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ST版 - 云南大学90年校庆学术论坛 周俊院士首讲植物 |
|
|
|
|
|
c*******n 发帖数: 1648 | 1 2012年04月23日14:22腾讯教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自然科学是美丽的科学!”八十高龄的周俊院士是中国著名的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专
家、药用植物化学专家。当云南大学何天淳校长将老先生颤微微地扶上云南大学90周年
校庆高端学术论坛首场宣讲的主席台时,在场的师生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位仅比云大小10
岁的老院士竟然精神如此矍铄,当他无不骄傲地大声喊出“自然界最美的是植物!植物
是最美的!所以自然科学是美丽的科学”时,他几乎从椅子上站起来,一只手高高举起
,用力挥舞。
和大部分的高端学术讲座一样,它的学术性、专业性很难吸引大批粉丝,造成万人空巷
的火爆场面,尽管这是一场由中国顶尖植物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所带来的难得一见的
演讲。因此前来参加的大多是云南大学理科、工科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导师们,他
们一本正经地等待一场意料中的学术讲座,但事实似乎并不如他们所想。
如果不是植物学领域的学生,相信大部分的年轻学子并不认识这位院士先生。而周老先
生也在开场前几分钟无不自嘲地说:“这个高端论坛本是不适合我来做第一讲的,但是
呢也只能我来。”周俊院士不是云南人,也非云南大学的校友,甚至老先生最早的学历
只是1948年考取的职业学校——国立药专(现中国药科大)。但周先生与云南有着深厚
的不解之缘,1958年26岁的周俊响应祖国的号召来到云南,至今五十余载。“云南需要
科学,科学也青睐云南。作为云南科学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我要说云南是值得有识
科学家献身捐躯的地方。”这段话写在二十多年前周老先生发表在《中国科学报》上的
文章《选择》。或许可以这样说,云南成就了周俊院士,而周俊院士却将一生贡献给了
云南和云南的植物学研究。今天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就是周老先生与老一辈科学家
所创建的。
周院士将自己在几十年的往事浓缩在几张只有关键词的PPT中,却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演讲中不忘时时提醒翻页的工作人员“NEXT!”他兴高采烈地从自己17岁入党时的趣
事讲起,“我虽入党,但当时混乱却连党章都没见过。于是未满18岁就加入了党,当时
还是地下党。”而那一年10月全国解放,周老先生在两年之后从国立药专提前毕业。先
后在南京援朝医疗队、华东药学院、华东卫生局工作,并进入华东化工学院(现上海华
东理工大学(微博))学习。就是从药专开始,周先生“从此就与药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作为“植物王国”的云南无疑是药学研究的天堂。
云南大学90年校庆学术论坛 周俊院士首讲植物
2012年04月23日14:22腾讯教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我去过青海,去过新疆,你们年轻人可以歌颂——啊,一望无尽头的沙漠、戈壁,实
现我的理想!但那里没有植物,没有美丽的植物,你们可就呆不住了。”说起植物来,
周先生总要眉飞色舞地调侃年轻人,让他们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我有一个学生啊
,他认识的植物比我还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就有外面的高校来挖他。在他离
开云南的时候我给他说,你在外面可以很快挣很多钱,可以很快评上教授,可以很快有
房子,但是你的学问却不一定做得好!但是,我希望是好的。”说起做学问,周俊院士
提到了自己的老师和老领导吴征镒院士。吴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
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2007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教授在研究所有一个外号叫“摔跤冠军”,是因为吴先生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
,经常摔跟头。但是摔跤却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
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就认出是“锡杖兰
”,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对了,吴先生就是1946年在云南大学标本室内宣誓
加入中国共产党。”周老先生不禁和大家分享了他们老一辈学者的治学故事。
“要说我这些年来对云南有什么交代,就是这个‘云南白药’原料活性成分的研究。”
当然老先生还是不忘打趣云南白药一番,“有人说我研究云南白药是给他们做广告,可
能还有泄密的嫌疑,那好吧我们现在来看‘云南某著名中药成’的成分构成。”这引起
了场内一阵欢笑。周先生言语间的轻松并不能掩盖他和昆明植物研究所同仁近40年的辛
劳研究。“都知道云南白药是好药、是良药,可它的原料活性成分到底是什么?弄清楚
这些,对研究开发新药都有不可低估的实际意义。”从1959年到1998年,云南白药的神
秘面纱才基本揭开。而在此基础上,他首先提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是组合天然化学库
,作用机理是多靶点作用机制——这是周俊院士最重要的学术成就。
从1958年入滇,周老先生一生的工作岗位就定在了云南,五十多年过去了,云南成为了
中国植物研究最前沿的地方。今天的周院士依旧能用风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为大家讲
述往事,甚至太过激动地站起身来,脱掉闷热的外衣。80高龄的他甚至还可以与学子们
探讨王老吉凉茶的“红蓝之争”,感叹云南虽有丰富的植物但在保健品市场却无好产品
无好品牌。
植物学,是这位院士先生一生奋斗所在,虽已是耄耋老人,但是就如同吸取天地精华的
绿色植物一般,依旧活力无穷,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