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ZZ王炎午和文天祥的死
相关主题
本人对文天祥感觉特别敬仰南宋最后一个皇帝,竟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的生父?(z)
南云中将,日本文天祥的最后命令两个有趣的帖子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后的给督抚的喻令,想起了蒋中正公日本 和 南宋 的比较
宋恭帝是不是算下场比较好的亡国之君了元顺帝本人也不是蒙古崽
南宋当年为什么不退守台湾和海南岛?〖读古诗 品人生〗庆全庵桃花
宋恭帝赵隰 的诗末世皇帝谁最爽 (转载)
Larry:宋元崖山海战遗址吊访转载: 范冰冰化身秋瑾 《鉴湖女侠》年底开拍(组图) (转载)
公元1320年到1330年买卖踢现在越来越不行了,六四都不敢提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文天祥话题: 王炎午话题: 生命话题: 祭文话题: 冷血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n
发帖数: 3033
1
王炎午和文天祥的死 ZT
文天祥是南宋状元,年轻时只是一个风流才子,经常留连于青楼瓦舍。与朋友会文,也只
不过写一些艳词歌赋。这一段记录现在已经不易查到,因为中国的圣人都是好德而不好色
的。所以,这虽然是一段文天祥的真实历史,但因为文天祥后来成了圣人,成了英雄。自
然会有崇拜者把这段记录屏蔽和淡化,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了。为尊者讳,为圣人隐也是
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而我们今天也已经把这个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为“过滤”了。
下面一段是现在记录的文天祥简历,我们虽然已经看不到文天祥在青楼的艳遇了,但却能
清楚地看出南宋政权的“山河破碎”,看出文天祥自己一生的“身世浮沉”。
“文天祥大约在1256年中状元,因父丧守孝而未受官职。1259蒙古军攻湖北武昌,宦官董
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
纳。后出来做官, 1270年,因得罪著名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1275正月,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
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杭州,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
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
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次年,被押送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
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被囚禁四年,面对各种诱惑,都有效地抵制了,即使如已经降元的宋恭帝和当时元
朝皇帝忽必烈的亲自劝降,文天祥都不为所动。忽必烈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
以成全其伟大气节。古语有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文天祥做到了,所以他
不但赢得了自己同胞的尊敬,也赢得了当时的敌人的尊敬。元兵对文天祥的监管一直不严
,想去探望他的人都能去探望到,因此文天祥的被俘后才能做诗,这些诗也才能流传到今
天而被我们看到。
这似乎应该是个完美动人的故事了,在现代中国生活几十年的经验却告诉我,凡是完美动
人的故事都值得怀疑。我多翻阅了几篇相关历史资料,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王炎午满怀一腔报国热血,杖谒军门,从此做了文天祥勤王军中的幕僚。文天祥广东潮
阳被执后,押解燕京,王炎午就曾作《生祭文丞相文》,从赣州至南昌沿途张贴,以生祭
的方式劝文天祥速死,以全其节。王炎午的行为代表了当时南方广大群众的一致心情,这
篇祭文对当时的震动也很大。”
这段记录表明,王炎午是希望文天祥死的,而且是希望文天祥死得越快越好。“这篇祭文
对当时的震动也很大。”据此,史家认为王“以生祭的方式劝文天祥速死,以全其节。”
“代表了当时南方广大群众的一致心情。”我的纳闷就来源于此: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是
有功于人民的。被敌人俘虏了,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和行动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保全其生命
并设法营救。不可能就给活人开追悼会并致悼词吧?王炎午导演的这场闹剧难道还不够荒
唐?!为什么史家都不此做出批判呢?
史书记载,元世祖一点也不想杀文天祥,给他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把丞相
位置给文天祥留着。最后,自己还亲自出马劝降文天祥,知道无可挽回,才放弃了的。这
一对比,就让我更糊涂了。我们的英雄敌人不想杀,而我们的人民却迫不及待地要他早死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荒唐逻辑呢?我们当时的精英和人民,他们怕什么呢?他们怕文天祥
投降!
因为元朝强大的武力,精英和人民都不敢去营救文天祥,也不敢去反抗元朝统治者。但是
,他们却敢叫自己的英雄速死!因为可以借文天祥的英勇不屈来掩盖自己的怯弱和屈服。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也只能是:文天祥英勇潇洒地从容就义了,大家也心安理得地苟且
偷生了。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文天祥终于死了,这并没有挽回南宋的灭
亡。我们的人民也终于可以臣服于敌人的统治了。而那个生祭文天祥的王炎午,终于可以
感慨而又悲痛地说出:“丞相既得死矣,呜呼痛哉!谨此致奠,再致一言。”
文天祥就义时,王炎午还在流落途中,因遥对北方,作《望祭文丞相文》:“呜呼!扶颠
持危,文山诸葛,相国相同,而公死节;倡义举勇,文山张巡,杀身不异,而公秉钧。名
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秉气捐躯,壮士其或。久而不易,雪霜松柏
。嗟哉文山,山高仗深,唯回者天,不负者心……今夕今夕,斗转河斜,中有光芒,非公
也耶!”
王炎午后来怎么样,我已经毫无兴趣查了。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他绝对没有立即到黄泉
路上去陪伴他所尊敬的朋友文天祥。因为如果有,必定会史不绝书,不用我查也能知道。
这表明,中国由春秋而来的义士精神(参见春秋战国时期,程婴和公孙杵臼救赵氏孤儿的
故事)。传到王炎午的手中时,就只剩下了一杆举在手上的“义”字大旗了,旗上却染满
了对别人生命漠视的冷血。王自己没有死,也说明他不是真正地漠视生命,他只是漠视别
人的生命,而对自己的生命以及生命所托载的名利到是十分诊视的。
请看后人对王炎午这篇祭文的评价:“洗练凝重,气势磅礴,对仗排列的句式使祭文铿锵
有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浪潮,同时也体现
出王炎午本人悲壮激切的忠贞气节。”
坦白地说,我是不耻于王炎午的为人的,也不希望我有这样的朋友。我无法接受用朋友的
真死来扬自己的虚名。何况从容就义我也做不到,也不想做到。但“悲壮激切”谁又不会
做呢?“悲壮激切”地流泪哭喊,我们今天也经常能在电视里见到啊,那能解决什么问题
呢?
看中国历史总让人感到沉痛,因为里面有太多的血,人民的血,敌人的血,还有英雄的血
。而更令人沉痛的是,面对死亡和屠戮,一些人所表现出的冷血,而这种冷血从来就没有
得到历史地批判。因此,我们总能在历史的血光剑影中听到不断地叫好声:“死得其所!
重于泰山!”
“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 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天
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这是文天祥在押送途中所做的诗,据说是在一些江湖高人传了
他解脱生死的大光明法后所做。“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这也许是文天祥自己静思
后真正的人生感悟吧?我觉得是真的。文天祥面对希望他早点尽忠全节的南宋人民,却发
出了这样的感叹。我想,这是否说明文天祥已经有点后悔自己“辛苦遭逢起一经”了呢?
无论如何,文天祥还是选择了死亡。虽然是在许多人的怂恿下做出的决定,但毕竟还是他
自己的选择。我无法说什么,我只能对他的选择深表遗憾。但我完全可以痛斥那些怂恿他
去死的人,完全可以痛斥那些为他的死大声叫好的人:这全是一群冷血动物!
看了一段光荣历史后,我开始有点明白了,原来我们今天的冷血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我们
民族文化的细胞中有冷血的基因缺陷,而这个基因缺陷恐怕就是对生命的漠视。显然,南
宋以后所提倡的道义都严重脱离了生命的基础。非常不幸的是,这个基因缺陷往往隐藏在
了伟大、光荣的历史传统中。今天的社会,在继承这些伟大光荣的传统的同时,也接受了
这个致命的基因缺陷的遗传。所以,我们一直无法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人权这个
词在中国成为褒义词只有短短的几年的历史,这个事实也充分说明了冷血基因的顽固。
K**********i
发帖数: 22099
2
都是嘴炮党而已。
“水太凉,等等再说”
l******s
发帖数: 3045
3
观点似乎有些偏颇,这个逻辑可以推想出作者一定对汪精卫是赞美有加了,因为生命如
此可贵,所以他顶住了漠视生命的人们的喊杀而坚韧地活了下来。
m***n
发帖数: 12188
4
这个发挥得太过分了。联系现实联系得太勉强了。
关键是应该解释一下古人的忠孝节义思想。而不能用现代思想来理解古人,而且还是曲
解。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买卖踢现在越来越不行了,六四都不敢提了南宋当年为什么不退守台湾和海南岛?
[野史乱弹]是“抢班夺权”还是“夺嫡废立”——“九一三事件”真相新解 (转载)宋恭帝赵隰 的诗
红楼梦和僧格林沁之死Larry:宋元崖山海战遗址吊访
俺也找个"柔美"的东西贴过来公元1320年到1330年
本人对文天祥感觉特别敬仰南宋最后一个皇帝,竟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的生父?(z)
南云中将,日本文天祥的最后命令两个有趣的帖子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后的给督抚的喻令,想起了蒋中正公日本 和 南宋 的比较
宋恭帝是不是算下场比较好的亡国之君了元顺帝本人也不是蒙古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文天祥话题: 王炎午话题: 生命话题: 祭文话题: 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