视野”之类的大词汇。在我看来,所谓国际化,是用国际比较的眼光看中国、看他
国,而不是以中国为参照看世界;所谓“全球视野”,是分析中国问题和讲中国故事时
,脑子里必须有全球背景。先有一个关于全球的框架,有一张全球地图,有一套立足全
球的知识体系,一种以全球为立足点看问题的角度。
我曾利用哈佛访学的间隙到世界银行访问。在世行的中国朋友给我讲的一件事,对我理
解全球视野很有帮助。世界银行为了增进员工解决全球问题的能力,往往不让本国籍的
员工做该国的项目。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人就在做非洲项目、柬埔寨项目、拉美项目,
而很多美国人等则在做中国项目、印尼项目、越南项目等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
在做项目时先入为主,不去花功夫发现受援国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二是有利于国别之
间的经验教训借鉴。比如,中国人去做拉美或非洲项目,自然会想同样的项目在中国是
如何实施的,如何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引入自己所承担的项目。
哈佛学生和研究者的全球视野是天然的,当然这里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她的地
位,国际上哪怕是最牛的学者、教授和政治家也以在这里露一脸为荣。以我在哈佛期间
常去听的两个系列讲座为例。一个是哈佛燕京中国问题讲座,在短短半年时间就有如下
课程:美国著名中国法专家科恩的“美国的中国观受自由主义思想所蛊惑?”、哈佛大
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裴宜理的“中国的高等教育:一次新的大跃进?”、哈佛大学费
正清中心前主任麦克法夸尔教授的“中国的转型:习近平的影响”、研究中国经济的著
名学者拉迪的“毛以后的市场经济:中国私营经济的兴起”、著名历史学家米尔斯海默
的“为什么说中国不能和平崛起:对日本的意义”、著名中国政治学专家尼安友的“中
国的崛起与国际秩序”。
再看看肯尼迪学院的品牌系列讲座“J.F.肯尼迪论坛”,这一讲座每周三晚六点在肯尼
迪学院的Littauer楼举行,短短一学期共举办了25期。罗列一下主要的演讲题目:政治
与幽默;见证柏林墙的倒塌;中东的不稳定;一战会重演吗;香港问题的起源;美俄关
系危机;政治发展中的亨廷顿遗产;共和党的未来;美国外交政策;中国的其后变化与
金融危机;伊朗政策;政府政策与互联网企业发展。邀请演讲和访谈的嘉宾都是国际组
织官员,如联合国国际防务高级官员,美国著名政治家如拜登及白宫要员,前财长保尔
森,学者福山,各国政治家或学者等等。看看涉猎的主题和授课人,你就可以管窥哈佛
学生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下培养国际视野,是在一种怎样的气场养成自己的定力的。
至于对人类的责任,还是以我呆过的肯尼迪学院为例。肯尼迪学院创办于大萧条之后的
1936年,学院的院训为“问问你能做什么”。这来自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名言:“不
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
服务意识和能力。这很符合对照当下的反腐:政府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给你权力是要
你提供公共服务的,不是用来敛财的。
校训下面对应的几个词构成了肯尼迪学院学生的责任:一是“知识”,即用你的知识做
什么;二是“地方和全球”,即你能为地方和全球做什么;三是“城市”,即你能为城
市做什么;四是“展望”,即你能为未来做什么。为了培养学生履行责任的能力,肯尼
迪学院的课程分为:政策与制度分析;管理、领导力与决策科学;民主、政治与制度;
国际与全球事务;国际贸易与金融;非利润部门;卫生政策;犯罪与刑事法;人力资源
、劳动与教育;住房、城市发展与交通;政治经济与发展;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还
设立了15个中心: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贝佛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卡尔人权政策
中心;国际发展中心;公共领导力中心;政治所;萨拉法基金会伦理中心;索伦斯坦媒
体、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拉曼尼商业与政府中心;拉帕伯特大波士顿研究所;塔博曼
国家与地方政府中心;威那社会政策中心;住房研究联合中信;妇女与公共政策项目;
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复杂性观察实验室。
哈佛教授的名头是各院系学生最引以为傲的。走进每一个院系,墙上都挂着建院系以来
最“大牛”的教授。经济系的走廊两边摆满了一长串的大牌教授,如熊彼特、森、曼昆
、巴罗、费尔德斯坦……在肯尼迪学院,就有阿利森、博克、伯加斯、克劳福德、格莱
瑟、哥德史密斯、乔根森、奈、普特兰、萨默斯、扎克豪斯等。学生每天沿楼梯走上去
,就相当于每天跟这些“大牛”道早安,也激发起他们向前辈挑战的雄心。
通过与哈佛一些教授的交流与观察,我对这些教授何以一流得出几点感悟:
一是选定真问题。大量的研究看上去是问题,但不一定是真问题,也不是重大问题,是
过几年就不是问题的问题。这里的教授在选定研究问题时,是非常谨慎的,经过反复权
衡,绝不会为了钱去做。在这方面,傅高义堪称典范。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
长,日本大量产品输出美国市场时,大多数美国人根本不屑一顾。傅高义经过多年研究
的《日本第一》在美国出版,引起美国人对日本的重新审视,加大对日本为何成功的研
究和政策应对。同样,在美国人对中国近30年的奇迹傲慢地以老套范式看待时,傅高义
十年磨一剑,出版了在美国引起轰动的畅销书《邓小平》。这样的例子在哈佛比比皆是
。他们靠自己的远见、对真理的追寻、对事实的分析,改变了社会的偏见,矫正了政策
的调整,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二是不受干扰地、“神经质”地专注于一项研究。这些大牌教授一旦确认了自己所研究
的大问题,就心无旁骛地追踪下去。这一点差不多成了我所见的一流教授的共同学术品
格。比如,帕金斯在完成《中国农业发展:1368-1968》时,中美还没有建交,只能到
香港去收集资料。当他在资料的故纸堆里迷惑不解时,就会跑到香港最高的大楼上遥望
大陆。再以傅高义为例,为了写作《邓小平》,他以70多岁高龄,每年到大陆多次,访
问与邓小平多有交集的差不多所有人士,到过邓小平所有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
我去拜访他时,他仍操着一口四川音,感觉他仍然还没有从研究邓小平的情景和情感中
解脱出来。
三是不轻易相信已经给出的结论。我在与这些教授交流时,这个感觉非常明显。有许多
问题,我们以为是有定论的,是基本事实的东西,但这些教授不会轻易相信。他们会穷
尽所有的文献,重新审视每一种说法,掌握充分的事实,经过客观严谨的分析,给出自
己的结论。跟他们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升自己思维的过程。你不敢轻易说这个就是
事实,那个就是定论。在和你聊他们关心的问题时,他们会跟你从头往下刨,会关注你
讲的事实,但绝对不会相信你说的结论。如果他觉得你的研究已经给出正确的结论,他
们就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必要研究了。
四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刨根问底。与我们很多“大牌”学者善于给出大判断不同,这些“
大牌”教授更注重细节,善于从细节中形成独特看法。这里的一流教授在交谈中会对细
节痴迷,不轻易放过每一个旁枝末节、每一个细小现象。他们会不断地问,不断地跟你
讨论,有时候还会再回过来求证。
五是小题大作。尽管是“大牌”教授,他们研究的很多问题都是从小处着手。在哈佛包
括在其他美国大学的学者,没有多少学者会在年纪轻轻时就问那些终极的大问题。这些
“大牌”的出名作都是非常小的题目,比如裴宜理就以研究华北的叛乱者和革命者而立
于学术界。再比如我所在的肯尼迪学院Ash中心主任安东尼·赛奇教授,他上个世纪70
年代作为第一批中英交流学者到中国学习,并因“开门办学”到扬州的一个人民公社锻
炼。到现在,他还每年至少七八次到中国的乡村调查,并于去年出版新书《中国村庄、
全球市场》,以东莞一个村子的变迁研究中国的全球化。他们善于通过对非常细小问题
的研究得出一些基本结论。我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就经常被这样善意地提醒:“这个问
题很重要,但似乎面太宽了,能否聚焦一下。”好的研究一定是可实施的,可观测、度
量和检验的。
我们平常往往会提出很多大题,但是小做,而哈佛这些大牌往往是小题大做。我们经常
是十分武断地说“我判断,我觉得”,但这些“判断”和“觉得”的东西是怎么出来的
,研究过吗?证伪过吗?
六是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在哈佛,好教授都是勤于笔耕的。我到哈佛不
久,80多岁高龄的帕金斯教授请我吃饭。我见他时第一句就是问他在忙什么。他告诉我
,刚刚完成《东亚经济发展》专著,已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接下来还要将三本旧著
进行修订再版。之后见赛奇教授时,我也问他在忙什么,他也告诉我在写书,只是被太
多的行政事务打断,并叮嘱我在哈佛期间要利用难得的清净写作。去见裴宜理时,她也
纳闷中国学者为什么一出名就只说不写了。她非常严肃地说:“一定要写!”我现在也
越来越觉得写和说是不一样的!写是要落到纸上的,是有逻辑的,是需要严谨思考的。
不写是不会严谨的,不写你的思维会越来越僵化,不写会越来越变成主观主义者。
七是与年轻人的代际交流。在哈佛,我也跟一些教授讨论过为何招博士。他们说,更重
要的是学术交流。对教授来说,博士生的作用是开拓他的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性,博士生会就一个新的领域开拓,可以帮助老师更新知识。哈佛教授非常注重和学生
之间的交流。肯尼迪学院的老师不大愿意莫名其妙的人去拜访,但是非常愿意和学生交
流,原因就是学生能给老师充电。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者,必定善于跟比他小的年轻
人交流。
哈佛最可爱的地方,是她能招收到全球最优秀的年轻脑袋。以2013年为例,哈佛学院接
收到27500份入校申请,有2175名得到许可(占8%),其中,1658名可以注册(占7.6%
)。一年级新生95%毕业于高中阶段前10%的学生。人们称哈佛学生时,一般指6000多名
在哈佛学院的学生。
像我们这种在哈佛访问的,是不算哈佛人的。中国每年能进到哈佛的本科生差不多就8-
10名。这些本科生中60%的学生是有奖学金的。
这些学生好比哈佛的皇族,受到特殊的“关照”。为了保证对他们的教学质量,一个教
授无论学术水平多高,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一些专门给本科生开的课程其他人是注册
不进去的。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在哈佛庭院里面,住在12处学生宿舍;桑德斯剧场里的
学生食堂只向这些本科生提供,我们这些人想混进去吃一顿都会被请出来。
有这么好的条件,对他们的要求也非常严苛。每一门课老师都布置学生阅读至少十本以
上的图书。学生们需老老实实把书借来,认真阅读,否则就跟不上课程,在讨论课上,
插不上嘴,也难以完成课程论文的撰写。读书对所有哈佛学生来说,都是很“辛苦”的
一件事。在图书馆里读书到通宵,是不少学生都曾有的经历。
与哈佛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更感觉出学生的思维逻辑非常缜密而富有条理。
这一方面与他们的智商有关,更主要是因为他们接受了系统而严谨的知识训练。这里的
学生提问,不会问那种让你无法回答的“大问题”,也很少有那种偏激或偏执的问题;
他们非常善于倾听,在和你交流时,能注意从交流中吸取他想要的东西。
我也能由此感觉到中美学生的一些差异。他们有一种发现的天性,相信任何一个问题没
有唯一解。与美国学生相比,在哈佛的中国学生无疑也是最优秀的,但总觉得我们的学
生在质疑和另辟蹊径上缺那么一点。同样是讨论中国问题,西方的学生天性里是不相信
的,不会觉得这个东西有既成的答案。美国学生总能在他的知识框架下提出不一样的看
问题的角度,中国学生问的问题和思考的逻辑,总让你有似曾相识之感。多陈述少疑问
,多套路少分岔,说几分钟后你就明白他想说什么,知识背景是从哪里引出来的。
这种“发现”天性的差异是怎么导致的?我没有深入研究。但我觉得可能跟中美两国小
学到中学的教育方式有关。美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玩着学,到
大学开始灌输系统的知识。
在美国大学里,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是非常辛苦的,一级一级往上,越往上越辛苦
,训练非常严格。一个人很小的时候遵照天性发展,没有任何顾忌,进到大学以后,在
灵感和天性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严格的训练;再往上,比如说要读博士就要受更严格的训
练。
反观我们的教育,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做题、考试,基础训练是严格了
,但“发现”和灵感被磨灭了。我们的教育,非常大的问题是发现的能力基本被泯灭。
如果不在这上面下大功夫改进,还谈什么创新?
哈佛大学受捐资金居于世界科研机构之首,在2013年已经累计达到320亿美元,是仅次
于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捐赠基金。哈佛年平均科研经费超过7.5亿美元,为14
个学院、上百个研究机构提供支持。2014年9月,香港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陈曾熙家族
旗下的晨兴基金会,宣布向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捐赠3.5亿美元,这是哈佛大学创校以来
获得金额最大的单笔捐赠。从2007年开始,收入在6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不需要为进入哈
佛的孩子支付任何费用,收入在6万到8万美元的家庭一年只需支付几千美元,收入在12
万到18万美元的家庭只需支付他们年收入的10%。
在校长和各学院院长、中心主任看来,他们最为荣耀的事情是弄到了多少钱,搞钱是他
们在任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在哈佛校园和各院系,大到大楼、图书馆,小到教
室,都以捐助者的名字命名。比如哈佛法学院的101教室是美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捐款
,就标上了这个律师事务所的名字。
有钱就是任性,但比金钱更任性的是声誉。我在哈佛的时候亲历了麻省理工学院规划学
院接受一位香港企业家1.18亿捐赠的过程。这位捐助者最初从香港到MIT规划系读书时
,太穷了,为了支付房租,原来的床是一层的,后来就做成两层,自己睡上面一层,把
下面的一层租出去,用租的钱养上面的租金。
他把钱捐助给麻省理工学院规划系,用于资助他们在中国的研究和培训。捐钱也是很有
讲究的。捐款人不能以此干预学校如何使用资金,不像国内的一些捐款人,拿了点钱就
每天盯着学校的业务,甚至亲自下指示。美国的学校不接受这样设置附加条件的捐助。
你捐款是看重学校的声誉,相信他能用好,也有用钱的能力,学校对这种附加条件会非
常警惕,怕金钱影响学校的独立性。所以,这笔钱的捐赠双方来来回回就在这件事上谈
。最后,麻省理工学院为这笔钱专门成立一个董事会,主席是现在香港大学的校长,委
员会监督这笔钱的使用,校方自己也不管这笔钱。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谈哈佛。
我观察哈佛的目的是期望这些能对中国建一流大学、一流智库有所启发和借鉴。在和国
外一流大学比较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软实力。(完)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2015年第3期(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王立根
g********s
发帖数: 3652
2
感谢分享
s*******w
发帖数: 2257
3
Thanks for response!
m******r
发帖数: 1033
4
是原创? 我就特别佩服随便一码就能码出好多字的。
我老吭吭吭花一晚上也码不了几行字。
我计算过 我大概一天只能码60-80行的代码。
z***k
发帖数: 33
5
恍然大悟老生常谈文。这点东西还要思考?
m******r
发帖数: 1033
6
嗯? 又上首页了?
--其实我老看写的还是蛮不错的。 至少能看下去。
好多文科生写的东西根本就看不下去, 我还以为他们在写job security code.
s*******w
发帖数: 2257
7
看完了之后
让人能联想到好多东西
就转发在这里了
好文章的特征之一就在于此。
1 (共1页)
进入Boston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活动]2013滋根新年慈善演唱會 Zigen New Year Benefit Concer【供求】3月3日,7日波士顿至纽约往返,肯尼迪机场,法拉盛,欢
中国官媒桑德斯: 除了中国 说的都好 (转载)【供求】3月19日下周二波士顿至纽约,肯尼迪机场,法拉盛,欢迎拼车
特朗普风暴(八)美国大崩溃前的最后机会:思想崩溃 (转载)[供求]25号周一波士顿去纽约,肯尼迪机场,法拉盛,欢迎拼车
Re: 那讲讲安的哈佛情节吧【供求】12月19号,波士顿到纽约肯尼迪机场,欢迎拼车
[供求]帮来哈佛访学的师母找个兼职简单照顾她【供求】12月19,20号,波士顿到纽约肯尼迪机场,欢迎拼车
BOSTON到纽约,寻CARPOOL【供求】3月5或6日,波士顿到纽约肯尼迪机场或法拉盛,欢迎搭车
请教麻省访学购买医疗保险事宜哈佛医学院的访学,请还你借的小推车
【供求】3月3日,波士顿至纽约肯尼迪机场,法拉盛,欢迎拼车请问波士顿有直接到肯尼迪机场的大巴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哈佛话题: 学生话题: 图书馆话题: 中国话题: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