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发帖数: 12072 | 1 问:海外曾经有评论说您是李鹏的总理“幕僚”。您认为是否属实?
何:和李鹏总理,的确,有过一些直接联系。总理约见过我。但是什么“幕僚”之类的
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我只是曾就当时一些经济问题,向总理反映过一些个人意见而已
。
我认为李鹏总理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在他的任内,尽最大可能地顶住了“休克疗法”。
这在当时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浪潮,势头很大,可以说是支配八十年代至九十
年代经济改革的主流声音。
由于李鹏总理一直坚持渐进改革的方针,因此被指责为“保守派。”
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是支持李鹏总理的。
问:您主要就哪些经济政策问题向李鹏总理提过建议?
何:比如关于“生产过剩”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对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的主要贡献。
你查阅一下,从 1988 年到 1991 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常说中国经济问题的
根源,是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讲社会需求过大,经济供给
不足。这种观念的理论根据,实际是八十年代在中国一度十分流行的匈牙利一个经济学
家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 科尔奈,匈牙利改革经济学家,著有《短缺经济》。
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天然存在投资饥渴症,症状表现为供给瓶颈,排队抢购和商品短缺。
这种理论在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在中国经济学界十分流行。)
但是在 1989—1990 年间我认识到,中国经济的真正问题,根源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
“生产过剩”。所谓“生产过剩”,就是说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就是“总供给大于总
需求”。这与前面官方的说法正好相反,与当时占主流而且流行的看法也是正好相反。
李鹏总理在知道我的这一新看法后,很重视。他曾派秘书专门听取我的意见和建议,后
来又亲自约我谈。
问:“生产过剩”与“供给不足”,这两个提法的确是相反的。但这是否只是一个提法
问题?如果落实到实际的经济政策上,会有什么差别呢?
何:如果根据“短缺经济”的观点解释,那么发生在 1988—1990 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
困难的原因,就是由于中国生产力落后,许多部门出现“瓶颈”,导致供给不足。
当时我曾看到国务院发展中心送给中央的几个材料,那是他们 1988 年邀请来华访问的
几位美国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建议,其中包括弗里德曼给赵的一封信(见附件
)。
这些美国专家从新自由主义和新货币主义学派的立场看中国经济改革,认为制约中国经
济的根本原因是供给不足,所以必然会发生经济过热。在价格一旦放开后,就导致了通
货膨胀。
当时中国银行中有比较高额的社会储蓄。这些美国专家警告中国政府,说这巨额的人民
币储蓄,就好比正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旦放出来冲进市场,就会导致抢购风潮,从而
会使物价上涨得更快。
据此,他们给中国政府提供了如下的政策建议:
( 1 )多囤积商品、物资,以防止通货膨胀,准备应付抢购风。
( 2 )多进口、少出口。
( 3 )提高银行利率,吸引和鼓励储蓄,把货币老虎关进银行。
( 4 )结束外汇管制,放开汇率。让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由市场决定。据说这是消除通
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还记得这一段历史的人会知道,这些政策,在1989 — 1990年间,事实上大部
分(除第四点外),已经被国家在政策上试着采纳了。
问:听起来这些美国专家的意见也很有道理。您当时认为不应该同意吗?
何:是的!在 1989—1990 年间,我正在重新研究《资本论》。当时中国经济中发生了
严重的企业三角债问题。我观察所谓“三角债”的发生,往往与企业销售产品困难有关
。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于是资金就收不回来,于是就还不了欠债。我意识到,这个“
三角债”问题,其实质就是马克思讲的金融信用危机。
而发生金融信用危机的原因,则是由于企业生产出的成品大量积压,也就是发生了古典
经济学常讲的“生产过剩”。
因此我认为, 1988 年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根源实际是出在金融流通链条的阻断上
。由于经济改革已造成市场流通的多元化,破坏了原来国营商业对于企业产品统购统销
的体制,导致国有企业的产品销售困难大量积压。
因此,尽管当时表面上是某些基础产品呈现着“短缺”,发生所谓“经济过热”。但是
看一看当时商业和企业中的库存情况就知道,各地出现了大量产成品积压,导致商品库
存不断上升。
正是产品销售困难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导致还债困难,又导致相互拖欠的债务问题
。由此导致的经济危机,实际正是马克思所讲的表现为“生产过剩”的流通危机。
因此我认为,为了解决这种危机,恰恰不能采取美国专家们所提供的那种建议,也就是
说:不能囤积物资,不能以高利率吸储;不能扩大进口商品(消费品),因为那只会使
国外商品涌进来进一步挤压占领国内产品的有限市场空间,会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关于我国经济发生了“生产过剩”这一新的经济观点,我首先通过 1990 年 11 月 23
日 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与日本“ S 教授”的谈话录,明确地提了出来。我说当时中
国经济并不是面临“短缺”,而是面临着“生产过剩”。这个观点是向主流经济观点所
宣示的一个明确挑战,结果立即引起了经济学界一片反对和怒骂之声,说何新是胡说八
道,简直不懂经济学的基本常识。
问:那么在当时,您认为可供选择的对策是什么?换句话说,您提出“生产过剩”这一
理论的具体政策涵义是什么?
何:既然问题出在“生产过剩”而不是“短缺”,那么根据这种新的认识,我当时向国
务院领导提出了新的政策思路,我建议:
( 1 )削价清理库存囤积品,换取资金回流,加速资金周转速度。
( 2 )降低利率,释放储蓄,鼓励消费,激活市场。
( 3 )抑制进口,积极鼓励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从而换取外汇。
( 4 )控制投资规模。
你可以注意到,这种思路与那些美国专家们的建议恰恰都是正好相反。总理为此派秘书
和我谈话,详细听取了我的意见,并作了笔录。
其后,我又写了一系列文章呈报国务院领导人,进一步论证关于“生产过剩”这个问题
。 (参看何新 1991 年 7 月致李鹏总理的信,《何新经济政治论文集》(白皮书)第
368 页。)
尽管经济学家们发生了巨大的反对之声,但是我的意见还是被领导听进去了。国务院根
据新的思路,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例如:连续几年间不断调低存款利率,
实行双休放长假制度以鼓励民间消费;遏制重复建设压缩投资项目等等。特别是后来采
取出口退税等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大力拓展出口市场。不难看出,所有这些政策措
施,实际都是基于中国内部生产力已存在过剩的理念才能形成的。
这些措施很快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因此到 1993 年以后,中国的这一轮经济危机已基本
得到摆脱。不久,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不再讲什么“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种莫名其妙的
提法了。
正是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出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政策,中国现在成为了所谓“世界的
工厂”,迅速地融入了国际经济体,使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几乎渗透到全球的每一个角
落。
问:但是,现在有的经济学家更乐于提倡“内需主导”的发展思路。
何: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一是因为中国存在巨大的过剩劳动力资源,二是因为中国在许
多生产部门现在都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生产能力。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国内资源有限,人
均资源占有率更是少得可怜。
中国已经根本没办法再走关起门来搞建设的闭锁之路。中国已经与全球市场,全球经济
体制形成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中国一旦失去外部市场,失去外汇资源,中国
的失业问题、生产力过剩问题就根本无法解决。靠“内需主导”,只能是一条愈走愈窄
的死路。
必须拓展出口,设法占有份额不断扩大的海外市场,通过国际交换换取外汇,从而汲取
国际资源,才能使中国经济日益强大,并且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
再回过头看一下当年弗里德曼关于中国改革的建议,也许其中只有一点是可取的,即通
过市场改革解放原来在计划体制下被牢固地束缚着的人力和资源要素。
事实上,中国 90 年代期间的高速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廉价劳动力的解放、
开发和利用。二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正是由于中国政府在九十年代实行了积极鼓励出口
的政策,再加上中国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外汇管制体制,这才带来了一个意想不
到的结果,即随着出口额度的增加,中国国家的外汇储备得到了大幅度增加。
近几年来,中国的许多国有企业都解体破产了,但国家的经济实力并没有明显地削弱,
原因就是由于国家手中掌握着居世界第二位的巨额外汇储备。
而现在回过头再去看当时那些美国专家提供的改革建议 —— 虽然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出
于恶意的动机。但是,弗里德曼向中国政府所提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尽快解除外汇
管制,开放金融,让人民币自由兑换。”(见附录)试问,如果当年中国真的采纳了这
一建议,那么中国能否承受住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还会有今天吗?
问: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今天骄人的经济成就,中国的崛起,正是由于走了市场导向
的经济改革道路。而这条道路,正是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引导下走过来的。
何:我之所以要回顾 90 年代这场政策争论,就是为了回答这一个问题。历史提供镜鉴
。各位可以比照 1988 年弗里德曼给赵的市场改革建议,认真思考一下。看看弗里德曼
等经济学家当时给中国政府出的是什么主意。其实弗里德曼的这封信,就是新自由主义
经济改革方案的一个大纲。
的确,那些主张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今天仍把中国的经济成就,说成是私有化的市
场改革的结果。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这样相信。所以他们还在鼓吹要“深化”这一方
向的改革。但是参照我的上述回忆,人们可以想一想,如果当年李鹏总理照搬弗里德曼
的那些建议,而不是实行与之相反的经济对策,中国在 90 年代初究竟是否可能走出
1988—1991 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关于这一段政策争论的历史,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对外讲过。但是现在,我认为有必要
讲出真相了。因为当年的当事人们都还在。也因为今天,中国又一次站在面临选择的十
字路口上。
中国今天的确已取得了极其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中国今天也面临着极其尖锐复杂的种
种问题,比九十年代初期面临的问题复杂得多,严重得多。面对纷至而来的“深化改革
”的建议,当局者不可不慎重思考和作出选择。
我认为,中国今天之所以取得了不同于东欧、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成就,就是由于中国政
府实行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经济政策,而拒绝照抄类似“哈佛计划”、“ 500 天计
划”、“弗里德曼建议”这样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方案。
然而,另一方面,今天中国之所以面临着国企崩溃、失业严重、社会对立尖锐的危机和
困难,恰恰也正是由于后来(主要是在 1998 年以后)仍然采纳了许多新自由主义的“
改革”措施才造成的。 |
w****2 发帖数: 12072 | 2 re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问:海外曾经有评论说您是李鹏的总理“幕僚”。您认为是否属实? : 何:和李鹏总理,的确,有过一些直接联系。总理约见过我。但是什么“幕僚”之类的 : 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我只是曾就当时一些经济问题,向总理反映过一些个人意见而已 : 。 : 我认为李鹏总理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在他的任内,尽最大可能地顶住了“休克疗法”。 : 这在当时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浪潮,势头很大,可以说是支配八十年代至九十 : 年代经济改革的主流声音。 : 由于李鹏总理一直坚持渐进改革的方针,因此被指责为“保守派。” : 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是支持李鹏总理的。 : 问:您主要就哪些经济政策问题向李鹏总理提过建议?
|
f*u 发帖数: 5923 | |
S****t 发帖数: 2183 | 4 何新几乎每次都是危言耸听,但是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对的。 |
w****2 发帖数: 12072 | 5 何新比弗里德曼强,至少对中国经济的分析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何新几乎每次都是危言耸听,但是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对的。
|
k*********u 发帖数: 2897 | 6 这帮老外比较在行的就是把一些煞笔逻辑,东搞西搞,花大功夫编成理论,
看起来冠冕堂皇,就开始骗人.
何新,包括宋鸿兵,反对计划生育的倡导者易富贤,还有这个坛子里面的很多言论。
理论上都不够细致严密,论据也不够多,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言论的正确性。有如这个班上有人说的,他们属于先醒者,最先意识到问题的阶层。
因为作为一个爱好者,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为了证明一句话,而搞无数的论据。
这一点我体内讨厌很多文科文章的,一本几百页的书,可能就一句有用,甚至一句都没有。
而太祖的文章是个例外,篇篇短小精悍,针针见血。
以前有人吹牛比,有几十万字著作,后来明白了,有的人就是在制造垃圾,写几千万字,也全是垃圾。
说来说去,中国的事情还是要真正热爱中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人来作主。
弄些煞笔买办,王八蛋,党棍,会钻营的老油子(盛祖光之流)占在位
置上,只会让这个国家离人民越来越远。 |
w****2 发帖数: 12072 | 7 赵本山:"哎,没事走两步。。。"
他们就是会忽悠,接着忽悠
这个班上有人说的,他们属于先醒者,最先意识到问题的阶层。
据。
没有。
字,也全是垃圾。
【在 k*********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帮老外比较在行的就是把一些煞笔逻辑,东搞西搞,花大功夫编成理论, : 看起来冠冕堂皇,就开始骗人. : 何新,包括宋鸿兵,反对计划生育的倡导者易富贤,还有这个坛子里面的很多言论。 : 理论上都不够细致严密,论据也不够多,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言论的正确性。有如这个班上有人说的,他们属于先醒者,最先意识到问题的阶层。 : 因为作为一个爱好者,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为了证明一句话,而搞无数的论据。 : 这一点我体内讨厌很多文科文章的,一本几百页的书,可能就一句有用,甚至一句都没有。 : 而太祖的文章是个例外,篇篇短小精悍,针针见血。 : 以前有人吹牛比,有几十万字著作,后来明白了,有的人就是在制造垃圾,写几千万字,也全是垃圾。 : 说来说去,中国的事情还是要真正热爱中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人来作主。 : 弄些煞笔买办,王八蛋,党棍,会钻营的老油子(盛祖光之流)占在位
|
g*********o 发帖数: 4653 | 8 是个务实而智慧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根源挖掘出可行的、根本的解决方案。
他的另一个聪明之举,在于在合适的时候公布实情,还原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