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 发帖数: 10330 | 1 儿女很近 幸福很远:美国华裔老人的悲惨生活
2015-02-15 09:01:08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108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语言壁垒
、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
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收回的瓶罐
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收回的瓶罐
新华网讯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
、语言壁垒、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这个孤寂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异乡
漂泊之路。
在老年人的身上,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悲剧的发生。在纽约街头,一名84岁华人老人闯红
灯时与警察发生冲突而致头破血流。不久前,一名天津老人在刺死自己的儿媳后自杀身
亡。《广州日报》的两位老人的悲剧故事告诉足以让我们对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反
思。
入“发财团” 有时捡破烂
已年过八旬的华人李老太家住纽约法拉盛,她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和老伴儿一起去赌场
吃顿免费午餐,顺便赚点小钱,然后再搭乘“发财团巴士”回法拉盛。
“发财团”已成为华裔老人的“另类美国生活”。原来,美国不少赌场为开发客源、增
加人气,通过华人旅行社专门招揽华裔客人。为吸引这些年长者,赌场不仅提供接送服
务,还提供免费饮料及午餐,并且提供赌资。虽然要忍受往返两三个小时的舟车劳顿,
还要花好几个小时“坐班”,但一个月能挣六七百美元现金。
在法拉盛,大约有60%的华裔老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些老人无儿无女、单身家庭
、身体残疾等;有的则是爱子心切,被儿女骗得身无分文。虽然美国也为老人提供各种
福利待遇,但很多华裔老人特别是新移民老人却很难申请得到。即使“幸运地”申请到
,一个月的生活补助金也仅有400美元到600美元不等。
所谓“穷则思变”,很多老人不得不开源节流。来自广东台山的唐老太住在旧金山唐人
街,她现在基本靠社区组织派发的免费食物过日子。她每天四处打听免费食物派发点,
只要腿脚听使唤就去排队领食物。
另外,迫于生计,许多华裔老人甚至干起了捡垃圾的活儿。在法拉盛,可以见到不少华
裔老人在捡拾那些可回收的瓶罐。
有人住蜗居 有人睡地板
很多人以为在美国就能住花园洋房,但对很多华裔老人来说,蜗居也成了奢望。很多华
裔老人用月收入的35%来付房租,有的还需要支付高额的水电煤气等费用。
在旧金山,许多华裔老人都蜗居在唐人街上狭小的散房内,独居的何姨是当中的一员。
在一所名为“泰平旅店”的寓所内,记者拜访了何姨。何姨来自广州,在唐人街生活了
27年。她曾在一家餐馆打工,她的好手艺为老板赢得不少回头客。但自从10年前因工伤
赋闲在家后,何姨搬到了这里的散房居住。如今,她每月的收入来自伤残补贴,大约
800美元,但房租就占去600多美元。床头摆满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房间内几无下脚之
地。
今年65岁的孙老先生也在为住所伤神。他在福建原本有很大很不错的房子,一年前被儿
子接到纽约居住。因家中居住环境狭小拥挤,只能天天睡客厅地板。并不是儿女不孝敬
,只是目前儿女都处在打拼阶段,收入有限,所以一家三代只租住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
子。
今年60出头的东北老人老徐似乎要成功一些。他在多年前花10万美元买了一套一居室房
子,但每月要交近900美元地税,而同样面积的房子租金也不过1,000多美元。为应付各
种费用,老徐每天不得不干10多个小时的活儿。
心灵空虚 子女上班 度日如年
对于华裔老人来说,语言是他们融入美国社会最大的障碍,许多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
离开过唐人街。由于紧张的工作节奏,子女也无暇陪着父母。华裔老人内心深处十分空
虚寂寞。
来自广州的张老太太今年70多岁,她和老公退休之后就被儿子接到美国。每天除了看中
文电视就是打扫卫生,几乎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小区里白天静悄悄的,每当有汽车经过
,他们都会下意识地往窗外看去,尤其是下午孙子、孙女快要放学回家和儿子儿媳快要
下班回来时,他们等待的心情更加急迫。但在回家之后,孩子们又各自忙碌,真正能和
他们坐在一起说说话的时间并不多。日复一日,老两口心里有说不出的寂寞。
而对于那些失去老伴独自赴美的老人来说,日子更难熬。来自中国大陆的赵老先生就要
随着女儿在纽约长岛买房定居了。这里景色优美,但几乎与世隔绝。平时女儿上班后,
家里只剩下赵老先生一个人。他常常把屋子收拾了两遍还感到无事可做,只好看着日出
日落。
一对来自武汉的老年父母表示,他们中年时千辛万苦存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孩子离开将
近10年之后,头发已花白的老两口才终于踏上了美国领土。“在美国100天,真正与女
儿在一起的时间大概加起来不超过1周。”
东方孝道 土崩瓦解
一些华人子女已经西化,他们会帮助父母申请社会的补助金或者将父母安顿进老人公寓
。但对于一些有着“养儿防老”观念的老人来说,却有着被遗弃的感觉。
沈女士住在洛杉矶,她的车有一次在超市停车场被一辆本田车刮到。就在她向肇事的华
裔老人索要保单的时候,老人家竟“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哀求道:“我已经80多岁,如
果保险公司知道我出车祸,就不会让我再开车出来买东西了。”沈女士问道:“你这么
大岁数了,干吗还自己开车出来?为什么不让儿子帮你?”“别提他们了,两个儿子从
来都不看我。否则,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还用得着自己出来吗?”听了老人一席话,沈女
士于心不忍,这场车祸就不了了之了。
上海老陈夫妇是上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如今子女独立。但子女的不孝带给他们的是无
限痛苦。女儿没有房子,逼父母把房子“卖”给她,把父母赶到车库居住,连个烧饭的
地方都没有。每逢过节,女儿一家喜气洋洋,大吃大喝,却连一碗馄饨都不送给二老吃
。许多老人用毕生积蓄给子女买房,却被要求支付房租,生活很是凄惨。
有些老人甚至遭遇子女的家暴,住在法拉盛的林老太由于没能及时弯腰捡起“一枚硬币
”逗孙子开心,被一把揪住其衣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林老太想搬出去却无法承担房
租,想回国也没钱买机票。
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教授卢又华博士指出,中国的传统孝道在美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老人会发现,早年赴美的子女已经变得“不中不西”,孙辈们已是美国人,“子女们要
求父母做出改变,以适应美国社会”。
严重后果 因住不惯美国华裔老人自杀
在众多压力下,沉默的华裔老人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记者在旧金山采访时获悉,2012
年2月,一名华裔老人在赴美探亲一个月后就自杀。据称,老人在事发前曾向家人表示
“住不惯美国”。
美国帕洛阿图大学副教授朱贲靓去年的调查指出,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处异国的
文化语言挑战,华裔老人极易心里苦闷与忧郁,产生自杀念头及实际自杀率较其他族裔
要高。其中,每100名华裔老人就有15人始终有自杀念头。
在造成自杀的原因方面,华裔老人如果体弱多病以及只能操单一母语,特别容易产生孤
立与轻生自杀念头。朱贲靓指出,与家庭之间的疏离逐渐成为自杀率年年升高的主因。
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我们不在乎粗茶淡饭,只求能跟孩子多待一会”。但不少华人
父母表示,即便这么低的要求,在美国也属奢华。
调查指出,华裔老人面对压力时往往埋在心中,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造成更严重
的忧郁症状。由于家人的冷淡不关心,使老人失去自尊,心里总想不愿成为家人负担,
于是产生一了百了念头。
子女支招
对于老年移民来说,子女是他们留在美国生活的最大动力。对如何适应美国子女有何建
议?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他们讲述了年轻人的方法。
不会说英语也勇于交流
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吕小姐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生活已超过10年。她的父母生活在
国内,由于不舍得离开家乡,两个老人只是偶尔到美国去探望女儿一家。
吕小姐介绍,家里两位老人每次探亲大概都会在美国停留半年。得益于二老乐观开朗的
性格,父母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难题。
她说:“能否融入最主要还是要看人的性格。像我父母还是较适应,因为他们性格不是
特别挑剔,也比较爱社交,对美国文化有包容的态度,即使不会英语也敢和美国人交流
。这样的性格对环境适应比较强。”吕小姐说,“我也就是在他们刚来不久时带着他们
四处转转,给他们办个公交卡,然后两位老人手里拿个GPS的地图、一张公交卡,就自
己乘车四处转了。”
多开拓渠道认识新朋友
在美国匹茨堡工作的黄先生打算把父母接到美国居住。虽然父母根本不懂英语,但他有
信心帮助父母在当地交到新朋友。
就黄先生的经验,社区图书馆和华人教会是想要定居美国的中国老人两个必去的地方。
黄先生介绍,在匹茨堡,基本上每个社区都有社区图书馆,提供许多免费的活动,像为
外国人而设的英语角、瑜伽、画画、跳舞等,通过这些活动父母可以认识一些热情的美
国老人。
而华人教会则是结识在美中国人的最佳场所。“美国的华人教会分布十分广泛,乡村和
城市都有,而且是开放式的,不管你信不信,都欢迎你去参加。”他说,“那里聚集了
许多中国人,父母要认识新朋友不难。”
除此之外,在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子女在美国基本上都有一个华人朋友圈。黄先生认
为,只要多把父母带到朋友家做客,久而久之,“几对老人在一起也可以打一圈麻将了
”。
“如果子女是生活在美国的大学区,那父母更加不用担心了,像匹茨堡的中国留学生就
很多,聚居在一个区域,很多父母都会过来帮忙带孩子或探望,公车上都是中国人,不
愁交不到朋友。”他说。
找“语言交换”到大学去深造
来自广州的陈小姐去年将父母接到美国与她团聚,打算定居美国。虽然二老对学习英语
十分不上心,但陈小姐认为,要让父母可以比较独立地在美国生活,掌握基本的英语会
话必不可少。
为帮助父母学习英语,陈小姐下了不少功夫,最近她就为两个老人找到一个“语言交换
”项目。陈小姐说,要找到能和父母配对的“语言伴侣”不难。华人学校是华裔在中小
学阶段学汉语的途径,许多第二代移民不会讲中文却很愿学,陈小姐父母就教他们中文
,他们则教英文作为交换。
除了“语言交换”,美国政府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机构也会开设一些学习英文项
目。很多美国大学生会应聘去做志愿者,因此费用很低。
陈小姐还建议,如果父母上过大学,年纪也不大,那完全可以鼓励父母继续“深造”,
“上学绝对是融入美国最好的方式。”她说:“朋友的母亲曾是一名大学教师,50岁时
为了子女来到美国生活。当时她选择读语言学的硕士,毕业到现在一直担任一个中美交
流项目的负责人,现在的事业比女儿还要成功。” |
s********e 发帖数: 2783 | 2 “吕小姐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生活已超过10年”,这例子!!! |
d**z 发帖数: 3577 | 3
认为有了子女,老了就可以依靠,完全是老中文化传统的迷信。
有些做子女的,跟父母无缘,甚至是邪灵投胎,不孝不奇怪。
更脑残的是许多父母对邪恶不孝的子女不止损,而是无比宠爱,
不是说没有特殊孝顺有良缘的子女,但那是极少数的幸运父母。
喇嘛修一辈子转世都无法控制自己会在哪里投胎。何况普通人?
绝多数投胎来一个家的子女,都是运气的巧合,无特殊缘分。
【在 g**1 的大作中提到】 : 儿女很近 幸福很远:美国华裔老人的悲惨生活 : 2015-02-15 09:01:08 来源: 新华网 : 分享到: : 108 :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语言壁垒 : 、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 : 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收回的瓶罐 : 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收回的瓶罐 : 新华网讯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 : 、语言壁垒、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这个孤寂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异乡
|
n*****t 发帖数: 22014 | 4
【在 g**1 的大作中提到】 : 儿女很近 幸福很远:美国华裔老人的悲惨生活 : 2015-02-15 09:01:08 来源: 新华网 : 分享到: : 108 :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语言壁垒 : 、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 : 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收回的瓶罐 : 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收回的瓶罐 : 新华网讯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 : 、语言壁垒、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这个孤寂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异乡
|
T****t 发帖数: 11162 | |
z**********e 发帖数: 22064 | 6 共产党教育出来的中国人,OK!
【在 g**1 的大作中提到】 : 儿女很近 幸福很远:美国华裔老人的悲惨生活 : 2015-02-15 09:01:08 来源: 新华网 : 分享到: : 108 :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语言壁垒 : 、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 : 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收回的瓶罐 : 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收回的瓶罐 : 新华网讯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 : 、语言壁垒、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这个孤寂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异乡
|
m*******n 发帖数: 4186 | |
x********u 发帖数: 1061 | 8 十万块房子每个月900地税?这搞笑了吧
十万块房子每个月两三百地税差不多,加上水电,如果是condo还有HOA,也就四五百 |
g***c 发帖数: 11523 | 9 尼玛不知道纽约的co-op?
不过一居900一个月,地段应该不错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万块房子每个月900地税?这搞笑了吧 : 十万块房子每个月两三百地税差不多,加上水电,如果是condo还有HOA,也就四五百
|
A*Q 发帖数: 1579 | 10 纽约绝对可能,它说的就是纽约Condo,一个月Condo费五六百常见。另外它说的是以前
10万买的,现在说不定30、40万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万块房子每个月900地税?这搞笑了吧 : 十万块房子每个月两三百地税差不多,加上水电,如果是condo还有HOA,也就四五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