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 发帖数: 70028 | 1 大家都知道方舟子先生崇拜的作家是鲁迅,但是今天有网友用方舟子的手段发现,鲁迅也是假的。首先说明这篇文章出自一个叫“方尺规”网友的手。来自凯迪的猫眼看人论坛。这也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一个论坛,虽然因为年前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比较不符合这个论坛里一些网友的观点,导致这个论坛里现在有很多辱骂我和帮方舟子一起找我各种“疑点”的帖子(方舟子先生的几乎所有对我质疑的文章观点都是从这个论坛的网友发的帖子里拼凑而来的,大家翻看一下就知道了),但是我依然向大家推荐这个论坛。在这个论坛里你可以看到很多进步之力量,社会之真相。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改变就像一场汽车比赛,在谈论的时候就好像赛前的试车,总是要有更加的激进和多种的尝试,而操作的时候就要像正赛开始,必须要往回找一些余地,以确保完成比赛不要翻车。因为这场比赛只有一台车参加,所以完成比赛就能赢。这些都是题外话,下面请看鲁迅有人代笔的证据。
睿智的方舟子先生:
看到您在博客里质疑韩寒造假的博文,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万分的崇拜。从您的文章里,我看到了您的敏锐的观察,严密的推理,犀利的言辞和不屈的斗志。
受您的启发,我想到“抄袭”在文坛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造假者绝不止韩寒一个。于是我努力的向您学习,对我国历史上的大文学家们进行质疑。令我心惊胆颤的是,我也许一不小心揭破了中国文学史的一个惊天大骗局——人造鲁迅!请原谅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法向您一样没日没夜的查找别人所有文字记录中的每一处疏漏和不合常理的地方。我对鲁迅的了解也主要来自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本,但仅从这区区几篇文章中,我就找到了十大疑点。听说您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曾在多个场合表示鲁迅对您的重大影响。但是,正直如您,一定不会因为个人好恶,而放弃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希望您再接再厉,翻遍鲁迅所有的作品,各类鲁迅的传记和研究资料,还我们一个历史真相。
疑点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于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段描写: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但在鲁迅的另一篇《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中: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都是描写的鲁迅童年在故乡的生活,都是冬天,活动的鸟类何以如此不同?两篇文章的作者的童年是否生活在一处?
疑点2:
小学课本(人教版某册,请专业打假人员考证)的课文《三味书屋》中记载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期间在课桌上刻“早”字的故事。应当不是杜撰,有鲁迅纪念馆的书桌为证。文中记载: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 第二天,他(方尺规按:鲁迅)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可是在鲁迅自己撰写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自己上课的情景: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看到这些我不禁要问,一个在家庭的重担下,仍旧每天坚持读书不迟到的“优秀学生”,却在课堂上“画画”,而且画了不只一大本,符合常理吗?如果我们取信刻 “早” 的故事,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谁? 如果我们取信鲁迅自己所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么鲁迅么又是凭什进入江南水师学堂的,难道是艺术特招生吗?
疑点3:
作家萧红 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道:
“周先生病了,气喘……喘得厉害,在楼上靠在躺椅上。”
“许先生看周先生说话吃力,赶快接着说周先生是怎样气喘的。”
“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8日,终日喘着。”
而鲁迅的侄女周晔却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道:
“周先生病得那么厉害,还经常写文章写到深夜。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两位作家都是鲁迅亲近的人,但是描述鲁迅临终前生病的症状却相互矛盾,相信凭两位作家的中文水平,绝不至于分不清“气喘”和“咳嗽”。我们是否有理由怀疑,这两个鲁迅其实并非同一人?
方舟子先生擅长“读文诊病”,是否可以对两位鲁迅的病情作出诊断?
疑点4:
在鲁迅的散文诗《秋夜》(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中,有一句话,我的中学老师曾反复称赞:“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然而,我的一位朋友私下里告诉我,鲁迅(周树人)在北京的居所外根本没有枣树,只有梧桐树。我有理由质疑,《秋夜》很可能不是鲁迅(周树人)本人所写。
另外在《秋夜》中,还有这样的话:“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
短短的一句话居然就自相矛盾,鲁迅先生家的窗上究竟是玻璃呢,还是窗纸? 最大的可能是团队创作,文章先后经两个不同的人手,却没想到留下了这样的破绽。
疑点5: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写道: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孔乙己是个小说人物,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的正是鲁迅先生。可是周树人有可能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吗? 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知道鲁迅在私塾中读书并不认真,而私塾也不太可能讲“回”字的四种写法,鲁迅去江南水师学堂后以西学为主,去日本留学读的是医学,更不可能学习这些,倒是鲁迅的父亲为正牌秀才,极有可能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鲁迅每日读书,不会长时间泡在咸亨酒店,对酒店中形形色色的人有那样详细全面的认识。而且,如果没有亲身的体会,很难将孔乙己这样一个落魄文人的行为举止甚至心理状态刻画得那样深刻。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秀才出身,家道中落,很有可能整日在咸亨酒店以酒消愁(周伯宜生病并不能证明其没有去过咸亨酒店)。所以,最可能的真相是,鲁迅的父亲,清末秀才周伯宜,自知重病在身,命不久矣,为了照顾儿子今后的生活,决心帮助其成名,早早留下了这篇小说。
疑点6: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时,在东京学了两年日语,却没有留在学术水平相对较高,中国留学生集中的东京,而选择去了仙台。事实上,鲁迅是当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这对一个仅仅学了两年日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相当的不便。那鲁迅为什么要选择仙台呢?
在藤野严九郎(即鲁迅提到过的藤野先生)所写的《谨忆周树人君》中提到:“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
我们看过许多鲁迅的画像和照片,鲁迅的脸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圆圆的”。日本二战时期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0米,百度百科记录鲁迅身高1.61米,在日本当时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以上,何以会被评价为“身材不够高”?难道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24、5岁)与后来的相貌身材差别这么大么?还是在仙台读医学的鲁迅并非后来的文豪鲁迅先生? 鲁迅的学历造假的问题也值得研究。
疑点7:
鲁迅的文风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均是现实主义题材,但晚期的《故事新编》却是神话故事等浪漫主义题材,语言风格也大有不同。利用统计软件SPSS(我只会用这个)分析三本小说中历史人物名出现的频率(不是次数,我智商过百了),可以发现明显的不同,统计检验的显著度达到6个9(即来自同一样本的概率不超过 0.0001%)。(方舟子先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可以据此质疑:《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并非一人所作。
另一个证据来自百度百科,以下为百度百科截图:
百度百科中,《故事新编》创作出版于1918到1926年间。而据我所知,《故事新编》初版于1936年。为何百度百科上详细介绍了鲁迅生平,却会连鲁迅作品的出版时间也会记错? 如果我们假设:鲁迅的小说均为一个团队在1918到1926年间所做,因为文风的强烈差别,才故意将《故事新编》拖到1936年出版。百度百科的编辑很可能知道内幕,而在无意中露出了马脚。这样一切就都能解释得通了。
疑点8:
关于“鲁迅”笔名的含义,我们从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中知道鲁迅从小生活在“鲁镇”,有个小名叫“迅哥儿”,鲁迅这个笔名即使还有其他深层含义,但至少应该包括表面上的这一重。但是在鲁迅的密友许寿裳询问他时,他却回答说:“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 这说明鲁迅对他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并不了解,不然何以连这么明显的事实都会忘掉?
疑点9:
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过鲁迅学年成绩,这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均有引用(我则是引自百度百科):
解剖学59.3分
组织学73.7分
生理学63.3分
伦理学83分
德语60分
物理60分
化学60分
平均65.5分,全班第68名(班上同学142人)
“七门功课,一门不及格,四门60多分”,特别是主要依靠死记硬背的解剖学都学不好。我们还知道鲁迅自承童年时上课不认真,“书没有读成”(我们暂时选择性遗忘那个刻“早”的故事),这样的一个没有天赋又不用功的人真的可能成为后来伟大的文学家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和理性思考能力的人都能作出自己的判断。
Ps: 在藤野严九郎的《谨忆周树人君》中提供了可能的解释:“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但是这不利于我们的质疑,我们可以选择性的无视他。
疑点10:
鲁迅的诸多文章中,同样是代指女性的“她”,有些文中用“她”(如《祝福》),有些文中用“伊”(如《纪念刘和珍君》),甚至偶尔有用“他”的。不同的用词习惯,使得我们强烈质疑这些文章的作者并非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我从来没听说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词特点。)
方舟子先生,我和你一样理科出身,清楚的明白理性和逻辑绝对正确,无所不能,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必然能用理性和逻辑得出结论。不能用科学解释的现象,非理性的人类行为,人类的个体差异,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时代的变迁,记忆的模煳,书面资料的错漏,语言的歧义,逻辑的悖论,文学作品的艺术加工,通通都如同伪科学一般,是绝对不存在的。
以上的十大疑点的分析资料均出自于我在中小学课本或课外读本上读到的著名篇目,网上有限的几篇关于鲁迅的传记,以及百度百科。大量的鲁迅的文章、传记以及研究资料我都没有阅读。因此,我并未下任何肯定结论,仅仅对鲁迅是否有人代笔的问题提出了质疑。相信通过查阅更多的资料,睿智的方舟子先生一定能找出更多的蛛丝马迹,将鲁迅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彻底打入十八层地域,永不翻身。您必将一举超过福尔摩斯、狄仁杰、柯南和黑猫警长,成为全世界古往今来最具睿智、最敏锐的人。
最后,我再为您提供一条线索,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我强烈的感觉到那个日本干事正是您的打假同行,工作风格极为接近,希望你能早日联系上他,并且与鲁迅先生当面对质。我将坚决捍卫您一切质疑的方式、质疑一切的权力!
您的愚蠢的模仿者,方尺规 |
L*****s 发帖数: 24744 | 2 不得不佩服韩寒的文笔,骂人不带脏字,比孔大小眼和那些傻逼牛B多了.
这个时代不缺少牛B的人,少的是那把牛变成B的人.. |
b**********a 发帖数: 930 | 3 呵呵,很好,终于有人按照方舟子的思维逻辑来分析鲁迅的作品,也鉴定鲁迅是假的了
,方舟子们的拥护者,你们如果有一点点脑子就想想吧。 |
b**********a 发帖数: 930 | 4 非常同意下面文章的观点和分析,这是到目前为止分析最好的一篇文字。完全同意,韩
三篇后接下来韩寒会有更多的理性而会让tg处于非常尴尬境地的文字。依靠韩寒这样的
号召力,对社会特别是80、90后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影响很有可能无法控制
而产生中东革命的效果。到了这一步,方舟子出手了。
方舟子这样打压韩寒目的有2个,一是为了生计,二是被收买沦为帮凶,这二者都有。
我以前绝对是方舟子拥护者,绝对的。自从韩寒事件后,我完全改变了。他现在的目的
绝对不仅仅为了打假。
正如很多人分析的一样,方舟子在涉及到体制内部的事件绝对是帮tg的。所以利用他是
最好的工具。
发信人: mingshan (名山),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韩方相争的真正原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1 21:08:26 2012, 美东)
说是相争,实际是方卖命诬陷韩为讨某组织欢心。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遇到韩这块硬石
头,方现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硬做头皮把身家老本赔上也不认输。大家就等着看丫的
死样吧。下面老夫谈谈这个事件的真正原因。
其实事件起因就是韩寒的韩三篇。这韩三篇的内容其实了无新意。大家可以看看这韩三
篇的内容,看似迎合了TG的一些政治主张类似。但是从韩寒笔下发表出,其目的却是令
TG胆战心惊的。为啥,因为这是韩寒的政治宣言,韩寒发表韩三篇是为了政治转型。关
注韩寒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韩三篇的发表实在太突兀,不像以往仅仅针砭时事,更显然是
表达韩寒对自由民主这些中国禁忌话题的立场。
前面说了,韩三篇了无新意,甚至和TG的某些主张谋和,为什么老夫我说反而韩三篇令
TG坐立不安呢?原因是,韩寒的独立于体制外的身份,所谓独立就是不是吃你TG饭碗的
,二是韩寒十几年积累的人气。娱乐明星的人气在TG眼里不算啥,因为那和政治无关。
可而今这样一个有众多粉丝,不吃你TG饭碗,外表亲和的小人物,却在谋算转型政治。
那还了得。TG也是清楚看到这一点并坚持其底线,就是作为体制外的人物,是不能在大
陆公开诠释阐述任何政治观点,即使你那些观点其实和TG的观点一致。体制外的任何人
物,是不能作为政治诠释者自居的。政治是TG的专利,这个底线不能突破,就是说,TG
始终是要把握任何政治观点的诠释权利的,体制外的人,没门。可惜韩寒发表韩三篇的
政治意图太明显了,既引起了TG的警觉,又突破了某些极端自由派的美梦。可以说韩寒
是两头不讨好,真是难说这样一次转型大动作是韩寒大智若愚的表现呢,还是韩寒混啦
头的冒险。不过至今为止,很难说结局如何,也可以说,是韩寒胆大一路走下去,转型
成功,从小作家混口饭吃,成为体制外的一位政治人物。或者,在这次事件,名誉彻底
被TG(下面谈为什么说TG是攻击韩寒的背后黑手)搞臭。可以说,政治人物如果没有了
信誉,就是去号召力了。
现在,已经知道TG(或者说TG保守派)是背后组织攻击韩寒的黑手,既有动机,又有目
的。加上最近到韩五毛为的井喷现象,更是暴露这次事件的不一般。而那些跟分批判韩
的某些自由派人士真正是脑子进水了,如果这点大是大非都看不见的话,也是韩寒的悲
哀啊。我要提醒这些人的是,不要只看韩三篇的观点,而要看韩寒的整个历程,了解他
的立场,特别是要看清楚韩寒的身份是什么,其身份始终是一位体制外的自由人士啊。
虽然他的政治观点是温和的,可是试问,这有悖于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总立场吗?某些极
右确实只会坏大事。
下面进一步谈谈为什么这个事件是TG背后组织的。其实,如果是别的人物追打韩寒,我
还不觉得。可是这次TG动用方肘子这个隐蔽的棋子,我就得出结论,是TG背后下黑手。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看看方是那个集团的人物。不用说就是TG安插在外的高级五毛。为
什么,看看这厮的投名状,在1999年就投出去了。你说他打假的原则是啥,是只打学术
假吗?1999年镇压F.L.G.跟学术有个屁关系,他配合TG批判F.L.G.是为啥?不就是投名
状吗?大家可以搜搜这厮的批判文章发表时间是不是跟TG配合的很好?大家在搜搜方肘
子攻击基督教的文章,又是配合土工打压国内家庭教会的时候写的。这宗教跟学术有个
屁关系,你说这厮批判宗教的若干文章又是何目的?再看看这厮和何祚庥的亲密关系,
大家就知道了吧?要知道,何就是TG的高级打手。当年打F.L.G.何就公开说过,因为其
有成气候的趋势,引起高层警觉。言下之意就是何批F.L.G.其实不是他个人的行为,是
奉旨行事而已。当然,这里并不是为F.L.G.说好话,说它是邪教我也赞成。这里俺就是
点出方的隐蔽打手的真面目。
方肘子1999年投名状递交出去以后,这厮就以打假英雄面目潜伏下来。TG对其打真正学
术界的假是乐见其成的,因为那些纯粹学术界的骗子对TG没有一点利用之处,打一打还
能提升TG治下学术的纯洁性。而这厮有时候打假也会打到商业界比如唐骏,也不会引起
TG怎么反感,为啥?因为唐这些人始终不是体制内的人,打掉了也正好警戒一下那些自
由市场下的打拼的一干人。大家注意下就可以发现,方肘子对政治界的人物的假是从来
不打的,很简单啊,那是他投名状的主子啊。怎么可能冒犯主子呢?如果不信,请看,
方肘子对陈章良的辩护状,现在陈已经贵为国家领导人之一了。方厮为其辩护的那篇文
章,不提有多恶心,这厮居然后者脸皮发出来。可见方的打假标准是如何利己为准。另
外一个例子,官员选院士,这么明显的学术腐败,方舟子从来不说一句话吧?更明显的
例子,官员假学历,上至习主席的法学博士,下至无数官员的高级学历,这厮会不知道
以致从来不啃一声?原因太简单了,高级隐蔽五毛,不能反自己的主子的啊!再看其老
婆刘菊花的身份,为绿坝保驾护航那个卖劲,你能相信她老公不是TG的人?
有人会说了,不对啊,新华社不也采访韩寒啦吗?我要说的是,你们太naive了。不知
道TG几十年残酷斗争下来的厉害。可以说,TG对付他所认为的敌人(当然国内敌人),
手段真是层出不穷神出鬼没的。你不要说TG那帮御用子囊是酒囊饭袋,作为中国最大的
政治组织,TG还是集聚了一批精英的。不要被一时半会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事情的
本质。这次TG尽量不出面,甚至还允许媒体接触它攻击的对象,就是其厚黑艺术的高手
级展现,就是要造成,韩寒这个公共知识分子人物在民众面前自动垮掉的效果。这才是
为什么TG一方面表示公正不干涉的哦态度,另一方面悄悄动用方舟子这个隐蔽棋子的原
因。说到这,大家是不是感到手法很熟悉啊?对了当初毛发动群众起来斗走资派,整倒
刘少奇,就是如出一辙的手法。首先从舆论上挑起要整对象和群众的对立,然后按中派
隐蔽的打手出面单挑(看看张春桥召见蒯大富去揪斗刘少奇)。毛就是这种让自己操控
的两派胡斗自己从中牟利的斗争艺术高手。没想到今天他的龟孙子们采用起来整自己的
敌人了。这不TG先抛出一个麦田,狠狠给韩寒一个扫荡腿,曾韩还未站稳,就动用方这
个高级隐蔽五毛连续直勾拳向韩打去。目的无他,搞臭韩,让其信誉扫地就是胜利,因
为韩的目的是向政治领袖转型,而政治人物信誉一但臭了,影响力就很难恢复。
写到这,不得不说,这件事,真TMD跟学术无关,跟诚信无关。就是一政治事件。至于
事件怎么收尾,老夫不敢断言。但是却敢说,如果有更多人识破TG的阴险用心,不在盲
目倒韩,等方肘子败局初现的时候,就是TG舞动和谐大棒,让吃事件消音的时候。不信
?大家走着瞧吧。 |
m********o 发帖数: 233 | 5 上中学的时候,我的物理老师问我:“你说,学好物理的关键是什么?",我说:“不
知道。" 然后她告诉我,是学习建模的的方法;后来我上大学后,才发现建模不仅仅
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在很多领域也是研究经济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方舟子有这样的概念来研究这些文章,可是他建立的模型不够完善,有些原因结果比较
牵强,甚至有吹毛求疵之嫌,这是他不能让所有人信服的原因。
可是,去用这样的方法考虑问题没有什么错误,没什么好耻笑的。
还有就是模型的使用是否得当,即使一个好的模型,它也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或一部分问
题,不是万能的。需要指出的是,鲁迅先生受过高等教育,他自认为成绩平平,未落第而已,
十分谦虚自勉;而且,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负面评价也是层出不穷的,更何况如今
的小辈们。所以用鲁迅先生成绩不优秀能写文章来作为韩寒是个天才,天生精通文墨的反证
也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是是非非专靠网络很难断定,因为网络本身就是虚幻的世界;物质的真假还需呈堂供证以
辨黑白。 |
A*******x 发帖数: 368 | 6 我不讨厌韩寒,但是这种质疑的文章跟方的一比,那逻辑水平跟小学生差不多,
这是不是更加证明了韩寒也就是这种水平?
对韩寒真的越来越失望 |
m********o 发帖数: 233 | 7 方舟子的人品和韩寒文章的好坏,真伪也是毫无关系的。
在我看来,很多网友对韩寒质疑并不是来源与对方舟子质疑推理的支持,而是他们自己
对韩寒抱有怀疑态度,对质疑行为的支持而已。
对大多数人来说,写作的灵感还是来源于生活,确实不需要亲身经历,可是洞察力和逻
辑,本身的是非观,以及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作家的基本要素。至少,古代人写不出现代社会的人生百态,西
方人写不出东方人面孔下的灵魂;即使是科幻小说,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社会关系也很难脱离作者的时代局限。很
多作家为了写一部好的作品,都会花很多时间实地考察,和当事人交谈,真实地了解和观察作品中的原型,对事
实剖析分析,找出浮华之下本质和本性所在。 |
p******a 发帖数: 975 | |
p******a 发帖数: 975 | |
p******a 发帖数: 975 | |
p******a 发帖数: 975 | |
j*******n 发帖数: 3254 | |
h********0 发帖数: 760 | |
l******c 发帖数: 52 | 14 show 脑残无极限啊。。鲁迅和韩寒有毛关系啊。。。鲁迅有造假,韩寒就可以造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