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 发帖数: 11893 | 1 网文:畸形金融毁了浙江实体产业 转自 何新博客
作者:杭州麻神
发表日期:2012-7-22
几点想法,关于浙江怎么了?最近被好几个媒体记者追问浙江怎么了?我自己也
纳闷,浙江到底怎么了?回头想想,浙江好像也没有怎么,只是在还债而已,出来混的
总是要还的,浙江在还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帐罢了。
浙江的经济虽然在总量上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状态,但是我到是认为其实浙江在过
去的十年里基本上是属于倒退阶段,经济层面没有任何的进步,我们回头仔细看看,十
年前我们谈论浙江企业的时候,谈谁?万向。现在我们谈谁?还是万向。十年前娃哈哈
就已经全国闻名,十年后还是娃哈哈,这十年来涌现出多少家大型,超大型的企业了么
?可以说这十年,浙江经济领域几无作为。反倒在一些负面新闻里大家听到了很多浙江
大型企业,从08年的华联三鑫,到12年的中江控股。从08年的浙玻,到12年的高盛科技
到虎牌控股。尤其到现在的所谓600家企业联名上书。需要反思的并不只是政府本身。
如果按区域来看,浙江在08年到12年,除了经济不发达的衢州地区和丽水地区外,
基本上每个地级市都已经洗牌过一次了。我们鲜听说有企业能在这四年来安稳的走过来
?为什么?这个命题很值得思考。
我前几天接到香港一家媒体的电话,问我怎么看浙江的这次危机,政府能解决么?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自己总结下来,主要是这么几个问题吧。
过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害了浙江。很多人都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我觉得我是对的,
可能问题出在怎么理解发达两个字吧。浙江的金融其实很发达,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
很多家银行,其实很少有地方像浙江这个区域体现出两个特征:(1)金融机构数量仅
次于上海,北京(2)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风险容忍程度远超过金融更为发达的上海、
北京。
这两个特征很有意思,浙江的经济总量其实在全国列在广东、山东、江苏之后,位
列第四,大概2011年的数字是31000万亿左右,但是我们仔细来看,浙江的金融机构家
数可能是位列全国之首。基本上所有能开设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都在浙江开设了分支机
构,如果不能开设分支机构的也以办事处等名义开设,同时更奇怪的是基本上在2002年
到2009年前,基本么有听说过亏钱的金融机构,谁来都赚钱,而且盆满钵满。
还有几个数字,大概在2010年之前,工农中建,除了中行在系统内排名不靠前外,
其他三家都是系统内排名前三,农行长期在系统内排名第一,工行基本差不多,建行有
连续两年在系统内排名第一。在同一时间段内,三家金融机构同时在系统内排名前三,
就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另外,更何况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等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
各自系统内都占比极大份额,高者甚至占到四分之一,那是个什么惊人的数字?
浙江就因为超强的盈利能力使得各家金融机构都挤尽脑汁想来浙江开设分支机构,
许多本不被允许开设异地机构的城商行,也开始陆续进驻浙江,到现在为止,杭州街头
的银行,堪比公共厕所,只多不少,所以我总是跟人调侃,在杭州,你可能找不到公共
厕所,但是你肯定找的到银行。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放贷的难易程度,浙江绝对全国第一。我记得06年在银行当
信贷科长的时候,我曾经去北京汇报工作,要求总行增加对浙江贸易流通类企业的扶持
力度,当时总行要求对贸易流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但是浙江事实上的
贸易流通型企业没有低于85%的,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总行不进行改变的话,浙江基本
上就处于无业务可做的范畴。后来总行给予了权限,允许到85%左右。当时总行说了一
句话,全国就浙江一家,别无分号。这段话让我回到浙江以后想了很久,我所提的要求
,到底这么做是对还是不对?
08年工作关系到上海去,当时也在上海看了几家企业的情况,然后看到一家企业资
产抵押全额抵押打7折,申请1500万贷款,居然被驳回了好几次,我当时很纳闷问银行
,你们难道这样的企业也不批,那你们还做什么业务?银行同事回问我一句,难道你们
有抵押就放贷款么?我想想,好像的确是啊,有抵押就放贷款了啊。别说抵押,在浙江
,基本上的企业有个担保基本上就做了。如果一家担保不行,那么在拖一家,差不多总
就可以了。到是让上海的同事很诧异。
浙江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可能是因为金融机构太多,竞争极为惨烈,企业总是在
各家银行之间游走,不断的挤压银行的底线,所以很多企业的贷款条件会不断的下降。
尤其这里有个很大的前提是99年到08年的这将近十年里,浙江经济极为快速的发展的同
时,贷款质量一直非常高,几无坏账,我记得当时去总行汇报,总是带着优越感的抨击
总行的政策说,你看我们一直就这么做的,从来没有出过问题,你们总行屁也也不懂,
就少干预点吧。在这种盲目乐观的前提下,各家银行的确也给了浙江的各家金融机构的
分行极大的权限审批业务。
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不断下降放贷标准的两重原因叠加下,使得浙江经济出现了一些
很重要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我认为是实业空心化现象的蔓延。很多人奇怪,为什么
浙江金融发达反倒会导致实业空心化,照理说金融发达应该是促进实业发展才是。但是
很可惜,浙江并不是这么一条道路而来。
从02年开始,经济不断上行,大量的实体经济的确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
时带来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很多实体经济发展到后来,实体经济发展所带
来的利润远远赶不上固定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举例来说,很简单就是很多人辛辛苦
苦开厂做实业一年才赚一千来万,但是他当时买的土地盖厂房的土地可能反倒能赚几个
亿。
但是很多人会问,这个跟金融过于发达有什么关系么?有关系,关系而且很大,因
为一旦目标发生了改变之后,经营模式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因为大量固定资产的升值
要高于实体经济利润的创造,使得很多企业就会不断的去得到资金,然后扩大对固定资
产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资金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自身所需要的资金,这里面金融的过于发
达就会助推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金融机构变相的给予企业远超过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资
金,就是帮助企业去扩大和增加对资产的投入。帮助企业圈地,买房,甚至去做房地产。
过去的十年来,这种情况不断得到恶化,就产生了一个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量真正他是干实业的人没有好结果,而大量没有专心干实业,不
断通过实业套钱用来做投机的企业却一个个暴富。使得很多企业自然而然都依样画葫芦
走上了投机生涯。
我有个朋友,主业是做建筑工程的,06年才东拼西凑买了套房子,花了三百多万,
一年后这套房子涨到了800多万,一年不到的时间,让他春心萌动,于是就是利用他的
建筑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贷了600多万,这个钱到手后,他又去买了套房子,花
了700多万,评估1200万,抵押贷了800多万,又去买房子,大概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
买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筑公司的平台贷的款,到了09年下半年的时候,他的资
产就过亿了,然后有一次吃饭跟我说,早知道赚钱这么容易,他做什么建筑啊,做了二
十多年建筑,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他就利用建筑企业的平台,不到
三年,就赚了五六千万。
在浙江,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02年以来依靠固定资产升值成为暴富的人比实业暴
富的要多的多,所以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到一种怪圈中去,创业,然后请人管理
,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贷款,贷款来的钱去买地,
或者去做别的投资。反倒没有花钱在实业上,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实践都证明了,在
当前的趋势下,土地的升值或者投资的利润要远高于实业的经营。实业日益沦落为企业
向银行贷款的一个依据而已。而银行也都知道,但是受限制于经营压力也变相的给予了
这种支撑。
浙江从而演变成了全民投资或者全民投机的盛宴狂欢之中去,在经济不发生太大变
化或者下行的情况下,这种盛宴有可能维系,但是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噩梦就不期
而至。
浙江的金融到底发达不发达,我在举几个例子。在浙江的银行中为了将贷款放出去
,无所不用其极。不知道别的省份有么有。在浙江基本上只要有抵押物,不管什么公司
,都有渠道能拿到贷款。在浙江会有很多的贷款品种出来,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
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评估,然后在打折的方式,但是在浙江抵押物不但可
以不打折还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万的房子,可以贷到1200万。你没有企业平台,
银行会给你找企业平台,你缺乏贷款条件,银行会给你造贷款条件,你没有流量,银行
会给你造流量。如果这个银行不干,那行,我换个银行。
在浙江在抵押不行的情况下,也还产生了所谓联保联贷,就是几家企业共同互相担
保的方式贷款,政府还大力推荐企业这种贷款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是帮助企业还是害了
企业呢?
我以前做银行的时候,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确实需要钱,那么
钱要给到位,给少了也是风险。第二个观点就是给一个企业超过他自身所需要的钱,那
不是帮企业,那是害企业。
浙江一直在喊中小企业融资难,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我没有做过统计,我只是
自己瞎琢磨的,我可以说浙江的企业所用到的贷款90%是被挪用到生产经营以外的,换
句话说,浙江的企业其实不缺钱。那不缺钱为什么要贷款?因为浙江的老板有天然的敏
感性和赌性。
所谓敏感性就是能赚钱的事情,浙江老板能先天下人知道,所谓赌性就是只要有1%
赚大钱的机会,就会愿意去博,结果先不管,干了再说。这两种性格是浙江人能闯天下
的根本,也是浙江老板总出事情的根本。
浙江中小企业到底多缺钱,有时候是个伪命题,对于贷不到款的人去扩大资产投入
的人,铁定说自己是缺钱的,因为眼红人家,也希望能贷到款去做投机,所以会不断提
融资难的情况,从而形成了看上去都缺钱的样子,但是静下心来看看,他们应该是缺钱
去投资,而不是缺钱做生意。我在干信贷调查的时候,总是发现要帮助客户去想钱借来
干什么用这个事情,对于有些客户还要劝他们去贷款,有些心平点的老板,会说,给我
钱干什么,又没有什么用,还要付利息。小日子过的挺好,懒得折腾。你也没有办法,
但是大多数浙江老板,却会很直接的跟你说,他缺钱,因为他要买房子,他要拿地,他
要干一票等等。
有段时间我在义乌小商品城里想开发一个贷款叫商户贷,其实很多银行现在都在做
了,但是真的很好玩,走访下来,其实商户们,如果只是做生意的话,压根不缺钱,因
为他们本身的现金流都很好。除了可能临时性的进货的时候,会用到一些钱的话,基本
上平时都是账上一堆存款,他们缺的反倒是理财通道,而不是贷款渠道。所以我对市面
上很多银行打的商户贷款,很不看好,弄到最后又是一个变相害人的方式。
那么在去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浙江企业明明不缺钱,为什么还会这么多银行拼命给
他们贷款呢?还帮助他们去造假以获得贷款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年轻时候也问过很多次我的领导,我领导说,归功于浙江人
民神奇的赚钱能力吧。浙江人民过去几十年里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率先创富成功
,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浙江人民也还是很讲究信誉,一般来说刻意违约的情况是很
少的。所以08年以前浙江的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坏账指标一直是全国第一。前面也论
述过这个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银行明明知道浙江的企业可能并不是实质需要用钱,但
是也是乐意给浙江企业家钱,一方面是相信浙江企业家有赚钱的能力,所以能还得起钱
,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的确全国范围内来看,可以给贷款的地区并不多。
我接触过很多地区,因为当地根本贷款贷不出去只能变相跑到浙江来收银行承兑汇
票来解决放贷问题的地方。相对任何一个地区而言,浙江的风险度还是低的。所以这就
能理解为什么个别股份制银行会将全国的信贷规模的一半投放到浙江市场上来的原因了。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浙江真的吃得下这么多贷款规模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以大规模的风险事件就爆发了。
当一个区域内都只是个别性的投机的事件的话,影响其实总归是有限的,但是一旦
区域内的群体性的投机的时候,问题就大了。在加上中国的金融机构本身就存在极大的
制度缺陷的时候,两者叠加的情况一旦出现,那么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很自然了。
我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对风险的理解,我是09年离开银行的,当时我就写过一篇文
章抨击银行贷款跟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导致企业一直在做短贷长用的事情,所以,
我认为当贷款的期限与企业的实际用途期限不匹配的情况下,其实企业的风险是巨大的
而不确定的。
浙江的企业,赌性很重,胆子很大,敢用短期的资金去做中长期的事情,于是不可
测的事件就会非常多,再加上浙江的金融普遍接受担保贷款,那么就自然衍生很多外围
事件。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在有个工厂,年产值4个亿,利润大概3000万左右。厂因
为建的比较早,所以土地价值前几年升的很快大概值2个亿左右。维持厂的扩大在生产
,大概也就需要五六千万贷款就足够了,甚至都不用。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来跟我说,
他在东北某个省会城市拿了块地,准备造大型商用物业,他自己测算利润可以有10来个
亿。
于是他自己土地抵押贷款1.5亿,担保贷款1亿。都是用公司的平台贷款的,给银行
的用途是扩大在生产,其实银行都知道他是准备投资去搞房地产,但是都睁只眼闭只眼
给批了。贷款期限都是一年期的。因为用途是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测算怎么来的,就
是销售收入要增加,所以导致采购增加,库存增加等等,理论上是销售完毕之后,就可
以用现金流归还的,所以自然期限都不会长,而且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大家都知道批
中长期贷款很难。许多银行为了省事,都是以短期贷款来替代中长期贷款的,在贷款之
前都信誓旦旦的会说,没事,第二年会继续给你贷款的。
我这朋友就拿了这2.5亿到了东北,买了地,造了房子,到最后造造停停,造了七
年。他说他这七年生不如死,每年为了继续贷款,不断的找担保单位也就算了,靠着圈
子里的人脉,每年还都能找到人给他担保,担保找到后,他每年都要先还后贷,让他疲
于奔命,耗费很多心血而且成本极高,在浙江转贷一天的成本是千分之三。一般转贷过
程都在五天左右。那么就是百分之一点五的成本。一个亿的转贷就是要150万。还不算
利息成本。等他把房子造好弄好,等销售的时候,其实他所设想的利润没有赚到还是亏
的。钱都给银行和高利贷给赚走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他还算是幸运的,悲惨的人在那里呢?悲惨的人是那些被抽贷的企
业,企业都在控诉银行如何不负责任,随意的抽走资金。但是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企业
自己准备好足够的流动性来应付银行随时发生的抽贷了么?
抽贷的问题很难准确描述,但是我想说的是合理使用资金做实业的企业是不存在这
个问题的,因为企业不会借入超过自己现金流的资金的,当然排除一些大型固定资产投
入或者重大并购等资金使用,但是这些资金的使用,负责任的企业也都是必须保证长期
资金的借入,也不会去做短期的拆解,因为一旦项目启动上马,而资金如果无法持续,
那么随时面临流动性问题。我自己也走过很多企业,企业总是说,不这么干,企业得不
到发展。其实我想说的,很多时候往往想赶在人家前面,但是事情的最后往往是你走到
了最后。
而事实也恰恰证明,对资金有所要有所不要的企业,往往发展的最好,对资金来者
不拒的企业,到最后都是死路一条。这个论断,我不需要去调研都知道。我看过太多的
企业家,暴富是因为资金来的容易,死掉也是因为资金来的太容易。
实业空心化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前面说的资产增值过快让企业无心实业是一个
原因,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了。
在浙江金融机构众多,理论上照理说应该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都应该获得比较低廉
的贷款资金的,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审批条件上不断
的放宽条件,但是两点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够的存款,第二是贷款利率。
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求企业配套存款,第二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
率都要上浮较高的利率。
据说温总理去温州调研的时候很纳闷一个事情,就是银行的配套存款,他说,企业
贷款一千万,为什么还要存款一千万,有能力存款了,那还贷什么款?
是啊,总理说的很对,我能在银行存款一千万了,我干什么还要贷款?吃饱了撑着
么。但是事实上浙江的银行这个惯例已经很多年了。所谓1:1配套已经还好了,很多银
行都要求1:2配套,贷一千万要存二千万。当然现在普遍的是贷一千万,存五百万。
这样的操作手法,变相的推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说高利贷横行的话
,某个意义讲,银行是最大的高利贷,因为按照我前面说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贷款
利率这算下来都要到12%以上了。还不算别的各项费用。
这个情况直接带来的后果有两个,实体更加空心化,因为实体经济一年的利润毛利
也就在10%左右,去那里来的利润支付利息?所以企业贷款之后更多的都投入到比实体
经济更赚钱的行业中去——房地产或者别的投机性领域。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的怎么
办?借出去。借给谁?借给愿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说12%银行借来,然后20%或者
30%借给别人。这个过程无形中又极大的加大了风险的叠加。
所以,在浙江,我可以说90%的贷款其实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留到了两个领域
中去,一个是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投机性行业,这个投机性行业,在某个意义上也更
把实业推到了一个很难维系生存的地步中去。
浙江的游资很出名,炒房团我们就不去说了,在许多生产资料方面,浙江游资其实
也干了很多事情,主要在流通领域,浙江的游资喜欢囤积各种东西,然后推高价格,白
菜、大米、猪肉、大蒜、钢材、铜、铁、盐等等,反正你想的出来的东西,浙江的游资
都曾经囤过,推高了价格之后,使得这些东西的下游产业,根本没有空间可以继续生存
下去。在这些领域里做实业的企业家很可怜,弄到最后也被逼的不得不去做投机性事情。
前些日子有人说,武汉钢铁养猪的事情,我反过来说,其实那真不算什么,在浙江
大型国企因为背靠政府信用,长期都在从事影子银行的事情,他们从银行以极低的价格
拿到贷款,然后到市场上较高的价格出去,已经十多年了。这种资金最后的趋向在那里
呢?还是我刚说的要么房地产,要么投机性的机会中去。因为能支撑如此高利息的行业
实在不多。
随着经济形式的恶化,大量投机性行业的萎缩,房地产行情的持续萎靡,那些利用
短期银行资金从事投机的企业,面临当下的现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里面刚才
说的几个问题都集中性爆发,山雨欲来片刻之间的事情。
总的来说,贷款条件的过于宽松,使得银行一旦开始严格条件之后,企业的资金势
必被抽走。而事实上按照当前浙江的企业的状况是没有一家企业经得起银行抽走一分钱
的贷款的,因为浙江的企业的杠杆用的很高,同时,都不在实体经济中流转,大量资金
都挪用到了别的项目投资中去,流动性很差,所以一抽贷款,必然出事情。这个是当前
最直接的导火线。
这次所谓六百家联名上书的表面原因是因为庞大的担保链使得企业被抽贷了,但是
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企业的资金都被挪用到别的地方去了,流动性不够。
其实,我一直想表达的是担保是个恶制度,担保制度是连坐制度的衍生,担保无助
于风险的控制的同时,反倒极大的加剧了风险的产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是
否出风险,其实跟有否追加担保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担保是一种事后风险追偿的机制
,但是并不是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什么说加剧了风险是,因为担保链条,你不知道会牵
扯到多少人,而且极大的加剧了整体性的风险,你给我担保,我给他担保,他在给他担
保,不断衍生下去,其中链条上任何一家担保出问题,整个链条跟着完蛋。我见过很多
不少好的企业,都因为给人担保,留下无尽遗憾。
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是导致浙江今年大事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不想说是
根本原因,因为别的省市其实都没有浙江厉害,其实我们回头看,每次经济形式的恶化
,浙江都会出大事,为什么呢?还是我前面说的,浙江的企业太喜欢用杠杆了,喜欢把
自己蹦的特别紧,尤其在资金挪用到投机性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等这些资金密集型行业
上的时候,出事情成了定律。今年浙江的很多企业,普遍碰到了被套牢的情况,加上,
经济形势的不好,使得银行发放贷款更为谨慎,浙江企业今年的出事也就是必然可以预
料到的事情了。我在银行的时候,挺极端,我一直想说的一个问题是,银行是周期性行
业,大势判断很重要,其实大势看好的时候,你放开手脚做,怎么做都是对的,有没有
担保,有没有抵押,都不关键,因为周期向上,出事概率不高,这个时候要多赚钱。在
周期下行的情况下,就要严格贷款条件,尽量少做,甚至不做,只有赚钱的时候拼命赚
钱,才能在亏钱的时候少亏钱。
前面说了金融加剧了实体的空心化,但是其实,实体空心化反过来也导致了金融无
法进一步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但是替代不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空心化,
某个意义上讲又将浙江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浙江这两个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空心化
的实体经济,让浙江金融其实真有心去做实体贷款,也没得做。浙江省内,遍看全省居
然找不出一个大型和超大型的企业,而反观江苏、山东、广州,浙江是应该低头反思的。
其实,我不是很认同当前金融改革的策略,因为前面我说了,金融是过于发达,而
当前的金融改革却是在推动金融的进一步民营化以及新设金融机构制度上下文章,我到
觉得路走反了。对于过于发达的金融,我们要压制要收缩才是,怎么可以还不断放开呢
?我们的金融体制要在鼓励金融差异化发展上下道路,同时也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发展上
下文章。
现在小额贷款公司很火热,但是新设小额贷款公司或新设村镇银行,能解决我前面
说的这些问题么?中国的银行以及类银行,数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美国虽然几千
家银行,但是大量都是规模很小的社区银行,是不能跨区域经营的,但是我们的银行呢?
在反过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和新设村镇银行走到最后,我可以说一句不负责任的话
,势必走到比银行还黑的高利贷之路上去,逐利性是所有企业的本能。现在小额贷款公
司的平均放贷利率在18%左右,他们的贷款客户会是谁?用脑子想想就知道会是谁了。
能解决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么?只会加剧。
中国的金融机构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到最后都会形成同质化竞争,典当、小贷、村
镇银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甚至租赁公司,走到最后居然都是放贷款,
或者都放高利贷。你新设再多的金融机构,也是到这条路上来,有意义么?我觉得毫无
意义。
浙江的这次事情出的不是坏事情,让浙江的企业回归到合理的发展道路上去,不然
下一次危机会更大,总的来说,我觉得利用巨大杠杆进行扩大投资固定资产,在未来十
多年里这条路已经很难在走下去了。未来的十年,中国的GDP会逐步的从8%降到4-5%之
间,这个曲线下滑基本成趋势,换句话说,利用资产的大幅度升值来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逐步在降低。
这次事件最后的解决,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家自己表现最大的诚意,当然
也许要银行的配合,结果怎样,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这种情况迟早要来。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翻出我去年给投资人写的一封信,看到我去年说的这段话:
“有时候,夜深人静看金融史,很多时候也在想,中国的经济2012年最坏的趋势是
什么?大萧条的时代会到来么?悲观一点的看,的确也有类似的可能,政府一直在试图
引导和调控经济,在适当的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加大了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这个程度
上也意味着明年的考验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如果一旦政府无法有效控制通货紧
缩的边际,外需不振,内需未起的情况下,引起一定程度上的萧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现金可能比任何理财产品都要更值得投资。明年合适的配置个人
反倒认为在上半年持有较高比例的现金,应该是首选策略。 ”http://user.qzone.qq.com/235360/blog/1324364028
如果今年二季度我还跟人提这个观点,或许很多人会笑我,但是到了三季度来看,
我担心的趋势在逐步显现,大面积的通货紧缩,经济衰退迹象已经很明显了。而政府手
里可打的牌在日渐减少,今年三月份,我写过一个微博说,今年是凯恩斯主义破产的一
年,我不是坚定的原市场教旨主义者,我还是很迷信政府的干预措施的,但是我对今年
政府的干预手段表示很没有信心,不是不相信政府,而是因为在很多时候,政府作为市
场的一个主体,他能做的也相当有限。未来的几个月很考验执政能力。
我悲观的想,经济大面积下滑的情况下,动荡和社会不稳定会成为常态,大家要习
惯接受一个不安分的2012或者2013,当然,如果还有明年的话。
江南愤青写于2012年7月22日凌晨
二战后,世界一片萧条,老美组织召开布林顿会议,我的美元跟黄金挂钩,你们的货币要
跟美元挂钩,我援助你们美元,帮助你们发展经济,救世主啊.70年31美元兑换一两黄金,
现在1600美元兑换一两黄金,40年贬值50倍.
其实,他仅仅是印刷了一堆白纸,这个体系维持到 了70年代,拿白纸换商品,这个叫
信用担保.
我们09年宽松货币,发展经济,经济能发展起来,靠的是什么,是这个世界相信你,大
把的美元来了,美元储备多了,经济也上来了,宽松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别人都相
信你,才借钱给你,美元贬值促成大量货币来我们国家避险. | i*****g 发帖数: 11893 | 2 摘录以上:
我有个朋友,主业是做建筑工程的,06年才东拼西凑买了套房子,花了三百多万,
一年后这套房子涨到了800多万,一年不到的时间,让他春心萌动,于是就是利用他的
建筑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贷了600多万,这个钱到手后,他又去买了套房子,花
了700多万,评估1200万,抵押贷了800多万,又去买房子,大概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
买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筑公司的平台贷的款,到了09年下半年的时候,他的资
产就过亿了,然后有一次吃饭跟我说,早知道赚钱这么容易,他做什么建筑啊,做了二
十多年建筑,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他就利用建筑企业的平台,不到
三年,就赚了五六千万。
在浙江,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02年以来依靠固定资产升值成为暴富的人比实业暴
富的要多的多,所以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到一种怪圈中去,创业,然后请人管理
,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贷款,贷款来的钱去买地,
或者去做别的投资。反倒没有花钱在实业上,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实践都证明了,在
当前的趋势下,土地的升值或者投资的利润要远高于实业的经营。实业日益沦落为企业
向银行贷款的一个依据而已。而银行也都知道,但是受限制于经营压力也变相的给予了
这种支撑。 | i*****g 发帖数: 11893 | 3 这种东西,我爱看,真实世界的东西,不是某报某部某校的捣浆糊 | t***h 发帖数: 5601 | 4 根源在于2008-2010年的货币信贷滥发, 中央政府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严格控制贷款规
模. | y***r 发帖数: 1659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