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 发帖数: 3402 | 1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2月06日16:07:53 于 [史地人物]
史实先于诠释。当真相都还被云遮雾绕,分析论述只能是隔板猜枚,难中肯綮。这
就是为什么近十年来关于林彪的书,价值较高的,是那些搜集、发掘真实史料,尽可能
拣起林彪及“九一三”事件拼图的一粒粒碎片的书,而分析论述林彪的书价值较低。但
是,这本书的出版是一个转折点
老高按:近十年来关于林彪的书出了不少,人们公认,价值较高的,是那些搜集、
发掘真实史料,尽可能拣起林彪及“九一三”事件拼图的一粒粒碎片,以求拼出全图、
重建现场的书,而分析、论述林彪的书,价值较低——这可以理解:史实先于诠释,当
真相都还被云遮雾绕时,分析论述只能是隔板猜枚,难中肯綮。
但是到了今天,这种情况可能到了出现重大改变的时候了。许多人数十年来锲而不
舍地钩沉、捡拾历史残片,去伪存真,尤其是近年新出版的邱会作回忆录、李作鹏回忆
录、吴法宪回忆录,以及邱会作与儿子谈“文革”等资料,颇具重要价值,尽管“九一
三”事件还远不能说真相大白,但是已经有了足够浩瀚的材料,作为分析的基础了。于
是,在“九一三”事件40周年前夕,丁凯文、司马清扬合著的《找寻真实的林彪》一书
(香港中国文革历史出版社)一书问世。这本书,也搜集史料,但是重点却是在将来源
广泛的众多史料,加以印证和串缀,并以之为依据,进一步剖析论证,对林彪的后半生
做出尽可能全面的评价。
全书着重探讨的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来,直至“九一三事件”的林彪。分为上下两
编,共665页,约60万字。上编主要探讨“文革”前的林彪活动,下编则是“文革”期
间的林彪。两位作者在结束语部分,重点讨论林彪与毛泽东的关系、林彪与江青等人斗
争的性质、林彪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时期的责任,以及林彪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说此书是近年来有关林彪研究的最新成果,当不为过。
过去我们往往紧紧盯住林彪逢君之恶,投毛所好,大搞现代迷信、个人崇拜,对“
文革”推波助澜,以及“九一三”究竟是怎么回事等问题,但是这本书,却拉开视野,
更全面、更立体地介绍了很多我们没有想到或者没有看到的新情况。例如,原来林彪接
替彭德怀主管军队之后,就国家的军事战略和国防工业建设作了很多重要的、建设性工
作,如“北顶南放”战略方针的确立,国防工程建设,全国基地网建设等等。他深入连
队、舰艇和地下工程,与指战员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促进和改进连队的编制和装备。穆
天在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中共何时重评林彪案?》(《前哨》2011年10月号)中说:“
深感惊讶的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大饥荒时期,林彪主动地将彭德怀任期余留下来
的70亿元军费移交给周恩来的国务院,帮助国家尽快地渡过困难时期。仅此一点,让笔
者对林彪刮目相看”。
我只看过这本书的下编第一章“罗瑞卿事件”。我曾经自认对关于林彪的史料比较
熟悉,看了这一章才知道,自己过去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还是比较片面和肤浅的。过去
官方的文章都说那是林彪陷害罗瑞卿所致,而此书则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当时的政坛整体
形势和军队的山头背景,指出罗瑞卿事件不仅涉及林彪与罗瑞卿在工作中的矛盾,更根
本的原因还在于毛泽东对军队的担心——罗瑞卿日益接近林彪患病期间代理主管军委工
作的贺龙,让毛生了戒心,将罗视为刘少奇一派的代理人。而罗瑞卿与老帅、将军们(
最主要的就是叶剑英、聂荣臻等)的尖锐矛盾,也是导致他下台的重要因素。他们向毛
泽东持续反映罗的问题,以及一再对罗面对面、背对背的揭发、批判,现在官方均“为
尊者讳”,按下不表,著意让人们“将仇恨集中到林彪头上”。
这里转贴作者发给我的目录,这份目录,现在不少网站上已经刊登了。
《找寻真实的林彪》目录
丁凯文、司马清扬,香港中国文革历史出版社
前言
上编
引子 中共建国之前的林彪
第一章 林彪与朝鲜战争
一、中共对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的战略认识和准备
二、林彪与朝鲜战争的准备工作
三、林彪患病之辨析
四、林彪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五、林彪在苏联的谈判
六、林彪对朝鲜战争和中美关系的看法
七、林彪对朝鲜战争的关注
八、结论
第二章 林彪与高饶事件
一、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不满
二、高岗的升迁与毛泽东对高岗的“交心”
三、毛泽东的策略和林彪的介入
四、高岗的南方之行与林彪
五、毛泽东的转向与陈云的反戈一击
六、“高饶事件”余波
第三章 1958年解放军高层反教条主义的斗争与林彪
一、军队反教条主义的起因
二、铺垫-南京军事学院的教条主义争端以及训总四级干部会议
三、军委扩大会议开幕
四、粟裕被批与林彪对粟裕的态度
五、邓小平出马,军委扩大会议转向
六、如火如荼的军委扩大会议
七、结论
第四章 1959年庐山会议与林彪
一、林彪取代彭德怀的迹象
二、庐山会议
三、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四、晚年彭德怀对林彪的看法
五、结论
第五章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与林彪
一、七千人大会与毛、刘的分歧
二、林彪讲话的起源
三、刘少奇肯定“三面红旗”
四、邓小平、周恩来、林彪的发言
五、如实客观的评价
第六章 林彪与解放军的建设与发展
一、林彪与解放军的战略发展与国防建设
二、困难时期军队对地方、国家的支援
三、林彪与军队的建设
四、大比武
五、林彪主军的局限性
第七章 林彪与军队政治思想工作
一、中共军队早期政治思想工作的起源与演变
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林彪对军队政治工作的建树
三、1959年林彪上台后与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建设
四、林彪大抓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利弊与得失
五、林彪、谭政、罗荣桓与军队政治思想工作问题
六、简短的总结
下编
第一章 罗瑞卿事件
一、解放军山头主义的起源、演变与罗瑞卿的走马上任
二、林彪养病,林罗矛盾由此而生
三、罗瑞卿与老帅之间的矛盾激化
四、林彪对罗瑞卿的批评与规劝
五、军中倒罗力量的酝酿和兴起
六、“倒罗”是毛泽东的文革初期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七、上海会议、北京会议
八、林彪在“倒罗”事件中的态度
第二章 毛泽东委托江青制造的怪胎--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笼前的政坛形势
二、江青出面请“尊神”
三、座谈会的过程与毛泽东的介入
四、《纪要》的批发与林彪的态度
第三章 毛林蜜月:从“五一八讲话”到八届十一中全会
一、毛泽东“防政变”的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二、林彪的“五一八讲话”
三、林彪与“首都工作组”
四、文革初期军队内部的动荡
五、总参“八二五事件”
六、林彪与“八届十一中全会”
七、毛泽东致江青的一封信
八、毛林蜜月关系的总结
第四章 动荡的军队与林彪对军队的稳定
一、“全军文化革命小组”的成立与军内造反派的兴起
二、林彪稳定军队的多项措施
三、军内稳定的破坏与军队干部受到强烈冲击
四、北京军区杨勇、廖汉生倒台事件
五、解放军报“1.13事件”与林彪的对策
六、林彪对军队干部的保护
七、《军委八条命令》的颁发
八、林彪与“二月逆流”
九、全军文革小组的寿终正寝
十、遏制军内造反派的“五一三事件”
第五章 文革前期林彪与错综复杂的军队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一、毛泽东号召“开展全国全面内战”
二、难以置身事外的“三支两军”
三、“二月镇反”
四、中央文革小组的反击与《军委十条命令》的出台
五、军队支左的两个典型:安徽省、河北省
六、“七二零事件”
七、“揪军内一小撮”
第六章 军委办事组的成立到中共九大
一、“砸烂总政阎王店”与总政军管
二、军委看守小组的成立
三、军委办事组的成立及其初期的主要工作
四、扑朔迷离的“杨余傅事件”
五、八届十二中全会与批“二月逆流”
六、“九大”政治报告风波
七、中共九大的几个问题
八、九大前后林彪对中央文革渗透军队的防范
九、战备“一号令”
十、文革时期的国防工业与林彪
第七章 党内高层的恩怨与林彪
一、陆定一案
二、贺龙案
三、中央专案组与林彪
第八章 风云再起--庐山会议上的斗争
一、九大后中央新的工作格局的形成
二、中央内部矛盾的逐渐激化
三、江青、张春桥对周恩来、林彪的挑衅
四、有关庐山会议的几个问题
五、“设国家主席”问题辨析
六、庐山会议后期政局的演变
七、庐山会议斗争的总结
第九章 庐山会议后中共政局的演变——毛泽东软硬兼施 林彪不变应万变
一、庐山会议后毛泽东的相关对策和部署
二、军委办事组力求争取主动的措施
三、毛泽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四、汪东兴跳出“军事俱乐部”嫁祸他人
五、华北会议--压力升温--毛泽东“挖墙角、甩石头、掺沙子”
六、军委座谈会--一个不得不自我批评的会
七、毛泽东“严厉”与“怀柔”手段的交替使用
八、“批陈整风”汇报会--给军委办事组作政治结论
九、庐山会议后中央政局演变的总结
第十章 惊心动魄的“913事件”
一、风雨前的宁静
二、林彪在“五一”天安门城楼上迟到,且对毛不辞而别吗?
三、子虚乌有的政变会议--“三国四方会议”
四、毛泽东重新发难--毛泽东的南巡
五、北戴河、北京--林彪一家的活动
六、“913”之夜
七、谁负放跑了256号飞机之责?
八、剖析《“571工程”纪要》
九、“913事件”之总结
十、“913事件”后毛泽东对“林案”的处理
十一、1980年“两案”审判述评
结束语
一、历史不是“案”--所谓为林彪“翻案”的问题
二、林彪与毛泽东的矛盾、林彪与江青等人斗争的性质问题
三、林彪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时期的责任问题
四、林彪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过问题
后记 (一)
后记 (二) |
h*****9 发帖数: 4028 | 2 只看了LZ帖内的内容就知道该书对林过于粉饰了。
譬如这句话:他深入连队、舰艇和地下工程,与指战员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促进和改进
连队的编制和装备。
这种事例对林总来说,一辈子恐怕就那么一次,就被作者逮住添油加醋粉饰上了。深入
连队,用在林总身上实在是太滑稽了。 |
c*********2 发帖数: 3402 | 3 兼听则明啊。
大家说话都有水分,但是加水的地方不同。互相参照,水就会慢慢被我们挤掉。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只看了LZ帖内的内容就知道该书对林过于粉饰了。 : 譬如这句话:他深入连队、舰艇和地下工程,与指战员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促进和改进 : 连队的编制和装备。 : 这种事例对林总来说,一辈子恐怕就那么一次,就被作者逮住添油加醋粉饰上了。深入 : 连队,用在林总身上实在是太滑稽了。
|
h***i 发帖数: 89031 | 4 捧彭德怀的那就不是粉饰了
是直接回人当好人吹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只看了LZ帖内的内容就知道该书对林过于粉饰了。 : 譬如这句话:他深入连队、舰艇和地下工程,与指战员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促进和改进 : 连队的编制和装备。 : 这种事例对林总来说,一辈子恐怕就那么一次,就被作者逮住添油加醋粉饰上了。深入 : 连队,用在林总身上实在是太滑稽了。
|
s***a 发帖数: 2141 | |
s*******k 发帖数: 359 | 6 一辈子一次应该不只,现在的领导每年要去包一次饺子的。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只看了LZ帖内的内容就知道该书对林过于粉饰了。 : 譬如这句话:他深入连队、舰艇和地下工程,与指战员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促进和改进 : 连队的编制和装备。 : 这种事例对林总来说,一辈子恐怕就那么一次,就被作者逮住添油加醋粉饰上了。深入 : 连队,用在林总身上实在是太滑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