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发帖数: 107 | 1 中国通信行业的前世今生(1)
前面看到有人谈到产业链的问题
正好说说中国的通信行业
中国早期有四家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巨大中华
代表的是巨龙、大唐、中兴、华为
这几家厂商,是从进入程控交换机市场开始的
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固定电话都还在普及当中
装部电话都还需要好几千元的初装费
这跟当时程控交换机价格昂贵是分不开的
当时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几乎被外国厂商垄断,每线卖到200多美金
再加上外线的价格(就是到你家的电话线),装一部电话需要3000-5000元
当时雄霸中国交换机市场的外企有:西门子、爱立信、上海贝尔、富士通之类的通讯厂
家
当时开通一个万门电话局,要花上千万元,花费挺长的时间
所以那时候,通讯外企雇佣了大量的人,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到处
乱窜
由于有大量的电话局要建设,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员出差
很多人一年需要出10个月的差
当然,这些外企还是蛮人性化的,在96年
就能为普通员工提供300元的住宿标准,和150元/天的出差补贴
有的公司如果采取包干制,每天补助250-300元
于是遇到一大帮人出差的时候,就会出现如下场面:
大家到一个城市,先租下两套三居房,10几个人都挤进去
每天安排一、两个人卖菜做饭
一副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啊
如此一来,很多人一个月就能赚1万多元
这在90年代中后期,简直就是巨款
恐怕相当于现在月入3-4万元
那时候的这种工程,工作量其实并不大
这类安装开通的工作,在国外是按中学毕业生的要求设计的
因此工作分得非常细
但在国内,这样的外企因为语言的原因,所以只会招大学生
而90年代国内的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的人
这样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就太简单了
所以当时外国人设计的流程,需要3天的工作量,中国人1天就干了。
在外出差还能混补助,于是大家就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当地
有人跑去游山玩水,有人在当地谈恋爱
有不少人都和当地人结婚,甚至和客户结婚了
当时他们可能都认为,通信企业的黄金时间,至少还应该有30年吧
一点都没想到程控交换机市场那么快就饱和了。
待续……
--------------------------
中国通信行业的前世今生(2)
在程控交换机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
有一个移动通讯行业,同样的辉煌
在90年代初,中国的通信行业仍然是停留在邮电时代。
邮电局控制着当时所有的电信业务(其实就是电话)
根本就没有现在让大家如雷贯耳的移动、联通、电信、网通
由于长时间经济强劲增长,发展而人们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
经常在外联系业务的人们,需要一种更及时的信息联系方式
而电信行业仍然处于管制中,移动电话确实有了,但是贵得离谱
需要几万元才能买到一部使用模拟技术砖头大小的移动电话
因而被戏称为“大哥大”。
当时常见的场面是,几个老板碰头,一人拿出巨大的砖头机放到桌上
那份荣耀感恐怕跟现在从宾利车上走下来差不多。
现在只有在早期的港产片中才能见到这样的暴发户画面了
对于没那么多身家的人来说,传呼机就成为了廉价的移动信息解决方案
当时人们也都把这作为时髦和身份的象征
在那个虽然躁动,但节奏还不那么快的时代
成为一个随时都被人需要的人,那也是一份相当的荣誉
更重要的是,办寻呼台受的管制很小,所以各地的寻呼台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当时寻呼台是采用包月的方式,交上10元20元,就能获得一个月的服务
一个寻呼机,普通数字机也就是300元左右,好的中文机需要上千元
当时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广告
“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
一个哥们儿正在唱卡拉OK,被老板呼到了重要的商务场合,成为了被重用的起点
这真是挠到了众多充满上进心,却又不得其门的年轻人渴望成功的痒处
于是摩托罗拉就通过贩卖高端的中文寻呼机,获得了巨额收益
这个行业如此兴盛,竟然带动了电信大发展
打传呼和回传呼的人们使得公用电话的需求大大增加
90年代中期,繁华地段的路边小店,常常需要摆上2,3部公用电话,供打电话的人使用
一部公用电话,一个月都能带来1500-2000元的收入
相对于当时城市公务员普遍不到800元的工资,简直是巨额收入
以至于当时很多大学生私下算计,毕业完全不用找工作了
找个店面申请部公用电话,就可以躺着吃了
那时候,谁也没想到,寻呼行业也会倒下得那么快……
(待续)
每当我回顾通信这个行业短短十几年的历程
就深刻的感受到社会变化的加速,全球化竞争的残酷
短短十几年间,曾经被认为是“永不落幕”的行业,就已经分崩离析
诸多曾经成功的企业,在短短1,2年间,就从辉煌变为奄奄一息
一份曾经被认为可以做一生的优渥职业,转眼就变成了一无是处的被裁员的对象。
Youtube上一个引人瞩目的视频“Did you Know”
讲出了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一生要做10-14份工作,而2010年需求量最大的10份工作,在2004年根本就不存
在。
这再次提醒在这个十倍速的更新速度的时代,在快速更新的行业
不快速提升自己,会面临多大的困难。
---------------------
中国通信行业的前世今生(3)
由于中国缺乏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技术,所以采取当时非常流行的市场换技术的方式。
而贝尔是当时第一家同意把程控交换机技术转让给中国的公司
于是建立起了中国第一家合资通信企业:上海贝尔
为了回报外方,当时中国承诺在一定时间内,把C2局的单子全部交给上海贝尔
C2是什么局呢?
也就是除掉北京、上海、广州等8大城市的所有省会城市的汇接电话局
所有打往外省的电话,都要通过这个汇接局
所以容量是可想而之
所以当时,上海贝尔的业绩非常突出,一年十几亿的收入
而员工也被大量派往比利时培训,提供住宿外加每天40美元的补助
中国的工资奖金还是照发,一年下来能攒下20多万
在90年代中期,这是一笔巨款,估计相当于现在的60-80万
比利时是全球钻石的集散地,比国内便宜很多
因此很多上海贝尔的员工归来时,会买上一颗硕大的钻石,带回来做成戒指,赢取姑娘
的芳
心。
那时候,外资通讯企业的员工简直就是抢手货,只要你说你是外企、通讯企业,就算你
全年
出差,日日不归家,都会有如花似玉的姑娘嫁给你。
谁也没想到,这批人由于后来通讯行业整体的产业升级,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陈旧员工
每当我回顾通信这个行业短短十几年的历程
就深刻的感受到社会变化的加速,全球化竞争的残酷
短短十几年间,曾经被认为是“永不落幕”的行业,就已经分崩离析
诸多曾经成功的企业,在短短1,2年间,就从辉煌变为奄奄一息
一份曾经被认为可以做一生的优渥职业,转眼就变成了一无是处的被裁员的对象。
Youtube上一个引人瞩目的视频“Did you Know”
讲出了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一生要做10-14份工作,而2010年需求量最大的10份工作,在2004年根本就不存
在。
这再次提醒在这个十倍速的更新速度的时代,在快速更新的行业
不快速提升自己,会面临多大的困难。
书归正传
为什么上面谈这么多貌似骄奢淫逸的东西呢?
很简单,这些内容可以告诉你这些卖交换机的外企利润有多高
尽管成本如此之高,但这些外企的利润率仍然高达100%以上
这都是因为中国没法自己产程控交换机
后来,“巨大中华”的出现,扭转了这一切
但是,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时的中国通讯行业,仍然是被邮电部控制,在各地的管理机构就是电信管理局
外企的设备由于进入得较早,人脉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且他们的产品确实技术先进,
并且
质量稳定
中国的邮电系统已经有了很多的使用经验,并且对这些产品都很了解
因此无论从感情上,还是管理、维护上,都明显倾向于外企的产品
当时,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质量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电话交换机是一种要求长期无故障运行的设备
全年无故障时间必须达到99.99%
一但出问题,用户们就打不通电话
这对交了高昂初装费,每月还要交几十上百元电话费的用户,是非常不公平的
并且,当时手机还未普及,除了固定电话之外,几乎没有有效的联络方式
所以一旦交换机出问题,就会遭到大量用户的强烈投诉
因此电信管理局对于质量的担心也是很有道理的
在这关键的时刻,巨大中华的背景差异就体现了出来
巨龙和大唐由于是国企背景,前者由若干家电子通信厂合并而来,后者是有邮电部自己
的研
究所组建的企业
所以当时他们的产品,就很顺利的进入了国家的选型行列,并且大卖特卖
而作为民营企业的华为和中兴,则完全没有这样的优势
外企的高质量高价格的产品,已经占据了C1和C2局,而C3局则由巨龙大唐和第二梯队的
外企
(比如富士通)分食
C1(8大城市),C2(省会城市),甚至C3(地市)局,基本上都没有国产厂商什么事
了
只剩下了C4——县局了
而90年代中期,中国的农村并没有发展到对电话需求非常强烈的地步
真正爆发的地区,正是在C2和C3
此时,作为民营企业的华为和中兴,如何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呢?
(待续)
-------------
中国通信行业的前世今生(4)
巨大中华都已经研发出了程控交换机,但是由于身份的不同,国企背景的巨龙和大唐一
来就
占了上风。
面临困难局面的华为和中兴又该如何运作呢?
其实说起背景来,中兴也是早期在西安某研究所创办的,但是后来辗转转让到了深圳,
脱离
了旧体制。
而华为,则完全是民营企业家任正非同志创办的,他的能力绝对是中国一等一的企业家
但背景一直扑朔迷离,媒体上他的信息也不多
但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做生意尤其做通讯生意,没有背景那是不太可能的
改革开放后
总设计师钦点了两个人到南边来搞改革开放,一个是主政福建的项南
而另一个则是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
能说的就这么多,大家自己联想
华为这家公司,绝对是中国的现象级的公司
这话怎么讲?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中国现在拿了小50块金牌,但大多是在冷门项目上得手,真正全球流行的项目,很难见
到中
国人的影子
而刘翔则是在西方流行的田径运动中,唯一能够和西方抗衡甚至超越的人
而华为,就相当于企业届的刘翔
别看中国的实力这么强,但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企业并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靠着国家
垄断
才成了气候
倘若一旦完全竞争起来,那就悬了
而华为,则完完全全是通过全面的市场竞争获得的声誉
早在90年代后期,华为就已经相当的引人瞩目
搞得很多通讯外企纷纷悄悄购买华为的设备,运回国去放到自己的核心实验室中仔细分
析
当时这些外企就说,10年之后,华为会成为全球所有电信设备提供商的噩梦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回过头来讲怎么打开国内通讯市场的局面
面临只有C4(县局)的市场,和坚实的壁垒,厂家们怎么办呢?
所有做过市场的人,可能都会想到:回扣
但是光有回扣,别人也不敢用你的东西
因为东西不好,又收了回扣,搞不好是要掉乌纱帽的
对于那个流动性差的时代
养尊处优的甲方大爷们,工作出政绩不出漏子保住位子,这是安身立命的东西
在这基础上,拿些回扣赚点钱,那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所以做销售只想着塞钱,往往不成
举个真实的例子
若干年前,品牌机和组装机价格相差还很大的时候
有个国企,一直采购品牌机,价格非常昂贵,而且还不好用
一个年轻人正好被提拔当了IT的科长
他打算不再采购品牌机,而改买成本低得多的组装机
这时候,那个品牌机的供货商跟他讲:
“小兄弟,你是费了半天劲,给公司省下些无关痛痒的钱;但是谁在乎呢
组装机价钱是低了,但是出了问题别人都会说,怎么会买这种杂牌机?肯定是吃了回扣
吧?
如果买的是品牌机,售后有保障不说,就算出了问题,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买的可
是I
BM!
出了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啦”
这小伙子想了半天,于是老老实实收了供货商的回扣,买回了一大堆品牌机
当时的民营通讯设备厂商,就处在组装机的尴尬局面
并且,通讯设备可不比电脑,电脑坏了顶多1个人受影响
如果电话交换机坏了,那可是几百上千人受影响
而且,bug大多都是在实际试用中暴露出来的
由于你的设备没人用,所以你根本不知道有什么bug,也不知道客户有什么要求
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于是,华为中兴这些厂商,都采取最直接的办法:送设备
一个合同投标的时候,外企、国企、民企蜂拥而上,现场唱标的时候一看:
几百万的合同,民营厂商报价是:0
如果放现在,很多标书里面都会注明如果报价是0,那就算废标了
而当时,运营商的投标经验都不是很丰富,而且占便宜的心理都还比较重
看见有报价是0的设备,虽然看你是小厂商不敢太相信你
因为出了问题,决策人是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并且,他没给你钱,兜不下来了顶多拍屁股走人了
但开出来的电话局是个烂摊子,决策的人还是不好过关的(有时候客户是很想给钱的)
所以这合同是不可能给你的,但是会先让你弄几台来试试
这么一试,就算在地区局里面打进一颗钉子了
刚开始用起来,肯定是问题多多,很多厂商都经历过被人退货的经历
但这不要紧,中国很大,这个市被人退了,还有那个市
被人退个7,8回,自己产品的问题也基本都暴露了
于是赶紧修改,改好了再到别的地方去推销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慢慢的锻炼出来了。
(待续) |
w********e 发帖数: 8594 | 2 Very good. Thanks.
How did huwei and ate get the technology. Want to know. |
s*********i 发帖数: 107 | 3 从华科,西点,成电,西安交大等学校招学生做研发,技术就慢慢弄出来了,后来有钱
了又从国内研究所挖了很多牛人。参见华为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郑宝用
,李一男等人,早期技术是他们做起来的。 |
y*h 发帖数: 25423 | 4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据说华为早年间很多bug都和思科一样,甚至连说明书都不自己翻译一份,直接拷贝思
科的。第一桶金搞到了就好办了,有钱就能雇人,说明书可以自己翻译了,代码也能找
wsn写了。第一桶金阶段雇的wsn主要是推销和安装人员,主要的手段是塞钱,那时老任
没有多余的钱雇写代码和说明书的wsn。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Very good. Thanks. : How did huwei and ate get the technology. Want to know.
|
w********e 发帖数: 8594 | 5 No wonder that USA wants to block them. Revenge!
【在 y*h 的大作中提到】 : :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 据说华为早年间很多bug都和思科一样,甚至连说明书都不自己翻译一份,直接拷贝思 : 科的。第一桶金搞到了就好办了,有钱就能雇人,说明书可以自己翻译了,代码也能找 : wsn写了。第一桶金阶段雇的wsn主要是推销和安装人员,主要的手段是塞钱,那时老任 : 没有多余的钱雇写代码和说明书的wsn。
|
d*****g 发帖数: 4364 | 6 这件事也不能求全责备 刚开始搞点别人的技术也无可厚非 现在不搞就行了
【在 y*h 的大作中提到】 : :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 据说华为早年间很多bug都和思科一样,甚至连说明书都不自己翻译一份,直接拷贝思 : 科的。第一桶金搞到了就好办了,有钱就能雇人,说明书可以自己翻译了,代码也能找 : wsn写了。第一桶金阶段雇的wsn主要是推销和安装人员,主要的手段是塞钱,那时老任 : 没有多余的钱雇写代码和说明书的wsn。
|
y*h 发帖数: 25423 | 7
美帝对华为这么搞的原因只有一条,就是美帝还没打算放弃通讯设备制造业。欧洲已经
打算放弃了,所以华为可以和欧洲达成和解协议,华为支付相关专利使用费,允许进入
欧洲市场。华为在美国也同意支付专利使用费,但是仍然不被允许进入,甚至买了美国
公司也不允许进入,华为现在打算用的最后一招是在美国上市,变成美国公司。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No wonder that USA wants to block them. Revenge!
|
d********a 发帖数: 3698 | 8 继续阿
【在 s*********i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通信行业的前世今生(1) : 前面看到有人谈到产业链的问题 : 正好说说中国的通信行业 : 中国早期有四家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巨大中华 : 代表的是巨龙、大唐、中兴、华为 : 这几家厂商,是从进入程控交换机市场开始的 : 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固定电话都还在普及当中 : 装部电话都还需要好几千元的初装费 : 这跟当时程控交换机价格昂贵是分不开的 : 当时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几乎被外国厂商垄断,每线卖到200多美金
|
p**********g 发帖数: 9558 | 9 巨龙是国企不假,不过邮电部恨的要死,当年一堆邮电部的专家说2000年以前搞不出交
换机。hjd04出来的时候,打了邮电部这些专家的脸,几乎被这些专家搞死。
华为当然很成功,不过不代表是自己搞出交换机。最初的C&C 08和巨龙的HJD04单模块
几乎一模一样。华为把巨龙的单模块设计人员年薪当时是50万挖走的。这也是为什么很
长时间内华为没有办法实现模块间互连。等实现的时候,用的是光纤,又比巨龙的扁平
电缆要好。 |
i*****g 发帖数: 11893 | 10 这个有意义,仔细读过了
这么一试,就算在地区局里面打进一颗钉子了
刚开始用起来,肯定是问题多多,很多厂商都经历过被人退货的经历
但这不要紧,中国很大,这个市被人退了,还有那个市
被人退个7,8回,自己产品的问题也基本都暴露了
于是赶紧修改,改好了再到别的地方去推销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慢慢的锻炼出来了。 |
B********4 发帖数: 7156 | 11 比如,当初华为中兴,不仅从国外偷技术,在早期是从国企(研究所)偷技术。曾经有
把研究所的整个小组一网打尽的事例。 |
l********o 发帖数: 5629 | 12 通信以后还是和收音机广播当年的情况差不多,火一阵以后就成了
传统硬件行业。
从97年到2008年这10年,高中生一直在
困惑,到底是学计算机还是电子工程?
现在答案很清楚了,还是计算机!
【在 s*********i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通信行业的前世今生(1) : 前面看到有人谈到产业链的问题 : 正好说说中国的通信行业 : 中国早期有四家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巨大中华 : 代表的是巨龙、大唐、中兴、华为 : 这几家厂商,是从进入程控交换机市场开始的 : 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固定电话都还在普及当中 : 装部电话都还需要好几千元的初装费 : 这跟当时程控交换机价格昂贵是分不开的 : 当时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几乎被外国厂商垄断,每线卖到200多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