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论持久战
相关主题
母倭杂新偶像,痛扁日疣的先主席的打脸发言现在的国内类似于77事变的民国
毛泽东的文章也就是军版将军打嘴炮的水平毛泽东敢跟美帝打仗
转载:《论持久战》读后感毛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推演一下如果二战中没有中国的参战的后果会如何井底望天: 我看转基因(三)
十大军事原则永放光芒——批判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转载] 关于百团大战 (转载)
毛主席的哲学,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旧文新读《国防论》
白崇禧对蒋介石瞎指挥万分瞧不起鬼子是占早开放几十年技术优势,指挥平庸
重温领袖经典 为何发动文革?我认为未来的战争将以持久战为主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战争话题: 中国话题: 日本话题: 敌人话题: 战略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x******g
发帖数: 53
1
毛主席,你不服是不行的。给没仔细看书的人回顾一下伟大的民族英雄毛主席。
论持久战
(一九三八年五月)
这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问题的提起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
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
、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
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
,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
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
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
。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
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
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
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
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
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了。在这种情形下,很多
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
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变⑴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
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抗日战争和
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
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
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
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人
,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
,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
年纪念日。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
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
我都准备说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说到,因为一切的东西,不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
的。
(二)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
,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
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
。”“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⑵。”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有了,但暗地是
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亡”⑶。
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来说:“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好随
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
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好
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
,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
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
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四)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
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
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
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
。他们不赞成八路军这样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
战。”认为这是“机械的”观点⑷。上海战争时,有些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
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解决。”把抗战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外国援助上
面⑸。台儿庄胜利⑹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⑺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
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
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⑻。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
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于是敌人是否进攻武汉,成为疑问了。许多人以为
:“不一定”;许多人以为:“断不会”。这样的疑问可以牵涉到一切重大的问题。例
如说:抗日力量是否够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为现在的力量已使敌人不能再进攻
,还要增加力量干什么呢?例如说: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
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为统一战线的现时状态已够打退敌人,还要什么巩固和扩大
呢?例如说:国际外交和国际宣传工作是否还应该加紧呢?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例如
说:改革军队制度,改革政治制度,发展民众运动,厉行国防教育,镇压汉奸托派⑼,
发展军事工业,改良人民生活,是否应该认真去做呢?例如说:保卫武汉、保卫广州、
保卫西北和猛烈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甚
至某些人在战争形势稍为好转的时候,就准备在国共两党之间加紧磨擦一下,把对外的
眼光转到对内。这种情况,差不多每一个较大的胜仗之后,或敌人进攻暂时停顿之时,
都要发生。所有上述一切,我们叫它做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这些话,讲起来好像有
道理,实际上是毫无根据、似是而非的空谈。扫除这些空谈,对于进行胜利的抗日战争
,应该是有好处的。
(五)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
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六)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还在两年之前我们就一般地指出了。还在一九三六年
七月十六日,即在西安事变前五个月,卢沟桥事变前十二个月,我同美国记者斯诺先生
的谈话中,就已经一般地估计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为备
忘计,不妨抄录几段如下:
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
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
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问:你想,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
答: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
说,除了主要地看中国自己的力量之外,国际间所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内革命的援助
也很有关系。如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有力地发展起来,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都有效地组
织起来,如果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威胁他们自己利益的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能给中国以必
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则这次战争将迅速结束,中国将迅速胜利。如果
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
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来看,你以为这个战争的前途会要如何发展?
答: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
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我们确切地知道,就是扬子
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
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
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在这样的时期,中国无疑地要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可是大多
数中国人相信,这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败论者,因为他们害
怕损失财产。有许多人想,一旦中国海岸被日本封锁,中国就不能继续作战。这是废话
。为反驳他们,我们不妨举出红军的战争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所占的优势,比内战
时红军的地位强得多。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
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战,而日本在整个战
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作防御战。中国经济的不统一、不平衡,对于抗日战争反为有利
。例如将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中国的损害,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割
断对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日本就是把中国沿海封锁,中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
是无法封锁的。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
线。这是我们早就提出了的。
问:假如战争拖得很长,日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认日本统
治东北?
答: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问:照你的意见,这次解放战争,主要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
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
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
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
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
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
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
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
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
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
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
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
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
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
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
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同
时,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
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
,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
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
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
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斯诺:《西北印象记》)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七)还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个多月,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
中央就在它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清楚地指出:
卢沟桥的挑战和平津的占领,不过是日寇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日寇已经开始
了全国的战时动员。他们的所谓“不求扩大”的宣传,不过是掩护其进攻的烟幕弹。
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抗战的准备阶段
已经过去了。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
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
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
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
,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同样证明了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八)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
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
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但是人们
的错误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本的错误,带一贯性,这是难于纠正的;另一类是偶
然的错误,带暂时性,这是易于纠正的。但既同为错误,就都有纠正的必要。因此,反
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
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问题的根据
(九)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分别地说来,战
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
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
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
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
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时至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
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
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
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跟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
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
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
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还不止此,第三,日本战争虽是在其
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同时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之
上进行的。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
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
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
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
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者的
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
产生出来的。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
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
点。
(一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⑽,太
平天国⑾,戊戌维新⑿,辛亥革命⒀,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
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地位。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
。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
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
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
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
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
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
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
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
,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
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最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
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总起来
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
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
(一二)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
、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
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
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
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
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
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
里发生出来。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
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
的。观察中日战争如果忘记了这些特点,那就必然要弄错;即使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
,似乎不错,但战争的经过必将证明它们是错的。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些特点来说明我们
所要说的一切问题。
驳亡国论
(一三)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又说
“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敌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
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而强的国家能够
灭亡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
们又可以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
。所以还须提出其他的根据,才能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而使一切从
事宣传工作的人们得到充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
心。
(一四)这应该提出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时代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具体反映是日
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
(一五)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
战争。在我们的敌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
和英灭印度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
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
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集团,这是无可逃避的必然性。再则,当日本举
行战争的时候,正是世界各国或者已经遭遇战争或者快要遭遇战争的时候,大家都正在
或准备着为反抗野蛮侵略而战,中国这个国家又是同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利害相关
的,这就是日本已经引起并还要加深地引起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的反对的根源。
(一六)中国方面呢?它已经不能和别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社会是它的特点,所以被称为弱国。但是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
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所谓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说阿
比西尼亚抗意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说今天
中国的进步。今天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
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
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
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基础。如果说,在俄国,没有一九○五年的经验就
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那末,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
会有抗日的胜利。这是国内的条件。
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
上不论中国的战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罢,都是孤立的。惟独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经发生
或正在发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俄国一九一七年的
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因此胜利了,但那个援助的规模还没有今天
广大,性质也没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运动,正在以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
刻性发展着。苏联的存在,更是今天国际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极大的热忱
援助中国,这一现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没有的。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
胜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虽然还没有,尚有待于来日,
但是中国有进步和大国的条件,能够延长战争的时间,促进并等候国际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
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
、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
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
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
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八)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
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
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
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
错误。阿比西尼亚因此灭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相当广大的游击战争存在,如能坚
持下去,是可以在未来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一九)如果亡国论者搬出中国近代解放运动的失败史来证明“抗战必亡”和“再
战必亡”的话,那我们的答复也是时代不同一句话。中国本身、日本内部、国际环境都
和过去不相同。日本比过去更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变,力量依然
颇弱,这一点是严重的情形。日本暂时还能控制其国内的人民,也还能利用国际间的矛
盾作为其侵华的工具,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相反的变
化。这一点现在还不是事实,但是将来必然要成为事实的。这一点,亡国论者就抛弃不
顾了。中国呢?不但现在已有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余年
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
,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的力量用于今日的抗日战争——这是非常可痛惜的历史的教训,
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
的努力,必能逐渐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
总方向。国际援助一方面,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国际局面根本已和
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酝酿中。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
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在今天,虽然存在着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日
战争是艰难的战争,例如敌人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在开始,我们的进步还
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须加上主观的努力,就能克
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这就是抗日战
争必不会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理由。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二○)亡国论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
爱国志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惧怕对日妥协,一是怀
疑政治不能进步。这两个可忧虑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点。
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一)前头说过,妥协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的,这个社会根源存在,妥协问题
就不会不发生。但妥协是不会成功的。要证明这一点,仍不外向日本、中国、国际三方
面找根据。第一是日本方面。还在抗战初起时,我们就估计有一种酝酿妥协空气的时机
会要到来,那就是在敌人占领华北和江浙之后,可能出以劝降手段。后来果然来了这一
手;但是危机随即过去,原因之一是敌人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策,实行公开的掠夺。中
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敌人的这一掠夺的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
神的两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于中国人的;不但是对下层民众,而且是对上层成分,—
—当然对后者稍为客气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别,并无原则之分。大体上,敌人是将东三
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
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敌人的这一
野蛮政策,还要施之于更深的内地。他的胃口很旺,不愿停止战争。一九三八年一月十
六日日本内阁宣言的方针⒁,至今坚决执行,也不能不执行,这就激怒了一切阶层的中
国人。这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
对。估计到某种时机,敌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
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狼狈为奸
。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规定了这个问题的
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
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
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
要妥协就是站在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
持抗战到底,妥协就实际上难于成功。
(二三)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
分外,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国的希望。今天全国
人民有一种希望,认为国际力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特别是
苏联的存在,鼓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和中国是历来休戚相
关的。苏联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分之唯利是图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
小民族和革命战争为其职志的。中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
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的援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本的
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
理接近,却是中国抗战的有利条件。
(二四)由此可作结论:妥协的危机是存在的,但是能够克服。因为敌人的政策即
使可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其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中国内部有妥协的社会根源,但是
反对妥协的占大多数。国际力量也有一部分赞助妥协,但是主要的力量赞助抗战。这三
种因素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妥协危机,坚持抗战到底。
(二五)现在来答复第二个问题。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
政治越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
战。国民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广
大爱国志士发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但是抗战的经验已经证明,十个月的中国人民的进
步抵得上过去多少年的进步,并无使人悲观的根据。历史积累下来的腐败现象,虽然很
严重地阻碍着人民抗战力量增长的速度,减少了战争的胜利,招致了战争的损失,但是
中国、日本和世界的大局,不容许中国人民不进步。由于阻碍进步的因素即腐败现象之
存在,这种进步是缓慢的。进步和进步的缓慢是目前时局的两个特点,后一个特点和战
争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称,这就是使得爱国志士们大为发愁的地方。然而我们是在革命战
争中,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凡属
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中
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
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
我们把抗战和建国联系起来看,是正当的。说日本也能获得改造,是说日本统治者的侵
略战争将走到失败,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胜利之日,就是日本改
造之时。这和中国的抗战密切地联系着,这一个前途是应该看到的。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二六)我们已把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几个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
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亡国论,答复了为什么不易妥协和为什么政治可能进步的问
题。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
的矛盾。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
全体,又是他们的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
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一局部的敌我强弱情况或国内腐败
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
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但是他们的改正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会明白,因为他们
是爱国志士,他们的错误是一时的。
(二七)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他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
起了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
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总之,他们没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他们常常抹杀这一点,因此抹杀了真理的
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之有限性,因而抹杀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
出或大或小的错误来,这里也是主观性和片面性作怪。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
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
为估计不符合真相,行动就无法达到目的;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者没
有两样。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我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我们承认在中国面前摆着解放和亡
国两个可能的前途,两者在猛烈地斗争中。我们的任务在于实现解放而避免亡国。实现
解放的条件,基本的是中国的进步,同时,加上敌人的困难和世界的援助。我们和亡国
论者不同,我们客观地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
可能占优势及达到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亡国论者则主观地和片面地
只承认亡国一个可能性,否认解放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解放的条件和为争取这些条件
而努力。我们对于妥协倾向和腐败现象也是承认的,但是我们还看到其他倾向和其他现
象,并指出二者之中后者对于前者将逐步地占优势,二者在猛烈地斗争着;并指出后者
实现的条件,为克服妥协倾向和转变腐败现象而努力。因此,我们并不悲观,而悲观的
人们则与此相反。
(二九)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
是我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
和假道理。因此,我们客观地并全面地估计到一切敌我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
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
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
时间就早一日。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战争的过程,而排斥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
为什么是持久战?
(三○)现在我们来把持久战问题研究一下。“为什么是持久战”这一个问题,只
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单说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强
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就有陷入亡国论的危险。因为单纯地以弱敌强,无
论在理论上,在实际上,都不能产生持久的结果。单是大小或单是进步退步、多助寡助
,也是一样。大并小、小并大的事都是常有的。进步的国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强,常
有被大而退步的国家或事物所灭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随因素,依敌我本
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
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
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
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
,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三一)既然敌之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有一个,余皆优点,为什
么不能得出平衡结果,反而造成了现时敌之优势我之劣势呢?很明显的,不能这样形式
地看问题。事情是现时敌我强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敌之缺点一时还没有也不能发展到足
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优点一时也没有且不能发展到足以补充其弱的因
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现,而出现的是不平衡。
(三二)敌强我弱,敌是优势而我是劣势,这种情况,虽因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
一战线的努力而有所变化,但是还没有产生基本的变化。所以,在战争的一定阶段上,
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胜利,我则将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然而敌我都只限于这一定阶段
内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不能超过而至于全胜或全败,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则敌强
我弱之原来状况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则由于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
力,更加造成这种相对的形势。拿原来状况来说,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他不利的因
素所减杀,不过此时还没有减杀到足以破坏敌之优势的必要的程度;我虽弱,但我之弱
已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补充,不过此时还没有补充到足以改变我之劣势的必要的程度。
于是形成敌是相对的强,我是相对的弱;敌是相对的优势,我是相对的劣势。双方的强
弱优劣原来都不是绝对的,加以战争过程中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
变化了敌我原来强弱优劣的形势,因而敌我只限于一定阶段内的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
造成了持久战的局面。
(三三)然而情况是继续变化的。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
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
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
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
果。
(三四)目前敌尚能勉强利用其强的因素,我之抗战尚未给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
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进攻,反之,尚足以维持其进攻到一定的程度。其
足以加剧本国阶级对立和中国民族反抗的因素,即战争之退步性和野蛮性一因素,亦尚
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碍其进攻的情况。敌人的国际孤立的因素也方在变化发展之中,还没
有达到完全的孤立。许多表示助我的国家的军火资本家和战争原料资本家,尚在唯利是
图地供给日本以大量的战争物资⒂,他们的政府⒃亦尚不愿和苏联一道用实际方法制裁
日本。这一切,规定了我之抗战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中国方面,弱的因素表现
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虽在十个月抗战中有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但距离
足以阻止敌之进攻及准备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还远得很。且在量的方面,又不得不
有所减弱。其各种有利因素,虽然都在起积极作用,但达到足以停止敌之进攻及准备我
之反攻的程度则尚有待于巨大的努力。在国内,克服腐败现象,增加进步速度;在国外
,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这一切,又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
而只能是持久战。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三五)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
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
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
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
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
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
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
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三六)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
三点联系起来。敌欲达此目的,至少出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一年半至
两年,用费将在一百万万日元以上。敌人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将不
堪设想。至欲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将经历非常危险的战争,未必尽能达其企
图。但是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
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这一阶段
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阵地战虽在此阶
段之第一期,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观错误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从全阶段看,仍然
是辅助的。此阶段中,中国已经结成了广大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敌虽已经
采用过并且还将采用卑鄙无耻的劝降手段,企图不费大力实现其速决计划,整个地征服
中国,但是过去的已经失败,今后的也难成功。此阶段中,中国虽有颇大的损失,但是
同时却有颇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第二阶段继续抗战的主要基础。此阶段中,苏联
对于我国已经有了大量的援助。敌人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敌人陆军进攻的锐气
,此阶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将更不如初期。敌之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
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战争指导集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烦
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
(三七)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
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
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
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
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争。游击战争在第一阶段中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
建立许多根据地,基本上威胁到敌人占领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阶段仍将有广大的战争。
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时中国尚能保有大量的
正规军,不过一方面因敌在其占领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战略守势,一方面因中国技术条
件一时未能完备,尚难迅即举行战略反攻。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
,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
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此阶
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做得好,可能使
敌只能保守占领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的,这就是敌人的大
失败,中国的大胜利。那时,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第一种是敌人的根据地
,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短,
依敌我力量增减变化的程度如何及国际形势变动如何而定,大体上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
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
是两个很大的问题。敌人将大肆其破坏中国统一战线的活动,一切敌之占领地的汉奸组
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统一政府”。我们内部,因大城市的丧失和战争的困难,动摇分子
将大倡其妥协论,悲观情绪将严重地增长。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
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论
,提倡艰苦斗争,实行新的战时政策,熬过这一段艰难的路程。此阶段内,必须号召全
国坚决地维持一个统一政府,反对分裂,有计划地增强作战技术,改造军队,动员全民
,准备反攻。此阶段中,国际形势将变到更于日本不利,虽可能有张伯伦⒄一类的迁就
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
中国。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敌人
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的几十个师团抽不出去。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
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
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日本在中国的掠夺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有所成就,但
是日本资本缺乏,又困于游击战争,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这个第二阶段是整
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为独立国,
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
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
的力量。中国抗战的三幕戏,这是第二幕。由于全体演员的努力,最精彩的结幕便能很
好地演出来。
(三八)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收复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国自己在前
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生长着的力量。然而单只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
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
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这个阶段,战争已不是战略防御,而将变为战略反攻了,在现
象上,并将表现为战略进攻;已不是战略内线,而将逐渐地变为战略外线。直至打到鸭
绿江边,才算结束了这个战争。第三阶段是持久战的最后阶段,所谓坚持战争到底,就
是要走完这个阶段的全程。这个阶段我所采取的主要的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
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阵地防御,由于当时的条件,不能看作重要
的,那末,第三阶段的阵地攻击,由于条件的改变和任务的需要,将变成颇为重要的。
此阶段内的游击战,仍将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而起其战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阶段之变
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三九)这样看来,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敌人不能整个
地吞并中国,但是能够相当长期地占领中国的许多地方。中国也不能迅速地驱逐日本,
但是大部分的土地将依然是中国的。最后是敌败我胜,但是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四○)中国人民在这样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间,将受到很好的锻炼。参加战争的
各政党也将受到锻炼和考验。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
争;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果然是这样,一切困难就能够克
服。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四一)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变化将循着下述的道路前进。第一阶段敌是优势
,我是劣势。我之这种劣势,须估计抗战以前到这一阶段末尾,有两种不同的变化。第
一种是向下的。中国原来的劣势,经过第一阶段的消耗将更为严重,这就是土地、人口
、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机关等的减缩。第一阶段的末尾,也许要减缩到相当大的
程度,特别是经济方面。这一点,将被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然而必须看
到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这就是战争中的经验,军队的进步,政治的进步,人民
的动员,文化的新方向的发展,游击战争的出现,国际援助的增长等等。在第一阶段,
向下的东西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
在质上。这第二种变化,就给了我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
(四二)第一阶段中,敌人方面也有两种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表现在:几十万
人的伤亡,武器和弹药的消耗,士气的颓靡,国内人心的不满,贸易的缩减,一百万万
日元以上的支出,国际舆论的责备等等方面。这个方面,又给予我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
胜利的根据。然而也要估计到敌人的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那就是他扩大了领土
、人口和资源。在这点上面,又产生我们的抗战是持久战而不能速胜的根据,同时也将
被一些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但是我们必须估计敌人这种向上变化的暂时
性和局部性。敌人是行将崩溃的帝国主义者,他占领中国的土地是暂时的。中国游击战
争的猛烈发展,将使他的占领区实际上限制在狭小的地带。而且,敌人对中国土地的占
领又产生了和加深了日本同外国的矛盾。再则,根据东三省的经验,日本在相当长的时
间内,一般地只能是支出资本时期,不能是收获时期。所有这些,又是我们击破亡国论
和妥协论而建立持久论和最后胜利论的根据。
(四三)第二阶段,上述双方的变化将继续发展,具体的情形不能预断,但是大体
上将是日本继续向下,中国继续向上⒅。例如日本的军力、财力大量地消耗于中国的游
击战争,国内人心更加不满,士气更加颓靡,国际更感孤立。中国则政治、军事、文化
和人民动员将更加进步,游击战争更加发展,经济方面也将依凭内地的小工业和广大的
农业而有某种程度的新发展,国际援助将逐渐地增进,将比现在的情况大为改观。这个
第二阶段,也许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
的变化,中国将逐渐上升,日本则逐渐下降。那时中国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
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将完成战略反攻的准备而
走到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阶段。应该重复地指出:所谓变劣势为优势和完成反攻准备
,是包括中国自己力量的增长、日本困难的增长和国际援助的增长在内的,总合这些力
量就能形成中国的优势,完成反攻的准备。
(四四)根据中国政治和经济不平衡的状态,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在其前一时期
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敌人采用各种分化手
段破裂中国统一战线的企图,此阶段中并不会减弱,因此,中国内部团结的任务更加重
要,务不令内部不调致战略反攻半途而废。此时期中,国际形势将变到大有利于中国。
中国的任务,就在于利用这种国际形势取得自己的彻底解放,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同
时也就是帮助世界的反法西斯运动。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
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
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
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
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
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
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
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
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
、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
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
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
,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
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
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
,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
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地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
一方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
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
,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
(四九)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起一定
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就想提前到达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
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后则是事实先
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气力多得收
成的空谈主义者。这种空谈主义过去和现在已经存在,但是还不算很多,战争发展到相
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时,空谈主义可能多起来。但是在同时,如果第一阶段中国损失较大
,第二阶段时间拖得很长,亡国论和妥协论更将大大地流行。所以我们的火力,应该主
要地向着亡国论和妥协论方面,而以次要的火力,反对空谈主义的速胜论。
(五○)战争的长期性是确定了的,但是战争究将经过多少年月则谁也不能预断,
这个完全要看敌我力量变化的程度才能决定。一切想要缩短战争时间的人们,惟有努力
于增加自己力量减少敌人力量之一法。具体地说,惟有努力于作战多打胜仗,消耗敌人
的军队,努力于发展游击战争,使敌之占领地限制于最小的范围,努力于巩固和扩大统
一战线,团结全国力量,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努力于推动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进步,努力于工、农、商、学各界人民的动员,努力于瓦解敌军和争取敌军的
士兵,努力于国际宣传争取国际的援助,努力于争取日本的人民及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援
助,做了这一切,才能缩短战争的时间,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图便的法门。
犬牙交错的战争
(五一)我们可以断言,持久战的抗日战争,将在人类战争史中表现为光荣的特殊
的一页。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就是颇为特殊的一点,这是由于日本的野蛮和兵力不足
,中国的进步和土地广大这些矛盾因素产生出来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在历史上也是有
过的,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三年内战,就有过这种情形。但其在中国的特点,是其特殊的
长期性和广大性,这将是突破历史纪录的东西。这种犬牙交错的形态,表现在下述的几
种情况上。
(五二)内线和外线——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但是主力军和游
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
系亦然。各个游击区都以自己为内线,而以其他各区为外线,又形成了很多夹攻敌人的
火线。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战略上内线作战的正规军是后退的,但是战略上外线作战的
游击队则将广泛地向着敌人后方大踏步前进,第二阶段将更加猛烈地前进,形成了后退
和前进的奇异形态。
(五三)有后方和无后方——利用国家的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人占领地之最
后限界的,是主力军。脱离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后的,是游击队。但在每一游击
区中,仍自有其小规模的后方,并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这个区别的,是每一游
击区派遣出去向该区敌后临时活动的游击队,他们不但没有后方,也没有作战线。“无
后方的作战”,是新时代中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的情况之下的
革命战争的特点,没有可怕而有大利,不应怀疑而应提倡。
(五四)包围和反包围——从整个战争看来,由于敌之战略进攻和外线作战,我处
战略防御和内线作战地位,无疑我是在敌之战略包围中。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一种包围。
由于我以数量上优势的兵力,对于从战略上的外线分数路向我前进之敌,采取战役和战
斗上的外线作战方针,就可以把各路分进之敌的一路或几路放在我之包围中。这是我对
于敌之第一种反包围。再从敌后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看来,每一孤立的根据地都处于敌之
四面或三面包围中,前者例如五台山,后者例如晋西北。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二种包围。
但若将各个游击根据地联系起来看,并将各个游击根据地和正规军的阵地也联系起来看
,我又把许多敌人都包围起来,例如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围了同蒲路(路之东西两侧及
南端),四面包围了太原城;河北、山东等省也有许多这样的包围。这又是我对于敌之
第二种反包围。这样,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
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的据点(例如太原)和我之游击根据地
(例如五台山),好似做眼。如果把世界性的围棋也算在内,那就还有第三种敌我包围
,这就是侵略阵线与和平阵线的关系。敌以前者来包围中、苏、法、捷等国,我以后者
反包围德、日、意。但是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
,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⒆
。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
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日本人民运动也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
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
完全打倒之日,必是这个天罗地网大体布成之时。这丝毫也不是笑话,而是战争的必然
的趋势。
(五五)大块和小块——一种可能,是敌占地区将占中国本部之大半,而中国本部
完整的区域只占一小半。这是一种情形。但是敌占大半中,除东三省等地外,实际只能
占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说是一等的,依面积和人口来说可能只是敌占
区中之小半,而普遍地发展的游击区,反居其大半。这又是一种情形。如果超越本部的
范围,而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算了进来,则在面积上中国未失地区仍然是大半,
而敌占地区包括东三省在内,也只是小半。这又是一种情形。完整区域当然是重要的,
应集大力去经营,不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文化方面也要紧。敌人已将我们过去
的文化中心变为文化落后区域,而我们则要将过去的文化落后区域变为文化中心。同时
,敌后广大游击区的经营也是非常之要紧的,也应把它们的各方面发展起来,也应发展
其文化工作。总起来看,中国将是大块的乡村变为进步和光明的地区,而小块的敌占区
,尤其是大城市,将暂时地变为落后和黑暗的地区。
(五六)这样看来,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
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个战争
,不但将影响到中日两国,大大推动两国的进步,而且将影响到世界,推动各国首先是
印度等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全中国人都应自觉地投入这个犬牙交错的战争中去,这就是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战争形态,是半殖民地大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举行的解放
战争的特殊的形态。
为永久和平而战
(五七)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离的。没
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像今天一样,战争是接近于永久和平的。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
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都不知打了几多仗,或在民族集团之内打,或
在民族集团之间打。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帝国主义时期,仗就打得特别广大和特别残酷
。二十年前的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在过去历史上是空前的,但还不是绝后的战争。只
有目前开始了的战争,接近于最后战争,就是说,接近于人类的永久和平。目前世界上
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了战争,你们看,一个意大利,又一个日本,一个阿比西尼亚
,又一个西班牙,再一个中国。参加战争的这些国家共有差不多六万万人口,几乎占了
全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的战争的特点是无间断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质。为什么
无间断?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亚打了之后,接着意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国也搭了股份,接
着日本又同中国打。还要接着谁呢?无疑地要接着希特勒同各大国打。“法西斯主义就
是战争”⒇,一点也不错。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
争灾难不可避免。为什么又说这次战争接近于永久和平?这次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所已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这种总危机,逼使各资本主
义国家走入新的战争,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国家从事于新战争的冒险。我们可以预见这次
战争的结果,将不是资本主义的获救,而是它的走向崩溃。这次战争,将比二十年前的
战争更大,更残酷,一切民族将无可避免地卷入进去,战争时间将拖得很长,人类将遭
受很大的痛苦。但是由于苏联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这次战争中无疑将出
现伟大的革命战争,用以反对一切反革命战争,而使这次战争带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
质。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人类一经消灭了资
本主义,便到达永久和平的时代,那时候便再也不要战争了。那时将不要军队,也不要
兵船,不要军用飞机,也不要毒气。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见战争。已经开始
了的革命的战争,是这个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战争的一部分。占着五万万以上人口的中日
两国之间的战争,在这个战争中将占着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解放将从这个战争中得
来。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国,是和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离的。因此,我们
的抗日战争包含着为争取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
(五八)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
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
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对于后一类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
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前一类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都是为着帝国主义利
益而战,所以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坚决地反对那一次战争。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
,极力阻止其爆发;既爆发后,只要有可能,就用战争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
义战争。日本的战争是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都应
该反对,也正在反对。我们中国,则从人民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
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
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
牺牲虽大,时间虽长,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经鲜明地摆在我们的前面
。我们从事战争的信念,便建立在这个争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的上
面。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把战争延长到无尽期,我们则要把战争在一个不很久远的
将来给以结束。为了这个目的,人类大多数应该拿出极大的努力。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
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
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这种希望不是空的,
全世界社会经济的行程已经接近了这一点,只须加上多数人的努力,几十年工夫一定可
以达到目的。
能动性在战争中
(五九)以上说的,都是说明为什么是持久战和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大体上
都是说的“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以下,将转到研究“怎样做”和“不怎样做”的
问题上。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就是以下要答复的问题。为了这个,
我们将依次说明下列的问题: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
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
战,游击战,阵地战,歼灭战,消耗战,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的决战问题,兵
民是胜利之本。我们现在就从能动性问题说起吧。
(六○)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
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
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
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
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
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
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
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
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坐
着不动,只有被灭亡,没有持久战,也没有最后胜利。
(六一)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
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
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
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
性。
(六二)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
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
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
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在既定的客观物质的基础之上,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
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改变我们这个被侵略被压迫的社会国家的状
态,造成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这里就用得着而且必须用我们的主观指导的能力。我们不
赞成任何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离开客观条件,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是我们必
须提倡每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他们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
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
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战争
大海中的游泳术。
战争和政治
(六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
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
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
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
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则,离不开统一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员,离不
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
,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纠
正。
(六四)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
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21)。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
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例如中国的半独立地位,是日本帝国主义政治发
展的障碍,日本要扫除它,所以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呢?帝国主义压迫,早就是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障碍,所以有了很多次的解放战争,企图扫除这个障碍。日本现在
用战争来压迫,要完全断绝中国革命的进路,所以不得不举行抗日战争,决心要扫除这
个障碍。障碍既除,政治的目的达到,战争结束。障碍没有扫除得干净,战争仍须继续
进行,以求贯彻。例如抗日的任务未完,有想求妥协的,必不成功;因为即使因某种缘
故妥协了,但是战争仍要起来,广大人民必定不服,必要继续战争,贯彻战争的政治目
的。因此可以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六五)基于战争的特殊性,就有战争的一套特殊组织,一套特殊方法,一种特殊
过程。这组织,就是军队及其附随的一切东西。这方法,就是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这
过程,就是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
殊的社会活动形态。因此,战争的经验是特殊的。一切参加战争的人们,必须脱出寻常
习惯,而习惯于战争,方能争取战争的胜利。
抗日的政治动员
(六六)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
抗日以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
政治动员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说深入。人民的大多数,是从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那
里听到消息的。这也是一种动员,但这是敌人替我们做的,不是我们自己做的。偏远地
区听不到炮声的人们,至今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这种情形必须改变,不然,拚死
活的战争就得不到胜利。决不可以再输敌人一着,相反,要大大地发挥这一着去制胜敌
人。这一着是关系绝大的;武器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这一着实在是头等重要。动员了
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
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
持久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
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
(六七)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
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
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
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现在已经有了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2),又有了一个《抗战建国纲领》(23),应把它们普及于军队
和人民,并动员所有的军队和人民实行起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政治纲领,是不能
动员全军全民抗日到底的。其次,怎样去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
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现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有的一些,沧海一
粟,而且方法不合民众口味,神气和民众隔膜,必须切实地改一改。其次,不是一次动
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
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
员,变成经常的运动。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
战争的目的
(六八)这里不是说战争的政治目的,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说的,是作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所
谓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
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就是解除敌人的武装,也就是所谓“剥夺敌人的抵抗力”
,不是要完全消灭其肉体)。古代战争,用矛用盾:矛是进攻的,为了消灭敌人;盾是
防御的,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还是这二者的继续。轰炸机、机关枪、远射
程炮、毒气,是矛的发展;防空掩蔽部、钢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发展。坦
克,是矛盾二者结合为一的新式武器。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但防御也是不能
废的。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因为如不消灭敌人,则
自己将被消灭。防御,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时也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
一种手段。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而追击,则是进攻的继续。应该指出
: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
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为消灭敌人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要的,而作为消灭敌
人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之一种手段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许多
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
的。
(六九)怎样解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呢?岂非与“保存自己”相矛盾?不相矛盾
,是相反相成的。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
的牺牲(不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我们说,基本上为着消灭敌人的进攻手段
中,同时也含了保存自己的作用,理由就在这里。防御必须同时有进攻,而不应是单纯
的防御,也是这个道理。
(七○)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
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是战争的基
本原则,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射击原则
的“荫蔽身体,发扬火力”是什么意思呢?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因
为前者,于是利用地形地物,采取跃进运动,疏开队形,种种方法都发生了。因为后者
,于是扫清射界,组织火网,种种方法也发生了。战术上的突击队、钳制队、预备队,
第一种为了消灭敌人,第二种为了保存自己,第三种准备依情况使用于两个目的——或
者增援突击队,或者作为追击队,都是为了消灭敌人;或者增援钳制队,或者作为掩护
队,都是为了保存自己。照这样,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原则,一切技术、战术
、战役、战略行动,一点也离不开战争的目的,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
终。
(七一)抗日战争的各级指导者,不能离开中日两国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
去指导战争,也不能离开这个战争目的去指导战争。两国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
展开于战争的行动中,就变成互相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斗争。我们的战争,在于力
求每战争取不论大小的胜利,在于力求每战解除敌人一部分武装,损伤敌人一部分人马
器物。把这些部分地消灭敌人的成绩积累起来,成为大的战略胜利,达到最后驱敌出国
,保卫祖国,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目的。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七二)现在来研究抗日战争中的具体的战略方针。我们已说过了,抗日的战略方
针是持久战,是的,这是完全对的。但这是一般的方针,还不是具体的方针。怎样具体
地进行持久战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的答复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
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
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
反攻战。
(七三)由于日本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日本是采取
战略进攻方针的,我们则居于战略防御地位。日本企图采取战略的速决战,我们应自觉
地采取战略的持久战。日本用其战斗力颇强的几十个师团的陆军(目前已到了三十个师
团)和一部分海军,从陆海两面包围和封锁中国,又用空军轰炸中国。目前日本的陆军
已占领从包头到杭州的长阵线,海军则到了福建广东,形成了大范围的外线作战。我们
则处于内线作战地位。所有这些,都是由敌强我弱这个特点造成的。这是一方面的情形。
(七四)然而在另一方面,则适得其反。日本虽强,但兵力不足。中国虽弱,但地
大、人多、兵多。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第一,敌以少兵临大国,就只能占领
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占领区域,则空出了广大地面无法占领,
这就给了中国游击战争以广大活动的地盘。在全国,即使敌能占领广州、武汉、兰州之
线及其附近的地区,但以外的地区是难于占领的,这就给了中国以进行持久战和争取最
后胜利的总后方和中枢根据地。第二,敌以少兵临多兵,便处于多兵的包围中。敌分路
向我进攻,敌处战略外线,我处战略内线,敌是战略进攻,我是战略防御,看起来我是
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广和兵多两个长处,不作死守的阵地战,采用灵活的运动
战,以几个师对他一个师,几万人对他一万人,几路对他一路,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
围其一路而攻击之。于是敌之战略作战上的外线和进攻,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不
得不变成内线和防御。我之战略作战上的内线和防御,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变成了
外线和进攻。对其一路如此,对其他路也是如此。以上两点,都是从敌小我大这一特点
发生的。又由于敌兵虽少,乃是强兵(武器和人员的教养程度),我兵虽多,乃是弱兵
(也仅是武器和人员的教养程度,不是士气),因此,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我不但
应以多兵打少兵,从外线打内线,还须采取速决战的方针。为了实行速决,一般应不打
驻止中之敌,而打运动中之敌。我预将大兵荫蔽集结于敌必经通路之侧,乘敌运动之际
,突然前进,包围而攻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打得好,可能全部或
大部或一部消灭他;打不好,也给他一个大的杀伤。一战如此,他战皆然。不说多了,
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
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这样,我之战略的持久战,到战场作战就变成速决
战了。敌之战略的速决战,经过许多战役和战斗的败仗,就不得不改为持久战。
(七五)上述这样的战役和战斗的作战方针,一句话说完,就是:“外线的速决的
进攻战”。这对于我之战略方针“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说来,是相反的;然而,又恰
是实现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方针。如果战役和战斗方针也同样是“内线的持久的防
御战”,例如抗战初起时期之所为,那就完全不适合敌小我大、敌强我弱这两种情况,
那就决然达不到战略目的,达不到总的持久战,而将为敌人所击败。所以,我们历来主
张全国组成若干个大的野战兵团,其兵力针对着敌人每个野战兵团之兵力而二倍之、三
倍之或四倍之,采用上述方针,与敌周旋于广大战场之上。这种方针,不但是正规战争
用得着,游击战争也用得着,而且必须要用它。不但适用于战争的某一阶段,而且适用
于战争的全过程。战略反攻阶段,我之技术条件增强,以弱敌强这种情况即使完全没有
了,我仍用多兵从外线采取速决的进攻战,就更能收大批俘获的成效。例如我用两个或
三个或四个机械化的师对敌一个机械化的师,更能确定地消灭这个师。几个大汉打一个
大汉之容易打胜,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
(七六)如果我们坚决地采取了战场作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就不但在战
场上改变着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形势,而且将逐渐地变化着总的形势。在战场上,因为
我是进攻,敌是防御;我是多兵处外线,敌是少兵处内线;我是速决,敌虽企图持久待
援,但不能由他作主;于是在敌人方面,强者就变成了弱者,优势就变成了劣势;我军
方面反之,弱者变成了强者,劣势变成了优势。在打了许多这样的胜仗之后,总的敌我
形势便将引起变化。这就是说,集合了许多战场作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胜利以后
,就逐渐地增强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于是总的强弱优劣形势,就不能不受其影响而发
生变化。到那时,配合着我们自己的其他条件,再配合着敌人内部的变动和国际上的有
利形势,就能使敌我总的形势走到平衡,再由平衡走到我优敌劣。那时,就是我们实行
反攻驱敌出国的时机了。
(七七)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
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
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七八)上面说过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中心点在于一个进攻;外
线是说的进攻的范围,速决是说的进攻的时间,所以叫它做“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这是实行持久战的最好的方针,也即是所谓运动战的方针。但是这个方针实行起来,离
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三个问题。
(七九)前面已说过了自觉的能动性,为什么又说主动性呢?自觉的能动性,说的
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种人的特点,特别强烈地表现于
战争中,这些是前面说过了的。这里说的主动性,说的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
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
打败或被消灭。一个士兵被缴械,是这个士兵失了行动自由被迫处于被动地位的结果。
一个军队的战败,也是一样。为此缘故,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我们提
出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进攻战的灵活性、计划性,可以说都是为
了争取主动权,以便逼敌处于被动地位,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但主动或被动
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此
外,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下面就来分
析这几点。
(八○)主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和战争力量的劣势分不开
。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战略的主动地位,自然以战略的
进攻战为较能掌握和发挥,然而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主动地位,即绝对的主动权,只
有以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才有可能。一个身体壮健者和一个重病患者角斗,前者便有绝
对的主动权。如果日本没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出几百万至一千万大兵
,财源比现在多过几倍,又没有民众和外国的敌对,又不实行野蛮政策招致中国人民拚
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一种绝对的优势,它便有一种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绝对的主
动权。但在历史上,这类绝对优势的事情,在战争和战役的结局是存在的,战争和战役
的开头则少见。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屈服的前夜,这时协约国变成了绝对优
势,德国则变成了绝对劣势,结果德国失败,协约国获胜,这是战争结局存在着绝对的
优势和劣势之例。又如台儿庄胜利的前夜,这时当地孤立的日军经过苦战之后,已处于
绝对的劣势,我军则造成了绝对的优势,结果敌败我胜,这是战役结局存在着绝对的优
势和劣势之例。战争或战役也有以相对的优劣或平衡状态而结局的,那时,在战争则出
现妥协,在战役则出现对峙。但一般是以绝对的优劣而分胜负居多数。所有这些,都是
战争或战役的结局,而非战争或战役的开头。中日战争的最后结局,可以预断,日本将
以绝对劣势而失败,中国将以绝对优势而获胜;但是在目前,则双方的优劣都不是绝对
的而是相对的。日本因其具有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这个有利因素,对于我们
弱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占了优势,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动权的基础。但是因为
它的军力等等数量不多,又有其他许多不利因素,它的优势便为它自己的矛盾所减杀。
及到中国,又碰到了中国的地大、人多、兵多和坚强的民族抗战,它的优势再为之减杀
。于是在总的方面,它的地位就变成一种相对的优势,因而其主动权的发挥和维持就受
了限制,也成了相对的东西。中国方面,虽然在力量的强度上是劣势,因此造成了战略
上的某种被动姿态,但是在地理、人口和兵员的数量上,并且又在人民和军队的敌忾心
和士气上,却处于优势,这种优势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便减杀了自己军力、经济力
等的劣势的程度,使之变为战略上的相对的劣势。因而也减少了被动的程度,仅处于战
略上的相对的被动地位。然而被动总是不利的,必须力求脱离它。军事上的办法,就是
坚决地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发动敌后的游击战争,在战役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取
得许多局部的压倒敌人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通过这样许多战役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
位,就能逐渐地造成战略的优势和战略的主动地位,战略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就能脱出了
。这就是主动和被动之间、优势和劣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一)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我之相
对的战略劣势和战略被动地位,是能够脱出的,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们许多的局部优
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去剥夺敌人的许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把他抛入劣势和被动
。把这些局部的东西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动,敌人的战略劣势和
战略被动。这样的转变,依靠主观上的正确指导。为什么呢?我要优势和主动,敌人也
要这个,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
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
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
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
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4),仍是科学的真理
。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
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
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侦察手段,继之以指挥员的聪明
的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我们有了这个“一般地
正确的指导”做武器,就能多打胜仗,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主动或
被动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之间的关系。
(八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
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
晋楚城濮之战(25),楚汉成皋之战(26),韩信破赵之战(27),新汉昆阳之战(28),袁曹
官渡之战(29),吴魏赤壁之战(30),吴蜀彝陵之战(31),秦晋淝水之战(32)等等,外国
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33),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
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
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占优势和主动之敌则反是;由
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可以将其很好的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化为
败军之将,亡国之君。由此可知,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
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
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
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一切统治王朝打不赢革命军,可
见单是某种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利。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
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
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八三)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
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
公山上,草木皆兵”(34),是错觉之一例。“声东击西”,是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在
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
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
情。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
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我们说运动之敌
好打,就是因为敌在不意即无准备中。这两件事——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出以不意的攻击
,即是以战争的不确实性给予敌人,而给自己以尽可能大的确实性,用以争取我之优势
和主动,争取我之胜利。要做到这些,先决条件是优越的民众组织。因此,发动所有一
切反对敌人的老百姓,一律武装起来,对敌进行广泛的袭击,同时即用以封锁消息,掩
护我军,使敌无从知道我军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攻击他,造成他的错觉和不意的客
观基础,是非常之重要的。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中国红军,以弱小的军力而常打胜
仗,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是非常之大的。民族战争照规矩应比土地革命
战争更能获得广大民众的援助;可是因为历史的错误(35),民众是散的,不但仓卒难为
我用,且时为敌人所利用。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
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在这个给敌以错觉和给敌以不意以便战而胜之的战争方法上,
也就一定能起大的作用。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36)。我们要把
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
能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所有这些,也都是主动或被
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相互关系。战胜日本是少不了这种主观指导的。
(八四)大抵日本在其进攻阶段中,因其军力之强和利用我之主观上的历史错误和
现时错误,它是一般地处于主动地位的。但是这种主动,已随其本身带着许多不利因素
及其在战争中也犯了些主观错误(详论见后),与乎我方具备着许多有利因素,而开始
了部分的减弱。敌之在台儿庄失败和山西困处,就是显证。我在敌后游击战争的广大发
展,则使其占领地的守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虽则敌人此时还在其主动的战略进攻中,
但他的主动将随其战略进攻的停止而结束。敌之兵力不足,没有可能作无限制的进攻,
这是他不能继续保持主动地位的第一个根源。我之战役的进攻战,在敌后的游击战争及
其他条件,这是他不能不停止进攻于一定限度和不能继续保持主动地位的第二个根源。
苏联的存在及其他国际变化,是第三个根源。由此可见,敌人的主动地位是有限制的,
也是能够破坏的。中国如能在作战方法上坚持主力军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猛烈地发
展敌后的游击战争,并从政治上大大地发动民众,我之战略主动地位便能逐渐树立起来。
(八五)现在来说灵活性。灵活性是什么呢?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
西,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灵活地使用兵力这件事,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也是最不
容易做好的。战争的事业,除了组织和教育军队,组织和教育人民等项之外,就是使用
军队于战斗,而一切都是为了战斗的胜利。组织军队等等固然困难,但使用军队则更加
困难,特别是在以弱敌强的情况之中。做这件事需要极大的主观能力,需要克服战争特
性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实性,而从其中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实性来,方能实现指挥上
的灵活性。
(八六)抗日战争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执行这个方针,
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进和合击、攻击和防御、突击和钳制、包围和迂回、前进和后
退种种的战术或方法。懂得这些战术是容易的,灵活地使用和变换这些战术,就不容易
了。这里有时机、地点、部队三个关节。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于部队之情况,都
将不能取胜。例如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
打迟了,敌已集中驻止,变为啃硬骨头。这就是时机问题。突击点选在左翼,恰当敌之
弱点,容易取胜;选在右翼,碰在敌人的钉子上,不能奏效。这就是地点问题。以我之
某一部队执行某种任务,容易取胜;以另一部队执行同样任务,难于收效。这就是部队
情况问题。不但使用战术,还须变换战术。攻击变为防御,防御变为攻击,前进变为后
退,后退变为前进,钳制队变为突击队,突击队变为钳制队,以及包围迂回等等之互相
变换,依据敌我部队、敌我地形的情况,及时地恰当地给以变换,是灵活性的指挥之重
要任务。战斗指挥如此,战役和战略指挥也是如此。
(八七)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37),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
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
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
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基于这种运用之妙,外线的
速决的进攻战就能较多地取得胜利,就能转变敌我优劣形势,就能实现我对于敌的主动
权,就能压倒敌人而击破之,而最后胜利就属于我们了。
(八八)现在来说计划性。由于战争所特有的不确实性,实现计划性于战争,较之
实现计划性于别的事业,是要困难得多的。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38),没
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战争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不是没有某
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我之一方是比较地确实的。敌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朕兆可
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所谓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战
争的计划性就有了客观基础。近代技术(有线电、无线电、飞机、汽车、铁道、轮船等
)的发达,又使战争的计划性增大了可能。但由于战争只有程度颇低和时间颇暂的确实
性,战争的计划性就很难完全和固定,它随战争的运动(或流动,或推移)而运动,且
依战争范围的大小而有程度的不同。战术计划,例如小兵团和小部队的攻击或防御计划
,常须一日数变。战役计划,即大兵团的行动计划,大体能终战役之局,但在该战役内
,部分的改变是常有的,全部的改变也间或有之。战略计划,是基于战争双方总的情况
而来的,有更大的固定的程度,但也只在一定的战略阶段内适用,战争向着新的阶段推
移,战略计划便须改变。战术、战役和战略计划之各依其范围和情况而确定而改变,是
战争指挥的重要关节,也即是战争灵活性的具体的实施,也即是实际的运用之妙。抗日
战争的各级指挥员,对此应当加以注意。
(八九)有些人,基于战争的流动性,就从根本上否认战争计划或战争方针之相对
的固定性,说这样的计划或方针是“机械的”东西。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如上条所述,
我们完全承认:由于战争情况之只有相对的确实性和战争是迅速地向前流动的(或运动
的,推移的),战争的计划或方针,也只应给以相对的固定性,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和
战争的流动而适时地加以更换或修改,不这样做,我们就变成机械主义者。然而决不能
否认一定时间内的相对地固定的战争计划或方针;否认了这点,就否认了一切,连战争
本身,连说话的人,都否认了。由于战争的情况和行动都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而应之
而生的战争计划或方针,也就必须拿相对的固定性赋予它。例如,由于华北战争的情况
和八路军分散作战的行动有其在一定阶段内的固定性,因而在这一定阶段内赋予相对的
固定性于八路军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种战略的作战
方针,是完全必要的。战役方针,较之上述战略方针适用的时间要短促些,战术方针更
加短促,然而都有其一定时间的固定性。否认了这点,战争就无从着手,成为毫无定见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这也是、那也是的战争相对主义了。没有人否认,就是在
某一一定时间内适用的方针,它也是在流动的,没有这种流动,就不会有这一方针的废
止和另一方针的采用。然而这种流动是有限制的,即流动于执行这一方针的各种不同的
战争行动的范围中,而不是这一方针的根本性质的流动,即是说,是数的流动,不是质
的流动。这种根本性质,在一定时间内是决不流动的,我们所谓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的固
定性,就是指的这一点。在绝对流动的整个战争长河中有其各个特定阶段上的相对的固
定性——这就是我们对于战争计划或战争方针的根本性质的意见。
(九○)在说过了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
战,又说过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之后,我们可以总起来说几句。抗日战争应该是
有计划的。战争计划即战略战术的具体运用,要带灵活性,使之能适应战争的情况。要
处处照顾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以便改变敌我之间的形势。而一切这些,都表
现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同时也就表现于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
战之中。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
(九一)作为战争内容的战略内线、战略持久、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
的速决的进攻战,在战争形式上就表现为运动战。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
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同时,也把为了便
利于执行这种进攻战而在某些必要时机执行着的所谓“运动性的防御”包括在内,并且
也把起辅助作用的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包括在内。它的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
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
(九二)中国版图广大,兵员众多,但军队的技术和教养不足;敌人则兵力不足,
但技术和教养比较优良。在此种情形下,无疑地应以进攻的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
而以其他形式辅助之,组成整个的运动战。在这里,要反对所谓“有退无进”的逃跑主
义,同时也要反对所谓“有进无退”的拚命主义。
(九三)运动战的特点之一,是其流动性,不但许可而且要求野战军的大踏步的前
进和后退。然而,这和韩复榘式的逃跑主义(39)是没有相同之点的。战争的基本要求是
:消灭敌人;其另一要求是: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
,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运动战决不能被韩复榘一类人所借口,决不是
只有向后的运动,没有向前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否定了运动战的基本的进攻性,
实行的结果,中国虽大,也是要被“运动”掉的。
(九四)然而另一种思想也是不对的,即所谓有进无退的拚命主义。我们主张以战
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为内容的运动战,其中包括了辅助作用的阵地战,又
包括了“运动性的防御”和退却,没有这些,运动战便不能充分地执行。拚命主义是军
事上的近视眼,其根源常是惧怕丧失土地。拚命主义者不知道运动战的特点之一是其流
动性,不但许可而且要求野战军的大踏步的进退。积极方面,为了陷敌于不利而利于我
之作战,常常要求敌人在运动中,并要求有利于我之许多条件,例如有利的地形、好打
的敌情、能封锁消息的居民、敌人的疲劳和不意等。这就要求敌人的前进,虽暂时地丧
失部分土地而不惜。因为暂时地部分地丧失土地,是全部地永久地保存土地和恢复土地
的代价。消极方面,凡被迫处于不利地位,根本上危及军力的保存时,应该勇敢地退却
,以便保存军力,在新的时机中再行打击敌人。拚命主义者不知此理,明明已处于确定
了的不利情况,还要争一城一地的得失,结果不但城和地俱失,军力也不能保存。我们
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
(九五)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游击战了。我们说
,整个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说的是解决战争的命运,主要是依
靠正规战,尤其是其中的运动战,游击战不能担负这种解决战争命运的主要的责任。但
这不是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不重要。游击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
位,仅仅次于运动战,因为没有游击战的辅助,也就不能战胜敌人。这样说,是包括了
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这一个战略任务在内的。长期的残酷的战争中间,游击战不停止于
原来地位,它将把自己提高到运动战。这样,游击战的战略作用就有两方面:一是辅助
正规战,一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至于就游击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空前广大和空前
持久的意义说来,它的战略地位是更加不能轻视的了。因此,在中国,游击战的本身,
不只有战术问题,还有它的特殊的战略问题。这个问题,我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
题》一文里面已经说到了。前面说过,抗日战争三个战略阶段的作战形式,第一阶段,
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和阵地战是辅助的。第二阶段,则游击战将升到主要地位,而
以运动战和阵地战辅助之。第三阶段,运动战再升为主要形式,而辅之以阵地战和游击
战。但这个第三阶段的运动战,已不全是由原来的正规军负担,而将由原来的游击军从
游击战提高到运动战去担负其一部分,也许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从三个阶段来看,中
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
。为此缘故,在全国的数百万正规军中间,至少指定数十万人,分散于所有一切敌占地
区,发动和配合民众武装,从事游击战争,是完全必要的。被指定的军队,要自觉地负
担这种神圣任务,不要以为少打大仗,一时显得不像民族英雄,降低了资格,这种想法
是错误的。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是“路遥知马力,
事久见人心”,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
可的事业。并且正规军分散作游击战,集合起来又可作运动战,八路军就是这样做的。
八路军的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个方针是完
全正确的,反对这个方针的人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九六)防御的和攻击的阵地战,在中国今天的技术条件下,一般都不能执行,这
也就是我们表现弱的地方。再则敌人又利用中国土地广大一点,回避我们的阵地设施。
因此阵地战就不能用为重要手段,更不待说用为主要手段。然而在战争的第一第二两阶
段中,包括于运动战范围,而在战役作战上起其辅助作用的局部的阵地战,是可能的和
必要的。为着节节抵抗以求消耗敌人和争取余裕时间之目的,而采取半阵地性的所谓“
运动性的防御”,更是属于运动战的必要部分。中国须努力增加新式武器,以便在战略
反攻阶段中能够充分地执行阵地攻击的任务。战略反攻阶段,无疑地将提高阵地战的地
位,因为那时敌人将坚守阵地,没有我之有力的阵地攻击以配合运动战,将不能达到收
复失地之目的。虽然如此,第三阶段中,我们仍须力争以运动战为战争的主要形式。因
为战争的领导艺术和人的活跃性,临到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以后西欧地区那样的阵
地战,就死了一大半。然而在广大版图的中国境内作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方面又
还保存着技术贫弱这种情况,“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的事,就自然出现。就在第三阶
段,中国技术条件虽已增进,但仍不见得能够超过敌人,这样也就被逼着非努力讲求高
度的运动战,不能达到最后胜利之目的。这样,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将不会以阵地战
为主要形式,主要和重要的形式是运动战和游击战。在这些战争形式中,战争的领导艺
术和人的活跃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的机会,这又是我们不幸中的幸事啊!
消耗战,歼灭战
(九七)前头说过,战争本质即战争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然而达此目的
的战争形式,有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实现时的效果就有程度的不同,因而一
般地有所谓消耗战和歼灭战之别。
(九八)我们首先可以说,抗日战争是消耗战,同时又是歼灭战。为什么?敌之强
的因素尚在发挥,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依然存在,没有战役和战斗的歼灭战,就不能有
效地迅速地减杀其强的因素,破坏其优势和主动。我之弱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战略上的
劣势和被动还未脱离,为了争取时间,加强国内国际条件,改变自己的不利状态,没有
战役和战斗的歼灭战,也不能成功。因此,战役的歼灭战是达到战略的消耗战之目的的
手段。在这点上说,歼灭战就是消耗战。中国之能够进行持久战,用歼灭达到消耗是主
要的手段。(九九)但达到战略消耗目的的,还有战役的消耗战。大抵运动战是执行歼
灭任务的,阵地战是执行消耗任务的,游击战是执行消耗任务同时又执行歼灭任务的,
三者互有区别。在这点上说,歼灭战不同于消耗战。战役的消耗战,是辅助的,但也是
持久作战所需要的。
(一○○)从理论上和需要上说来,中国在防御阶段中,应该利用运动战之主要的
歼灭性,游击战之部分的歼灭性,加上辅助性质的阵地战之主要的消耗性和游击战之部
分的消耗性,用以达到大量消耗敌人的战略目的。在相持阶段中,继续利用游击战和运
动战的歼灭性和消耗性,再行大量地消耗敌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战局持久,逐渐
地转变敌我形势,准备反攻的条件。战略反攻时,继续用歼灭达到消耗,以便最后地驱
逐敌人。
(一○一)但是在事实上,十个月的经验是,许多甚至多数的运动战战役,打成了
消耗战;游击战之应有的歼灭作用,在某些地区,也还未提到应有的程度。这种情况的
好处是,无论如何我们总算消耗了敌人,对于持久作战和最后胜利有其意义,我们的血
不是白流的。然而缺点是:一则消耗敌人的不足;二则我们自己不免消耗的较多,缴获
的较少。虽然应该承认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即敌我技术和兵员教养程度的不同,然而
在理论上和实际上,无论如何也应该提倡主力军在一切有利场合努力地执行歼灭战。游
击队虽然为了执行许多具体任务,例如破坏和扰乱等,不能不进行单纯的消耗战,然而
仍须提倡并努力实行在战役和战斗之一切有利场合的歼灭性的作战,以达既能大量消耗
敌人又能大量补充自己之目的。
(一○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之所谓外线,所谓速决,所谓进攻,与乎运动战之
所谓运动,在战斗形式上,主要地就是采用包围和迂回战术,因而便须集中优势兵力。
所以,集中兵力,采用包围迂回战术,是实施运动战即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之必要条件
。然而一切这些,都是为着歼灭敌人之目的。
(一○三)日本军队的长处,不但在其武器,还在其官兵的教养——其组织性,其
因过去没有打过败仗而形成的自信心,其对天皇和对鬼神的迷信,其骄慢自尊,其对中
国人的轻视等等特点;这是日本军阀多年的武断教育和日本的民族习惯造成的。我军对
之杀伤甚多、俘虏甚少的现象,主要原因在此。这一点,过去许多人是估计不足的。这
种东西的破坏,需要一个长的过程。首先需要我们重视这一特点,然后耐心地有计划地
从政治上、国际宣传上、日本人民运动上多方面地向着这一点进行工作;而军事上的歼
灭战,也是方法之一。在这里,悲观主义者可以据之引向亡国论,消极的军事家又可以
据之反对歼灭战。我们则相反,我们认为日本军队的这种长处是可以破坏的,并且已在
开始破坏中。破坏的方法,主要的是政治上的争取。对于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
,而是了解和顺导他们的这种自尊心,从宽待俘虏的方法,引导他们了解日本统治者之
反人民的侵略主义。另一方面,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
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
灭是可能的,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就是明证。日本军心已在开始动摇,士兵不了解战
争目的,陷于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的包围中,冲锋的勇气远弱于中国兵等等,都是有利
于我之进行歼灭战的客观的条件,这些条件并将随着战争之持久而日益发展起来。在以
歼灭战破坏敌军的气焰这一点上讲,歼灭又是缩短战争过程提早解放日本士兵和日本人
民的条件之一。世界上只有猫和猫做朋友的事,我没有猫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一○四)另一方面,应该承认在技术和兵员教养的程度上,现时我们不及敌人。
因而最高限度的歼灭,例如全部或大部俘获的事,在许多场合特别是在平原地带的战斗
中,是困难的。速胜论者在这点上面的过分要求,也属不对。抗日战争的正确要求应该
是:尽可能的歼灭战。在一切有利的场合,每战集中优势兵力,采用包围迂回战术——
不能包围其全部也包围其一部,不能俘获所包围之全部也俘获所包围之一部,不能俘获
所包围之一部也大量杀伤所包围之一部。而在一切不利于执行歼灭战的场合,则执行消
耗战。对于前者,用集中兵力的原则;对于后者,用分散兵力的原则。在战役的指挥关
系上,对于前者,用集中指挥的原则;对于后者,用分散指挥的原则。这些,就是抗日
战争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
(一○五)关于敌之可胜,就是在敌人的指挥方面也有其基础。自古无不犯错误的
将军,敌人之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从战略和战役上说来,敌人在十个月侵略战争中,已经犯了许多错误。计其大者有五。
一是逐渐增加兵力。这是由于敌人对中国估计不足而来的,也有他自己兵力不足的原因
。敌人一向看不起我们,东四省(40)得了便宜之后,加之以冀东、察北的占领,这些都
算作敌人的战略侦察。他们得来的结论是:一盘散沙。据此以为中国不值一打,而定出
所谓“速决”的计划,少少出点兵力,企图吓溃我们。十个月来,中国这样大的团结和
这样大的抵抗力,他们是没有料到的,他们把中国已处于进步时代,中国已存在着先进
的党派、先进的军队和先进的人民这一点忘掉了。及至不行,就逐渐增兵,由十几个师
团一次又一次地增至三十个。再要前进,非再增不可。但由于同苏联对立,又由于人财
先天不足,所以日本的最大的出兵数和最后的进攻点都不得不受一定的限制。二是没有
主攻方向。台儿庄战役以前,敌在华中、华北大体上是平分兵力的,两方内部又各自平
分。例如华北,在津浦、平汉、同蒲三路平分兵力,每路伤亡了一些,占领地驻守了一
些,再前进就没有兵了。台儿庄败仗后,总结了教训,把主力集中徐州方向,这个错误
算是暂时地改了一下。三是没有战略协同。敌之华中、华北两集团中,每一集团内部是
大体协同的,但两集团间则很不协同。津浦南段打小蚌埠时,北段不动;北段打台儿庄
时,南段不动。两处都触了霉头之后,于是陆军大臣来巡视了,参谋总长来指挥了,算
是暂时地协调了一下。日本地主资产阶级和军阀内部存在着颇为严重的矛盾,这种矛盾
正在向前发展着,战争的不协同是其具体表现之一。四是失去战略时机。这点显著地表
现在南京、太原两地占领后的停顿,主要的是因为兵力不足,没有战略追击队。五是包
围多歼灭少。台儿庄战役以前,上海、南京、沧州、保定、南口、忻口、临汾诸役,击
破者多,俘获者少,表现其指挥的笨拙。这五个——逐渐增加兵力,没有主攻方向,没
有战略协同,失去时机,包围多歼灭少,是台儿庄战役以前日本指挥的不行之点。台儿
庄战役以后,虽已改了一些,然根据其兵力不足和内部矛盾诸因素,求不重犯错误是不
可能的。且得之于此者,又失之于彼。例如,将华北兵力集中于徐州,华北占领地就出
了大空隙,给予游击战争以放手发展的机会。以上是敌人自己弄错,不是我们使之错的
。我们方面,尚可有意地制造敌之错误,即用自己聪明而有效的动作,在有组织的民众
掩护之下,造成敌人错觉,调动敌人就我范围,例如声东击西之类,这件事的可能性前
面已经说过了。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之战争胜利又可在敌之指挥上面找到某种根源。
虽然我们不应把这点作为我之战略计划的重要基础,相反,我之计划宁可放在敌人少犯
错误的假定上,才是可靠的做法。而且我乘敌隙,敌也可以乘我之隙,少授敌以可寻之
隙,又是我们指挥方面的任务。然而敌之指挥错误,是事实上已经存在过,并且还要发
生的,又可因我之努力制造出来的,都足供我之利用,抗日将军们应该极力地捉住它。
敌人的战略战役指挥许多不行,但其战斗指挥,即部队战术和小兵团战术,却颇有高明
之处,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
(一○六)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应分为三类: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
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
抗日战争不同于其他许多战争的特点,又表现在这个决战问题上。在第一第二阶段,敌
强我弱,敌之要求在于我集中主力与之决战。我之要求则相反,在选择有利条件,集中
优势兵力,与之作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上的决战,例如平型关、台儿庄以及许多的其他
战斗;而避免在不利条件下的无把握的决战,例如彰德等地战役所采的方针。拚国家命
运的战略的决战则根本不干,例如最近之徐州撤退。这样就破坏了敌之“速决”计划,
不得不跟了我们干持久战。这种方针,在领土狭小的国家是做不到的,在政治太落后了
的国家也难做到。我们是大国,又处进步时代,这点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避免了战略的
决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然丧失若干土地,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可以
促进并等候国内的进步、国际的增援和敌人的内溃,这是抗日战争的上策。急性病的速
胜论者熬不过持久战的艰难路程,企图速胜,一到形势稍为好转,就吹起了战略决战的
声浪,如果照了干去,整个的抗战要吃大亏,持久战为之葬送,恰恰中了敌人的毒计,
实在是下策。不决战就须放弃土地,这是没有疑问的,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也仅仅是
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勇敢地放弃。情况到了这种时候,丝毫也不应留恋,这是以土地
换时间的正确的政策。历史上,俄国以避免决战,执行了勇敢的退却,战胜了威震一时
的拿破仑(41)。中国现在也应这样干。
(一○七)不怕人家骂“不抵抗”吗?不怕的。根本不战,与敌妥协,这是不抵抗
主义,不但应该骂,而且完全不许可的。坚决抗战,但为避开敌人毒计,不使我军主力
丧于敌人一击之下,影响到抗战的继续,一句话,避免亡国,是完全必需的。在这上面
发生怀疑,是战争问题上的近视眼,结果一定和亡国论者走到一伙去。我们曾经批评了
所谓“有进无退”的拚命主义,就是因为这种拚命主义如果成为一般的风气,其结果就
有使抗战不能继续,最后引向亡国的危险。
(一○八)我们主张一切有利条件下的决战,不论是战斗的和大小战役的,在这上
面不容许任何的消极。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只有这种决战才能达到目的,每个抗
日军人均须坚决地去做。为此目的,部分的相当大量的牺牲是必要的,避免任何牺牲的
观点是懦夫和恐日病患者的观点,必须给以坚决的反对。李服膺、韩复榘等逃跑主义者
的被杀,是杀得对的。在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和动作,是在正确的作战
计划下绝对必要的东西,是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不能分离的。我们曾经严厉地指斥了所
谓“有退无进”的逃跑主义,拥护严格纪律的执行,就是因为只有这种在正确计划下的
英勇决战,才能战胜强敌;而逃跑主义,则是亡国论的直接支持者。
(一○九)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
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
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可不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呢?我想是不可以的。
吃饭就一直吃下去,睡觉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战斗就一直打到鸭绿江,这是主观主义和
形式主义的幻想,在实际生活里是不存在的。谁人不知,为争取时间和准备反攻而流血
战斗,某些土地虽仍不免于放弃,时间却争取了,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的目的却达
到了,自己的战斗经验却取得了,没有起来的人民却起来了,国际地位却增长了。这种
血是白流的吗?一点也不是白流的。放弃土地是为了保存军力,也正是为了保存土地;
因为如不在不利条件下放弃部分的土地,盲目地举行绝无把握的决战,结果丧失军力之
后,必随之以丧失全部的土地,更说不到什么恢复失地了。资本家做生意要有本钱,全
部破产之后,就不算什么资本家。赌汉也要赌本,孤注一掷,不幸不中,就无从再赌。
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战争也是一样,只有形式主义者想不通这个道理。
(一一○)我想,即在战略反攻阶段的决战亦然。那时虽然敌处劣势,我处优势,
然而仍适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的原则,直至打到鸭绿江边,都是如此。
这样,我可始终立于主动,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应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丝毫也不为其所动。抗日将军们要有这样的坚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
将军。那些“一触即跳”的人们,是不足以语此的。第一阶段我处于某种程度的战略被
动,然在一切战役上也应是主动的,尔后任何阶段都应是主动。我们是持久论和最后胜
利论者,不是赌汉们那样的孤注一掷论者。
兵民是胜利之本
(一一一)日本帝国主义处在革命的中国面前,是决不放松其进攻和镇压的,它的
帝国主义本质规定了这一点。中国不抵抗,日本就不费一弹安然占领中国,东四省的丧
失,就是前例。中国若抵抗,日本就向着这种抵抗力压迫,直至它的压力无法超过中国
的抵抗力才停止,这是必然的规律。日本地主资产阶级的野心是很大的,为了南攻南洋
群岛,北攻西伯利亚起见,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先打中国。那些认为日本将在占领华
北、江浙一带以后适可而止的人,完全没有看到发展到了新阶段迫近了死亡界线的日本
帝国主义,已经和历史上的日本不相同了。我们说,日本的出兵数和进攻点有一定的限
制,是说:在日本一方面,在其力量基础上,为了还要举行别方面的进攻并防御另一方
面的敌人,只能拿出一定程度的力量打中国打到它力所能及的限度为止;在中国一方面
,又表现了自己的进步和顽强的抵抗力,不能设想只有日本猛攻,中国没有必要的抵抗
力。日本不能占领全中国,然而在它一切力所能及的地区,它将不遗余力地镇压中国的
反抗,直至日本的内外条件使日本帝国主义发生了进入坟墓的直接危机之前,它是不会
停止这种镇压的。日本国内的政治只有两个出路:或者整个当权阶级迅速崩溃,政权交
给人民,战争因而结束,但暂时无此可能;或者地主资产阶级日益法西斯化,把战争支
持到自己崩溃的一天,日本走的正是这条路。除此没有第三条路。那些希望日本资产阶
级中和派出来停止战争的,仅仅是一种幻想而已。日本的资产阶级中和派,已经作了地
主和金融寡头的俘虏,这是多年来日本政治的实际。日本打了中国之后,如果中国的抗
战还没有给日本以致命的打击,日本还有足够力量的话,它一定还要打南洋或西伯利亚
,甚或两处都打。欧洲战争一起来,它就会干这一手;日本统治者的如意算盘是打得非
常之大的。当然存在这种可能:由于苏联的强大,由于日本在中国战争中的大大削弱,
它不得不停止进攻西伯利亚的原来计划,而对之采取根本的守势。然而在出现了这种情
形之时,不是日本进攻中国的放松,反而是它进攻中国的加紧,因为那时它只剩下了向
弱者吞剥的一条路。那时中国的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的任务,就更加
显得严重,更加不能丝毫懈气。
(一一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胜日本的主要条件,是全国的团结和各方面较之
过去有十百倍的进步。中国已处于进步的时代,并已有了伟大的团结,但是目前的程度
还非常之不够。日本占地如此之广,一方面由于日本之强,一方面则由于中国之弱;而
这种弱,完全是百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各种历史错误积累下来的结果,使得中国的进步
因素限制在今天的状态。现在要战胜这样一个强敌,非有长期的广大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应该努力的事情很多,我这里只说最根本的两方面:军队和人民的进步。
(一一三)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没有这一点,是不能把
敌人赶过鸭绿江的。军队的使用需要进步的灵活的战略战术,没有这一点,也是不能胜
利的。然而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
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
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我们说日
本技术条件虽优,但它终必失败,除了我们给以歼灭和消耗的打击外,就是它的军心终
必随着我们的打击而动摇,武器和兵员结合不稳。我们相反,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官
兵一致的。在这上面,就有了一切抗日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础。军队应实行一定限度的
民主化,主要地是废除封建主义的打骂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
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
(一一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
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
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
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我们方面,军队须有源源不绝的补充,现在下面胡干的“捉兵法
”、“买兵法”(42),亟须禁止,改为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这样,要几百万人当兵
都是容易的。抗日的财源十分困难,动员了民众,则财政也不成问题,岂有如此广土众
民的国家而患财穷之理?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
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
(一一五)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
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
于是有各种的政策、方法、方式。离了这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错的,官兵
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便决然弄不好。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
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
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那些认为不是根本态度问题而
是技术问题的人,实在是想错了,应该加以改正才对。
(一一六)当此保卫武汉等地成为紧急任务之时,发动全军全民的全部积极性来支
持战争,是十分严重的任务。保卫武汉等地的任务,毫无疑义必须认真地提出和执行。
然而究竟能否确定地保卫不失,不决定于主观的愿望,而决定于具体的条件。政治上动
员全军全民起来奋斗,是最重要的具体的条件之一。不努力于争取一切必要的条件,甚
至必要条件有一不备,势必重蹈南京等地失陷之覆辙。中国的马德里在什么地方,看什
么地方具备马德里的条件。过去是没有过一个马德里的,今后应该争取几个,然而全看
条件如何。条件中的最基本条件,是全军全民的广大的政治动员。
(一一七)在一切工作中,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因为只有这种方
针才能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才能普遍地深入地改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才能发动
全军全民的全部积极性,为保卫一切未失地区、恢复一切已失地区而战,才能争取最后
胜利。
(一一八)这个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
地说到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没有许多别的必要的东西固然也没有胜
利,然而这是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军全民的统一战线,决不仅
仅是几个党派的党部和党员们的统一战线;动员全军全民参加统一战线,才是发起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
结  论
(一一九)结论是什么呢?结论就是:“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
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
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
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
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这些
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
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
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在
战争的过程中……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
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
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
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
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
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一九三六年七月与斯诺谈话)“中国的政治
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
的胜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
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由于当前的抗战
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
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
。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
继续地前进和发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这些就是结论。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
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
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一二○)我的讲演至此为止。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在开展,很多人希望总结经验,
以便争取全部的胜利。我所说的,只是十个月经验中的一般的东西,也算一个总结吧。
这个问题值得引起广大的注意和讨论,我所说的只是一个概论,希望诸位研究讨论,给
以指正和补充。
-----------------
注  释
〔1〕 见本卷《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注〔1〕。
〔2〕见本书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注〔45〕。
〔3〕这种亡国论是国民党内部分领导人的意见。他们是不愿意抗日的,后来抗日
是被迫的。卢沟桥事变以后,蒋介石一派参加抗日了,汪精卫一派就代表了亡国论,并
准备投降日本,后来果然投降了。但是亡国论思想不但是在国民党内存在着,在某些中
层社会中甚至在一部分落后的劳动人民中也曾经发生影响。这是因为国民党政府腐败无
能,在抗日战争中节节失败,而日军则长驱直进,在战争的第一年中就侵占了华北和华
中的大片土地,因而在一部分落后的人民中产生了严重的悲观情绪。
〔4〕以上这些意见,都是共产党内的。在抗日战争的头半年内,党内存在着一种
轻敌的倾向,认为日本不值一打。其根据并不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力量很大,他们知
道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民众的有组织的力量在当时还是很小的;而是因为国民党抗日了
,他们感觉国民党有很大的力量,可以有效地打击日本。他们只看见国民党暂时抗日的
一面,忘记了国民党反动和腐败的一面,因而造成了错误的估计。
〔5〕 这是蒋介石等人的意见。蒋介石国民党既已被迫抗战,他们就一心希望外国
的迅速援助,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更不相信人民的力量。
〔6〕一九三八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今属山
东省枣庄市)一带进行过一次会战。在这次会战中,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第五、第十两个
精锐师团,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7〕徐州战役是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战
役。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起,华北、华中的日军分南北两线沿津浦铁路和台潍(台儿庄
至潍县)公路进犯徐州外围地区。一九三八年四月上旬,中国军队在取得台儿庄会战的
胜利后,继续向鲁南增兵,在徐州附近集结了约六十万的兵力;而日军在台儿庄遭到挫
败以后,从四月上旬开始调集南北两线兵力二十多万人,对徐州进行迂回包围。中国军
队在日军夹击和包围下,分路向豫皖边突围。五月十九日,徐州被日军占领。
〔8〕这是当时《大公报》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社评中提出的意
见。他们从一种侥幸心理出发,希望用几个台儿庄一类的胜仗就能打败日本,免得在持
久战中动员人民力量,危及自己阶级的安全。当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普遍有这种侥幸心
理。
〔9〕参见本书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33〕。抗日战争时期,
托派在宣传上主张抗日,但是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托派与汉奸
相提并论,是由于当时在共产国际内流行着中国托派与日本帝国主义间谍组织有关的错
误论断所造成的。
〔10〕 见本书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35〕。
〔11〕 见本书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36〕。
〔12〕戊戌维新也称戊戌变法,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年)发生的维新运动。当时,
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清朝光绪
皇帝的支持下,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逐步地在中国推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但是,这个运动缺乏
人民群众的基础,又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变法三个多月以后,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杀害谭嗣同等六人,变法遭到失败。
〔13〕 见本书第一卷《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注〔3〕。
〔14〕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声明,宣布以武力灭亡中国的方
针;同时宣称由于国民党政府仍在“策划抗战”,日本政府决定在中国扶植新的傀儡政
权,“今后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15〕 这里主要是指美国。自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年,美国每年输入日本的物
资占日本全部进口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战争物资占一半以上。
〔16〕 指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
〔17〕张伯伦(一八六九——一九四○),英国保守党领袖。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
○年任英国首相。他主张迁就德、意、日法西斯对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奥地利
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侵略,实行妥协政策。
〔18〕毛泽东在这里所预言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中国方面可能的向上变化,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是完全实现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则因为以蒋介石为首的
统治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不但没有向上变化,反而向下变化了。因为这样
,也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和觉悟。参见本书第三卷《论联合政府》第三部分关于这一
切事实的分析。
〔19〕这个比喻里所引用的神话故事,见明朝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第七回。这
个神话故事说,孙悟空本是个猴子,他能够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但是,他站在如来
佛的手心上尽力翻筋斗,总是翻不出去。如来佛翻掌一扑,将五个手指化作五行山,把
他压住。
〔20〕一九三五年八月,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说
:“法西斯是肆无忌惮的沙文主义和侵略战争。”一九三七年七月,他又发表了题为《
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的论文。
〔21〕 参见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和《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全集》第26
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5、327页)。
〔22〕见本卷《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23〕 见本卷《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注〔3〕。
〔24〕见《孙子谋攻》。
〔25〕城濮在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公元前六三二年,晋楚两国大战于此。战争开
始时,楚军占优势。晋军退却九十里,到达城濮一带,先选择楚军力量薄弱的右翼,给
以严重的打击。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击溃了楚军的左翼。楚军终于大败而退。
〔26〕 见本书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注〔31〕。
〔27〕公元前二○四年,汉将韩信率部与赵王歇大战于井陉(在今河北省井陉县)
。赵军号称二十万,数倍于汉军。韩信背水为阵,率军奋战;同时,遣兵袭占赵军防御
薄弱的后方,使其腹背受敌,遂大破赵军。
〔28〕 见本书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注〔32〕。
〔29〕 见本书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注〔33〕。
〔30〕 见本书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注〔34〕。
〔31〕 见本书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注〔35〕。
〔32〕 见本书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注〔36〕。
〔33〕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的拿破仑曾与英、普、奥、俄以及欧洲其他很
多国家作战。在多次战争中,拿破仑的部队在数量上都不如他的敌人,但都得到了胜利。
〔34〕公元三八三年,秦王苻坚出兵攻晋。他依仗优势兵力,非常轻视晋军。晋军
打败了秦军的前锋,从水陆两路继续前进,隔淝水同秦军对峙。苻坚登寿阳城(今安徽
省寿县)瞭望,见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觉得是遇到
了劲敌,开始有惧色。随后在淝水决战中,强大的秦军终于被晋军打败。
〔35〕蒋介石、汪精卫等在一九二七年背叛革命以后,进行十年的反人民战争,同
时又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法西斯统治。这就使得中国人民没有可能广泛地组织起来。这
个历史错误是应该由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负责的。
〔36〕宋襄公是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代宋国的国君。公元前六三八年宋国与强大的
楚国作战,宋兵已经排列成阵,楚兵正在渡河。宋国有一个官员认为楚兵多宋兵少,主
张利用楚兵渡河未毕的时机出击。但宋襄公说:不可,因为君子不乘别人困难的时候去
攻打人家。楚兵渡河以后,还未排列成阵,宋国官员又请求出击。宋襄公又说:不可,
因为君子不攻击不成阵势的队伍。一直等到楚兵准备好了以后,宋襄公才下令出击。结
果宋国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受了伤。
〔37〕 见《宋史岳飞传》。
〔38〕 见《礼记中庸》。
〔39〕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军在占领北平、天津以后,不久即分兵沿津浦铁路南下
,进攻山东省。多年统治山东的国民党军阀韩复榘不战而逃。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下旬
至一九三八年一月上旬的十多天里,他就放弃了山东中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国土,从济南
一直逃到山东、河南的边境。
〔40〕 见本书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5〕。
〔41〕一八一二年,拿破仑以五十万大军进攻俄国。当时俄军只有二十万人左右。
为了避免不利于自己的决战,俄军实行战略退却,一直到放弃和焚毁了莫斯科。拿破仑
的军队在深入俄国国土以后,遭到了俄国广大军民的坚决反抗,陷于饥寒困苦、后路被
切断、四面被包围的绝境,最后不得不从莫斯科撤退。这时,俄军乘机大举反攻,拿破
仑军仅剩二万余人逃离俄国国境。
〔42〕 国民党政府扩军的一种办法,是派军警四处捉拿人民去当兵,捉来的兵用
绳捆索绑,形同囚犯。略为有钱的人,就向国民党政府的官吏行贿,出钱买人代替。
b**a
发帖数: 207
2


【在 x******g 的大作中提到】
: 毛主席,你不服是不行的。给没仔细看书的人回顾一下伟大的民族英雄毛主席。
: 论持久战
: (一九三八年五月)
: 这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 问题的提起
: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
: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
: 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
: 、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
: 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

x******g
发帖数: 33885
3
不服不行。
b****l
发帖数: 23606
4
你看过轮持久战没有阿?
曹。老毛首先就是论证了中国战局和世界战局的关系,外部介入的可能性。
在等外援这个方面,老毛和老蒋看法一样。不过老蒋尼玛太自恨,认为中国
人抗日一点用没有,只能等外援,因此要不就是不抗日,等死,要不就是拿
精英去堵日本人的枪眼,撒娇。你丫不援助我,我死给你看。老毛不一样,
老毛认为要想有外援,首先我们自己要先抗起来而且在抗日中起到作用。
L*********2
发帖数: 10195
5
我倒是要问问你丫的,没有美国,苏联,二战爆发,就那么持久下去,是你共有实力能
打败日本,还是校长有实力能打败日本?没钱,没人,没东西,靠什么打?什么狗屁持
久战,都是忽悠人的!中国当时不仅速战打不过日本,长打一样打不过日本。总不能告
诉大家抗战必亡,不要打了吧?
而且,谁有本事,找篇这文章最早发表的版本出来。我共篡改历史文献是家常便饭,连
毛腊肉号称36年末写的文章里面能把西路军失败都写出来了,先知先觉啊。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看过轮持久战没有阿?
: 曹。老毛首先就是论证了中国战局和世界战局的关系,外部介入的可能性。
: 在等外援这个方面,老毛和老蒋看法一样。不过老蒋尼玛太自恨,认为中国
: 人抗日一点用没有,只能等外援,因此要不就是不抗日,等死,要不就是拿
: 精英去堵日本人的枪眼,撒娇。你丫不援助我,我死给你看。老毛不一样,
: 老毛认为要想有外援,首先我们自己要先抗起来而且在抗日中起到作用。

b****l
发帖数: 23606
6
就那么持久下去,最终肯定不是校长打败日本。校长这个傻冒,要不就是不抵抗,
等人来砍脑袋,要抵抗就是把自己的赌本一下子压下去。尼玛,撒娇阿。共匪有
赢的机会。事实上日本侵华八年,也没能把中国变成他的大后方暴兵基地工业基
地,共匪的作用非常大。只要日本站不稳,他就会迟早面临物资贫乏,兵原不足
的问题,要是共匪能撑到那时候,共匪就赢了。如果倒霉在此之前就被日本人把
匪酋给剿灭了,那就输了。
但无论如何,常公不可能赢。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倒是要问问你丫的,没有美国,苏联,二战爆发,就那么持久下去,是你共有实力能
: 打败日本,还是校长有实力能打败日本?没钱,没人,没东西,靠什么打?什么狗屁持
: 久战,都是忽悠人的!中国当时不仅速战打不过日本,长打一样打不过日本。总不能告
: 诉大家抗战必亡,不要打了吧?
: 而且,谁有本事,找篇这文章最早发表的版本出来。我共篡改历史文献是家常便饭,连
: 毛腊肉号称36年末写的文章里面能把西路军失败都写出来了,先知先觉啊。

c********g
发帖数: 15629
7
你这就和某个毛轮倭杂有类似想法了。
日本不可能尽全力去打中国,那样有黄雀在后的危险。中国人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日本
又是不断的添油战略,中国开战以后伤亡那么惨重,也没有投降,而是坚强不屈的战斗
下去,这样就把日本拖入一个不见底的泥潭。日本的兵员、物资消耗巨大。后来不得不
为了寻找战争资源而攻击东南亚英美势力,这实在是迫不得已。
狡诈的苏联美国先后帮助中国抗日,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苏联的援助因为苏德战争
爆发、苏日条约签订而终结;美国先是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而后又勒紧绳索,开出天
价勒索日本,这也是美日爆发战争的一个原因。
所以中国无论哪个党派执政,只要不大规模内战,咬紧牙关挺上几年,都能撑得下去,
等待世界时局的巨变。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候,重庆一片欢腾,因为老百姓知道,黎明
前的黑暗就要过去了。
老毛的文章如果没有后来秀才的润色,那是惊人的先见之明,我说的都是马后炮。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倒是要问问你丫的,没有美国,苏联,二战爆发,就那么持久下去,是你共有实力能
: 打败日本,还是校长有实力能打败日本?没钱,没人,没东西,靠什么打?什么狗屁持
: 久战,都是忽悠人的!中国当时不仅速战打不过日本,长打一样打不过日本。总不能告
: 诉大家抗战必亡,不要打了吧?
: 而且,谁有本事,找篇这文章最早发表的版本出来。我共篡改历史文献是家常便饭,连
: 毛腊肉号称36年末写的文章里面能把西路军失败都写出来了,先知先觉啊。

c********g
发帖数: 15629
8
实际上,东北还是成为了日寇的工业基地和资源基地的。
日本要是真彻底吞并中国,那就真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了。两党的抗战和发展
,都打消了日寇的黄粱美梦。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就那么持久下去,最终肯定不是校长打败日本。校长这个傻冒,要不就是不抵抗,
: 等人来砍脑袋,要抵抗就是把自己的赌本一下子压下去。尼玛,撒娇阿。共匪有
: 赢的机会。事实上日本侵华八年,也没能把中国变成他的大后方暴兵基地工业基
: 地,共匪的作用非常大。只要日本站不稳,他就会迟早面临物资贫乏,兵原不足
: 的问题,要是共匪能撑到那时候,共匪就赢了。如果倒霉在此之前就被日本人把
: 匪酋给剿灭了,那就输了。
: 但无论如何,常公不可能赢。

b****l
发帖数: 23606
9
日本就是想着以战养战,把朝鲜抢下来了朝鲜就变成了他的后方,暴兵基地。把
台湾抢下来了台湾就变成了他的新兵培训营。他以为中国大陆也会这样。结果天
不生共匪万古如长夜,生了共匪了,日本后方就没了。打到哪儿占到哪儿,打别
的地方去了,占的地方又没了,狗熊掰棒子,占了那么一大块地,就抢点粮,别
的没一点好处。抓的壮丁消极怠工搞破坏,建的工厂过不了几天就出问题。还得
派人把守。尼玛,日本也苦阿。

力能
屁持
能告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就和某个毛轮倭杂有类似想法了。
: 日本不可能尽全力去打中国,那样有黄雀在后的危险。中国人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日本
: 又是不断的添油战略,中国开战以后伤亡那么惨重,也没有投降,而是坚强不屈的战斗
: 下去,这样就把日本拖入一个不见底的泥潭。日本的兵员、物资消耗巨大。后来不得不
: 为了寻找战争资源而攻击东南亚英美势力,这实在是迫不得已。
: 狡诈的苏联美国先后帮助中国抗日,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苏联的援助因为苏德战争
: 爆发、苏日条约签订而终结;美国先是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而后又勒紧绳索,开出天
: 价勒索日本,这也是美日爆发战争的一个原因。
: 所以中国无论哪个党派执政,只要不大规模内战,咬紧牙关挺上几年,都能撑得下去,
: 等待世界时局的巨变。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候,重庆一片欢腾,因为老百姓知道,黎明

b****l
发帖数: 23606
10
东北当时主要是有一帮王八蛋的满遗帮他们经营,竖旗号。
就算是这样,东北也没成为日本暴兵基地阿。日军里面一堆台湾兵棒子兵,但没
东北兵阿。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实际上,东北还是成为了日寇的工业基地和资源基地的。
: 日本要是真彻底吞并中国,那就真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了。两党的抗战和发展
: ,都打消了日寇的黄粱美梦。

相关主题
毛主席的哲学,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现在的国内类似于77事变的民国
白崇禧对蒋介石瞎指挥万分瞧不起毛泽东敢跟美帝打仗
重温领袖经典 为何发动文革?毛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c********g
发帖数: 15629
11
我没说东北是兵员基地啊,我说的是东北还是成为了日寇的工业基地和资源基地的,这
背后有多少万人坑啊,从关里和东北本地抓来的百姓和战俘,比奴隶还不如。
关里的情况好多了,有国军正面抵抗,共军后方扩张游击,日本人想搞工业也不容易。
铁路三天两头被扒断,煤矿经常爆炸......
想贬低中国人民对二战的贡献,也就倭杂毛轮投降派能干得出来。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东北当时主要是有一帮王八蛋的满遗帮他们经营,竖旗号。
: 就算是这样,东北也没成为日本暴兵基地阿。日军里面一堆台湾兵棒子兵,但没
: 东北兵阿。

b****l
发帖数: 23606
12
你别胡扯。我们毛轮当然不会贬低中国人民对二站的贡献。呵呵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没说东北是兵员基地啊,我说的是东北还是成为了日寇的工业基地和资源基地的,这
: 背后有多少万人坑啊,从关里和东北本地抓来的百姓和战俘,比奴隶还不如。
: 关里的情况好多了,有国军正面抵抗,共军后方扩张游击,日本人想搞工业也不容易。
: 铁路三天两头被扒断,煤矿经常爆炸......
: 想贬低中国人民对二战的贡献,也就倭杂毛轮投降派能干得出来。

c********g
发帖数: 15629
13
所以我一直认为,共军在敌后的扩张,本身对抗日就很有意义,使得日本更难有效利用
中国人力资源。(没有共军的话,日本也不那么容易)
当然,共军扩张对老蒋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也是他后来消极避战的一个因素。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就是想着以战养战,把朝鲜抢下来了朝鲜就变成了他的后方,暴兵基地。把
: 台湾抢下来了台湾就变成了他的新兵培训营。他以为中国大陆也会这样。结果天
: 不生共匪万古如长夜,生了共匪了,日本后方就没了。打到哪儿占到哪儿,打别
: 的地方去了,占的地方又没了,狗熊掰棒子,占了那么一大块地,就抢点粮,别
: 的没一点好处。抓的壮丁消极怠工搞破坏,建的工厂过不了几天就出问题。还得
: 派人把守。尼玛,日本也苦阿。
:
: 力能
: 屁持
: 能告

c********g
发帖数: 15629
14
好吧,我把那厮从毛轮里开除,只称其为倭杂,呵呵。
再说了,毛轮和毛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是敌对的,你要搞清楚你自己的称谓。
什么轮子,都会走火入魔的。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别胡扯。我们毛轮当然不会贬低中国人民对二站的贡献。呵呵
b****l
发帖数: 23606
15
本版被人称作毛轮的,大半其实都是毛派,赞扬老毛的大局观和工作能力
但对老毛到处泡妞发春不太感冒。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吧,我把那厮从毛轮里开除,只称其为倭杂,呵呵。
: 再说了,毛轮和毛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是敌对的,你要搞清楚你自己的称谓。
: 什么轮子,都会走火入魔的。

v****e
发帖数: 10715
16
看过四世同堂没?东北也快了,主要是时间还不够长。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东北当时主要是有一帮王八蛋的满遗帮他们经营,竖旗号。
: 就算是这样,东北也没成为日本暴兵基地阿。日军里面一堆台湾兵棒子兵,但没
: 东北兵阿。

c********g
发帖数: 15629
17
小学生都要求学日语。

【在 v****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过四世同堂没?东北也快了,主要是时间还不够长。
L*********2
发帖数: 10195
18
扯几把蛋去吧,没有正面战场,你共早他妈的玩完了。看看东北义勇军和抗联啥下场?
没有正面战场,没有人支持,流寇方式的游击根本不可能持久。鬼子对你共占那些鸟不
拉屎的地方没兴趣,不想收拾你。想的话,看看51扫荡,你共早玩完了。这是现代战争
,没有后勤给养,你打个屁。什么几把人民战争,都是骗人当炮灰的幌子。鬼子忙于应
付国军,才使你共得以苟存。没有国军,鬼子用不了2年,就能把想收拾的你共给收拾
了。
如果不是二战爆发,国府及正面战场完蛋是个迟早的问题。国府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
上什么地方去搞钱?没有钱,靠什么去维持军队,靠什么去买军火?小鬼子的如意算盘
就是把国府拖垮,丫占领了所有需要占领的地方,就够了。如果没有二战爆发,国府最
多再撑个2,3年最多了。鬼子可以持久,中国根本持久不下去。什么狗屁持久战,本来
就是国府蒋百里那帮人最先搞出来的东西,骗骗自己老百姓而已。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就那么持久下去,最终肯定不是校长打败日本。校长这个傻冒,要不就是不抵抗,
: 等人来砍脑袋,要抵抗就是把自己的赌本一下子压下去。尼玛,撒娇阿。共匪有
: 赢的机会。事实上日本侵华八年,也没能把中国变成他的大后方暴兵基地工业基
: 地,共匪的作用非常大。只要日本站不稳,他就会迟早面临物资贫乏,兵原不足
: 的问题,要是共匪能撑到那时候,共匪就赢了。如果倒霉在此之前就被日本人把
: 匪酋给剿灭了,那就输了。
: 但无论如何,常公不可能赢。

L*********2
发帖数: 10195
19
日本也看不到欧战会那么快爆发而已,没有欧战爆发,最后最先被拖垮的肯定是国府。
国府一玩完,我共也长不了。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就和某个毛轮倭杂有类似想法了。
: 日本不可能尽全力去打中国,那样有黄雀在后的危险。中国人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日本
: 又是不断的添油战略,中国开战以后伤亡那么惨重,也没有投降,而是坚强不屈的战斗
: 下去,这样就把日本拖入一个不见底的泥潭。日本的兵员、物资消耗巨大。后来不得不
: 为了寻找战争资源而攻击东南亚英美势力,这实在是迫不得已。
: 狡诈的苏联美国先后帮助中国抗日,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苏联的援助因为苏德战争
: 爆发、苏日条约签订而终结;美国先是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而后又勒紧绳索,开出天
: 价勒索日本,这也是美日爆发战争的一个原因。
: 所以中国无论哪个党派执政,只要不大规模内战,咬紧牙关挺上几年,都能撑得下去,
: 等待世界时局的巨变。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候,重庆一片欢腾,因为老百姓知道,黎明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我认为未来的战争将以持久战为主十大军事原则永放光芒——批判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
中印军事对抗,谁会是赢家?毛主席的哲学,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
朝鲜战争60周年纪念:为祖国而战白崇禧对蒋介石瞎指挥万分瞧不起
亚核战争,就在我们身边——伊朗或是首个受害者重温领袖经典 为何发动文革?
母倭杂新偶像,痛扁日疣的先主席的打脸发言现在的国内类似于77事变的民国
毛泽东的文章也就是军版将军打嘴炮的水平毛泽东敢跟美帝打仗
转载:《论持久战》读后感毛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推演一下如果二战中没有中国的参战的后果会如何井底望天: 我看转基因(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战争话题: 中国话题: 日本话题: 敌人话题: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