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上班高峰期列车一进站乘客便哄涌而上,使劲往车内挤。图为建国门站一名乘客使劲推前面的乘客。
北京2010年12月同时开通五条地铁新线,图为乘客乘坐昌平线列车出行。
地铁进站列车的车门尚未完全打开,乘客已经开始向车内涌入。
“人进去,相片出来;饼干进去,面粉出来……”这些形容北京地铁拥挤的语言,出自“北京地铁生存手册”等网上热帖,随着北京地铁新线不断开通,客流量持续攀升,北京“地铁族”已成为一支数百万人的庞大队伍。由于客流压力过大,地铁高峰时期的拥挤也成为目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一辆开往四惠的列车进站,刚刚还是黑压压的人群,立即分裂成几团,哄涌到车门位置,使劲往车上挤。上了车后,好运气的能捞个扶手,个儿高的也能手撑顶棚,大部分人都是毫无依靠,任由人流摆布,只要能上车,不管把自己塞在什么地方都行。有心急之人看到车门迟迟关不上,要么帮着门口的乘客拽包、要么揪对方的衣服,同时还要靠月台保安或其他工作人员使劲推,车门反复多次才能勉强关闭。
“只求能上车”
站内一位工作人员说,“早高峰会从7点半持续到9点,每趟车挤不上几个人,只能对进站乘客限流,这还是正常情况,赶上雨雪天气,压力会更大。”
乘客姚婷说:“我只求能上车就行,等个两三辆很正常,列车里边乘客之间全部都是零距离,认识不认识的男男女女,都要我前胸贴你后背,我的马尾辫堵在他的嘴巴上,脚不沾地、站在别人腋下什么的是家常便饭,想从兜里掏个手机、纸巾什么的,几乎没有可能。”地铁一号线贯穿北京城市东西,连接国贸CBD、天安门广场、西单商业区、金融街等“热门地区”,基本上每时每刻都是运营高峰,被乘客们戏称“永远都是春运状态”。
据解,乘客们还用调侃的方式形容八通线网站:土桥是“隐士”站、临河里是“贤士”站、梨园和果园都是“战士”站、北苑和八里桥为“勇士”站,到了管庄、双桥和传媒大学都升级为“壮士”站、高碑店则干脆成了“烈士”站,而因拥挤发生争执的双方多在四惠和四惠东站下车动手解决,则被称为“恩怨解决”站。
在北京,陈旧的二号线受到众多地铁族的青睐,“虽然月台小点,设备旧点,出口还没电梯,但是确实是人少啊,还有软座。”一位网友把二号线评为送孩子上学的最佳路线,“80%的情况下都能找到座,或者有人让座,可以把早饭带到车上让孩子吃,这在别的线路是无法想像的。”
最初修地铁是为战备
造成北京地铁拥挤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规划、设计、运力均衡等,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是一个综合问题。
北京市重大办总工程师杨广武说,最初北京修地铁就是为了战备用的,所有设计都是出于战备考虑,这就是特定轨道的站厅、月台,以及出口通道都比较小的原因。由于目前地铁一号线正在使用中,而且客流压力很大,对一号线如果取大规模更新改造将会对日常运营造成很大影响。
交通专家段里仁说,在北京,二环以内的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而居住区则多集中于城市周边,这就形成了潮汐式的交通流量,每天地铁一号线西边从苹果园到复兴门基本每站都是上车的人,到了复兴门车厢里就宽松了。从四惠东到建国门也是只见上不见下。这种特点对于高峰时期的地铁运营压力非常大。
另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毓才说,目前北京地铁运营的现实表明,在规划和设计上没能考虑到北京城市和人口发展会这么快,北京地铁五号线、十号线、四号线等开通没有半年,就已经达到设计最高客流。有轨道建设专家表示,在现有条件下,缓解拥挤的手段有限,而且实施的难度比较大。
挤车秘笈:脚能上人就能上
“看看早高峰时间的一号线和八通线,就知道啥叫?杯具?了……”由于这两条线路是横贯北京东西的大动脉,客流量最大,所以被“地铁族”公认是北京最拥挤的地铁线路,着名的“挤车秘笈”就诞生在八通线上。
网友“无忧畅游北京”在八通线沿线住了三年,根据经验总结出了“秘笈”。他说,挤地铁的最佳装备是“NO耳机,NO背包,手里不要拿任何东西,在外露的口袋中不要放任何东西。不要穿白鞋、白衣服、不戴不合脸型容易掉落的眼镜,衣服上的零碎越少越好。”最重要的技巧则是:“只要脚能上去,人就能上去。先将脚放入车内,双手抓上方扶杆,发力将全身送入。”
挤地铁也需要团队精神,“无忧畅游北京”的独门心得是:“不要盲目选择人少的队伍,一定要选择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这样你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上车。”而有战斗力的队伍,应该有一个秃头勐男做领导者,东北口音尤佳,如果背双肩书包,一定是放在胸前,如果是单肩背包,一定攥在手中――“无忧畅游北京”称,能和这样的职业“八通挤手”合作,是人生一大幸事。
除了“秘笈”,还有“指南”。《乘车指南》的作者“兰兰0721”在“进站篇”写道:“乘扶梯就像走高速,千万不要站在左边,那是超车道,会遭很多人唾骂的;安检的时候请排队,跟自己的包前进,别到人家的包前去等自己的包,我见到这样的人只想踢他;不要抢别人的闸机,人家刷卡,你进去了,留下一个傻傻地等,挺可笑的。”
“候车篇”包括“不要站在黄线中间,会被认为很傻,很没有素质的;先下后上,最起码下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上,抢不上座就算了,不要坐到人家身上,否则会有肢体冲突……”“乘车篇”里说:“上班结束虽然累,但是给一个老人让个座还不至于累死;打喷嚏要用手遮掩;自己不下车不要像个傻子似的死把门不动,自觉换下,人家会感谢你,至少你不会挨骂。”“兰兰0721”总结说,外出就一个原则,保证你少生气,那就是“凡事多为别人想想”。
换乘难 如同走迷宫
换乘,被很多地铁族称为噩梦,在一个票选北京最远换乘车站的帖子里,西直门站因绕路绕到头昏而毫无悬念地夺冠。
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换乘经历:“从二号线换乘十三号线先得从出口到地面,再沿一条没有明显标志的通道,走到二号线所在的商务大楼里,再走上一百多米,才能够到十三号线大厅月台。如果乘客是从十三号线换乘二号线,所费的时间和体力将增加两倍,要沿一个类似迷宫一样的通道,东拐西拐地走在弯弯曲曲的铁栏里。高峰期和节假日的时候,你需要十五分钟才能够进入二号线的月台……一次,我专门测量了西直门地铁到城铁的距离和所需要的时间,发现两个站口的水准距离竟然达到了二百三十米。人少时,以普通的步行速度完成一次换乘,就需要将近五分钟。在平时没有实行交通管制的时候,道路总是被小车和三轮摩托堵得满满的,如果再碰上风下雨的日子,估计还得花两倍以上时间。”
被排在第二位的是东直门,“从二号线出来后,要沿二环路走一条长达三百米的路,经过停满自行车的人行道和公车站,走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住宅楼处,再走下深深的楼梯,沿一个像?圆环套圆环?的通道左拐右拐,爬上爬下,最后才能够进入换乘大厅,换乘十三号线。”网友说:“跟多走两站地没什么区别。”
在五条地铁新线路开通之前,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度被地铁族们封为“最快的换乘站”,据说换乘时间仅为四十秒,即使是高峰时段,整个换乘也不会超过一分钟。据解,惠新西街南口站设计独特,五号线站厅层与十号线月台层连为一体,“新老同台”。从五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换乘十号线去往劲松方向的乘客,只需从月台南部上楼梯;去往巴沟方向的乘客,只需从月台中部上楼梯。
地铁新线开通后,不少地铁族惊唿:“从五号线换亦庄线太方便了,走几步路就到了,连楼梯都不用。”北京建筑设计院负责地铁设计的专业人员表示,早年建设一号线二号线时,没有为日后的新增线路预留对接出口,后来在设计北京整体地铁规划时都是先预留了介面,所以越来越快捷方便。
出口爬“天梯”“临时”十一年
不设电梯的地铁出站口一度被称为北京地铁最不人文的景观之一,众多地铁族评选出的最让人胆战心惊的出口是东单站东南口,号称“天梯”,“一眼看到那些台阶,真的被惊到了,一层一层,还很陡,只能看见最上面的一角天空,最悲催的是我还拖几十斤重的行李……” 这里总共一百零二级台阶,相当于六层楼。
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网站的服务电话接线员的解释是,东单站南侧的这个出口是临时出入口,规划中的最终出入口要跟周边的建筑物和地铁五号线的规划相结合,到时候临时出口就得封了,所以没有设电梯。但这段让乘客望而却步的“天梯”已“临时”了将近十一年
另外,在地铁族们的评选中,“位置最奇怪的是公主坟地铁站。这个站设在立交桥包围的环岛内,要过两条马路才能到达,十分危险。公主坟是三环路和长安街枢纽,也是去北京西站的重要通道。这样一个车流密集的地方,行人去坐地铁还要在马路上和机动车抢道,没有过街天桥,也没有地下通道”。
最具“迷宫探险乐趣”的地铁站是北京南站,被网友描述为“眼前的黑板写满了公交线路的指示方向,头顶四周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蓝底白字指示牌,地铁、公交枢纽、厕所……不大的区域里,立的、挂的标识竟然多达二十二个,圆形的大厅完全辨不清东南西北。”这里的工作人员曾创下日均被问路两万次的纪录。
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恐慌
高峰时段地铁的拥挤状态隐患重重:大量客流瞬间聚集在空间狭小的月台和通道内,一旦受到其他意外因素的影响造成民众心理恐慌,在极度拥挤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据《经济观察报》引述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总队长孙伟年的说法,“尽管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反复进行了多次实战处置演练,但还是很担心。客流高峰期,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或行人跌倒等偶然因素,很容易引起踩踏导致死伤。”他提到,目前北京地铁一、二号线的实际客流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设计能力,随周边新地铁线路不断扩展,地下路网和外网的形成,一、二号线核心区甚至有被“挤爆”的可能。
此外,有专家指出,市民的安全意识也存在明显欠缺。由于中国长期处在和平环境,全民应对恐怖袭击活动的警惕性差,能力弱;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对安全问题提示、安全教育的宣传不够。 | b*******n 发帖数: 1232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