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e 发帖数: 15912 | 1 对北大女生唐晓琳离世的思考
2017-10-16 氢氰酸 在美国的留学与行走
这段时间在北美留学生团体中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北大女生唐晓琳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
事情。
鉴于有的朋友可能没有听到或者关注这个消息,我就先大致描述一下吧。
唐晓琳,女,2004级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的学生,毕业以后来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
学位。2010年开始跟现在的导师做生物物理领域的病毒RNA方向,博士期间发表了六篇
文章,但一直没有博士毕业。2017年10月1号失联,曾透露过压力大想要从金门大桥投
河自尽的念头。目前校方宣布人已确认死亡。
背景补充完之后,就该谈谈看法了。
说实话,我在敲上面一段话的时候,心情非常的沉重。和唐晓琳同学一样,我和周边的
小伙伴也都是毕业后来美国直博,全奖,甚至研究领域也与她有几分相似。
也正因为是这样,我完全能理解甚至体会到她的那种绝望,不堪重负,以及生无可恋。
然而很多人并不理解。最近,我看到了不少相关的新闻报道,下面的网友留言,大多数
都是类似于“怎么就想不开呢?我要是能上北大我做梦都能笑醒”,“太年轻了,没经
历过风雨,把博士学位当作人生全部了”,“早干什么去了?第四年就应该换方向,这
样现在也就毕业了”等等。
还有很多分析文声称“北美留学生心理问题值得关注”,然后不痛不痒的分析一下生活
压力大,语言存在障碍,适应能力差,种族歧视什么的。要我说,压力这个东西,各行
各业,谁人不知,谁人没有?上面所说的各种看似客观的原因,根本没有切中要害。
今天,我想从“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论证。
一、缘由
我发现,现在的很多分析文,都喜欢各打五十大板,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尤其喜
欢从自身找原因,比如被抢了是因为“不该把戒指露在外面”,被强暴了是因为“谁让
你穿的那么招摇”,学业压力大被逼得自尽是因为“自己承受能力太差”。
对不起,我要向这些键盘侠狠狠的竖一个中指。
考虑问题全面是好的,但是这种假惺惺的为显示自己看事情透彻而不分主次把所有原因
全罗列甚至将主要缘由归咎于受害者的行为,我想有一句话能很好的形容:
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些批判唐晓琳同学的人,请你们先自己来美国读个生物物理的博士体验一把。
————缘由1————
具体说到这件事情,我个人的观点是,百分之七十的责任要归咎于唐晓琳的导师及其所
在院系。
没来美国读过phD的同学,可能对这边导师能bt到什么程度无法了解。我开了公众号的
这段日子,已经更新了A、B、E、F四个导师的故事,同时大致介绍了一下美国的导师制
度,还没有读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美国的研究生体系赋予了导师
太大的权力,基本上学生的命脉就掌握在导师手中。而同时,美国学术界缺乏国内几千
年来发展的师承观念,反而以雇佣的体制来运行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导致很多导师明显
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甚至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前途。
我之前写过的故事里,A教授把学生往死里push,同时不给写推荐信,不让毕业,就连
学生想要离开另谋出路都不允许;B教授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不发文章,不让学生
申请奖学金,不给出去开会,拖延毕业;E教授让别人的学生为自己干活,不同意的话
就挂掉他们的考试;F教授组里都是9年才能毕业,甚至学位都不给,而有幸毕业了的很
多学生还拿不到推荐信,只能留在F组里博后一辈子……
我说这些,就想证明一点,导师真的有可能变态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而且大部分情况
下系里都没什么作为。
回归到唐晓琳的事情上,她已经发表了六篇论文,又是在犹他大学,硬件条件上完全符
合博士毕业的要求。然而七年(也可能是九年)了还不能毕业,几乎可以肯定是导师从
中作祟,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一个劳动力。至于有些网友质疑的,为什么第四年第五年
的时候不走?一方面,已经“投资”了这么多年进去,谁能轻易言走?大部分都会抱着
一种心理,也许再奋斗一两年就毕业了呢。不到七年八年,谁会知道要九年才能毕业?
另一方面,你们要相信,极品导师们都不是吃素的,威逼利诱的手段多的是,胡萝卜和
大棒都是成吨的买,空头支票更是成箱的开。所以,在学生好容易下点决心想要离开的
时候,导师总有办法把他/她掰回来的——许诺点好文章,再承诺过一两年就给你毕业
,绝大多数人都会就范——都已经四五年了,再过一两年学位就到手了,熬一熬不就好
了?
所以说,请不要事后诸葛亮,你永远都不知道当事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悲剧发生后,唐的组网页被匆匆删掉,不留一点痕迹。对于这样一个连学生殁去都没有
一点哀悼而是迅速消抹痕迹的导师,我还能说什么呢?
————缘由2————
刚才说了,百分之七十是导师和院系的责任,那么剩下百分之三十呢?
我认为很有可能其中的百分之二十都在她家人身上。
我并不是在指责谁,我相信出了这样的事情她的家人朋友一定都悲痛欲绝,但是伤痛不
代表就没有责任。我之所以想要分析这一点,也是希望能给大家敲个警钟,以后有类似
的事情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避免悲剧的发生。
不过我要强调的是,这一点只是我个人的推断,未必符合真实情况。而之所以用“推断
”而不是“猜测”,是因为我观察到并接触过好些类似的例子。
国内的博士生,尤其是好学校的博士,大部分都能够五年按时毕业,如果超过这个年限
的话就需要延期,这被认为是一件极其丢脸的事。而作为北大学子的家长,自己的孩子
一路优秀上来,从未有过任何让自己“丢脸”的经历,现在已经读了四五年了,想要换
专业?那怎么行!再坚持一把就是胜利,不然前面那么多年不就白费了?说不定再过一
两年博士学位就拿到了呢!
你说拿硕士毕业,之后找工作?那怎么行!之前你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出国,大家都知
道的事情,人人都羡慕,结果最后拿个硕士,这……这怎么跟邻居同事交代啊!人家五
年都能博士毕业,你为什么不行?娃啊,你看咱是北大出来的,比别人聪明多了,再努
把力不就好了吗?
什么?你说导师太变态?那是你没跟人家沟通好,再好好说说,导师也是人,你是不是
什么地方得罪人家了?要找对症结,跟导师把关系一定要处好,一定要多加沟通,他肯
定会理解的。你要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总有办法解决的。
我相信,唐同学很可能没有得到家人关于转系/转校/回国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受到了更
大大的压力,导致她没有选择中途离开,而是一直坚持了下去——说白了就是在硬撑。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人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而忽
略了相信当事人在既有聪明的头脑,又有当局者了解更多更深的情况下,实际上更能做
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我们往往就是这样,对于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永远都不相信对方的判断。
————缘由3————
剩下的百分之十,我把它归于唐同学本人。
在bt导师明里暗里的压迫下,家人表面安慰实则施压的情况下,以及周围人纷纷毕业/
跳坑/询问的结果下,唐同学的承压能力到了极限。
从她最后做出自尽这一选择来看,我相信她应该是重度抑郁了。
为什么会这样?正如之前网友所问的那样,再不济就是一个博士学位的问题,那么多本
科毕业甚至高中毕业的人不也生活的好好的?至于想不开吗?
这就是一个预期与现实冲突的问题了。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个预期,比如我们预期去菜市场就能买到当天准备做饭的菜品,
比如我们预期三十岁之前要谈一场恋爱然后结婚,比如我们预期博士读五年后就该拿到
学位。
每一个人,由于自身条件与经历的不同,预期就各不一样。比如卖菜大妈和一个正在读
书的中学生预期不一样,在职场打拼的白领和自由撰稿人的预期不一样,一个读完技校
去4s店打工的小伙子跟攻读博士学位的唐晓琳的预期也不一样。
经过深思熟虑并加以计划实施的预期,我们有另一个词,叫目标。
那些说出“没有博士学位难道就不能活了吗”的人,显然没有搞清楚症结所在,让唐同
学倍感压力的并不是简单的没有拿到学位,而是她的目标始终无法实现。换言之,对于
一个汽车修理工来说,是不是博士并不重要,他的目标是修好每一辆车;而对于唐同学
来说,修理汽车又变得无足轻重,她所需要的,是一个博士学位。
当目标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人的心理就无法得到认同感,加之周围人对其的看法也是“
你应该能拿到博士学位”,“你就是比其他人优秀”——我记得当年人们发现北大毕业
的陆步轩在卖猪肉时,也引发了轩然大波,这说明人们对于好学校出来的人就是有一种
“优秀人才”的预期——这种观念进一步加深了目标的架设,从而预期与现实渐行渐远
,最终导致了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躁和抑郁。
那么,为什么唐同学的目标与现实会产生冲突?是因为她的目标制定的不合理吗?
不,她的目标其实很合理。
五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一个博士学位,这并不是一个什么非常特别的事情,按道理
讲,只要科研方向不那么奇葩,应该是可以实现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们不应
该简单粗暴的归结为唐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压水平不行。换任何一个人,长期在
那种压抑的环境中,都可能会做出和唐同学一样的举动。
在我看来,唐同学最大的问题所在,就是她没有意识到有些人是无法改变的,而有些事
情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实现的。
这一点有好有坏,在某些情况下,它是自信,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它是没有认清现实。
我认识很多Top2毕业的朋友,都有这种问题,因为从小到大拼的都是学习,学习这东西
没有太多运气成分和他人成分在里面,基本只要自己资质够高又够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
绩。因此,这些好学生们很容易得出一个有所偏差的结论,就是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
得到。
然而科研并非如此。一个博士的顺利毕业,除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加刻苦努力之外,还有
太多自己无法掌控的因素,比如课题方向,导师人品,等等。因此,当所有人都告诫你
这个方向不好,或是这个导师人品有问题的时候,请不要以身犯险,认为自己一定能够
搞定。你要相信,能进入phD圈子的都是高精尖人才,你比他们不会有太多等级上的差
距,很多事情不是单凭自己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我有一个师兄,也是本科毕业来美攻读博士,当时有人劝说他不要进某老师组,因为其
组异常艰苦。师兄不信,进组了以后经历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和压迫,最终重度
抑郁,险些自杀,幸被友人拦住。之后换学校,换专业,终于过上了正常生活,然而偶
尔还是会被抑郁症所折磨。
这件事情我以后会写到我公众号的【极品导师】系列中,想看的朋友们请关注。我的公
众号目前更新到F导师,之后还有各种更为bt无所不用其极的故事。
二、如何应对
分析完原因之后,自然而然跳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遇到和唐同学类似的状况
,该如何处理?
换句话说,当你的导师是个bt,不给学位不给推荐信不放你走,还各种折磨你;而家人
又不理解,只是让你坚持下去继续拿到学位;周围的小伙伴倒是很同情可是无能为力,
每次见面就问“你什么时候毕业”这种给人带来更大压力的问题;系里抱着和稀泥的态
度只是好言安慰而不采取行动;而自己已经压力山大感觉随时要精神崩溃,既想走又想
留,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只感到整个世界都黑暗了,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这
时你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及时止损,坚决跳走。
当然,这种情况是要一步一步来的。首先需要开解自己的情绪,相信跳坑并不可怕,走
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选准时机和下家,坚决跳。导师在系内阻碍,那就换学校,
或者换方向,不要太过于纠结多耽误了几年。及时止损总比一条道走到黑要强。
其次,要多跟小伙伴交流。哪怕只是抱怨,也是一种发泄方式。尤其看一看相似经历的
朋友们,用其他人的事迹安慰和勉励自己——你不是唯一的。在我极品导师上一弹中,
F组里的祥林姐之所以最后还能撑下来,就在于她跟同病相怜的小伙伴一直保持着交流
,互相安慰,互相鼓励,这才迈过了最难的时候。(当然,如果祥林姐能在第四第五年
的时候及时止损,结局会更好)
再次,获取家人的谅解和支持。这一点确实有一定难度,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坚定自己
的决心,先斩后奏吧!
最后,多读书,多运动,这也是排解忧虑的好方法。如果真的发现自己开始经常产生自
杀的念头,对所有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每天精神都萎靡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的话,那
就是中度到重度抑郁症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了。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所有糟糕的事情,都是越早处理越好。如果一开始就能预防,或者掐死在萌芽状态,就
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了。
那么如何预防呢?选好导师是关键。那么怎样判断一个组,一个导师的好坏呢?
首先看这个组的研究方向。有些方向就是周期长,难出成果,文章数少,毕业时间长,
比如唐同学的病毒RNA方向,真的非常非常难做。这种研究领域,除非是特别特别感兴
趣,不然确实要考虑一下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有困难了及时应对。
其次是看这个组的文章数和学生的毕业情况。文章数要看平均每人每年发多少文章,主
要是合作的还是独立的,是学生的还是博后的,是高年级的还是各年级都有的;学生毕
业情况则要看大多数人需要几年毕业,毕业后都去了哪里,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
再次看一看导师的经历。他/她读了几年的phD,之后做了多久的博后,这期间是否发过
文章,发过多少。我之前写过的B导师,phD期间没有发过文章,这可能导致他有一种博
士期间不发文章也可以的思想;而E导师,则读了12年的博士,因此他觉得phD时间长,
被折磨压榨都是正常的,学生不应该有任何怨言。
人在衡量他人时,总是喜欢用自己做参照,比如考60分的学生无法理解考95分学生对那
5分的执念;性子急的人眼里所有人的动作都是慢的;每天喝两升水的人会觉得每天喝
一升水的人喝少了,但喝三升水的人又喝多了……很少有人真的会去用所有人的平均值
去比较和衡量。这就是为什么选实验室时也要看导师的简历。你会发现,一路平顺的导
师多半待人比较好,因为他/她就是这么过来的;而被折磨的体无完肤的导师多半也会
把他/她所经历的施加于你,因为他/她认为读博就应该是这样的。
因此,我这个公众号写极品导师的文章,也是希望大家入行需谨慎,选导师更是要慎重
再慎重。希望大家从唐晓琳同学的事情中也能有所思考,明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R.I.P.
氢氰酸,你又在瞎biubiu什么呢!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走了走了~~那个——走之前做个小广告,如果想听更多极品导师的故事,就请长按二维
码关注吧!下一弹我们该讲一讲G教授了,敬请期待。 | E*******F 发帖数: 2165 | 2 学习好的人特别是女生很多不知道人生其他目标是什么
一个坍塌了就没有人生意义了 | x****o 发帖数: 29677 | 3 这个写的很好,导师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国内家人根本不了解美国,都觉得美国Nice
高大上等等,为了面子也好,硬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女生的悲剧就在于自己没有主见,也没有碰到有主见能帮她的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