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 发帖数: 3318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8 00:01:50 2011, 美东)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
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另外一种分法,是所谓大乘和小乘。称汉语系和藏语系中的大乘理论为大乘,称巴
利语系的佛教及其他类似的佛教为小乘。但巴利语系的佛教徒则自称为上座部,不接受
小乘这样的名称。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一个佛教派别,宣称要遵照菩萨的行径,
谋求一切众生解脱,不求现世证阿罗汉,而求未来成佛。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
河之此岸达到菩提涅槃之彼岸,故名大乘,而贬称原始佛教和其他部派佛教为小乘。在
《岛史》则称大乘为“戏论派”,《论事》称为“大空派”,大寺的僧众称他们为“方
等派”。从大乘和小乘这两个名词本身的概念来看,是包含着自褒贬他之意的。但现在
的学术界,为了研究佛学而沿用此名,则无褒贬之意,而是对历史发生发展的事实而作
客观的分析。
从历史上看,过去大乘和小乘之间的互相对立、争执、排斥的情况是存在而且相当
激烈的。内部自相斗争的结果,促使佛教在印度的消亡!这个问题,佛陀生前就曾警告
他的弟子说:“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若彼等知此,则争论自息”(见法句第
六颂)。此颂是佛陀在只陀林针对俱生皮的争论比丘而说,其大意是:那些争论不休的
人完全不知道,我们将为此争论所困而走上毁灭之途!如果他们懂得这种危险性,就不
会争论了。现在各国佛教徒的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大多数佛教徒都认识到,虽然佛教各
派的学术思想有所不同,但都是本着释迦牟尼的言教而各自发展起的,所以大家都愿意
互相往来,讲团结,讲友谊。从这方面讲,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在彼此互相友好访问之
时,不宜采用“大乘”和“小乘”这样可能引起误会的言词,为了加强各国佛教徒和人
民的团结和相互尊重,应该称他们为上座部佛教,这是他们一向自称的正确的部派名称。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
下面讲南传上座部的源流。所有佛教徒共同尊敬的教主释迦牟尼,大约为公元前六
世纪的人,他的生灭年代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其确切的年代,无法肯定,这里略举几
种比较普通的传说:(一)依照南方上座部佛教各国传统的说法是:佛灭于公元前544
或543 年,在1956年,有许多国家举行一次盛大的佛灭二千五百周年纪念活动,就是依
据这种传说的。所以这个佛灭年代的说法,现在已经实际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了。(
二)近代的学者,根据考证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阿育王年代,有的推论佛灭于公元前
483 年,有的说前480 年,有的说前470 年等等,未得一致。(三)中国的“众圣点记
”说,据传佛灭之后,比丘僧团在
第一个雨季安居完毕,便在戒本末尾上点一点以记佛灭之年,到了萧齐永明七年(公元
489 ),共得九百七十五点。据此,则佛灭于公元前486 年。
释迦牟尼本人,原是迦毗罗卫国的一位王子,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
四十五年,八十岁入灭。他所说教的地区,主要是在古印度恒河流域的中游一带。他收
了很多男女弟子,建立了比丘和比丘尼僧团。在他寂灭之后的第一年,便由他的上首弟
子摩诃迦叶主持,召集了五百长老于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在阿阇世王的协助之下,
诵集了佛陀生前所说的教法。这次集会把当时诵出的教法分为毗奈耶(戒律)和达摩(
法)两大类(律藏和经藏)。达摩被编成五集,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及小部
。这些经典和戒律编好之后,分别付托一些教师传授弟子,使其用口授的方式代代保存
下去。佛教史上称这为第一次“结集”。所谓“结集”,是合诵或会诵之意,就是佛的
弟子们集合在一起,把佛陀所说而当时只有口头传诵并无文字记载的经典,进行一番会
诵、审定,系统地把它确定下来。
佛灭之后,约一百年间,比丘僧团仍然按照佛陀所制订的戒律过着原来最简单的生
活,基本上是以乞食为主,把佛的教义口授给弟子,弟子们辗转相传,向各地继续宣扬
四谛、八正道、五蕴、十二因缘等法,严持戒律,和合相处,不分派别。佛教史上称它
为“原始佛教”时期,亦称为“早期佛教”或“初期佛教”
。
在佛涅槃一百年后,当摩揭陀国迦罗阿输迦(俗称黑阿育)王在位时,僧团内部便
发生了分裂。其主要因是对于戒律的见解有分歧。据说当时以吠舍离为根据地的东部比
丘,实行了一些与原始教规相违背的事,而西部(摩偷罗)的耶舍比丘对此加以反对,
并且邀请东西方的七百位长老,在吠舍离举行第二次结集,
从人数说名为“七百结集”,从地点说又名“吠舍离结集”。这次结集的结果宣布了双
方争执的十点是违背戒律的,即所谓“十事非法”。而东部大多数的僧人却不同意这种
决议,因为是这些有地位的上座长老们所决定,大家也无可奈何,只好另外集会一处,
也用会诵的方法,另外订正戒律,退出原来教团的主体,自成一派,因为他们人数多,
就叫做“大众部”。这样,僧团就公开分裂成为“大众部”和“上座部”两大派,各行
其是。此后,佛教僧团形成了更明显的分裂,在四五百年间,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佛
教史称这个时期为“部派佛教”。
佛灭后二百多年,在印度史上最著名的阿育王统治时期,由于国王虔诚信仰佛教,
因此便有许多非佛教徒,为了分享这些布施而来参加僧团,其行为放逸,则与佛教的教
义相反。结果使那些行为纯洁而真正信奉佛教的比丘,不愿与这些行为不正的人为伍。
据说在华氏城的王室寺院中,有七年没有举行过“布萨”和“自恣”等宗教仪式。阿育
王闻知此事,大为震惊,便邀请目犍连子帝须长老来首都华氏城,帮助净化了僧团,并
召集一千位长老,举行第三次结集,会诵出比较完整的经律论主要成分。据说今日存在
的上座部巴利语三藏,就是这次大会最后编定的。
这次大会,还曾作出另一项重要的决议,派遣传教师到世界各国去传播佛教。这些
传教团,都由一位著名传教师及另外四位长老组成,不但可以传播佛法,还可以建立新
的比丘僧团。被派往僧诃罗(今斯里兰卡)的使团,是由阿育王的儿子摩哂陀率领四位
长老和一位沙弥,在提婆南毗耶·帝沙统治时期(公元前250~前 210)到达该国的。
他们传教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使国王以及大臣和人民信仰佛,建
立了比丘僧团,创建塔寺,如著名的大寺等。以后,摩哂陀的妹妹僧伽密多也被派去斯
里兰卡,建立了比丘尼僧团,并从菩提伽耶佛陀坐在树下成道的那株菩提树上折下一枝
幼苗带去裁在大寺园内,至今尚存,被视为国宝之一。从此开始,斯里兰卡才有佛教。
摩哂陀传入斯里兰卡的三藏经典,属于分别说系的上座部,但当时仍以传统的记诵
方法流传。因为国内有时也发生内乱,使教团中的长老们体会到,只依赖某些人用不可
靠的生命对记诵的方法来保存经典,是一件冒险的事。由于这种考虑,使长老们于公前
一世纪,伐多伽摩尼·阿巴耶王时(公元前101 ~前77),在斯里兰卡中部马特列地区
的阿卢寺,举行一次重要的结集,由罗揭多主持,五百长老参加,诵出上座部的三藏和
义疏,并决定把一向口口相传的三藏经典第一次用巴利文字写在贝叶上保存。这对后来
上座部佛教长期流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斯里兰卡的史学家评说:“保存印度早已失传
的巴利文上座部圣典,是僧诃罗民族对人类文化遗产最伟大的贡献”(《锡兰简明史》
122 页),上座部的史书中认为这是第四次结集。北传佛教记载,约在一世纪,迦腻色
迦王时,在迦湿弥罗第四次结集,但南传佛教史书无记载。
佛教传入斯里兰卡之后,建立了僧团,国王把自己的王家公园布施给比丘,改建成
著名的大寺,为比丘僧团的中心。在家佛教信徒,皈依佛法僧“三宝”,遵守五戒,礼
拜佛塔和菩提树以表示恭敬佛陀,大约在一世纪时,才开始以佛像作为礼拜的对象。
直至公元前一世纪,比丘僧团都是承认大寺的权威。到了伐多伽摩尼·阿巴耶修建
了一座宏大的无畏山寺,献给大寺中的摩诃帝须,他便带领五百徒众脱离大寺去无畏山
另立一派。这样,斯里兰卡的佛教史上便第一次分裂为大寺与无畏山两大派。后来又有
一部分比丘退出无畏山去达古那山寺居住,推举该寺的萨伽罗为领袖,另立一派,叫萨
伽利耶派;到了摩诃舍那王建成只陀林寺,献给此派的古哄帝须,他们便以该寺为中心
而被称为只陀林派。这样,斯里兰卡的僧团便分成了三大派。僧团虽分为三,但都是属
于上座部,他们主要的巴利文三藏经典是相同。然而无畏山和只陀林寺的长老们都各自
著有解释经典的注疏,对于经典某些章节的解释,则以大寺僧人所作的注疏有些不同。
后来,这些注疏的原作都不存在了,唯有大寺派的思想体系继续流传到现在,这和觉音
有着密切联系。
觉音是南传上座部巴利语系佛教的一位杰出的著述家,约为五世纪前半前人,出生
于北印度菩提伽耶附近的婆罗门族,在菩提伽耶一座僧诃罗人建造的寺院出家,于摩诃
那摩王时(410 ~432)去僧诃罗首都阿努拉达补拉,住在大寺,专研巴利三藏和僧诃
罗文的注疏,并用巴利文著述了很多书。原来古代僧伽罗僧人,曾用僧伽罗文写了不少
注疏,因为其他上座部佛教流行的国家不懂僧伽罗文,所以这些注疏──主要是大寺的
作品,“都被伟大的注释家觉音以律藏和经藏中各种典籍的注疏形式译成了巴利文”(
《锡兰简明史》122 页)。觉音依据大寺派的传统思想理论,对巴利三藏圣典都写了重
要的注释,并写了一部著名的《清净道论》,系统地论述三藏和义疏的精要。他对南传
上座部佛教的长期流传是有很大影响的。
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盛行之后,同泰国和缅甸等盛行上座部佛教的国家有着密切
的联系,教徒之间,互相往来,相互学习,相互补救。在斯里兰卡的佛教兴盛时期,把
大寺派上座部的学说传播到泰国、缅甸去,到了佛教衰落时期,又从泰国及缅甸把上座
部佛教传回来。例如:1361年,锡兰僧王被当时的暹罗国王
邀请前往其国建立僧团,他所成立的僧诃罗僧团于以后约二百年中,在暹罗起了非常重
大的作用。1425年,有缅甸、暹罗和柬埔寨比丘前来锡兰,学习经教,在迦罗利耶重新
受戒。他们回国后,分别在本国仿照锡兰僧团的形式,建立宗教组织。1476年,有一宗
教使团从勃固来访锡兰,并有若干缅甸僧人在迦罗利耶受戒。他们回国以后,也建立了
名叫僧诃罗僧团的宗教组织(见《锡兰简明史》335 页)。在十一世纪和十二世纪,斯
里兰卡经常遭到外国侵略,佛教也跟着衰落下去,十一世纪末,曾遣使缅甸,请缅甸去
锡兰传戒,重新建立僧团。到十八世纪时,锡兰佛教的宗教形式已等于全部灭亡,塔寺
尽成丘墟,连一位正式的比丘没有了,经典也没有了,这是锡兰佛教史上最凄凉的时期
!直至1750年,才遣使暹罗请求派比丘来锡兰传戒,获得暹罗国王的同情,派遣以优波
离为首的十名比丘佛教使节团,并抄写了许多上座部的经典,于1753年到达锡兰,当时
便有以萨拉能格拉为首的数百人从暹罗僧人受比丘戒,数年之后,便有比丘三千余人。从
此重建僧团,重修塔寺,佛教文化又渐渐地在山区里重兴起来,同时这也是目前斯里兰
卡暹罗派僧团的开始。1802年,摩诃格罗瓦·匿纳唯曼罗帝须又从缅甸传入比丘僧团,
名为阿曼罗波罗派。1865年,阿般格诃梵多·即陀沙婆再从缅甸传来比丘僧团,名为蓝
曼匿派。目前斯里兰卡虽有的三大派僧团不同,但他们的根本教理并无差别,都是南传
上座部佛教。泰国和缅甸等国的僧团也是这样。
锡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和中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很早就有一种特殊关系:约在410
年,我国的法显访问师子国,在无畏山住了两年,他的游记里描绘了当时锡兰首都、民
情和佛教的盛况,为后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锡兰的历史和佛教增了光,
很受锡兰人民崇敬。约在434 年,有师子国铁索罗等两批比丘尼先后到达中国当时南方
宋都建康(南京),为慧果等三百余人授比丘尼戒,在中国建立比丘尼僧团。中国比丘
尼于二众中受戒,是从慧果开始的。比丘尼僧团在锡兰传承了一千多年,约在十一世纪
而绝迹,此后,南传上座部盛行的国家,至今仍未恢复起合格的比丘尼僧团。觉音于五
世纪前期在锡兰用巴利文写的《善见律毗婆沙》,约在五世纪后期,便传入中国,并被
译为汉文流通。当时在中国流传“众圣点记”的佛灭年代说,也是随着这部书传进来的。
前面说过,南传上座部佛教已有四次重要的结集,但据各种史书记载,还有不少次
要的结集,不断地修订他们的经典。此外,另有两次很重要的结集。据缅甸的说法,
1871年,敏东(或曼同)国王(1853~1878)在曼德勒召开上座部佛教第五次结集,有
二千四百人参加,用三年多时间重新校对巴利文大藏经。同时建立了一片塔林,叫“古
道陀”石经院(一说库托道藏经塔库),每座塔里有一块石碑,每块碑上刻篇佛经,把
这次新校对的巴利文大藏经。全部刻在七百二十座石经塔上,使佛典得到长期保存。
1954~1956年,缅甸政治在首都仰光举行一次上座部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六次结集,
出席者有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长老比丘二千
五百人,根据各国的各种板本,对巴利语的经、律、论三藏典籍,进行了一次非常严密
的校勘,并且决定把这次校勘的典籍全部陆续地刊印出来,作为现代世界上最有权威的
巴利语大藏经新版本。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各国僧团在现代史上一次通力合作的重大成
果。
根据《二千五百年的佛教》第六章所附的一个部派源流表如下:
┌──────────────────┐
上座部 大众部
┌──────┼────┐ ┌───┴────┐
上座部 犊子部 雪山部 鸡胤部 一说部
│ │ (高拘梨柯部) (说出世部)
│ │ │
│ │ ┌─┴───┬─────┐
│ │ 制多山部 多闻部 说假部
│ │ │
│ │ ┌───┴┬────┬─────┐
│ │ 东山部 西山部 王山部 义成
山部
│ │
│ │ (北山住部)
│ │
│ ├────┬─────┬─────┐
│ 法上部 贤胄部 正量部 密林山部
├──────────────┐ ┌───────┐
分别说部(上部部) 说一切有部 │ 经量部
│ └────┘
├─────┬────┐ ┌──────┐
上座部 饮光部 化地部 │ 法藏部
│ └──────────┘
├──────┬───────┐
大寺部 无畏山部 只陀林部
因为各部派的传说不同,所以对部派的源流解说也有不同。这里只是略讲南传上座
部的源流。按照这个表来看,南传上座部的源流是清楚的。佛教最初分裂成为上座部和
大众部,后来,由上座部对佛说采取“分别说”的态度(以为对佛说和解释佛说
有分别地看待),亦被称为“分别说部”。这种说法,在阿育王时即已盛行。据说阿育
王曾问诸比丘:大德,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别说也。诸比丘如是说已,王更问大德帝
须:佛分别说不?答言:如是大王(《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二)。阿育王即根据此说以
净化僧团,并由帝须在分别说者中选择一千人,举行第三次结集。由摩哂陀传入师子国
的佛教,就是这一系的学说。所以
南传上座部也自称为“分别说上座”。这一系的佛教南传之后,始终是以大寺为正统。
现在所说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实际就是以
大寺为正统的佛教。
上座部信徒和其他部派比较,是保守的一派。传入斯里兰卡以后,仍称为上座部,
到了分有大寺、无畏山及只陀林三大派之后,而大寺派仍然代表保守的上座部,并逐渐
地传播东南亚各处。所谓“保守”,是指他们对于教义的解释和戒律的行持方面的态度
而说。在学说方面保持他们的纯洁性,不轻易接受其他部派的理论,在戒律方面则不容
许寺院僧规有松驰现象,甚至连细节戒条都要严格遵守。例如:在无畏山,虽然他们的
基本教义也是上座部的,但在思想上就比较开放,像犊子等部派学者可以在那里居住和
讲学,大乘的学者也可以在那里居住和传教。而大寺则不然,始终是坚持不合作态度。
当然,南传佛教不一定就是原始佛教,也可能和根本上座部有些区别,但学术界公认它
是比较接近于原始佛教的。他们还传承给人们研究的这样两种现实:第一,经过二千多
年的历史变迁,许多别的部派都已消灭,仅留下一部分经典著作,唯有南传上座部佛教
保留了一部比较完整的巴利语三藏经典和许多重要的论著,引起许多学者们的重视、翻
译和研究,直到今天,仍然盛于许多国家,不但没有衰落现象,还在继续发展,信徒也
在继续增加;第二,在盛行南传佛教的国家和地区里,仍然生存着数以万计由二千五百
年前佛陀亲自组织起来的比丘僧团,严格地遵守着佛陀所制定的规章戒律,过着佛说最
简单的生活方式,保持以佛陀本人为模范的形状,身披黄色的佛制“三衣”,沿门托钵
,过午不食,剃除须发,端正庄严,受请应供,修习禅定,讲经说法,教诫信徒止恶行
善,深受信徒恭敬礼拜。在佛灭二千五余年之后的今天,仍使人们能够看见被称为“三
宝”之一的原始比丘僧团的面貌,是由上座部佛教徒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文献
基本属于分别说部的南传上座部巴利语三藏,即律藏、经藏和论藏。最主要的部分
,编于佛灭之年便举行的王舍城第一次结集。佛灭一百年后举行的毗舍离第二次结集有
所发展。佛灭二百年后举行的华氏城第三次结集,基本上编成了全部三藏。这些三藏典
籍是由摩哂陀传入僧诃罗(斯里兰卡)的。后来的佛学者用
巴利文写的论著和注解就更多了。下面只介绍很才部分最主要的三藏和著作以供参考。
(一)律藏,分三部:
(1)《经分别》,又分为波罗夷和波逸提二部,是比丘和比丘尼戒条并包括制定
戒律的缘起及诵戒的仪式等。
(2)《犍度》,又分为大品和小品二部,是更明确地补充叙述《经分别》的,并
记载了第一次结集及受比丘戒的仪式等。
(3)《附篇》,是讲授戒律内容的手册,可能是后来在锡兰编成的,因为书中曾
提到摩哂陀到锡兰传教以及早期几位锡兰长老和国王的名字。
(二)经藏,分五大部:
(1)《长部》,相当于旧汉译《长阿含》,共有三十四种经,其中最重要的是第
十六《大般涅槃经》,详细地记载着佛陀临终前后一周的情况。巴利文《长部》,由江
炼百据日译本重译成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2)《中部》相当于旧汉译《中阿含》,共有一百五十二种经。巴利文《中部》
前五十经,由芝峰据日译本重译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3)《相应部》,相当于旧汉译《杂阿含》,共有二千八百八十九经,其中最著
名的是《转^_^经》,即佛陀成道后的第一次说法。
(4)《增支部》,相当于旧汉译《增一阿含》,最少也有二千三百零八经。
(5)《小部》,旧汉译缺,据锡兰版本,有如下这些经:
一、《小诵》包括七篇念诵的短经。
二、《法句》分二十六品,四百二十三颂。由叶均译为汉文出版。
三、《自说》分八品,二十二个故事。
四、如是语,长行与偈颂结合,有一百一十二篇。
五、《经集》,分五品,七十二小经。
六、《天宫事》,分七品,八十三个故事。
七、《饿鬼事》,分四品,五十一个故事。
八、《长老偈》,一千二百七十九偈。
九、《长老尼偈》,五百二十二偈。
十、《本生经》。
十一、《义疏》,是《经集》的注释。
十二、《无碍解道》,叙述阿罗汉的证知,形式如论。
十三、《譬喻》。
十四、《佛陀史》,叙述二十四佛的故事。
十五、《行藏》,叙述佛陀过去行十波罗密多的二十五个故事。
(三)论藏,有七部:
(1)《法聚论》。
(2)《分别论》。
(3)《论事》,此书否定二百五十二个不同的论题。
(4)《人施设论》。
(5)《界论》。
(6)《双论》。
(7)《发趣论》,主要论述二十四种缘。由范寄东据日译本重译为汉文,并附有
觉音的注释《殊胜义》,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四)巴利文佛教学者的主要著作:
《岛史》,约于 352~450 年之间编写,是一部最早用巴利文写的锡兰编年史,提
供很多早期佛教的史料。《清净道论》是南传佛教一部最著名的论作,觉音着,由叶均
译为汉文出版。《善见律毗婆沙》是南传上座部律藏的注释,觉音
着,萧齐(479~502)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本生注》,全部有五百四十七个故事
,觉音着,前二册一百五十个故事,由夏丏尊据日译本重译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
”中。
《法句譬喻》,是《法句》的注释,有很多文学故事,觉音着。
《大史》,大名著,叙述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后六世纪的一部大史诗,锡兰人民
视为三大国宝之一。
《大菩提树史》,约于十一世纪初,优波帝沙着,记载阿那拉达补罗的圣菩提树故
事,据说此树是目前世界上有历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树,被视为国宝。
《摄阿毗达摩义论》,十二世纪阿耨楼陀着,是一本阿毗达摩手册,为巴利佛学者
的必读之书。
《佛牙史》十三世纪达摩揭着,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国宝佛牙史。
《小史》十三世纪达摩揭帝着,是《大史》的续编。
《塔史》十三世纪梵吉沙罗着。
以上所举只是几部特著名的作品,还有很多巴利文著作,就不多讲了。(信息来源
:西园论坛) |
S********8 发帖数: 4466 | 2 很好的一片文章,虽然看的云里雾里,information太多了。。。 |
R*****d 发帖数: 1148 | 3 宗教太多,历史相对欠缺了一些。要是能有一篇讲述南印度-锡兰-孟加拉湾沿岸古代史
和近代史的文章,两相对照一看,也许就会清楚多了。比如原文当中所提到的1750年之
后,小乘佛教从泰国缅甸回流进入斯里兰卡,就很值得一谈。对照政治史可以发现,此
时的斯里兰卡,早已同西方殖民者发生了亲密接触(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占领沿海地
区;一百多年后,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一度彻底中断,是否同比
较执著狂热的天主教老殖民者(葡萄牙人)有关?佛教再次传入锡兰,是否得到了相对
而言更重视经济收益,而不太关心将土著人转化为基督徒的新殖民者(新教徒荷兰人)
的默许和支持?另外,葡萄牙人之前的另外两拨殖民者,来自阿拉伯海西岸的穆斯林商
人,还有来自遥远东方的郑和船队(这个当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殖民者,但却同当时
的土著进行了一场颇为激烈的战争),都对斯里兰卡的政治-宗教版图造成了哪些影响
呢?再往前倒,信奉婆罗门教的泰米尔人的迁入,特别是十世纪末朱罗帝国(即南宋
《诸蕃志》当中所谓“注辇国”)对本岛的征服,是否是斯里兰卡早期佛教衰落的元凶呢
(千年恩怨啊)?
这四个问题都是我的猜测,没有去做任何考证,所以可信度严重存疑,希望能有高人来
斧正一下,呵呵。
【在 S********8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好的一片文章,虽然看的云里雾里,information太多了。。。
|
y****e 发帖数: 1785 | 4 这个问题实在是好,以前看锡兰佛教的小册子,似乎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荷兰都是封禁佛
教的,程度上自然是荷兰弱于西班牙,于是斯里兰卡各国王,特别是中部还保持独立的
地方就相继勾搭荷兰,英国,不过英国人太强悍,直接把全岛都灭了,但是真正对佛教
比较宽松的是英国,直到19世纪末期才有佛教的复兴。至于具体细节就不清楚了。。。
搬个小板凳去
史和近代史的文章,两相对照一看,也许就会清楚多了。比如原文当中所提到的1750年
之后,小乘佛教从泰国缅甸回流进入斯里兰卡,就很值得一谈。对照政治史可以发现,
此时的斯里兰卡,早已同西
来斧正一下,呵呵。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宗教太多,历史相对欠缺了一些。要是能有一篇讲述南印度-锡兰-孟加拉湾沿岸古代史 : 和近代史的文章,两相对照一看,也许就会清楚多了。比如原文当中所提到的1750年之 : 后,小乘佛教从泰国缅甸回流进入斯里兰卡,就很值得一谈。对照政治史可以发现,此 : 时的斯里兰卡,早已同西方殖民者发生了亲密接触(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占领沿海地 : 区;一百多年后,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一度彻底中断,是否同比 : 较执著狂热的天主教老殖民者(葡萄牙人)有关?佛教再次传入锡兰,是否得到了相对 : 而言更重视经济收益,而不太关心将土著人转化为基督徒的新殖民者(新教徒荷兰人) : 的默许和支持?另外,葡萄牙人之前的另外两拨殖民者,来自阿拉伯海西岸的穆斯林商 : 人,还有来自遥远东方的郑和船队(这个当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殖民者,但却同当时 : 的土著进行了一场颇为激烈的战争),都对斯里兰卡的政治-宗教版图造成了哪些影响
|
R*****d 发帖数: 1148 | 5 谬赞谬赞。。。//blush
燕岭兄所言极是。大英帝国,在尊重殖民地土著文化宗教方面,的确是首屈一指的。
就拿昨天诞辰183周年的凡尔纳来说吧(分特,这话咋说得这么别扭),其代表作之一
的<环游地球八十天>当中,Passepartout穿鞋进入印度教寺庙,不但险些挨一顿胖
揍,到最后追查下来,竟然害得Phileas Fogg赔了两千英镑才算完了。不知道英国
统治香港期间,对中国人的佛道儒是否也如此尊重(我觉得应该不会太差,但仍然无
力去考证,哪位懂行的不妨来说说)。
在对待土著宗教方面,荷兰人或许没有英国人那么大方,但荷兰人对待业已被葡萄
牙转化为天主教徒的土著人方面,可以说是毫不留情(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荷兰这个
民族的主体就是一群靠造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的反而起家的加尔文派信徒)。看过<世
界五千年>的人都知道十七世纪,大约与李自成同时期的,由日本本土天主教徒在长
崎附近所发动的"岛原起义"(熟悉日本史的人恐怕更会将此事追溯到小西行长甚至织
田信长那里),在这场战争当中,荷兰人,为了消灭由葡萄牙传教士所留在日本的天
主教势力,完全地站在了佛教-神道教的德川幕府一方,其坚船利炮为镇压此次民变
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作为回报之一,荷兰人就此部分地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
(同时荷兰人也作出了不在日本传播基督教的书面保证。。。不知现如今以加尔文各
支派为主体的疯狂传教的华人教会,是否知道自己的老祖宗这段没出息的往事,呵
呵),长达二百多年。此外,荷兰人在接手印度尼西亚以后,对于群岛上残留的葡萄
牙天主教成分也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扫荡--东帝汶除外,此处最终保留在了葡萄牙人
的中,到了近几十年,闹得鸡飞狗跳的。
事实上,类似英国人这种以经济利益为重,尽可能宽容被征服者的文化宗教的做法,
威尼斯共和国早在十三世纪就已经在其地中海诸领地当中施行了(主要是宽容东正教,
同时也欢迎穆斯林商人,全然不顾此时西欧各国十字军的热情犹在);再往前追溯,
阿拉伯帝国早期,穆斯林征服者对待"有经人"的做法,或许是后来威尼斯商人和欧
洲新教徒殖民者所效仿的最初模板(当然殊途同归也未可知,史学界在理论上偏重于
经济决定论,即征服者在被征服地区所实施的经济模式,决定着对被征服者宗教文
化的宽容度)。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问题实在是好,以前看锡兰佛教的小册子,似乎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荷兰都是封禁佛 : 教的,程度上自然是荷兰弱于西班牙,于是斯里兰卡各国王,特别是中部还保持独立的 : 地方就相继勾搭荷兰,英国,不过英国人太强悍,直接把全岛都灭了,但是真正对佛教 : 比较宽松的是英国,直到19世纪末期才有佛教的复兴。至于具体细节就不清楚了。。。 : 搬个小板凳去 : : 史和近代史的文章,两相对照一看,也许就会清楚多了。比如原文当中所提到的1750年 : 之后,小乘佛教从泰国缅甸回流进入斯里兰卡,就很值得一谈。对照政治史可以发现, : 此时的斯里兰卡,早已同西 : 来斧正一下,呵呵。
|
R*****d 发帖数: 1148 | 6 燕岭兄不回帖子,俺只好厚着脸皮自说自话一把。包括了印度次大陆南端,以及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群岛的这个北印度洋区域,自远古以来就是一个人类基因和文明交流的三岔路口。北印度甚至中亚的文化,宗教,器物,和人员自该路口的北方而来;路口的西方是波斯湾,红海,或阿拉伯海沿岸的西亚文明;东方--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以马六甲海峡为门户的东南亚和东亚;正南方向则是茫茫无边的印度洋。源于天竺的佛教和印度教,均在此向左转进入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教,则径直传入南洋;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以及南洋的香料,也通过这个中转站向西或向北运输。通过阿拉伯海,与这个三岔路口相连接的,不仅有波斯湾通道和红海通道,还有东非沿海通道。从红海南端沿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海岸南下,中东诸文明甚至对非洲东南沿海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条古商道或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腓尼基商人奉埃及法老之命而进行的环绕非洲远航--如果希罗多德的记载可信)。郑和船队的前三次出航,都是以斯里兰卡这个三岔路口为终点站;第四次经由马尔代夫进入阿拉伯海并抵达波斯湾沿岸;此后的三次,均在阿拉伯海掉头南下,涉足东非海岸。半个多世纪之后的葡萄牙人,在绕过好望角之后,沿着中国人的反方向,陆续在东非,亚丁湾,波斯湾,南印度西岸,以及锡兰,建立了众多殖民据点,为最终进入南洋群岛甚至东亚,提供了连续的中途补给站。
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东非沿海通道的重要性略有下降,同时红海-阿拉伯海航道越发地繁忙起来,最近几十年,红海沿岸诸国丰富的石油(东岸,沙特阿拉伯;西岸,苏丹,或者说公投之前的苏丹),越发地为东亚工业国家所需要,而来自东亚的诸多廉价工业品,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这条以亚丁湾为必经之地的航道,输入中东和欧洲。索马里海盗,显然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呵呵。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问题实在是好,以前看锡兰佛教的小册子,似乎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荷兰都是封禁佛 : 教的,程度上自然是荷兰弱于西班牙,于是斯里兰卡各国王,特别是中部还保持独立的 : 地方就相继勾搭荷兰,英国,不过英国人太强悍,直接把全岛都灭了,但是真正对佛教 : 比较宽松的是英国,直到19世纪末期才有佛教的复兴。至于具体细节就不清楚了。。。 : 搬个小板凳去 : : 史和近代史的文章,两相对照一看,也许就会清楚多了。比如原文当中所提到的1750年 : 之后,小乘佛教从泰国缅甸回流进入斯里兰卡,就很值得一谈。对照政治史可以发现, : 此时的斯里兰卡,早已同西 : 来斧正一下,呵呵。
|
y****e 发帖数: 1785 | 7 赞宏观角度,不过这个题目越来越大了,都到东非了。基因上马来人,西亚人,印度人
乃至班图人在东非侵入以及奴隶回流到阿拉伯半岛,文化和宗教上伊斯兰的宗教纷争和
阿拉伯人对东非的殖民的相互影响,政治上阿拉伯和葡萄牙等老殖民和英德等新殖民的
区别,经济上香料和瓷器的信风之旅。。。哈哈,看来我要搬好几个板凳。。。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燕岭兄不回帖子,俺只好厚着脸皮自说自话一把。包括了印度次大陆南端,以及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群岛的这个北印度洋区域,自远古以来就是一个人类基因和文明交流的三岔路口。北印度甚至中亚的文化,宗教,器物,和人员自该路口的北方而来;路口的西方是波斯湾,红海,或阿拉伯海沿岸的西亚文明;东方--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以马六甲海峡为门户的东南亚和东亚;正南方向则是茫茫无边的印度洋。源于天竺的佛教和印度教,均在此向左转进入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教,则径直传入南洋;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以及南洋的香料,也通过这个中转站向西或向北运输。通过阿拉伯海,与这个三岔路口相连接的,不仅有波斯湾通道和红海通道,还有东非沿海通道。从红海南端沿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海岸南下,中东诸文明甚至对非洲东南沿海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条古商道或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腓尼基商人奉埃及法老之命而进行的环绕非洲远航--如果希罗多德的记载可信)。郑和船队的前三次出航,都是以斯里兰卡这个三岔路口为终点站;第四次经由马尔代夫进入阿拉伯海并抵达波斯湾沿岸;此后的三次,均在阿拉伯海掉头南下,涉足东非海岸。半个多世纪之后的葡萄牙人,在绕过好望角之后,沿着中国人的反方向,陆续在东非,亚丁湾,波斯湾,南印度西岸,以及锡兰,建立了众多殖民据点,为最终进入南洋群岛甚至东亚,提供了连续的中途补给站。 : 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东非沿海通道的重要性略有下降,同时红海-阿拉伯海航道越发地繁忙起来,最近几十年,红海沿岸诸国丰富的石油(东岸,沙特阿拉伯;西岸,苏丹,或者说公投之前的苏丹),越发地为东亚工业国家所需要,而来自东亚的诸多廉价工业品,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这条以亚丁湾为必经之地的航道,输入中东和欧洲。索马里海盗,显然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呵呵。
|
R*****d 发帖数: 1148 | 8 “香料”二字提醒的好,老兄不说我还就忽略了呢。历史当中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微妙的关联,攻其一点不计其余,固然可以搞出时髦的理论,但终将被时间所淘汰。然而,所谓的宏观把握,又是如此之难,穷尽人的一生也未必能做到几分几毫。
审视人类文明史,就如同欣赏一首永无穷尽跌宕起伏的乐曲一般,这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哈哈哈哈,太酸腐了,暂就此打住,或许某日忽发奇想,再来接续吧。:)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赞宏观角度,不过这个题目越来越大了,都到东非了。基因上马来人,西亚人,印度人 : 乃至班图人在东非侵入以及奴隶回流到阿拉伯半岛,文化和宗教上伊斯兰的宗教纷争和 : 阿拉伯人对东非的殖民的相互影响,政治上阿拉伯和葡萄牙等老殖民和英德等新殖民的 : 区别,经济上香料和瓷器的信风之旅。。。哈哈,看来我要搬好几个板凳。。。
|
T***E 发帖数: 996 | 9 因为没有办法实证,拿客观来检验,所以宗教的分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有基督,天主
,东正;有什叶,逊尼;有大小乘。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 标 题: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8 00:01:50 2011, 美东) :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 zhangjingzhen :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