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r 发帖数: 461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共産豬2),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珍贵的记忆-上海友谊商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8 10:25:22 2012, 美东)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461540.html
珍贵的记忆-上海友谊商店
上海友谊商店位于上海中山东一路33号后北京东路40号,捡起我们陈旧的记忆——曾经
是一家上海独一无二的高贵而神秘的商店。并不是任何一个店家都可以冠以“友谊”这
个称谓的,也不是可以随便出入“友谊”的。原上海友谊商店总经理黄真诚说:“全国
友谊系统这友谊之名,还是源于上海的。”友谊商店对于上海,不仅仅是个品质高贵的
商店。
然而,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上海诸如友谊商店规格的店已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物质的繁荣丰富已淹没了人们对过去友谊商店的记忆。这个曾被认为高贵而神秘的地
方,自然成了历史,让我们轻轻咀嚼她曾经的韵味
1995年,原上海友谊商店营销科专事接待的庄峰先生,曾经给我看过一摞粉红色的单子
,这是《上海友谊商店接待任务通知单》。庄先生一数,那年至6月底,已接团18个:
巴基斯坦海军司令、冰岛总理、塞舌尔总统、澳大利亚议长、宝珠号游船、马可波罗游
船、富士丸游船、美国海五号游船和信天翁游船等,这些通知单也是庄先生设计的:上
有代表团名称、国籍、人数、来店日期及时间,商店接待要求和注意事项若干。
庄先生很职业:“代表团来店,大多是市外办通知,有时市府警卫处、市经保处也会发
来通知。一般都是隔天通知或是提早半天。国宾来前一是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工种
、岗位各守其责;第二是要备好商品,外办会介绍客人的购物要求,如没介绍就要向陪
同了解。我们事先把这通知单送达店内各有关部门,做好一切准备。”
在1995年,贵宾团来店的保卫分一、二、三级,级别就是规格。一级待遇:国家元首级
。商店旁的马路封锁,有开道车。市、局、公司和店领导全程陪同购物。二级是政府总
理、总统夫人等,无开道车也无须封路。三级为部长。现在贵宾团来店购物也不关店清
场,营业照常。庄先生印象中的一次封门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次的接待,来的是丹麦
国王。
友谊商店的接团记录,画出中国外交的直观形像和生动清晰的历程:上世纪50年代,苏
联老大哥居多;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朋友占了主导;70年代,以中美、中日邦交正常
化为分界,朋友开始广泛起来。
1971年,“文革”期间,总共才有三批客人:5月21日是苏联“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
,5月24日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10月10日是埃塞俄比亚
海尔·塞拉西皇帝。
说起西哈努克亲王,据说是到上海友谊商店走得最多的国家元首。从1971年至1974年,
每年一趟,亲王的购买力强。商店的员工说,亲王买东西不是要这个不要那个,而是这
个不要其他都要。他在工艺品商场买很大的漆器花瓶。亲王来时,院里的车都停不下,
只得停在外面路边。亲王进店和大家握手,走时与大家再会。原针纺商场负责人白先生
记忆犹新。“西哈努克买东西是比较多的,在我们这里买丝绸、纱龙、国太绸;单是纱
龙,有次一下子就买了2000条。那时真忙,来了100多人;复旦大学法语班同学在整个
楼面作翻译还不够,大家忙得满头大汗。我看见一个青年在一边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
叙说话,以为他是中方陪同,就走过去请他帮营业员翻译。后来为这事还吃了批评,原
来他是柬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华裔。”
菲律宾的马科斯夫人,上海人也有印象,是大户。有人还记得她一次买走50件漆器,还
有不少地毯。有人因马科斯夫人要200匹双绉(每匹7磅、50公尺长),店里不够跑到仓
库拿,然后直送到机场,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吃上晚饭。
前苏联,有个开在莫斯科郊外清清小河边的小白桦商店,名传全世界。1951年5月,新
生的共和国还不满两周岁,中央贸易部就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沈阳五城市建立
了高级消费品商店,这是“友谊商店”的前身,为高级首长服务遂为一项内容,俗称“
特供”。这是特定社会特定历史的产物。所以友谊商店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产物。
1958年,开业之初的上海友谊商店的对内供应对象:①国内各民族代表团和首长;②市
民。
1961年,停止供应市民。
1965年的中宾范围则是:①中央、各省市、自治区及本市的党、政、军局以上负责同志
(包括统战对象);②各有关接待外宾单位的接待及陪同人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经国务院批准,商业部、外贸部和外交部在1972年5月20日联
合发出《关于友谊商店商品经营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供应对象是外宾,对内一律不
供应。至此,进入友谊商店全凭一本护照,而且国内亲友不得随同进店。
但当时的上海市革委会财贸组在贯彻时,供应对象仍有中宾:①出国人员;②远洋海员
;③首长,但供应首长要根据市革委会办公室、外事组、财贸组等有关上级介绍信或电
话通知。对认识的首长和由负责同志陪同来店的首长也可供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直接进友谊商店购物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地方其他
领导同志需凭市委办公室介绍信方能入店购买。
改革开放以来,友谊商店在80年代迈出大步。1985年10月起按系统、条线发放参观券对
内开放,其次是门售参观券。1989年7月,对市民开放。
对内的开——关——开,上海友谊商店走过整整52个年头,和祖国一同走向成熟,那特
权的退出和淡化是个重要标志。
在友谊商店,官可是见了不少。店里的不少人都有这么个感受,官愈大愈没架子,愈是
好说话。
白先生说:“那些常陪外宾来的部长都熟了,我们见了也不叫部长,他们见了也叫我老
白。张才千副总长陪巴基斯坦军事代表团来店,张才千将军还发香烟给大家抽,那个香
烟没牌子、烟丝黄黄的,一股清香。”
白先生那时是针纺商场的负责人,他说“文革”时许世友和成都部队的政委严政来店。
许世友买了一段毛料,严政看了也想买,但按有关规定他不能在店内购物。正尴尬,许
世友说:“算我买,然后再给严。”
邮电部部长钟夫翔因出国来店购买服装,并想同时给夫人买条裙子,因夫人不出国,营
业员说不能购买。部长遵守规章。
中国政治舞台上不少风云人物,在友谊商店走过。虽说不曾在店堂内施展唇枪舌剑,也
没亮出什么拳脚招数;但他们在商品面前,不经意地就多少露出点什么来。
在改变了世界之后,友谊商店的大门敞开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率团乘他的“76年精神号”专机到达北京。一周之后
,代表团走进上海友谊商店。这一周,后人称之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这是上海友谊商店第一次接待美国官员。商店提早2个月备货,组成专门货源班子,抽
13人跑遍20多个省市采购扩大品种2500多种。
那天,总统和夫人未来。人们记忆中,基辛格没有买东西,只是在旧工艺商场看看那些
旧货和古董。要这个精明的犹太博士掏腰包确实不易。黑格将军,这位尼克松的国家安
全顾问,店中人印象深刻。高个,精神,板着的脸不带笑容,还记得他的脸色有点鹅冠
样红,兴许那晚多喝了茅台酒。
这一年,是新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有着特别意义的年份。2月,中美关系坚冰打开。9月,
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角荣来了。9月24日,代表团一行包括记者来到友谊商店,浩浩
荡荡的246人。中国政府赠送日方的礼物是上海友谊商店代办的。田中首相、大平外相
和二阶堂官房长官每人两枚价值2万元的鸡血章,其中一枚已刻好姓名。代表团所有成
员均有礼品,并在礼品上一一写上姓名。
走进这个友谊之门的还有:英国首相希思、撒切尔夫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南斯拉夫
总统铁托的访华团,法国总统蓬皮杜的政府代表团、法国总理雷蒙·巴尔和夫人一行、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和王后、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和夫人、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和王后
、新西兰总理戴维·朗伊和德意志联邦主席等重要贵宾……
政要们大户大款模样的不多。冰岛总理和夫人不买古董,只买几件景泰蓝、几件羊毛衫
。1995年7月来店的罗马尼亚总理尼古拉·沃克罗尤只买了一件真丝男茄克衫和五根丝
巾,近千块人民币的开销。意大利总理进店出店才买了300多块人民币的商品。
上海友谊商店购物排行榜
占据购物排行榜之首,要数日本人。其次是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欧美人花钱的力度
与我们所想像的相去甚远。囊中较为羞涩的,看来是那些原属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
1995年6月15日,上海友谊商店创下日营业额的历史最高纪录:开销自乘“富士丸”游
船而来的600多日本游客之手。为方便购物,商店提前准备好800个信封,分别装入价值
等于一万日元的人民币,可这还不够兑换,遂又加了100份。那一天,日本游客单买海
藻减肥皂(SOFT)就达90箱共计65604块,合9.76万元。
日本人比较喜欢的商品还有中成药、贵重的壮阳强劲的补药,日本顾客一买起来就是六
七万元的补药。此外,真丝服装也很受欢迎。也有的中意些古董、字画等。日本人购物
出手大,购买力极强。他们的这些日元在国内买不到什么,而在这里可满载而归。日本
人进店一见这么多价廉物美的商品,忍不住就发出一片“牙西”的声响。
同属发达国家这一档次的欧美人,买起东西来就不那么的潇洒了。老美、老法是不太肯
用钱的,买些景泰蓝、真丝面料,还有700~800元一件的含毛95%以上的羊绒衫就打道
回府。连撒切尔夫人,在店里兜了一圈后,没戏。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来店一次
就用了21.84万元人民币,买了二串项链(14万)、2幅名画(4万)、三把扇子等。一
个大企业岩井集团的老板买个象牙雕刻就是140万人民币。
打友谊商店一问世,来得最多的就是苏联人,仅当初供应对象外国专家中,苏联专家就
占了90%。前些年来了个红旗歌舞团,把店里的毛巾、浴巾、毛巾被一扫而光;另外的
目标就是棉制品和羊毛毯。
阿尔巴尼亚人来就买点丝绸。那年,朝鲜《血海》剧组来沪。把蓝的绿的紫的大红的、
印着牡丹的达花贡,黄黄的金银丝织锦缎狂购一番,回去做床罩、窗帘门帘。罗马尼亚
军队“多依那歌舞团”来店,一团员因钱不够,看中一件皮大衣却不能如愿,问中将团
长借,团长不肯,只得悻悻而去。
最奇妙的是采访中听到的“党兵”。被商店营业员称之为“党兵”的,是“文革”间做
买卖较为头痛的一族。“党兵”的称呼随翻译而来,指的是在沪读书受训的越南等国人
,钱么不多,往往东西买回去过一周再拿来调换。
购物是对来访者安排的一个重要节目,无论是对国宾还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者。小小的商
品中凝聚着历史,融会着文化,洋溢着友谊,折射出实力,焕发出无穷的神韵。这是我
所能够感知的。与我有关,或许无关。都是值得品味的,若有所思,若有所解。我以自
己习惯的姿势,漫无目的地观望,随想,这是我们的城市,有一些东西一闪一闪。我看
见城市的脸上分享着光与影的生机,是一种动态,一种奇异的幻影,它现在无疑已经被
热情洋溢的纪念与无尽的回归所消耗。 | z*m 发帖数: 3227 | 2 现在是超豪华的半岛酒店。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communipig2 (共産豬2), 信区: History : 标 题: 珍贵的记忆-上海友谊商店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8 10:25:22 2012, 美东) :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461540.html : 珍贵的记忆-上海友谊商店 : 上海友谊商店位于上海中山东一路33号后北京东路40号,捡起我们陈旧的记忆——曾经 : 是一家上海独一无二的高贵而神秘的商店。并不是任何一个店家都可以冠以“友谊”这 : 个称谓的,也不是可以随便出入“友谊”的。原上海友谊商店总经理黄真诚说:“全国 : 友谊系统这友谊之名,还是源于上海的。”友谊商店对于上海,不仅仅是个品质高贵的
| G*******n 发帖数: 688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