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R*****g 发帖数: 682 | 1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
建王朝——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这就是唐伯
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真实历史的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
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
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
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
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唐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
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
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
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
材面貌丰富多样。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
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
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
工书法,取法赵孟睿榉缙媲涂⌒恪J撤ⅲ韵蟮纳裉突业那槿と谖惶澹
脑⒘顺餐阉椎乃枷搿U夥诨ㄉ鲜粜⌒匆猓宦吩送罅楸悖允榉ㄈ嘶孕创
瑁柿π矍浚煨陀琶溃誓杓蚓保斜释π闳魍眩蜗笕挠性隙龋又锌
梢钥埔谔教中匆饧挤ê涂鼗窕戮辰绶矫娴淖吭浇ㄊ鳌br />
风趣洒脱的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
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
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枝山书法娇迈翻腾,却不剑拔驽张。大起大落
之间,只觉有古雅恢弘之气,无寒俭窘迫之容。章法参差错落,上下左右呼应顾盼连成
一气,行距字距不甚清晰,细看却又中心分明。只有炉火纯青的书坛巨匠,才能达到如
此高妙的化境。 他的书法既有传统精髓,不狂怪姿肆,又有自己的风神气质,讲求风
韵。无怪乎他的书法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书画双绝的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 文徵明号
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
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
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
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睢⑼趺伞⑽庹蛉遥猿梢桓瘛;绯蚀帧⑾噶
街置婷病N尼缑魇榉ǎ誓跃⒘芾欤执杀蜀宀梁褪榉ǚ砂祝诖旨蛑屑愦魏驮
衔叮幌副嗜》ㄕ悦项、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
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
。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
派”的基本特色。
吴中诗冠徐祯卿
徐祯卿,字昌榖,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明代文
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
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
,学书法于李应祯,十六岁著《新倩集》,但屡试不第。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
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
汉魏,近体宗法盛唐。其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
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
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曾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作《江行记》;
明弘治16年(1503)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闻鞑靼入侵,
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传因其貌略丑,而不得入翰林
,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
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
。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翦胜野闻》《异林》,以及文学批判著
作《谈艺录》等。
又有评曰:“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
,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
被《明史》赞为“吴中诗人之冠”。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
、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
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
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
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
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
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
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
,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
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
格,情韵隽永。
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
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就连以反
复古自命的钱谦益,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
,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