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p 发帖数: 122 | 1 红朝的那些事情 (1-31)
红朝笑笑生
一切都从那个冬天开始。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号,在大清帝国的湖南韶山,有个叫毛贻昌的农民家生了一个
男孩。不管是对大清国还是对湖南,这都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对毛农民来说却
是传宗接代的重大消息,因为他前两个儿子都没养大,眼前哇哇大哭的小娃娃是他延续
香火、告慰列祖列宗的新希望。
不孝有三,没后最大。为了防止毛家的新苗同前两个小孩一样夭折,毛贻昌和妻子文七
妹研究了很多方案,最后决定去文七妹家附近的一个观音小庙,让儿子拜一块据说有灵
气的大石头做干娘,希望能沾一点菩萨的法力,保佑他平安健康。当然从科学的角度看
,毛老爹的做法纯属封建迷信,但考虑到毛老爹没受什么教育,日常工作就是在山沟里
种田,能想出这样的方案,已经是非常有创意的事情了。
毛老爹的招数果然卓有成效,他的儿子顺顺利利地活了下来,而且文七妹也很比较争气
,很快又挺起了肚子,让他开心得不行。但在开心之后,毛贻昌马上想到另一个现实问
题,那就是家里的开销。
毛贻昌只是个普通农民,家里没什么外快可捞,整天在地里刨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
虽然不用给政府交社会抚养费(交了政府也不养),儿子却是要长大吃饭的,毛贻昌想
前想后,只好决定去参军,当几年兵攒点钱,补贴家用。
对毛大爹的决定,文七妹并不是没有看法的。山沟外面兵荒马乱,毛大爹参加的湘军又
经常打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全完了。面对一心要去攒钱的丈夫,善良的文
七妹只能打点好行装,送丈夫离开农村,走向军旅之路。
毛贻昌去当兵的时候,他的儿子正在村里顺利成长,因为他的干娘是块石头(当地学名
:石观音),小娃娃平时不叫小毛,而是叫石三伢子。石三伢子生长的时代很不太平,
他一岁的时候是甲午年,中国与日本打了一场叫甲午战争的仗,大清国被迫割让台湾和
朝鲜给日本,赔了两亿多两白银,又损失了精锐的海陆军。毛大爹和毛小伢当然不懂时
事,也不知道那些事情对后来有啥影响,他们的生活仍然一如既往地平淡。
当过几年兵,毛贻昌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家,还攒了一点钱在身上。眼界大开的毛大爹发
挥精明的头脑,学着搞起了农业投资,从大米加工做起,一点点扩大到猪、牛买卖之类
的大生意。在毛大爹的精打细算下,家里田产慢慢增加起来,三伢子的石观音干娘也保
佑小娃娃健康长大,并且在他老爹的严厉管理下好好务农、天天向上,从看牛到背粪,
一样都不能少。
石三伢子的童年在村里同龄人中算是比较顺的。毛大爹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又能时常寻
觅发家项目,后来还发行过自已的“毛顺生堂”小钞票,据说家资已经值到两三千块钱
,在当时的村子里是一笔巨款。身为少东家的石三伢子干农活之余,也能进私塾读些书
,学一点种地锄草之外的规矩。
当然,小三伢子的少东家生涯同一般人的想象有着不小的差距。毛大爹白手起家,用文
化点的话来讲,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了做大做强,只能拚命盘剥自已和家人。他有
一句口号叫“吃不穷,穿不穷,人无算计一世穷”,一切都要算计出价值来才行,儿子
作为传宗接代的潜力股,自然更是优先算计的对象,从小起就要和长工一齐做农活,如
果偷懒的话…打。
拜受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之赐,田园风光通常都充满浪漫情怀,比如山青水秀,比如
村歌禾香,个别缺心眼的导演还喜欢加些打谷场艳遇之类的美事。但事实上当年的农村
那是相当不舒服,甚至不适合生活(现在好象不少地方也是),卫生条件极差,四处洋
溢着农家肥和牲畜的气息(这个没有办法,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生活和医疗条
件都处在原始状态。毛家虽然是村里的首富,家里也就几间旧瓦房,毛大爹要想做生意
发家,只能在平时加倍精打细算,石三伢子的童年自然也被他算得加倍充实,不仅要跟
长工一齐干农活,还要挨可怕的地主老爷毛大爹打骂。
这样可以看到,从小起石三伢子的世界大概可分为三个阶层,一是贫农同事(长工),
这是对他最好的,平时跟他一齐干活,对未来的少东家非常关怀;二是地主老爹,又凶
又不讲情面,而且经常打断他玩耍的兴致,逼他去干活,白天挨打也就罢了,晚上还不
让他点灯看小说(要节约灯油);三是他慈祥而信佛的母亲,一面护着儿子,一面用自
已善良的心关爱丈夫与这个家,有时还背着丈夫送米给讨饭的穷人,这便是他童年眼中
层次分明的世界。
转眼间石三伢子长大到十一岁了。这一年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有个堂叔叔毛菊生碰到困难缺钱用,落到要卖地的地步。
农民家的地就是命根子,不到危急的时候不能卖,这个道理毛菊生知道,毛大爹也知道
。于是毛大爹认为这是发家的好机会,想趁机吃进这几亩地。
石三伢子看不下去了。他劝自己的父亲说,还是周济一下叔叔渡过难关吧,别买他的地
了,石三伢子那善良的母亲也这样劝毛大爹。
可是毛大爹却不听。生意就是生意,花钱买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又没有逼抢别人,这
个家要不是这样怎么操持得起来,怎么养着你们天天吃饱在家里?
毕竟一家之主是毛大爹,怎么花钱是他说了算,地契很快就收进了帐本里,从此倒霉的
毛菊生只能给人种田,每天面对堂哥家那几亩似曾相识的旧田辛苦劳作,辛苦交租。
这件事给石三伢子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使他深深体会到为富不仁的含义。几十年后当他
已经掌控全中国、成为至高无上的伟大领袖时,还恨恨不已地说:“我父亲和二叔是堂
兄弟,到买二叔那七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什么劝都听不进去!”
毛大爹没有去多想这件事的后果,甚至根本不考虑石三伢子的感受,在他眼里,这只是
一次普通的生意而已,那个儿子无非是不大开窍,不能理解生意场上的规矩。他不知道
的是,后来的几十年里,全中国的地主几乎都要付出代价,所有一切都在或多或少地影
响着每一个人。
一九零八年,石三伢子十四岁了。十四岁的三伢子没出过韶山,一天到晚在地头和私塾
间打转,白天干活晚上记帐,半夜偷偷点灯看闲书,在梦里还会造反当山大王,没一点
听话持家的样子。
毛大爹对这一切显然不大满意。
小子,我管不住你,找个人来管你总可以吧!
地主家就是好办事。毛大爹随便一张罗,一个比三伢子大四岁的女孩就吹吹打打地进了
门。按辈份算起来,这个女孩应该是毛泽东的远房表姐,正好毛大娘添了几个孩子,家
务上也忙不过来,毛大爹此举既为家里添了一个劳动力,又能用家栓住三伢子,可谓一
举两得。
用媳妇栓住想飞的娃是老一代人常有的想法。可怜的三伢子在惶恐和羞涩中,糊里糊涂
地被人送进了洞房,床上坐着的是那个听天由命的远房表姐,三伢子无可奈何地看着她
,而她连看三伢子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十四岁的石三伢终于象男人一样发怒了:
父亲大人,这就是我的女人?
这就是你给我安排的生活吗?!
我不要!!!
你是老爹送来的,我没有办法,但你虽然算我的家人,却永远不是我家的人!
虽然被弄进了洞房,三伢子却根本不和那个女孩圆房,用这种方法表达了自己的反抗。
毛大爹很生气,可也只能生闷气,他什么都能做主,偏偏圆房这种事,是他不能代劳的。
毛大爹也恨到了极点:小子,你圆不圆房,我都把她算成儿媳妇,写进我们家的族谱里
,你看着办吧!
这里要说明一下,所谓写族谱,是指归入宗族的正式记录。当年的农村是原生态经济,
走的是宗族路线,族谱就是家庭成员法定地位的象征。毛大爹要写族谱,等于正式承认
儿媳妇的地位,考虑到三伢子的职业前景(农民)没有纳妾的可能,他除非去嫖妓或一
辈子当和尚,否则早晚要认下这门亲事,老老实实地履行传宗接代的义务。
知道老爹的立场之后,石三伢子的反应也是十分简单:你爱写不写,我的志向是象三国
、水浒里的英雄那样横扫天下,一本族谱算什么?!
可怜的毛贻昌就这样同儿子对峙着,夹在中间的是那个姓罗的女孩子。为着父子间的一
念之争,可怜的女孩守了三年活寡,终于在二十一岁的时候郁郁病死,她的存在只是一
本族谱上的三个字:毛罗氏。
一九一零年,石三伢子十七岁了。
世道并不太平。强盗四处打劫,湖南的黑帮哥老会蠢蠢欲动,时不时搞个暴动之类群体
性事件,韶山也发生了饥荒,到处都没有粮,饥民们四处游荡,物价顺势直涨。
人和人的眼光就是不一样。石三伢子在饥荒中看到的是危机,而毛大爹的慧眼却从中发
现了商机:饥荒年间,省城里的粮价一定会很高,可以把囤的粮卖过那边去,转手就是
大笔的利润。
什么,饥民?笑话,饥民关我什么事,我又没抢他们的。
毛大爹不知道的是,他组织人力物力囤粮食的时候,饥民们也在自发地组织人力物力找
粮食。韶山的地主没几个,当然不能忘了著名土豪毛顺生,很快他们就有组织无纪律地
拜访了毛大爹的货船,并顺便拿走了所有的粮食。
到手的钱飞走了,毛顺生气得暴跳如雷,用上他所有能想到的恶毒言辞,嗓音嘹亮地破
口大骂,旁边是什么也不说的石三伢子。
以前他跟老爹不管有什么样的矛盾,都只不过是家庭纠纷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人民
内部矛盾,可以内部处理,但是这次的性质却是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看到自已家被抢,
三伢子也很有感触,他想的却是另外的事情:
眼前的这个人是我的父亲,他竟然看着人饿死也不肯给一点米。
饥民没有错,因为他们要生存,但抢了粮就能解决问题吗?这次抢得手了,下次饥荒来
的时候呢?
只有让所有的人都能公平地得到粮食,才不会有人饿死!
毛泽东什么也没有说,他知道父亲不会理解这些想法,只是把话放在了心里。二十六年
后,他蹲在陕北的窑洞,对一个叫斯诺的美国记者提起了心中的恨:我的老爹原来这样
冷血,我恨他,非常恨他。
是的,我恨我的父亲,我要离开他和他控制的家,要有我自已的前途与生活,绝不能变
成另外一个他,不能生活在他的阴影下,被他控制和征服。
石三伢子做了生平第一个重要决定:离开家。
世界很大,家很小。离开家很容易,但是去哪里呢?
毛大爹倒是也有想法。他想送三伢子去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希望儿子做伙计后能懂事
些,学点眉高眼低的世故。可这不是三伢子想走的路,三伢子想去新式学堂读书。
事实证明,读学堂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面对顽固小气的老爹。三伢子先是明取,他
尽量小心地和毛大爹谈了自已的想法,结果老爹笑了笑,根本不回答他。
面对毛大爹充满蔑视的笑容,三伢子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你不让我走,我就一定要走!
石三伢子又换了一条路。他试着搬到母亲的娘家住,那里有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可以教导
他。三伢子费劲地自学了半年,但最终还是呆不下去,没有钱,光是在别人家混也不是
办法,只好又回来。
半年过去了,三伢子可以说是一事无成。没有钱,他什么主也做不了,而毛大爹就是卡
他的钱,等他回来安心做个乖儿子,安心和大三岁的媳妇圆房,安心生个孙子,安心帮
他把家业做大。三伢子已经长成大男人了,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坚持,每天媳妇都孤独地
守在空屋里,而同龄的伙伴都要当爹了。
石三伢子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根源,既然一切都只是钱,那就好办了。
于是在几天后吃晚饭的时分,依旧全家人聚在饭桌前,三伢子鼓起勇气正视了父亲的眼
睛,再次告诉他一句话:
“我要去东山高小读书”。
东山高小在湘潭的湘乡县,虽然只是个小学,但对韶山的乡村来说,已经是有体面的新
学堂了。地主老爹对花钱的事情自然是毫无反应,可三伢子却没有生气,而是很有把握
地告诉老爹,自已已经借到学费了,所以马上就可以去读书。
措手不及的毛大爹吃了一惊,但他很快就缓过神来,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个不孝、懒惰、
败家、倔强的儿子。
这是个危险的征兆,如果同意了他的擅自决定,今后这个小子就要无法无天,再也管束
不住了。
鲁迅先生曾经有一句刻薄的名言,认为中国的父母大都只会生而不会养,毛大爹大概可
以算是失败的典型。按理说儿子这么要求上进,做父亲的总该支持一下,可毛大爹岂是
好糊弄的,身为一家之主,他有的是办法整治三伢子。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毛大爹带着
嘲讽问了儿子一句话:“你以为借钱就可以了吗?”
石三伢子很愤怒,因为他借到了钱,却还是不能去上学。毛大爹十分明确地告诉他,你
走了家里就会少一个劳力,需要多请一个长工,所以你如果要走,得先给家里交一年雇
长工的钱!
面对儿子的反叛情绪,毛大爹不惜摆出阻拦农奴赎身的架势,硬是把三伢子压了下来。
不管要求有多荒唐,既然他提出来了,三伢子就不能反对,只好再次保持沉默。
毛大爹又一次获得了胜利,但他很快就明白,自已其实是失败了。因为三伢子想办法又
借了一笔钱,而且还把族里的长辈请出来,办了一桌好菜,让他们劝毛大爹让步。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三伢子平时人品应当相当不错,因为筹借学费加雇长工的钱不是小
数目,当年的农村又没有信用社,不是说借就借的。至少我们能看出几点,一是三伢子
长期以来都没有什么抽大烟赌钱之类恶习,二是大家确实相信他求学的诚意,有这两点
别人才肯借钱给他;当然,借钱的人或多或少也会考虑到,毕竟他老爹是地主加商人,
虽然精明却不赖帐,将来这笔债还是有保障还的。
面对儿子一波又一波攻势,毛大爹终于明白过来,他已经拴不住眼前的三伢子了。儿子
把雇长工的十二块钱交上来的时候,甚至不想和他多说一句话,可怜的他不仅失掉了儿
子,还失掉了亲情,一切的一切,只换来回头要还的的十二块钱。
毛贻昌叹了一口气:三伢子,阿爹照顾不了你了,要上学就去吧,学出息了再回来!
在一天早晨,三伢子收拾起简单的行李,带上最爱的《三国》和《水浒》悄悄地出发了
,只有母亲文七妹给他送行。
“你不去跟阿爹道个别吗?”
“不去”。三伢子的话冷得象冰一样。
他没有和父亲道别,只在平时的帐簿里夹了一首改自西乡隆盛(日本维新家)的诗:孩
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肩膀上挑着行李,十七岁的年轻人走下了山。从此他不再叫石三伢子,而是用自已的字
“咏芝”(后来改成润之),但人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本名:毛泽东。
一九一零年秋天,未來的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敬愛的偉大領袖、國際無產階級和被壓
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偉大導師、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政治協商會議
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毛澤東,挑著行李來到了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可憐的毛主席雖
然說服了老爹來讀書,卻沒有機會聯係學校,當然也就沒有入學許可,一切都隻能碰邭
狻br />
走進小學堂森嚴的大門(沒錯,東山小學堂的建築很宏大,而且還有一道河,看上去非
常森嚴),毛澤東第一個反映是手足無措,因為比起湘鄉縣的“城裏人”來,他的形象
實在是太土,土得讓人無法直視。
他已經十七歲了,高高的個子鶴立雞群,而東山小學的學生最大的才十二歲,並且能讀
書的學生家裏都是縣城有地位的,毛澤東的打扮卻不過是個土包子。小娃娃們立刻發現
了新的樂趣:捉弄這個高一頭的鄉下人。
走進知識殿堂的毛澤東絲毫沒有神聖或渴求的感覺,他隻能滿臉通紅地站在森嚴的學堂
中,任憑一幫小鬼圍著自已逗樂,心裏不停地問一句話:怎麼辦?
才剛出家門就被小孩欺負,毛澤東又沒有社會經驗,不知如何應付才好。想到山村裏那
個討厭的家,再想想滿臉不屑的毛大爹,毛澤東把心一橫,直接闖進校長辦公室裏,單
刀直入地提出了要求:“我要入學!”
從來沒碰到這麼毛糙的鄉下人,東山學堂的校長也愣了,過了一會才反應過來。他沒有
把這個大齡青年趕出去,隻是很嚴肅地告訴毛澤東幾句話:本校長不同意你入學,因為
第一你年齡太大了;第二你缺少入學要求的算術和地理課程,第三你的字恐怕寫得不好
,等等。
雖然拒絕了毛澤東,校長還是很厚道地等了一下,給毛澤東一個解釋的機會。毛澤東當
然知道這是最後的機會,一切都取決於自已的回答,於是拿出全副本領向校長進行遊說
,而且他的邭獠诲e,旁邊有個厚道的老師很同情他,幫著說了幾句話。
看在勇氣可嘉的份上,校長大人點了頭,給毛澤東一個麵子:試讀五個月。
從後來的記錄上看,毛澤東對自已的勇氣是很得意的,應該說他也確實不大容易。但比
起勇氣來,更多的應該說他是比較幸撸驗槿绻皇敲駠钱敶峙掠铀木筒
皇侨雽W許可了。
之所以這樣講,絕非本人厚古薄今,而是因為一件相關的事。時至二十一世紀的二零一
三年五月,海南萬寧有六個小學生分別被校長和萬寧政府某職員帶走開房,導致家長極
度恐慌,一麵找人一麵報警。沒想到消息被報導出去後,我黨領導的萬寧政府卻在第一
時間裏幹了兩件喪盡天良的事情:一、施加行政壓力開除《南島晚報》的記者楊瓊文;
二、給受害女生重新體檢並出具假證明,說她們沒受過侵犯。
以上事實全都在網上有明文報導,絕非本人誣蔑,謝絕跨境追捕。
拿一件典型案件來做對比,似乎對當今的校長不大厚道,天地良心本人不是什麼民國粉
,隻是對萬寧政府活該天打雷劈的招數看不下去。當年的校長可以收留超齡學生,後來
毛澤東做了校長還敢批評軍閥,而現在的校長天天勒索各種擇校費或讚助費,萬寧出事
隻是因為受害人沒有成年引發了全國公憤,就這樣市政府還一心想著把案子壓下去,比
軍閥壞出不知多少個檔次;而對成年或快成年的高中生、大學生下手的校長、政府官員
不知道有多少,網上隨意搜搜就能找到一大堆,可見毛澤東實在應該慶幸,沒有生在他
親手打出來的中國,尤其是沒生在二十一世紀的新中國,否則光憑口袋裏那幾塊錢,連
請個小姐陪校長都不夠,更不用說讀書了。
不管怎樣,東山小學校長人品是相當優秀的,他不管開房,隻管開學。於是毛澤東同學
留了下來,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探索。
順利入學的毛澤東並不快樂。東山小學的生活絲毫不理想,他至少比同學大出五歲,也
就浪費了五年的時間(可恨的毛大爹...),更重要的是他未來的競爭對手蔣介石已經
混得有頭有臉,正在東京跟孫中山一張桌子吃壽司,馬上回國能當中級軍官(團長)了
,他卻還隻能跟小孩子擠成一堆。用現在的話來說,毛同學豈止是輸在起跑線上,簡直
就是被打斷了腿,柱著拐杖都趕不上趟。
可憐的毛澤東不僅智商開發過遲,情商開發也很艱難,因為他跟同學根本處不到一塊去
。湘潭隻是一個小縣,但是小縣城裏的娃娃居然還分成幾派,相互間勾心鬥角使絆子,
讓人哭笑不得;更哭笑不得的是毛澤東同學出身太差(相對當時而言),作為最底層的
鄉下人,誰也不把他放在眼裏,連參加鬥爭的資格都沒有,隻能靠邊站。
費了幾年的勁才跑出山溝,結果讀的是這麼個小學,作為一名已婚大齡處男,毛澤東很
失落,後果很不嚴重。小夥伴們天天上學放學打鬥鬧事,冷落的毛澤東找不到插嘴的話
題,隻好蹲進屋裏讀書。
書屋裏,是另一個天地。
由於大清國沒有中宣部,輿論管製和文字獄也不給力,到處都有維新和時事方麵的消息
,隻要留心就能找到到很多期刊社評,讓毛澤東大開眼界。看過多年的三國水滸,他經
常在油燈的昏暗光芒下,幻想自已也能成為統領一方、叱吒風雲的武將,而讀過維新主
題的文章後,他終於看見模糊的希望,感到夢想也有實現的可能。油燈照耀之下的毛澤
東一麵從紙堆裏學習社會,一麵在心底督促著自已:
總有一天我將改變世界,讓我先明白世界是什麼樣子!
毛澤東十分珍惜奮鬥多年的機會,先前在村裏的努力準備也起了很大作用,他的成績和
時事論文都非常突出,於是試讀五個月的申請得到了延期(當年的校長實在是好人)。
在這段時間裏他回了兩趟家,毛大爹的死腦筋終於轉過彎來,答應給兒子生活費支持學
習;更重要的是那個原配的老婆生病去世了,從此毛澤東徹底沒了牽掛,可以放心地展
翅高飛。
在不知不覺中,毛澤東已經超越了那些先入學的小夥伴,在短短一年裏讀完了所有的書
,開始尋找新的目標,此時正好來了一個新機會:一九一一年春,東山小學一個叫賀嵐
岡的老師應聘成功,要去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教書。
雖然入學隻一年、年齡又偏大、而且從不送禮,可毛同學的表現實在太好,賀老師對他
欣賞有加,願意幫這個學生更進一步,於是毛澤東來到長沙的中學。僅僅半年工夫,他
就從一個小學生變成中學生,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場經曆:革命。
一九一一年是中國曆史上不太平的年份,從這一年起,大清帝國宣告落幕,中華民國正
式登台開張,但要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得從鴉片戰爭說起。
當毛澤東誕生的時候,清朝已經在中國統治了三百多年,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和外國的壓
力,或許再延續幾百年也不說定,但是中國沒有變,世界卻變了。中國雖然有世界最豐
富的財寶,卻沒有科技、政治、軍事上的優勢,就象一個小孩扛著金磚走在大街上一樣
,列強對這一情況當然不會光看著,於是從一八四零年起,開始了動手搶劫的曆程。
總地來講,清朝的皇帝不能算廢物,一開始還都牢記列祖列宗的教誨,直到打過一圈後
才發現買來洋槍洋炮也打不贏,仍然是沒完沒了的割地和賠款。幾十年裏白銀從五十萬
賠到四億兩,地從香港割到台灣、朝鮮,又被沙俄劃去一百多萬平方公裏,一開始隻是
權宜求和,到後來竟然成了花錢買平安。多年攢的金銀寶貝和地皮快要敗光了,鄰國日
本早就完成了政治維新,朝廷還是死死不肯改革,隻管拼命搜刮,一麵刮到自已腰包,
一麵送到洋大人手裏,換來一點安寧。
洋人要搶,朝廷要刮,各級官員都要貪汙,民間實在沒有活路,隻好起來造反。幾十年
來陸續有人組織暴動,推翻大清朝統治,可以說是前仆後繼,規模一天比一天大,非要
把皇帝趕下台不可,漸漸地全國變成一個大火藥桶,四處都是火星,隨時可能爆炸。大
清國東征西討,費勁鎮壓到一九一一年的十月十號,終於出現了一場意外,一切從此再
也無法挽回。
一九一一年十月,湖北武昌的革命黨人又開始址础:懿恍宜麄冇譀]有做好保密工作,
被朝廷發現了行蹤,革命黨人隻好提前行動,又一次臨時宣布造反。
不管是實力對比還是形勢分析,這場造反都沒有勝算,隻能在烈士名單上多添一串姓名
。沒想到風雨飄搖的駐軍士氣實在低落,竟然真的很快投降了,各省迅速先後發生暴動
,長期以來一直壓抑的反清鬥爭迅速爆發:一個月之內,革命軍竟然在十七個省份建立
了政權,半個中國宣布脫離滿清王朝!
隻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大清國換旗號是遲早的事,湖南也不例外。武漢大暴動的時
候,毛澤東在湘鄉聽到革命黨人演講,當場熱血沸騰想去參加革命軍,無奈路上交通阻
斷,被人攔回了長沙。
雖然沒能去武漢,毛澤東卻沒有失望太久。革命軍很快就在長沙建立了新政府,他立刻
熱血沸騰地加入了新軍,在他看來,長期以來一直追求的理想就要隨著反清大革命走向
成功,心情之激動可想而知。
毛澤東同學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兵旅生涯。
一九一一年,毛澤東當兵了,軍餉是七塊大洋,這也是他第一次掙錢。
按當今流行的理財觀點,毛大兵應該省吃儉用、存一筆錢準備將來花,有機會投資一些
小生意才對。可是毛澤東對錢的態度實在太有性格,他除了留出兩塊錢應付夥食需求外
,剩下的全部買書報,用來學習社會。
毛大兵一麵扛槍、一麵讀書。他很快就失望地看到,革命後中國並沒有本質的變化,一
切很快又被拖回舊秩序裏,北方軍閥靠著實力優勢掌握了大權,全國都在袁世凱和他的
部下手中半死不活地掙紮。一九一二年春天局勢漸漸平定,入伍半年的毛澤東也看出來
,自已所在的這支軍隊是沒有前途的,他隻好辦了退伍手續,從一個月七塊大洋的丘八
族重新成為待業青年。
沒前途的事情,毛澤東是不幹的。五年後他會證明自已的時間沒有白費,在將來的日子
裏,他更會把才能發揮成天才,隻是一切都不過是未來,而眼前卻是要吃飯的。
退伍的毛澤東不得不重新麵對需要花錢的生活。他沒有積蓄(買書報花光了),沒有前
途(不懂專業),家裏的彙款也給得不爽利(老爹舍不得),隻好重新去學校讀書。可
是毛澤東同學雖然開了眼界,卻少了興趣,先後報考警察學堂、肥皂製造學校、法政學
堂、公立高級學校,入學成績也都不錯,就是不肯去上學,因為這些地方似乎都隻能找
地方上班,不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所以他不願意浪費寶貴的時間。
毛澤東不明白,但我們是明白的,因為確實沒有學校能教他想學的東西。哪怕到了二十
一世紀,也不可能有學校公開教學生們造反,搞一個造反專業四處招生,何況是當年的
民國。
於是毛澤東隻能省吃儉用地在社會上混日子。好不容易想讀書了,於是去考湖南全省高
等中學,入學考試的成績還是第一名,結果半年後竟然又退學了,原因還是沒興趣。
真是沒頭腦加不高興啊!
小毛同學一天到晚遊蕩,毛大爹終於忍不住了。幾年來他的敗家兒子四處晃蕩,除了浪
費他辛辛苦苦掙的錢外沒有絲毫能耐,也看不到一點效果。他的耐心到了極限:三伢子
,你到底要幹嘛,是不是要讀書,嗯?!
別人的話毛澤東可以不理會,毛大爹的意見卻無論如何不能不聽,因為他心裏也明白,
家裏不是富二代,天天混日子更不是辦法,必須要找點正經事給老爹一個交待。經過一
番折騰,他找到幾個朋友,一塊考不要學費的湖南第一師範。
毛澤東實在是有學霸風範。這些年在社會上闖蕩,又經曆過軍人的行伍生涯,毛同學既
不抽大煙,也不嫖女人,學問始終一如既往地好使,不僅自已考進了師範學院,還幫朋
友答了考卷,一同做了湖南的師範生。
走進師範學院的大門,毛澤東很是苦悶,因為當老師從來就不是他的理想。他不知道的
是,同他一樣胸懷大誌的年輕人有很多,這時也都在命咧辛麟x無常,有的人會成為他
的同誌,有的人會死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多的人會變成將來的敵人,但他們什麼也不知
道,隻能在迷茫中苦苦堅持和尋覓。
因為通向理想的路,從來就不是現成的。
一九一三年,四處晃蕩的社會青年毛澤東終於考進中學,入讀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在長
沙的中學裏,毛澤東遇見了那個改變他一生的恩師,名叫 楊昌濟。
楊昌濟,湖南板倉人,“戊戌變法六君子”中譚嗣同的會友。由於變法失敗,楊昌濟流
落鄉間,最後在朋友幫助下出國留學,打算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歸報祖國。
通常來講,想要報效祖國的人不外乎幾種,要麼數理化實用科技學得極牛,要麼進軍校
準備南征北戰大展拳腳。可是楊昌濟卻是異類,他先讀過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教育學,
畢業後又去英國深造文學士學位,苦讀哲學、倫理學和心理學,最後在德國、瑞士考察
了一番,順利回國。
整整十年時間裏,楊昌濟拋妻別子,在外國寒窗下苦啃理論書本,直到四十多歲才榮歸
鄉裏。按理說這時發展事業也不算太晚,他卻拒絕了湖南教育司長的頭銜,安心回到長
沙,做一名普通的老師。
教育司長顯然比老師要風光得多,即使是想改變社會,司長講話也跟老師不在一個檔次
上。楊昌濟放棄當官的機會,絕非腦子不開竅,而是有更深層的用意。
當年明月曾經說過,哲學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高深的智慧,是無數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
結晶。這句話大概是沒有錯的,但是楊昌濟的問題在於他懂哲學,卻不擅長社交和行政
,因此他明白世間的道理卻無力改變,拿著最犀利的武器毫無用處,隻能在黑暗中苦苦
尋覓接班的人,希望能點亮他們的心靈之窗,播下光明的種子。
於是,他遇見了幾個才華橫溢的學生,比如毛澤東,比如蔡和森,等等。
這兩個人能得到楊昌濟的喜愛,是因為楊老師喜歡好學又有抱負的學生,尤其是毛澤東
表現十分突出。他文筆精采、誌向高遠,平時積極辦工農夜校、學會,和同學一塊鍛煉
身體,甚至大力收集報紙上各種地域新聞,把上麵的地名同地圖對應起來,關注天下局
勢。毛澤東同蔡和森十分要好,經常去老師家做客,還認識了老師的女兒楊開慧,但他
們不會想到,蔡同學和楊小妹都會跟毛澤東走上同一條路,而這三個人裏隻有毛澤東艱
難走到了最後。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蔡和森,中國共產黨創建人之一,烈士。楊開慧,烈
士。
在毛澤東的第八班教室牆壁正中央,楊昌濟親筆書寫了一幅對聯--“強避桃源作太古,
欲栽大木拄長天”。作為老師,這是崇高的理想,楊昌濟確確實實地實現了,因為他把
深奧的哲學教給了毛澤東,而毛澤東則毫不猶豫地掌握了它。
從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八年,毛澤東在湖南讀了整整五年書,作為一個常年不安分的年
輕人,這是很不容易的。風聲雨聲讀書聲,家事國事天下事,整個中國都處在可怕的混
亂中,湖南的學堂也不平靜,時不時傳來令人心驚膽戰的消息。中華民國的第一任正式
總統袁世凱利令智昏,在一九一五年接受日本人苛刻的《二十一條》,然後封自已為皇
帝,直接恢複已經臭名昭著的封建帝王製度。
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引發了護國戰爭。一片眾叛親離的聲討中,袁大皇帝很快支撐不住,
終於在一九一六年六月死掉了。
袁總統一死,國家實權落到先前幾個手下手裏,繼任的總統黎元洪與段祺瑞不和,軍閥
張勳趁機在一九一七年六月帶辮子軍開進北京,宣布清朝恢複統治,史稱“七月複辟”
。手握大權的袁世凱都做不穩皇帝,張勳當然更加鎮不住局麵,很快又倒下台來,由實
權派段祺瑞重新掌權。
段褀瑞雖然不能做皇帝,對當老大還是熱心的,幹脆宣布廢除《中華民國約法》,另一
派孫中山趁機南下廣州成立國民政府,借助西南軍閥同北京政府對抗。一九一七年的時
候,南北兩路軍隊正為著各自的派係大打出手,直到一九一八年五月才平息,而激烈的
戰爭風暴終於卷到了學院的書屋中。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長沙城四處人心惶惶,一支戰敗的北洋軍正沿鐵路線向北潰退,已
經到了長沙近郊,全城隨時可能遭受暴風雨般的洗劫,尤其是第一師範更加危險,因為
學校在長沙南郊,靠近粵漢鐵路,是潰軍的必經之 地。
危險指數已經接近百分之百,長沙城裏卻沒有護城的駐軍。一麵是經過訓練的大兵,一
麵是城裏幾個沒打過仗的警察,普通學生更是手無寸鐵,死亡的威脅開始逼近每一個人
。學校當然拿不出什麼高招,隻好提出把人疏散到城東去,希望能避避風頭,這時學友
會總務毛澤東站了出來,麵對惶恐不定的人群,他告訴大家說,現在不能撤,要把學生
組織起來,守衛學校。
從級別上講,毛澤東隻是普通學生,連學校管理層都擠不進去,但他的軍旅背景和一貫
表現給他掙得了足夠的人望,終於說服了學校接受他的意見。於是湖南學校裏多了一群
手持棍棒木槍的學生兵,零散的潰兵雖然經過校門口,卻不敢闖進去鬧事,學校和長沙
城都獲得了暫時的安寧。
平靜總是暫時的,很快大家就迎來了真正的考驗:十一月十八號,長沙附近到達一大股
潰軍,總數多達三千人,隨時可能衝進來搶劫。這夥人倒沒有立即攻城,隻在第一師範
以南的猴子石一帶徘徊,很明顯是在窺探長沙城的虛實。
三千多人的軍隊,已經不是幾百個學生能嚇得住的,即使把全長沙的警察都算上也招架
不住。對潰兵來說,眼前的城池就象一塊肥肉,隻要確認沒有刺,就可以衝進去放手發
財,殺人、放火,幹什麼都成。
人人都知道一師和長沙已經陷進危機裏,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毛澤東倒是想打一仗,
可是他手上什麼也沒有,沒有槍,沒有錢,沒有兵,甚至連弓箭一類原始武器都湊不出
來。論職務,毛澤東同學隻是個總務,級別類似於當今的學生會主席,組織同學們和地
痞流氓幹個架還可以,要打仗實在是底氣不足。
但是他已經沒有退路。兵臨城下,所有人都束手無策,學校裏當過兵的人不多,他自然
而然地成了領導者,並發出了如下的怒吼:
無路可走,那就背水一戰!
麵對荷槍實彈的對手,毛澤東非常沉著。他下令把幾百個學生分成三隊,拿著木槍到猴
子石附近幾個山頭上,同時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聯絡,讓他們 鳴槍呐喊,但不要進攻,
而山頭上的學生則配合著大放鞭炮(聽上去象機槍)。
莫名其妙碰到有人放槍,山上的潰兵驚疑不定,也不敢貿然進攻,毛澤東趁機派人去交
涉。估計學生會選的談判員口才不錯,加上長沙商會也肯讚助一筆路費,讓他們體麵走
人,於是兩邊皆大歡喜,散兵們繼續開路回家,長沙城免了一場災難,毛澤東則旗開得
勝,獲得巨大的人望。
對毛澤東來說,這是他指揮的第一次軍事行動,和《水滸》裏“搖旗擂鼓、嚇退官軍”
的情節類似,果然也是大獲全勝。事後有人問他對方開槍怎麼辦,他卻不覺得有什麼危
險,告訴對方說不用擔心,因為敗兵們要想動手,趁著晚上就直接下手了,不動手肯定
是心虛,給一點威嚇就會服軟,沒必要太緊張(敗軍若有意劫城,當夜必將發動,否
則必是疲憊膽虛,不敢通過長沙城關北,隻得閉守於此,故知一呼必從,情勢然也)。
長沙城的戰鬥看上去平淡無奇,但每次我讀到這裏的時候,都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當過學生的兵有很多,當過兵的學生也有很多,但敢操縱士兵心理去冒險的學生卻很少
。在楊昌濟的大力培養下,二十四歲的毛澤東已經掌握了哲學的奧義,從平時熟讀的亞
裏士多德、霍布斯、邊沁、柏拉圖、康德、尼采和歌德等大師著作中吸取營養,並敢用
自已的性命為抵押,把它們用到社會實踐中,成為一個心機深不可測的社會活動家。
二十四歲的蔣介石用槍炮南征北戰,二十四歲的毛澤東用哲學操縱未來。
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五歲的毛澤東從第一師範畢業了。
雖然功勞巨大,雖然德高望重,讀書畢竟不能當飯吃,毛大爹的生活費也不能花個沒完
,男人還是要打工糊口的。偏偏毛澤東畢業時年景十分不好,湖南正亂成一團在打仗,
到處隻要老兵不要老師,恩師楊昌濟又調到北京大學上班,連混頓飯吃的地方都找不到
。就在青黃不接的時候,突然傳來了好消息,正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來中國招人
手了,既需要勞工補充人手,也可以到那邊留學。
北大校長蔡元培等教育家當然不會放過機會,趕緊組織華法教育會,搞勤工儉學邉樱瑮
畈凉严骰丶亦l,自然也不會忘記毛澤東、蔡和森等幾個高徒。待業青年們聽說
法國有前途,立刻組織起來,以蔡和森打前站、毛澤東隨後,組了個五十多人的團,從
湖南趕到北京準備留學。
去國外讀書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辦很多手續,還需要籌錢。毛澤東一番折騰趕到北
京,安頓下來後馬上就要麵對柴米油鹽的問題,窮學生又沒有積蓄,隻好厚著臉皮找楊
昌濟幫忙。楊老師果然是好人做到底,把得意門生介紹給了另一個朋友,北大圖書館主
任李大釗(也是牛人)。
李大釗的麵子自然比楊昌濟要大,他去找校長蔡元培說情,很快就給毛澤東弄了個圖書
館助理的位置,負責登記借書還書的名字。於是在湖南讀過五年書後,毛澤東來到北大
,正式成為一名最底層的北漂。
圖書館助理的日子並不好過。北大教授一個月能領兩三百大洋工資,而毛澤東的全部薪
水隻有八塊錢,剛剛夠房租和吃飯。在湖南毛澤東是學生首領,帶人繳過三千大兵的槍
,風光八麵;但在北京隻不過是最底層的辦事員,先在楊昌濟家借住,後來和人擠通鋪
,總之一句話,他混得很慘。
長沙的名人到北京排不上號,絕非首都人民排外,實在是因為北大的牛人太多了,此時
又忙著搞新文化邉樱瑐际菆蠹埳系慕裹c,人人拉出來在全國排得上號,毛澤東跟
他們差得實在太遠。可憐的毛同學不僅地位低,而且滿懷仰慕之心去討教時,還發現教
授們都非常忙碌,沒有工夫同一個圖書管理員廢話,尤其這個土包子連北京話都不會講
,滿嘴難懂的湖南口音,最多敷衍幾句就走。據說最讓人傷心的一次是毛澤東去聽大學
者胡適的講座,鼓起勇氣提了個問題,結果胡適搞清楚提問的是個圖書管理員後,居然
當眾拒絕回答,認為他不配。
在當今社會,地方的局長廳長調到中央部門時往往會不適應,因為他們本來是一呼百應
的一把手,結果到中央連老資格的科員都不如,毛澤東這個時候大概也差不多。北漂的
日子又窮又受氣,隻有一件事可以覺得舒暢些:他和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戀愛了。
這一年毛澤東二十五歲,楊開慧十八歲。
除了談戀愛,毛澤東並不是一無所獲。除了同直接領導李大釗、北大教授陳獨秀搞好關
係之外,他還認識了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叫張國燾。張同學是學生領袖,不僅口才獨到
、影響力強,而且做事十分到位,人情世故非常精熟;而北大那些風華得意的學者們要
到三十多年後才會明白,他們當年都幹了什麼傻事。
從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直至六月四日之後,在北京等地相繼爆發的係列群體性事件,在
曆史書上稱為“五四邉印保袊嗄陮W生的熱血奉獻、社會各界的無私支持,都已永
遠載入史冊之中。這場邉拥囊饬x之深遠,不僅在於大家一齊參與國策、維護國家主權
,更在於中國人(主要是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考,以一個新的高度來看中國和世界,
深入研究一個全新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永遠隻能是戰敗國,哪怕我們戰勝?
這些年來,大家推翻了清王朝,買武器、立憲法、建軍隊,結果卻隻是一批又一批軍閥
打來打去, 無數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卻隻是無謂地成為軍閥的犧牲品,民眾依舊麻
木疲憊,國家也依然脆弱不堪。
中國怎樣才能自新、自強?
從五四邉悠穑袊闹R分子不再滿足於學術研究,而是全體走向社會,決心尋求一
條自強之路,為這個幾千年的老大帝國尋找藥方,學習西式民主科學、研究社會改良和
變革,把知識切實用到社會政治當中去,五四邉拥囊饬x也由此超越了學生遊行抗議的
範疇,成為中國從文化上反省自新的標誌。
由此上溯到厲行文字獄的滿清時代,有氣節、有思想的士人大都逃不出被剮、被殺、被
淩辱抄家的命撸袊难劬Ρ粚訉用勺。b能隨著統治者的指揮棒打轉。五四邉邮菚
咽返谋l點,從那個熱血沸騰的早晨起,伴隨著趙家樓的火光,中國人再次開始獨立
思考的新曆程,他們開始參與國政,開始追求民主自由,開始形成自已的思想體係、推
行語言改進、推廣文化普及,尋求改造社會的良方。
每年的五月四日是中國青年節。由於各種原因,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當年的熱血抗爭與
英勇不屈,但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明白,我們的祖輩正是在那個時候發出怒吼,老大帝國
也正是那個時候艱難地直起腰來,劃出一道電閃雷鳴的抗爭。
外爭主權,內懲國伲瑝言瘴逅模瑝言罩腥A青年!
一九一九年五月五號,全中國都在為巴黎和會而憤怒,憤青毛澤東顯然更不會例外,隻
不過他的反應慢了一步。要說這也不怪他,實在是當年的通訊手段太過原始,從得知消
息到聯係各學校已經是五月二十五號,而到二十八號才成立了湖南學生聯合會,趕緊趕
慢六月三號組織起統一罷課的時候,北京已經開始軍警戒嚴、大抓遊行學生,他們趕不
上趟了。
雖然時間有點晚,湖南學聯在態度上還是端正的,向北洋政府提出了拒絕巴黎和約、廢
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等六項要求。對這些完全正當的要求,政府部門沒給什麼答複,原因
倒也簡單,這時給他們提要求的人太多了,湖南學聯要在名單上排隊的話,估計連第一
頁紙都輪不上,至於學聯的毛澤東…等等,您說哪位?才辭職的某個圖書館辦事員?您
開玩笑吧,走好啊,不送,我這兒正忙呢!
毛澤東就這樣度過了慷慨激昂的五四。湖南學聯交完昂貴的電報費,什麼反應也沒有,
六月二十八號消息傳回來,中國代表團沒爭到山東的主權,最多隻是不簽字而已,所有
人都是垂頭喪氣。邉咏Y束了,但學聯沒有結束,所有參加的人也不想結束,大家都在
探頭探腦地商量一件事情:中國的路該怎麼走?
指望軍閥是不可能的。七月九號,湖南學聯發起成立湖南各界聯合會,參加五四邉拥娜
嘶旧蠜]閑著,先後辦了十多種雜誌,探討救國和社會問題。雜誌當然是一片激進口
號,不是革命就是快點革命,從名字上也能看出味道來:《覺悟》、《女界鍾》、《新
文化》、《熱潮》、《向上》、《奮爭》、《新聲》…還有一個十三歲的女學生十分衝
動,居然帶人衝進湖南省議會的議事廳,異想天開地提出女人也該有財產繼承的權利,
轟動一時。
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叫蔣偉,她還有另一個耳熟能詳的筆名:丁玲。
所有人都忙碌的時候,毛澤東當然也沒閑著,學聯按他的建議辦了《湘江評論》雜誌,
他當主編和主要撰稿人,分 “東方大事述評”、“西方大事述評”、“湘江 雜評”、
“世界雜評”、“放言”、“新文藝”等欄目,全部使用白話文。毛澤東十分欣慰,這
以前都是聽別人的話,現在終於可以發表自已的意見了。
這一年,他才二十五歲,但也已經二十五歲了。
當小報編輯並不能改變毛澤東苦逼的屌絲處境,他還是一如既往地鴨梨山大。沒名氣的
小報編輯根本不招人待見,可憐的毛老師四處約稿,卻經常被放鴿子,隻好緊急操刀上
陣。那時正是長沙的大夏天,蚊叮蟲咬不得安寧,毛總編常常是揮汗疾書替自已趕稿,
一寫就是大半夜。有一次一個叫易禮容的商科學生來找他,已經大白天了,可毛澤東還
在睡覺,易同學也不客氣,直接掀開蚊帳,於是看到了一幅嚇他一跳的自然景觀。
毛澤東先生(二十五歲,應該叫先生了)躺在髒兮兮的床上呼呼大睡,枕著發黃的老式
線裝書,而床上、書上到處都是圓鼓鼓的臭蟲自得其樂,正在共建一個標準的生態群落。
毛澤東不是動物愛好者,更不是不殺生,但做小報編輯得自已寫文章、自己排版、自己
校對,有時還得親自上街叫賣,薪水仍然隻是曆史教員的那一點,每月都是月光族,實
在沒什麼時間整頓個人內務,隻能湊和過日子。估計毛大爹要知道兒子混了這麼多年就
這點出息,一定會痛心疾首,因為他當初投資的學費實在是白花了,一個大子都收不回
來。
但是毛澤東不這樣想。那時沒有網絡,沒有論壇,也沒有帖子可以頂,一切消息都在閉
塞之中,正是在做編輯的日子裏,他的思想開始發生了變化。
以前毛澤東一直以為,要重振中華,必須等古時那種大聖人出山;而此時的他開始明白
,重振中華不是靠聖賢或大學問家,關鍵在每一個平民,因為中國是由每一個具體的人
組成的,拋開每個工人、每個農民的切身問題去談振興,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有的曆
史都從草根階層發生改變,工人和農民的力量實實在在地能夠左右一切,而理想的社會
也應當對每個人都公平、勞動、正義。
想要不重複帝王將相的曆史,必須先超越帝王將相的曆史。
一九一九年,毛澤東感到自已看到了真正的希望。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濟世救民,工
農團結。
毛澤東做雜誌的本事確實不錯。《湘江評論》一開刊就賣得很好,後來名氣傳到北京,
胡適專門在《每周評論》裏推薦這個刊物,估計他貴人多忘事,早已忘了那個當眾鬧過
紅臉的圖書管理員。
然而問題也很快跟著來了。評論刊物做得太好,就難免得罪領導,而得罪領導就要完蛋
,這已經成了中國社會千古不變的規律。毛澤東的雜誌七月中開刊,才做了五期一個月
,到八月中就被封禁,同時被取締的還有湖南學生聯合會,短短一個月工夫,毛澤東又
被下崗了。
刊物被封了,熱情卻沒法封掉,好在當時新雜誌多如牛毛(同樣,辦不下去關門大吉的
也多如牛毛),毛澤東又找了一家《新湖南》,這是醫學專科學校主辦的雜誌,也是五
四邉拥漠a物。
毛澤東的雜誌結局都很慘。八月中他接手,十月就被封,僅僅比湘江評論多活了半個月
,可見雜誌辦得再好,也不如軍閥的槍杆耍得好,毛澤東隻好繼續鬱悶下去。
這時的湖南軍閥叫張敬堯。毛澤東理所當然地恨上了他,而張軍閥也確實不是什麼好鳥
。自一九一八年三月成為湖南督軍以來,史書記載他的“政績”包括縱兵劫掠、濫發紙
幣、盜押礦產、強種鴉片、鉗 製輿論、勒索軍餉、偽造選舉等種種,湖南當時還有一
句話:“張毒不除,湖南無望”。
也正是在鬱悶的十月,毛澤東的母親病逝了。
毛澤東在家裏同老爸關係不好,但對母親的感情是深厚的,她的死讓毛澤東陷入了深深
的悲痛中。他為母親寫了祭文,回憶她“病時攬手,酸辛結腸;但呼汝輩,各自為良”
的情形,在辦完喪事之後,又回到了長沙,繼續不屈的抗爭。
沒有刊物作主陣地,毛澤東隻能給《大公報》投稿,主張社會平等、反對婚姻包辦等,
想做一個小有名氣的政論家。但光是政論顯然是不夠的,張敬堯的所作所為不僅嚴重阻
礙了他的前程,也引起了湖南的民憤,終於出現了另一起群體性事件。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毛澤東帶著家鄉父老鄉親的期望,帶著據說一萬多個簽名到了北京
,打算借外界的力量驅除張敬堯。
按正史的說法,未來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此行是正義之舉、威武之舉,作為湖南驅張邉拥
念I導人,他在北京發表了大量有關湖南時政的文告,獲得社會一致稱讚,沉重地打擊
了軍閥張敬堯的反對統治雲雲。
純屬胡扯。
事實上毛澤東確實去了北京,可以說是代表各界請願去的,但也可以說是被趕到北京去
的,因為湖南是張敬堯的地盤,而張督軍對搗亂分子向來深惡痛絕,已經容不下毛澤東
了。
毛澤東到北京後沒有太多的作為,倒不是他不努力,實在是當時北京還在五四後的風波
裏,所有人都在慷慨激昂地談論天下大事。湖南的事情實在隔得太遠,而且全國軍閥一
個德性,更壞的鳥一抓一大把,也不在乎多一隻張敬堯。
毛澤東在北京折騰了幾個月,一無所獲,反而又碰到了一件悲劇:授業恩師楊昌濟逝世
了。
作為恩師,楊昌濟一直關照著毛澤東在北京的生活,也是毛澤東極可依靠的靠山。他在
一九二零年一月十七日病逝,一生讀書育人,文治教化,死後歸葬湖南板倉。
這一年的一月,他的父親毛順生也逝世了,對這個暴燥頑固的父親,毛澤東始終心存芥
蒂,毛順生雖然到晚年原諒了兒子,兒子卻不肯原諒他。然而到此時,毛澤東終於感到
了痛苦,因為他接連二三地失去了父親、母親和恩師,在家裏成了挑大梁的長子,在外
麵卻是孤苦無依的北漂。麵對北京陰沉的天空,他不禁仰天長歎:
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都很重要!
從十四歲被迫成婚到現在,毛澤東已經度過了十一年單身生活,失去親人之後,他和同
樣失去父親的楊開慧的交往多了起來。雖然結婚要一年以後,但感情總是可以先發展的
,事實上這兩個人對儀式都不是很看重,因為楊開慧結婚前就懷孕了,其間到底發生了
什麼事,大家心知肚明。
但是對毛澤東來說,最大的收獲不是楊開慧,而是接觸到了有關社會主義的文章。雖然
工農聯合一類思想先前也傳到了長沙,但畢竟隻是片言隻語的報道,沒有成體係的理論
,而在北京,毛澤東能看到係統的共產主義理論書籍,還發現這一理論有了具體實踐的
對象:俄國。
同很多年輕人一樣,毛澤東很激動,因為在他看來,奔走江湖這麼多年,終於找到真理
了。
對一個痛心於兵禍、侵略的年青人來說,有什麼比工農聯合、普世平權的社會更好的前
景呢?毛澤東很快就醉心於社會主義的構想當中,而在準備確立自已的信仰時,這一年
的四月,他做了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旅遊。
按照常理,旅遊是件陶冶情操的好事,可毛同學的旅遊卻是相當怪異,毫無章法。 當
時楊開慧已經回長沙送父親下葬了,毛澤東就一個人從北京出發,既沒有明確的目標,
也沒準備好要花的錢,就這樣跑到天津。沒錢的時候四處遊蕩(準備要飯?),正好碰
到一個同學,借了十塊錢買了去南京的票,順道居然跑到山東曲阜欣賞名勝古跡,又登
了一趟泰山,然後才趕到南京;這時又沒錢了,連鞋也被偷走,結果在火車站外又碰到
一個老鄉(邭庹婧茫桢X買到鞋子和車票,改去上海。
他的目的地居然是上海。
一個屌絲在兵荒馬亂的時候玩窮遊,象沒頭蒼蠅一樣轉了一圈,靠借老鄉的錢僥幸過關
,這是我看曆史時的第一印象,而且我相信,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定不少。但合上書本後
,我總覺得有些事情就掩蓋在迷霧之下,需要去探索或發掘,並從裏麵還原曆史的真實。
毛澤東遊曆的時候是二十七歲。二十七歲的毛澤東智商不算低,從他隨時能借到錢來看
,他的情商顯然也不低。在事情非常多、非常忙的時候,突然跑去旅一場沒錢的遊,一
定有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我相信,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因為曆史雖然沒給出明確
答案,卻給出了陰森森的記錄。
為一段旅遊苦尋答案,因為它的後果很嚴重。
毛澤東從來沒有說過他四處亂轉的原因。不過我們知道,毛同學旅遊之前經曆的事情是
五四邉印⒋虻箍准业暌约敖佑|革命理論,此後做雜誌主編也一直沒有脫離這幾件事,
而在五四之前,他剛剛放棄了出國留洋的大好機會,呆在國內說要讀懂中國。
毛澤東一直認為,想要尋覓改造社會的良方,必須先弄清這個社會的主導思想和理論,
弄清它的根源和由來。在書本上想象是一回事,實地去體驗則是另一回事,我們不能複
製毛澤東當時的思想,至少可以複製他的經曆。
行走在曲阜的孔廟,抬頭就是森嚴的石像、石馬,到處都印著孔子的痕跡,廟裏還如奉
至寶地藏著大批發黃的線裝書,以及曆朝曆代的祭品文物。兩千年來正是這些書本裏的
老邁文字構成了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統治基礎,按級別一層層規定每個人該想什麼、配想
什麼,甚至穿什麼衣服、看什麼戲,從皇帝到縣令,從族長到小童,孔子的影響已經滲
進每個角落裏,整個社會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從結構到思維構成了一張糾結的大網,把
所有人都死死地兜在裏麵。兒子不能違拗父親,臣子必須服從君王,每個人都必須對古
老的信條頂禮膜拜,在上一代的陰影中戰戰兢兢地長大,再死死約束自已的下一代,不
讓他們走出圈子一步。
雖然從理論研究來看,五四邉訒r“打倒孔家店”提出的很多糟粕,其實都不是孔子當
時的言論,倒是後來統治者添加的思想;但畢竟是孔氏文化公司的加盟產品,他的後世
子孫也在享受相關專利成果,因此給那些東西打上孔子的烙印也不算有錯,而要指望孔
子他老人家兩千年前能有多高的覺悟,寫出一本《資本論》或《共產黨宣言》之類的東
西似乎也不靠譜。所以時至今日,孔子的理論跟不上形勢是肯定的,他的影響卻始終沒
有消除,仍然在影響著每個中國人。
去完肅穆壓抑的曲阜孔廟,窮得叮鐺響的毛澤東又去了泰山。在這座封建帝王最高權力
的象征麵前,毛澤東沒有一覽眾山小,也沒有留下什麼豪情壯誌的詩句。沒有人知道這
趟山東之行有什麼後果,他也很少對人說起過。
但是,結果卻是知道的。
四十六年後,在他的指使下,一個叫譚厚蘭的女暴徒帶著一群同夥,佩著毛澤東的像、
拿著毛澤東的書,衝進曲阜的孔廟大肆打砸。它們毀掉了六千多件珍貴文物、兩千多部
古書,象瘋子一樣紅著眼睛四處砸燒,甚至連孔子後代的墳也挖出來曝屍,對孔廟進行
了最為嚴重的摧殘。無論是北洋混戰還是日軍入侵,孔廟都始終免於難,偏偏在“人民
當家作主”的時候敗得精光,記錄著燦爛文明的曆史也在這一頁戛然中斷,殘碑碎月的
背後,我依稀能看到,當年那個背包客困窘而寂寞的身影。
一九二零年五月,毛澤東經過一番遊曆,終於到達上海。在上海他和另一個人碰了頭,
這個人對他的影響極為深遠,將來他還要曲折地接手這個人的工作,再冤枉他、批判他
幾十年。
這個人必須專門介紹一下。
在中國曆史上,有過一個書生,他劍膽琴心,剛正不阿,卻遭人陷害直至開除下崗,兩
個兒子受盡酷刑慘死屠刀(亂刀分屍砍死,蔣介石親自下令不許收屍),國共內戰多年
,他是唯一一個被捕時,國共兩黨都幸災樂禍的人;最後因為抗戰出獄,卻既不去延安
當泥菩薩供著,也不接受蔣介石的資助,貧病交加死扛到底也不改一點氣節,用當年明
月評價陳友諒的話來說,“端的是一條好漢!”
這個人叫陳獨秀。
陳獨秀,原名慶同,字仲甫,一八七九年生於安徽安慶。從小他就沒有父親,隻能跟著
祖父修習四書五經,鄰裏街坊都說那是他的“白胡子老爹”。
同毛澤東一樣,陳獨秀也是不招人待見的孩子,一直就很頑皮,而且無論怎樣打都是一
聲不哭,把祖父氣得發狂。老頭子對他的評價十分嚇人,說是“這個小東西將來長大成
人,必定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凶惡強盜,真是家門不幸!”(原話),而鄰居的評價則
是:“這孩子長大後,不成龍,便成蛇”。
成龍成蛇還不知道,至少陳獨秀成了秀才。十七歲那年,也就是一八九六年,他考中了
秀才,來年又進杭州的中西求是書院學習。
這個孩子要成為強盜的預言似乎是真的,因為他兩年後被書院開除了,罪名是言論反清。
不能享受國家的公費教育,又沒有言論自由,陳獨秀當真開始了一係列造反生涯。
現在還不十分清楚陳獨秀做了什麼事情,總之陳獨秀在當地混了兩年,搞反清宣傳可能
有了點成效,因為他被官府盯上了,在安慶當地遭到通緝(肯定不是小事),隻好逃到
日本。那時去日本也沒什麼特別的手續,買張船票就能走人,要是象現在又是護照又要
簽證,檔案裏滿是黑材料的陳秀才估計是沒戲的。
陳秀才在東京先是找了家學校讀書,兩年後又溜回上海,幫章士釗主編《國民日報》,
第二年看風聲不緊,偷偷回到安徽蕪湖,辦《安徽俗話報》,次年開張了第一個反清幫
會:嶽王會。
陳獨秀年輕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政黨,所有團隊都要走黑社會,連孫大總統孫中山也做過
致公堂(北美黑幫)的洪棍大哥,所以開幫會立香堂並不丟人,反而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陳總舵主在嶽王會當了一年總會長,又被官府盯上了,呆不下去,隻好再奔東京逃難
,先學英語、後轉早稻田大學,混到三十歲、也就是一九零九年的時候,居然化身海龜
成功人士,到浙江陸軍學堂當了老師。
通緝犯怎麼變成了軍校的公務員,實在是件搞不明白的事情,很明顯陳獨秀雖然是秀才
,腦子卻一點也不生鏽。別人還把留洋當成投靠洋鬼子賣國的時候,他已經發現了裏麵
的實惠,並成功開拓出國際國內一係列人脈,可謂是造反有方。
很快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來了,清政府也狼狽下台了,陳老師憑著他的反清資曆和
海歸名望,當了中華民國安徽省都督府首任秘書長。隨著袁世凱大總統排擠國民黨搞獨
裁,陳秘書哪裏咽得下這口鳥氣,當即參加了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被抓
起來坐牢,第二年從號子放出來,立馬再度跑到日本避難,這回總舵主不讀書了,改行
幫章士釗辦《甲寅》雜誌。他寫文章用“獨秀”筆名,來源於家鄉的獨秀山,從此人們
管他叫陳獨秀,而不是陳慶同。
一九一五年九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並主編《青年》雜誌,一年後改名《新青年》;一
九一七年初,北大校長蔡元培走後門把他提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第二年十二月,又同
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
從一九零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縱觀陳總舵主的經曆,就是在辦報-造反-逃亡-海歸再辦
報-再造反的圈子裏打轉,間或夾雜著去牢房走個過場。這種日子聽上去很浪漫,卻是
一點也不舒服,尤其是窮得一塌糊塗。據記載,陳獨秀混到三十來歲的生活,不過是“
三餐食粥,臭蟲滿被”,典型的酸秀才形象,比毛澤東還不如。
但陳獨秀不在乎,他有一句牛氣衝天的話:“我辦十年雜誌,全國思想都要改觀!”
這句話由他說出來,就不是吹的了。陳秀才的思想超前鋒銳,辦雜誌不是為了錢,而是
推行社會不安定因素。正因為這個原因,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通輯、被逃亡,卻始終
不肯放棄;而十餘年努力播下的火種也沒有白費,直接在五四邉又谐蔀榫`開的思想火
花,陳教授並在這場邉友Y光芒四射,用自已的人格為中國青年寫下了光彩照人的新篇
章。
一九一九年六月十一號,四十一歲的北大教授陳獨秀來到北京新世界屋頂花園,向下層
露台上看電影的群眾散發傳單,號召造反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終於被當局抓捕入獄,成
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高學府,文科學長居然淩空散傳單宣揚造反,當即讓全國人民刮目相
看。陳獨秀則憤憤不平地說:學來的東西就是要用的,要是天天縮在家屋,象冷血動物
一樣漠視社會,就不配新青年的稱號!(若夫博學而不能致用,漠視實際上生活上之冷
血動物,乃中國舊式之書生,非二十世紀新青年也!)
並不年輕的陳教授一輩子都以“新青年”自居,以天下為已任衝鋒在前,所以他雖然窮
困,雖然沒有文憑(去北大上崗的文憑是假的,蔡元培明知有問題,但人才難得,硬是
留下了他),卻一直鬥誌不衰。第二年春天陳獨秀出獄,在北京已經呆不下去,他隻好
去上海殖雎罚@時有一個人也到了上海,聲稱自已是李大釗介紹來的,要找他有事情
。陳獨秀接待了他,很快兩個人就談得非常投機。
來找陳獨秀的是個老外,叫維金斯基。他的職務是共產國際遠東局局長,兩個人談的事
情也很簡單:南陳北李,建黨救世。
陳獨秀和李大釗從此開始了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曆程。他們清楚地知道,將要走的那條路
步步荊棘,個人會死亡,家庭會破裂,每個人都可能失掉所有。
但無論如何,國家已經如此不堪,不能再袖手旁觀、無所作為。做,也許是死,但不做
,大家都一定會死。
要死,讓我先大眾而死。
這是先驅者的真實想法。無論後來的路是否偏離,無論奮鬥的結局如何,他們的勇氣與
付出始終是值得敬佩的。
一九二零年五月,窮遊完畢的毛澤東來到上海,見到了陳獨秀。
毛澤東在北京就認識這位大領導,這趟並不是專程來看陳獨秀的,而是給另一批赴法國
留學的同學送行。前麵說過,曾經有人勸他一塊留學,卻被他拒絕了,因為他感覺未來
的答案不在法國,但是怎麼才能找到實現理想的答案呢?
他來見陳獨秀就是找答案的。
陳獨秀很忙。遠東局的維金斯基在和他討論如何建黨,他隻能抽時間見毛澤東,順便送
幾本社會主義的書做啟蒙,鼓勵毛澤東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當然,毛澤東眼前的第一步
不是入黨,而是考慮到哪裏吃飯。
陳獨秀自已都窮得要命,當然不可能給毛澤東發工資。可憐的毛老師東轉西轉,隻找到
一家洗衣店當小工,月薪十二元,扣掉坐車的費用後,隻剩下區區四塊錢。
毛澤東當然不是為這四塊錢呆在上海的。他來上海之前已經和人聯係過,打算試驗一種
叫改良社會主義的東西,具體做法是同幾個朋友合租一處房子,在裏麵過所謂工讀團的
生活,一同上班、一同吃飯、一同看書。
無情的事實證明,生活不是生產線,大家各有各的性格,劃不進統一的框框裏。很快工
讀團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隻能散夥,毛澤東的第一次社會試驗也受到嚴重的打擊。但
正所謂有失必有得,雖然毛澤東丟了工作、散了工讀團,卻得到一個意外的大收獲,足
足讓他舒服了好些年。
當湖南的驅張邉尤缁鹑巛钡臅r候,有人正在信心滿滿地躍躍欲試,打算把張敬堯趕走
,自已做湖南王。
想趕走張壞蛋的人很多,其中最得力的是前任湖南都督譚延闓,而譚都督手下最得力的
師長叫趙恒惕。對譚都督來說,趕走張敬堯不僅要靠槍杆子,還要有中央政府點頭才行
,否則張大帥找到中央做靠山,上麵派兵幹涉的話,自已仍然討不了好去。
北洋政府雖然是一幫軍閥,但軍閥也是講關係義氣的,要在湖南做草頭王,就必須讓領
導同意張敬堯走人。因此除了舞刀弄槍之外,譚延闓和趙恒惕還需要在北京搞點高層公
關的活動,他們選中的幫手是多年相交的老朋友、知名學者章士釗。
章士釗是有名的學者,同時也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早些年裏一直搞反清活動,跟孫中
山、黃興等人都是戰友,還在討伐袁世凱時當過兩廣都督司令部秘書長、軍務院秘書長
。章秘書對張敬堯沒有好感,卻是譚延闓等人的老戰友、老同事,自然很痛快就答應了
下來。
跑關係是要講人情的,趙恒惕十分慷慨地給了一大筆經費,讓章士釗看情況隨便花,相
機行事。
趙恒惕出手大方,章士釗也不含糊。拿到錢後,章士釗立刻四處走動,琢磨如何製造張
軍閥的不利輿論、協調各方麵行動,這時有人恰到好處地出現在他麵前:毛澤東。
說起來章士釗實在是關係廣博,不光是譚延闓的朋友,也是楊昌濟的好朋友,毛澤東則
是楊昌濟的得意門生兼女婿。楊教授雖然逝世了,生前卻留了一封信給章士釗,希望老
朋友能幫忙資助留學生勤工儉學的事情。看到一臉英氣的毛澤東和故友的信,章士釗頓
時有了主意。
對於留學法國,章士釗並沒有太多錢去資助,但毛澤東既然是驅張邉拥拇恚匀豢梢
杂昧硪粋x去幫忙,也不算辜負故友的期盼,章士釗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錢我有,不過是辦另一件事,你有興趣嗎?
毛澤東也笑了。對付張敬堯這種混蛋,他當然有興趣。
章士釗點了點頭,然後把趙恒惕的錢交給他:兩萬大洋。
拿到錢的時候,毛澤東嚇了一跳。兩萬塊大洋是一筆不折不扣的巨款,堂堂北洋火柴廠
當年籌建的時候,股本金也不過兩萬,月薪十二塊的毛澤東突然多出這筆錢,等於一夜
變成百萬富翁。當然毛澤東也知道,軍閥的錢不是好拿的,雖然章士釗給錢的名義是資
助留學,但如果不在驅張邉友Y弄出點成績,趙恒惕肯定不會放過自已,甚至可能連累
章士釗,畢竟得人錢財與人消災,一點事不辦,似乎也說不過去。
正當毛澤東手握兩萬大洋存折、躊躇滿誌的時候,突然從湖南傳來好消息:張敬堯倒台
了。
這一年的六月底,湖南地方係軍閥譚延闓成功趕走張敬堯,成為新一任湖南王(很快又
被手下的趙恒惕趕走),北京的中央政府果然心平氣和,沒有說一個不字。譚延闓開開
心心地當上了湖南督軍,在上海洗衣店混日子的毛澤東也興高采烈地回了長沙。譚督軍
當然不會小氣兮兮地找章士釗要回那點錢,而且對同一立場的小兄弟還十分夠意思,大
手一揮給了毛澤東一份校長的工作(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校長),不久又聘他做第一
師範的國文教員兼班主任。
一個中專畢業生,赤手空拳地摻和到軍閥混戰裏頭,平白無故發了兩萬大洋橫財,又撈
到一個校長的職務,也就算是成功人士了。十年以前,毛澤東強行離家、跑到縣城裏讀
小學,受盡同學白眼;十年後,他憑著小小的中專學曆,空手套白狼地當上小學校長、
中學班主任,手握兩萬大洋巨款,可以說是功成名就、誌得意滿,毛大爹九泉有知,也
該欣慰地咧開嘴笑上一場:他家石三伢子終於出息了。
從流行的成功學角度來看,毛校長的前程非常遠大,他應該和軍閥們搞好關係,成為一
個人脈深厚的所謂專家,學術政治兩不誤,甚至有興趣的話混入軍政界,弄個幕僚來幹
幹也可以。總之多求進步、努力上爬,隻要馬屁拍到了位,自然金錢大把、美女如雲,
這輩子的人生價值就算是超標實現了。
毛澤東不是不懂享受生活的人。做校長的薪水特別高,他於是找了個月租十二塊錢的大
房子,體體麵麵地接回了楊開慧,開始逍遙的二人世界:孤零零地漂了這麼多年,終於
能享受一把,兄弟我不容易啊!
有錢實在好辦事,毛校長又是喜歡折騰的人,很快開了一家書社,大量賣有關俄國革命
的書,並在陳獨秀的指導下,依照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章程建立團組織。
有錢、有權、有書社,講的話也有人聽,毛澤東的生活從來沒有這麼逍遙過。
手上有書社和雜誌社,身邊有一群人圍著講馬列主義,當校長的薪水又高;老爹逝世後
,毛澤東在家裏是長男,無形中他就是新的家長,不管從哪個角度上講,在家裏都有講
得起話的資本。毛澤東立刻安排二弟毛澤民進入第一師範、三弟澤覃在一個很好的中學
讀書,還把繼妹澤建送到附近衡陽市一所師範學校,準備來個全家革命,拚出一個新中
國。
好日子總是不長久的,毛澤東在長沙搞了幾個月,又混不下去了。提撥他的譚延闓是比
較開明些,可很快就發生了政變,一番爭鬥之下,最後趙恒惕翻身做了湖南王。趙督軍
沒有譚督軍的好性子,對毛澤東十分不待見,毛校也是個明白人,不等鬧到對方公然通
緝的地步,就識時務地消停了下來。
通常正史寫到這裏的時候,都喜歡把譚延闓等人大罵一頓,說他們壓製民主、不脫軍閥
本色雲雲。但其實這些人並不能算太壞,至少譚延闓是一個好人,一個比毛澤東還厚道
的好人。
毛澤東不招待見,是因為他的政治主張太過超前,提的那些普選治憲一類口號太過高檔
。說句不客氣的話,即使毛主席將來掌握政權的時候,自已也從來沒有做到過,想要譚
延闓超前覺悟,那是實在有點難。
而相比毛澤東,譚延闓的名聲倒是要好得多。譚督軍出身世家,著名的“譚家菜”就是
他家的特產,譚公子從小就極有才氣,被譽為“湖湘三公子”之一,和大名鼎鼎的譚嗣
同相提並論;而且他的顏體楷字書法更是一絕,是公認幾百年一出的大精品,號稱民國
以來無出其右(才上台的時候,他也為毛澤東的書社題過字)。
譚延闓在任幾個月沒什麼作為,下台後去找孫中山,孫中山喜愛他的人品,曾經想把小
姨子宋美齡介紹給他,但他思念亡妻,最後還是拒絕了這樁好事,把宋美眉介紹給了蔣
介石。譚公子做人坦眨瑢彝ブ邑懖欢握诬姸剂η髮捄瘢踔撂柗Q是“民國第
一完人”,貶低一些的看法,也不過就是說他處世不夠進取而已。他死後,蔣介石和宋
美齡為他女兒選了個女婿,叫陳铡br />
人生浮沉,信也夫!
譚延闓和毛澤東都不知道後來的事情。十一月譚延闓帶著手下離開湖南時,毛澤東也在
一片蕭條中去了江西萍鄉,在萍鄉憤憤不平的毛校長平靜下來,總結了從前湖南新民學
會的書信往來,然後明確了一個認識:
靠改良是不能改變社會的。要推翻軍閥、建設新社會,唯有憑實力!
這個認識後來被濃縮成七個字:槍杆子裏出政權。
這一年的七月,毛澤東剛在湖南當校長的時候,去法國留學的同學也開了個會,研究未
來中國的出路問題。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在會上分成兩派,比較平和的蕭瑜認為應當實行
無政府主義或改良主義,一步步用教育改良社會;而蔡和森則主張走俄國革命的模式,
用暴力改造社會。毛澤東顯然肯定後一種方案,因為沒有實力的改良是不現實的。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組建共產主義政黨的三大條件(信仰、領袖、成員)都逐漸完備,
因此一家名叫中國共產黨的公司很快就要開張了。
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三號,毛澤東重新回到湖南,正式建起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二月份的
時候,他帶著弟弟毛澤覃回韶山過陰曆春節,就在年三十晚上,毛澤東和 弟妹們圍著
火塘守歲,弟弟毛澤民麵帶愁容地告訴他,家裏起了一次火,修屋用了不少錢,前些時
候又遭敗兵勒索和壞人搶劫,家景已是一年不如一年。
毛澤東的反應很平靜。他對這樣的事情既不吃驚、也不心痛,這些年見過的陣仗已經太
多,幾畝田的家業實在不算什麼。作為一家之主,他告訴弟弟妹妹們說:國亂民不安,
要懂得舍家為國的道理,走出去幹點事業,所以家裏的房子給人家住就是了,田也給需
要的人種好了;欠人家的錢趕緊一次還清,人家欠我們的就算了; 家裏那幾頭牛給別
人去喂,要春耕了人家用得著,剩下的穀子,春耕時糶給上下屋場的人吃。
用一句話總結毛澤東的持家方針,就是大哥我壓根不打算過日子了,弟妹們都出來混世
界吧!
毛大爹逝世,家裏是大哥作主,弟妹們也就聽大哥的話。過完春節,毛澤民隨大哥離開
韶山到了長沙,到一師附小做校 務,同時在工人補習學校讀書。從此毛澤東領著全家
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在未來的歲月裏,幾個弟妹毛澤建、 毛澤覃、毛澤民都沒能走下
去,先後為他的理想獻出了生命。
很快到了六月,毛澤東在湖南的工作一步步幹著,他手上已經有三十九名團員了。這個
月月底,有人告訴他一件事:開會。
這個會不是一般的會,而是決定建黨的會。換句話說,參加會議的人要決定建立自已的
政黨,從此擁有自已的組織,他們將以全新的身份活動。
對毛澤東來說,這當然是個大好消息,他馬上同何叔衡去上海,在那裏見到了其他七個
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本來要讓陳獨秀主持大會的,但是陳教授在廣州太忙,李大釗也
趕不過來,隻能讓包惠僧代他張羅,由張國燾任主席主持。來開會的不光是中國人,還
有共產國際兩個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毛澤東資曆太湥b能發揮他圖書登記的特長
,做一個會議記錄員。
從正史上看,這是一次開拓創新的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討
論,獲得了一致的意見,進行了廣泛的擁護,最終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走向光輝正確的
解放之路,並在後來每年舉辦活動,紀念這次偉大的會議。
正史永遠很豐滿,現實也總是很骨感。六月的上海熱得要命,參加秘密會議的代表們悶
在小小的房間裏,一麵相互認識,一麵討論中國革命到底是馬上組織城市工人暴動,還
是漸進式教育工人,最要命的是革命活動已經引起西方各國的注意,所以他們時不時還
要小心租界的偵探。
拿一種沒實踐過的主義開研討會,搞改變社會的紙上談兵,俄國的代表也不懂馬克思主
義怎麼在中國實施,加上天氣熱得嚇人,實在是件為難的事情。更為難的是開會的十三
個代表根本做不了什麼主,會議的規模和時間基本上由共產國際同缺席的李大釗、陳獨
秀決定,甚至洋氣的陳公博心思根本沒花在開會上,而是同新婚的妻子四處遊樂。
一群南腔北調的人,一種莫名其妙的主義,加上幾個需要翻譯的外國朋友、時不時出沒
的租界探子,這種會開得無比頭痛。毛澤東六月底就到了上海,七月二十三號代表們才
全部聚齊,在貝勒路樹德裏三號開會,房間又小又熱,汗臭熏天。“大”會開到三十號
,終於租界警察也產生了懷疑,開始上門拜訪,一群活動家隻好集體出逃,坐火車去浙
江嘉興的南湖繼續開會。最驚險的是臨轉移的時候,開會的陳公博夫妻遭到跟蹤,費了
好大勁才擺脫,看到這麼危險幹脆不去開會了,此後也一直自由散漫,終於在一九二三
年被開除出黨。
雖然經曆很曲折,但是毛澤東很高興。冒險對他來說不是什麼稀奇事,而且去嘉興的路
上還多了個伴:湖南留學的老相識蕭瑜正好從法國回來,兩個死黨有機會坐下來一塊聊
天。毛澤東力勸蕭瑜也參加會議,不過蕭瑜顯然沒有意識到那是什麼意義的大事,反而
說自己沒興趣參加,隻記得開會那天毛澤東回來得很晚,什麼都沒說就睡下了。這也是
他最後一次見到毛澤東,從此兩個關係很鐵的湖南才子分道揚鑣,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
對毛澤東和所有人來說,在南湖開會都是件舒服的事。船上很涼快,還有各種東西吃,
大家一麵嚐鮮魚,一麵在涼風中談天,喝著清茶定下了幾件大事:他們要建的黨叫中國
共產黨,經過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黨的中央局,由陳獨秀當書記,決定組
織工會,領導工人邉印br />
不管開會的十三個代表將來各走怎樣的路,他們都是在年輕有前途的時候,懷著社會責
任和信念去冒險和奉獻的,所以我認為,應該記下他們的名字來,作為當年努力和決心
的尊重:
李達、李漢俊(上海)、張國燾,劉仁靜(北京)、毛澤東、何叔衡(長沙)、董必武
、陳潭秋(武漢)、王盡美、鄧恩銘(濟南)、陳公博(廣州)、周佛海。
毛澤東的心情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有錢,有職位,有組織,有紀律,毛澤東作為湘區黨的負責人,很是起勁地幹了兩年活
,這兩年也是事業最順的時期。他在湖南辦夜校、教工人識字和組織工會,又辦湖南自
修大學,秘密發展組織共產黨員,還把手伸到了江西萍鄉,那裏的安源煤礦有一萬多礦
工,每天勞作十幾小時,工資低廉,生活困苦,是搞工人邉拥睦硐雽ο蟆br />
很快衝勁十足的共產黨員李立三就到了安源,後來又陸續趕到劉少奇、蔣先雲、黃靜源
、毛澤民等人,毛澤東也幾次前往安源辦工人學校,組織工會、工人俱樂部。不到半年
時分,安源的工人成立了工人俱樂部,湖南則成立了團結工會,在趙恒惕兩萬大洋的幫
助下,從安源到長沙,各行業的工人都學會罷工了。
連年軍閥混戰,湖南督軍趙恒惕一直很忙,毛澤東也就順利潛伏下來。一九二二年,中
共第二次大會召開的時候,毛澤東沒能參加,據說是因為活動太過保密,毛校長來了上
海卻找不到組織,隻好買車票回家。二二年的十一月,毛澤東已經成立了湖南省工團聯
合會,自已擔任主席,還能發布宣言通 告全國,這時中國共產黨手上象樣點的組織隻
有兩個,另一個是 湖北省工人團結聯合會,負責人的名字叫向忠發。
毛澤東的成功沒有持續多久。張揚到一九二三年,趙恒惕終於感到不妙,四處發起的工
會嚴重製約了老板們盤剝的自由,更可怕的是自已的權威受了影響,對於軍閥來說,這
方麵是沒有商量的。
雖然是驅張邉拥耐溃珴蓶|顯然不再有任何價值,而趙恒惕的忍耐也到了極限。
這一年四月,毛澤東悄悄離開長沙去了上海,街頭上已經有了通緝他的告示。
逃到上海的毛澤東並不孤單,他見了一位老朋友:一塊開建黨大會的馬林。兩個人相約
去了廣州,在那裏陸續又見到了幾個老朋友: 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譚平山、蔡
和森、陳潭秋、羅章龍…
這麼多造反專家聚在一起,很明顯不會做什麼安分的事情,原來是中共要開第三次代表
大會了。很快在一九二三年的六月十二日至二十日,在廣州東山恤孤 院後街三十一號
召開了三大,毛澤東以湘區黨代表身分出席,大家從容地選出陳獨 秀、毛澤東、羅章
龍、蔡和森、譚平山當中央局(相當於後來的政治局)成員,陳獨秀是中央局委員長,
毛澤 東則代理中央局秘書,還有一條十分重要的規定,“秘書負本黨內外文書及通信
及開會之責任,並管理本黨文件。本黨一切函件須由委員長及秘書簽字”。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個時候的共產黨,所有文件沒有陳獨秀和毛澤東共同簽字就不算
數。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進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這一年他三十歲,剛好是而 立之年。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這些年的辛苦終於有了點盼頭。
但是三大的意義絕不在於選了毛澤東當秘書,而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共產黨無限責任公
司要集體加盟到另一家叫國民黨的大型集團裏麵,服從總裁孫中山的領導。
幾十年風雲際幻,上百萬人兵戎相見,無數家園淪為荒丘,整個中國至今一分為二,全
都從這個決定開始,而要說這次合作是怎麼回事,就得從那個叫孫中山的總裁說起。
讓我們先看一看孫中山的簡曆。
孫中山,一八六六年生,廣東香山縣人。小時候叫帝象(不安分的名字),學名“文”
,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因此也叫“孫中山”。
孫中山十三歲時,跟老媽去了夏威夷的大哥那裏,在當地教會小學讀書(免費的),十
五歲想信基督教,把大哥嚇得夠嗆(那時信洋教是離經叛道的事情),趕緊把小弟送回
國,此後到香港找了家克萊登式的學校念書,叫香港西醫書院。
從曆史上看,西醫書院應該是很差勁的,因為孫中山二十六歲畢業的時候,那一年畢業
生隻有兩個。更要命的是西醫書院沒有立案,得不到香港當局的承認,當然也拿不到官
方的行醫執照,隻能給人打下手。
本來想好好混生活,結果前途被劣質民辦教育毀了,無牌醫生孫中山過不上安分日子,
隻好另致殬I,做點不安分的事。
小孫大夫二十八歲的時候正是一八九四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的年代。他先是給李鴻章
上書要求改革,被拒後跑去檀香山組織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複中國,創立合眾
政府”的口號,開始了一係列造反曆程。
一八九五年三月,孫中山在廣州策劃第一次起義未果,被清廷通緝,香港也呆不住了,
隻好去日本。一八九六年去美國,同年秋天去英國,被清廷扣在使館裏,後在外交壓力
下交出人來,反而因此聲名大漲,籌集經費十分方便。一八九七年他經加拿大前往日本
,又結識了一幫日本軍政要人和梁啟超等保皇派,一九零零年想和李鴻章一同搞獨立的
南方政府未果,同年九月準備在日本支持下從廣東造反,結果日本態度變化,失敗。一
九零三年在日本青山開軍校,立誓反清,零四年在檀香山加入洪門,當了黑幫致公堂的
高級長老“洪棍”,目的仍是反清(後來成立中華同盟會,北美移民法律限製移民的流
動,同盟會有活動就是通過致公堂進行的),到美國宣傳反清無果,於是接受資助去歐
洲籌款,零五年再去日本同黃興一齊反清,八月,孫中山與黃興,宋教仁等聯合各組織
成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勸人革命,推翻大清國。
簡而言之,孫中山這些年的工作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造反。
清朝政府當然不傻。慈禧老大媽打仗雖然不行,維穩還是有點本事的。在中央領導的親
切關懷下,有關部門很快就盯上了孫中山,並向日本提出嚴正抗議,要求日本政府以清
日關係大局為重,采取措施阻止一小撮反清勢力的幹涉與顛覆,切實尊重大清主權和權
益不受影響。日本不願意為一個人得罪一個政府,隻好找孫中山商量,說你在我這裏很
有麻煩,直接趕你走又不大好意思,送一筆錢給你到別的地方“讀書”吧。
孫中山具體拿了多少錢不大清楚,有的說法是一萬多塊,總之數目不會少。不管怎樣,
反正他拿錢後去了美國,繼續當他的黑幫洪棍,四處拉人造反。因為拿錢的事沒跟同盟
會商量,會裏吵得熱火朝天,紛紛說他貪財,孫中山一氣之下還跑到南洋,同胡漢民、
汪精衛兩位小弟另外成立了同盟會總部。
馬克思曾經曰過,經濟是政治的基礎,這句話實在一點也不錯。曆史記載著孫中山解決
經濟問題後的一係列“職業”生涯:
一九零七年五月,命餘醜起義於潮州黃岡,曆六日而敗,這是第三次起義;隨即六月命
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今天的惠州市汝湖鎮),曆十餘日而敗,第四次;七月六日
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同月,孫中山經越南赴廣西主持鎮南關起義,再告失敗
,孫中山被法國當局拒絕入境,直到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才踏足中國國土;一九零八年三
月二十七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第七次起義;四月,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
,第八次;一九一零年二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第九次。
這是一份屢敗屢戰的簡曆,也是一份剽悍人品的證明。孫中山和陳獨秀從本質上講是一
類人,但他們的方法卻是完全兩樣,陳獨秀想先喚醒民眾再選造反,孫中山則要生猛得
多,打算直接造反後再喚醒民眾。不管誰對誰錯,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是失敗,孫中山
大半輩子的生活,大致說來就是造反-逃亡-再造反-再逃亡。
屢敗屢戰不是沒有代價的。從海外找人捐款的時候,孫大洪棍沒有資本,唯一的許諾是
將來成功後一定給回報,反複失敗後大家漸漸明白了,造反這種事實在不靠譜,國家領
導也不是說當就能當的,眼看投資都打了大水漂,廣大人民群眾幹脆給他取了個外號叫
“孫大炮”,笑他成天忽悠人。
一九一一年,孫中山終於走到了人生的低穀。四十五歲的致公堂老大混得窮困潦倒,身
上找不出幾文錢來,隻能跑到餐廳裏洗盤子打工混飯吃。沒想到正在這一年的十月,湖
北武昌爆發起義,同盟會勢力迅速在南方建立政權,山西的閻錫山趁機倒戈反清,頓時
南北交通斷隔,半壁江山突然宣布獨立,朝廷一下子慌了手腳。
看到形勢一片大好,孫中山大喜過望,趕緊坐輪船回國參加革命。他一到國內,同盟會
立刻推選他當了臨時大總統,定下新國號“中華民國”,並製定了民國約法,準備再接
再勵、革命全國。
昨天還在洗油膩膩的髒盤子,今天就黃袍加身當了大總統,孫中山實在是喜出望外。然
而在最初的驚喜過去之後,他很快回過神來,俗話說天下沒有白掉的餡餅,總統絕對不
是白當的。武昌起義不是他指揮的傑作,大家之所以肯把寶座讓給他,不是請他享受權
利,而是要他承擔義務,具體來講是希望他能幫忙背黑鍋。
當孫大總統喜氣洋洋地上任時,清朝政府並沒閑著。畢竟大清國帳麵上有一百多萬大兵
,尤其是精銳的北洋軍絲毫未損,此時正氣勢洶洶地逼進武昌,準備把“叛軍”一網打
盡。麵對大軍壓境,一盤散沙的起義軍根本招架不住,臨時抬出一個孫中山,是希望他
有妙方能解決問題。
作為滿清政府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精銳部隊,北洋軍是孫中山無論如何扛不住的。
所謂北洋軍,是李鴻章在淮軍底子上建起來的新式軍隊。按清朝當時的地理劃分,從吳
淞口往南的浙江、福建、廣東算南洋,而往北的山東、平津及東北都叫北洋,李鴻章在
北洋幾個省建的部隊,而部隊司令又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支軍隊就叫北洋常備軍
,簡稱北洋軍。
北洋軍的實力有多強,可以從數字上看出來。當年的北洋軍每個師(當時叫鎮)有一個
炮兵團,每團三個營,共計七五口徑野戰炮十八門、山炮三十六門,還大量裝備當時的
先進武器--水冷重機槍,而且不象後來的軍隊經常吃空額,這些師的炮和士兵都是齊裝
滿員的。
一直到幾十年後,蔣介石手上裝備最精良的所謂中央軍,一個軍也不過十二門七五山炮
,已經算是火力強大;抗戰勝利後靠美國援助的所謂國軍五大主力,一個師的七五炮仍
然不超過十二門,隻有最精銳的軍級部隊才有八到十二門一零五炮,對比北洋軍一個師
五十多門七五口徑大炮,簡直就不好意思打招呼。而且北洋軍時代是舊中國軍工的黃金
年代,大炮不是進口就是用進口設備按國際標準嚴格生產,性能絕不落後,隨著北洋軍
閥的倒台,中國進入幾十年戰亂年代,煉鋼廠也紛紛關門,留下來的底子一點點耗盡,
中國軍隊裝備不上國產大炮,更趕不上北洋軍的標準,重火力一落千丈,一直到一九五
零年後新中國全麵引進蘇式裝備,這才算改善過來。
在清廷眼裏,北洋軍就是他們的王牌軍,來而能打、打而能戰、戰而能勝,是朝廷的威
武之師、雄壯之師、勝利之師、維穩之師。麵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北洋軍,就是國
際列強也要給幾分麵子,臨時湊起來的南方起義軍自然更加不用提了,更為嚴重的是起
義軍不光裝備差,連軍餉都發不出來。
幾個獨立出去的省並沒有多少積蓄,清廷當然也不可能給他們發錢,臨時政府發不出軍
餉工資,急得四處找日本和列強借錢,無奈好話說盡,對方就是搖頭不答應。南方革命
黨急著讓孫中山當總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為他有大筆海外捐款救急,誰也沒想到孫
大炮是從廚房放下盤子趕來的,啥也沒帶來,還要拿總統的薪水吃白飯。
出來混,沒錢是不行的,南方起義軍接連戰敗,漢陽也告失守,北洋軍很快直逼武昌。
孫大總統上崗的時候,南北兩軍已經開始談判,南方政府被逼表態,隻要袁世凱反清,
可以選他當大總統;等到孫中山趕來當臨時總統的時候,麵對清朝政府軍司令、北洋大
臣袁世凱咄咄逼人的進攻,他隻能繼續談判。
孫中山Vs袁世凱,兩個世紀強人開始了第一次親密接觸:你行,還是我行?
對這個問題,基本上是不用多猜測的。
如果硬打,最多北洋軍和革命軍兩敗俱傷,滿清朝廷可以坐在一旁喝茶,毫無違和之感
;如果不打,軍機大臣袁世凱倒也願意參加造反,但是袁司令的要價極高,他要求當未
來的民國大總統。為了解決前線的經費,孫中山被逼得沒辦法,甚至急得答應把中國東
北押給日本,用來換應急的軍費,可日本考慮到南方政府的兌現能力,始終是錢袋緊捂
,一分錢讚助費都不掏。
實力決定一切。孫中山沒有實力,所以他隻能答應袁世凱的條件,隻要袁司令能讓清朝
滾蛋,大家可以在民國約法的基礎上擁護他當大總統。他的想法很簡單:不滅了清朝,
中國肯定沒有崛起的希望,那就先達到這一步,然後慢慢來。
從官方的曆史書上看,孫中山顯然是不對的,眾多曆史叫獸紛紛搖頭晃腦,品頭論足地
說孫中山是搞右傾主義,對袁世凱讓步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雲雲。
街頭賣菜的老大媽這樣胡謅幾句可以理解,堂堂叫獸也這樣認為,實在應該拖出去,好
好打一頓屁股。
這幫叫獸該打,是因為他們總給些非常嘔吐的評論,如此信口開河,等於存心抹黑革命
先驅。孫中山雖然姓孫,卻不是孫悟空的親戚,不能撥根毫毛變出糧彈兵丁鬧革命,不
妥協難道要他上吊麼?
很明顯,袁世凱是不管右傾不右傾的。有了孫中山的承諾,他馬上回宮去找老寡婦(皇
帝溥儀太小,一切還是太後做主),施展他的忽悠才能。經過一番細致又周到、暴風加
細雨的思想工作,袁司令連嚇帶唬地哄太後發了一個遜位詔書,宣布朝廷現在不想理政
,所以暫時關門盤點,國家大事交給大家去操心。
雖然隻是“暫時”關門,沒有明說下台,可所有人都知道,大清朝這一跤是栽到了坑裏
,再也別想翻回去。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三號,也就是發布遜位詔書的第二天,聖寡婦皇
太後還習慣性地上班,傻傻地等軍機大臣袁世凱早朝彙報工作,等到中午也不見人影,
就派太監去催。
太監當然不敢怠慢,氣喘籲籲地跑了一趟,然後回來稟報說:袁世凱回話,從今天起,
不用來早朝了!
太後畢竟是太後,過了半天終於反應過來,頓時坐在椅子上又氣又急,最後失魂落魄地
丟下一句話:“大清的天下,難道就亡在我手裏了麼?”
老寡婦越想越害怕,越怕越難過,坐在椅子上哭了一場,又稀裏糊塗地讓太監摻回去睡
覺。她這才明白,從昨天發出那道要命的詔書時起,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殘害禁錮
整個中國的封建清朝,已經半忽悠半認真地宣告完結了,而她則是列祖列宗最後的那個
送終人。
老太後哭哭啼啼地回宮裏拜祖宗,袁世凱高高興興地當總統,孫中山則恨恨地咽下了一
口氣。袁世凱有錢有槍,他卻什麼也沒有,隻有一本剛剛印出來的民國約法。
一九一二年八月,在宋教仁的努力斡旋下,同盟會和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
黨正式合並,改組為國民黨。這個月二十五號,孫中山在北平舉行的國民黨成立大會中
選為理事長,但孫中山知道形勢不妙,借口自已“不願居政界,惟願作自由國民”,推
讓宋教仁做了代理理事長。
在當年的民國,宋教仁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他不僅人品好、聲望高,而且長得又帥,
極有感召力,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按照約法進行選舉肯定能當總理,組建內閣實現民主
;不少人也相信,隻要宋理事長當選,中國肯定可以象英國、美國一樣蒸蒸日上,成為
新一代富強國家。
麵對宋教仁如日中天的聲望,袁世凱當然不能坐視,他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簡單:擺不
平選票,就擺平拉選票的人!
一九一三年三月,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殺。
宋教仁的凶信很快震驚了全國。上海警方辦事倒不慢,馬上抓到凶手應桂馨,又查出背
後指使竟然是袁世凱手下的“國務總理”趙秉鈞,相關電文一在報上公布,立刻輿論嘩
然,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趙秉均是袁世凱的親信。
案件查到這個地步,可以說離真相水落石出隻有最後一步距離。但是終究還是沒能查下
去,因為袁老大是拿槍的總統,沒有警察敢找他的麻煩,於是孫中山怒了。
不就是造反麼?兄弟我造了十幾年的反,還怕了你不成,這口氣無論如何咽不下去!一
九一二年的七月,孫中山指揮國民黨控製的南方各省紛紛起兵,這次終於不是反清了,
改反袁。
孫中山反袁的結果很是淒慘。北洋軍隊的實力實在不是吹的,國民黨七月反袁,八月廣
州就被攻破,九月南京也失陷了,孫中山等人隻好再次逃命日本。好在日本朋友多,容
身之所還能找到,這次短暫的戰爭被稱作“二次革命”。
而那個暗殺宋教仁的應桂馨也沒有好下場。他本來就是上海流氓幫會出身,一九一四年
二月,這個頭腦簡單的流氓大概是昏了頭,以為自已從駕有功,竟然得意洋洋地招搖過
市,大張旗鼓跑去北平向袁世凱請賞,這下袁總統的臉麵掛不住了。
應桂馨可能在幫會裏混得太久,不懂得官場的規矩,但袁大總統是懂的,而且一點不講
客氣。很快應桂馨就在進京的客車裏被人滅口,八天後趙秉鈞也被袁世凱毒死,這下宋
教仁的案件就成了懸案,徹底死無對證。
弄死應桂馨,袁世凱絲毫沒有歉疚,但把趙秉鈞也搞掉,大總統心裏還是過意不去的。
雖然人死不能複生,他還是在幾年後稱帝的時候,給趙秉鈞追封了個一等忠襄公的頭銜
,意思大概是說當年對不住你,所以賜你哀榮作為補償。
做政客,可以沒有廉恥,不能沒有麵子;同樣作為政客,不僅要無恥,而且要有無恥的
實力,在這一點上,袁大總統是玩得很轉的。每每回顧這段往事,不少曆史書都會歎息
宋教仁的死,因為他死了之後,全中國再也沒能夠實現民主。而我認為更該歎息的是我
們這樣偉大的中華民族,為什麼隻出了一個宋教仁,隻能出一個宋教仁。
袁大總統胡作非為的時候,蹲在日本的孫中山並沒閑著。經過二次革命的失敗,他從袁
世凱那裏學到了很多有爭議的東西,並很快成為一個更加有爭議的人。
長期以來孫大炮同宋教仁、黃興一道走江湖,講究的是實現西方式政治,但血淋淋的現
實告訴他,理想純潔是沒有用的,人品正派也是沒有用的,不管革命還是反革命靠的都
是實力,如果不建起自已的勢力,理想就隻是一句空話。
不願隻說空話的孫中山開始了重新建立革命黨的曆程,並先後兩次發表討袁宣言。同先
前的國民黨不一樣,為了鞏固實力,孫中山這次決定搞一些新花樣,一些不大上得了台
麵的花樣。
按孫中山的規定,新的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向孫中山個人絕對效忠,還要按手模宣誓,
又把國民按入黨時間分成等級,享受不同待遇;如果再加上若幹稀奇古怪的手續,除了
不用殺雞喝血酒外,基本上跟黑幫神漢一類組織沒有兩樣。這種思想轉變自然不怎麼上
台麵,老一批高端大氣的革命黨人都不讚同他的做法,但孫中山卻吃了藥似的我行我素
,絲毫不改變。
屢經失敗的前任孫總統最需要的不是道德或讚同,他需要馬上能用的實力,這是用無數
人鮮血換來的教訓。所以他不顧反對意見一意孤行,哪怕一道流亡日本的國民黨員反對
他,哪怕同盟會裏的重要人物如黃興、李烈鈞、柏文蔚、譚人鳳等都不加入他的中華革
命黨,孫中山也絲毫不肯改變主意。他當然知道眾叛親離的孤獨,但卻不肯放棄自已的
目標,哪怕不擇手段。
為了實力,他決定把革命黨搞成黑幫;同樣為了實力,他找到日本,進行了一係列談判
,許諾隻要日本出錢出槍,他可以把未來的主權和領土劃給日本作為報償。日本方麵自
然是大喜過望,有關部門極有興趣和他談判,但卻沒有簽一個協議,而是拿這些條件去
要挾袁世凱,要求更高的報價。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袁世凱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袁
大總統不想當冤大頭,卻還是不得不讓日本人宰了一刀。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人趁機侵占了德國人占領的山東半島。袁世凱
自然是無可奈何,日本趁機步步逼進,要袁世凱同意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倒黴的袁世凱
百般周旋,又動用輿論力量,希望英法等國能采取製約手段,可當時英法的注意力都在
歐洲打仗,沒精力理會他的要求。
日本人一路強逼到一五年的一月,終於圖窮匕見,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項要求的最後通
牒,史稱二十一條。
二十一條的內容分為五個大項,大致意思是: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中國承
認日本南滿(中國東北南部)和內蒙古的特權;承認日本在旅順大連等地特權,漢冶萍
公司改為中日合辦並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的人開采;所有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
借或讓給日本以外的其他國;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中日合
辦警政和兵工廠,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間各鐵路建築權讓與日本;
日本在福建省有開礦、建築海港和船廠及築路的優先權,等等。
看過日本人提的條約,袁世凱十分明白對手是什麼樣的貨色。自已每往下走一步,就是
往奴才的位置更近一分,這個條約簽出來,中國就不再是中國,簡直可以算是日本治下
的一個行省。
袁大總統是堂堂大總統,當然不想做一個省民。但正所謂人在屋簷下,想抬頭也不行,
在扯皮無效之後,他發現自已除了讓步簽字之外,竟然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說到中國為什麼受日本節製,要一直從辛醜條約的庚子賠款講起。
當年老佛爺向十一個國家的列強宣戰,戰敗時訂約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加上地方賠款一
億六千八百萬餘兩,以年息四厘算,三十九年一共要賠白銀九億八千多萬兩(實際上賠
了六億五千多萬兩)。這麼一大筆錢,把中國當時所有白銀都搬空了也不夠,於是列強
決定拿中國的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為抵押,搞個按揭還債,一年年地扣。
海關稅、常關稅、鹽稅是中國最重要的稅收,這些稅一卡,中國政府自然要鬧錢荒。北
洋政府本來也不是經濟建設標兵,當時又不搞三觀教育、廉政建設,除了養兵發餉還要
收姨太太、抽大煙、圈地起房子,四處弄軍火搶地盤,刮百姓一時刮不到那麼多,就隻
有找列強借錢用。
列強不是慈善機構,自然不可能說借就借。英美法這些國家相對小氣,不願意付大價錢
,德國的興趣又在歐洲,最想吞並中國也最肯下本錢的就是日本。大總統每年要擴軍,
手下要建公館養姨太太,要養軍政要客,隻能要找日本要錢要軍火,而日本的胃口又不
是一般的小,不光不做賠本買賣,連少賺一點都不願意,此刻幹脆亮出刀來嚇唬人:不
簽約就捅死你沒商量,你借不借!
從某種程度上講,袁世凱和後來的好幾屆政府都陷在這個怪圈裏,明知借這種錢就是喝
毒藥解渴,但還是非借不可,終於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晚,袁世凱終於同日本簽下了賣國協定《二十一條》,於是他徹底
走向了滅亡之路。
全國對賣國條約的態度是基本一致的。老百姓不答應,他的政敵不答應,孫中山當然也
不答應--雖然孫前總統和日本人提的條件差不多。於是孫大炮突然變成了激進分子,義
憤填膺地指責袁世凱賣國,號召大家起來推翻他,擁護自已建設新的和諧社會。
袁世凱不是傻子。同日本人簽約除了對方咄咄逼人外,還有更隱密的原因迫使他需要更
多的錢去收買親信,也需要更多的槍炮去鎮壓可能的敵人。他已經把民國約法扔到一邊
,成為所謂“終身大總統”,但一個人的野心是沒有止境的,他還有更加進步的追求,
也是所有獨裁者的終極目標:當皇帝。
做終身總統,隻是一代獨裁,當上了皇帝,才是世代做老大。袁總統精明一世,在這個
問題上也是絕不含糊的。
一九一五年對孫中山和袁世凱都是喜慶的年頭。孫中山在十月二十五號同宋慶齡結婚
,袁世凱也在十二月十一號經過鬧劇式的“推戴”後宣布登基,新國號為“中華帝國”
。有趣的是袁大皇上宣布要對舊清廷“永遠優待”,被他忽悠下台的清宮吃人嘴軟,也
表示要永遠擁戴袁大皇上,絕不起貳心。
清廷的遺老遺少們用自已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這個世界上有奶不一定是娘,但給奶
的一定是娘!
大家各辦各的喜事,各操各的心,孫中山的生活非常和諧,袁世凱就比較麻煩了。雖然
袁皇上知道當皇帝可能不得人心,但具體有多糟糕卻不清楚,具體來講是北洋係幾乎全
麵反水,連馮國璋等心腹都不讚成。很快蔡鍔在雲南造反,各地是紛紛響應、處處開花
,袁老大做總統的時候想打誰就打誰,可一宣布當皇帝,手下竟然四散走人,誰也不理
會他。
北京城四周都在唱楚歌,眾叛親離的袁世凱又氣又急,隻好在一九一六年三月宣布取消
帝製,但已經毫無用處。可憐的袁皇帝囂張一世,最後卻鬧了個大笑話,灰頭土臉地病
死在北京,總統的職權也隨之落入手下的北洋實力派手中。
袁世凱倒台,孫中山自然是光榮平反,帶著老婆順利回到中國。可回國後的孫總統發現
,經過袁大頭的這番折騰,他已經啥也不是了,民國恢複了舊國會,在南北又重新形成
各路實權軍閥,但國民黨卻是毫無力量,因為上次討袁失敗,實力都消耗完了。
沒有軍事實力,就意味著再一次被排擠,成為邊緣分子的孫中山隻有呆在上海,繼續等
待機會。
亂世裏總是不缺亂子的,第二年機會就來了。當時北平的總統是黎元洪,總理段祺瑞,
都是袁世凱手下的重臣。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北洋的兩頭老虎都是公
的,自然看對方都不順眼,很快吵得不亦樂乎,最後撥刀相向,反目成仇。
段祺瑞是實力派選手,黎元洪也不肯示弱,幹脆請督軍團團長張勳進京幫忙。沒想到遺
老出身的張勳雖然進京,卻不肯幫忙,而是在七月一號宣布複辟滿清王朝,順帶解散了
名義上的國會。張團長的複辟當然不得人心,很快被段祺瑞鎮壓,黎元洪也因為引狼入
室不得不辭職,總統職位在七月六號由馮國璋取代。
趕跑張勳的段祺瑞當然是十分得意。在他眼裏,全靠自已打敗了大壞蛋黎元洪,才把中
華民國從老壞蛋張勳手上解救出來,實在是功勳卓著,有關部門還給事情起了個高大上
的名字,叫“再造共和”,意思是段總理英明神武,拯救了共和民國。當然,新政府裏
段褀瑞肯定要當老大,這一點是不用懷疑的。
盡管段總理千算萬算,卻仍然算漏了一件事。舊國會一解散,從前的國會會員就等於全
體下崗,孫中山趁機聯係受排擠的海軍部門和原國會議員一百來人,依附西南各路軍閥
的勢力,在七月在廣州成立了新的“國民政府”,並毛遂自薦、自我選舉為“臨時大元
帥”,表示要維護中華民國的舊法統,宣告成立“護法邉印保狈降亩戊魅鹫鄬χ
鴰帧br />
從理論上講,孫中山幹的事情是不合民國約法的,考慮到孫大炮向來就是造反起家,反
清廷還是反北洋無非是一句話的事,合不合法也無所謂。隻是可憐了廣州軍政府割據一
方,得不到外交承認,天天要提防中央政府的進攻,更嚴重的是孫中山如何籌到經費搞
這麼大動作,一直還是扯不清的爛帳。最可信的說法是孫中山反對中國對德國宣戰,德
國政府投桃報李提供了兩百萬銀圓經費,讓他同段祺瑞搗蛋,如果事情是真的,那從名
份上講,孫總統完全是利用外國敵對勢力、分裂中央政府的反麵典型,絕對要劃進敵對
勢力的範疇裏麵。
不過一切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孫中山終於有權了,可以名正言順地要回自已大總統
的名份。
一九一七年十月,孫中山協調南方各路軍閥,開始了夢想中的北伐,找袁世凱的手下們
算舊帳。一開始北洋各係矛盾重重,南方軍乘虛而入,護法軍大敗北洋軍,段琪瑞也不
得不下台;但北洋軍隊實力實在強悍,到來年四月護法軍被曹錕打得大敗,幸虧北洋軍
前敵指揮吳佩孚不顧軍令,找南方政府議和,新上任的北洋“總統”徐世昌也主張和平
,第一次護法戰爭才以和局收場。
孫中山同北洋軍閥大打出手時,毛澤東正在中學裏讀書,組織學生兵對抗潰兵。孫大元
帥當然不會關心湖南某所中學的命撸瑢λ麃碚f打贏打輸其實意義都不大,因為他沒有
自已的親兵。 雖然在廣州成立了軍政府,但是除了海軍、衛隊和心腹陳炯明掌握的二
十個營粵軍外,其他實權都在廣西桂軍及雲南滇軍為主的“客軍”手裏。前方正打仗的
時候,,軍政府內部已經矛盾重重,實力派軍閥更不願冒分裂國家的名義對抗北洋,而
是主張承認北京政府的合法性,組織南北聯合政府。
沒有實力的孫中山勉強撐到一九一八年,終於應付不下去了。這一年海軍總長程璧光被
暗殺,頓時幾派勢力分崩離析,廣州的“國會”成了廣西桂係操控的對象,五月份軍政
府改組,決定用七大總裁取代大元帥之職,孫中山一夜之間又光榮下崗,再次成為前總
統,離開廣州到上海避難。
雖然離開了廣州,但孫中山也不是一無所獲,一直擁護他的陳炯明還占著廣西的汀州、
漳州、龍岩等地盤,這塊小小的根據地叫“閩南護法區”。 一九二零年,廣州軍政府
出現內哄,桂係同滇係爭權,陳炯明乘機在八月進軍廣州,驅逐了滇、桂等外地軍閥,
十一月底孫中山重新回到廣州,組建軍政府,開始他的第二次護法大戰。
一九二一年四月,廣州的非常國會重新召開,取消了所謂軍政府,宣布組織正式的中華
民國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五月份就職,從此南北再次對立起來。
雖然重新頂起總統的頭銜,孫中山的門麵著實有些難看。新的廣州政府沒有任何外國承
認,“大總統”頭銜到底有多少合法性也很難說。總統最重用的親信是陳炯明,陳司令
以擁立之功身兼陸軍總長、內政總長、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實際上集軍政大權於一
身,可孫總統和陳司令之間的關係,並不怎麼和諧。
孫中山每天叨念的是兩件事:當總統和北伐。現在總統當了,自然要向北進軍,統一全
國,沒想到陳炯明卻對打仗沒有興趣。陳司令沒有統一天下的壯誌,反而認為全國滿目
瘡痍,廣東的實力也弱得一塌糊塗,應該以聯省自治為目標,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廣東內
政上;最出格的是,陳司令不肯向孫中山打指模宣誓效忠。
本來是心腹親信,但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陳炯明總是惹得孫中山不高興。亂世講的是
實力而不是道理,陳炯明偏喜歡跟孫總統講道理,而且他還不是舊式軍閥,抓不到個人
作風一類毛病予以打擊,這就比較不好辦了。史料記載陳炯明在廣東搞得卓有成效,禁
煙禁賭、興辦教育,連孫中山也佩服得不行,經常感歎陳司令“不好女色,不要舒服,
吃苦儉樸,我也不如”。
下屬實力強悍能幹,個人作風卻抓不到毛病,對領導顯然不是什麼好事;更何況軍政大
事上同領導談不來,等於原則問題上坐不穩立場,十分危險。孫中山執意要北伐當總統
,甚至同意讓外蒙獨立來換蘇俄的軍援支持,陳炯明卻非常抵製,認為中國之內政不能
靠外國勢力,不然後患無窮。
孫總統同陳司令麵和心不和地堅持到二二年四月,終於矛盾再也無法調和。這時北方軍
閥正在混戰,孫中山認為應該趁亂大撈一把,於是要陳炯明來梧州討論北伐問題(注意
他平時不在廣州)。他的要求很簡單:一、參加北伐;二、給我籌五百萬軍餉。
對孫中山的無理要求,陳炯明態度也很明確:你要逼我北伐,我就辭職。
拿辭職要挾領導從來不會有好結果。孫中山自然是非常生氣,於是在四月二十一號下令
,自即日起罷免陳炯明各項職務,所遺廣東省長一職由伍廷芳繼任,粵軍總司令一職裁
撤!
發布這道命令的時候,孫中山手上沒有親兵,也沒有任何實權。
事實證明,孫中山雖然有膽氣,卻經常沒有清醒的頭腦。陳炯明手上有兵,撤職隻能撤
掉他的名義,卻撤不掉他的軍隊,而在軍閥時代,槍杆子才代表一切,其他什麼省長、
部長一類都是白搭。
陳炯明倒是個實在人,他沒有造反,也沒有抗議,忍氣吞聲地帶著手下退回惠州;而可
憐的孫中山失去了這支親兵,也就失掉了權力的保障,等於什麼都沒撈著。
一九二二年六月,北洋軍閥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了。讓孫中山大跌眼鏡的是,他的軍事
眼光實在太差,本來預期北平的直係軍閥會吃敗仗,他可以趁機撈點便宜,可才一個禮
拜工夫直係就大獲全勝,反而是東北奉係被打得一塌糊塗,傻子都能看出來,這個時候
北伐,就是找死。
北京城的政治繼續風雲變幻。徐世昌很快下野,黎元洪重新上台,宣布恢複一九一七年
被段祺瑞廢除的舊國會,頓時人心大定,惠州的陳炯明也認為十分有理,於是給孫中山
發了一封更加不時識務的電報。
在這封電報裏,陳炯明發揚了他一貫認死理的風格,表示孫總統來廣州是為了護法,現
在“中華民國”舊法統已經恢複,黎元洪又是合法國家元首,也就沒必要護什麼法了,
希望徐世昌、孫中山二人同時辭掉總統的名號,擁護黎元洪。
這是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徐世昌的名號肯定是要完蛋的,陳司令叫兩個人辭職,等於公
開宣布自己不支持孫中山、改為支持黎元洪,理由是黎總統手上有所謂中華民國的法統。
對陳炯明的舉動,孫中山的第一反應是深惡痛覺,第二反應是極其深惡痛絕。因為孫大
總統十分明白,所謂法統不過就是個借口,真正做事都是靠槍杆子和地盤,陳炯明不給
他急需的東西,反而在關鍵時刻胡說八道,形同叛逆。
現在很難說清楚孫中山具體采取過哪些行動。有資料說孫中山打算刺殺陳炯明、收編他
的部隊,但沒有正史核實這種說法,我們隻知道五月二十號的時候,孫中山突然任命陳
炯明手下的葉舉為粵桂邊督辦,希望能把葉舉拉攏到手下,但葉舉卻不領情,直接帶了
六十多營(有幾千人)部隊開回廣州,要求恢複陳炯明的廣東省長和粵軍總司令兩職,
並罷免軍政府裏比較得罪人的胡漢民。
不管這些要求是不是陳炯明指使的,幾千支槍杆子都是實實在在的威脅。在葉舉的壓力
下,孫中山焦頭爛額,隻得在二十七號下令,陳炯明恢複辦理兩廣軍務。
對大總統來說,這是絕對沒麵子的事情,孫中山忍了下來,可是陳炯明卻連姿態也沒表
一個。廣州各界都怕孫中山和陳炯明火拚,紛紛勸他回軍政府上班,甚至連陳獨秀都到
了惠州,想把他吸納進中國共產黨、領導華南地區的革命工作。陳炯明隻是一聲不吭,
呆在惠州天天喝茶。
局麵千鈞一發,陳炯明卻雷打不動,讓外人很是驚訝,以為他在準備做什麼大事。其實
可憐的陳司令天天當宅男,並非因為胸有成竹,而是他什麼事也做不了,隻能硬著頭皮
在家裏發呆。
陳炯明實在是個好人。事情到了這一步,他最先想的不是報複,而是息事寧人,本著大
事化小的原則給葉舉寫了封信,勸他撤出廣州。但葉舉不僅不聽,還氣呼呼地說出了自
已的理由:不肯咽這口鳥氣,也不舍得廣東的地盤。
葉舉是自己的死黨,孫中山給他那麼大的官職都沒有動心,陳炯明當然不能不領情。一
頭是老領導孫中山,一頭是老部下葉舉,陳炯明十分兩難,才發現自已雖然算個好人,
卻不是一個好的政客,做軍閥似乎也不大合格。
六月一號,孫中山帶著兩營人馬開進廣州,並理所當然地發現自已指揮不動葉舉的部下
。幾經周折,到了十二號,孫中山幹脆找報社開茶會(類似記者招待會),麵對媒體公
開警告:十天為限,如果再不聽話,本總統就要動用海軍的八英寸大炮,發射榴彈、毒
氣彈,直接消滅所有不聽話的部隊,市民傷亡也在所不惜,葉舉你給我想好了!
孫中山的幾條小炮艦沒有多少實力,這麼講當然隻是嚇人,可是被嚇的人好象不這麼想
,尤其是葉舉對他有看法已經很久。陳炯明的麵子再大,也大不過孫總統的大炮,於是
大家直接翻了臉。
六月十六號,孫中山突然接到電話,通告說將炮擊總統府,接著廣州各處的陳家軍紛紛
響應,四麵進攻,孫中山隻得狼狽逃竄,坐海軍的永豐艦溜出廣州(從這一點看,葉舉
隻是趕走孫中山,沒想真的打死他)。陳炯明無可奈何,隻好在葉舉的迎接下回到廣州
,從此孫總統和陳司令正式宣告分裂,所謂的“二次護法”也關門大吉。
對陳炯明的“叛亂”,孫中山氣得幾乎吐血,除了尊嚴受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宋慶
齡當時已經有身孕,是衛隊長陳賡提著衝鋒槍把她救出去的,雖然沒有被俘虜,可是亂
中逃難,宋慶齡流產了,終身沒有再孕。
絕人衣食,斷人香火(幸好先前有個長子孫科),都是要命的大仇,三度下崗的孫前總
統從此恨上了陳炯明,而且一恨就是一輩子。陳炯明當然是無可奈何,不肯承認自已有
錯,總之兩個人都說對方不好,把舊帳硬是帶進了棺材裏。必須要指出來的是,當時的
輿論普遍同情陳炯明,對孫中山說好話的幾乎沒有,一直到國民黨當政以後,有關記載
才開始體現出“正確”的輿論導向來。
鬱悶無比的孫中山在軍艦上呆了五十多天,沒有等到任何奇跡,隻能再回上海,重新當
他的下崗總統。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上漂泊的時間裏,有幾個隨從一直陪伴著他,護衛他
的安全,其中一個叫蔣介石,是中華同盟會的老黨員,專程從浙江趕來的;另一位叫葉
劍英,在寶璧艦上配合作戰,還有三大衛隊營長葉挺、薛嶽、張發奎都在船上。他們此
時都是默默無聞,但在後來的歲月裏,這些名字將先後閃亮登場,成為亂世的新一代潮
男。
一九二二年年底,下崗總統孫中山聯合從前被自已趕走的桂軍、滇軍,向陳炯明開戰(
可見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陳炯明支撐不住,又被趕回了惠州,孫中山
重新奪回廣州,光榮上崗。
回到久違的廣州,再進熟悉的總統府,孫總統的手段很黃很暴力,結果很傻很天真。他
借兵驅逐陳炯明,自已並沒落到多少好處,廣東一到手馬上就被桂軍、滇軍瓜分完,稅
務也被截下來充軍餉,孫中山除了換一處不占產權的豪宅(總統府)之外,沒有任何好
處。
孫大總統哭笑不得地看著自已的“勝利”。他一無軍權,二無餉銀,下的命令出了辦公
室就不算數,沒有稅收應付相關開銷,純粹屬於光杆司令。陳炯明在的時候廣東一切都
井井有條,等孫總統革命之後,桂軍和滇軍沒有陳司令的覺悟,立刻亂成一團。軍閥們
雖然沒有道德觀念,倒也還認得錢,立刻在廣東征收各項苛捐雜稅,至於毒品賭博之類
的更是全部合法化,總之一句話,隻要能刮出油水,幹啥都行。
在大總統孫中山和各路軍閥的革命領導下,廣東全省很快就烏煙瘴氣、混亂不堪,甚至
比北洋軍閥還差出一大截,至於陳炯明搞的義務教育自然也成了泡影。反正飯都不讓吃
,讀書之類投資自然是浪費錢,還是全部拉去當兵比較合算。
無論孫總統和軍閥們怎樣擅長弄錢,都是不夠應付開銷的,總統府於是想了個高招:他
故意設定一個極短的期限,然後宣布隻要到期不能出示地契的地都算公用,一律由軍政
府沒收為官產,然後賣錢,連寺廟也不能例外。
這種賣地發財的政策很快在廣東流行開來。廣大貪官汙吏都是眉開眼笑,紛紛配合領導
刮地皮,並以極高的效率,在短時間裏把廣東地皮賣得精光,當然上上下下收一點好處
也是免不了的事情(鄭重聲明,本人並非借古諷今,曆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至於所
謂民生或老百姓的利益之類,孫大總統革命要緊,就顧不得小節了。
軍閥刮稅,總統刮地,每天大家都很用心,孫中山雖然貴為總統,但在需要錢的時候,
打起劫來也是絲毫不遜色的。整個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四年的上半年,大總統主要就是
忙著用這類手段“治理”廣東,當然更有兩路外地軍閥的“功勞”。
很明顯,廣東人民不滿意,全國輿論不滿意,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連孫中山自已都不
滿意。
孫大炮雖然喜歡吹牛,卻還沒失掉基本的判斷力,做事情心裏是有數的。他一輩子都不
喜歡軍閥,結果不得不招惹上軍閥;本來是想占地盤,結果地盤給別人劃完了,自已還
要站出來給別人牽頭;他最希望手下效忠,可最好、最有能力的愛將,卻是他趕走的。
數數廣州城裏的一堆爛帳,他不知該從何說起。
不管頂著什麼頭銜,沒有錢、沒有權,就永遠隻算一個小屌絲,升不成高富帥。晴空萬
裏的日子裏,孫中山不止一次遠望惠州城,懷念過陳炯明,正所謂衣不如新、人不如舊
,有多少交情可以重來,有多少親信值得等待。孫中山想過同陳炯明重歸於好,陳炯明
也一直惦記孫中山的舊,兩個人各居一邊,槍炮對峙,多次想再握彼此的手,重新走革
命的路,卻始終走不出那一步。
孫中山和陳炯明的想法很快就被周圍的人看了出來。於是在熱心人的周旋下,同盟會元
老們紛紛向兩邊說合,希望孫總統和陳司令能超越不愉快的曆史、放眼美好的未來,聯
手高舉民國的大旗,把三民主義貫徹到底,為革命勝利共同努力。
手握重兵的陳炯明倒是沒有意見。雖然孫大炮喜歡吹牛,但在軍閥裏麵畢竟也算節操人
物,他表示孫中山要是同意,可以重新給孫總統做下屬。
看到實力派陳炯明點頭,說合的人鬆了一口氣,趕忙來找孫中山,告訴他這個利好消息
。沒想到孫中山聽後陷入了沉默,然後說出一句話:“不行,我不要陳炯明回來。”
對方頓時愣住了。孫總統手上無權無勢,充其量就是個架子,隨時可能被其他軍閥趕走
,說不定還會拿著人頭去北京請賞。陳司令肯歸順,那是天大的好事,孫大炮難道昏了
頭,放著現成的槍杆子不去抓,非要嘔氣不成?
看到來人疑惑的眼神,孫中山頓了一下,“他要回來也可以,得給我寫個悔過書!”
悔過書,就是類似檢查的東西,孫大總統不是不想陳司令回來,隻是礙不過麵子而已。
來人鬆了一口氣,趕緊去給陳炯明報信:陳司令你寫個檢查吧,寫了檢查你們倆就能在
一起了!
對普通軍閥來說,最重要的是地盤和槍杆子,寫信之類的都是小兒科,隻要有好處,一
天發十個檢查也沒關係。可陳炯明偏偏是個有上進心的軍閥,把麵子看得跟裏子一樣重
要,不管各路江湖朋友怎樣苦苦勸說,就是不鬆口:幹活可以,道歉沒門!
消息反饋回廣州,孫中山頓時火冒三丈。大總統被趕出廣州的事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
自已半夜逃命不說,還害得宋慶齡流產,又輸麵子又輸孩子。讓陳炯明寫個檢查過關,
已經是額外開恩的好事,如果這個都做不到,孫大炮在江湖上還怎麼混?
孫中山一定要,陳炯明偏不給,談判就此陷進僵局。不少國民黨元老都很著急,一輪輪
來回勸架,有人甚至跪下來求孫中山,可孫大總統象吃了秤砣一樣,鐵了心不肯鬆口,
拖來拖去,終於拖成了一輩子的恩怨。
陳炯明很淡定,孫中山很堅定,旁觀的人心裏都在犯疑:孫總統隻有陳司令一支親兵可
以依靠,為什麼還如此頑固,一句話的事都不肯讓?
麵對大家的質疑,孫中山隻是沉默,沒有多做解釋。很快答案就出來了,孫總統不要陳
司令做槍杆子,是因為孫總統有了新的槍杆子,而且比陳司令好用得多,所以講話才這
麼有底氣。而給孫總統送槍送炮的有關部門,叫做蘇聯。
孫總統比毛澤東年紀大得多,經曆也複雜得多,當然更早明白槍杆子裏出政權的道理。
加上他思想解放、交際廣闊,一直在同日本、德國、英美等列強談判,主要議題是出讓
未來的中國一部分主權,換取軍火和軍費支持。
列強們自然對孫中山的建議相當感興趣。但耐人尋味的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拒絕了他
,當然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在中國地圖上劃一刀,而是沒人相信孫總統的革命能成功。
不管哪個國家的外交部門都不是傻子,看得出來眼前這個人吹牛是可以的,打仗是不行
的,軍政能力更是不及格的,對孫大炮的本質一眼就能洞穿;何況他混了幾十年政壇,
把國民黨老底輸得一幹二淨,好容易有個親信卻要造反,天天帶著幾個衛兵守在總統府
,連手下的工資都經常發不出來,指望他劃一片江山給自已,比較不可能。
所以孫中山隻有不停地發建議,然後被拒絕,再發建議,再被拒絕,直到最失意的時候
,蘇聯來到了他的身旁,告訴他說:我有錢,我給你。
幾十年驚心動魄的曆史、數百萬人血流成河的大戰、以及前所未有的建國立業,都從這
一刻開始。
作為世界革命的先驅、無產階級成功掌權的典範,蘇聯人跑來支援孫中山,最初是因為
一個拙劣的誤會。
當俄國推翻沙皇、共產黨又把其他人推翻之後,以列寧為首的紅軍擊敗了俄國的白軍及
國際幹涉軍,正式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而在建國的頭一年裏,
列寧曾經同德國簽定過一個堪稱喪權辱國的條約,叫布列斯特條約,具體來講就是為了
退出世界大戰,向德國割讓烏克蘭、格魯吉亞、立陶宛等大片國土,損失百分之四十四
的人口、百分之七十五的鐵礦,並賠償六十億馬克。
不管在誰眼裏,簽這種條約都是典型的賣國,共產黨內部也是吵成一團,不少人堅決不
讓簽約,但列寧卻堅持要簽,並最終獲得了黨內重臣托洛茨基的支持,同德國達成和解
。就在一片哀鳴準備破產的時候,一戰突然結束了,德國偏偏是戰敗國,割地賠款之類
條件自然也成了泡影。俄國頓時舉國歡騰,紛紛誇獎列寧同誌有眼光,利用戰略空間打
了個漂亮的時間差,既維護了和平又保住了領土,水平實在不是一般的高。
大家在慶祝,手下在恭維,列寧在狂汗。因為他簽倒黴條約的時候,並沒想到德國會戰
敗,整件事從頭到尾就是個誤會。
根據馬老爺子(馬克思)的理論,無產階級革命不可能在某個國家單獨成功,必須是全
世界無產者共同努力的結晶。馬克思主義自然是一句頂一萬句,列燈的書又讀得好,擅
長理論聯係實際,很快就活學活用地推斷,俄國革命既然成功,那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大爆發自然是火燒眉毛,俄國隻要撐過一段時間,英國、德國、法國等地的工人就會組
織起來紛紛暴動,最終實現全球共產主義化。
這裏要說明一點,有人認為列寧是德國間諜,應該是不大靠譜的,當年各國都在給敵國
反對派送錢,連孫中山都能拿德國大洋給北洋政府搗亂,列寧要有這種事也不奇怪。列
寧肯割地賠款,是他看死了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沒幾天好活,甚至認為德國共產黨馬上會
暴動成功,東西不用送出去就能回弧]想到馬克思的書寫得白紙黑字,該發生的事情
卻一件也沒發生,各大帝國的工人階級是熱心組織工會,天天鬧著漲工資,可是列寧等
得花兒都謝了,傳說中的全球大暴動也沒到來,德國共產黨還被鎮壓得七死八活,白白
浪費了半天的表情。
辛苦等幾年並沒什麼,關鍵是馬克思主義裏的預言不正確,這個事情性質比較嚴重,搞
不好會動搖大家的根本信念。經過仔細的研究分析,俄國共產黨得出結論,其他帝國主
義強國沒有發生暴動,是因為日子過得比較舒服,已經形成了一個普遍的“工人貴族”
階層,抵消了俄國革命的影響;而萬惡的帝國主義能讓工人的生活過得舒服,並不是他
們治國有方,隻是因為他們殘酷剝削殖民地國家,有錢保證本國國民的生活水平。
想要促進世界革命,必須先阻斷帝國主義剝削殖民地,直接跟帝國主義幹仗是不行的,
畢竟對方勢力過於強大,列寧決定廣泛發動殖民地的革命鬥爭,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實
現革命成功。於是下一個問題又來了,馬克思主張革命先鋒階級必須是工人階級,可是
各個殖民地都比較落後(不然也不會被殖民),不要說工人,工廠都沒幾家,等他們組
團造反,估計要等到蘇聯解體。
夠先進的不肯造反,肯造反的又不夠先進,眼看要被馬老頭忽悠在繞口令裏,幾個無產
階級領袖都是十分捉急。列寧不愧是偉大的革命領袖和導師,麵對同誌們的懷疑,他站
出來大手一揮,響亮地告訴大家說:“同誌們不用怕,我知道怎麼辦!”
雄辯的事實證明,列寧確實不愧無產階級理論家的稱號,不管碰到什麼情況都能繞出辦
法來。根據他的觀點,帝國主義國家裏麵需要帶動工人階級造反,要工人造反就必須先
讓殖民地造反,但殖民地未必有資格直接進入共產主義,因此隻要殖民地能出現革命就
是勝利。可以由他們先革命獨立,再促成各大帝國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造反,等全球幾
大國的共產黨都掌權之後,落後的殖民地當然是瓜熟蒂落,想不進入共產主義也不行。
聽過列寧的分段造反理論,大家頓時恍然大悟,都是打心眼裏佩服:領導就是有水平啊!
既然有了先進革命理論,自然應該把它付諸實踐,而最大、最有潛力的革命對象不用問
也能猜到,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遠東局很快往中國派出了代表,成功創建了中國
共產黨,並且同列寧預想的一樣,他們招不夠合適的工人黨員,隻找到一幫死讀書的空
想家搞理論研究,連出門的車票錢都掙不到,革命什麼的根本指望不上。
一九二一年共產黨成立的時候,全國有五十個黨員,經過一年時間“飛速發展”,好不
容易擴張到一百多,除掉李大釗等少數幾個工資比較高的教授,其他人都是稚щy的
小屌絲,不要說領導革命,吃頓革命工作餐都得靠蘇聯讚助。
所以列寧相信,想要中國鬧革命,必須支持勢力比較大的資產階級派係,讓他們把帝國
主義勢力趕出中國,促成全球工人階級造反。而在各個中國派係中,北洋軍閥是不大好
指望的(其實也指望過),滇軍、桂軍正眼都不會看一眼,革命經驗最豐富、最值得蘇
聯投資的還得算孫中山的革命黨。
如果看現在的宣傳,大概有兩種說法,一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
;二是五四邉俞嶂袊_始流行馬克思主義。嚴格來講,這兩句話都是不正確的。
馬克思老爺子的出版物,十月革命以前就從日本流進中國了,連“共產黨”這個詞都是
日本的外來語。老牌革命家大都看過相關工農革命的文章,之所以孫中山他們沒有立刻
投奔革命,是因為馬克思講的隻是概念,並不能在中國變成現實。即使在蘇聯革命“成
功”之後,大家的態度也是一觀二望,根本說不上向往,因為蘇聯很窮,很弱小。
看上去有點勢利,卻是政治家的必然。
各路革命人士真正有興趣跟蘇聯打交道,是蘇聯打敗幾路幹涉軍、實力開始擴張的時候
。因為看到革命後俄國軍隊實力雄厚,國防力量開始壯大,所以大家才會高看一眼,希
望能跟他們學點經驗,照葫蘆畫瓢地搞一支強大的軍隊,建立自己的地盤,甚至成為最
終的勝利者。在這個問題上,孫中山和某些北洋軍閥都是非常實在的。
早在一九二一年底,孫中山就通過各種途徑見了蘇聯派來的代表馬林,並多方麵交流了
意見。馬林對孫大炮十分滿意,認為國民黨裏麵什麼人都有,共產黨也可以加進去借殼
上市,一塊展開革命工作。
對蘇聯的想法,孫中山最開始比較猶豫,因為兩派人馬信仰不同、組織不同,雖然都有
革命誌向,做事卻是南轅北轍。但蘇聯代表十分積極,認為可以實現強強聯合,加上共
產黨在陳炯明事件裏堅定支持孫中山(注:廣東地區共產黨不支持孫中山,因此負責人
陳公博被開除),終於讓蹲在租界避難的孫大炮改了主意,覺得人多總比沒人好,同意
共產黨全部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共同奔向勝利的革命遠方。
孫中山的工作做完,接下來是共產黨。一九二二年八月底,馬林經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
作,用共產國際的尚方寶劍一一壓服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等人,終於陳獨秀奉命決
定全體共產黨加 入國民黨,同時孫中山也答應對國民黨進行大規模改組,研究新的黨
綱和人事安排。
不管後來情況怎樣,至少在一九二二年底的時候吸納共產黨加入,孫中山是大大賺了一
筆的。共產黨人數雖然少,卻都是知識精英,而且組織宣傳功底相當深厚,工作又努力
積極,對待遇要求很少,實在是經濟適用型幹部;此外共產國際還隨之送來大批援助經
費,支持孫總統改建新銳國民黨,可謂是人財兩得。
九二三年一月,孫中山在上海正式會見了蘇聯派來的另一位代表。由於先前已經做了兩
年工作,此時很快就在各方麵達成一致,並決定發表一份共同宣言,確定彼此的合作基
礎。和孫中山打交道的代表叫阿道爾夫·阿卜蘭莫維奇,中文名字越飛,這份宣言就叫
孫文越飛宣言。
孫越宣言的內容不多,總地來講,包括蘇聯支持民國統一但暫時不實行共產主義、放棄
沙俄時代的不平等條約、不支持外蒙獨立一類非常動聽的文字,以此作為同國民黨合作
的保證與找狻P园l表完後,這一年的五月份,蘇聯恰到好處地關照了孫總統,給他
送來兩百萬金盧布。
對孫中山來說,合並共產黨無非是多了兩百號黨員,對他並不構成什麼威脅,明晃晃眼
的外彙才是最動心的東西,因為一路支撐到這個時候,他的大帥府已經揭不開鍋了。
每天穿著西裝四處開會的時候,孫中山都在為錢發愁。大帥府出門就是別人的收費站,
日子過得有一天沒一天,不盡快解決那幫軍閥,他遲早要被趕出廣州城。此刻最急的事
情是依靠蘇聯建起自已的武裝和班底,奪取整個廣東省,接著北伐統一全中國。
於是在二三年的六月,毛澤東等共產黨員一齊來到國民黨總部廣州,召開第三次共產黨
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加入國民黨。在這次大會上,馬林幫助廣大共產黨員統一了認識,
讓他們明白共產黨和工人階級力量極為弱小,必須加入國民黨、充實國民黨的革命力量
,才能實現革命的階段性勝利。
雖然廣州到處是軍閥,但孫中山畢竟是名義上的大元帥、大總統,請客開會的麵子還是
有的;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更是一件好事,因為不用再東躲西藏,可以正大光明選地方聚
會,陳獨秀還記得去年開會時弄得太過隱密、毛澤東等人來了上海都找不到組織的事情。
作為後生小輩,毛澤東當然沒資格評論孫大總統的坎坷曆史,他隻知道在廣州的經曆十
分開心。有人安排住宿,有人請客吃飯,再也不用擔心巡捕和秘探,也不用躲躲閃閃地
找地方,他不由得打心眼裏感概一件事:有自已的地盤真好啊!
毛澤東的廣州之行分外逍遙。他不光見到傳說中的孫中山,還順利地成為政治局秘書,
走進共產黨的核心圈裏。在這個興高采烈的大會上,政治局通過蘇聯的決定,所有共產
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兩家聯手革命,毛澤東當然也不例外。
搞完入黨宣誓(國民黨),在廣州的毛澤東不僅多了一段公費旅行的愉快回憶,還多了
一張嶄新的國民黨黨證。一邊開會,一邊閑逛,毛澤東意外地碰到一位老鄉:三年前被
人打出湖南的譚延闓。下崗的譚督軍正在孫中山手下當建設部長,住在培正路簡園。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尤其是兩個人都跟趙恒惕有過節,頓時顯得分外親熱。譚延
闓同毛澤東聊過湖南的情形後,便在八月份起兵打湖南去了。
譚延闓做人、書法都是一把好手,可打仗似乎並不在行,八月開戰,九月就被灰頭土臉
地趕了回來,隻能繼續在孫中山手下待崗。毛澤東本來想正大光明地回湖南,看到譚老
鄉打仗不順利,隻好一個人回老家,繼續他的秘密工作。
回家的毛澤東並沒有閑著。按照組織要求,既然加入國民黨,那就認認真真地做國民黨
的黨員,毛澤東十分賣力地發揮基層組織能力,在湖南建立國民黨總部,四處搞支部招
人。在他努力幹活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喜訊,在這一年的十一月,第二個兒子毛岸青
也出世了。
毛澤東一麵顧家帶孩子,一麵熱火朝天地大力建設國民黨(沒錯,是建設國民黨),把
工作搞得熱火朝天,到了二四年一月的時候又接到命令,調他去上海公幹。
對這次的出差任務,毛澤東是很舍不得的。楊開慧從十八歲起跟著他,這些年很少團圓
過,此時的毛岸青才三個月大。離開湖南時,毛澤東看著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們,忍不住
愁腸百結,為她寫下一首《賀新 郎》: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 會
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與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
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字,重比翼,和雲翥。
雖然要拋妻別子,毛澤東還是去了上海。事實證明,這趟離別是值得的,原來孫中山決
定搞一趟正規化建設,以後辦事也好有章程,去上海是為了集合到廣州,正式召開國民
黨的大會,促成這次大會的人是新任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
由於去年孫中山拿到兩百萬盧布後,並沒有象蘇聯希望的那樣跑到北方鬧革命,卻堅持
要把廣東當成根據地;加上陳獨秀在廣州對工作沒有太多促進,反而經常跟孫中山發生
口角,蘇聯代表馬林威信掃地,已經被當成右派分子下崗走人,換了駐華外交使團的鮑
羅廷接替工作。
先前同馬林發生不愉快,孫中山心裏很是有點意見,但對鮑羅廷的到來還是熱烈歡迎的
。倒不是他跟老鮑有什麼交情,而是去年的那兩百萬塊錢花完了,急需新的財政援助。
孫中山的困窘情況,鮑羅廷當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不等客戶提出資金要求,他先藝術地
問了一個問題:蘇聯的援助當然可以送來,但是拿到這些錢之後,如何才能把國民黨建
設成一個強有力的大黨,進而戰勝不可一世的軍閥呢?
對這個問題,孫中山也很苦惱。外援總是有限的,而他的困難卻多得幾乎絕望,即使再
到手幾百萬盧布,也不過應付久一點的開銷,連身邊的滇軍、桂軍都打不贏。看到孫總
統的臉色轉向沉重,鮑羅廷十分耐心地分析了國民黨的形勢。
按照國民黨(其實就是孫中山自已)的宣傳,本黨擁有十萬到二十萬黨員,堪稱中國第
一大黨。但這個名額是指“號稱”支持三民主義的人,不是實打實的黨員,實際上總部
廣州也不過六千個繳黨費的人,而重新登記之後,發現不過才三千。即使是這三千黨員
,孫老大平時也沒怎麼關照過,既不搞政治學習,又不定期開會,更不會向基層通報當
前的目標,隻是平時寫幾篇三民主義的稿子登在報紙上,希望廣大黨員能主動加以學習
、加強自我修養而已。
麵對鮑羅廷的分析,孫中山十分慚愧地承認,在黨建方麵他確實落在了後麵。因為沒有
嚴格的組織,國民黨在成立的十二年裏毫無作為(成績無甚可述),隻是找個地方掛牌
而已。鮑羅廷更進一步指出,隨意吸納軍閥入黨並沒有任何好處,他告訴孫中山說,“
你今天把那些人加進黨裏,明天他們就打進總統府造反,國民黨不僅不能節製軍閥黨員
,連在槍口下混個平安都不容易,必須用黨節製軍隊才行啊!”
聽完一番話,孫中山頓時覺得醍醐灌頂,對鮑羅廷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終於明白過
來,革命靠軍閥是不行的,靠雇傭軍也是不夠的,必須象俄國那樣建立自上而下的強大
組織,以黨為基礎重新建立自已的軍隊,才能所向披糜、無往而不勝,蘇聯紅軍就是最
好的例證。他馬上命令成立“改組委員會”,由汪精衛、廖促愷、戴季陶、李大釗等人
研究如何改組現有的國民黨。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號,在孫中山的主持下,中國國民黨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順利通過了中央執行委員會製度,並在黨章中詳細規定了國民黨的上下級關係、組織
設置、紀律製裁等具體內容。誰要有心仔細看一下,會發現這份曆史性的改革文件在版
權上相當有問題,因為所有條款幾乎都是照搬蘇聯共產黨的黨章規定,隻是換了一個名
字而已。
如此重要的會議,國民黨代表自然不宜缺席,毛澤東等共產黨也是國民黨,全部都要參
加。雖然兩個黨還都屬於非主流勢力(主流是北洋政府),但並不影響會議的熱烈進行
,尤其是兩黨怎麼合成一個、相互間的帳又怎麼算,從一開始就衝突激烈。
對這樣的情景,孫中山和李大釗都不意外。世界上最難與人分享的就是權力,讓一個人
和別一個人分權都難,何況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孫中山最頭痛的是怎樣把兩個黨搞出
交情來,然後順利北伐、進軍全國,鮑羅廷對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特別要求共產黨員發
揚風格,在具體人事安排上不能跟國民黨競爭,選舉的時候一律隻選孫中山,盡量把大
會開成一次繼往開來的團結會。
鮑羅廷是共產國際代表,又有極為出色的外交能力,李大釗和陳獨秀也盡力配合,開會
時盡量低調,不跟國民黨發生衝突。當然孫中山也很夠意思,為了發揮共產黨人吃苦耐
勞搞組織的優點,他在相當多的關鍵崗位上安排了共產黨員擔任領導工作,並且對未來
的合作前景給予了高度的期望。盡管相當多的人對共產黨戒備有加,但在高層領導的全
力促成下,一大還是相當成功地閉幕了,孫中山並大力提撥了一批年輕幹部,希望他們
能在未來的歲月裏壓重擔、挑大梁,把革命事業進行到底,其中就包括毛澤東。
孫中山很欣賞毛澤東。
三十一歲的毛澤東是湖南國民黨的代表,又是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秘書,辦事穩重,
口才突出,湖南黨部的工作搞得相當出色。孫中山對有用人才向來關注,立刻敏銳地意
識到譚延闓的這個小老鄉非常有價值,應該多加提撥,拉進自已的陣營裏發揮專長。
一月三十號,國民黨選舉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孫中山親自把毛澤東加進中央候補
委員名單裏,由大會表決通過。年紀輕輕的毛澤東沒當幾天國民黨,就順利走進中央委
員的核心圈,可謂平步青雲,四麵逢源。
同時成為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高層人物,手上還有趙恒惕送的大洋做機動款,毛澤東很快
樂。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象毛澤東那樣快樂。事實上從一大召開時起,國民黨內部的爭議就沒
有停過,並在後來越演越烈,幾乎無法調和。而要單純把他們的爭議歸結為中國人喜歡
內鬥似乎也不靠譜,因為他們確實是相當認真地在爭執,爭執一些從理論到實踐都極為
危險的東西。
蘇聯願意扶持國民黨,是因為國民黨有人有地盤,可以迅速扶植起來鬧革命,又快又省
事;蘇聯支持共產黨,是希望資產階級聯合革命成功後,國家發展個幾年幾十年,工人
階級就會變成主流力量,那時再讓共產黨領來個社會主義大革命,順理成章地走向共產
主義。整個流程看上去多快好省,卻有一個致命的危險,那就是國民黨人成功的時候,
他們將變成共產黨人的敵人,要發動工人革他們的命。
如此危險的理論悄悄說也就罷了,可蘇聯老大哥為了解釋自已的動機,偏偏把它當成一
種了不起的理論創新,象街頭老大媽一樣四處賣弄,生怕旁人不知道。共產黨人無所謂
,反正是革命,革誰的都是革;到國民黨那裏,問題就相當嚴重了。不需要太多理論研
究,也不需要啟蒙研討,不少人已經悟出一個道理:國共合作是為了革命勝利,但革命
最好不要勝利,因為成功的那一天,共產黨將在蘇聯支持下,把槍口對準自已的腦袋。
設計上明明注定衝突的兩套程序,卻非要放到一塊主板裏咝校罊C的情況自然是在所
難免。麵對頻繁出現的各種問題,不管是孫中山還是後來的蔣介石都是束手無策,開發
商共產國際又給不出修複補丁,大家隻好不停地重啟係統,直到徹底崩潰的那一天。
如果說孫中山看不出國共合作的問題,那實在是冤枉了他的智商,隻是孫總統雖然心裏
有數,卻沒有別的牌可打。有人曾經勸過他不要和蘇聯合作,孫中山沒有敷衍或打哈哈
,而是憤憤不平地說了一段話:“你們都勸我不要和蘇俄合作,但是我現在是掉在水裏
快要淹死,卻沒有人拉我一把,蘇援是我唯一的機會,怎麼能不要呢!”
為了一點錢和槍,他曾經想過把東北抵押給日本,也曾經找過英國、美國、德國,開的
條件一次比一次優惠,卻全都被拒絕了,一直淪落到靠軍閥過日子的地步。所以我相信
,孫中山對人說的那段話,是他的真實寫照。
鮑羅廷果然做事不含糊,很快送來蘇聯對中國革命的實惠支持:大把盧布和槍支彈藥。
眼看財政重新寬裕,嶄新上油的蘇製莫辛步槍也要到位,孫中山興奮得兩眼都在發光,
根據先前同蘇聯商量的決定,孫中山安排做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建軍校。
槍杆子裏出政權,是每一個軍閥的共識,不管是革命軍閥還是反革命軍閥,首先必須要
有實力說話才硬氣。孫中山一直想組織自已的隊伍,實現橫刀立馬的夢想,但手上的家
夥數量有限,遠不夠建軍需要,更不用提對抗滇軍和桂軍了。正當他左思右想的時候,
蘇聯專家告訴他:事業起步時需要的不是軍隊,而是軍校。
孫中山頓時恍然大悟。雇傭軍永遠是不可靠的,他們不會忠於自已,隻有辦軍校才能培
養親信軍官團,再讓手下的軍官去出兵放馬,比直接建軍效果好得多。孫中山於是同莫
斯科商定,選一個地方建軍校,用蘇聯援助的軍火培訓學生們,畢業後直接編進革命軍
打仗。經過仔細考察(主要是沒錢),他把學校的地址選在市郊荒涼的黃埔島上。
雖然地方偏遠、條件簡陋,孫中山建的軍校卻是赫赫有名。在未來的二十多年裏,這所
軍校的畢業生將在整個中國大地上相互征戰,彼此動用幾十萬、幾百萬人衝鋒,每個畢
業生都要經曆密集的槍林彈雨,每個活下來的人名字背後都將掛滿淋漓鮮血和累累屍骨
,這就是近代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
然而孫中山沒有機會看到那一天的到來。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正在四處搭磚蓋房子
,並考慮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誰來當軍校的校長。
黃埔軍校是他的親兵,當然要由最給力的人當校長,而且這個人必須能被共產國際接受
。從理論上講孫中山自已當校長也可以,但孫總統平時極為繁忙,日常工作主要是搞政
治,沒空管學生的教學生活,所以必須找人來當差。
這實在是件不好辦的事情,孫中山很頭痛。國民黨本來組織就非常鬆散,內部派係又多
,親共的左派和反共的右派鬥爭非常激烈,沒事也能吵得熱火朝天。黃埔軍校是國民黨
的根本,校長不僅要有能力,還不能摻和在黨爭裏麵,而且最好同大家都沒有矛盾,否
則弄出個軍校打群架的火拚鬧劇,那就一切都完蛋了。
又要聽話又要懂打仗,人緣要好,黨派背景不能太重,業務上還必須過得去,實在是難
為了孫中山。經過精挑細選,孫中山最後選定一個人來當校長,這個人平時不在他身邊
辦事,又讀過軍校,對自已也算忠心,業務上應該還算過得去。孫中山於是把他從浙江
老家叫出來,給了一個去蘇聯考察的名額,讓他幫自已籌建軍校。
按理說當校長的待遇不差,孫總統麵子也不小,可那個人卻非常懶散,從俄國回來後幹
了幾天就撂挑子,還找了一大堆理由:沒錢,沒人,沒東西,總之幹不下去。可憐的孫
中山隻好讓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四處張羅,籌錢蓋房子。
廖仲愷是個老實人,孫中山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建軍校是個吞錢的事情,蘇聯援助
隻夠弄個啟動資金,他就在極度缺錢的情況下長袖善舞,拼命找軍閥說好話、拉讚助,
終於把大致的架子搭了起來,然後給跑路的校長打電報,表示軍校已經可以開張了,校
長你還是來上班吧,大夥需要你。
忙乎半天,最後卻是給別人做嫁妝,廖仲愷的代表是當得有點窩囊的。除了他和孫中山
都同那個人有交情之外,另一點也是不得不召人回來的原因,那就是廖仲愷革命資格固
然老,卻不懂軍事,隻能搞點後勤。
軍校負責人不能不懂軍事,所以孫中山和廖仲愷都很著急。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跑路
的校長終於離開舒適的浙江老家,來到簡陋不堪的黃埔島喂蚊子。
莫斯科和廣州不會想到,這個不起眼的決定竟然改變了國民黨的命撸矅乐赜绊懥酥袊
臅咽罚驗槟莻矚g賭氣的校長正是後來的中華民國元首、再後來的台灣島島主,
他的名字叫蔣介石。
著名的曆史說書家薩蘇曾經有過一段評論(大意),認為曆史的每一代人都可以看成是
一個階梯,下一代人超越前人,又會成為下下一代人的障礙,並不是前麵的人都錯了,
而是後人隻有站在先人的肩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按照老薩的觀點,可以說袁世凱是站在清朝的肩膀上把滿清踩下了台,然後孫中山踩過
袁世凱的肩膀,建起一個半虛半實的國民黨。但孫中山不會想到的是,他剛剛看到希望
的曙光,踩他肩膀的人已經走上了舞台,那就是他提撥的軍校校長蔣介石。
蔣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誌清,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生於浙江
奉化,毛澤東一輩子的死對頭,中國自清朝後第一個統一全國、並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
和台灣的政治家。
作為未來的中華民國領袖,蔣介石的童年要比毛澤東舒服得多。蔣家很有錢,小蔣同學
也不用去背糞喂牛,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私塾裏念書。同毛澤東一樣,十四歲的時候,
蔣介石家裏給他娶了個媳婦,是大他五歲的毛福梅。
很明顯,這趟婚姻純屬封建包辦性質,如果是小蔣革命性夠強的話,應該象毛澤東那樣
予以強烈抵製才對。但蔣介石跟家裏沒什麼仇,同毛福梅也沒有過節,所以很開心地戴
上了紅花,拜完天地進洞房,開始一個男人的正常生活。
雖然沒有可怕的老爹,蔣介石卻對軍事非常有興趣。一九零六年,他坐船去了日本,想
找所軍校讀讀,卻發現日本同清朝有協議,不是官派學生不能讀軍事,隻好回國想辦法
。第二年,他終於弄到一個官派留學生的名額,順利去日本東京振武學校讀書。
所謂東京振武學校,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專門為中國陸軍留學生開辦,蔡
鍔、陳獨秀、趙恒惕、閻錫山等人都在裏麵上過課。蔣介石在振武學校讀書,自然也要
接觸一些革命理論,順便就認識了同在東京搞造反的孫中山。
一九零九年,蔣介石順利從振武學校畢業,前往日本陸軍十三師團十九聯隊實習,做了
一名滿口哈依的日本小兵。忍氣吞聲熬過兩年之後,辛亥革命爆發了,蔣介石趕回國內
參加革命,親自帶兵衝進杭州,攻下浙江巡撫衙門,立下人生第一道軍功。小小的前日
本二等兵蔣介石很快迎來了第一次提升:滬軍第五團團長。
那一年,毛澤東剛剛來到長沙,做一名不起眼的中學生;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高富帥蔣
介石完勝屌絲毛澤東。
當上團長的蔣介石沒有風光多久。同盟會內部明爭暗鬥,國民黨同袁世凱也是明爭暗鬥
,蔣介石折騰了一番,沒有弄出什麼名堂,索性賭氣辭職回老家,下崗待業。
普通人下崗是件很痛苦的事,不過對蔣團長來說不算什麼,奉化的老家有家有業,還有
他的母親,蔣介石不需要滿麵愁容地四處遞簡曆、找工作,過得比孫總統還逍遙。很快
孫中山發起二次革命,蔣介石跟著奮起大旗,跟著衝鋒陷陣,跟著一敗塗地,跟著逃到
日本,跟著一塊下崗,繼續待業。
在東京的流亡生活裏,蔣介石跟隨孫中山四處找機會,希望能再造一把反,直到袁世凱
病死才回中國。孫中山在廣州另立旗號,蔣介石也就跟到廣東,替孫中山跑腿,有事的
時候幫忙,沒事(或者不高興)的時候,小蔣同學也會突然想家,象個孩子一樣不辭而
別,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思鄉之旅。對蔣介石的隨隨便便,孫中山總是一反常態地容讓
有加,因為他知道眼前的蔣介石雖然孩子氣,卻多次在危難的關頭支持他,並且曾經拋
下家小來到危險的戰場,無怨無悔地追隨他。
孫中山十幾年來回折騰,蔣介石就跟著十幾年上崗下崗,中間還到過上海股票交易所當
經紀人,在十裏洋場的花花世界裏風流了一把。終於孫中山和陳炯明鬧翻了,蔣介石從
寧波轉上海趕來救駕,又當上討佘妳⒅長的職務,四處替孫總統張羅兵馬出氣。
跟隨領袖的日子很辛苦,蔣介石付出過很多精力,也受過很多委屈,孫中山心裏全都知
道,所以有好事情的時候,他肯定不能忘了蔣介石。根據正史的記載,一九二三年的九
月,孫中山派蔣介石帶團前往蘇聯,進行相關考察活動。
对蒋介石访苏时的表现,历史书上通常都是比较混乱的,因为蒋介石事后曾经写过一封
信,大骂苏联不是东西,并成为某些宣传部门作品中,蒋公英武雄奇的典型证明。
蒋介石认为,自已当年英明睿智,一眼看出苏联和共产党不是好东西,只不过看在孙中
山面子上周旋一时,不用太过当真;
后来吃过大亏的共产党当然是怒气冲天,他们痛骂蒋介石伪装进步,利用苏联援助阴险
上位,背叛国父遗志;
而最莫名其妙的,是出钱不讨好的苏联人。在很长时间里,他们都搞不明白,两个党怎
么会闹到大打出手的地步。
因为后来发生的冲突太大,有关人员纷纷修改记录,拣对自已有利的东西讲。由于几家
的说法实在大相径庭,不管相信哪一方的阐述,对比当时的原始记录都会觉得云山雾罩
,颇有人格错乱的感觉:尼玛这是说的同一个人吗?!
拨开为了宣传释放的重重迷雾,其实当年的蒋介石不过是一个向往革命、同情弱势群体
的敏感愤青。
他去苏联考察军校时,既不阴险也不反动,相反,他的想法很单纯。
在孙中山周围的亲信里,蒋介石算得上是最坚决要求结盟苏联的人之一。从他的日记里
可以看出,早在一九一八年他就想去俄国考察,并坚定认为中国应该对政客、军阀、商
人等剥削阶级进行专政,以保护劳动阶级的权利自由。
尽管蒋介石的日记不甚可靠,有多处对自已进行了修饰,但都是美化自已、指责政敌之
类,美化苏俄的事情还没听说过;考虑到蒋公后来同苏联的关系势同水火,没有必要刻
意夸大自己对俄国的仰慕之情,因此三十出头的蒋介石向往工农革命,并不是很奇怪的
事情。
此时的蒋介石还是孙中山手下无兵无权的一名小弟,但他的思想却已经突破了孙中山的
框架,相信国民党只有学习俄国那样改革社会,才能建立坚强的内部组织,进而成立一
支军队解放全中国的劳苦大众。对他一再反复的进言,孙中山并不是无动于衷,只是要
依靠陈炯明的亲兵对抗军阀,不方便找苏俄干革命,直到陈炯明翻脸之后才决定向苏俄
求援,把国民党变成俄国共产党那样的坚强堡垒。
孙老大反应如此迟钝,蒋介石非常有意见,当然这种意见纯属人民内部矛盾,还上升不
到路线问题的高度。孙中山曾经耐心地跟他解释说,去俄国学习的人有不少,但大都没
什么结果(悉皆败兴而返),他不是不想亲近俄国,只是必须要先攒一点资本才能谈合
作,不然大哥我现在只算租界里的流窜犯,哪有资格跟人讲条件呢?
孙中山语重心长,蒋介石却是心不在焉,因为他很清楚,光靠周围那帮不成气的军阀,
是攒不起资本来的。果然孙中山赶走了陈炯明,却又陷在滇军和桂军包围里面,丝毫施
展不出拳脚,最后还是不得不放下身段同俄国讲合作,并引进共产党这一新兴力量加入
国民党。
翻查当年的记录可以发现,当年的共产党干部同现在明显有区别,他们人数虽然少,办
事却都扎实努力,而且做人极有节操,很少出现贪污包二奶之类丑闻,因此两家合作最
初还算愉快,所谓矛盾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口角方面,具体办事层面没有太多冲突。正是
因为国共合作有了基础,蒋介石才在二三年八月拿到梦寐以求的出国指标,带团去苏联
研究援助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蒋介石的这趟考察不能算成功。孙中山本来希望能在北方边界上就近
建一个军事基地,苏联却推三阻四,怕影响他们控制外蒙的计划,最后只好决定在广州
搞军校。但是如果就此得出蒋介石后来声称的结论,认为他那时已经看透苏俄反动本质
,则未免有点言过其实,因为苏联人也会写日记,而俄国人的记录则详细描绘了他的一
言一行。
蒋介石到苏联之后,先是详细考察红军的装备和政治工作,大肆夸奖苏军的党建工作,
还反复要求向普通士兵发表讲话,愿意同大家联合起来消灭资本主义,并愿在斗争中牺
牲献身;此后他写的报告里也是推翻资本主义、分步建立共产主义一类,丝毫没有任何
不满的情绪在里面,反而建议未来结成俄、德、中三国大联盟,对抗世界资本主义势力
,取得全球革命的胜利。蒋介石自已也承认,他当时在苏联苦读马克思理论,连书都不
舍得放下(久久领略真味,不忍掩卷),甚至认为俄国人比中国人素质要高,值得羡慕。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虽然对外蒙的情况不满,蒋介石仍然是坚定的俄国粉丝,并不断
迸出一些阶级斗争、世界革命之类的时新名词;所以选军校校长的时候,孙中山一提蒋
介石,鲍罗廷和共产国际都是满口赞同,并认为再也没有比他更好的人选,宁可空着岗
位等他上任。
但是对蒋介石来说,前途远非一帆风顺,他马上就遭遇到了一个挫折,那就是国民党的
一大。这次大会开得隆重无比,又通过了详细的制度章程,选出四十一个属于核心权力
圈的中央委员,作为追随孙中山十几年的老臣,蒋介石相信领导一定不会忘了自已,结
果大会却跟他毫无关系,连入场劵都没给一张。
蒋介石的职场经历充分说明,碰到困难就撂挑子,这种人是得不到领导赏识的。
三十七岁的蒋介石对权力还没有概念,但至少对面子还是在意的。那些青年学生凭着共
产党员身份纷纷当部长做委员,自已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竟
然要低那帮小年轻一头,实在是叔可忍婶不可忍。
老大不看重,从苏联回来后又被晾在一边,党内大小事务都由鲍罗廷一手包办,自已满
肚子心得却没有地方发挥,蒋介石很失望,后果很不严重。开完一大后,他的不满终于
到了顶峰,干脆给孙中山写了一封长信,抱怨老大光顾着重用新人和外国人,却忘了从
前的老部下,并提出希望能承担独当一面的工作,一定可以“进战退守,应变致方”,
请领导多加考虑,予以重用。
在长期革命生涯里,孙中山对蒋介石是不怎么看重的,连蒋介石自已也承认,“先总理
”(指孙中山)平时都很忙,连跟他单独讲话的时间都不多。倒不是孙大总统摆架子,
事实上孙中山给过他很多机会,可蒋小弟大都是不了了之,有一点困难就回老家去生闷
气,把烂摊子扔给领导收拾,这种属下既不能办事,又不能服众,实在没有重用的理由。
所以这次看到蒋介石又来发牢骚,孙中山同往常一样毫无反应,只是挥挥手,让他赶紧
去盖房子。蒋介石终于从不满转向了愤懑,气乎乎地给他的党代表又写了一封信,痛骂
苏联不是东西,不仅占着外蒙古不还中国,而且在内部权力斗争上比帝国主义国家还要
狠,他们的制度同三民主义完全不一样,根本不能在中国实行云云。
蒋介石对廖仲恺发脾气,是因为廖仲恺有挨骂的理由。
作为名义上的广东省长,廖仲恺在内政方面毫无作为(事实上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搞
抹稀泥那一套倒也罢了,关键是他用人乱七八糟,竟然把财政大权交给孙中山的儿子孙
科办理。虽然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孙公子毕竟缺少政务经验,很快就把工作弄得一
塌糊涂。
抹稀泥的廖仲恺当了广东省长,嘴上没毛的孙科做了广州市长,满腔抱负的蒋介石却怀
才不遇,只弄到一个筹备校长,反差实在太大,又不能点名攻击党内同仁,只好拿党外
的俄国同仁出气。
这是一封后来被广为引用的书信,广大蒋粉纷纷用它得出蒋公英武雄奇、早就看出苏俄
不是好东西之类观点。但收到蒋介石的反动信件之后,廖仲恺也一样毫无反应,只是笑
笑放到一边,既不反驳蒋小弟的牢骚,也没有跑去跟孙中山告状。因为他跟蒋介石共事
多年,早就习惯了这位小弟时而矫情的作风,当面争起来肯定没完没了,说不定会恨你
一辈子,但只要由着他生几天闷气,自然是雨过天晴,该干嘛干嘛。
蒋介石的反应果然不出廖仲恺所料,生完气后又恢复了原状,同廖仲恺一道筹办军校。
在经费不足的现实问题面前,壮志凌云、立志解救全天下的蒋介石束手无策,只能再次
赌气跑回老家,在他眼中只会抹稀泥的廖仲恺却挑起了大梁,以空手套白狼的精神跟军
阀们讲交情、拉关系,用尽一切手段弄来赞助,在蚊蝇丛生的黄埔荒岛上搭竹棚、建砖
屋,一点点凑齐军校的建设费用,然后在一切就绪的情况下让孙中山发去电报,请比自
已小十岁的蒋小弟回来当自己的上司。
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号,黄埔军校正式开张了。
经过几年时间筹划,才张罗起一家小军校,孙中山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此
时的黄埔军校一切从俭,主席台都不过是几根竹子搭起来的棚子,几百号学生们的伙食
费更是有一天没一天,全靠廖仲恺持续不停地四处化缘,才保证了食堂天天有米开饭。
对廖仲恺的贡献,孙中山同上上下下所有人心里都很有数,但大家更清楚一点,军校靠
化缘是不行的,廖仲恺本事再强也只能保证锅里有饭盛,其他教学管理之类业务工作还
得指望蒋介石。对蒋校长动不动撂挑子的做法,孙中山很有一点担心:小弟你可千万别
再跑路了,大哥我可是天天要开课的!
孙中山很担心,是因为他很上心。
从开张庆典选在六月十六号可以看出来,孙中山对黄埔军校的期望值是相当的高。就在
一年前的这个日子,陈炯明的粤军发动政变,把他赶出广州,廖仲恺也被抓起来关进大
牢,险些命丧黄泉。孙中山在一年后的六月十六号成立军校,那是摆明了要用枪杆子洗
去自已的耻辱,决心在未来建立一支俄国红军式的无敌强军,横扫一切胆敢挡路的牛鬼
蛇神。但无情的事实证明,后来中国确实出了这么一支军队,创始人却不是他或蒋介石
,而是此时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秘书、文书科主任毛泽东。
蒋介石跑到黄埔岛喂蚊子的时候,毛泽东正过得春风得意,开完一大后孙中山把他分到
了上海,让他去十里洋场工作。应该说这份新工作的起点不低,因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
不是一般的地方,整个执行部统辖江苏、浙江、 安徽、江西、上海等要害区域,地位
仅次于广东本部,国民党元老象胡汉民、汪精卫、于右任、叶楚伦等都在那里分任各部
部长,毛泽东在上海分舵既有钱又有地位,还能认识不少重量级大哥,人脉极其广泛,
职业前景可谓无限光明。
虽然跟在孙中山身边进步机会更多,毛泽东却不能不走,因为他还代理着共产党的中央
局秘书,而共产党总部已经搬回了上海。
正所谓好日子总是过不长,来到十里洋场的毛泽东很快发现,上海真不是容易混日子的
地方。中央要求的是统一战线,他又顶着国民党的头衔,给国民党办事也是本份,按照
埋头办事的原则,毛泽东拿出从前办小报编辑时的劲头,闷头干活。
一心办事的毛泽东想不到自己努力工作,却干出了反效果。共产党这边固然很不舒服,
风言风语地讽刺他是胡汉民的秘书(胡汉民反共最积极),而国民党也不当他是自已人
,拚命排挤他。
不努力干活,是不听党的命令,要被整;努力干活,就是脚踩两只船,还要被整。可怜
的毛泽东在上海累得半死,两头不讨好,弄得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在上海天天受委屈,毛泽东很是气闷,十一月孙中山路过上海,毛泽东便向他诉委屈,
还交了一份联名诉状,要孙总统主持公道。可惜孙中山身体不太好,手上事情又多,没
有时间处理地方办事处的恩怨,听完毛泽东的控诉后只是答应了几句,事情又拖了下来。
领导不发话,毛大秘的日子就更不好过,很快就在上海呆不下去,只好悻悻地回湖南“
养病”。等到一九二五年一月中共四大召开的时候,毛泽东已经从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
央局名单里一并消失了。
明明没有贰心,明明好好干活,却被两边同时排挤,毛泽东十分恼火。这一年唯一让他
高兴的事,是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叫彭湃。
毛泽东有很多朋友,彭湃的特别之处在于喜欢跟农民打成一片,给他们讲革命道理、四
处组织农会,很快成为国民党农民部部长。喜欢农民的彭湃和毛泽东很谈得来,因为他
们的出身差不多(地主),对农村的情形知道得也多,用今天的话来讲,叫有共同语言。
当毛泽东从上海灰头土脸地回到湖南农村时,蒋介石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孙大元帅和
商团在广东闹翻了。
所谓商团,是广东省商人在一九一二年,经民国政府批准设立的武装治安队。商人的本
份是做生意,可民国太乱,要军阀政府提供治安服务也比较难,商人们就创造性地搞出
了自已的治安队,防范土匪小偷。
事实证明,广东商人不光做生意在行,搞保安也有一套。民国天天都不消停,今天滇军
打过来,明天陈炯明打过去,广东的民间治安却始比较安稳,商人们做生意攒得到钱,
军阀们也能顺便抽个税,多年来一直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直到孙中山的到来。
广东人不喜欢孙中山。
孙大炮赶走过陈炯明,引来了滇军和桂军,这两支军阀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四处敲诈勒
索、开烟馆赌场,把广东闹得乌烟瘴气。老百姓不理解什么是革命理论,却看得见孙中
山把一切闹得一塌糊涂,比什么军阀都差劲。
滇军和桂军在广东无法无天,治安当然是急剧恶化,商团也就跟着强力扩张,成了地方
治安的顶梁柱。滇军和桂军天天乱收税费,同民间关系已经紧张得不行,孙中山的“总
统府”一面要发工资,一面又要准备北伐,也没有忘记这个小小的财源,经常是动不动
就要商人们立即缴一大笔钱应急,商团当然更是苦不堪言。
明明是我们辛苦攒来的钱,为什么要任孙大炮勒索呢,手上有枪的商团想不明白。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号,商团向国外订的一批军火到货了。这批军火是经大元帅府批准进
口的,用于“治安需要”,据说价值高达一百万元,但到提东西的时候,海关却突然扣
住了货,说要大元帅府的命令才能领。
商团也糊涂了。进口许可证就是大元帅府发的,怎么又要命令呢,他们赶紧让人去疏通
调和。
大元帅府的态度一开始很坚决,说是怀疑有人走私军火,要吊销进口许可证,后来好说
歹说才肯通融一下,孙大元帅毫不脸红地表示,原来进口的许可证在时间上不合程序,
需要重新研究。
所谓研究,也就是打点的代名词,商人们马上研究出味道来,一定是元帅府又缺钱了,
需要再交一笔钱报效国家。
通常来讲,孙大元帅贵为自封大总统,要个几万块钱零花,商团们也不会不给面子。可
这一次孙中山的胃口实在太大,商人们给不出来,而且许可证都发了还扣货,手段也太
不地道,商团领导人陈廉伯终于忍不住了。
孙中山做事不地道,商人们也有不地道的办法应付,陈谦伯立刻宣布所有商人罢市,全
部不做生意了,回家喝茶。
商人不做生意,就赚不到钱;商人赚不到钱,政府也就抽不到税,不光孙大总统要断财
源,滇军和桂军也吃不消。面对同归于尽的三输局面,孙中山知道自已做不了主,只好
退让一步,把东西还给了商团。
怀着胜利的喜悦,商团高高兴兴地拿回了军火。可是开箱后才发现不对劲,枪是还了,
但只还了一部分,不少值钱的东西都被元帅府拿走了。
堂堂总统居然出尔反尔,还玩雁过拨毛的伎俩,形同打劫,陈廉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从前他一直忍气吞声,是因为要做生意,现在新枪到手(虽然少了一点),他决心跟
孙中山好好比划一下,评一评里面的道理。
和读书人评道理,是靠口舌和笔墨;和流氓评道理,是靠拳头和棍棒;和军阀评道理,
自然要靠枪炮和军队。陈廉伯没有军队,只有商团的保安队,对付滇军或桂军远远不够
,对付孙大总统的那点卫队或学生军,似乎也不怎么有把握。
但是陈廉伯还是决定出手了,因为一个人站出来告诉他:你尽管收拾孙中山,他要敢打
你,我就揍他!
愁眉苦脸的陈伯廉听到这句话后顿时精神焕发,仿佛打了鸡血一般,因为怂恿他动手开
战的不是普通人,是英国驻广州总领事。
英国人一直就不喜欢孙中山。当然不是反对孙大炮搞分裂影响祖国统一,而是他的北伐
政策和在广东的所做所为太过离谱,同英国的利益有直接冲突,尤其是反帝、罢工一类
活动,简直就是冲着大英帝国来的。对无利不起早的英国人来说,想要大英帝国的支持
是可以的,但必须有足够的理由,让大英帝国相信你对女王陛下的诚意,孙中山恰恰缺
少这种理由。
作为英国代表,总领事同陈廉伯有很不错的私交,陈廉伯每次痛骂孙中山和军阀的时候
,总领事都是满怀深情地站在一旁,向他转达自已的深切同情,并表示一定把这些事都
转告伦敦,总有一天要让孙中山知道自已的厉害。
陈廉伯天天生闷气,总领事天天给他打气,直到商团拿到新枪的时候,陈廉伯还象往常
一样痛骂孙中山,总领事突然说:陈廉伯你尽管去干吧,要是孙中山敢对你开枪,我们
英国海军就会出手!
英国海军出手,意味着孙中山如果反抗,就是向整个大英帝国宣战,孙总统目前缺钱少
枪,连军校的伙食费都经常凑不出来,同英国干仗基本上属于自杀。方伯谦顿时精神大
振,决定同孙中山来一场硬仗,大有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架势。
走出领事馆的时候,方伯廉信心满满,他相信自已一定能成功,在他的身后,英国领事
也是豪情万丈,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这里面唯一的小问题,是总领事虽然说得把握十
足,却没有给他任何字据。当然这也好理解,总领事交待的是关系到战争问题的外交机
密,内容十分敏感,能把内容告诉他,就是把他当成朋友加盟友,英国人最讲究绅士风
度和诚信,一定不会忽悠陈廉伯这样的好朋友的。
带着对大英帝国的感激和崇拜,方伯廉回到办公室,开始安排对孙中山的反击。
方伯廉满腔怒火的时候,孙中山也很郁闷。
大总统一直缺钱少枪,成天要四处拉赞助,好容易过手一点军火,想拨几根毛都不行,
而且陈廉伯的架势越来越硬,今后他手上有了枪,要钱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实在值得
郁闷。
孙总统很郁闷,蒋介石自然更加郁闷,因为孙中山扣下的军火,本来是要发给军校的,
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准备点数的时候,万恶的方廉伯却把东西拿了回去,只扣下一点贵重
品来。对方廉伯这种目无革命、私立武装的行径和缺乏觉悟的态度,靠说服是行不通的
,必须要用手上的枪炮严加管教,才能让他明白革命的必要性和权威性。
当然,仅靠大总统手上的卫队和军校生,要对付真金白银喂出来的商团保安队,还是有
点不大现实,孙总统考虑的是另一件事:九月底的时候,苏联支持孙中山的经费、枪支
都陆续到货,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建议也是拿商团开刀。
商团确实是一个好目标,既不得罪任何一派军阀,又能抢到钱和枪,而且借着收拾商团
壮大实力,顺便也就控制了相当一大片地方,可以从滇军和桂军手里挤地盘。
陈廉伯不知道孙中山有苏联壮胆,孙中山不知道陈廉伯有英国撑腰,两边都很有自信,
也都以为自己一定能赢。对孙中山来说,局面尽管紧张,却不是很要紧,因为陈廉伯的
底牌虽然点数大,却是废牌。
一九二四年十月十日,广州三十多个团体一块国庆联欢,举行纪念辛亥革命大会,开会
的时候就要求打击商团(国庆跟打击商团有关系么?)。 纪念会结束后,各团体结队
举行大示威,浩浩荡荡地在广州市内游行。
广州市的治安是商团武装维持,游行队伍这是明显火上浇油,双方很快就起了冲突。
现在对事情的具体细节已经弄不清楚。正史的记载是游行队伍在经过太平南路时,商团
军向游行队伍开了枪,打死二十余人,伤一百余人,并筑起炮台封锁市区,四处张贴‘
打倒孙政府’、‘驱逐孙文’的反动标语。按这种说法,商团完全是一伙屠杀革命群众
、影响群众正常表达意愿的反革命暴徒,连北洋军阀都不如。
对这种公式化的正史,我向来是不大相信的。公式化的东西一贯就比较反常,所谓反常
即妖,商团的保安们怀念陈炯明、反对孙中山情有可原,主动攻击游行队伍就有些不合
本性,而且要是真的想造反的话,大部队直接拉进市区、灭掉总统府也不成问题,封锁
市区、筑炮台完全是防御的架式,那商人们是要防备什么呢?
事情很快就有了答案。十月十四日,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下令解散商团,同时国民党直接
统率的第一批生力军,包括黄埔学生军、警卫军、工团军、农团军等同时出动,在全广
东境内开火,四处捉拿商团分子。国军的行动很有组织,计划也相当周密,商团筑了炮
台也挡不住四下攻击,很快就被剿灭了。
陈廉伯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但他万分激动地去找英国领事和香港总督、呼吁英国海军出
动的时候,英国人却满脸歉意地告诉他:对不起,我国政府没授权我们给你军事支持。
从前的承诺?什么承诺,陈先生有书面证据吗?来人啊,送客,我还有事呢。
陈廉伯这才发现自已被忽悠了。说起来也不奇怪,打从有大英帝国起,英国人在外交上
就没少玩过花样,什么隔岸观火,什么上屋抽梯,各种招式都用过,虽然没读过孙子兵
法,可手法比孙子还要孙子得多,别说口头承诺,就是板上钉钉的签字条约,想改的时
候一样毫不脸红。
所谓绅士风度,所谓信用机制,是要看对方有多少份量的。陈老板只是个生意人,大英
帝国自然只能用生意手段对付他,所以喝完英国红茶之后,陈廉伯两手空空、脸如死灰
般地离开领事馆,这趟忽悠折进去的不仅是手下的弟兄,还有全广东的商人。国军天天
喊着要革命,对付反革命商团当然毫不心慈手软,四处烧杀抢掠。正所谓不是军阀赛军
阀,整个广州城火光冲天,最繁华的西关受灾最重,竟然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广州城烧了,商团也除掉了,孙中山心里十分满足。在火光和灰烬中,一个老人看着变
成废墟的店埔,恨恨地闭上自已的眼睛,离开了这个人鬼难分的世界,他的名字叫黄飞
鸿。
武林高手黄飞鸿名满江湖,晚年在广州开宝芝林药房,决心发挥余热、济世救人,说得
上是正气浩然、天下敬仰。风风雨雨几十年,袁世凯折腾过,陈炯明折腾过,滇军桂军
也折腾过,都没有动宝芝林一块砖头,没想到碰见孙大总统的三民主义吾党吾宗,居然
把黄大侠的一世心血烧成了世界大同。
一九二四年的黄飞鸿已经是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没有南征北战的体魄,也没有东山再
起的豪迈,只能在废墟前痛心疾首,过不久就病死了,他是被孙中山活活气死的。
不光是黄飞鸿,很多广东人对孙中山都没有一点好感,因为孙中山除了兵灾和战祸,没
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好事。但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烧毁黄飞鸿药店的时候,他也只剩下四个月谢幕的时间。
打完商团后的蒋介石当然是兴高采烈。他的黄埔军校学生兵第一次开战,就来了个开门
红,孙中山的手头也宽裕了许多。从苏联一次运来了八千支配刺刀的步枪、四百万发子
弹,足够武装一个满员师用,黄埔军校顿时生意兴隆,蒋校长也顺势成为国民党新军的
第一任司令,身价陡然间直接爆表。
对孙中山来说,二四年还有件值得一提的好事。广西的旧军阀陆荣廷、沈鸿英被党内的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联手打败了,从此桂系正式加入国民党,党国的势力扩到了广
西。当然,李宗仁的胜利对国民党很有好处,不过对蒋介石来说,却未必是件好事。
一九二四年风雨交加地过去了。在这个风云际幻的年代里,蒋介石高高兴兴地拿着苏联
军援扩编自已的兵马,毛泽东却郁闷地回到湖南老家,踩着泥巴一家家地串门,调查农
民运动和农村基本情况;陈独秀还在上海当总书记,李大钊呆在北京宣传革命,谁也没
有想到,革命领袖孙中山还没来得及抚平各派的关系,就突然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九二五年的开局本来是不错的。北洋军阀直奉两派第二次爆发大战,直系的西北军冯
玉祥收了奉系东北军的贿赂,突然在北京反水,直系领导吴佩孚顿时一败涂地,被赶到
湖南去赵恒惕那里待岗。
虽然冯玉祥在历史上反水过多次,但总地来讲此时他属于亲苏派,革命色彩比较浓厚。
冯督军在二四年十一月干过一件出格的事,他带兵把满清小朝廷赶了故宫,从此溥仪小
皇上和遗老大臣再也不能赖在紫禁城了,全都跑回民间下岗待业。冯老大在北京城刚刚
坐稳,就向南方的孙中山发出邀请,希望两边来个南北联合,共同实现革命大同。
一直研究如何北伐,突然间北方就成了革命根据地,面对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孙大元
帅十分开心。虽然遍地仍是军阀,但如果能和冯玉祥组建南北联合政府,国民党的地盘
和影响力将得到极大的扩张,加上苏联的支持,眼看就能统一全中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三民主义。
兴致勃勃的孙中山来到了北京,但他已经没有机会实现梦想了。多年的操劳耗尽了最后
一点精力,二五年的一月他突然病倒,送进医院的诊断结果是肝癌。
历经清廷的通缉、袁世凯的追杀、陈炯明的叛变、军阀的勾心斗角、列强的居心叵测,
几十年枪林弹雨和人心险恶,五十九岁的孙中山终于灯枯油尽。他在病痛中强行支撑到
三月十二号,于上午九点三十五分病逝,一代巨星就此陨落北京。
在后人眼里,孙中山的一辈子,那是相当难评价。
反清,反袁,反陈炯明,反军阀,反列强,孙中山哪一件都说不上成功。他的理想是民
主,却逼着别人支持自已独裁;他反对军阀割据,却先后拉过桂军、海军、滇军、粤军
,把广东搞得一塌糊涂;他宣布要武力统一中国,但所有的对手都有钱有枪有地盘,唯
独他什么也没有;他想致力于国家建设,结果唯一有点效果的地方是广东,他却赶走了
有功之臣陈炯明;所有人都知道国家主权不能随便出让,他偏偏引进外国势力一心打内
战,而当他好容易弄来一点枪炮的时候,竟然倒在病魔手下,仿佛是一颗迟迟不现的慧
星,所有人都等着看它光芒闪耀的那一刻,结果才在天际划出浅浅的痕迹便消逝在茫茫
夜空。
孙中山走了。论私德,他不够光明磊落,一辈子娶过几个老婆,还喜欢吹牛,做事也经
常不讲信义;论功绩,武昌起义不是他干的,辛亥革命不是他领导的,袁世凯不是他推
翻的,北洋军阀也不是他摆平的,可以说从来没有成功过,不用拿放大镜去照,随便用
手电晃一下,就能找到一堆缺点。
但孙中山仍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伟人。正如萨苏所言,历史书上的每个角色都是后人的垫
脚石,孙中山虽然没有完成理想,但在反清、反袁、反军阀的立场上坚定不移,没有他
的努力,这些事情绝不可能有那么快的进展,虽然他本人没有直接成功,但对历史的贡
献却是谁也不能磨灭的。
不管孙中山有多少抱负,到一九二五年的时候,他还是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了世界。对他
的死,很多人麻木不屑,很多人惋惜痛心,也有很多人咬牙切齿,因为孙中山同理想中
的政治家相差实在太远。章太炎就写过一副尖刻的挽联: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
;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这副“挽”联的意思,只要有一点古文功底,大概都能明白的。
按说死者为大,怎么也不带这么骂人的,但章太炎的挽联一出来,立刻赢来一片叫好声
,纷纷说他写得解气、写得入木三分。一直到国民党全面执政之前,孙中山的评价都比
较差劲,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自封的孙大总统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种种
缺点与非议的人,一个会说大话、会发脾气、会玩政治手段的人。
但我始终认为,孙中山仍然值得我们后人的最高敬重,因为他有崇高的理想和旺盛的斗
志。他明明不擅长政治,明明看见前方黑暗重重,明明知道敌人无比强大,明明没有任
何取胜的机会,却仍然咬牙挑起无力支撑的担子,为了心中的大同世界付出所有。很少
有人想过,在孙中山充满失败的的革命生涯中,曾经有无数时机能捞一笔钱享福,能带
着家人全身而退,能过上令人欣羡的富足生活,但他无一例外地放弃了所有的机会,始
终在生死线上奔波、挣扎、努力、冒险,以薄弱的力量奋斗到底,抗争那些超出能力的
困难,相信中国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
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
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
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天下为公!
孙中山逝世的噩耗迅速传遍全国,远在惠州的陈炯明也得到了消息。听到曾经的老朋友
、老上级的死讯,他十分感叹,提笔写下了一副挽联:
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
凭一寸赤心知。
陈炯明的叹息没能持续多久。孙中山还躺在病房全力抢救的时候,蒋介石已经带着新建
的黄埔革命军对他猛烈开火。陈炯明做人虽然正派,却抵不过苏联军火的威力,粤军士
兵接二连三败逃回来,后面是黄埔学生军通红的眼睛,和蒋介石冷酷无情的督战队:
冲锋不力、违命后退者,杀无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