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太监古墓发现一行字,专家看后激动的不行
相关主题
安徽无为县一教师因儿子眼镜丢失罚全班学生下跪胡军16岁女儿T台走秀,网友看后:辣瞎了眼睛!
厕所也有说明书 日本“傻瓜”说明书很雷人(组图)“中国丹霞”申遗花费超十亿元 专家称:值!
中学生因走路样子太牛被3同学连捅7刀(图)少林寺申遗成功大兴土木 专家:明显违法
外向孤独症8个信号微博热传 网友看后表示中枪(图)薄熙来事件中"神秘之死"爆料后的各种猜测(组图)
94岁老人坚持冬泳12年 今年下海320天(图)韩国驻西安总领事:端午节申遗争论缘于误会
韩女团4L新MV互摸下体 网友:看后不舒服(组图)南京“六合猪头肉”申请非遗 被指滥用文化(图)
从“不一定”到“听不懂” 窦唯还要继续走多远十大名楼打包申遗被质疑为涨价 多为“假古董”(图)
欧阳娜娜美腿比床还要长 姐姐看后要告诉爸爸西安拆迁逼近唐三藏埋骨古刹 兴教寺将拆三分之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郑和话题: 太监话题: 西洋话题: 明朝话题: 发现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s
发帖数: 39120
1
《郑和传》上记录的一组数据,却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疑团,也因此惹来的诸多外国人的非议。直到一个太监古墓的发现,这一团乱麻才迎刃而解......
明朝不仅是一个军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可以说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不过,外国人虽然承认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但对于其中许多细节却并非全盘认可。其中质疑声音最大的,就是对当年郑和舰队中最大船只的否定。
据《郑和传》记载,郑和舰队中最大的宝船长约146.5米,宽约59.4米,整体面积比一个正规足球场还要大得多。
建造如此庞大的船只,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是难以想象的,正如外国研究学者所质疑的那样:明朝以木质结构造船,如此之大的舰船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即便船能造得出来,但操控这般庞然大物,也绝非人力而能左右之,如此一来,还谈什么长期在海上航行呢?
其实,对于这样质疑的声音,只需要拿出明朝建造宝船的图纸或细节描述即可释疑。然而可惜是的,这套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强国之旅的整套资料都被人为毁掉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档案,只有在一些佐书旁注中才有零星几笔提及。
关键史料的缺失,不仅仅是中国造船业的损失,同时也成为了外国人嘲笑中国人意淫的把柄。他们恍若抓住了小辫子般竭力贬低中国,更甚者甚至全面否认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成就,将明朝的海洋地位说得一文不值。
手无实据,对于外国人的嘲讽,中国学者只能忍气吞声、闭口不言,直到一座太监墓的发掘,其间的发现让他们瞬间笑出声来。
这是一位名叫‘洪保’的太监墓,与三宝太监郑和一样,这位洪保太监也曾作为副使出使西洋(郑和为正使),可以说其与郑和一样,全程参与了明朝永乐年间及宣德年间所有的下西洋活动。
虽然年代久远,且墓地也被多次盗挖,但可喜的是,专家在清理石碑时,发现了一行极具考古价值的文字。这句用楷书繁体篆刻的石碑铭文,翻译过来就是“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
‘料’是古代的船舶计量单位,一石粮食或者两端截面方一尺、长七尺的木材为一料。5000料,至少是2500吨,对于14世纪的舰船而言,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即便是西方人引以为傲的哥伦布,他的船只排水量也不过1000吨,而这,比中国还晚了整整一百多年。
这份宝贵文献资料的出土,可以说直接佐证了郑和宝船长宽记载的真实性。难怪考古学者发现这段文字后,激动地说:这下那些质疑的老外可以闭嘴了。
2012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洪保墓被列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名录,由此与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和郑和墓一起,成为全国首批四个申遗点之一。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西安拆迁逼近唐三藏埋骨古刹 兴教寺将拆三分之二94岁老人坚持冬泳12年 今年下海320天(图)
韩国泡菜申遗 为白菜改名 摒弃中国元素(图)韩女团4L新MV互摸下体 网友:看后不舒服(组图)
韩国泡菜申遗成功 中文名拟改“辛奇”走高档路线(图)从“不一定”到“听不懂” 窦唯还要继续走多远
武汉热干面申遗 吃货网友围观力荐美食(图)欧阳娜娜美腿比床还要长 姐姐看后要告诉爸爸
安徽无为县一教师因儿子眼镜丢失罚全班学生下跪胡军16岁女儿T台走秀,网友看后:辣瞎了眼睛!
厕所也有说明书 日本“傻瓜”说明书很雷人(组图)“中国丹霞”申遗花费超十亿元 专家称:值!
中学生因走路样子太牛被3同学连捅7刀(图)少林寺申遗成功大兴土木 专家:明显违法
外向孤独症8个信号微博热传 网友看后表示中枪(图)薄熙来事件中"神秘之死"爆料后的各种猜测(组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郑和话题: 太监话题: 西洋话题: 明朝话题: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