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 发帖数: 4741 | 1 本文摘编自《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 作/译者:(英国)爱尼斯·安德逊 费振东
序言中一段申明
我无意于考证前人对中国问题的记载:要指出他们的不符事实的地方或揭露他们的荒诞
无稽的杜撰,这些事无须我来做——我要做的只是把我光荣地随从马戛尔尼伯爵参加其
一切活动的使团的经历中所见到的事情记录下来。
抵达北京
在这个国家里,在我们所经过的地方,人口是极为众多而且是到处是那么多:我们走过
的乡村前后每1英里路上的人数足以充塞我们英国最大的市镇。道路两旁不少别墅田庄
散布在田野之间,大为增色,也足以证明其富裕。
我看到许多肉店,店里切肉的模样同我们的相似,我们不能说伦敦的肉类供应比北京好。
在这大城市里,同我们在自己的大城市所见一样,除了各种没有门面的商店以外,还有
好几千人叫卖他们的货物。
认为中国妇女是被关在屋子里不准与外人相见的见解,是无甚根据的。会集观看英国使
团马车队的大量人群中至少有1/4的人是妇女,这比例数字大大超过在我们自己国内所
遇到的由于观看新奇事物而聚集起来的人群中的妇女的数目。
我们在北京旅行时所见的妇女,一般的容貌极为娇嫩,面色是自然的优美。
乾隆
这天是皇帝刚满85岁的日子,他登基至今已57年。他虽然有一双黑而锐利的眼睛,但是
他的仪容则表露出他的品格上的仁慈与和善,和他的崇高地位上的稳重庄严。这是内心
修养的结果,不是外表上的雄伟。
饮食
中国人制造糕点、蜜饯的技术是出色的,味道好,式样与颜色多种多样。他们的糕饼做
的值得赞美,味道比我在英国或其他欧洲国家所尝到的更为适口。他们的发面食品与我
在欧洲吃的同样轻松,而样式之多我相信集欧洲国家所有制糖果的名师也难于做到。
地方与驻军
运河两岸排列着大量的军队,全副武装,头戴大盔,军容极壮,行列间竖着各色的旗帜。
一个很大的雄伟的城市,有城墙,名叫“庆丰”。它的郊区直伸到水边,其地区之大也
就可观了。……这城市的周围至少有8英里。从它的外貌和四周环境看来,无疑地,商
业是繁盛的;从它的居民的服装和举止来看,同样可以说,人民是文雅而富裕的。
中午时分,大使抵达绿渚。在江边一个很大部队的军队戴着盔胄,全副武装;内中有一
大队炮兵,整队而列;全部人数,看样子,有几千人;无数炫耀夺目的旗帜显得军容壮
丽。炮兵队穿蓝色衣服,上绣着大炮的形象,与众不同;他们分成几个队伍,分驻在中
心地点和队形的两翼。他们的炮比我们在中国国内曾见过的大得多。
在广州
居民服装与我已经叙述过的无异,但使我惊异的是,这城市虽已靠南,离北京很远,而
在这冬季气候依然很冷,居民要穿上皮衣;这种衣服显然不单是一种奢侈品,或限于上
流人士,因为我们所见的皮衣服装店很多,店里的皮料很丰富,如豹皮、狐皮、熊皮和
羊皮都有。这些皮料装得很好,缝成外套,皮毛是向内的。
护送官王大人
他是第一等的官员,在中国的军队里有极高的地位,虽然不是最高的,但他并不由于他
的职位高贵而忽视他的责职,或在指导工作时失掉仁爱之态。不仅如此,在真诚的善良
精神支配下他曾坚持不懈、继续不断地为为人服务而获得了一种友谊;在他同大使和大
使的随行人员最后告别时感动到流泪。
对中国民间观感
通常在3月1日,依照自古相传的习惯,在全国各城市都举行大街上的街头演剧,使贫苦
居民在无力享乐的情况下,聚集取乐;这一种善行要继续好几天,由皇家负担费用,所
以在这些日子里从早到晚,下级百姓可以不花分文取得娱乐,并为他们的恩赐者祝福。
一般地说,人民具有健康的容貌:患过天花病的人除了在广州和澳门的沿海口岸以外,
实在很少见到。有几种在欧洲不幸经常发生的病在中国看不见。
向乾隆帝致敬
在我结束本文以前,不能不对这位伟大、显赫、聪明、慈善的中国皇帝致以崇高敬意。
他治理中国近60年之久,按他的百姓的普遍的呼声,他对他们的康乐与兴旺从未忘怀。
在他管理司法方面的情况是:他保护他的百姓中最低微的人。 |
g********0 发帖数: 6201 | |
d**s 发帖数: 4741 | 3 正常,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国家,即使在鞑靼人统治下也是如此,只是后
来陷入了农业社会的陷阱。
【在 g********0 的大作中提到】 : 最早的五毛?
|
w*********r 发帖数: 42116 | 4 从有文字记载就是农业社会,问题出在TG当政。
【在 d**s 的大作中提到】 : 正常,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国家,即使在鞑靼人统治下也是如此,只是后 : 来陷入了农业社会的陷阱。
|
d**s 发帖数: 4741 | 5 欧洲工业化靠开发美洲,中国工业化靠开发满洲。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有文字记载就是农业社会,问题出在TG当政。
|
l*******1 发帖数: 16217 | 6 美洲工业化靠欧洲,中国工业化靠苏联,不服来辩
【在 d**s 的大作中提到】 : 欧洲工业化靠开发美洲,中国工业化靠开发满洲。
|
d**s 发帖数: 4741 | 7 你白爹要不是捡到美洲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六合彩,光靠来东方倒腾香料肯定没法发
达。白爹开发美洲都三百年了也不敢贸然对中国下手,还要先派使团过来偷偷打探一番
,很是猥琐。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美洲工业化靠欧洲,中国工业化靠苏联,不服来辩
|
P****R 发帖数: 22479 | 8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
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
,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用了许多老百姓
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
”。“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
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
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
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
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
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
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岸的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
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二
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有的评论者甚至还去掉“之一”
二字。
确实,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
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何以我们五千年文化得出的这个集大成
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时代中国人和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
14世纪,欧洲人并不比中国人富裕多少。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
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人的
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18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
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
、白菜或萝卜;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
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2.3加仑脱脂牛
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而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
下,在春荒之际,还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
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
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
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
,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
三
乾隆盛世的贫困,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
到达浙江沿海后,因为不熟悉中国航线,英国人请求当地总兵帮他们找一个领航员。总
兵痛快地答应了。
英国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总兵的办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从海路去过天津的百姓
都找来。使团成员巴罗说:“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
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
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
妥当。”
这一幕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英国人说:“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
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
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
这仅仅是英国人一连串吃惊的开始,比这更让他们震惊的事还在后面。
在船只行驶于内河时,英国人注意到,官员们强征大批百姓来拉纤,拉一天“约有六便
士的工资”,但是不给回家的路费。这显然是不合算的,许多人并不想要这份工资,不
断逃亡。“为了找到替手,官员们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
从床上拉起来加入民夫队。兵丁鞭打试图逃跑,或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
,几乎没有一夜不发生。看到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悲惨状况,真令人痛苦。他们明显地缺
衣少食,瘦弱不堪……他们总是被兵丁或什么小官吏的随从监督着,其手中的长鞭会毫
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
乾隆盛世的秩序原来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而同时代的欧洲,人权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将另一个
人置于脚下。
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建了一座夏宫,叫无忧宫。没
想到这个无忧宫却给他带来了麻烦。原来他的这个王宫选在了一个平民百姓的风磨边上
。在修建期间,磨坊主向法院起诉国王,说新建的王宫挡了风,不利于风磨转动。最后
国王不得不屈膝让步,同意对磨坊主赔偿。
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人何以对乾隆年间中国人的人权状况如此吃惊。 |
l*******1 发帖数: 16217 | 9 鸦片战争时候美国早就独立了,美国内战是南方枪都得从英国进口,
【在 d**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白爹要不是捡到美洲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六合彩,光靠来东方倒腾香料肯定没法发 : 达。白爹开发美洲都三百年了也不敢贸然对中国下手,还要先派使团过来偷偷打探一番 : ,很是猥琐。
|
P****R 发帖数: 22479 | 10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美国已经独立了。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鸦片战争时候美国早就独立了,美国内战是南方枪都得从英国进口,
|
|
|
d**s 发帖数: 4741 | 11 我虽然反感满洲辫子,但是文明的话语权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转这段文字的目的无非
是中国即使在鞑靼人统治下,即使是封建社会的末世,也是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不能像
老将那样“西方给中国带来文明”云云 |
d**s 发帖数: 4741 | 12 《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一书,对山东省南部的概括:“呈现一幅美丽的图画:密密
的丛林、巍然的房屋、高耸的宝塔,以及山似的高坡,还有相互交织的湖沼与河流,种
种景色读者虽能想象,但作者的拙笔无力描写尽致。其中又值得一提的是环湖高处的房
屋都装上金字塔式的或者是尖顶式的屋顶,颇有“哥德”式建筑之风。” |
f****e 发帖数: 24964 | 13 不要说前清,后清现在也达不到英国农民18世纪的水平啊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 : 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 : ,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用了许多老百姓 : 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 : ”。“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 : 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 : 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 : 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
|
l*******1 发帖数: 16217 | 14 我不相信,国家是古典农业社会,动员能力差,文盲多,即使是盛世,也有灾荒年,人
吃人,
没有化肥,你看看北朝鲜就知道了,也没有海外贸易补充,大多数人温饱可能都够呛,
仓廪实方知礼节
【在 d**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虽然反感满洲辫子,但是文明的话语权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转这段文字的目的无非 : 是中国即使在鞑靼人统治下,即使是封建社会的末世,也是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不能像 : 老将那样“西方给中国带来文明”云云
|
f****e 发帖数: 24964 | 15 环湖高处的房屋都装上金字塔式的或者是尖顶式的屋顶,颇有“哥德”式建筑之风
这是啥东西
【在 d**s 的大作中提到】 : 《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一书,对山东省南部的概括:“呈现一幅美丽的图画:密密 : 的丛林、巍然的房屋、高耸的宝塔,以及山似的高坡,还有相互交织的湖沼与河流,种 : 种景色读者虽能想象,但作者的拙笔无力描写尽致。其中又值得一提的是环湖高处的房 : 屋都装上金字塔式的或者是尖顶式的屋顶,颇有“哥德”式建筑之风。”
|
d**s 发帖数: 4741 | 16 《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一书,对乾隆年间的概述:“杀头案在中国是非常少见的。
关于这问题,我甚为注意而且好奇地去打听,一有机会就向人探问,我不只问过一个人
,有好几个人,至少有70岁高龄的老人,他们从未见过或听到过有杀头处刑的事。比较
轻的刑事案,在这人口非常多、商业又发达的国内也不常有。”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相信,国家是古典农业社会,动员能力差,文盲多,即使是盛世,也有灾荒年,人 : 吃人, : 没有化肥,你看看北朝鲜就知道了,也没有海外贸易补充,大多数人温饱可能都够呛, : 仓廪实方知礼节
|
l*******1 发帖数: 16217 | 17 你去看看方庖的狱中杂记就知道了,大部分在监狱里就干掉了,
还有杀了人不破案的,古典社会,地主家杀个下人,土匪杀个路人,随便挖个坑就埋了
,官府根本不管
中华文明只有和别人不断交流,处于动态之中才能兴旺发达,老觉得自己牛逼这个思想
就不对
【在 d**s 的大作中提到】 : 《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一书,对乾隆年间的概述:“杀头案在中国是非常少见的。 : 关于这问题,我甚为注意而且好奇地去打听,一有机会就向人探问,我不只问过一个人 : ,有好几个人,至少有70岁高龄的老人,他们从未见过或听到过有杀头处刑的事。比较 : 轻的刑事案,在这人口非常多、商业又发达的国内也不常有。”
|
d**s 发帖数: 4741 | 18 英国啥样看雾独孤儿就知道了,比方苞坐牢晚了一个多世纪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去看看方庖的狱中杂记就知道了,大部分在监狱里就干掉了, : 还有杀了人不破案的,古典社会,地主家杀个下人,土匪杀个路人,随便挖个坑就埋了 : ,官府根本不管 : 中华文明只有和别人不断交流,处于动态之中才能兴旺发达,老觉得自己牛逼这个思想 : 就不对
|
d**s 发帖数: 4741 | 19 这本书里面当然记载了很多中国的阴暗面,不过能说明一点,就算是十八世纪末中国的
文明程度也不比英国低,中国的历史谷底是二十世纪上半叶 |
k******7 发帖数: 521 | 20 这个人就赞美了几句被你当成什么了 人就是一大副懂个屁 真相是使团对清朝的评价
很不高 |
|
|
k******7 发帖数: 521 | 21 马戛尔尼的观点绝非政治偏见。马戛尔尼所憎恶的现象,安尼斯·安德逊也看见了,区
别,仅仅在于,马戛尔尼总结了现象的本质。 而安尼斯·安德逊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
不仅仅是马戛尔尼,其它使团成员的观点
回国之后,英国副使副使乔治·斯当东编辑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以及使团随行人员
发表的各种报告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西方人的中国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中国
从天上掉到地下,从文明变成野蛮,从光明变为阴暗。
副使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这样描绘他见到的中国军队:“在一些地方,士兵
列队出来迎接英国特使。如果天暖,他们手中操练的会是蒲扇而不是火枪。在另一些地
方,我们看到士兵单列成队,非常自如地双膝跪地迎接特使,在他们的长官下令起立之
前,他们都保持这种姿势。如果我们的到访是出其不意,他们总是一片慌乱,匆忙从营
房中拿出节日礼服。他们穿上这些服装后,与其说像战场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的演员
。他们的绣花背心,缎面靴子和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又女气十足,与军人气质格格不入
。”
“他们的大炮为数很少,仅有的几门炮都破旧不堪。我都怀疑这些炮是向葡萄牙人借来
的,因为那些火绳枪便是。”
约翰·巴罗注意到,在没有官员的场合,中国人的表情十分正常。一旦有官员出现,立
刻就变了:“中国普通老百姓外表非常拘谨,这是他们长期处在铁的政权统治之下自然
产生出来的。在他们私下生活中,他们也是非常活泼愉快的。但一见了官,就马上变成
了另一个人。”
“这些事例再清楚不过地昭示了中国人自夸的道德品格中的巨大缺陷。不过就像我先前
说过的,其错当在于政治制度,而不在于民族的天性或者气质。”“就现政权(满清)而
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
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
的控制之下。”
“在这样的国度里,人人都有可能变成奴隶,人人都有可能因官府中最低级官员的一点
头而挨板子,还要被迫亲吻打他的板子、鞭子或类似的玩意,跪倒在地上,为麻烦了官
府来教育自己而谢罪。于是荣誉观和尊严感就无处可寻了……人的尊严的概
念巧妙地消灭于无形。”(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
k******7 发帖数: 521 | 22 和凤凰网伪文一样,本文同样摘编自《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 作/译者:(英国)爱尼
斯·安德逊 费振东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严厉的酷刑,爱尼斯·安德逊看到的片段:
当天午后4时,杰克逊先生和他的同伴乘着那只快艇返回到船上。他们在被监禁的时间
内身体和精神方面都受到严酷的损伤,只由于他们是英国大使团的成员,才得免于死刑。
(马戛尔尼“生活在最为卑鄙的**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一处呼应)
爱尼斯·安德逊对于满清禁海防汉、限制造船一无所知,所以对于船舶技术停滞感到不
解:
我并没有资格来断定:是由于中国对内政策,或是由于一种偏见,老是固执着旧有习惯
不肯放弃,或者由于对机械学的无知,而使得航海技术方面的科学一无进展;这些船只
在今天所见的与100年前的显然是同样的。
(这种现象 和马戛尔尼中国被鞑靼征服后150年停滞的总结性观点,非常对应)
关于满清火器的情况,“很锈的火绳枪”:
在左侧所挂的武器下面悬一张弓,背上负着一只箭袋或箭筒,通常插上12支箭。其他士
兵则带着外表很锈的火绳枪。
(爱尼斯·安德逊在沿河看到“很锈的火绳枪”,而马戛尔尼看到乞丐一般的士兵)
缠足在清朝变得普遍:
在这些地方的妇女,我们见到很多。她们的脚和胫极为普遍地都缠上红布,据说是为了
制止她们的脚成长起来成为天然的足。缠脚布是绑得这么紧,使她们走路极度困难。当
我们考虑到这种出乎常规的办法,从女子幼时即开始缠脚,不禁令人惊奇,这些妇女们
会全不能走路了。除开这一奇怪的,也可说是不合理的处理,和她们的头饰以外,男女
之间在服装上的差别是很少了。
吃虫虱的清国人:
在读者面前,虽然这不是一幅很美妙的图画,但我愿意把我所见的有关各方面都写出来
,我不想删掉下列的一段不谈:今晚,在我们船上的两个中国人裸着身体从他们的衣服
里拣出无数虫虱,而且急切地满意地就把它们吃掉了,好像是一种美味的食品。
清国外交人员鄙陋的服饰,像英国的贫民:
两点钟我们抵达这伟大的北京皇城的大门,我们不大像是一个外交人员或是一个要员的
样子。总之,我不得不再一次表达我的感觉,从接待大使人员的样子看,在他们的鄙陋
的服装方面,和他们所乘的车辆方面,与在英国迁移贫民到贫民教区的样子很相像,而
和一个强大帝国的代表所应有的尊严不称。 |
d**s 发帖数: 4741 | 23 正因为一个人“懂个屁”才说明他记录的是真实的未经加工的材料,那书里也记录了很
多阴暗面,这很正常,哪个社会没阴暗面。问题是关于英国使团的历史有太多老将夹杂
的私货
【在 k******7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人就赞美了几句被你当成什么了 人就是一大副懂个屁 真相是使团对清朝的评价 : 很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