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发帖数: 1207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国军是这样抗日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0 20:27:19 2013, 美东)
国军是这样抗日的 |
w****2 发帖数: 12072 | 2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 标 题: 国军是这样抗日的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0 20:27:19 2013, 美东) : 国军是这样抗日的
|
m********5 发帖数: 17667 | 3 看如今民主后的台湾抗日, 就知道当年老蒋应该比这还差
当然我相信TG现在比老蒋当年还差许多, 如今的TG已经不是当年的TG, 应该说48年以后
就不是当年的TG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k**0 发帖数: 19737 | 4 你的逻辑有问题, 今天忘了吃药了吧?
【在 m********5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如今民主后的台湾抗日, 就知道当年老蒋应该比这还差 : 当然我相信TG现在比老蒋当年还差许多, 如今的TG已经不是当年的TG, 应该说48年以后 : 就不是当年的TG
|
s*****e 发帖数: 16824 | 5 书读得太少,别看TG现在这样,比起当年的国民政府还是好十倍不止的,当年那才真是
腐败透顶,很多事拿到现在看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 m********5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如今民主后的台湾抗日, 就知道当年老蒋应该比这还差 : 当然我相信TG现在比老蒋当年还差许多, 如今的TG已经不是当年的TG, 应该说48年以后 : 就不是当年的TG
|
d***u 发帖数: 1310 | 6 60万曲线救国的国军发来贺电你不读。
搞这些东东。 |
w****2 发帖数: 12072 | 7 我看过民国留下来的报纸,报上登一个农村女子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照样干农活,很多
报纸都说是真的,然后高校里的专家教授还去调查了,也说是真的,并且称要大力推广
,因为在民国这个饿死大量人口的地方很实用。
迷信横行、科学缺乏在民国可见一斑。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书读得太少,别看TG现在这样,比起当年的国民政府还是好十倍不止的,当年那才真是 : 腐败透顶,很多事拿到现在看都觉得不可思议。
|
c***h 发帖数: 1862 | 8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合部队1000余人在空军
掩护下,向南口进犯。接 着,日军调集第一、第二、第十一、第十五等4个混成旅和坂
垣的第五师团共4万余人,用飞机、大炮和坦克开路,向我南口、张家口一线守军阵地
展开猛烈进攻。 敌酋坂垣夸下海口:“三天拿下南口!”
开战以来,日军飞机结队而来,往我阵地和防区丢炸弹,见房就炸,见人就炸,见牛羊
也炸;日军炮兵每天将成千上万发炮弹倾 泻到我军阵地,使我军阵地几成一片焦土,
然后是敌坦克掩护着敌步兵冲锋。13军将士同仇敌忾,靠步枪、手榴弹和大刀,筑起“
血肉长城”,与敌展开殊死搏 斗。
8月11日,我13军84师529团,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与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
反复争夺龙虎台高地,阵地几次易手。当晚,团长罗芳圭竟率两连士兵,冲进敌坦克群
,用手榴弹捆在一起,猛炸敌坦克履带,炸毁敌坦克车6辆,击毙敌军300余名……
8月19日,中、日双方在南口一线展开空前激烈的攻、防争夺战,两军在黄楼院、居庸
关等地的拼杀进入白热化状态。一日间,中国军队伤亡高达1.2万人,日军也同样遭受
重大伤亡,阵地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由于我军伤亡过重,驰援南口的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在北上途中又遭日军重兵截击并被
山洪暴发的永定河所阻,迟迟不能到达南 口。汤恩伯只得下令所部缩短防线,改线形
防守为重点防守,分别以居庸关、黄楼院、镇边城等为中心,形成三个重点防守区,继
续坚定地执行蒋介石18日的严 令:“固守现有阵地,最后必须死守怀来,待援出击。”
20日,日军突破张家口一带长城防线,占领神威台阵地,兵锋直指张家口防线。张家口
一旦失陷,日军便可迂回到南口侧面, 使13军腹背受敌。汤恩伯见援军迟迟未到,13
军将士又处于危险万分的境地,便当机立断,再一次收缩防线,改“三个重点防守区”
为居庸关、横岭城、延庆、 怀来四个防守点。他再三严令各级官长:“如有营团以上
的官长怕死,我老实不客气地告诉你们,你们自己拿头来见我好了!”
25日下午4时,张家口失陷,战局急转直下。为保护劫后余生的13军忠勇将士,汤将军
长叹一声,抹一把英雄泪,于26日下午,决定放弃固守的阵地,下令全军突围,向桑乾
河一带退却。随后,汤恩伯率前敌总指挥部随从人员撤离怀来县城,进入山西境内。
汤恩伯在怀来指挥南口战役20多个日日夜夜,前敌总指挥所几次被敌机炸毁,汤恩伯也
几次差点被炸死;最后,他只得藏身防 空洞,日夜不离军用地图和电话机指挥前线部队
与敌作战。在怀来的日子里,汤恩伯可以说是废寝忘餐和呕心沥血。范长江在《怀来回
忆》中这样写:“汤恩伯先生 因为日夜辛劳的结果,瘦得不成样子,两个眼睛深深地
凹入,整个身子剩了皮包骨头,我们惊异他消耗的如此厉害,几乎有几分认不清楚。原
来猛攻南口的日军,在 优势的兵力武器条件下,汤恩伯实遭受空前的劲敌,故日夜操
劳,精密指挥,已半个月未曾得一安眠的机会,整天和电话地图接近,时时注意敌人一
寸一尺地移动, 我们一次一次的战斗经过……”
南口战役,日军动用兵力约7万人,我军参战部队为6万余人。日军被歼1.5万人,我军
伤亡2.7万余人。南口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造就了汤恩伯“抗日铁
汉”的英名。
血战台儿庄“拊敌侧背”建奇功
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了我国抗战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台儿庄战役,该战役以日
寇之惨败和我军在正面战场取得重 大胜利而告终结。在这次战役中,汤恩伯因“指挥
主力部队,迂回枣、峄等地,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而与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
仲一起受到国民政府的嘉 奖。
1938年3月14日,汤恩伯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令率第二十军团增援正在山东滕县
与日寇交战的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使其撤离战场,并阻止日军第十师团沿津浦线南下
冲过运河,夺取徐州。
当晚,汤部85军4师、89师就乘火车从驻地出发,开往山东临城前线。16日,军长王仲
廉亲率89师267旅在官桥、南 沙河间与一路日军激战,4师与另一路日军恶战于虎山、
落凤山地区。19日,52军2师的两个旅在利国驿车站分别与日军激战。日军利用坦克10
多辆做掩护, 发动猛烈攻势,企图强渡运河。师长郑洞国命令4旅官兵冒敌炮火,跑步
沿运河布防,与敌隔河激战,击破敌渡河企图。
22日夜,52军开抵向城,85军向抱犊岗地区集结。至23日,20军团按预定时间进入抱犊
岗山区。抱犊岗山区位于峄县北部30公里,枣庄以东15公里,东靠苍山,西临滕县,易
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汤军团迂回抱犊岗山区,对枣庄、峄县日军构成严重威
胁。
3月25日,汤恩伯兵分两路,打响了枣庄、郭里集争夺战:一路王仲廉的85军包围、攻
击枣庄日军,另一路关麟征的52军猛攻郭里集的日军主力獭谷支队。
汤恩伯领兵打仗10余年,总结出自己打胜仗的“十五字诀”:“看得准、抓得紧、藏得
稳、来得快、打得猛。”指挥枣庄、郭里集战斗,汤恩伯靠的就是这“十五字诀”。
先是“看得准”:汤恩伯获得确切情报,枣庄附近驻有日军第十师团獭谷支队司令部及
其直属部队,而獭谷的支队主力赤柴第十 联队(亦称沂州支队)从临城出发也到达了
郭里集,汤恩伯于是下令85军陈大庆的4师在89师掩护下,于3月25日自马山、卓山、黄
山三面包围枣庄,向盘踞 枣庄的日军发起攻击,又命52军于24日早晨,由向城出发,
向枣庄以东的郭里集前进,与85军从东、北两面向枣庄日军开战。二是“抓得紧”:汤
恩伯命令所 属部队的军、师、旅、团长官必须跟随部队行动,“牢牢地掌握部队”,
并确定85军主力为军团预备队。三是“藏得稳”: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在抱犊岗地区,
往 往利用夜色掩护转移营地或隐蔽行军,使敌军不知我军主力之所在,亦不知将于何
时发起攻击,使得日军头目战战兢兢,寝食难安。四是“来得快”:汤恩伯在85 军发
起攻击枣庄的同时,又让52军向郭里集的日军猛烈开火,让敌军顾此失彼。正如李宗仁
将军所述:“汤恩伯专喜欢打飘忽无常的机动战,看到形势绝对有利 时,便迅速来个
突击,否则便竭力避战。”五是“打得猛”:汤恩伯命令85军、52军猛打猛冲,决不给
敌以喘息之机,务必置敌于死地。
3月23日,日军第十师团不顾孤军深入的危险,冒险进犯台儿庄。3月27日,汤恩伯决定
第二十军团全力拊敌之侧背,以求 决战之全胜。此时,台儿庄正面战场敌我双万酣战
己久,进入了白热化的“胶着”状态。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我军予敌以重创的同
时,也遭到重大伤亡。同 日,汤军团收到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命令,要求汤、孙两
军会攻台儿庄敌军。当晚,汤恩伯便令关麟征的52军协同孙仲连的第二集团军夹击进犯
台儿庄之日军, 又命王仲廉的85军拊枣庄之敌背。第二日晚,李长官又发来汤军团“
迅速南下”的紧急命令。30日傍晚,日军一部攻占了台儿庄北门……情况万分危急!因
此, 李宗仁严令汤恩伯“全师迅速南下”不得再“逡巡不进”!谁知同日下午3时,军
情却突然发生了变化——先是13军独立骑兵团李团长报告:由临沂方面向台儿庄 开进
的日军2000余人,在飞机的掩护下进犯向城,
使汤军团侧面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再是85军军长王仲廉报告,该军89师在邵家庄被
2000余顽敌所阻,双方相持不下。汤恩伯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这些日军系坂垣第五师团的主力坂本大队,久攻临沂不下,受命撤兵南下,增援獭
谷支队,结果,在向城附近与汤军团不期 而遇。坂本支队3000多日军的突然出现,汤
军团右侧背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台儿庄、枣庄支线上的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又从左
侧背对汤军团构成威胁。汤恩 伯权衡利弊,当机立断,下令该军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一律由内线转向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变包围为反包围……4月1日零点,52军在85
军的掩护下,乘 夜色与敌脱离,急急向右回旋20余公里,于拂晓前到达指定地点,85
军的89师乘夜色迂回到日军的侧背……2日,汤军团实现了对日军濑谷支队、坂本大队
的 反包围,并发起了致命性的攻击。全军上下一鼓作气,奋勇杀敌,一举将包围圈内
的四五千日军,于两昼夜中歼其大半!
4月4日黎明,汤集团军的先头部队赶到了台儿庄正面战场,进犯台儿庄的日军立即处于
我军内外夹击的境地…… |
d***o 发帖数: 7006 | |
k********n 发帖数: 1819 | 10 如果当年抗战的关键时候还不正面宣传国军主力,那不是坐实了搅乱军心?
现在拿这个说话? 要脸吗?
汤在重大战役都是最后投入战场,打得编制都没的杂牌找谁评理去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
c***h 发帖数: 1862 | 11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冈村宁次如何评价国民党中央军?
本文核心:1939年11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冈村宁次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关于迅速解决
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报告中这样说道:
“看来敌军抗日力量的中心不在于四亿中国民众,也不是以各类杂牌军混合而成的二百
万军队,乃是以蒋介石为核心、以黄埔军校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中央军。在历次会战
中,它不仅是主要的战斗原动力,同时还严厉监督着逐渐丧失战斗力意志而徘徊犹豫的
地方杂牌军,使之不致离去而步调一致,因此不可忽视其威力。黄埔军校教育之彻底,
由此可见……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第一次长沙会战
一九三九年九月,日军为巩固武汉占领区,消灭国军第九战区部队主力,由第十一军司
令官冈村宁次指挥四个师团、二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共十余万人,采用分进
合击的战术,进攻长沙。国军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十五个军、一个挺进军,共
二十余万人,计划利用山岳江河有利地形,诱敌深入,分散日军,将日军引向江西、湖
南的崇山峻岭,断绝日军补给,然后将其包围歼灭。
九月十四日,日军的第一○一师团的一○二旅团,与第一○六师团主力,组成东路军开
始进攻在江西北部的国军阵地。由于国军有意诱敌深入,因此日军在开始阶段的进攻相
当顺利,但就是捕捉不到国军的主力,这越发使得日军急于大胆的进兵。但是,好景不
长,当日军进入江西、湖南地形极其复杂的幕阜山地区时,突然遇到国军强烈的抵抗,
国军向日军猛烈反攻,并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一○六师团顿时阵脚大乱,国军四
面合围,第一○六师团差点被围歼,只得全力突围。这时,国军精锐第七十四军在江西
北部全面出击,使东路日军更加惊慌失措。面对江西、湖南错综复杂的地形及国军的全
力围攻,东路日军损失惨重,与自湖南南下的日军会师合力进攻长沙的计划自然完全破
灭了,东路日军开始撤退,退出了日军进攻长沙的战斗序列。东路日军的退出战斗序列
,严重影响了日军集中兵力在湖南与国军主力决战的计划。
九月十八日,日军第六师团与奈良支队从岳阳沿粤汉铁路南下,向新墙河北岸发起进攻
。国军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关麟征指挥第十五集团军凭借新墙河阵地工事及河流湖泊
等自然屏障进行顽强的击,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广大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
英勇抗击日军。在雷公山草鞋岭防守的国军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史思华营,在奈良支队
步兵、炮兵、战车、飞机的疯狂进攻之下,死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当全营伤亡过半之际,一九五师师长覃异之电令史思华:“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
东靠”。史营长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营坚守阵地五
昼夜,最后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九月二十三日凌晨,日军第六师团在稻叶四郎中将亲自指挥下,用八十多门大炮向关麟
征手下大将张耀明率领的国军第五十二军的新墙河阵地猛烈轰击,随后日军步兵在七步
塘附近强渡新墙河。当日军行进到河中央时,国军所有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日军象割草
般的倒在水里,联队长山村治雄大佐也毙命,日军退了回去。随后,日军的十多架轰炸
机飞临新墙河上空,对国军阵地狂轰滥炸。之后,日军开始了第二次强渡,国军从被炸
毁的工事中重新奋起阻击,又将日军击退。日军八次渡河强攻都惨败而回,稻叶四郎中
将气极败坏,下令大量施放毒气,毒气顺风向越过新墙河飘到国军阵地上,日军趁国军
对付毒气侵害时,渡过了新墙河。
九月二十六日,日军猛攻汨罗江南岸,第五十二军和第三十七军顽强阻击日军之后,撤
出阵地,将日军引到国军在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的设伏区。九月二十八日,日军
第六师团及上村支队受到国军伏击,损失惨重。
第一次长沙会战阻击阶段的作战,日军伤亡惨重,国军损失也不轻,关麟征部仅连排军
官就牺牲六百人。在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以后,关麟征以杰出的军事才能,率领二
十万大军主动后撤,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全军军纪严明、井然有序的进行有条不紊的
撤退。十月二日,关麟征指挥部队退至长沙外围的金井,路口畬、永安市、捞刀河等地。
这时,进攻的日军实力在经受国军逐次抵抗后,受到很大的削弱。日军侵入湘北后,湖
沼密布,重武器行动不便,不能发挥作用,当地百姓为配合国军的战斗,破坏日军后勤
交通线,使日军军需补充不足,被迫撤退。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趁此机会命令所有参战部队全线反击﹐对日军实施反攻和追击作
战﹐使日军逐步落入了国军的合围圈中。冈村宁次见情况紧迫,遂在国军的合围完成之
前,下令湖南日军分头撤退。国军在追击作战中,如秋风扫落叶﹐克复全部在战役中失
陷的城镇。十月十四日,进攻长沙的日军,全部退回进攻前的位置﹐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大捷)结束后,国民极为振奋,海内外慰问函电如雪片般飞
来,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杂志更是特地刊载了美联社记者瓦恩特撰写的战地通讯-
-“中国战场巡视”,美誉关麟征将军是“中国的巴顿”﹐关麟征将军因杰出的指挥才
能被委任为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年轻的帅才那一年才三十四岁。
战后,冈村宁次对军部报告《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承认:“敌军
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
地方杂牌军在内之二百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
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
鱼。” |
h****n 发帖数: 2552 | |
d*****n 发帖数: 3033 | 13 八百万军队三年就被打败了
八百万头猪三年都抓不完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冈村宁次如何评价国民党中央军? : 本文核心:1939年11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冈村宁次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关于迅速解决 : 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报告中这样说道: : “看来敌军抗日力量的中心不在于四亿中国民众,也不是以各类杂牌军混合而成的二百 : 万军队,乃是以蒋介石为核心、以黄埔军校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中央军。在历次会战 : 中,它不仅是主要的战斗原动力,同时还严厉监督着逐渐丧失战斗力意志而徘徊犹豫的 : 地方杂牌军,使之不致离去而步调一致,因此不可忽视其威力。黄埔军校教育之彻底, : 由此可见……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 第一次长沙会战 : 一九三九年九月,日军为巩固武汉占领区,消灭国军第九战区部队主力,由第十一军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