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h*h 发帖数: 2785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zt 林彪与他对中国的贡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2 15:01:19 2015, 美东)
听到林彪死讯 蒋介石也流下眼泪
来源: wint 于 2015-01-04 21:55:35
林彪对建国后的解读耐人寻味:“开始打天下,是为了平等、公道、安全。打下天下
后,才知道,世界上哪有这些东西。很可笑。”
现在回头细想林彪,着实地使人佩服。中央那么大一堆人对毛泽东都是紧跟,挨
了整也不反思,就乖乖地趴在那里等着毛泽东平反。唯独林彪另辟路径,要撂翻毛泽东
,气势不同凡响。敢跟毛泽东叫板的彭德怀在离开中央时还不得不向毛泽东下了三条保
证,敢跟毛泽东对着干的刘少奇在发觉大事不好时,还在毛泽东的住房外徘徊,想找机
会勾兑一番。而林彪在天安门广场参加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五一”大派对时,竟敢当
着毛泽东的面拂袖而去,丢下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上翻肠倒肚地痛苦。有种!
林彪是一个谜
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第一号鬼,非神即鬼,好象从
来都不是人,最终还是被一个“鬼”字覆盖了的人。这是一个24岁就当军团长,从连长
、营长、团长、师长,当到野战军司令员、国防部长,而且经常身兼数职(比如抗日军
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除了
“副统帅”从未当过副职的人。
这是一个党史军史少了他,有的史实就会讲不明白,就会出现空白,就会留下问
号,进而愈发挑逗起人们好奇、探究心理的人。这是一个不时要面对,又不敢面对,竭
力要回避,又很难回避,轻不得,重不得,深不得,浅不得,稍不谨慎就要引起麻烦,
已经死去40年了,依然异常敏感的人。这是一个人们私下里有不少议论,据说世界上也
有不少传闻,而今逐渐开始比较客观公正地放到历史天平上的人。谁都知道,这个人的
名字叫“林彪”。
毛泽东说:“1949年以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蒋介石说:“林彪
是战争魔鬼。”斯大林说:“林彪是无敌元帅。”
听到林彪死的消息时,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几乎一生仅见的当众号
啕大哭,捶胸顿足,足足二十多分钟,而海峡对岸的蒋介石也流下痛惋的眼泪。
林彪一般只管军事,每天看地图,罗荣桓称之为重点主义,林彪说话也只讲重点。
1。林彪被邀请在延安党校讲马列课,大家都准备记录下抗日英雄的教导,许多人
都准备了纸笔,可是林彪上来后只说了一句话:“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发财,共产主义是
大家发财,讲完了”,说完走下讲台,众人目瞪口呆。
2。在塔山阻击战中,我军伤亡惨重,程子华向林彪报告损伤情况,林彪听完后,
对手下人平静的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3。在辽西追歼战中,我军部队建制打乱,指挥不灵,部下向林彪汇报,林彪听完
后同样平静的说:“乱不乱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
4。六十年代,越南领导人向林彪请教如何赢得越南战争的胜利,林彪从嘴里只吐
出了一个字:“熬”。越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5。他对宗教的分析评价最出彩:佛教“修”,基督教“信”,言简意赅。
6。他嘱咐叶群:“话要少说,书要多读。不明白的事情,不应该说;真正明白了
,就没有必要说了。所以,能说的话大都是无聊的重复。”
7。他对建国后的解读耐人寻味:“开始打天下,是为了平等、公道、安全。打下
天下后,才知道,世界上哪有这些东西。很可笑。”
林彪永远是个谜
他一半是白脸,一半是红脸;他是“两面派”,是“阴谋家”。
他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变革,堪当世之帅才,隔世之韩信。
他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是时代的悲剧。
他反映了制度的缺陷、社会的扭曲和民族性的劣根。
他是现代中国最复杂最多面性的历史人物,林彪事件的发生是现代中国人觉醒的
转折点,他的下场比高岗、彭德怀、刘少奇更悲惨,而且至今得不到的平反。这一方面
说明了中国政治的严酷,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林彪在“文革”中确实干了些事,又属于“
叛国投敌”的“铁案”。只不过国人健忘,又“为尊者讳”,又喜欢唱“窦娥冤”。
林彪原本性格耿直,他不擅交际,喜欢独处。
聂荣臻说:元帅中只有林彪、彭德怀两人敢于顶撞毛泽东。
林彪反对出兵朝鲜,甚至以有病为由拒绝率兵入朝;可是当斯大林收回出动16个
团的苏联空军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决定后,林彪在宴会上拒绝与斯大林碰
杯。他曾对毛泽东说;“主席啊,苏联为什么不出兵?苏联老大哥建国几十年了,我们
才建国几个月,需要休养生息。为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
国有点划不来。“
林彪绝不向毛泽东低头,第三次庐山会议林与毛决裂,但他不写半个字的检查,
至死不认错。
林彪曾想到贵州当省长,以避开政治旋涡。
林彪反对“大跃进”,私下里说毛“凭空想胡来”,“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
”,并说彭德怀的“万言书”是正确的,就是急了点。
1959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指责彭德怀在遵义会议后唆使林彪给中央写信,反对
他。可是,林彪却说:那封信与彭德怀无关。还是在庐山会议上,林彪对彭德怀说:“
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要打这个主意,我有暮气,、、、、、、
缺点是有暮气。”毛泽东批评了林彪的暮气,要他继续革命。从此,林彪才决定大干一
场。
林彪私下并不拿毛泽东当作神
林彪在外面高喊“四个伟大”,在他的居处毛家湾却不挂毛泽东像,甚至印有毛
主席语录和照片的报纸在林家厕所被当作卫生纸用,这在个人崇拜的狂热年代,如果发
生在老百姓身上无疑是弥天大罪。
毛泽东亲自召集主持的会议,林彪也敢称病不参加;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后,
毛泽东让林彪当接班人,林却坚辞不受,还写了一份报告继续推辞。毛泽东在这个报告
上作了批示,坚持让林彪作接班人,可是林彪竟然将主席的“钦批”报告撕碎扔进了痰
盂。可见,林彪从内心来说对毛泽东极其反感。1971年“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上,
林彪竟然给毛泽东来了个不辞而别、、、、、、。
但林彪也深刻领悟明哲保身、韬光养晦的道理。他的室内张挂条幅:“悠悠万事
,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他处理文件的原则
是“主席画圈我画圈”,只有毛表过态的,秘书才代他画圈,否则他总是把球踢回去,
“呈主席批示。”他还让秘书模仿自己的笔迹批文件,写上“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批示。
”他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尊敬,把“请主席阅”改为“呈主席阅”。
林彪公开里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最大最大最大”,背地里却说:“刘少奇、
邓小平是好同志,刘少奇和彭真都是有本事的人,拿掉刘没道理。”他还说:“刘少奇
在理论上比毛主席讲得透。”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林彪最爱读。
林彪曾经当面对聂荣臻说:“我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因为你是从组织上考虑问
题,我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林彪的所谓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就是谁正确就支持谁,
谁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利他就支持谁。聂荣臻“组织观点强”,就是服
从领导,谁当领导就服从谁,谁官大就支持谁,谁官大谁就是正确的。这大概就是林彪
与聂荣臻最大的区别。这也是毛泽东信任林彪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老毛对自己的主张很
有信心,他不愁不能获得林彪的支持。
林彪是军事天才
林彪可圈可点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1955年全军授衔,林彪赫然排在元帅第
三位,足以说明他的军功。元帅排名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
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朱德位居第一,无需争论,彭德怀第二,亦无话说
,林彪位于第三,除了军事业绩把他推上此位,别的无可解释。论资格,他仅仅是黄埔
第四期学生,聂荣臻、叶剑英是他的老师,徐向前属黄埔一期是他的学长;南昌起义时
林彪是排长,而刘伯承、贺龙分别是参谋团团长和军长、起义总指挥,陈毅在南昌起义
部队和红四军中则当过林彪的直接上级;林也就比罗荣桓的资历强点。然而,林彪把他
的教官、上级通通越了过去,凭什么?只有凭硬碰硬的战功,单凭毛泽东欣赏他是绝对
不行的,要知道那时毛泽东还没有成神,也不那么一言堂,此外也得全军上下心服才行
。至今从未听说有人对林彪的元帅排名位置公开表示过不满或疑问,另外四野的战绩也
为全军所称道,尽管有时还有些不大不小的争论。刘伯承元帅排名元帅第四位,同样是
由于赫赫战功,但刘帅没有说过一句对林彪有意见的话,而且还称赞过四野的好几个战
例,如丁盛率四野8纵135师对白崇禧集团作战时的的“腰斩七军”。
其实共产党和所属军队前期的不倒,乃至后来的平型关这个转折点直至后期的全
面战胜国民党,每一处关键危难时刻及全胜时期,都有林彪的影子。他是我军当时胜利
的嵴梁,是毛泽东及中央敢与蒋介石争斗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就是说毛泽东和林彪共
同导演了当时的战争一点也不过。就军事而言,他是元帅外的元帅。如果林彪不是在抗
战初期就被晋军误伤,他在抗战时期在军事上将有更多令日寇丧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
上乘之作;如果由林彪人朝指挥志愿军,战绩至少不会低于彭老总,甚至更加辉煌。这
样的“林彪”凭借他的赫赫战功,取代朱德,位列元帅军衔第一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如
果“军事林彪”不当“政治林彪”,不淌“文革”这趟混水,他如今仍然是响当当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革命军事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林彪与毛泽东,是相互选择的结果,也是悲剧
林彪的政治悟性、识人水平非常高,只是社交能力极差,无法自立为王。他的这
个特点,决定了他是绝佳的领袖助手,做不了皇帝。
了解历史就会发现,不论林彪跑到哪里,各方对他的待遇都极高,甚至会超出毛
泽东、周恩来这样级别的人物。林彪去国民党那,老蒋总是会指定专人、反复关照、务
必使林彪“如沐春风”。
作为毛泽东头号嫡系,在毛失势时也没人敢动他,因为每一个领袖都需要林彪,
林彪也并不是铁心跟着毛泽东。他也会迎合王明、李德他们,写了篇挂羊头卖狗肉的“
论短促突击”替上面圆场。
相比毛泽东铁了心想收住林彪(这是老毛的最大本钱),林彪的心思其实一直很
活。老毛的短处是实力太弱,林一直试图找到实力更强的主子,他与张国焘、王明、叶
挺、朱德、周恩来等各方都有过接触,但答案是:没有,那年代,毛泽东就是最强者!
林彪一个照面就跑毛泽东那里去了(老毛见了他更是乐得屁颠屁颠,其眼光也很
毒),他的老上司朱德,带的是顶级精锐,而毛泽东带的是秋收起义的杂碎,一个天一
个地!显然他认为朱德没尿性,老毛行,毛泽东以自己时代伟人的魅力征服了林彪。
红军会师,张国焘曾单独找过林彪,一方面军那时不到八千人,张国焘的四方面
军八万人,林彪还是拒绝跟张国焘走。
去重庆谈判,以老蒋当时的雄厚实力想收复林彪照样谈不拢,老蒋有心无力,周
恩来只能佩服。
任何时候,只要林彪离开毛泽东,历史上就不会有老毛这号人物,只有林彪在东
北“壮得狠啊”的时候,毛泽东才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可见林彪,具有有超强的洞察力,看人,基本谈一次天就够。
可以看看他麾下的四野将领,一个个生龙活虎,极具个性。
林彪之能,是超出几乎所有人想象的,500年一出的超级帅才!
“九大”是林彪失败的肇端,也是他与毛泽东公开分歧的开始。“九大”虽然把
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了党章,但毛泽东没有采纳林彪、陈伯达主持起草的“九大”政治
报告,此事给了林彪以沉重的打击。林、陈的报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
国家而奋斗》,主张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先进的社
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发展生产
。毛泽东对此违背“阶级斗争为纲”的报告稿极其不满,决定另起炉灶,改由张春桥、
姚文元起草。可林彪、陈伯达又修改了报告,呈递毛泽东,毛泽东连信封也不打开,写
上“退陈伯达”。陈伯达随后即被打倒。林彪虽然保住了接班人的地位,可从此失去了
毛泽东的信任。毛的政治家敏感性和对策、应变能力就是比别人棋高一着,学是学不来
的。“天生大任于斯人”的政治家都是如此,老毛玩政治向来是滴水不漏,潜在的危险
事件被他“扼杀”得半点发生的可能性都没有!不过,活得也够累的。也许对政治家来
说,这不是累,而是“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林彪向来对张、姚“笔杆子”极其厌恶,这回他却要在“九大”念他们起草的报
告,此事差点气炸了林彪的肺。林彪直到上台的最后一分钟也没看报告一眼,秘书说:
“我给您讲解一下报告”,林彪却断然拒绝:“不听!”林彪念报告时脸色煞白,头也
不抬起来一下,念完报告后回到家里,叶群说:“我真担心你念错了”,可林彪生气地
说:“多念错一点才好!”
在庐山会议上,林彪提出设国家主席,那也是天经地义。本来嘛,这么大一个国
家,哪能没有国家元首而只有党首。毛泽东是“一朝被刘咬,十年怕主席”。此事是林
彪大对,毛泽东大错。林彪风烛残年之际如果真像当年中央文件所说的:还一手策划“
五七一工程纪要”,直接向毛泽东下手,真是豪气不减当年,更上一层楼!有人说林彪
早年有功,晚年有罪。依笔者看,他晚年才真正活出了自我。说他“阳奉阴违”那是贬
了他,他是阳奉阴整,哪是一个“违”字可概括。毛泽东的位置是自己在党内打出来的
,林彪为啥不可以接过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自己再打一个位置呢?毛泽东的位置是历史
形成的,历史同样也可以为林彪形成一个位置,更何况毛泽东那位置多半是林彪帮他“
形成”的,而毛泽东坐上去后又不珍惜,老是胡来。故而,林彪此举完全不违反游戏规
则。
从“九一三”起,毛泽东势不可挡地见老,在这个意义上林彪并没有全输,他毕
竟折了毛主席的寿。可以说,从林彪死去的这一天起,毛泽东也死了,周恩来也死了,
文化大革命也死了。毛的形象、理论和脸面最终完全破灭,剩下的只是维持,维持自己
的存在,维持这个党、这个政权和这个国家的存在。下面干什么呢?不知道。继续革命
?你再动员号召,连白纸黑字写在党章上的接班人都成了“林贼”,成了敌人,有谁还
真心信你的说教?你再说信任谁重用谁,“副统帅”和“亲密战友”都照样翻脸,死于
非命,谁还敢一心跟着你走?
这个党、这个国家还能以这种样子继续存在和运行下去吗?人们开始用自己的脑
子思索,试图寻找答案。想一想,有多少曾经满怀革命豪情和理想、到老毛把他们赶入
广阔天地仍念念不忘革命的年轻人是从林彪的死开始对革命的目的和手段产生幻灭,从
而彻底重新认识领袖、党、国家、世界、社会、人生、理想和现实的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清醒就是从林彪的死开始。林彪以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接班人和副统帅身份与“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泽东
决裂并在此之后非正常死亡是他对中国做出的最大贡献。
林彪思想独异个性怪僻
林彪以其独异的思想、怪僻的个性、韬光养晦的手法、极端的吹捧语言,为后人
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团、无尽的思索空间。陈伯达诗赞林彪:“漫漫思想界,长夜有明
灯。赖此导人类,探讨永无垠。”
可以说,林彪是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谋略智慧和劣根性的集中反映。从林
彪身上折射出民族心理、文化、政治制度、社会体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和弊端。
因此,林彪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国家的悲剧。
林彪的简述
林彪信奉“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深居简出、不喜交际、清高淡泊,在独来独
往中给自己增加压力,在独来独往中学习成长进步。但是不武断,不盲目,不偏执,不
自负。他的自信、耐心、沉静、果敢、简炼,给四野的老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历史
的岁月一度蒙尘,林彪的风格一度埋没,但是将来的史书中,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榜里
必然会浓墨重彩的为林彪记上一笔,而十大元帅中的其他人物也许不再有此殊荣。
林彪的沉静,是一种类似“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魄。身带5处枪伤的林彪沉
默寡言、话少,更多时间他在沉思。不大与别人交流和讨论,而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想,
不了解的人就以为林彪为人城府极深。实际上,林彪是个思想清澈见底的人,不仅会把
自己的观点直言不讳的说出来,多数情况下还要把自己的观点白字黑字的写下来,生怕
别人误解。但对重大战略方向,总是一言既出决不虚发,一旦他开口布置任务,那就是
命令,别人只能是听命和执行,对战场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
林彪的沉思,是真正沉浸、深入、入静、无物无我的沉思。不光对身边人吃吃喝
喝不管不问,别的什么事也不管不问。谁军容风纪不整了,谁喝醉了,谁吵架了,他都
好像看不见,听不见,不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警卫枪支走火,敌机轰炸,战士玩
闹,对于沉思中的林彪都似乎是另外一个世界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林彪,真正焕发
出一个统帅者的魅力——近乎稚嫩儿童式的懵懂神情下,一个天才的大脑高速运转;一
双执拗的目光后面,一个个战役战术的方案在清晰的对比、优化。
林彪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前线再大的好消息,他“嗯”一声,露出点笑意,一闪
即逝。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十大元帅授衔,林彪名列第三,如此
个人荣誉的颠峰盛典,林彪缺席——他在青岛疗养,避开尘嚣,静听海浪天风。
林彪清心寡欲,不讲吃穿,给什么穿什么,量体裁衣,伸胳膊伸腿的,裁缝怎么
摆弄怎么是,像个木偶。从未听他说过哪件衣服质地如何了,样子好坏了,合不合身了
什么的。还不爱玩,也不会玩,什么嗜好也没有。
林彪内向,对于女性经常表现出害羞,但是他少有的几次不成功的感情经历都暴
露出一种对纯真、真实、完美的追求。在东北八面城曾经有一次神秘的会见,一位清秀
、文静、短发的女性远道而来,作为故人与林彪长谈半晌,然后飘然离去。林彪送到大
门口,在那儿站上老久。据当时林彪的秘书回忆,这个女子谁也不知道她是谁,谁也不
知道她和林彪的故交,谁也没有看见她再次和林彪有过会见,只是大家都记得,女子离
去后,林彪的脸庞泛出潮红光泽,他的表情似乎又是一个活脱的纯情少年。
林彪狠抓细节,心细如女人。话语金贵的林彪在战术问题上是个“婆婆嘴”,部
队进入一线,24小时内到48小时内不等,下至指战员上至纵队司令都必须按照不同要求
限期向他汇报。三下江南时,要求下面20分钟内就将敌情报告,一仗下来,6小时内要
简报,24小时要详报,逼着总结经验教训。他创立影响深远的“六个战术原则”,把各
个时期需要的战术和能体现出这种战术的各种新名词,灌输给他的将军和士兵:一点两
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猛打、猛冲、猛追;三种情况下三种不
同的攻击法。部队行军到达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报告当面敌情。连红军著名
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后两条,“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
远”也是心细如发的林彪给加上去的。
林彪特别重视总结战术,战后大会、小会四面开花,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胜仗不
大提,尤其喜欢提败仗,一个败仗讲起来没完,大会讲,小会讲,专门开会讲。1946年
9月12日他向军委发出这样的电报:“我们甚盼吸收关内作战经验,望将冀鲁豫及苏北
等地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夜战经验在战役,战斗,在技术上的各种办法陆续告我们以便研
究吸收。”对自己的战术不满足,还要吸取其他战区的战术精华。
林彪重视山头。最后四野1个八纵,出10名中央委员,就一个段苏权,因为是冀察
热辽的程子华推荐的,被撤了司令员。文革中的林彪,全部智慧被政治调动,树毛泽东
的权威,搞出“四个伟大”、永远正确,黄永胜和他那个军委办事组———吴法宪、李
作鹏、邱会作,还有叶群,自成体系。
林彪把人际关系看得很淡,这个淡,其实是建立在“透”字的基础上的,这是林
彪一生少有闪失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是在被朋友卖了一次又一次,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
认识到这一点,而林彪一早就醒了。他的“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并非始自今日,而是
由来以久。林彪不尚空谈,不聚堆吹牛,不参加舞会,不出风头,所有这些时间他都呆
在私宅读书,思考,策划,写书法,研究中医等等,真个是:我不误时,时亦不误我。
林彪的政治结盟非常理智,天衣无缝。林彪这个人是讲究凭实力说话的,他骨子里根本
瞧不起那几个玩笔杆子的烂文人,但是,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屑,可见其城府实在太
深。我们可见的唯一一次沉不住气是他向江青发大火(那也一定是有非常特别的原因)
。它跟叶群的感情不温不火,他曾经深爱的另外两个女人没有一个走进他的生活,但他
却为自己和叶群写下脍炙人口的一句话:“生不同床,死后当同穴”,对老婆也算是有
情有义,有始有终。文革中,他的女儿林豆豆问他:“如果遇到不可控制的混乱局面该
怎么办?”这位曾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在铁血硝烟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无敌元帅
只平静地吐出两个字:“离开。”笔者见到这个,简直对林彪肃然起敬。
给林彪“平反”的呼声是从哪里来的?这符合林彪的遗愿吗?这符合林彪一生的
性格吗?林彪没做错,他唯一的错是做失手了,摊牌前要靠阴整,摊牌后得拼整体实力
,他的整体实力弱于毛泽东,所以他输了。最后关头林彪宁可冒死飞蒙古也不留在北京
,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赢得起,输得起”。给林彪平反是朝林彪脸上抹黑。
林彪与党内同仁的关系
1、林彪——毛泽东
毛林的这种关系,他们自已都是很清楚的,井冈山一见投缘,在毛泽东党内斗争
处于劣势的时候,林彪毅然站在毛泽东这一边,此后虽然在小的地方经常有冲突,但却
始终追随毛的左右,种种迹象都表明,毛林之间的信任度非常高,其中的关键,林彪有
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老毛有自信,他相信自己就是最强者,只要这
个名头在,林彪就会无条件支持他。两人关系本可善始善终,建国后林一再退隐,想做
张良,不愿卷入党争之中。而毛要打鬼,借助钟馗。逼林出山,最后害得林葬身异域。
我一直不相信林会暗杀毛,尽管他对毛晚年的做法极其不满。
2、林彪——周恩来
林彪与周恩来有长达四十年的深厚友情,彼此尊重和信任。从黄埔军校到全国解
放,林彪一直是周恩来的学生和战友,他们都经历了浩浩荡荡的战争考验,一同走过了
如火如荼的岁月,用“生死之交”来形容周林二人的关系并不为过。建国后、林和周一
直是互相扶持的,林主持的军队在林的授意下一直配合周的工作,以至于周作为国务总
理也多次参与了军队事物。周恩来与林彪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对当今社会亦有很
大的影响。中国封建皇权统治数千年,大众对正统当权者的倒行逆施习以为常,且逆来
顺受,如非走投无路绝不会铤而走险,这种惯于作“奴才”的成王败寇心态潜移默化,
深入到人们的骨髓之中。所以,不少人将林彪敢于对毛说“不”与毛决裂视为大逆不道
,而对周恩来的忠心侍主、委屈求全和鞠躬尽瘁津津乐道。时至今日,我们也应该有一
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周林二人的所作所为。
3、林彪——刘少奇
两人无多大牵扯,一个是将,一个长期在苏区搞工作。刘少奇在党内地位快速上
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七大对毛的吹捧,对于像林、彭这些流血打天下的人,建国后地位
反倒不如这些文人,心里恐怕是不太满意的,但现有资料似乎也没有林和刘之间有矛盾
的记载。这部分是因为林建国后就隐退的缘故。文革开始后,林对批刘并不起劲。私下
也说刘是个好同志,并且非常喜欢读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4、林彪——邓小平
两人都是内敛之人。1935年6月,邓小平离开中央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
由于一军团一直由林彪领导故开始了两个人合作关系。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此时的林
彪对邓小平有过排挤和打击,相反却是合作愉快的。林彪很服气邓的才干,这种关系一
直维持到建国初期。高饶案中邓提出要追究林彪的责任,老毛以团结大多数为由,保林
彪过关。虽然林彪表面上没有受到伤害,但是却由此而认清了老邓。林对邓在高饶案中
的表现肯定不太满意,邓也曾指责过林反对抗美援朝。在文革之初,林不怎么批刘,却
对批邓很卖力,毛曾试图调节两人关系,要邓找林去谈,结果谈崩了。文革后林没有平
反,邓的因素很重要。
5、林彪——朱德
林彪是叶挺的部下,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成了朱德的部下,跟着朱德上了井冈
山,后来飞黄腾达,所以他对朱德总体上是尊敬的,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是朱德。
朱毛在军事问题上有过几次较大的争论,而在争论的时候,林彪却站在毛的一边、支持
毛泽东的主张,后人据此说林忘恩负义,或者政治投机。实际上当时毛是势弱的一方,
林支持毛很大程度上是赞同毛的观点主张,领会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比较深刻一些,事实
证明了林选择的正确,而也正是因为在毛危难之时的挺身相救,才有两人后来几十年的
亲密合作。在文革中,刘少奇受托主持中央召开批判朱德的会议,当时所有人都争先恐
后的污蔑朱德,而对于无实权的朱德,应当说林彪批判朱德的话还不算是最厉害的,算
是中流的。据朱德女儿朱敏说,林在私下对朱老总是相当尊敬的。
6、林彪——彭德怀
林彪一直是佩服彭德怀的,原因是彭德怀敢打硬仗。由于彭德怀是平江起义的领
导,年龄也大些,一直是中央红军的直接指挥者之一,在红军的初期中,在军事指挥上
和林彪配合较多,尤其是在长征中相互配合掩护中央红军长征打了很多漂亮仗。十帅中
,林彪朋友不多,彭德怀朋友也不多,但彭林之间关系却并不像某些书中描写的那样差
。两人红军时期是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中两大军团的领袖,都是红军中有名的将领,
彭德怀是红军之狮,林彪是红军之鹰,彼此关系很好,否则会理会议林也不会提出要彭
来指挥了,抗战时两人都不同意毛只打游击战保存实力的主张,结果前有林彪的平型关
,后有彭德怀的百团大战,都是违反毛的意图,为此后来都被批评。彭在庐山蒙难,有
人说林对彭落井下石,还说林的批判给彭定了性,纯粹胡说,林上山前彭就已经被定性
了,给彭安的罪状里没有林的那条,林只不过重复华北会上谈批彭的话而已。况且林还
为彭洗脱了一项罪名,说批彭是帮助他,工作还要彭来做,此后又制止军队反右倾扩大
,保护了一批干部。当彭德怀听说林彪事件时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认为林彪是咎由
自取,反而是大有物伤其类惺惺相惜的感觉。1972年8月23日专案组正式向彭德怀传达
了中发[1971]57号有关“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文件。彭德怀又一次显示了直言极谏
的性格:“打电话给周总理,我相信他是革命的。这样把林彪杀了我有意见,他死我不
同意。请打电话给周总理、董副主席,叫他们来亲自审我,我不活了。”。彭林二人虽
然性格不同,经历却极其相似,最后都是在庐山上被老毛打入万丈深渊,宣告政治上的
死刑,彭林关系,耐人寻味。
7、林彪——刘伯承
林彪与刘伯承无深交,红军时期刘曾担任参谋长,林彪对刘伯承还是不感冒的,
在井冈山时期,违抗了总参谋部(刘伯承任总参谋长)的战斗部署命令,将阻击战打成
了漂亮的伏击战,算是对总参谋部的一点意见吧。对于和刘伯承的交往,林彪显然更喜
欢和彭德怀交往,因为他两个人同是游击战的实际经验的总结者,共同语言多。刘伯承
是正规院校出来的,自然在战略上和林彪及彭德怀有不同的见解。抗日时同为八路军师
长,解放战争时期各为一路大军首脑。林彪与刘之间的矛盾更多是军事思想上的差异。
林虽然是黄埔生,但却与彭一样,是在战争中磨炼,成长起来的杰出将领,而刘留过洋
,有更多的学院气息,彭林与刘的成长背景、军事思想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建国后彭批
军事教条主义,整刘伯承的原因。林彪虽然不是这场斗争的主帅,但林无疑是站在彭这
一边的。林和刘到是有一点很相似,就是功成身退,都尽量避免党内复杂的斗争,两人
是建国后最早交兵权的元帅,林养病,刘教书,两人都一身伤,这个逃避的方式显然是
中外军队中罕见现象,两个人没有商议倒是走到一个战壕里来了,这倒挺有意思。元帅
授衔时,两人都在以青岛养病为有推辞,其实大家都清楚怎么回事。可惜避还是避不过
,刘不为毛泽东所喜,是元帅中最早被批判的,但却因此在文革中得以保全,林因为是
毛的爱将,躲不过,最后葬身异域,身败名裂。
8、林彪——贺龙
这两个人颇有趣,从名字看就是一龙一虎。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林是标
准军人出身,贺则是带队伍入股的,两人原本也没什么过节,延安时两人一起骑马去抗
大谈恋爱,感情看来是不错的,坏就坏在两人老婆上,贺龙老婆薛明举报叶群政治上有
问题(其实就是芝麻大点的事)害得叶群被审查,贺龙竟然大大咧咧的拍林的肩膀说:
你老婆有问题我老婆举报,我老婆有问题你也可以举报嘛!不知道当时林会怎么想,但
是想一想,同为共军高级将领,你老婆举报我老婆,你一定知道的,无论是有意的还是
想法太简单,我都觉得此举甚为不妥,不仅不利于团结,甚至有点卑鄙。经过这件事,
林不得不对贺多加提防。后来文革中林担任国防部长时,多病,贺代为主持,按现在官
方的说法,是林要打击贺,夺贺的权,但实际上林才是正职,贺被打倒的原因主要是因
为同情刘少奇,站错了队,但对于贺的倒台,连贺龙自己在生命的最后都说:看来不是
这个人(瘦子)的事,是这个人(胖子)的事了。除了贺龙的亲属认为贺龙是林彪害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不是,因为林彪没有管过任何人的专案组,想迫害谁连兵都没有一个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林彪大概也不会太同情,毕竟,贺对林,对彭都是很绝情的。
9、林彪——陈毅
林彪曾经一度是陈毅的部下,据陈毅在9.13后举报,林彪曾当过逃兵,还要拐带
陈毅,被陈严辞拒绝了,而林也迷途知返。后来还有林彪临阵脱逃,置毛泽东危险于不
顾,而陈毅则怒斥林彪,带兵冲击,保护了毛的传闻,其实,南昌起义之后,组织者和
参与者中有多人离开了队伍,没有见谁说是逃兵,轮到林彪就要上纲上线了,这就不地
道了。后来林陈皆为一方大员,抗战后同赴前线时,陈对林前前后后照顾的挺好的,但
一次吃饭时因林豆豆苦恼,陈毅对叶群发火,林彪当场拂袖而去,给陈毅一个大红脸。
陈老总一辈子吃亏占便宜都在这张嘴上了,林彪还真行,为了一个叶群,和两个老帅弄
了个红脸。陈毅有个特点是跟着别人骂失势的人,从高岗事件起就这样了。在庐山会议
上,陈毅对彭德怀的斗争力气不小。文革开始后,在中央组织的对朱德的批评会上,陈
毅发起了对朱德这个老上级的批判,言辞激烈,读来真让人吃惊:“朱德我要问你:你
是不是要搞政变?我看你是要黄袍加身,当皇帝。你还大力赞扬赫鲁晓夫。你野心非常
大。”文革中,林帅也没难为陈毅,庐山上陈毅还紧跟林副统帅,大骂张春桥,至于9.
13之后撑着病体揭露林总的罪行,权当玩笑看罢。
10、林彪——罗荣桓
林罗是老搭档了,两个人合作了大半辈子,横扫半个中国,可谓配合默契,罗帅
是党内圣人,老实人一个,又是秋收起义的参加者,铁杆毛派,有名的政治元帅,而林
彪对军事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两个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取得骄人的战绩。林彪和
罗荣桓在十大元帅中资历分别为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排名却是一个第三,一个第七,
都比较靠前,撇开毛嫡系的这一点,罗占了林军事指挥的便宜,而林也要感谢罗这个政
委对他的大力支持和管家能力。林养病期间,罗是除周恩来、彭德怀外,常去看林的人
之一。晚年虽然两人多有争执,工作中分歧难免,各有对错,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水火
不容,更有人凭空捏造出林不去参加老搭档的遗体告别。事实上正是林亲自护送罗骨灰
去八宝山,并写了挽联悼念罗。十大元帅中像林罗关系这么密切的是没有的,林聂之间
要差一些。
11、林彪——徐向前
两人虽然是差4期的黄埔校友,并且徐向前黄埔毕业还曾留校当排长,但基本没有
什么交结。红军时期,林是毛的铁杆,徐被看成是张国焘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四方面军
之统帅,后来西路军惨败,徐从此不再握重兵。此后林和徐交集很少,矛盾不甚明显。
文革时林与徐曾短暂合作,徐为军队文革小组组长,两人共同制定出九条(江青删掉两
条,毛加一条,是为军委八条)来稳定军队,防止文革干扰军队,不过现在的书都把这
个功劳归在徐帅一人身上,其实若无林支持,根本不会有后来的军委八条。
12、林彪——聂荣臻
林彪在黄埔军校上学的时候,聂荣臻就是政治教官了。林聂合作时间也很长,在
井冈山时期,打漳州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后,两人还上去熘了一下。长征时期一为军
团长,一为政委,抗战初期一为师长,一为政委,。后来115师分家,林聂结束合作,
直到平津战役两人又再度短暂合作,据聂说,林曾邀其代替病中的罗为政委,后更要聂
率领四野大军南下,要送聂这个顺水人情,聂不愿意捡这个便宜,否则以后评帅时聂恐
怕不会在罗之下。可见林对聂是相当不错的。至于林倒台后,聂说的林聂间的几次分歧
,政治表态而已,也没什么可称得上是路线错误的。不过聂在这方面的确有点对不住林。
13、林彪——叶剑英
林彪和叶剑英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也是自然的。因为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
有许多工作需要叶剑英来协同。两个人的关系林彪还是敬重叶帅多一点,因为黄埔军校
时叶算林的长辈,东北战场上林彪和彭真发生矛盾,叶支持林彪一方,文革中,林、叶
都是军方代表,曾共同抵制过中央文革小组。文革期间,几个老帅当中就属叶剑英紧跟
林彪并且吹捧最卖力。叶帅聪明过人,眼光锐利,不露锋芒,惯于观察形势,在背后整
些动作。在表面上,同谁都合得来,在关键时刻,站队站的好,所以历经路线斗争都毫
发无损,节节上升。再说,林彪和老叶没有什么厉害冲突,所以矛盾不大。倒是老叶在
能利用到林彪时候,不失时机的利用一下。叶帅这个人,政治经验在其他九个元帅之上
,韬略很深,该弯腰时弯腰、该低头时低头,政治场上有这种柔软身段的人不多见。花
帅一生马屁拍拍,花姑娘玩玩,把后代子孙安排得好好的,临老还获得了一个德高望重
的称号,得以善终,这辈子活得比林彪明白多了。
14、林彪——粟裕
终林彪一生,只与粟裕及老部下陶铸两个人谈得来。吴法宪回忆说:“林彪这个
人自视甚高,但他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视粟裕的意见和建议。”林彪担任红四军军长的
时候,粟裕曾做过他的参谋长,虽然时间很短,但无疑为后来的惺惺相惜打下了基础。
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才大显身手,林彪曾对粟裕和他指挥的战役仔细研究过,并赞其为神
仙仗。林和粟的相同之处:都是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军亊战略、战术家,都在某个时期
有着常胜记录,林彪的成就更大一些,因为大规模的集团作战从古至今,无人过林彪,
恐怕以后也不会有了。以弱胜强,林彪演绎了无数次。两人的很大不同是:粟裕的战略
眼光更强一些。1958年粟裕落难后,林彪参加了几个批判的会议,但他没有落井下石,
或者“明批暗保”,更不曾无中生有说粟裕一句不是,甚至还帮粟裕说了难得的公道话
。不久,林彪专门找到粟裕,宽慰他,然后说他“缺少党内斗争经验”。这个时候,粟
裕头上戴着“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与“里通外国”两顶高帽子,总参谋长一职也被
解除。林彪能冒着莫大的风险找粟裕,而且说些忌讳的话,可见二人的交情。
15、林彪——黄克诚
林彪的下属,1945年9月,黄克诚率部进军东北,从此在林彪麾下,两人并肩作战
多年。庐山会议之后,黄克诚被撤销所有职务。1967年1月,黄克诚被抓到北京,开始
了长达8年多的监禁生活。他的“反党集团案”由中央专案组第二办公室负责,主要负
责人都是林彪的嫡系。专案组采取“逼供信”,黄克诚身心俱疲,无奈之下,他给林彪
写了一封信求救。仅仅过去3天,林彪的指示便到了,黄克诚的境遇随即开始有所改变
。有人认为,林彪在黄克诚的问题上,多少是念旧情的。林彪在东北战场上,最难堪的
一仗就是四平之败。实际上,当时林彪已知四平不可守,而毛泽东命他坚守。新中国成
立后多年,在庐山上,黄克诚向毛泽东提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主动承认是自己让林彪
死守的,算是间接给林彪“平了反”。“九·一三”事件后,林彪从政治的巅峰坠入谷
底。但黄克诚没有落井下石揭发林彪,反而说:“我过去对林彪的印象不错,觉得他很
能打仗,也能采纳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在当时实属不易。
16、林彪——罗瑞卿
林彪的下属,私人关系好,庐山会议后接替黄担任总参谋长,更身兼数职,后与
贺龙较为接近,树敌较多,文革前被打倒。其实,文革前的罗瑞卿与林彪的关系是比较
融洽的,配合也是默契的。罗瑞卿之所以倒台;一是他为人太刚烈、政治敏锐性不强以
及跟中央一线主要领导人走的太近;二是历史的必然,毛林不打倒他,也会有一个什么
事件让他下台,原因就是他陷入政治太深但作法在某些方面又太不“政治”,厚黑均不
到家,或者厚黑到家却让人觉得其也厚也黑,也是一种不到家。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位
置对于发动和推进文革至关重要。
17、林彪——陈赓
林彪和陈赓是黄埔的师兄弟,南昌起义时,林彪是连长,陈赓则是营长。起义军
在向广东进发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钱大钧部阻击,陈赓带领全营掩护主力撤退。敌军人
多火力强,起义军伤亡惨重。林彪建议撤退,陈赓厉声说:“没有总部的命令不许撤退
!”并命令林彪带领连队往上冲。林彪争辩说人太少,陈赓大喝道:“你再说我就枪毙
你!”此后,两人长期分属不同的军队序列。在解放军南下进军的征途中,陈赓成了林
彪的下级,但与林彪发生了3次争议,主要是战术上的。毛泽东最终审时度势,都支持
了陈赓,这让林彪脸上相当挂不住。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陈赓的过早离世,林彪与陈赓的
恩怨纠葛戛然而止。
18、林彪——刘亚楼
公认的党内军内与林彪私人关系很好的将领。两人的关系,是在战火纷飞中的特
定时期结下的。红军时期林彪当军团长时,大会小会,身边常有俩保镖,左面刘亚楼,
右面杨成武。林彪话音一落,带头喊号子的就是这两位。抗日战争时期,斯大林以三个
半师换林彪的神话就是从刘亚楼这儿传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林彪说刘亚楼一人顶三
个参谋长。林彪打叶群时,也就刘亚楼敢劝。1965年刘亚楼去世前林彪还打破了重不探
望病人的惯例去看望了刘,并留下京剧唱片,可见对刘的厚重,刘亚楼死后也是林彪亲
自主持的葬礼。有一次林彪还把他的“天机”以题字相赠的形式告诉刘亚楼:“在生死
攸关时,别人都是其次,只有你最重要,此胜之要领也。”不管刘亚楼接受不接受这种
“教条”,但从林彪不爱给部属题字这点,可以看出彼此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他还特
别交代:刘亚楼、陶铸、黄永胜、韩先楚这四个老部下要来见他,不必请示。对部属,
他善于发现和使用他们的长处,一般的全才他倒未必重用。他的自尊心很强,但在工作
中出了问题,他一般不责怪下面,特别是刘亚楼。
19、林彪——叶群
这个女人很聪明,也有手段。林彪对“出山”并不积极,甚至有些迫不得已。但
是叶群喜欢,林彪不“出山”,她就没法出头。说到底,是她性格所然。从表面看,叶
群还是怕林彪,顺从林彪,讨好林彪的。但是,她有一套对付林彪的办法,她对林彪也
有不小影响。叶群干的很多事情,林彪是蒙在鼓里的。
20、林彪——高岗
历史上林彪与高岗的渊源很深,解放战争开始,林彪和彭真在东北闹矛盾,后来
林挤走了彭真。在整个过程中,高岗积极靠拢林彪,两人关系搞得非常密切。高岗看中
了林彪能打仗,是统一东北党、政、军的核心人物,并深得老毛的信任。林彪也看中了
高岗办事果断、干练,搞地方工作和党务工作有经验。这种关系真实的体现在两个人的
分工合作上。解放后,林彪的宅院有两个人说来就来,从不提前打招呼,一是高岗,二
是刘亚楼,就这两个人随便。高岗对林彪相当敬重和佩服,曾动员林彪出任国务院总理。
21、林彪——陈云
林陈曾在解放战争有段合作,谈不上深交。去东北之前,陈云是中央政治局候补
委员兼中组部部长,在党内的地位高于林彪。中央决定林彪任东北局书记时,我们看到
,林彪表现出很好的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不管是陈云也好,还是高岗,李富春也好,
资历都不比林彪低,但合作的很好,使大家各持所长,各展所才。林彪虽然是党政军一
把手,但除了打仗以外,从来不干涉其他领导分管的工作,也从来没有听说他们之间有
什么恩恩怨怨,使这个班子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不到二年就基本夺取了整个战场的主
动权。这种凝聚力当然要首先归功于这个班子的班长--林彪。但是,“九·一三”事
件后,林彪成为可与秦桧、严嵩并驾齐驱、人人羞与为伍。最早打破这一禁忌的是陈云
。这是自1971年以来高层对林彪的首次正面评价,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不过,陈云能部
分肯定林彪,更多是源于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东北局副书记,全盘否定林彪,也就否定
了四野的历史。
22、林彪——彭真
两人的矛盾的由来在于解放战争是否“继续坚守长春”的战略问题上,彭真主张
“继续坚守长春,要象保卫马德里一样保卫长春”,而林彪和罗荣桓则一致认为“放弃
长春、吉林等城,撤过松花江以北”。在当时毛泽东来看:林彭分别担任四野的司令员
和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局一、二把手之间的不协调显然是一个大问题。他必须在彭真
与林彪之间作出选择,结果天平倾向了林彪。尽管彭真长期从事白区工作,有丰富的对
敌斗争经验,但在军事指挥实践上,却无法与林彪相比。而两个多月后,东北局面迅速
得到扭转,两年半后东北全境率先获得解放的事实,都证明了毛泽东的英明和林彪、陈
云、高岗等新东北局领导人的精诚团结与艰辛努力。解放后二人接触不多。
23、林彪——康生
两人未直接共过事。尽管康生的资历要比林彪老的多,但是对林还是尊重和钦佩
的,第三次庐山会议期间,康生曾力荐林彪做国家主席。康生是林彪以下最能读懂毛泽
东的人,甚至也不输林彪一席,他的力量在于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熟知毛泽东的权谋
并能通权达变。康生早在延安时期就紧跟毛泽东,其策略就是能于一切同流合污,这方
面他可是“九段高手”。林、康是老毛的文武二将,辅助老毛治党、治军可谓相得益彰
。康生有一套深刻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厚黑和骑墙,这是他比林彪高明得多并最后得以
善终的原因之所在。康的权谋在于,他看透了毛的真正欲望,并成为实现毛欲望要求的
人,成为须臾不能离开的人。纵观二人、康生在“厚黑”学上比林彪高出一截。据说;
林彪死后、康生自此之后退出权力江湖,不再过问朝政,抑郁而死,其原因估计是林毛
争斗一事使他对政治产生极大厌恶和厌倦。
24、林彪——陶铸
陶铸同林彪的关系私交很好。陶铸是可以不敲门通报直接见林彪的人之一;在整
肃罗瑞卿之前,林彪曾私下向陶铸交了底;1967年元旦前夕,陶铸备受压力,林彪曾特
意给陶铸以“被动被动再被动”的忠告。陶铸之所以能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之际成为中共
第四号人物,完全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所致。在毛泽东最初的人事布局中可以看出
用林彪、邓小平、陶铸“三驾马车”代替刘少奇和周恩来的苗头。其中陶铸可以起到联
结林、邓的关键作用,调和二人由来已久的矛盾。然而由于林彪表现出的与邓小平“势
不两立”、又由于邓小平表现出的对刘少奇不能“反戈一击”,这两种态度使毛泽东的
意图未能如愿。邓小平的做法在实际上避开了林彪、江青的直接的斗争锋芒,同时给毛
泽东一个台阶,为以后复出埋下了伏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