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毛主席是中国5000年来第一战神
相关主题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问个问题:朱德何时离开权力中心
四渡赤水评价考红三代井冈山纪念朱毛会师85周年
毛主席到底多神奇?只看这一仗就明白了!红朝的那些事情:朱毛会师与初次反围剿
习近平考察遵义 赞毛主席用兵如神戚本禹回忆录还是很有料: 谁斗的朱德?
赤水河畔情报战 (ZZ)国涛临死时有没有后悔离开红军?
被忽悠了,半天四渡赤水是没必要的。老毛当年在井冈山一样被共产国际洋墨水瞧不起
老毛的指挥被质疑:四度赤水评价考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吗?
四渡赤水 毛泽东指挥的经典战役四度赤水奥妙何在?乍看起来是贻误逃跑时机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红军话题: 井冈山话题: 朱德话题: 指挥话题: 彭德怀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l******r
发帖数: 18699
1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过就是个小号毛主席。文治武功方面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可是毛主
席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规模要大得多,自然难度也更大。率领志愿军单挑17国联军并逼迫
世界老大跪求和平谈判这一点放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拿破仑作为西方第一战神
也是败给过欧洲6国联军的)。毛主席治下中国人口极盛为以后改开享受人口红利坐下
了铺垫。直至今天我们依旧享受主席留给我们的成果。放眼世界历史能做到以上诸点的
不超过3个。亚历山大大帝算一个,不过由于其早逝,终生成就和毛主席依然难以企及
;另一个勉强和主席并列的算是成吉思汗,不过其战略远见太差,以至于元帝国100年
就分崩离析。我朝至今66年正处在上升期,只要做好平稳政权更迭,千秋万世亦不是难
事。
N******K
发帖数: 10202
2
秦始皇之前好多代帝王都有功劳
老毛一穷二白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过就是个小号毛主席。文治武功方面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可是毛主
: 席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规模要大得多,自然难度也更大。率领志愿军单挑17国联军并逼迫
: 世界老大跪求和平谈判这一点放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拿破仑作为西方第一战神
: 也是败给过欧洲6国联军的)。毛主席治下中国人口极盛为以后改开享受人口红利坐下
: 了铺垫。直至今天我们依旧享受主席留给我们的成果。放眼世界历史能做到以上诸点的
: 不超过3个。亚历山大大帝算一个,不过由于其早逝,终生成就和毛主席依然难以企及
: ;另一个勉强和主席并列的算是成吉思汗,不过其战略远见太差,以至于元帝国100年
: 就分崩离析。我朝至今66年正处在上升期,只要做好平稳政权更迭,千秋万世亦不是难
: 事。

d******a
发帖数: 32122
3
秦始皇没有卢布

【在 N******K 的大作中提到】
: 秦始皇之前好多代帝王都有功劳
: 老毛一穷二白

B*Q
发帖数: 25729
4
www dot peacehall dot com/forum/200906/lishi/12315.shtml
主题:芦笛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
[史海钩沉]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
2009-6-09 周二, 下午2:26
芦笛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到底怎么样?一个从未受过西式军事教育的文人,靠自己看看《三国
演义》与《水浒传》,就真能变成诸葛亮、吴用一样的神人么?我觉得很难想象。
现代战争是西式战争,是一种系统工程。用刘伯承的话来说,它需要专业人员组织,并
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描绘的原始活动,也不是《孙子兵法》的笼统原则可以
具体指导的。军事指挥分为战略与战术的指挥。所谓战术指挥,一般是指组织和指挥战
斗。指挥大一点的战役,特别是诸兵种协同参与的战役,需要专业训练,靠看旧小说或
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不能获得这种专业技能。
尽管红军刚起事时面临的不过是民团和地方武装,从事的是小规模的原始战斗,与《三
国演义》上描绘的也相去不远,但《三国演义》并没有教你怎么看地图、用指南针,更
没有晚清讲武堂里传授的“学科”与“术科”,甚至就连所谓“内线”“外线”的概念
都没有。若是对付民团,不懂起码的专业技术倒也不是太大问题,但若与职业队伍交战
,现学对方的本领,“学费”恐怕是自己的脑袋。那么,毛泽东是怎么学会打仗的?
陆定一在毛死后说了实话。记得他说,我党最初是靠军阀教会打仗的,是他们教会红军
怎么组织参谋部,怎么看地图,怎么利用地形地物,怎么部署兵力,安排预备队,等等
。他只是没有点出具体的“军阀”的名字来。其实这也不难想见,无非是朱德、刘伯承
、彭德怀、黄公略等人罢了。尽管他们受的粗浅专业教育用西方眼光来看不值一提,但
在内战中也就够用了——李宗仁不过就是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么?那还算是高学历
了。他还很看不起黄埔将领,说黄埔军校学制也就只有半年,什么都学不到。先总统蒋
公只上了个士官预备学校,连士官生都不是,居然也就成了全军最高统帅。学历比老蒋
高得多的朱德、刘伯承、彭德怀等人做毛泽东的西席老夫子,当然绰绰有余。在很大程
度上,国共双方的将领都是自学成才。既然双方都是边学边唱的票友,当然学习的危险
就不是那么大了。
我想,毛就是这么“从游泳中学会游泳的”。他不是职业军人,在起事之初当然不可能
具备指挥战斗的能力,而且,以他粗放浪漫的气质,也没有那耐心去详细规划兵力部署
,组织后勤,因此很可能终生都不具备实际指挥战役的能力,只能作战略决策。初起事
时不过是拿民团练刀,等到朱毛会合后,自然也就有人代他去具体策划战事了。他真正
精通的还是韩信说的“将将之道”,亦即控制将领的才能。不过此人造反作乱的天赋毕
竟很高,看来看去,也就看出门道来了。因此,尽管他在后期可能仍不具备战役指挥能
力,只能给出大战役的大致设想和基本要点,但能做到这点,也就算是一个相当称职的
战略家了。
以常理度之,这应该是毛泽东学会打仗的过程。党神话在几方面捣了鬼:第一,忽略了
毛的学习成长过程。第二,隐瞒了毛直接指挥下红军遭受的惨败,甚至“反败为胜”,
将它们吹成是什么“得意之笔”。第三,抹杀了集体的贡献特别是职业军人的贡献,把
一切胜利都归功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因为它特别符合《史记》、《三国演义》塑造的传
统思维定式,于是国人也就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这种天生就能神机妙算的神人。
最近粗读了一点党史,觉得可以大致看出毛作为自学成才的军人的成长过程。为破除神
话,兹不揣浅陋,撮举几个他在不同时期的失误。因为党史是最难治的史,必须从大量
神话中刨出星点线索来,过来人的回忆又未必准确,我的阅读范围又严重受限,因此写
得很无把握,还请识者教正。
一、井冈山与江西苏区时期
如所周知,领导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第一桩功劳。毛原拟在发动起义后攻占长沙城。但
起义组织得乱七八糟,指挥毫无章法,遭到惨败,从一个师5千多人损失到六七百人。
毛只能放弃原定计划,撤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上去落草。
根据官方报道,秋收起义的计划是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出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制定的,
攻打长沙乃是毛的主意,并不能赖到中央头上去。后来把残部拉上井冈山也是毛自作主
张,并没有遇到来自中央的阻力。那阵子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残部都处于自生自灭状
态,中央惊魂未定,也实在顾不上管。
毛之所以把残部拉上井冈山,完全是他的陈腐知识结构使然,他不懂马列主义,却把《
三国演义》与《水浒》当成了毕生钻研的经典,走投无路时上山落草再自然不过。稍知
马列基本教义或思想略微新潮的文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这
道路也只可能由他来开创。
毛上井冈山后,手下大约六七百人,与早就落草的土匪袁文才、王佐的兵力大致相当。
井冈山历来是土匪盘踞之地,与梁山很相像,易守难攻,但资源贫乏,人口稀少,没有
发展潜力,只适合宋江一类没有抢天下野心、只求安身立命的土匪存身。毛初期的作为
也与绿林好汉差不多,给养只能到山下去抢(美其名曰“打土豪”)。其与传统土匪的
区别,只在于他在部队里建立了党组织,以此控制部下,并在控制的地盘内组织发动群
众起来清算屠杀当地的富户罢了。
正因为毛的“工农革命军”的作派与传统土匪外表太相似,因此并未引动地方政府的注
意。朱毛会师前,官军只有过一次动用营级兵力的“进剿”,战斗规模很小。毛的战略
是“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亦即以井冈山为安身立命之处,若山下
风头缓了,便分兵下山扩展地盘;山下风头紧了,官军来剿,便将兵力收缩回来据险抵
抗。如此一涨一缩,便称为“波浪式”,这基本还是山大王的套路,谈不上什么现代战
略。
井冈山遭到政府军 “会剿”,乃是朱德上山后的事。此前朱德在湘南暴动,大肆烧杀
抢掠,激起成千上万的农民暴动(详见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又被官军追剿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军民联手痛击之下,朱德立
足不住,到处流窜,听说井冈山有个根据地,便逃往那儿落脚,井冈山从此引起了官方
的注意。
朱德带来了上万人马,与毛的队伍编为3个师9个团,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这是抄袭北伐“铁军”张发奎所部第四军番号。这9个团中,朱德带去7个团,毛的秋收
起义残部有一个团,王佐、袁文才的绿林武装编为一个团。虽然都是团级编制,但兵力
并不一样,井冈山的两个团每团也就几百人,而朱德带去的部队每团有几千人。井冈山
只适合小股土匪安身,本来就已人满为患,现在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人,根本就不可能
养活。据龚楚回忆,当他们初次见面时,毛讲到经济粮食困难,“立即便愁眉苦脸”,
在第一次军政会议上的讲话中,毛就指出“今后经济问题最为严重,应请省委及中央设
法接济”(《龚楚将军回忆录》,150,152页),可见那地区完全是死地,没有什么发
展前途。
因为养不活那么多兵,部队便不能不一再缩编,先是从9个团减为6个团,后又遣散了湘
南暴动农民组成的第30团与第33团,只剩下4个团约6千余人,其中28团是朱德的老班底
,也是红四军的主力部队(林彪就是该团的),第29团由湘南农民军组成,第31团是毛
泽东的秋收起义残部,第32团则是袁文才的绿林武装。这些部队中只有朱德的28团算得
上是职业作战队伍,29团次之。毛的31团和袁的32团兵力和战斗力都不强,在后来反会
剿中都只承担守山任务。主要作战任务由朱德的两个团承担。因此,如果井冈山真是革
命摇篮,保卫那摇篮的主要还是朱德,他才是正宗的红军之父。
游击战也是朱德开创的,朱德后来在延安接受史沫特莱采访,在史氏所著《伟大的战士
》中只字未提毛泽东的贡献,却自称他将游击战引入红军,而这一手是他当年当军阀在
滇南剿匪时向土匪学来的。他的另一军阀经历更加生死攸关:当初云南军阀倾轧时,他
和几个军阀连夜逃回四川去,走过的路恰好是二十年后红军长征走过的路,于是他便轻
车熟路地做了红军的向导。
朱德的自称与龚楚的证词相一致。据龚楚说,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
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乃是朱德提出来的。这话有一定可信度,盖此话并不见于
毛给中央的报告或其他同期著作,只在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信上有“固定区域的割据,用
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的政策”这种相当简单粗糙的战术思
想。据官方报道,毛首次使用十六字诀,是为1930年12月25日的军民誓师大会书写口号
,那很可能是掠人之美。
当然毛也不是毫无贡献,据龚楚说,毛虽是文人,对军事问题的理解却很敏锐。他的独
特贡献是发明了“乡村包围城市”的人民战争战略,亦即以军队配合赤卫队,控制住县
城外围的所有乡村,不准一切物资以及人民入城,并以红军一部控制交通要道,袭击国
军运输与通讯部队,断绝城内一切接济和通讯。国军只好派兵出城采购粮食,一出城便
遭到红军与赤卫队袭击。给养断绝后,国军只有撤出城市,在撤出时又会遭到红军伏击
或追击。在整个国共战争中,这是我党全面使用的战略,称为“控制面,截断线,包围
点”,亦即控制乡村,截断交通线,包围城市。如此即能充分发挥我党组织控制群众的
优势,避免我军缺乏重武器、不善于攻坚的劣势,确实是一种天才发明,其最辉煌的表
演,便是长春围城。
当然,真正要打仗,还是得靠革命军阀们,朱德来后,红军首次打下了永新城,让伟大
领袖找到了压寨夫人——当年永新城的大美人贺子珍,更打败了几次会剿,主要承担作
战任务的都是他带来的两个团特别是28团。但朱德和毛有分歧,他看出井冈山没有什么
发展前途,似乎并不赞同毛的“波浪式推进政策”,再加上他无法忍受毛的专横跋扈,
老是想向外发展。
这其实是对的,井冈山的致命缺陷是地瘠民贫,无法养活多兵,虽有天险,但缺乏回旋
余地。毛的“波浪涨缩术”的基本思路是,敌人来攻,便龟缩回山,据险抵抗,敌人退
后,便下山抢粮,这种“宋江战略”再折腾也成不了大气候。而且,若敌军长围久困,
红军无法下山去白区“打草谷”,朱德的扁担用不上,迟早要给饿死。这其实也就是后
来发生的事。
不光是朱德看出这点,中央和湖南省委也看出了这点,很不以毛的偏安思想为然,屡次
要求毛离开井冈山向湘南或湘鄂赣发展。于是朱德便趁湖南省委干预时,带那两个团离
开井冈山去湘南打郴州。打下郴州来后,由湘南农民组成29的团思乡心切,便逃散了,
招致所谓“八月失败”。此事被毛当成借口,在给中央的报告(后选入毛选第一卷,题
为《井冈山的斗争》)中大肆攻击,谴责为“流寇思想”,其实他才是山大王思想。如
果井冈山道路就这么走下去,那很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中央苏区了。
待到国军第三次“会剿”,井冈山道路便走到了末路。朱德眼见无法守住井冈山,便决
定“跳出外线”,让毛泽东和袁文才留守,这似乎是历来的规矩。但这次官军势大,毛
看出了凶险,便提出要随大队转移,大家也只好答应了(此据《龚楚将军回忆录》,但
他领导的29团逃散后,他本人便被派往湖南,半路遭到伏击受伤,辗转逃到香港,最后
转到广西,并没有参加第三次反会剿,可能是他听别人讲的),于是守山的任务就交给
了恰在此时来到井冈山的彭德怀率领的第五军,以及袁文才的32团。
朱毛下山后,原拟在外线配合守山部队,打破国军会剿,但在江西大余、南康等地被尾
追的国军谢文彬旅追上痛击,只好逃入闽西南,把彭德怀扔在井冈山不管了。彭德怀死
守了三天,天险被打破,只好率部突围,转战各地,最后创建了湘鄂赣边区根据地。
彭德怀在逃下井冈山后总结了教训。他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建立“巩固的后
方”,只可能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前者是指敌军打不进来的后方,后者则是指敌军
能打进来,但我军又能把它打出去,“它又打进来,我又能再把它打出去,如此不断反
复,人民群众始终拥护我们:对红军掩护、侦察敌情,对白军袭扰、封锁消息,对当地
反革命分子,群众自动看押,甚至镇压,这样的根据地就算是巩固的”,“如井冈山那
样的,只算军事后方,我们守了三天,被敌打破了,即使三天打不进来,三十天也是会
打进来的”(《彭德怀自述》,网络版)。正因为没有巩固的后方,即使是巩固的根据
地敌军也能攻入,因此不宜像在井冈山那样,建立医院集中医治伤兵,只能把伤员寄在
群众家医治。
愚以为,这才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指导思想。毛的宋江战略的假定,是井冈山如梁
山泊一般,始终不会被攻陷,但这只能发生在章回小说中,离开现实太远。事实上,无
论是红四军还是红五军,都是离开井冈山后才创出点基业来,最后合成了所谓中央苏区
。如果红军按照毛从旧小说上抄下来的战略,始终以井冈山为“波浪涨缩”的中心,则
势必错过了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天赐良机。待到天下粗安后,红区仍然只会是疥癣小
疾。老蒋不必动用中央军,只调地方武装即可一鼓荡平。
彭德怀还在其自述中委婉地暗示,指挥中央苏区头三次反围剿并不是毛一个人的功劳。
例如第二次反围剿确定阻击和伏击的地点其实是彭作的决定,毛还问他是否有危险,云
云。在歌颂毛的英明伟大的同时,他还是忍不住披露:“毛主席对战役部署,固然是异
常细心地反复思考,力求无缺;对战术问题也是异常细心地反复推究,特别是不耻下问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披露了这些战事其实是毛向革命军阀学艺的过程。
然而中共党史却从来不提这些事,似乎天下是毛这个天生的神人一手包揽打下来的。
B*Q
发帖数: 25729
5
www peacehall com/forum/200906/lishi/12314.shtml
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据党神话说,遵义会议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掌握了军权,从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红军
在他的指挥下节节胜利,士气高昂云云,再没比这更大的谎言了。实际上,伟大领袖在
那当口夺了权,充分暴露了他作为玩票军人的最大缺点,那就是没有实际指挥战役的能
力,因而闹得全军怨声载道,几乎再度酿成领导权危机。
毛此前的军事经验只限于指挥三次反围剿,但那是在自家地盘里打仗,占尽了地利与人
和,敌情动向一目了然,可以事前与将领们仔细切磋战役计划。但长征就完全不同了:
自己是客军,在陌生地域里行军作战,随时都在流动中,军情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可
能事前从容规划,并与实际指挥战斗的将领们商量,其实只能由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
由中央去遥控反而坏事。事实证明,遵义会议后打的胜仗都是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赢得
的,而败仗都是毛事前策划造成的。这就是林彪写信要夺权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强敌跟追、东逃西窜的情况下是否能立定脚跟,从头创建新的根
据地?我认为不可能。
此前苏区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靠军阀混战。南京政府的建立非但没有结束
内战,反而使得内战以空前规模进行,而红军从来不是内战的主要目标,得以趁机勃兴
。但九一八事变后军阀们失去了分裂中国的借口,即将爆发的宁粤大战不得不紧急刹车
。国家虽未统一,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的混战毕竟停下来了,中央军有了剿匪余力。蒋
介石欲借追剿红军而削藩,派兵穷追。地方军阀又生怕红军在自家地盘内安营扎寨,予
蒋以吞并借口,是以积极参加会剿。红军只要一停下来,各派武装就要围上来,根本就
没有喘息机会,遑论从头建立根据地。
所谓“四渡赤水”的辉煌战绩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红军从中央苏区突围后,原拟去与
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湘西根据地,却遭到国军迎头痛击,在强渡湘江时减员过半。
到贵州黎平后,政治局才放弃了与二、六军团会师的打算,决定以遵义为中心建立川黔
边根据地,“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不宜深入黔西、黔西南及
云南地区。但到达遵义后,却发现当地地脊人贫,因此政治局在遵义会议上再度改变打
算,决定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于是红军放弃遵义,分三路向川黔边境开进,试图在宜宾
与泸州之间渡过长江。
刘湘怕红军入川引来中央军,派川军入黔“御敌于国门之外”。毛以为川军好打,遂命
令红三、五军团进攻川军固守的青杠坡等阵地。不料川军火力强大,又占了地利,不但
击退红军进攻,而且发起反攻,一直打到白马山军委指挥部前沿,几乎突入指挥部(惜
乎不中!),逼得军委把干部团投了进去,并急调在北边的一军团二师回援,才勉强守
住阵地。激战终日,红军再也撑不下去,乃趁夜撤出战斗。
此乃遵义会议后毛第一次指挥的战役,却以惨败告终,伤亡高达4千多人(哈里森&#
8226;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175页),约为当时红军总人数1/8。
即使是在“错误路线”指导下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也未受过如此重大损失。而这就
是毛东山再起第一功。
毛在此役中犯了一系列错误:敌情不明便轻率地下了决心,低估了川军兵力与战力;不
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却去进攻坚守阵地并占了地利的强敌。最主要的,还是他未能看出
大势,总以为打上一两个决定性的歼灭战就能立定脚跟,开辟新的根据地。这其实根本
就不可能。就算这一仗打赢了,只要一停下来,则敌军就会源源而来,越打越多,最终
难逃被围歼的命运。
战败后红军撤往赤水河西的扎西(在今云南威信县),整编遭受重创的部队,是为所谓
“一渡赤水”。此举根本就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逃避强敌而已。眼见川军如此厉害,
渡江是别想了——其实也不可能,长江流到宜宾已是相当宽阔,而且川军防守严密,红
军绝无可能强渡,真不知道军委怎么会想出这背时主意来。周毛等人再次放弃原计划,
大概觉得还是黔军好打,又想回到遵义去,将“创造川西根据地”的战略目标改为“创
造川滇黔根据地,首先赤化黔北”,于是东渡赤水,是为第二渡。三军团从间道开至桐
梓,接到军委命令,命他们相机占领遵义,在娄山关与黔军遭遇并击败之,顺势再占遵
义城。但中央军吴奇伟部旋即反攻,由红三军团在城外西南面高地抗击,一军团从东南
攻敌侧后,两军钳形夹击,歼敌一个师,余敌逃脱。
此乃红军长征以来第一个胜仗,但这并不是伟大领袖运筹帷幄的结果。彭德怀对时任三
军团政治部主任刘少奇抱怨说,娄山关遭遇战不但赢得侥幸,而且斩获不多:
“现在部队比较疲劳,特别是打娄山关那一天,很疲劳。王家烈所部,是上午八九时从
遵义出发的,想先占娄山关(该关离桐梓和遵义各四十五里)。我们十一时许才接到军
委告诉的上述情况和要我们相机袭占遵义的命令,即刻跑步前进。武装长途跑步,消耗
体力很大,几天都没有恢复起来。我先头部队到娄山关分水线(制高点)时,王家烈部
队只隔两三百米,如果它先占领,我处仰攻态势,就会增加伤亡和困难。那天因为我军
居高临下,王家烈部战斗力也不强,我们伤亡不大,只有百人,就把敌人五个团打败了
,但因正面突击,没有截断敌军退路,故缴获也不多。”(《彭德怀自述》,网络版,
下同)
再占遵义打败中央军也不是毛而很可能是彭德怀指挥的,只是他畏祸,把它说成是两军
团“自动配合”:“如第二次占领遵义的第二天,打吴奇伟军的反攻,一、三军团就完
全是自动配合把敌打败的。”
就连这仗他都很不满意,向军委建议:“目前,我应避免与相等兵力敌军决战,保持自
己的优势兵力,不应攻坚乱碰。遵义战斗的胜利没有扩张,由于机械和失掉时机。”(
《彭德怀年谱》,118页)。其唯一意义是为毛抬轿:“这是退出中央苏区第一次连打
了两次胜仗。打乱了敌人的追击部署,争取了某些主动。改换新的领导后,打这样一个
胜仗意义更大。”(《彭德怀自述》,网络版)
战后毛泽东当上了前敌司令部政委,他为胜利冲昏头脑,以为川军虽硬,但中央军好打
,遂与前敌司令朱德发布命令,准备消灭驻鲁班场的中央军周浑元部,决心以“消灭周
浑元来彻底粉碎敌人的追剿”,“打大胜仗来赤化全贵州”。林彪、聂荣臻不同意这主
张,主张打驻打鼓新场的黔军,获得朱德支持(李镜:《新写长征图文档案》,388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军委开会表决通过林案,毛竟然以辞职相要挟
。不料弄假成真,大家都同意他辞职。他只好压下自尊心,连夜去游说周恩来。周被他
说服,撤销了前议,召回了已向打鼓新场运动的红一军团。次日经毛泽东提议、张闻天
赞成,组成了以周为首的“新三人团”,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负责全权指挥
军事。
三人团遂按毛的主张,下令打鲁班场。彭德怀反对此举,认为周部早已进驻该地,野战
工事已经构筑完毕,“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对我不利,无攻破周浑元可能。似应迅
速脱离当前之敌,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吸引滇、川两敌,寻求机动。”(王焰主编
:《彭德怀年谱》,118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但毛固执己见,鲁班场战斗因此
打响。
这是毛指挥的第二个战役,也是第二次败仗。红军在“阵前遗尸七百余具”(国民党政
府国防部史政局编《剿匪战史》[5],第884页),光红一军团就伤亡489人(贵州人
民出版社:《红军转战贵州》第123页),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
毛此次的错误简直是犯得莫名其妙。在西南三省中,黔军的战斗力是最差的,而且只在
打鼓新场驻了一个师,是以林彪按兵法避实击虚的原则提出去打该敌,毛却置林彪、彭
德怀的反对不顾,执意去打鲁班场的三个师中央军,而且还是攻坚战。这完全违反了他
后来在1947年年底提出来的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放过分散和孤立之敌,专打集中
和强大之敌。
此后毛似乎又想再打渡过长江进入四川的主意,遂令红军西渡赤水,向古蔺、叙永开进
,是为三渡赤水。但敌军迅即三面合围。红军不得不在刚刚渡过赤水后又返回赤水以东
,是为第四渡。红军完全成了个小姑娘,把赤水河当成了猴皮筋,在上面跳来跳去,而
这种无头苍蝇乱撞的盲动,竟然也就被无耻文人美化为什么神机妙算!
第四次渡过赤水后,毛仍未放弃与敌军决战后立定脚跟的幻想。三人团以朱德的名义致
电各军团领导人,提出要歼灭黔军。但此时红军严重减员,疲惫不堪,彭德怀觉得难以
完成任务,建议转向西南乌江流域。这次毛总算听了他的话。红军于是南下,向贵阳虚
晃一枪,随即南渡乌江。渡江后彭德怀又向军委建议攻占滇黔边区的盘县、平彝,必要
时入滇。眼见在贵州实在折腾不出名堂来,三人团这才下定决心放弃黎平会议决议(“
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挥师进入云南。御用
文人把四渡赤水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机会主义盲动,吹成是为了进入云南的深谋远
虑,完全是伪造历史。
进入云南后,毛泽东仍然没有放弃打个大胜仗建立根据地的固执念头,以军委的名义下
令“与滇军决战”,准备在云南东北地区“消灭敌人取得新的发展局面”。林彪于同日
回电反对,指出:
“川、滇、湘敌及中央军正分路向昆明东北前进,阻我折回黔西,企图消灭我军于昆明
东北之窄狭地域内。在目前形势下,我军已失去回黔之可能,且无法在滇东北开展局面
……因此,我野战军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而应迅速脱离此不利形势,先敌占领东川,
应经东川渡过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进,准备与四方面军会合。”
这就是说,回贵州后路已断,云南也无法立足,有被围歼危险,唯一的出路是赶在敌人
前面占领东川,然后渡过金沙江入川。但毛泽东仍想在曲靖、沾益一带与滇军决战。可
惜滇军不出击,跟追的中央军却先机抢占了盘县、平彝一线,红军有陷入重围的危险。
在此情况下,中央军委开会接纳了林彪的建议,分道西行北上,大队在禄劝县皎平渡口
渡过了金沙江,进入四川。
综上所述,所谓“四渡赤水”,乃是毛泽东的败笔而非什么“平生得意之笔”。他一以
贯之的错误,乃是始终认识不到,为中央军跟追并为地方军阀堵截的客军,根本就没有
可能立定脚跟,却始终幻想与敌决战,开创新根据地。为此一试再试,先在黔北试,碰
壁后改了主意,试图过长江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创建川西根据地。土城战败后被迫一
渡赤水,若到了扎西后继续西进,即能轻松渡过并未设防的金沙江,实现原来的目的。
他却要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再度试图“赤化贵州”。等到鲁班场再吃败仗,又毫无必
要地三渡赤水,企图再过长江,刚渡过去又发现不妙,马上再渡回来。两个多月的时间
就浪费在这往返盲动里。回到赤水以东后,毛仍然幻想在黔南创建根据地,不行只好进
入云南,又想在滇东北建立根据地,再度发现不行,最后只好听取林彪建议北上渡过金
沙江。整个过程乃是个不断的“试错”过程,一试再试,一错再错,不但原来的战略设
想统统落空,将部队“肥的拖瘦,瘦的拖死”,造成大量减员,而且就连战术也乏善可
陈,只有南渡乌江前以佯动诱敌突出重围可算战术上的成功。
其实四渡赤水后红军根本不必南下,西进即能渡过金沙江。红军在南渡乌江前,在北岸
留下了红九军团作为诱敌的偏师。该军团走的就是林副说的“弓弦路”,非但没有减员
,而且还扩充了兵力,最后在东川树桔渡口轻易渡过金沙江,其命运与毛指挥下的主力
部队形成鲜明对比。就算毛爱走“弓背路”,也完全可以率偏师南渡乌江,让主力去走
弓弦路。如此也就不会给主力带来那么多的非战斗减员。
如此瞎指挥,连林副那一直备受毛泽东青睐的爱将都受不了,要串连彭德怀夺取前敌指
挥权。这还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刘少奇、杨尚昆等人也致电中央反映了意见。自我英
勇的工农红军建立以来,还从未出过这种事,就连李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也不曾激
起将领们如此强烈的腹诽与公开抗议,可见毛的指挥有多糟糕。要是张国焘当国写党史
,这一段写下来只怕要比“王明路线”难看得多。
无怪乎张戎要以为毛是故意找借口避免过长江与张国焘会合,不过这阴谋论并无证据支
持。我认为这一系列的盲动是“党指挥枪”、外行领导内行造成的。无论是周,是毛,
还是王稼祥,都是玩票的统帅,并不具备战役指挥能力。本节开头已经说过了,在万里
长窜的紧急情况下,只能由前敌将领临机处置,不宜由中军统帅遥制,林彪的建议其实
非常正确。红九军团在罗炳辉指挥下,因为脱离了文人指挥,不但走得轻松愉快,而且
还在打鼓新场附近伏击了黔军,俘敌1800人,缴枪1000余支,而红军主力自渡过乌江后
则从未取得过这种胜利。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毛在掌权后急于施大手笔,扭转乾坤,开创新局面,挽救革命挽救
党,却始终意识不到强敌跟追最多只能打圈子,并不可能立下足来从头“收拾金瓯一片
”。为此他不惜抛掉在中央苏区学会的一点手艺,如彭德怀指出的那样“与相等兵力敌
军决战”,“攻坚乱碰”,因而一再碰壁,弄得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毛毕竟是聪明人,他大概也知道四渡赤水以及入云南走弓背路乃是他的平生败笔。文革
以前,“四渡赤水”从未见于党史军史,就连肖华同志通篇歌颂伟大领袖的《长征组歌
》,原来唱的也是“战士双脚走天下,声东击西出奇兵”。待到林副倒霉,会理会议上
的旧账被翻出来作罪证,那歌词才改为“四渡赤水出奇兵”,而“我平生得意之笔”之
说也忽焉鹊起。这神话之所以产生,无非是伟大领袖“先发制人,反败为胜”的一贯绝
招罢了。
【未完待续】
l******r
发帖数: 18699
6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过就是个小号毛主席。文治武功方面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可是毛主
席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规模要大得多,自然难度也更大。率领志愿军单挑17国联军并逼迫
世界老大跪求和平谈判这一点放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拿破仑作为西方第一战神
也是败给过欧洲6国联军的)。毛主席治下中国人口极盛为以后改开享受人口红利坐下
了铺垫。直至今天我们依旧享受主席留给我们的成果。放眼世界历史能做到以上诸点的
不超过3个。亚历山大大帝算一个,不过由于其早逝,终生成就和毛主席依然难以企及
;另一个勉强和主席并列的算是成吉思汗,不过其战略远见太差,以至于元帝国100年
就分崩离析。我朝至今66年正处在上升期,只要做好平稳政权更迭,千秋万世亦不是难
事。
N******K
发帖数: 10202
7
秦始皇之前好多代帝王都有功劳
老毛一穷二白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过就是个小号毛主席。文治武功方面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可是毛主
: 席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规模要大得多,自然难度也更大。率领志愿军单挑17国联军并逼迫
: 世界老大跪求和平谈判这一点放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拿破仑作为西方第一战神
: 也是败给过欧洲6国联军的)。毛主席治下中国人口极盛为以后改开享受人口红利坐下
: 了铺垫。直至今天我们依旧享受主席留给我们的成果。放眼世界历史能做到以上诸点的
: 不超过3个。亚历山大大帝算一个,不过由于其早逝,终生成就和毛主席依然难以企及
: ;另一个勉强和主席并列的算是成吉思汗,不过其战略远见太差,以至于元帝国100年
: 就分崩离析。我朝至今66年正处在上升期,只要做好平稳政权更迭,千秋万世亦不是难
: 事。

d******a
发帖数: 32122
8
秦始皇没有卢布

【在 N******K 的大作中提到】
: 秦始皇之前好多代帝王都有功劳
: 老毛一穷二白

B*Q
发帖数: 25729
9
www dot peacehall dot com/forum/200906/lishi/12315.shtml
主题:芦笛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
[史海钩沉]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
2009-6-09 周二, 下午2:26
芦笛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到底怎么样?一个从未受过西式军事教育的文人,靠自己看看《三国
演义》与《水浒传》,就真能变成诸葛亮、吴用一样的神人么?我觉得很难想象。
现代战争是西式战争,是一种系统工程。用刘伯承的话来说,它需要专业人员组织,并
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描绘的原始活动,也不是《孙子兵法》的笼统原则可以
具体指导的。军事指挥分为战略与战术的指挥。所谓战术指挥,一般是指组织和指挥战
斗。指挥大一点的战役,特别是诸兵种协同参与的战役,需要专业训练,靠看旧小说或
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不能获得这种专业技能。
尽管红军刚起事时面临的不过是民团和地方武装,从事的是小规模的原始战斗,与《三
国演义》上描绘的也相去不远,但《三国演义》并没有教你怎么看地图、用指南针,更
没有晚清讲武堂里传授的“学科”与“术科”,甚至就连所谓“内线”“外线”的概念
都没有。若是对付民团,不懂起码的专业技术倒也不是太大问题,但若与职业队伍交战
,现学对方的本领,“学费”恐怕是自己的脑袋。那么,毛泽东是怎么学会打仗的?
陆定一在毛死后说了实话。记得他说,我党最初是靠军阀教会打仗的,是他们教会红军
怎么组织参谋部,怎么看地图,怎么利用地形地物,怎么部署兵力,安排预备队,等等
。他只是没有点出具体的“军阀”的名字来。其实这也不难想见,无非是朱德、刘伯承
、彭德怀、黄公略等人罢了。尽管他们受的粗浅专业教育用西方眼光来看不值一提,但
在内战中也就够用了——李宗仁不过就是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么?那还算是高学历
了。他还很看不起黄埔将领,说黄埔军校学制也就只有半年,什么都学不到。先总统蒋
公只上了个士官预备学校,连士官生都不是,居然也就成了全军最高统帅。学历比老蒋
高得多的朱德、刘伯承、彭德怀等人做毛泽东的西席老夫子,当然绰绰有余。在很大程
度上,国共双方的将领都是自学成才。既然双方都是边学边唱的票友,当然学习的危险
就不是那么大了。
我想,毛就是这么“从游泳中学会游泳的”。他不是职业军人,在起事之初当然不可能
具备指挥战斗的能力,而且,以他粗放浪漫的气质,也没有那耐心去详细规划兵力部署
,组织后勤,因此很可能终生都不具备实际指挥战役的能力,只能作战略决策。初起事
时不过是拿民团练刀,等到朱毛会合后,自然也就有人代他去具体策划战事了。他真正
精通的还是韩信说的“将将之道”,亦即控制将领的才能。不过此人造反作乱的天赋毕
竟很高,看来看去,也就看出门道来了。因此,尽管他在后期可能仍不具备战役指挥能
力,只能给出大战役的大致设想和基本要点,但能做到这点,也就算是一个相当称职的
战略家了。
以常理度之,这应该是毛泽东学会打仗的过程。党神话在几方面捣了鬼:第一,忽略了
毛的学习成长过程。第二,隐瞒了毛直接指挥下红军遭受的惨败,甚至“反败为胜”,
将它们吹成是什么“得意之笔”。第三,抹杀了集体的贡献特别是职业军人的贡献,把
一切胜利都归功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因为它特别符合《史记》、《三国演义》塑造的传
统思维定式,于是国人也就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这种天生就能神机妙算的神人。
最近粗读了一点党史,觉得可以大致看出毛作为自学成才的军人的成长过程。为破除神
话,兹不揣浅陋,撮举几个他在不同时期的失误。因为党史是最难治的史,必须从大量
神话中刨出星点线索来,过来人的回忆又未必准确,我的阅读范围又严重受限,因此写
得很无把握,还请识者教正。
一、井冈山与江西苏区时期
如所周知,领导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第一桩功劳。毛原拟在发动起义后攻占长沙城。但
起义组织得乱七八糟,指挥毫无章法,遭到惨败,从一个师5千多人损失到六七百人。
毛只能放弃原定计划,撤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上去落草。
根据官方报道,秋收起义的计划是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出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制定的,
攻打长沙乃是毛的主意,并不能赖到中央头上去。后来把残部拉上井冈山也是毛自作主
张,并没有遇到来自中央的阻力。那阵子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残部都处于自生自灭状
态,中央惊魂未定,也实在顾不上管。
毛之所以把残部拉上井冈山,完全是他的陈腐知识结构使然,他不懂马列主义,却把《
三国演义》与《水浒》当成了毕生钻研的经典,走投无路时上山落草再自然不过。稍知
马列基本教义或思想略微新潮的文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这
道路也只可能由他来开创。
毛上井冈山后,手下大约六七百人,与早就落草的土匪袁文才、王佐的兵力大致相当。
井冈山历来是土匪盘踞之地,与梁山很相像,易守难攻,但资源贫乏,人口稀少,没有
发展潜力,只适合宋江一类没有抢天下野心、只求安身立命的土匪存身。毛初期的作为
也与绿林好汉差不多,给养只能到山下去抢(美其名曰“打土豪”)。其与传统土匪的
区别,只在于他在部队里建立了党组织,以此控制部下,并在控制的地盘内组织发动群
众起来清算屠杀当地的富户罢了。
正因为毛的“工农革命军”的作派与传统土匪外表太相似,因此并未引动地方政府的注
意。朱毛会师前,官军只有过一次动用营级兵力的“进剿”,战斗规模很小。毛的战略
是“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亦即以井冈山为安身立命之处,若山下
风头缓了,便分兵下山扩展地盘;山下风头紧了,官军来剿,便将兵力收缩回来据险抵
抗。如此一涨一缩,便称为“波浪式”,这基本还是山大王的套路,谈不上什么现代战
略。
井冈山遭到政府军 “会剿”,乃是朱德上山后的事。此前朱德在湘南暴动,大肆烧杀
抢掠,激起成千上万的农民暴动(详见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又被官军追剿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军民联手痛击之下,朱德立
足不住,到处流窜,听说井冈山有个根据地,便逃往那儿落脚,井冈山从此引起了官方
的注意。
朱德带来了上万人马,与毛的队伍编为3个师9个团,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这是抄袭北伐“铁军”张发奎所部第四军番号。这9个团中,朱德带去7个团,毛的秋收
起义残部有一个团,王佐、袁文才的绿林武装编为一个团。虽然都是团级编制,但兵力
并不一样,井冈山的两个团每团也就几百人,而朱德带去的部队每团有几千人。井冈山
只适合小股土匪安身,本来就已人满为患,现在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人,根本就不可能
养活。据龚楚回忆,当他们初次见面时,毛讲到经济粮食困难,“立即便愁眉苦脸”,
在第一次军政会议上的讲话中,毛就指出“今后经济问题最为严重,应请省委及中央设
法接济”(《龚楚将军回忆录》,150,152页),可见那地区完全是死地,没有什么发
展前途。
因为养不活那么多兵,部队便不能不一再缩编,先是从9个团减为6个团,后又遣散了湘
南暴动农民组成的第30团与第33团,只剩下4个团约6千余人,其中28团是朱德的老班底
,也是红四军的主力部队(林彪就是该团的),第29团由湘南农民军组成,第31团是毛
泽东的秋收起义残部,第32团则是袁文才的绿林武装。这些部队中只有朱德的28团算得
上是职业作战队伍,29团次之。毛的31团和袁的32团兵力和战斗力都不强,在后来反会
剿中都只承担守山任务。主要作战任务由朱德的两个团承担。因此,如果井冈山真是革
命摇篮,保卫那摇篮的主要还是朱德,他才是正宗的红军之父。
游击战也是朱德开创的,朱德后来在延安接受史沫特莱采访,在史氏所著《伟大的战士
》中只字未提毛泽东的贡献,却自称他将游击战引入红军,而这一手是他当年当军阀在
滇南剿匪时向土匪学来的。他的另一军阀经历更加生死攸关:当初云南军阀倾轧时,他
和几个军阀连夜逃回四川去,走过的路恰好是二十年后红军长征走过的路,于是他便轻
车熟路地做了红军的向导。
朱德的自称与龚楚的证词相一致。据龚楚说,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
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乃是朱德提出来的。这话有一定可信度,盖此话并不见于
毛给中央的报告或其他同期著作,只在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信上有“固定区域的割据,用
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的政策”这种相当简单粗糙的战术思
想。据官方报道,毛首次使用十六字诀,是为1930年12月25日的军民誓师大会书写口号
,那很可能是掠人之美。
当然毛也不是毫无贡献,据龚楚说,毛虽是文人,对军事问题的理解却很敏锐。他的独
特贡献是发明了“乡村包围城市”的人民战争战略,亦即以军队配合赤卫队,控制住县
城外围的所有乡村,不准一切物资以及人民入城,并以红军一部控制交通要道,袭击国
军运输与通讯部队,断绝城内一切接济和通讯。国军只好派兵出城采购粮食,一出城便
遭到红军与赤卫队袭击。给养断绝后,国军只有撤出城市,在撤出时又会遭到红军伏击
或追击。在整个国共战争中,这是我党全面使用的战略,称为“控制面,截断线,包围
点”,亦即控制乡村,截断交通线,包围城市。如此即能充分发挥我党组织控制群众的
优势,避免我军缺乏重武器、不善于攻坚的劣势,确实是一种天才发明,其最辉煌的表
演,便是长春围城。
当然,真正要打仗,还是得靠革命军阀们,朱德来后,红军首次打下了永新城,让伟大
领袖找到了压寨夫人——当年永新城的大美人贺子珍,更打败了几次会剿,主要承担作
战任务的都是他带来的两个团特别是28团。但朱德和毛有分歧,他看出井冈山没有什么
发展前途,似乎并不赞同毛的“波浪式推进政策”,再加上他无法忍受毛的专横跋扈,
老是想向外发展。
这其实是对的,井冈山的致命缺陷是地瘠民贫,无法养活多兵,虽有天险,但缺乏回旋
余地。毛的“波浪涨缩术”的基本思路是,敌人来攻,便龟缩回山,据险抵抗,敌人退
后,便下山抢粮,这种“宋江战略”再折腾也成不了大气候。而且,若敌军长围久困,
红军无法下山去白区“打草谷”,朱德的扁担用不上,迟早要给饿死。这其实也就是后
来发生的事。
不光是朱德看出这点,中央和湖南省委也看出了这点,很不以毛的偏安思想为然,屡次
要求毛离开井冈山向湘南或湘鄂赣发展。于是朱德便趁湖南省委干预时,带那两个团离
开井冈山去湘南打郴州。打下郴州来后,由湘南农民组成29的团思乡心切,便逃散了,
招致所谓“八月失败”。此事被毛当成借口,在给中央的报告(后选入毛选第一卷,题
为《井冈山的斗争》)中大肆攻击,谴责为“流寇思想”,其实他才是山大王思想。如
果井冈山道路就这么走下去,那很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中央苏区了。
待到国军第三次“会剿”,井冈山道路便走到了末路。朱德眼见无法守住井冈山,便决
定“跳出外线”,让毛泽东和袁文才留守,这似乎是历来的规矩。但这次官军势大,毛
看出了凶险,便提出要随大队转移,大家也只好答应了(此据《龚楚将军回忆录》,但
他领导的29团逃散后,他本人便被派往湖南,半路遭到伏击受伤,辗转逃到香港,最后
转到广西,并没有参加第三次反会剿,可能是他听别人讲的),于是守山的任务就交给
了恰在此时来到井冈山的彭德怀率领的第五军,以及袁文才的32团。
朱毛下山后,原拟在外线配合守山部队,打破国军会剿,但在江西大余、南康等地被尾
追的国军谢文彬旅追上痛击,只好逃入闽西南,把彭德怀扔在井冈山不管了。彭德怀死
守了三天,天险被打破,只好率部突围,转战各地,最后创建了湘鄂赣边区根据地。
彭德怀在逃下井冈山后总结了教训。他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建立“巩固的后
方”,只可能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前者是指敌军打不进来的后方,后者则是指敌军
能打进来,但我军又能把它打出去,“它又打进来,我又能再把它打出去,如此不断反
复,人民群众始终拥护我们:对红军掩护、侦察敌情,对白军袭扰、封锁消息,对当地
反革命分子,群众自动看押,甚至镇压,这样的根据地就算是巩固的”,“如井冈山那
样的,只算军事后方,我们守了三天,被敌打破了,即使三天打不进来,三十天也是会
打进来的”(《彭德怀自述》,网络版)。正因为没有巩固的后方,即使是巩固的根据
地敌军也能攻入,因此不宜像在井冈山那样,建立医院集中医治伤兵,只能把伤员寄在
群众家医治。
愚以为,这才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指导思想。毛的宋江战略的假定,是井冈山如梁
山泊一般,始终不会被攻陷,但这只能发生在章回小说中,离开现实太远。事实上,无
论是红四军还是红五军,都是离开井冈山后才创出点基业来,最后合成了所谓中央苏区
。如果红军按照毛从旧小说上抄下来的战略,始终以井冈山为“波浪涨缩”的中心,则
势必错过了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天赐良机。待到天下粗安后,红区仍然只会是疥癣小
疾。老蒋不必动用中央军,只调地方武装即可一鼓荡平。
彭德怀还在其自述中委婉地暗示,指挥中央苏区头三次反围剿并不是毛一个人的功劳。
例如第二次反围剿确定阻击和伏击的地点其实是彭作的决定,毛还问他是否有危险,云
云。在歌颂毛的英明伟大的同时,他还是忍不住披露:“毛主席对战役部署,固然是异
常细心地反复思考,力求无缺;对战术问题也是异常细心地反复推究,特别是不耻下问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披露了这些战事其实是毛向革命军阀学艺的过程。
然而中共党史却从来不提这些事,似乎天下是毛这个天生的神人一手包揽打下来的。
B*Q
发帖数: 25729
10
www peacehall com/forum/200906/lishi/12314.shtml
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据党神话说,遵义会议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掌握了军权,从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红军
在他的指挥下节节胜利,士气高昂云云,再没比这更大的谎言了。实际上,伟大领袖在
那当口夺了权,充分暴露了他作为玩票军人的最大缺点,那就是没有实际指挥战役的能
力,因而闹得全军怨声载道,几乎再度酿成领导权危机。
毛此前的军事经验只限于指挥三次反围剿,但那是在自家地盘里打仗,占尽了地利与人
和,敌情动向一目了然,可以事前与将领们仔细切磋战役计划。但长征就完全不同了:
自己是客军,在陌生地域里行军作战,随时都在流动中,军情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可
能事前从容规划,并与实际指挥战斗的将领们商量,其实只能由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
由中央去遥控反而坏事。事实证明,遵义会议后打的胜仗都是前线指挥官临机处置赢得
的,而败仗都是毛事前策划造成的。这就是林彪写信要夺权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强敌跟追、东逃西窜的情况下是否能立定脚跟,从头创建新的根
据地?我认为不可能。
此前苏区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靠军阀混战。南京政府的建立非但没有结束
内战,反而使得内战以空前规模进行,而红军从来不是内战的主要目标,得以趁机勃兴
。但九一八事变后军阀们失去了分裂中国的借口,即将爆发的宁粤大战不得不紧急刹车
。国家虽未统一,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的混战毕竟停下来了,中央军有了剿匪余力。蒋
介石欲借追剿红军而削藩,派兵穷追。地方军阀又生怕红军在自家地盘内安营扎寨,予
蒋以吞并借口,是以积极参加会剿。红军只要一停下来,各派武装就要围上来,根本就
没有喘息机会,遑论从头建立根据地。
所谓“四渡赤水”的辉煌战绩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红军从中央苏区突围后,原拟去与
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湘西根据地,却遭到国军迎头痛击,在强渡湘江时减员过半。
到贵州黎平后,政治局才放弃了与二、六军团会师的打算,决定以遵义为中心建立川黔
边根据地,“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不宜深入黔西、黔西南及
云南地区。但到达遵义后,却发现当地地脊人贫,因此政治局在遵义会议上再度改变打
算,决定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于是红军放弃遵义,分三路向川黔边境开进,试图在宜宾
与泸州之间渡过长江。
刘湘怕红军入川引来中央军,派川军入黔“御敌于国门之外”。毛以为川军好打,遂命
令红三、五军团进攻川军固守的青杠坡等阵地。不料川军火力强大,又占了地利,不但
击退红军进攻,而且发起反攻,一直打到白马山军委指挥部前沿,几乎突入指挥部(惜
乎不中!),逼得军委把干部团投了进去,并急调在北边的一军团二师回援,才勉强守
住阵地。激战终日,红军再也撑不下去,乃趁夜撤出战斗。
此乃遵义会议后毛第一次指挥的战役,却以惨败告终,伤亡高达4千多人(哈里森&#
8226;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175页),约为当时红军总人数1/8。
即使是在“错误路线”指导下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也未受过如此重大损失。而这就
是毛东山再起第一功。
毛在此役中犯了一系列错误:敌情不明便轻率地下了决心,低估了川军兵力与战力;不
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却去进攻坚守阵地并占了地利的强敌。最主要的,还是他未能看出
大势,总以为打上一两个决定性的歼灭战就能立定脚跟,开辟新的根据地。这其实根本
就不可能。就算这一仗打赢了,只要一停下来,则敌军就会源源而来,越打越多,最终
难逃被围歼的命运。
战败后红军撤往赤水河西的扎西(在今云南威信县),整编遭受重创的部队,是为所谓
“一渡赤水”。此举根本就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逃避强敌而已。眼见川军如此厉害,
渡江是别想了——其实也不可能,长江流到宜宾已是相当宽阔,而且川军防守严密,红
军绝无可能强渡,真不知道军委怎么会想出这背时主意来。周毛等人再次放弃原计划,
大概觉得还是黔军好打,又想回到遵义去,将“创造川西根据地”的战略目标改为“创
造川滇黔根据地,首先赤化黔北”,于是东渡赤水,是为第二渡。三军团从间道开至桐
梓,接到军委命令,命他们相机占领遵义,在娄山关与黔军遭遇并击败之,顺势再占遵
义城。但中央军吴奇伟部旋即反攻,由红三军团在城外西南面高地抗击,一军团从东南
攻敌侧后,两军钳形夹击,歼敌一个师,余敌逃脱。
此乃红军长征以来第一个胜仗,但这并不是伟大领袖运筹帷幄的结果。彭德怀对时任三
军团政治部主任刘少奇抱怨说,娄山关遭遇战不但赢得侥幸,而且斩获不多:
“现在部队比较疲劳,特别是打娄山关那一天,很疲劳。王家烈所部,是上午八九时从
遵义出发的,想先占娄山关(该关离桐梓和遵义各四十五里)。我们十一时许才接到军
委告诉的上述情况和要我们相机袭占遵义的命令,即刻跑步前进。武装长途跑步,消耗
体力很大,几天都没有恢复起来。我先头部队到娄山关分水线(制高点)时,王家烈部
队只隔两三百米,如果它先占领,我处仰攻态势,就会增加伤亡和困难。那天因为我军
居高临下,王家烈部战斗力也不强,我们伤亡不大,只有百人,就把敌人五个团打败了
,但因正面突击,没有截断敌军退路,故缴获也不多。”(《彭德怀自述》,网络版,
下同)
再占遵义打败中央军也不是毛而很可能是彭德怀指挥的,只是他畏祸,把它说成是两军
团“自动配合”:“如第二次占领遵义的第二天,打吴奇伟军的反攻,一、三军团就完
全是自动配合把敌打败的。”
就连这仗他都很不满意,向军委建议:“目前,我应避免与相等兵力敌军决战,保持自
己的优势兵力,不应攻坚乱碰。遵义战斗的胜利没有扩张,由于机械和失掉时机。”(
《彭德怀年谱》,118页)。其唯一意义是为毛抬轿:“这是退出中央苏区第一次连打
了两次胜仗。打乱了敌人的追击部署,争取了某些主动。改换新的领导后,打这样一个
胜仗意义更大。”(《彭德怀自述》,网络版)
战后毛泽东当上了前敌司令部政委,他为胜利冲昏头脑,以为川军虽硬,但中央军好打
,遂与前敌司令朱德发布命令,准备消灭驻鲁班场的中央军周浑元部,决心以“消灭周
浑元来彻底粉碎敌人的追剿”,“打大胜仗来赤化全贵州”。林彪、聂荣臻不同意这主
张,主张打驻打鼓新场的黔军,获得朱德支持(李镜:《新写长征图文档案》,388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军委开会表决通过林案,毛竟然以辞职相要挟
。不料弄假成真,大家都同意他辞职。他只好压下自尊心,连夜去游说周恩来。周被他
说服,撤销了前议,召回了已向打鼓新场运动的红一军团。次日经毛泽东提议、张闻天
赞成,组成了以周为首的“新三人团”,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负责全权指挥
军事。
三人团遂按毛的主张,下令打鲁班场。彭德怀反对此举,认为周部早已进驻该地,野战
工事已经构筑完毕,“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对我不利,无攻破周浑元可能。似应迅
速脱离当前之敌,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吸引滇、川两敌,寻求机动。”(王焰主编
:《彭德怀年谱》,118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但毛固执己见,鲁班场战斗因此
打响。
这是毛指挥的第二个战役,也是第二次败仗。红军在“阵前遗尸七百余具”(国民党政
府国防部史政局编《剿匪战史》[5],第884页),光红一军团就伤亡489人(贵州人
民出版社:《红军转战贵州》第123页),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
毛此次的错误简直是犯得莫名其妙。在西南三省中,黔军的战斗力是最差的,而且只在
打鼓新场驻了一个师,是以林彪按兵法避实击虚的原则提出去打该敌,毛却置林彪、彭
德怀的反对不顾,执意去打鲁班场的三个师中央军,而且还是攻坚战。这完全违反了他
后来在1947年年底提出来的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放过分散和孤立之敌,专打集中
和强大之敌。
此后毛似乎又想再打渡过长江进入四川的主意,遂令红军西渡赤水,向古蔺、叙永开进
,是为三渡赤水。但敌军迅即三面合围。红军不得不在刚刚渡过赤水后又返回赤水以东
,是为第四渡。红军完全成了个小姑娘,把赤水河当成了猴皮筋,在上面跳来跳去,而
这种无头苍蝇乱撞的盲动,竟然也就被无耻文人美化为什么神机妙算!
第四次渡过赤水后,毛仍未放弃与敌军决战后立定脚跟的幻想。三人团以朱德的名义致
电各军团领导人,提出要歼灭黔军。但此时红军严重减员,疲惫不堪,彭德怀觉得难以
完成任务,建议转向西南乌江流域。这次毛总算听了他的话。红军于是南下,向贵阳虚
晃一枪,随即南渡乌江。渡江后彭德怀又向军委建议攻占滇黔边区的盘县、平彝,必要
时入滇。眼见在贵州实在折腾不出名堂来,三人团这才下定决心放弃黎平会议决议(“
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挥师进入云南。御用
文人把四渡赤水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机会主义盲动,吹成是为了进入云南的深谋远
虑,完全是伪造历史。
进入云南后,毛泽东仍然没有放弃打个大胜仗建立根据地的固执念头,以军委的名义下
令“与滇军决战”,准备在云南东北地区“消灭敌人取得新的发展局面”。林彪于同日
回电反对,指出:
“川、滇、湘敌及中央军正分路向昆明东北前进,阻我折回黔西,企图消灭我军于昆明
东北之窄狭地域内。在目前形势下,我军已失去回黔之可能,且无法在滇东北开展局面
……因此,我野战军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而应迅速脱离此不利形势,先敌占领东川,
应经东川渡过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进,准备与四方面军会合。”
这就是说,回贵州后路已断,云南也无法立足,有被围歼危险,唯一的出路是赶在敌人
前面占领东川,然后渡过金沙江入川。但毛泽东仍想在曲靖、沾益一带与滇军决战。可
惜滇军不出击,跟追的中央军却先机抢占了盘县、平彝一线,红军有陷入重围的危险。
在此情况下,中央军委开会接纳了林彪的建议,分道西行北上,大队在禄劝县皎平渡口
渡过了金沙江,进入四川。
综上所述,所谓“四渡赤水”,乃是毛泽东的败笔而非什么“平生得意之笔”。他一以
贯之的错误,乃是始终认识不到,为中央军跟追并为地方军阀堵截的客军,根本就没有
可能立定脚跟,却始终幻想与敌决战,开创新根据地。为此一试再试,先在黔北试,碰
壁后改了主意,试图过长江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创建川西根据地。土城战败后被迫一
渡赤水,若到了扎西后继续西进,即能轻松渡过并未设防的金沙江,实现原来的目的。
他却要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再度试图“赤化贵州”。等到鲁班场再吃败仗,又毫无必
要地三渡赤水,企图再过长江,刚渡过去又发现不妙,马上再渡回来。两个多月的时间
就浪费在这往返盲动里。回到赤水以东后,毛仍然幻想在黔南创建根据地,不行只好进
入云南,又想在滇东北建立根据地,再度发现不行,最后只好听取林彪建议北上渡过金
沙江。整个过程乃是个不断的“试错”过程,一试再试,一错再错,不但原来的战略设
想统统落空,将部队“肥的拖瘦,瘦的拖死”,造成大量减员,而且就连战术也乏善可
陈,只有南渡乌江前以佯动诱敌突出重围可算战术上的成功。
其实四渡赤水后红军根本不必南下,西进即能渡过金沙江。红军在南渡乌江前,在北岸
留下了红九军团作为诱敌的偏师。该军团走的就是林副说的“弓弦路”,非但没有减员
,而且还扩充了兵力,最后在东川树桔渡口轻易渡过金沙江,其命运与毛指挥下的主力
部队形成鲜明对比。就算毛爱走“弓背路”,也完全可以率偏师南渡乌江,让主力去走
弓弦路。如此也就不会给主力带来那么多的非战斗减员。
如此瞎指挥,连林副那一直备受毛泽东青睐的爱将都受不了,要串连彭德怀夺取前敌指
挥权。这还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刘少奇、杨尚昆等人也致电中央反映了意见。自我英
勇的工农红军建立以来,还从未出过这种事,就连李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也不曾激
起将领们如此强烈的腹诽与公开抗议,可见毛的指挥有多糟糕。要是张国焘当国写党史
,这一段写下来只怕要比“王明路线”难看得多。
无怪乎张戎要以为毛是故意找借口避免过长江与张国焘会合,不过这阴谋论并无证据支
持。我认为这一系列的盲动是“党指挥枪”、外行领导内行造成的。无论是周,是毛,
还是王稼祥,都是玩票的统帅,并不具备战役指挥能力。本节开头已经说过了,在万里
长窜的紧急情况下,只能由前敌将领临机处置,不宜由中军统帅遥制,林彪的建议其实
非常正确。红九军团在罗炳辉指挥下,因为脱离了文人指挥,不但走得轻松愉快,而且
还在打鼓新场附近伏击了黔军,俘敌1800人,缴枪1000余支,而红军主力自渡过乌江后
则从未取得过这种胜利。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毛在掌权后急于施大手笔,扭转乾坤,开创新局面,挽救革命挽救
党,却始终意识不到强敌跟追最多只能打圈子,并不可能立下足来从头“收拾金瓯一片
”。为此他不惜抛掉在中央苏区学会的一点手艺,如彭德怀指出的那样“与相等兵力敌
军决战”,“攻坚乱碰”,因而一再碰壁,弄得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毛毕竟是聪明人,他大概也知道四渡赤水以及入云南走弓背路乃是他的平生败笔。文革
以前,“四渡赤水”从未见于党史军史,就连肖华同志通篇歌颂伟大领袖的《长征组歌
》,原来唱的也是“战士双脚走天下,声东击西出奇兵”。待到林副倒霉,会理会议上
的旧账被翻出来作罪证,那歌词才改为“四渡赤水出奇兵”,而“我平生得意之笔”之
说也忽焉鹊起。这神话之所以产生,无非是伟大领袖“先发制人,反败为胜”的一贯绝
招罢了。
【未完待续】
j******l
发帖数: 10445
11
如果从挑战外国联军的角度来说,老毛确实5000年第一人,因为之前秦汉唐明时期,外
国人没大船,根本打不到中国来。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过就是个小号毛主席。文治武功方面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可是毛主
: 席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规模要大得多,自然难度也更大。率领志愿军单挑17国联军并逼迫
: 世界老大跪求和平谈判这一点放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拿破仑作为西方第一战神
: 也是败给过欧洲6国联军的)。毛主席治下中国人口极盛为以后改开享受人口红利坐下
: 了铺垫。直至今天我们依旧享受主席留给我们的成果。放眼世界历史能做到以上诸点的
: 不超过3个。亚历山大大帝算一个,不过由于其早逝,终生成就和毛主席依然难以企及
: ;另一个勉强和主席并列的算是成吉思汗,不过其战略远见太差,以至于元帝国100年
: 就分崩离析。我朝至今66年正处在上升期,只要做好平稳政权更迭,千秋万世亦不是难
: 事。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四度赤水奥妙何在?乍看起来是贻误逃跑时机啊赤水河畔情报战 (ZZ)
达赖的《毛主席颂》zz被忽悠了,半天四渡赤水是没必要的。
呼唤毛主席的声音震撼了凤凰网老毛的指挥被质疑:四度赤水评价考
Re: 伟大领袖《毛主席语录》被删减的部分zz四渡赤水 毛泽东指挥的经典战役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问个问题:朱德何时离开权力中心
四渡赤水评价考红三代井冈山纪念朱毛会师85周年
毛主席到底多神奇?只看这一仗就明白了!红朝的那些事情:朱毛会师与初次反围剿
习近平考察遵义 赞毛主席用兵如神戚本禹回忆录还是很有料: 谁斗的朱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红军话题: 井冈山话题: 朱德话题: 指挥话题: 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