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版 - 我国高知阶层全职太太正在增多:学做一名妻子(转载) |
|
|
|
|
|
a*********3 发帖数: 660 | 1 30岁之前,全职太太从来没有出现在万丹的人生选项里。但30岁生日那天,她决定辞职
,换个活法。
结婚三年,万丹和先生聚少离多。她做咨询,出差是家常便饭,先生在投行工作,
出差加班也是常态。工作日两人要是能一起吃顿晚饭简直可以开香槟。有一次万丹在内
蒙古差,电话里跟先生说我们已经42天没见面了。先生告诉她,其实她从东莞回来去内
蒙之前那晚见过。那天他加班到凌晨两点到家,亲了她一口就在沙发睡了,睡到11点、
拎上没拆箱的行李直接赶赴下一趟差的万丹,压根儿没见到早高峰前就开车回公司的先
生。两人就这么错过了。
那年,一个巨大的项目在万丹生日前两天正好结束,她计算了一下,认为自己起码
能拥有一周比较轻松的时光。想到和先生已经很久没有过舒适的日常生活了——属于年
轻夫妇的那种亲密而有乐趣相处,万丹要求他们必须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加周末:烛光晚
餐,温泉酒店,去顺义骑一次马,最不济也要一起打场羽毛球,再看一部电影。
生日那天,先生推掉了所有的工作一早就在公司楼下等万丹。结果晚上6点半他在
星巴克吃了个面包,9点去了趟茶餐厅,12点愤怒地找朋友吃了顿夜宵,万丹还是没有
下班。从天而降的大老板以及“突然制造出来的一堆活儿”让整个team的人忙到凌晨两
点半。凌晨1点加班加得想吐的万丹跑到洗手间给男人打电话,对方只说了一句“酒店
我已经取消了”就挂了。
“我们婚姻状态必须得调整。”万丹和先生达成了共识。这两个都曾留学北美的人
拿出一张纸,各自写下对对方和婚姻的期待,试着像电影里那样条理清晰地解决问题。
他们发现,更温柔的伴侣、更多的陪伴、更温馨的家,是两张纸上共同的答案,而更多
的财富则不在最紧迫的需求之列。
“必须有一个人为家庭付出更多。”先生的收入约是万丹的两倍,要改变的只能是
她。最初她想过换一个轻松的职业,比如去国企,甚至考个公务员,但两人又觉得为了
几千块钱的薪水让万丹每天在通勤上疲惫地折腾两小时挺不值得。“不如你做全职太太
吧。”先生兴奋地说,并俗套地来了一句:“我养你。”
一个月后万丹脱离职场苦海。作为从小到大在任何阶段都表现优秀的好学生,她立
即投入到全职太太这个新的学习中去了。
“学做一名妻子”
其实,万丹的婚前婚后状态变化并不大,他们恋爱时就住在一起,婚后则是急速加
剧的忙碌,寻常家庭最头疼的家务麻烦或者家庭关系的纠纷,对他们而言几乎不存在,
两人的唯一渴望只在于增加相处时间。
而现在,万丹才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刚刚开始学做一名妻子。每天晚上她会为先生
准备好第二天搭配西装的衬衫和领带,早餐的花样轮流变换:鲜榨果汁配蛋糕、牛奶搭
面包煎蛋、白粥紫薯油条。她可以煲任何一种汤,烤任意一种糕点,花大半个下午在厨
房里准备晚餐成了平常事,然后等待加班被无限延长的老公回家。
万丹一直没有让父母知道她辞职的事情,她能设想他们的震怒。“他们会觉得我们
投资了这么多让你受那么好的教育,你居然不珍惜地去做了个家庭主妇。”公婆也不知
道,“大概是先生怕他们觉得儿子压力太大,担心太多”。她过去的朋友、曾经要好的
同事都还在职场忙碌着,她并不想和他们分享如今新身份带给她的感受。大众对全职太
太的刻板印象是闲得慌、购物、刷老公的卡、一天里花半天做美容。“你去跟人吐槽说
你也很累、很迷茫,人家会觉得你得了便宜还卖乖。”
全职后万丹参加了一次之前常年缺席的本科同学聚会,她并非班上唯一一个全职太
太,这令她略感踏实。同宿舍的八个女生如今有三个全职在家,一个嫁到德国后就完全
没有了工作的打算,另一个是生孩子后辞职的。去年,一项题为《多少职业女性想当“
全职太太”》的调查问卷,吸引了超过20000名女性参与,超过1/3的被调查女性有过或
长或短的“全职太太”经历。万丹宿舍八位同学中有三个做全职太太的比例,也同这个
调查结果多少有点吻合。
在这个调查中,为何选择做“全职太太”,有22.09%的女性表示“为了更好地照顾
家人”,21.32%的人为了“生育小孩”,15.10%的人出于 “工作压力大”。不过,和
万丹同龄的职场女性里,出于第二个原因,也即“为了孩子”而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的情
况最为普遍。
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白领收入的增长还赶不上一个全日制保姆的人工,5000元的月
开销对于大部分工薪乃至中产家庭都不算轻松,万丹的室友——她之前是一名注册会计
师,就是在计算过收支比后决定全职的。当然,让老人来帮忙带孩子也是一个选项,但
那会带来更多麻烦:生活方式的隔阂,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你明白
的。”室友说,万丹点了点头。
“没想到居然是我俩当了家庭主妇。”说来有趣,万丹和这位室友当年并不算亲密
,或许正因为她们是寝室里最上进要强的两个女生。她们如今有了点惺惺相惜的意味。
“和别人介绍自己是全职太太,不熟的人会羡慕,说你嫁得好,熟的同学大多会惊讶,
会惋惜。而你的日子过得到底是好是坏,除了老公没人在意,说不定其实他也不在意。”
失落与焦虑的折磨
全职一年后,万丹的焦虑感达到了顶峰。作为一名高知女性,她当然知道不能以黄
脸婆之姿度日——每天的最大事情变成梳妆打扮等老公下班。万丹报过花艺班,考过咖
啡师执照,两天做一次瑜伽,还养了一只狗,每天两趟的遛狗要花去她两个小时。但她
还是觉得孤独,有时她宁愿走路20分钟去一个菜场而非小区旁边的超市买菜,因为可以
讨价还价,跟人说话。这种孤独和她在加拿大留学时冰天雪地里一个人写论文的孤独不
同,“那时你年轻,有梦想。那时你不会想到你32岁的时候在给一个男人洗衣做饭。”
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流露出苦涩的表情,而这决不是她辞职时期待过的样子。
“以前疯狂出差的时候,感觉一年年都过得很快。现在闲下来,简直觉得日子漫长
得没有尽头。”万丹明白,是因为没有盼头——曾经多一天假期、多一场懒觉、一个项
目的结束都让她满足,而今她不知道盼望什么。先生加薪了,他们换了一次车,他们在
婚前就商量好不要孩子,需要操心的事没有增加。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先生休了一次年假
,他们一起去了趟马尔代夫,但他都懒得给她拍照,只想睡觉。对于她花样翻新的菜式
他也不再那么频繁地夸奖了。万丹觉得,自己“为婚姻所做的所有牺牲在他看来都是理
所当然”。
万丹的室友觉得,既然不是谁都能当职场女强人,全职太太也并非哪个女人都能胜
任。“而我们都天生不是这块材料。”她对万丹说。她准备等把儿子送进幼儿园就开始
找工作,宁愿辛苦也不想继续闲着,但万丹没有她这么笃定。虽然在人生之前的30年,
万丹也这么相信:感觉到自己重要、被需要以及一份丰厚收入的肯定是她活着有意义的
重要组成部分,但全职两年的生活——虽然也包括了种种不甘,令她意识到或许她也并
非生来如此。她已经爱上了用松弛的节奏过日子,井井有条地料理一个家,但一个全职
太太的意义仅在于此吗?
在超市,在健身房,在咖啡店,万丹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和自己一样,带着
孩子或独自一人,在本应埋头于写字楼的工作时段在外流连。能看出有的人自在,有的
人沮丧,有的人和她一样——焦虑。
她试图把全职太太理解为另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就有高潮也有低潮,有瓶颈
期也有突破。”但她的突破在哪里?难道只能是生一个孩子?万丹看了两遍 《绝望主
妇》,那群住在美景镇紫藤街的主妇们不管碰到多少麻烦,“起码她们对自己的身份是
坦然自若的。”是只有她一个人感到茫然吗?还是因为在中国——整个社会环境还没有
准备好迎接全职太太这个群体?
“我妈那一辈人,只要是受过教育的,从小被灌输的都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很少
有女人会主动放弃在社会里的立足点。到了我这代,整个教育过程中也从来没有学习过
如何做一名好主妇。就算你读书、职场都是一把好手,回到家里该如何自处,如何将主
妇生涯经营得有声有色,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个艰难学习的过程。”
新浪潮
万丹加过一个“80后全职主妇”群,也参加过线下活动。十几个年轻的全职主妇挑
了一个工作日一起吃了顿海底捞,下午去后海坐了两个小时,赶在晚高峰到来前作鸟兽
散,各自赶回家给老公做晚饭。
寻找同类,寻找回声,交流共同的困惑和麻烦,寻找解决之道。对于和社会联系相
对较弱的全职太太而言,这样的需求自然更为强烈。但万丹也只参加过一次,她感觉她
的困扰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和她们不大同。”
在眼下的中国,尤其是北京这样所谓的国际化都市,全职太太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
利,而逐渐走向平民化。陶太——一名全职太太,在她给FT中文网写的专栏中总结这些
平民全职太太的特征:工薪阶层,家境小康,有一到两个低龄小孩,全家每年至少安排
一次长途旅游,每周去一次大型超市,偶尔花大价钱买有机肉菜。其他额外花费包括:
情人节扎堆看场电影、定期饕餮、到颐和园之类京郊胜地发个呆,享受一把慈禧太后的
夏日心情。
“如果能被这些标签定义倒好了。”“80后全职主妇”群的群主之一,Fiona说。
这个群有两百多位成员,活跃度高的有五六十人,Fiona和很多人都很熟。这个群已有
五年历史,成立时,Fiona刚刚辞职。
不同于万丹——曾经的“女强人”放下身段回归家庭,28岁的小河在14年前就知道
,她生来是要当全职太太的,这在1990年代末的北京是“非常古怪和不能言说的想法”
。那个时候,外企刚刚大面积进入中国,大部分女生都渴望成为“白领丽人”,全职太
太的概念多半和“二奶”挂钩。
从高中开始就明确了全职太太这个职业是自己最向往的人生后,相比那些不知道以
后要干什么的迷茫年轻人,小河整个大学期间都明确地为这个人生规划而努力:“不停
地看各种书,学一切有意思的东西,尽可能开阔眼界,也努力学习做家事。”她很幸运
,一毕业就遇到了一个相爱、并愿意成全她居家梦想的先生。
小河的先生创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两个人都不强势,性格温和,都是佛教徒,
相识至今8年,从未发生过一次争吵,“这点我非常得意”,小河笑着说。他们是那种
从一开始就郑重地将对方视为绝对伴侣的人,结婚后先生将家中全部资产都放在了小河
名下,以保障小河作为全职太太的权益。
这对亲密伴侣的压力全部来自外部。结婚登记表上需要填工作单位,小河写下“全
职太太”四个字,被工作人员一个白眼改成了无业。对她最大的伤害来自父母。大学毕
业后,父母安排她去英国读一年制的硕士学位,但小河认定了既然自己已遇到心爱的人
,又一心想全职在家,就无须为了一个文凭而平添分隔两地的风险。她的拒绝让父母在
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她冷言冷语。直到今天,小河父母对外介绍女儿时依然说她已婚在读
书,不愿承认她是全职太太。
“他们不能理解,但我知道他们在慢慢接受这个事实。”小河笑着说。
幸运的,后悔的
小河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主妇。居家生活让她本就温柔的性子变得更慢,如今她有充
分的耐心和包容,去面对别人对她身份的贬低和傲慢。“贬低是用同情的心态讨论这些
年纪轻轻就把自己变成家庭妇女的人,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只能依靠老公;傲慢是用攻
击的语气来评价全职太太是脱离社会和不上进的人。汇总到一点:全职太太的未来注定
会很悲摧,自己没有能力赚钱,失去吸引力,老公找小三,扫地出门,等等。”
小河发现持有这样论点的人,多半是年轻上进的女孩和事业成功的职业女性。“年
轻女孩在大城市打拼,确实需要更多激情动力。职业女性有自己成功后的自信和满足,
言辞苛刻也常见。”但她的价值观毫不动摇。“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年轻拼搏的女孩子,
也不缺成功自信的女强人,但我的家庭缺少一个好太太、好妈妈。我自问天生没有兴趣
赚钱、那就做好自己,照顾家庭,尽到本分。”
在不被理解和尊重的大环境里,能成为一名满足的全职太太在小河看来必须具备两
点:一是自己真心喜欢,愿意当全职太太,而不是总想着自己在为丈夫、为家庭牺牲奉
献;而先生也必须百分百支持,并能提供充足的经济来源。一句话——一个想当全职太
太的女人遇到一个想找一个全职太太的男人,两个幸运儿的相遇。
而更多的女性成为全职太太——就像万丹那样,多多少少是屈就和被动。Fiona也
是。她热衷于这个群的事务和她自己的故事有关。大家都说,她是“全职”界的前辈,
又热心,很多太太遇到问题都会找她倾诉。Fiona之前是一家国企的HR,漂亮、强势、
老公宠爱。结婚一年后,老公有一个机会去美国工作,她想也没想就辞职跟去了。父母
跟她说,你去了或者工作或者读书,绝对不能呆着,她没放在心上。到了美国,发现左
邻右舍都是全职太太,更是觉得无所谓了。这些邻居“全职太太”们,在社区里有各种
组织,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她们可以为家庭减税,有社保有医保。
不同于万丹和小河——做全职太太这件事,在Fiona的婚姻里,一直都不是一个双
方的决定,而是“稀里糊涂、顺水推舟,就这么过来了”。初到美国时两人经济压力挺
大,Fiona能感觉丈夫内心希望她工作,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但他没明说,我看了
看能做的工作,不是帮人看孩子也就是去超市当收银员了,面子放不下,就这么算了。”
虽然是全职太太,Fiona觉得自己过得很辛苦。头三年老公换过五次工作,她的记
忆就是不停地搬家搬家,她后来甚至练出了一天打包完全部家当的本事。第四年,他们
的日子终于稍稍稳定,她想去念个硕士,却意外地发现怀孕了。
“父母对我很不满,国内的闺蜜也警告我,说我这几年除了搬家一事无成。”
Fiona说。其实她对自己也有些失望,虽然对事业并无野心,但她天性好强,尤其在和
丈夫的关系中,多年来习惯了女王角色,到了美国后却深感自己的地位一降再降。丈夫
曾在没有和她商量的情况下买了一辆二手宝马,她大发雷霆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表示“钱
都是我赚的”,这令她愤怒委屈而又无话可说。她终于下定决心,挺着大肚子去大学上
课。
“当全职太太是我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在Skype彼端,Fiona对记者说。“当你
明显感到他从对你仰望、爱慕和尊重到对你不屑一顾时,任何一个女人都会崩溃。男性
的势利在于他们既想有一个田螺姑娘帮他们收拾好一个家,又希望你能出去赚钱,有个
风光的社会地位,很有面子。”当她拿这番观点向丈夫声讨时,他反唇相讥:“女人不
一样吗?既想不花力气地在家呆着,又要老公把她当做功臣供起来。”
“他不承认我的家务是劳动,是完全不比他轻松的劳动。”Fiona说,“可悲的是
,在出问题前,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如果我知道他这么想,我不会和他来美国,
甚至不会和他结婚。”在网上,她给过很多不安的太太出过主意,但轮到自己时她同样
迷茫。“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先念完书,然后找工作,找不到就回国,带上儿子。”
“半职太太”
当一名全职太太?只有你递交辞职报告的那一刻是畅快淋漓的。在生活——在之后
漫长而复杂的生活里,有的是各种面目模糊的情绪夹杂在一起向你涌来,你或者反抗,
或者被它们吞噬。
叮当曾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中文系硕士毕业后,她留在母校厦大做就业指导。
她乐于社交,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大学待遇好、假期长,喜欢旅游的她去了很多地方。
2009年,叮当遇到现在的先生。爱情让他们闪婚,并很快有了儿子。叮当决定辞职
,她的决定来自于两个考虑:一是她愿意把人生中的一段交付家庭生活,二是她扪心自
问,这份工作是大家都说好,还是自己真心喜欢。她的答案是前者。
但她很快陷入了惶恐。十多年的职场生涯给了她成就感,收入、快乐、满足。突然
陷入家务的她一下子难以适应离开了全部这些后的空白。
“时间不难打发。有一个孩子,你有做不完的事。”问题在于精神上,她感觉不到
自己能做什么——不是做早饭,不是换尿布,而是有意思的,有创造性的,做一件什么
东西。西蒙·波伏娃说:“妇女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最大程度地缩小与男性的差距,也只
有工作才能让她们真正地自由。”这句话过时了吗?那么她还说:“我需要一个奋斗的
目标,要克服的困难和要完成的著作。我活着不是来享受豪华的生活的。”
叮当最喜欢的事是旅行,以及把旅行的感受与人分享。2012年过完年,她行动了,
她谈妥了出版社,开始写她的书《直到世界尽头》。儿子1岁半,她没有请保姆,坚持
自己带。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做饭,做家务,一直忙到晚上9点,把儿子哄睡后,叮当
才迎来一天中属于她自己的时间。查资料,翻日记,写文章,时常要到凌晨两三点——
一本书的诞生和一个孩子的诞生一样艰辛。
写书的收益——和叮当以前的收入比,和对整个家庭财政的贡献相比,几乎不值一
提。但叮当觉得这件事对她而言是重要的,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她也笑称自己家庭
妇女、全职太太,但她充实、紧凑到根本不及陷入对身份的迷惑,陷入虚无。
对于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言,她们已铁定心思不想再忍受朝九晚九、疲于通
勤、疏于家庭的生活,但让她们放弃独立,全然依附于丈夫的经济来源,她们又始终心
有不甘,如同叮当这样——更准确的说法,或许应该称她们为“半职太太”。
阎红——笔名小巫,曾经供职于《华尔街日报》,担任过美国两所大学的管理职位
、做过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新闻官,在生第一个孩子时便辞了所有这些看上去很光鲜的
头衔,居家已经十多年。她写了十本关于儿童教育的畅销书,推行母乳喂养和华德福教
育。她从来没有纠结过自己的身份,“我先生介绍我时会说我是儿童教育专家,我的孩
子会和别的小朋友说我妈妈是写书的——这有什么关系?即便他们说我妈是做菜的,她
做的菜天下第一好吃,我也很开心。”
除了理解和接受度,认为相比美国、德国之类的发达国家,中国为全职太太提供的
土壤更稀薄的一个原因还在于社会空间的扁平和社会事务的欠活跃。但叮当和小巫她们
都证明了这并非不可更改的:在厅堂、厨房、保险箱和幼儿园之外,你还有一个世界。
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在那里都能找到空间。
放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不如归去”,这个20出头的全职太太所做的一切,都很难
受到如此之多的关注。在中国最火爆的网络论坛之一,天涯在线,她发表的一篇题为《
我离婚了,要求分他一半家产居然不行》的文章,得到了50多万次点击,以及4000多人
的回复,全职太太是否可以分到一半的家产,激烈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比例,几乎同样
多。
与此同时,在有更多用户的新浪微博,关于年轻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在与香港富豪霍
启刚结婚后是否该放弃体育和在中国人民大学未完的学业,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也得出
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这样巨大的观念分歧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挑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一份学术期
刊《人口研究》在今年3月的一篇文章《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中指出,在
低生育率和老龄化,以及剧烈的城市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正面临危机,已经
到了“最需要支持的时刻”。
主妇之道
而当你真正成为全职太太时,会发现自己能从外界得到的支持,并没有那么多。
对于一个财务情况相当优裕的上海家庭来说,每个月不举家外出,在外滩消费一顿
500元以上的晚餐,似乎不可思议。但这对于年过40,已经有5年全职太太经验的支女士
而言,已经司空见惯。
这并非是出于节约。“我的先生和女儿宁愿选择在家吃饭。因为我做的饭菜口味比
外面更好,而且健康。”会做上百种菜式、并出版了一本烹饪书籍的支说,“就吃而言
,我家更常见的情况是花费100多元,去买一只大闸蟹。”
支和她的先生都来自苏州,辞职之前,她在上海一家大型证券公司工作,先生则是
一家跨国企业的高管。由于先生工作调动的原因,在举家迁往北京时,支辞去了工作,
成为一名全职太太。此后,他们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迁居武汉,又回到上海。
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生的高收入。“每个月多收入或者少收入一两万,对
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支说。但这份收入也并不是高到出奇,2007年中国股市
的大牛行情,曾经让支一度有点后悔自己的选择—她的很多同行,在那一年轻松赚到了
100万元,甚至更多。
和那些二三十岁的全职太太们相比,支最大的不同是,她并没有什么危机感,也不
掌握家里的财权。当然,作为一名无法享受全额社会福利的家庭主妇来说,长远考虑是
必需的。支从她和先生共同拥有的家庭理财资金中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稳健性的投资
,少部分用来炒股。“我们俩的医疗和退休金,女儿将来去海外上学的费用,都要计划
进来,我的目标是,钱足够让我们按现在的生活方式花到80岁。”
时间与金钱
根据记者的小范围调查,在已婚男性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有80%赞成女性成为
全职太太。在持赞成意见的男性看来,全职太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这样可以使女
性全身心地照顾家庭和子女。不过,持反对意见的男性则认为,和谐的夫妻关系应该有
共同语言,如果一方长期赋闲在家,可能会与社会脱节,甚至会造成夫妻交流的障碍,
并不利于家庭的稳固与和谐。
32岁的李磊(化名)就是个强烈的全职太太反对者,正在为挽回婚姻而努力。
作为两家IT公司的创办人,来自北京的李一度拥有4处房产,指挥着300多名员工。
为此,他的太太曾小姐,在5年前就辞去了在外企工作,成了一位全职太太。
曾酷爱网游,她把家里布置得像一个网吧,卧室的门楣上写着“魔兽世界”,电脑
桌是专门定制的,各种游戏装备齐全。她每天大约花费9个小时在游戏上,剩余的时间
,则用来出去购物。
两年前,他们拥有了一个男孩,但李的公司遇到经营困境,他希望曾小姐能够复出
工作,但遭到了拒绝。这之后,李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话题,但两人开始经常为生活琐
事争吵。今年初,曾小姐在家人的支持下,提出了离婚。
“无论有钱还是没钱,我都不赞成女性做全职太太,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出去工
作。”李说,“一方面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另一方面,全职久了心理变化是很微妙
的,异常敏感,这让婚姻几乎无法持续。”
李磊的观点,在青岛的黄品(化名)那里也得到佐证。他曾经是一名全职太太的支持
者,妻子当初就在他的支持下做了一名全职太太。但现在每当聚会聊天,谈起这个话题
时,他就会立刻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朋友,断了这念头:“太太全职在家后,变化很大
,一回家就会问东问西,甚至连中午工作餐是和谁吃的、吃了几道菜她都要知道。对于
一个男人而言,这太恐怖了。这不仅仅是我的经历,我的很多朋友都如此。”
有时候,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不只是时间。对于老公每月赚多少就能让太太“全
职”,中国各地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湖北一记者综合了几个地市的情况来看,5000
元起步(没有房贷车贷),多数人月收入过万才会考虑。
在翁佳铃看来,就中国人而言,无论是内地还是港台,家庭的财务状况,例如先生
的收入,确实是女性选择是否做全职太太的首要因素。
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的翁此前一直从事美术方面的工作和学习,生小孩后旅居纽约
做了两年的全职太太,2010年回国在北京温榆河畔的别墅区,创办了艺术教育机构,她
的顾客中的相当部分,由全职太太和她们的孩子构成。
这家培训机构成人课程每节课的费用,大概在100-200元之间,来这里学习的,相
当部分是家境优裕的全职太太。
每到周末,这些热爱艺术的女性们会从附近的各个别墅区驱车而来,她们学习美术
,但更多是结交朋友和交流育儿经验。回到家里,她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尽可能
地把当天学到的东西提纲挈领,在睡觉前转达给忙碌一天的老公。
因为人口构成的关系,从报名情况来看,在这个艺术中心学习的全职太太们,一半
来自港台,一般来自内地。大多数情况下,区分她们并不容易,但有一个情况例外。上
艺术鉴赏课有时老师会带学员参观画廊,后者可以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这种情
况下内地太太们往往出手更大方,因为“港台太太的先生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高管,而
内地太太的先生往往有自己的企业”。
翁佳铃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在北京更繁华的CBD区域开一家分校,那里会有很多想
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艺术的全职太太,但相比之下职业女性会更多。翁不确定自己的想法
是否可行:职业妈妈们的心态和目标,会和全职太太们有很大差别,但全职太太未来真
的会流行吗?
艰难选择
在中国,拥有高知背景的全职太太正在增多。“全职太太”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崛起
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职业女性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工作与生活
平衡的巨大压力。
2011年,《经济学人》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职业女性比例接近70%,为全
球最高;而《旧金山论坛报》的调查显示,受雇于跨国公司的中国妇女一个星期经常工
作超过70小时。
相当一部分中国职业女性希望逃离这种生活,尤其是高知阶层。CNN在2010年针对
中国各地2万名女性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当家庭主妇,只有38%
的人想成为职业女性。最能代表这种心态的一个例子是,在即将出版的初中英文教材里
,中国年轻人最熟悉的一个女性角色“韩梅梅”,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做全职太太,并
生活得很好。
翁佳铃说,这和她在纽约做全职太太期间,参加类似的艺术培训时看到的情况基本
类似。1997年,全美已婚并且有3岁以下孩子的职业妇女占职业妇女总数的61%,但2002
年这一比例骤降至58%。此后有调查显示,22%高知职业女性选择了在有小孩后回家做全
职太太,在女MBA中,这个比例更高达3成。《纽约时报》2004年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
这批母亲出生在美国“婴儿潮”时期,由于孩提时未得到母亲足够重视,因此做妈妈后
会倾向于选择成为全职太太,以给予孩子更多
至少从数据上来看,全职太太似乎正在全球成为潮流。韩国持有大学文凭的高知无
业女性,在2010年就占女性总失业人数的40%以上,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在日本,50%
的适龄女性不再工作,选择了回家。欧盟尽管有更倾向于女性的就业政策,但在意大利
南部等地,女性就业率仍然不足1/5。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都属于高福利国家,有鼓励劳动者重视家庭的福利政策
。伦敦大学的唐纳德·萨松曾在《抛弃福利国家》一文中,大力抨击高福利国家的模式
,并曾以中国做比较,抱怨高福利带来的低就业。所有的非高福利国家中,美国可能是
惟一的一个例外,但美国有历史悠久的全职太太传统,但这并未在中国职业人群中得到
广泛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继续鼓励女性就业,或者做出改变。《家
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开出了几条药方,一是以家庭计税和计算社保医保等,
另一条是像欧美日韩一样设立以“家庭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机构来制定系统的家庭政
策。毕竟联合国早在1984年就在《世界人权宣言》里说过,家庭是社会之本。
我们也有上下班时间
文_筱慧妈妈 摄影_孙炯
一开始被别人问起职业时还会含糊其辞,到现在我会用略带自豪的口气告诉对方:
我是全职太太!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个“享福”的职业,殊不知这“全职”两字涵盖
了太多的范畴,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胜任的。
记账。刚开始全职时,一个月花了多少钱全然不知,更别提花哪儿去了。后来一个
相熟的朋友给了我一个电子记账本,其实就是一个Excel表格,它有各种花销的类别,
比如服装购置、化妆美容、外出就餐等几十个类别,打那以后每天花了的我都会对号入
座地记上,到月底可以知道花了多少钱,到年底还可以知道这一年某一类别花了多少钱
,这一记就是6年。
整理。基于每到一个城市至少要搬家2次的频率,我从武汉搬家来上海那次的水准
,基本赶上国际搬家公司圣达菲了,有详细的Excel表格,对每个箱子的编码,内容都
交代得很清楚,而每个箱子都有特定的编码,搬家的工人看到编码文字就知道该搬去那
个房间,一次搬家70多个箱子我一个人花了一礼拜整好,最后把房子一尘不染地交给房
东,人家那个惊讶加感动。
做饭。让我愿意整天呆在厨房里的是搬家去北京时房东家的一个大烤箱,用燃气的
,看着就过瘾,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那年第一次在北方过冬天,而我家整天的弥漫着
各种温暖,各种香,被迷醉不只我一个,还有我们家的一大一小。他们开始拒绝出去吃
东西了,我被推上了贼船,往后的日子就是我给他们做美食,他们喂我吃各种表扬,搬
家去武汉的那几年我在一个“家长100论坛”玩,看着别人晒美食,忍不住也开始了每
天晒晚餐的日子,于是一不当心晒了整整一年,那个长帖累积了十几万的浏览量,成了
论坛里的奇葩,而说那朵奇葩居然把出版社给吸引来了……然后就有了《妈妈晚餐秀》。
社交。如果整天宅在家里,不和社会接触,哪天孩子学校开家长会,让你说上几句
,你都会木讷得不知道怎么组织语句的。所以每到一个新环境我都会主动出去找圈子,
然后把我们的爱好演变成不定期的大大小小的集体活动,“美食公益课堂”,“全职太
太瑜伽汇”,全职太太们聚在一起,交流,分享,每次活动结束都感觉正能量渐长。
到上海后我一直在做公益。每月也用不了几小时,但是它让我有机会接触另一个群
体。如果说做全职太太是间接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价值,那么公益活动让我有机会直接实
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它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回归家庭后缺失的价值感。
爱好。作全职太太不管有多忙多累,事情多繁琐,请一定留时间给自己,做你自己
想做的事情。我们也有上下班时间,不能把这个工作变成24小时工作制,那样迟早要崩
溃的。自从爱上了摄影,一个街景、一片树影、一盘美食、一只慵懒的猫都可以入境;
来上海后我又重新开始了瑜伽练习,每次练完总是神清气爽,做啥都心情好,对谁都态
度好,还可以保持良好的身材,避免了“游泳圈”的增多而遭某人嫌弃。
“一天没有一万美元的酬劳我是不起床的。”名模琳达·伊万杰琳(Linda Evangelista
)这句傲慢十足的话其实道尽每一个人生活动力之本源:回报。在当下这个过于具象化
的环境里,没有任何形式和意义的回报、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报酬,劳作奔波总是显得
那么茫然、琐碎、没有社会价值。
全职太太、全职妈妈们大抵就是这样劳作奔波的。
我感觉自己全面进入“全职太太”的角色,就是从日复一日“起床干什么呢?”的
自问开始的,那真是糟糕的感觉。自从对先生宣布“我要退出职场,我要退出社会”后
,我就彻底放弃了工作上的任何责任和压力,同时也就放弃了大学毕业以来十几年的生
活节奏和规律。生活骤然间零碎化,从早到晚充满了以前在工作缝隙里完成的种种琐事
:买菜做饭,擦地洗衣,交各种费,打各种修理电话,……一切小事都大事化,一切大
事都平常化,感觉生活彻底融入滚滚红尘,随波逐流。有时坐在沙发上,仿佛一瞬间就
能穿越到自己的六十岁。
太太当自救。深夜偶尔会恨恨地想:咱当年也是在职场上张牙舞爪过的,岂有混到
犹如小区门口童装批发店的老板娘一样,两眼整天盯着老公,洗了手往衣服上蹭蹭了事
,没事就上网聊个QQ的道理?
于是,拿出当年在职场的各种经验体会,重振家庭生活大好河山。
“欧巴桑!赶紧去干活!”
首先,制定家庭日程安排。以一年为周期,对应年历,安排家庭各类事务。第一步
当然是目标制定,和先生召开睡前卧谈会,报出两人未来一年的生活学习目标,小到每
周家庭成员必须集体活动一次,中到减肥需达到的公斤数,大到要学习一门手艺等等;
有了孩子后,也替孩子制定好年度目标,比如今年要长到110厘米,达到20公斤之类…
…林林总总拉拉杂杂,全部商量好后起身开电脑落实到文字并打印出来,明确奖惩细则
,夫妻二人签字画押,不得赖账。由此,一年的家庭生活总线索出来了;而我,作为家
庭生活总统筹,工作有了日新月异的目标和方向。第二步,对应目标计划,制定时间表
,在电脑上以同一excel表格制定年度时间安排、月度时间安排和一周时间安排。年度
时间安排在年度计划出炉的同时就标注到表格上,月度时间安排则在上一月的最后一天
拟定出来,周时间表在每周日拟定。三种颜色字体注明不同类别安排。一张拉幅很大的
excel表格在电脑上一展现,时间表的作用立马呈现出来:例行的事务不会被忘记,诸
如固定的各类缴费、周期性的旅游、看望父母的次数、家庭集体活动的次数……
——以执行了4年多的经验看来,家庭目标和时间表的制定实在太有必要了。时间
表其实就是一份备忘录,是一份家庭主妇的执行手册,也是一份生活提醒:“欧巴桑!
目标很多,事情很多,赶紧去干活!”现在,每晚扫一眼时间表是我睡前的习惯性动作
,每次看完,都充满责任感地睡去,次日清晨,再充满责任感地醒来:啊!生活多么需
要我!
其次,在家庭内引入公司的管理手段。仿效公司的人员资料库,一是给家里人每人
设一本档案册,从基础的生日、体检日到偶尔发生的趣事趣言,都记录在本子里。现代
生活过于匆忙和丰富,我们的记忆已经容不下许多有价值的经历,所以用最原始的办法
把这些点滴记录下来,等待某一天回头的时候,我相信是它是一本本无价的家庭历史。
今天我在大女儿的档案册里记录的其实也就是一小段话而已:“今天骂了妹妹,用词恶
劣:‘垃圾桶’。”二是把家庭的亲友团名单和相关资料建立成文件档案,比如人名、
生日、特别纪念日等,都在电脑里记录下来,为的是在亲戚和朋友们的一些特别的日子
,不忘记安排活动表达我们一家的心意。一个家庭的快乐,很多时候也来自家庭和外界
的快乐相处,我想,有亲人、朋友围绕的家庭更容易得到幸福和快乐,一个家庭仅仅简
单地存在夫妻关系、父子父女关系、母子母女关系,实在过于单薄;有亲人、有朋友,
实际上是为家庭的稳固增添更多基石。而在有了孩子以后,也是为孩子丰富成长的背景。
就要“弄得跟真的似的”
一个家庭和一家公司有诸多相似之处,尽管家庭是以感情为基础和保证,公司则以
制度维系经营。但是,家庭和公司一样都是不同性格的人的聚合,都有目标和愿景,都
有着漫长而遥远的路要走,在往前走的路途里,仅仅仰仗感情显然力量不够,所以很多
时候我非常愿意借鉴公司的一些管理形式,比如开会。和先生的开会其实简单,就是聊
天和沟通,家里有什么事不靠意会不靠心领,敞亮地说出来。伴侣一定要做你在这个世
界上最好的朋友,朋友之间有了坦率和开诚布公,一定战无不胜。
而和我家保姆的开会则是固定了时间和形式的,每周一晚上孩子睡了后,在餐厅开
会。这个习惯开始于我家同时用两个保姆的时候,开会内容无非是下一周家务的安排,
她们上一周工作的奖惩结果。有一次我先生下班回家,见我们在开会,窃笑不已:“弄
得跟真的似的。”哼!其实,就是真的,我家保姆每次开会恨不得带小本子记录。事实
上,我也发现,开会让她们分工更明确,也杜绝了两个保姆吵架的现象。现在家里就用
一个保姆了,她非常怀念以前三人开会的岁月,今天跟我说:“哪天叫小李回来,我们
开个会吧?”
作为全职太太,我曾经希望在进入这个角色后,彻底和所谓的职场挥手再见,实际
上身在社会中,即便没有工作在职场的具体形式里,心里也有无数职场的感觉,诸如疲
惫、倦怠。有时候,想抽离的感觉就特别强烈,“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欲望不时来袭。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该安排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了,在安排好家里诸多事情后,自
己一个人背着双肩包,约上闺蜜,到陌生的城市做一次短期的旅行,享受想念孩子和丈
夫的别样感觉。同时,听着电话里家人着急的电话:“家里壁挂炉熄火了,怎么重新点
燃啊?”心中暗喜:原来家里没有老大我,还是转不灵啊!
曾经看到一条微博,一个全职妈妈写的:“无固定上下班时间,24小时待命,周末
无休,无节假日,无工资,为了提升业务技能,每天还要上网进修随时和同行保持交流
。要求细心、耐心、反应快,脾气好,身体强壮、精力充沛,专注力强,善于应付各种
突发状况,最好具备一定的文艺才能,这份工作就是全职妈妈。”
半天的“阔太”,半天的13点
文/图_老妖
穿衣服从此有了规定
结婚后,我和大多数嫁穆斯林的中国女性一样,就这么入了教。得!先从穿衣做起
吧,就算不被要求立马戴上头巾,至少你所有的短裙、热裤就全扔了吧,这辈子你是没
机会再穿啰!家庭的稳定团结靠这个,社会的和谐共处也靠这个!
我被动放弃和一切男性单独相处的机会
男女授受不亲在阿拉伯得以完美体现。这里不但厕所分男女,连银行交费都排男队
和女队;女人去餐厅有“家庭区”;女人坐公交一定只能在前半截车箱,哪怕你边上都
是空坐,哪怕后半截车箱里男人们挤得头破血流,他们就是不可以越雷池半步;参加婚
礼都分女性专场、男性专场或男女混合场;游泳池有专门供女性的开放日;公园有专门
的家庭日;从小学起男生女生就分开学习……别说是陌生人了,就是家里的亲戚,除了
我自己的老公、亲爸、亲儿子、亲兄弟、亲公公外,其他的一律不可以单独相处。平时
老公不在家,如果有个陌生人敲门,门砸烂了女人也是不会去开的,对着门外的大叫一
声:“家里没人!”可不是嘛,其实她想说:“家里没男人!”
我是他的私有物品
自从我签下那张“卖身契”,我就不是我自己的了,我是他的!出门要先通知,干
什么都要先批准,和谁当朋友要他先过目。老公和所有的阿拉伯男人一样,把老婆看成
是他的私有物品,神圣不可侵犯。走在街上,如果哪个男人多看我两眼,他一定捏紧拳
头冲过去对着他吼:“看什么看!这是我太太!”
孩子拿着外国护照说中文
谁不说中文是将来的国际通用语?可孩子们到学校会被纯阿拉伯小孩子笑话:“你
是中国人!”这小屁孩不懂事我可以忍,可有些大人也不懂事儿,看到我的孩子总要评
头论足一番,我说我儿子像中国人多还是阿拉伯人多,你管得着吗?虽然我们没有上过
正式的中文学校,可不管怎么说,中文必须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哪怕不会写,也一定要
做个能说会唱的文盲。
彻底颠覆饮食习惯,吃个中餐像打仗
生活在阿拉伯,虽然这儿中餐厅也不少,但主要还是以阿拉伯菜为主了。在这里我
认识了一群像我一样嫁了老外的中国女人,于是我们约好每周一起上中餐馆大吃一顿。
每每那一天,我一定早饭不吃直接赴宴,一群人坐下先不唠家常低头猛吃,生怕吃慢了
过一会儿就没有了。后来我发现,只要我是在吃中餐,就一定目无旁人,全力以赴,就
担心对不起中华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给咱们老祖宗丢了脸。
生活习惯跟着宗教而改变
毕竟是后来加入的穆斯林,我不能像大多数天生的穆斯林一样养成良好的宗教生活
习惯。为此,老公很是头痛,光是一天五次的礼拜,他就再三要求、叮嘱,甚至命令我
去完成。阿拉伯人吃饭前要感谢主,饭后还要再感谢一番;挣到钱是主给的,丢了钱是
主安排的;哪怕生个孩子天生残疾,他们都可以坦然面对。有信仰的好处就是随遇而安
,不急不躁。大多数的阿拉伯家庭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存款、没有房产。
最怕过年过节
作为一个外嫁女,我最怕就是过年过节,中国的节日我是过不成了,到了外国的节
日就更没法过了。你要跟着他们傻乐,要融入这个大环境,他们那叫一个高兴呀,亲戚
来了一拨又一拨呀,我除了跟着陪笑脸,还要记得端茶送水、服务周到,往往一天下来
忙得腰酸背痛,却连这个什么节的由来还没搞明白呢。听他们唠着家常,常常是没头没
脑,一句话都插不上。
中文功底全部作废,语言能力越来越差
好歹咱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以前没事还常常帮别人写个情书、泡个妞,秋高气爽
时还能张口来两句诗,现在呢?冲着我那中文水平永远停留在日常用语的洋老公,这一
切全都是对牛弹琴。
平时天天说“倒杯水,倒杯水”,有一天改口说了句“递杯水给我。”把人家纠结
了半天,好像这“倒”出来是水,“递”过来的就不是水一样。于是花了半天自己先搞
明白,再好好传授于他,累得我直骂自己嘴贱,好好的水“倒”就是了,为什么今天非
要“递”了呢?
我成了国人眼里的生娃机器
一听我有五个娃儿,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我的天呀!可不是嘛,中国还实行着计
划生育,一般家庭哪有五个孩子呀。可在阿拉伯一家十个孩子都没什么了不起。阿拉伯
到处都是小孩子,那里的设施都考虑到孩子而去设计。不像在国内,小区里除了老人就
是狗,孩子却少得可怜。有些人说我就是个被老外利用的生子机器。我想说,“我们这
里,家家都努力多生几个孩子,没人有空去养狗。”
我是半天的“阔太”,半天的“十三点”
自从当了全职主妇,我的生活全都是以小家为中心,每天早上为了叫家里的少爷们
去上学,我起得比上班族还早。等孩子去了学校我要采购、做饭、整理家务……
在迪拜,不管你是中国女人还是阿拉伯女人,结婚后,大多都会成为像我这样的全
职太太。于是,每每我出门都会约上几个和我一样的全职太太,大家喝咖啡、聊天、骂
老公、逛街、买东西、开小灶……但一到下午学校放学前,一个个立马拿包走人,接孩
子的接孩子,回家做饭的做饭。多少迪拜主妇们莫不如此:上午,拿着老公的血汗钱,
挥霍在各大商场、超市、打折店。下午我们老老实实在家相夫教子,我们是司机、家教
、保姆、厨师……忙得活像个“十三点”!
贵重物品归他管
自从结婚后,老公就把我们的护照、房产证、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户口本、
学历证明等等全部收到一个专属的公文包,天天带着上下班!因为他娶了个中国女人,
一个让他没法有安全感的中国女人。我说:“你天天拿着这些重不重,万一丢了怎么办
?”他说:“我不天天守着这些才担心呢,哪天回来老婆没了,孩子不见了,人去楼也
空,我这大半辈子不傻忙活了?”
我和职场说“永别”
说阿拉伯人男权,主要体现在不让女人去工作。他不让我工作,宁可自己再累再苦
也不让我抛头露面,到职场上被别人使东唤西。你是我的,你只能为我一个人工作!你
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你的工作地点只能在家里,你可以洗碗洗到手脱皮,却不能帮别人
打一个字;你应该天天做好吃的饭菜给我们,却不能到办公室去泡一杯茶。不管你的专
业多么的难、多么的高深、你当时是多么的努力用功,结婚后,你的专业就是——相夫
教子。
各国全职太太大比拼
实习记者_黄颖
美国:享受医疗保险免税优惠
全职太太在经济上不会有太大负担,因为美国人一人工作,全家就可享受医疗保险
。并且,全职太太每年还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
德国:家务劳动有薪水
全职太太会有一份稳定的薪水,即每月300欧元的津贴。她们的丈夫也会因妻子在
家照顾孩子而享受优惠税。这两笔钱加在一起,德国的全职太太每月最多可享受1000欧
元的国家补助。
意大利:政府解决“后顾之忧”
除了有为全职太太提供的“多一个孩子多一份补助”的补偿费之外,社会保障政策
还为她们消解不幸离婚或丧偶的后顾之忧:如果丈夫一方想离婚,同时作为全职太太的
女方又没有过错,法官就会判处丈夫一定的生活费用给前妻以养活自己,直到前妻找到
工作或找到下一任丈夫为止;而如果丈夫不幸去世,作为全职太太的妻子每个月还能领
到丈夫生前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工资,一直到离世。子女同时还能得到国家另外的补助,
一直到十八岁为止。
日本:工作要交税,不工作却可以领钱
全职太太可以不缴纳保险金就享受社会保险的待遇。即使一天都没有工作过,到了
65岁也同样可以领取国民年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工作的女性必须向国家交税,
不工作的女性反而可以从国家领钱。
马来西亚、印度:丈夫给妻子“发工资”
2005年,马来西亚政府鼓励该国男子为妻子开设一个单独的养老金基金账户,以表
示对太太们在操持家务中所付出的劳动的承认。印度政府正在起草一项提案,让印度的
家庭主妇按月分享她们丈夫的收入,即丈夫要给妻子“发工资”。
法国:收入与一般工薪阶层相当
每月由政府提供补贴,最高可达约800欧元。另有约200欧元的住房津贴。因此,她
们的收入和一般的工薪阶层相当,越来越多女性选择专职在家带小孩。
韩国:政府提供培训课程
韩国政府部门特向全职太太们提供摄影、法律课程,培养“民间狗仔”举报违法行
为,并每次支付给她们最低5万韩币(约286元人民币)奖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