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b*********n 发帖数: 540 | 1 都重要,打响以前是良将重要。打响以后则是精兵重要
良将主要的作用是审时度势而不是临场指挥。审时度势---是指“你该不该打这场决战
”,讲究的是“迎战与避战”。清晰一些就是“抓住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不利
决战都已经打响了你再来想起“这么指挥、那么指挥”来了?对不起,已经来不及了!
该你失败的,绝对不会因为你“这么指挥、那么指挥”就扭转成胜利。
中国文化人阶级有个假兵法最扯淡了,动不动就把双方两名司令官大名拽出来“作比较
”,整场战斗就被简化(实际是歪曲)成了司令官与司令官之间的互斗,以斗智为主兼
顾斗勇。这都成了流氓掐架了,只有流氓掐架才是“老大的胜败决定了社团的胜败”。
史记一直都是这套规矩对吧?那还客气啥呀?史记的战争观就是歪理邪说!全称判断,
一点也不客气!
古代小说都是“斗大将决定胜败”对吧?那好了,古代小说的战争观就是歪理邪说!全
称判断,一点也不客气!
都已经打响了,才想起“这么指挥、那么指挥”有没有用?有一些用,是不是决定作用
?不是!
文人们最喜欢背诵中国古代的“经典”之战名称,背诵起这些“之战”名称那叫一个倒
背如流哇,基本上全是以少胜多的“之战”。但是这些“之战”并不代表司令官指挥大
能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你们怎么就能断定这些个“以少胜多”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大将
大能”呢?两者没有逻辑联系就用吐沫给粘贴在一起,这是科学态度么?!
以少胜多必然有“大将指挥大能”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光靠“大将指挥大能”根本做
不到“两倍以上兵力对比~以少胜多”,这个“大将指挥大能”非但不是唯一因素,就
连一半因素都算不上。把这个次要因素夸张成主要因素甚至唯一因素,那叫封建文人假
兵法!谁要是中了假兵法流毒,到了战场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士兵平均武功是文人团体声嘶力竭刻意加以否认的。
除了单兵平均武功以外,还有个多兵配合问题,这个多兵配合跟“大将指挥”一毛钱关
系都没有。
一个人猛然一个突刺刺出那就是破绽!不管他有没有击中敌人都是破绽!没有击中敌人
那不用说了,惯性作用(武侠小说术语“招式用老”)敌人一个反突刺!先行突刺者就
中枪了。哪怕击中了敌人那也是破绽!只要你一枪杀出那就是破绽!敌人不止一个,你
一枪击中敌人,少则一秒半,多则两秒,武器急切中拔不出来,就算从武器拔出来了起
计也得再过0.2秒到0.3秒才能恢复到有效格斗位置。
被杀敌兵的同伴绝对不会等待你一秒半钟,他们就连半秒钟都不会等待!就在他们同伴
中枪的0.2秒钟之后,就是他们出枪袭击你的时候!不出0.3秒钟长枪就能击中你。你一
秒半钟跟半秒钟比谁快?肯定是半秒钟快!这时就需要你的左面、右面战友出枪掩护你
,至少迫使敌人撤招自保,你就渡过了最危险的一秒半钟。
要是群兵配合不当,你只要全力一枪杀出(不管打没打中敌人),你就必死无疑了。
除了单兵和群兵搏斗以外,还有个小部队内部指挥问题(我就不细化了),小部队主官
从来就是被文人群体归并在“士兵”行列里,不是归并在“大将”行列里。小部队主官
的指挥才能属于广义的“士兵战斗力”行列。不属于广义的“大将指挥行列”。
两军的人数相若,只要占据了单兵搏斗、群兵协同、小部队主官指挥----这三项“士兵
内容”,就可以占据压倒优势了,至于你的“大将英明指挥”这玩意作用真心不大,我
完全可以用“大将平庸指挥”对抗你的“大将英明指挥”。
既然你已经陷入到不利决战,那么你这个“英明指挥”再英明也英明不到哪去,只管歼
灭了就是!我管你什么英明不英明的?!
士兵训练水平跟大将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还非常密切呢。但是文人默认值“大将”是
指临场指挥的大将,不是指“平时训练的大将”。比如赫赫有名的白起,平日里都没有
“训练权”,白起平日里官衔“大良造”,只是爵位,没有实权。大将军是个临时职务
,一旦战争结束,立刻撤销大将军职务设置,战国七雄全是这个规矩 | d*b 发帖数: 4184 | | P**5 发帖数: 746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