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他的眼睛、眉毛像我鼻子像你,”母亲李爱蓉不断地念叨着。这一打照片是父亲张海平见到儿子后用手机拍摄并放大的。
"这16年我和老婆一直都在外打零工漂泊,只是为了找到儿子。虽然没想到是这样的认亲结果,但堵在心口16年的心结是解开了……"昨日清晨7时许,本报记者乘火车赶到了邯郸,几番周折最终找到张海平,他第一句话如是说。
1996年12月2日,监利县农民张海平夫妇刚满1岁的儿子被一名四川籍工友拐走,夫妻俩从此踏上艰辛的寻子之路。2012年4月9日,在打拐志愿者和警方接力救助下,张海平夫妇终于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找到自己的儿子,然而儿子当面拒绝认亲。
昨日,面对来自家乡的媒体记者,41岁的张海平和37岁妻子李爱蓉,止不住抽泣向记者讲述了16年的辛酸寻子之路。
9年住在自己搭建的木棚里
只为找到那个"四川口音"人贩子
张海平夫妇老家在监利县桥市镇桥张村1组。与其他的寻亲者不同。从始至终,他都知道拐走儿子的人是吴晓明,也知道他的家在四川云阳,他认定只要找到了吴,就一定能会找回儿子。
1997年,张海平的第二个儿子出世,却始终无法抹平他对大儿子刘坤的牵挂。1998年10月,二儿子刚满一岁,张平海夫妇就将他托付给老人,开始踏上寻子之路。
1998年10月至2002年底,张海平和李爱蓉都是在上海打拼。张海平先是推着一辆炸米花的破车,靠炸米花赚钱,后来也干过收垃圾、建筑工地打零工。李爱蓉则一直靠在街头为人擦鞋。
"我本打算是做老本行泥瓦工的,但为能更方便找到儿子,我寻找了流动性更强的炸米花。"张海平说,他炸米花是从一个建筑工地到另一个建筑工地转,每次只要有人来炸米花,他都要问问对方工地上有没有一个叫吴晓明的四川人。只要空闲下来,张海平就会附近建筑工地打探。"听到四川口音的,我都要追根问到底对方是四川哪里的,认识不认识吴晓明……"
2003年开始一直到去年底,张海平夫妇来到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峰江镇山后村,边打工边找儿子。张海平帮人收拾、整理废旧铝合金,每月工资约2000元。为节省开支,也给自己和老婆找个安生之地,张海平以1000元/年价格,租下村民一块荒地用木板搭起一个简陋住处,一直住到去年底。"攒下钱全部用来做路费和伙食费等,发誓一定找到儿子!"
14年寻访数千个建筑工地
至少花费10万血汗钱
在外打拼14年,只要攒下一笔积蓄,张海平就要动身到各地寻子。1998年,他跑遍闵行、浦东等上海所有县市区,1999年他又跑遍江阴、常州、南通、苏州等9个江苏城市。2000年他从上海远赴安徽,跑遍安庆、滁州等安徽4个县市。2003年至2011年,浙江宁波、温州、福建福鼎等十余个城市也都留下了张海平的找寻身影。
"直觉告诉我吴晓明肯定还是在从事泥瓦工,所以,我找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建筑工地。" 张海平说,14年下来,他跑过的建筑工地至少有数千个。
"在上海4年,我和老婆租的是一间5平方米的小房子,每月租金二三十元,经常到菜场捡些别人不要的菜叶子回家吃。"张海平夫妇每月省吃俭用,攒钱用来找儿子。"14年下来,至少花费了10万元血汗钱。"
"守候"邯郸
"希望儿子能回监利看看病重爷爷"
"现在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能跟着我们回一趟监利老家,看一眼弥留之际的爷爷。"昨日,张海平说,若是儿子的养父母不放心,可以一同前往。
虽然9日首次见面,儿子并"不认亲",但张海平夫妇并未死心。10日一大早,张海平夫妇就从所住在邯郸市区,搭乘公交再转步行共花费3个小时,找到了儿子的养父母家。但无奈的是,养父母家大门紧锁。"打电话给养母,10日时是先不接后来关机,昨日就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张海平说。
见子心切却迫于无奈,昨日,张海平夫妇还是选择了留守邯郸观望,期待能与儿子的养父母见一面坐下来聊聊。昨日上午,在本报记者全程陪同下,张海平夫妇先后找到了邯郸市公安局、邯郸市刑侦大队等单位寻求帮助。但截至昨晚20时许,记者发稿时为止,当地警方仍在想方设法联系有关方面和人士,协调处理张海平夫妇与儿子养父母见面事宜。
张海平说,自己76岁的老父身体一直尚好,上月底突发中风至今卧床不起,现在已不能说话和进食。"老家亲人跟他讲了找到被拐孙子一事,弥留之际他该是多么希望能看到孙子最后一眼啊!"
昨日中午,张海平夫妇途径邯郸火车站,看到熙熙攘攘的进出乘客,欲走还留神情溢于言表。"老父病重还要我帮忙照料,这样在邯郸拖着也不是事。" 张海平说,实在不行,他愿意再花上16年,等到刘坤喊声"爸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