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p*****c 发帖数: 20445 | 1 2013年03月05日02:40 华商网-华商报 我有话说(26人参与)
2007年6月12日,时任驻英大使的傅莹向英国女王递交国书后,与丈夫郝时远乘坐
英国王室马车离开白金汉宫。新华社资料照片
昨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首次亮相。她是自1983年全国
人大设立新闻发言人以来的第7位新闻发言人,也是首位女发言人。傅莹首“秀”引发
了舆论的一致好评。
傅莹的丈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助理、研究员、著名民族专家郝时远
,昨晚8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老伴”在接这个任务时还是有很大压力的,最
近这段时间,他给傅莹说得最多的一句鼓励就是:“好好干呗!”
傅莹一直很温柔 很顾家
也很有女人味
郝时远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在电视上看到了傅莹表现如此优雅、知性,感觉妻子一
下子年轻了好几岁,和平时两个人在一起时“老态龙钟”的模样不同了。虽然已是老夫
老妻,早没了年轻人的浪漫,但看到妻子在台上发言,还是感觉很骄傲。
对于有媒体评价傅莹“很女生”,郝时远有些不解,反问:“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呢
,她本来不就是女生吗?”在听了记者的解释后,他说,现在不会一下子就回忆起很多
年前的事情了,但尽管现在妻子也老了,但傅莹一直很温柔,很顾家,也很有女人味。
傅莹很晚才回家
不论多晚都会给她留盏灯
记者问:“你们在家里会不会也因为小事而吵架?”
郝时远顿时笑了起来,他说:“你们把我们这样的家庭想得太神秘了,其实我们和
所有普通的家庭一样,别人家里会发生什么,我们家里也会发生,只是可能比别人家日
子过得更简单。”
郝时远说,平时傅莹的工作很忙,有时候要很晚才会回家,但不论多晚,他都会给
她留一盏灯。两人一般一周只能在一起吃一顿晚餐,一般都是自己主厨,做些家常便饭。
“吃的很简单,就日常的小菜,别人家吃什么我们也吃什么。”郝时远说,有时候
也会做一些内蒙的家乡菜。但即使这样,觉得日子过得也挺不错的,很和睦、很平淡也
很温馨。
在家里闲的时候,郝时远不太愿意和妻子去谈论工作,特别是“外交大事”,两人
只想平静地呆一会,聊一些平常人家都会说的琐事,或者看看电视。“有时候我自己看
电视,她还会忙一些家务,比如清理衣服啊,打扫一下房间。”
“这些年,她干工作确实很努力,我也很理解她。”郝时远说。作为本届两会的政
协委员,郝时远也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这会儿还有点忙,我也要好好准备提案了,
咱们以后再聊吧。”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斌
工作中的她
曾被誉为“危机大使”
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新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副外长;改革开放以来首位,
也是继1975年王海荣之后第二位女性副外长;1983年全国人大设立新闻发言人以来的首
位女发言人。
这些头衔都属于现年60岁的傅莹,目前她是主管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和翻译
室的外交部副部长。
16岁“上山下乡”小学文化自学完高中课程
1953年1月,傅莹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父亲阿民是当地的文化名人,曾任内蒙
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
文革期间,16岁的傅莹“上山下乡”。她曾当过放映员,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
,还在一个电厂开过拉煤的大车。
兵团三年,只有小学文化基础的傅莹,硬靠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1973年,傅莹考
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入学考试数学满分。
当翻译十余年失误引来邓小平开怀大笑
1977年“北外”毕业后,傅莹在外交部开始了十余年的翻译生涯。她擅长英语、法
语和罗马尼亚语。她曾为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高级翻
译。
1988年1月20日,84岁的邓小平会见来访的48岁的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
兰夫人,傅莹任英语翻译。邓小平对布伦特兰夫人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
但傅莹一不留神,将84岁译成了48岁。在场的副外长周南将这一错误告诉了邓小平。邓
小平听后开怀大笑:“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与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喽
。”布伦特兰夫人也笑得合不拢嘴。
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三次出任大使
1998年,傅莹被任命为驻菲律宾大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2004年,她又出
任驻澳大利亚大使。2007年,出任驻英大使。
2008年4月,西方媒体一边倒的歪曲中国,奥运圣火传递频频受阻。傅莹通过多次
危机公关为中国挽回声誉,这也为她赢得“危机大使”美誉。2010年1月,傅莹被任命
为外交部副部长。
生活中的她
生活节俭 买衣服会讨价还价
在很多人眼里,傅莹更能代表中国女性的气质。她的一位朋友说她“很有女人味”
,满头银发一丝不乱,装束落落大方。
据她表弟周堂海介绍,虽穿着得体,傅莹其实很节俭,并不买很贵的衣服,买衣服
时会讨价还价,还爱和家人开玩笑。
一次,周堂海跟着傅莹一同下乡,途中遇到几个贫困老乡,她就向他们打听生活的
状况,还当场从钱包里拿出来三四千块钱来资助老乡家里正在上学的孩子。
送女儿出嫁跳起蒙古舞蹈
傅莹祖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因为长期忙碌于外交工作,傅莹很少有
时间回到家乡。
“在一些隆重的场合,她总是身穿民族服装。她喜欢喝奶茶,爱听长调,有时候也
会讲蒙语,能歌善舞。”表弟周堂海说。
据他回忆,去年八月,傅莹回到呼和浩特市送女儿出嫁。
“吃饭的时候,她给大家挨个敬酒,唱了一曲《送亲歌》,还跳了蒙古族舞蹈。”
周堂海说,“虽然60岁了,但她舞步娴熟,舞姿很优美。”
“有竞争性的高尔夫球手”
若翻看傅莹简历,在爱好一栏,除阅读和艺术外,还有高尔夫和网球。
“傅莹的高尔夫球打得很好,但这绝不仅是一项娱乐,也是外交工作的一部分。”
一位曾与傅莹共事的同事说。
澳洲外长唐纳就曾赞美她:“傅莹女士是最有魅力的外交官,她是中国利益的有效
倡导者及一名很具有竞争性的高尔夫球手。”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等
记者印象
傅莹答问柔中带刚
昨日11时05分,比原定时间推迟了5分钟,身着宝蓝色上衣,佩戴黑色项链,黑色
耳环,黑色细框眼镜的全国人大首位女发言人傅莹面带微笑走进会场。
时而温婉时而坚定
她的女性特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显示出别样风范。经济日报记者在提问人大预算报
告时,稍显紧张,傅莹就一直微笑着注视着她,等她平静下来。看似温柔的傅莹在回答
一些颇为尖锐的问题时,却又绵里藏针。日本共同社记者在提问题时,对中国外交用了
“咄咄逼人”的表述。
傅莹微笑地看着他说“其实你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是另外一方面的意
见,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
时候,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并且希望他回去和日本政治层面的人和日本有识之士
交流,“日本的人民、日本的领导人,究竟了解不了解中国人民的想法,了解不了解钓
鱼岛的历史事实,他们能不能客观地面对?”
说到此处,全场一直在微笑的傅莹停顿下来,平静注视着对方几秒,开始给他普及
钓鱼岛归属基本事实。最后,不忘得体地说一声“谢谢”!
回答涉外问题有一手
傅莹的首次亮相很快结束,记者也注意到,整场发布会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当被新华社记者问到,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有关问题时,显然她已料到这一话题是媒
体关注的热点,早有准备,这一问题的答案早已准备在笔记本里,所以回答时视线基本
没有离开屏幕。
而路透社记者提出的,被傅莹称为每年“必答题”的有关国际支出的问题,她非常
熟悉,胸有成竹,几乎不看稿,滔滔不绝地将事实呈现在大家面前,既机智幽默,又态
度柔和有亲和力。
多年的外交生涯让傅莹与外国记者交流显得游刃有余。她将发布会最后一个提问机
会留给了自己的“老朋友”——CNN的记者。还开玩笑称,希望他提问客气点儿。结果
这位老朋友一点也不客气地提到了“政改”的话题。傅莹回答时不仅没有避讳敏感问题
,而且颇为坦诚地说,中国改革遇到的困难,说明担当“压力大”,但“心里有数”。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杜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