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z**********e 发帖数: 22064 | 1 物资保障是军队生存、战争胜负的基础。在战争史上,因物资缺乏而导
致失败的战例不胜枚举。高技术局部战争,物资消耗量大,物资补充要求紧
迫,物资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地位更加重要。因此,组织良好的物资保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技术战争物资保障面临的新变化
高技术战争的全新特征,对作战物资和生活物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
求,使物资保障发生了许多不同于过去战争的新变化。
(一)物资消耗的速度和强度增大,单位时间内物资保障负荷剧增
高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广泛运用,使武器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
各种武器装备弹药的发射速度和在单位时间内物资消耗的速度加快,强度增
大,因而数量成倍增加。在单位时间内,常规步兵轻武器的发射量比第二次
世界大战增加了2倍以上,迫击炮弹发射量增加15倍,坦克弹药发射量增加
44倍。马岛战争中,英军的5个105mm口径炮连在攻克斯但利港的战斗中,
由于战斗激烈,一天曾更换5次炮管,每门炮每天消耗弹药高达5吨之多,
人均达430公斤。在海湾战争中,由于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使单位
时间内消耗的物资与日剧增。美军空袭伊拉克每天的投弹量相当于朝鲜战争
的19倍。仅空袭第一天的头3个小时内的投弹量,就相当于朝鲜战争每月的
平均投弹量。
由于物资消耗的速度与强度增大,使单位时间内的物资保障任务剧增,
因而物资补给时间紧迫,任务紧急,难度增大。因此,要求物资保障必须改
进补给体制,改革补给手段,提高补给效能,并采取各种渠道广泛地筹集物
资,才能实施不间断的补给。
(二)物资保障的内容与结构发生了变化
一是军队机动力的提高,使油料的消耗占了主导地位。在高技术条件下,
机动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之一。因此,目前各国军队都把提高军队的机
动力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予以关注,并不惜重金研制和发展各种
先进的飞机、舰船、战车、运输车辆,因而使油料消耗的地位日益上升。俄
罗斯军队的油料消耗占物资消耗总量的比例,由二次大战的28%,上升到50
%,弹药消耗则由29.3%下降到25%。美军油料消耗占物资消耗总量的比
例,二次大战为38%,越南战争为65%左右;海湾战争地面部队约为70%
左右;空军约为75%(每天耗油4.5万吨,弹药1.5万吨左右),海军约为
90%左右(航母编队每4-5天补给一次,其中航油6万吨,航空油3万吨,
弹药8400吨,给养1500吨,油料约占90%,弹药只占8%)。我军随着武
器装备的改善和机构化程度的提高,油料的消耗也日渐增加,对越作战期间,
我军油料与弹药消耗为6.9:1。今后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的改善和机动能力的
提高,油料消耗量还会增加。
二是高技术物资消耗比重增大。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的使用,高技术物
资的消耗必然随之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确制导武器弹药消
耗的比重增大,海湾战争中,美军空袭伊拉克使用的21种弹药,有13种是
精确制导弹药,占62%。地面作战使用的20种弹药,有8种是精确制导弹
药,占40%。此外,各国还广泛使用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舰对舰导弹等
高技术武器,使精确制导弹药消耗的比重日渐增大。②用于高技术机械的特
殊油料消耗增加。③高技术物资消耗在整个物资消耗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大
量高技术装备的使用,必须要有大量的高技术物资器材来维护保养,因而使
过去传统的军需物资器材的消耗逐步减少,而用于维护保养高技术装备的电
子软件、精密仪表、微电子技术器材等高技术物资器材消耗将逐步增多。
三是新的高技术武器出现,使物资保障范围日渐扩展。高技术的不断发
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将使新的高技术武器不断出现,因而使物资保
障的领域也日渐拓宽。①新机理的武器运用,必然要有新机理的物资器材来
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新的武器必须随之产生,如天基平台、星
球武器,基因武器、粒子束武器、光、声、电武器、地球物理武器,以及一
些非杀伤性武器等。这些由特殊机理构成的武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物
资器材来保证,因而将使高技术物资器材的新家族不断涌现。②高技术武器
杀伤力的增大,必然使大批新的抗击高技术武器杀伤的防护器材和筑城器材
应运而生。③为提高防护能力和反侦察能力的新的伪装器材、伪装涂料也必
然随之出现。总之,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和高技术武器家族日益扩大,必然
使高技术物资保障范围日益提高扩展。
(三)物资保障的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物资保障的空间看,从平面变为立体,队三维空间扩展到四维空间。
过去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军队一般为平面线式作战,后勤也一般为平面线
式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使用,战
争已由平面扩展到空中,从前方扩展到后方,从三维空间扩展到四维空间。
因此,后勤也心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资保障体系,在陆地、海洋、空中,
前方与后方,内层空间与外层空间对作战部队实施保障。为此,物资保障必
须具有立体保障手段。
从物资保障的形式上看,从单一手段变为陆海空多种保障手段相结合。
过去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陆地作战一般以陆上保障工具为主,海上作战一
般以海上保障为主。高技术的发展既模糊了陆海空天的界线,又发展了适应
陆海空天的保障手段,使物资保障手段已从过去的某种单一的形式,发展为
今天的陆海空天一体的多种保障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全纵深的立体保障。在
陆地作战,可由火车、汽车、轮船、管道、直升机和运输机相结合,组成多
种保障工具并举的陆上综合物资保障体系;在海上作战,可由陆地基地、海
上运输船只、直升机、潜艇、运输机、海底管道相结合,组成多种工具井举
的海上综合物资保障体系;在空中作战,可由地面场站、各类直升机和空中
加油机相结合,组成空中综合物资保障体系;在外层空间,可由陆地基地和
天基平台相结合,组成外层空间物资保障体系。
从物资保障技能上看,从手工作业和机械作业向自动化保障转变。物资
保障,从原始的肩挑马驮,逐渐发展到车拉船载和机械化搬运。随着现代科
学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军队的仓库物资管
理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自动化装载、调拨与分发。不少国家军队还建立了
物资补给自动化系统,既节省了人力、经费,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物资
补给的速度,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建立的物资补给自动化系统,不仅及
时准确地保障了作战需要,而且做到了整个物资补给活动基本上无人操作。
(四)物资补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从物资补给的层次上看,正在由逐级补给向越级直达补给的方式转变。
过去,由于后勤物资补给工具技术性能的限制,一般采取按级负责,逐级补
给的方式。这样既浪费人力、运力,又难以提高补给的效率。随着高技术在
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一大批技术先进的高性能物资补给工具用于战场,正在
逐步改变过去逐级补给的方式,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将物资直接从战略后方
或后方基地直接运到作战部队,从而大大减少了物资补给的层次,提高了物
资补给的速度。
从物资补给的过程上看,正在由各军种分别组织补给向三军联勤保障过
渡。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军队从单一的陆军发展
成为陆海空天电部队的诸军兵种部队。由于各军兵种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
展起来的,因而都根据当时的情况建立相应物资保障系统,形成各军种基本
自成体系的物资保障系统。但高技术战争是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这种联合
保障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资保障机制。因此,过去物资保障陆海空军自
成体制的保障方式,已不适应今天高技术联合作战的需要。为此,各国军队
在作战实践中都组织了三军联合保障勤务,从而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较好
地保障了作战的需要。如英军在马岛战争中,在马岛前线成立后勤协调中心,
统一组织对三军实施物资保障。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略后方的物资筹措和
战略运输方面实行联勤;在战区实行通用物资由陆军负责和专用物资各军种
负责的方法,都收到了很好效果。
(五)物资保障的来源发生了变化
过去由于武器装备高技术化程度低,作战所需的物资基本上由国内生产
力主。一些没有军事工业的第三世界国家依赖进口,也只是从某一国家进口。
而今天的高技术战争由于物资消耗大,尤其是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与物资器
材的研制与生产,不仅涉及国内经济与科技的各个部门,而且还由于高技术
武器装备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大,使之与世界发生广泛的联系。既使是一些
第三世界国家,也由过去只单纯购买某一国家的武器装备,发展为寻求向不
同先进国家购买各种各样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与物资器材,使得物资保障的来
源正在向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二、高技术战争物资保障的基本要求与对策
高技术战争的新变化,对物资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
针对这种新的变化,在物资保障的体制、方式,手段、补给和筹措等方面,
采取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对策,才能从物资方面有效地保障高技术战争需
要。
(一)建立统分结合的物资保障体制
在统一组织指挥后勤保障的实践中,如何提高物资保障的效率和效益,
世界各国都在通用和专用物资的保障体制上寻找最佳的供管途径。实践表
明,统分结合的物资保障体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英阿马岛战
争和海湾战争中,英、美采用统分结合的物资供应体制取得较好效果。可以
预见,统分结合的物资保障体制,将在高技术战争保障中得到广泛采用。
统分结合的物资保障体制,是指对三军通用物资的供应由总部和战区统
一组织实施,对各军兵种专用物资的保障由各军兵种分别组织实施。
这一体制是世界各国军队进行物资保障体制改革的最大成果。以美军为
例,美陆海空三军后勤过去自成系统,物资补给实行按军种分供体制。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三军在物资采购、储存、供应及机关设置上各搞一套,
机构重叠,条块分离,结果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妨碍了对部队的及
时补给,影响了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总结了经验教训,从60年代
起逐步着手解决物资供应的集中统一问题,通过把军用物资区分为通用与专
用两部分,采用通用部分实行三军统供,专用部分实行三军分供的体制。为
推行三军通用物资统供体制,美军于1961年成立国防供应局(1977年1月
改为国防后勤局)。该局在主管人力、后备役事务和后勤的国防部助理部长
领导下,实施三军通用物资的统一供应。
目前,该局下设6个补给中心,即人员保障补给中心、燃料补给中心、
工程器材补给中心、电子器材补给中心、工业品种补给中心、一般物资补给
中心;6个国防仓库;1个国防合同管理处;6个勤务中心。该局主管的三军
通用物资近200万种,可分为给养、被服、油料、卫材、电子器材、工程器
材、工业品、一般补给品等8大类。这部分通用物资每年的采购费约占总采
购费的40%。三军武器装备(飞机、坦克、战术导弹、火炮、舰船等)及其
他专用器材,仍由三军后勤部门分别负责采购和供应,三军的常规弹药和军
用卡车则由陆军负责供应。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通用物资补给勤务,在总部一级(美国本土)由国
防部后勤局统一负责,在战区则由战区陆军后勤部门统一负责。美战区陆军
为承担对战区各军兵种通用物资的统供和通用勤务保障任务,于1991年1
月份在海湾地区设立了第22战区陆军地区后勤部,并由美军中央司令部后勤
参谋主官、战区后勤指挥官帕戈尼斯将军亲任部长。第22区陆军地区后勤部
编2.8万多人,下设若干个职能部门和后勤部、分队。战中,该部除负责战
区陆军的后勤保障外,还对其他军兵种有效地实施了通用物资补给和通用勤
务(包括战区的运输勤务)保障。在各军种专供保障方面,美中央总部海军
后勤系统除海湾战区既设的海军基地外,编有由油船、弹药船、战斗支援舰
等组成的后勤船队,既后勤特别支援大队,担任由基地到作战海区的运补任
务。另外,7个航母编队各编有2艘综合补给船或快速支援舰进行伴随保障。
美中央总部空军后勤系统,除海湾战区已有多个航空兵基地外,空军后勤司
令部还向海湾地区派遣了2个工程中队、6个支援中队,以及其他勤务分队,
共计约1000多人支援海湾战区空军后勤保障和工程保障。海军陆战队在靠近
登陆地域附近开设了补给基地,其中包括4个海军修建营、2艘先遣航空基
地支援舰,对各陆战旅提供专项后勤保障。
从海湾战争中的美军后勤情况看,由于三军通用物资由国防后勤局负责
统一计划采购和组织供应,因此,可以对海湾战区美军三军的通用物资需求
统筹进行计划和供应,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过量采购和前送,减少了战区的物
资积压。从美报刊透露的情况看,国防后勤局的仓库基本是以战区作战部队
的申请为依据来发送物资的,而且物资一到达沙特的机场或港口,通常就立
即转运到作战部队,基本上不存在积压和浪费。
我军的后勤供应体制是随着军队的发展而发展的。战争时期,各战区和
野战军自成系统,组成军民结合的后勤保障体系。粮袜被装就地筹措与后方
支援相结合,武器装备主要取之于敌。建国后,我军进入了现代化正规化建
设的新时期,全军的后勤实现了统一供应。随着军兵种的增加,逐步形成了
在总后勤部统一领导下的三军自成体系的分供体制,较好地保障了建军和作
战任务的完成,但距高技术战争联合作战保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难以完
全适应高技术战争联合作战的需要。因此,应从我国我军的实际出发,建立
适合我军实际情况的统分结合的物资保障体制。
在战略后勤范围内,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物资保障应由总后勤部统一筹
划,并根据战争需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计划,然后组织供应,但在具体组
织工作上,总后勤部与各军兵种各有分工。在统一的计划和指导下,全军通
用的物资应由总后有关部门统一计划、订购、储存,并通过各军兵种和各战
区组织供应各自的部队。各军兵种所需要的专用物资器材,则由各军兵种根
据需要自行采购、储存,并组织实施供应,此外,陆军、空军、二炮的船艇
部队所需的专用物资,应由海军负责采购供应,由陆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具
体组织实施保障;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所需的专用物资器材,应由空军
负责采购供应,由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具体组织实施保障。
在战区范围内,应建立以战区后勤为主体的三军物资联合供应网络,按
照分工分区划片组织供应。各军兵种所需要的通用物资,原则上由战区后勤
负责供应到海空军后勤基地和二炮基地,然后由各军兵种部队按建制组织供
应;专用物资由战区内的各军兵种按建制组织供应。
在战役方向上,原则上由所在地区的后勤分部统一负责陆军参战部队的
物资保障和就近供应海、空军、二炮部队的通用物资。在一些海空军相对集
中而陆军较少的地区,也可由海空军负责通用物资的供应。在海上作战,则
应由海军负责通用物资的供应与其它保障事宜。
(二)尽量减少补给层次,实施快速、直达的物资补给
高技术战争物资保障的时空差越来越大。要实施快速、及时、不间断地
物资保障,依赖于快速直达的物资补给。因此,各国军队都十分强调在物资
补给时,尽量减少层次,实施越级直达快速补给,使作战物资尽早到达使用
部队,以提高补给的速度。为此,不少国家一是进行物资保障体制的改革,
尽量减少供应环节。二是大力发展快速远程运输补给工具,为实施直达补给
提供物质基础。三是广泛建立物资管理自动化系统。为此,各国军队在其物
资补给系统装备了大量的电子计算机,研制了一系列先进的软件程序,并采
用了先进的通信手段,用以迅速处理物资申请和传递有关信息。在直达补给
整个流程中,物资信息都要经过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并进入后勤情报档案
中心审核和备案。据称,美军的后勤情报档案中心电子计算机可接收20亿个
数据,能迅速分析部队对补给的需要量,计算出满足这些需要量的库存量,
审核申请的正确程度,选择物资运输的方式、路线和工具和最佳方案,并能
及时答询有关物资补给在运输途中的情况。依靠物资管理自动化系统,上述
工作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海湾战争中,美军对部分物资的供应实行的是“总部——军——师”直
达补给的方式,海湾战区的作战部队(陆军军、师或海、空军及海军陆战队
相应级别的作战单位),向物资管理部门(陆军军、师均为物资管理中心)
提出物资申请,并通过有关后勤自动化补给系统直接上报本土国防部的物资
控制机构。物资控制机构的自动寻址中心迅速查询何处有所申请的物资,并
视所获有关该申请的紧急程度,将物资以空运和海运方式送达海湾战区距申
请部队最近的机场或港口,再由战区以运输车辆或直升机等直接运往提出申
请的部队。
从美军的实践看,直接补给制可有许多好处。第一,减少后勤中间环节,
加快补给速度。后勤供应环节过多,历来是影响物资快速周转的一个重要因
素。在越南战争前期,美军仍沿用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补给体制,物资申
请要逐级上报,物资前送要层层周转,结果导致物资周转不灵,造成物资前
送缓慢。改用直接补给制后,物资前送的速度大大加快。如平时,驻欧美军
的申请发放周期,海运从过去的130-150天减少到51天,空运周期从过去
的65天减少到29-31天。也就是说补给速度提高了1-2倍。此次海湾战争
中,关于美军的物资申请发放周期虽缺少充分的资料,但仅从一个简单的例
子即可看出其补给速度之快。如对于空军部队作战的特殊需要,规定从接到
申请后36小时内送往本上的发运空军基地,然后由运输机在24小时内送往
沙特的机场,卸货后两小时内送往申请的部队,加起来总共不到3天时间。
第二,直接补给制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节省了后勤力量。在实行直接
补给制之前,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所进行的历次战争中,其后勤
供应环节从总部到师基本上是5级,即总部——战区——集团军——军——
师。由于后勤层次过多,造成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军师后勤几千人,集团军后勤几万人,战区后勤几十万人。朝鲜和越南战
争中,基本上仍维持这一状况。美军于1973年实行直接补给制后,战区陆军
后勤人员最多时约2.8万人。
第三,减少了战区以下作战部队的物资储备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军欧洲战区一级的物资储备量最高达4个月,在侵越战争期间,美远东战
区一级的物资储备量也高达3个月,军以下各级的物资储备最高达40天。实
行直接补给制后,战区以下部队的物资储备量显著下降。如海湾战争中,美
军战区一级的物资储备量最高时不超过两个月。与过去比较,战区以下各级
的物资储备量减少65-75%。此外,海外战区的补给品种类,也由原来的100
万种减少到30万种,即减少67%。战区以下部队物资储备量和品种的减少,
有效地减轻了补给工作量,增强了部队的机动力。
我军由于后勤物资补给工具的制约,目前还能以完全达到实施越级直达
补给的程度,仍以逐级补充为主。因而层次较多,周转环节也多,物资在流
通时间过长,不利于快速补给。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速物资保障制度的改
革和补给工具自动化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把逐级补给
与越级直达补给结合起来,尽量减少补给层次,争取时间。如战略后方基地
在必要时,可根据补给计划直接将物资前送到第一线后勤分部,可通铁路的
直接前送军、师后勤、港口、空军后勤基地;战区后勤基地交通在条件允许
时,也可将物资直接送到第一线作战师、机场、码头;第一线后勤分部在条
件可能时也可将物资直接送到第一梯队团、机场、炮兵阵地、防空阵地等。
(三)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物资补给
高技术战争战场情况千变万化,物资补给要求急,需求量大,能否根据
战场的变化和实际情况及时组织补给,是能否保障战争需要的重要一环。
因此,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敌人的企图、兵力部署和主要作战方向,
我军的企图、战略布势、主要作战方向,各个作战方向的敌我态势、各部队
当前和尔后任务及其对后勤保障的影响、物资消耗、武器装备损坏情况及其
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交通运输道路遭敌破坏的程度和运输能力,国家战略资
源消耗和军工生产情况,友好国家或盟军可能提供援助的程度,战区和敌国
资源可供利用的程度,指挥员对后勤保障的指示等方面的信息,并根据这些
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和正确决策,从而根据战场的实际需要和后勤力量的可
能,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物资补给。
根据交通运输道路情况,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补给。由于作战对象不同,
作战地区的交通运输道路差异很大。应根据作战样式和战区的交通运输道路
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补给。凡是铁路比较发达的地区,
应以铁路前送为主,辅之以汽车、飞机、输油管线等运输工具进行补给。凡
是铁路与公路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视情况采取铁路和公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补给。在海上进行进攻或渡海登陆作战时,应以海上快速补给为主,空运补
给为辅。
在交通运输道路不发达、地形道路障碍较多的地区作战时,则应组织空
运、空投和直升机进行补给,以及必要的人畜力运输。
根据不同地形、不同作战样式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做好重点物资的补给。
由于作战样式不一,因而对各种物资的需求则各有不同。后勤应依据各军兵
种和各部队不同的任务对物资的需求,做好重点物资的补给工作。在空中战
役时,应重点为空军补给油料、航弹、航材和飞机;在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
时,应重点为海军和登陆集团补给油料、大口径炮弹、船只、登陆器材;在
进攻筑垒地域和大中城市时,应重点补给坦克弹、大口径炮弹、爆破器材和
燃烧弹;在追击时,则应重点补给油料等。同时,部队在不同的地形上进攻
作战,对某些物资也有特殊的要求,后勤也应及时组织补给。如沙漠草原地
区严重缺水,应及时为部队供应各种运水、储水工具;对严寒地区的部队应
及时补给各种防寒物资,避免重演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冻死冻伤20万之众的悲
剧;热带山岳地区发病率高,物资易受潮变质,及时补给各种防病、防潮物
资。
特殊情况,采取特殊的手段补给。由于战场可变因素多,部队在作战中
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如部队前出过快,后勤跟不上部队,
造成后勤保障脱节;交通运输线遭敌或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使后勤保障中断;
局部地区战局发生不利的逆转态势,后勤保障告急;因某些特殊地形或特殊
作战样式需要,某些作战物资消耗过大,而出现严重不足等等。对这些特殊
的紧急情况,后勤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手段进行紧急补充。如组织紧急
空运、空投,组织单向直达铁路运输,组织单向汽车运输,组织就近战区、
部队之间的调剂等,以应急需。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越南战争和海
湾战争中,都采取了“红球特别快车”紧急运输方式为前线军队进行补给,
为及时保障部队作战需要起了重要作用。
及时前伸物资保障机构,实施不间断补给。当向敌纵深高速进攻,尤其
是转入战略追击时,作战军队机动很快。对此,后勤基地的兵站也要相应前
伸,紧跟部队以便实施不间断的补给。
利用战区人力物力资源就近就地补给。在以后方补给为主的前提下,各
部队应充分挖掘所在战区人力物力潜力,开辟多种物资补给来源,就地采购
和征用部分物资,以减少后方的前送补充任务。军民通用的物资器材,战区
能就地解决的,应就地采购和征用。轻武器、小口径弹药、通用器材、服装
等物资,充分利用战区的生产能力和发挥地方“小三线”的作用,就地组织
生产,就地供应部队。
(四)采取灵活的补给方法
采取灵活的补给方法,是在高技术战争战场情况十分复杂多变的情况
下,对部队实施不间断物资保障的重要手段。由于高技术战争战场情况变化
的不确定性和物资消耗的不平衡性,物资保障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
况,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应根据战场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各种灵
活的方式组织实施物资保障。
在物资保障标准上,既要坚持规定的标准制度和消耗限额,又要实事求
是地解决部队的问题。由于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量大,物资保障的供需矛盾
十分突出,因而坚决执行上级规定的标准制度和消耗限额,无疑是十分重要
的。然而战场情况的复杂性可能出现事先预料之外的情况和问题,而且这些
问题的解决又可能直接关系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因此,必须根据发展变化了
的情况及时修订原来的标准制度和消耗限额,以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并在后
勤物资条件允许的限度内,尽量予以保障。
在物资保障关系上,既要坚持按事先规定的物资保障关系组织供应,又
要根据情况变化因地制宜进行就地就近补给。物资保障关系,是后勤组织计
划物资保障的基本依据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均应按原定关系组织供应。但由
于高技术战争战场情况变化快,战役战斗布势在作战过程中常常形成犬牙交
错的状态,往往难以按原定关系组织供应。尤其是处于防御一方的军队,易
被分割包围,常常在某一被围困的地区出现许多不同建制的部队。在这种情
况下,原来规定的保障关系可能遭到破坏,新的保障关系由于战场情况紧急
复杂,又不容易及时进行明确。对此,有关部门就要从实际出发,先补充部
队急需的物资,尔后根据情况再明确物资保障关系。
在物资保障程序上,既坚持按计划补给,又根据情况变化主动补给。为
保障部队作战需要,一般在战前为各级部队事先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物资,并
拟定了作战过程中的物资保障计划,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按计划组织物资保
障。然而在高技术条件下,由于战场情况的不平衡性往往使物资消耗也出现
极大的不平衡性。原来储备较多的物资可能消耗不多,而储备不多的物资则
可能消耗较多;一些部队战前储备的物资较多而战中消耗不大,而一些部队
原来战前储备不多则可能消耗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根据发展变化了的
情况,及时修订原来的计划,筹集物资,对部队进行补给。同时,要通过各
种途径了解部队物资消耗情况,适时组织补给,不要总等着部队申请补充物
资。作为下级部队后勤,也不要只等着上级后勤“服务上门”。要根据本级
后勤的物资保障任务和运力情况,在条件可能的情况时,主动派出运输工具
到上级后勤物资仓库请领物资,把上级下送和下级主动请领结合起来,发挥
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在物资补充的时机与数量上,既要及时,又要适量。要对部队实施不间
断的物资保障,必须进行及时补充。为此,应充分利用部队临战准备阶段、
敌人、火力封锁的间隙、战役战斗间隙、反击成功、敌火力被压制、以及其
它有利时机进行补充。但在补充时,必须事先了解各部队所需的物资品种数
量,有计划地进行补充。不能在不知道部队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补充,以免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个别部队由于上级盲目前送大
量物资,结果在部队前出之后,因无力将物资运走而大量遗弃在阵地上,造
成了浪费。还有许多从国内运来的集装箱,也不知里边装的什么东西,结果
战争结束后也未被打开。战后不得不派出大批人员将集装箱收集起来,然后
一个一个地打开进行清点分类。可见,高技术战争的物资保障既要充分利用
各种有利时机进行补充,又要因地制宜,适量补充,力求避免盲目性。
(五)加强物资管理,严格控制消耗
1.加强物资管理,减少损失浪费
战争的实践证明,加强物资管理,是减少物资的损失浪费,保障供应的
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日渐增大,物资保障供需矛盾尖锐的
情况下,物资的损失浪费不仅会加剧物资保障的繁重性和复杂性,而且还会
过早地消耗战争潜力与实力,给战争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高技
术战争中的物资管理工作,以便把物资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使有限
的物力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要抓好使用管理这个大头。各种物资,通过全体参战人员的使用与
消耗,才能转化为战斗力。实践证明,同样的物资,由于使用物资的人的素
质不一样,效益就大不一样。为此,必须加强对全体官兵爱护物资的教育,
使之树立节约每一个铜板为战争和建设,减轻国家财政开支的思想。要对全
体官兵进行有关物资的科学管理和使用知识的教育,使之会使用,会管理,
减少人为的损坏浪费。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使之有章可循,有法
可依,赏罚严明。要注意宣传爱护物资、加强物资管理方面的典型,充分调
动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管好物资,用好物资。
二是要抓好仓库和阵地物资管理这个关键。无论平时和战时,大量的物
资都存放在后方仓库。如果后方仓库物资管理不善,会造成十分惊人的浪费
和损失,两伊战争期间,由于储存在仓库的物资管理不善,许多弹药和物资
器材变成了废品,进一步加剧了物资不足的矛盾。马岛战争中,阿军由于仓
库管理不善,致使从国外进口的弹药50%成了废品,从德国进口的鱼雷,击
中目标后也没有爆炸,严重贻误了战机。因此,必须抓好仓库物资管理这个
关键。为此,一定把好各种物资的入库质量关,建立一整套的科学管理制度
和自动化管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加强仓库的安全防卫,确保各种物资保
质保量保安全,为不间断地实施物资保障提供依托。此外,由于后方已成为
高技术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各种物资储备基地已成为敌人袭击破坏的重
点,因而在战争中还要以必要的兵力进行防卫。尤其是储存在部队阵地上的
物资,受到敌人袭击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威胁,应特别注意根据敌人的破
坏手段和各种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物资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物资安
全。
三是要抓好物资运输途中管理这个环节。各种物资,都要通过运输这个
环节才能补充到部队。但由于战场上复杂的环境,许多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就
遭到严重损失。如装卸不慎的损坏、交接不严的丢失、敌人破坏的损失、装
载不合理途中的自然损坏,以及途中被盗等人为损失等。据过去战争不完全
统计,物资在运输途中损失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50-60%。因此,加
强运输途中的管理,是减少物资损失浪费,确保后方物资能及时送到前方的
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为此,各种物资的装卸、装载要按规则操作;要认真
做好物资的清点、交接手续;要增强司机和押运人员的责任感,防止物资途
中丢失、被盗和损坏;认真抓好运输途中的安全防事故工作,确保物资安全
正点运达指定部队与地点。
2.严格控制消耗,实施计划补给
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巨大,供求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战争初期,国
民经济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体制,军工生产转入正常轨道都需要一个过程,
军队只能以既有的储备量完成战争初期战略任务,否则就可能产生供不应求
甚至导致战争失利的严重后果。为了赢得持久作战的胜利,必须打消“消耗
多少就向上要多少,要多少就补给多少”的不现实的想法。应科学地规定主
要物资的消耗标准,严格执行消耗限额,节约使用各种物资,力求做到按计
划消耗,按计划补给,以发挥有限物资的最大效能,更好地保障作战胜利。
美军过去自恃物资雄厚对消耗一向不大重视,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巨大
消耗,在美军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现在美军不但强调物资消耗要限量,而
且重新修改出版的《作战纲要》中,还明确规定对战损物资装备必须回收、
修复和利用。海湾战争中,美军对消灭各类目标都明确规定了物资消耗,特
别是弹药消耗标准。对此,我军应从实际出发,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以条
令的形式颁布各类物资的消耗标准,使物资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战时,
根据作战任务需要与物资保障的可能,规定主要作战物资的消耗标准,并建
立一套贯彻执行消耗限额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便使有限的战争资源在
战争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六)开辟全方位的多元化物资筹措渠道
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量大,速度快,补充要求急。要对作战部队实施不
间断的物资保障,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开辟全方位的多元化物资筹措渠道,才
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前线军队作战所需要的物资。
1.国家的综合国力是获取战争物资的源泉
高技术战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表明,高技术战争实际上是交
战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抗与竞赛。谁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谁就能力战争提供
所需的物资,并持久地支持战争,进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争的胜利。
反之,将会丧失战争主动权导致失败。因此,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战争的基
本的物质基础,是获取战争物资的源泉。这一点,我们可从海湾战争美伊两
国的物资保障的经验教训中得到进一步地证实。
从国防工业生产能力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生产国。它生产的武
器装备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性能好,质量高。在海湾战争期间,又有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沙特等一些工业发达或经济实力强的国
家的大力支持,这是美国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美军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的重要
原因之一。而伊拉克在战前虽然是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但它的国
防工业生产能力是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他所拥有的比较先进的T-72坦
克,米格-23、米格-29和“幻影”式战斗机,以及“飞鱼”式空对舰导弹
等武器装备,大部分是原苏联和法国提供或出售的,本国还没有形成生产能
力。伊拉克大量进口武器装备,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库空虚,债台高筑。
据报道,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后,他的外债高达700多亿美元。战后伊拉克
为巩固和发展其地区强国的需要,继续推行了发展军火、称雄中东的计划,
从而使财政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二是进口武器装备从表面看加强了本国的
实力,而实际上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对外依赖关系。越是现代化的武器,在技
术、资金和人员方面就越依赖武器供应国。在这种情况下,既没有财力支持,
又受到国际经济制裁的伊拉克,也就失去了继续进口武器装备的能力和条
件。已经买来的武器装备,在战争中损坏一个就少一个,除了拆件维修之外,
别无它法。
从物资动员能力看,美国的物资动员能力是很强的。美军紧急出兵海湾,
尽管事先有一些准备,但由于临时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需求,仍有大量的
武器装备和物资需要紧急筹措。为此,美国政府动员国家的有关企业紧急为
部队生产。到1990年11月底,仅陆军就与民间企业签订了2000份合同,其
中既有生产坦克、直升机、导弹、发电机零配件、民装、食品、生活用品的,
也有改进武器系统的。美军沙漠作战所需的许多装备物资,如防化服、沙漠
作战服、夜视器材、无火焰加热器等都是紧急采购的。据报道,自1990年8
月中旬以后,美军为紧急采购各种物资共花费了450亿美元,其中仅特殊食
品一项就花费了147亿美元,伊拉克的物资动员能力是很有限的。要生产,
不是缺少原材料,就是工厂被炸毁;要订购,不是没有支付能力,就是没有
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物资匮乏是很自然的。
从科技水平看,美国是当今科技水平最先进的大国。它在海湾战争中所
显示的高技术,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指挥自动化技术。在驻海湾美
军司令部里,安装着一套C3I系统,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军事情报、战场进展
情况、攻击目标、兵员调动等,随时都能显示在主控制台的大型荧光屏上。
庞大后勤供应也是由计算机系统控制。前线各部队的武器装备的调拨和物资
库存,能在几分钟内计算得一清二楚。第二,空间情报网技术,在海湾上空
的不同轨道上运行着美国发射的卫星数十颗。有的能在15公里高空分辨出在
地面上10厘米大的物体,有的能通过发射雷达波探明隐藏在地下1米深的设
施,有的能收录电子信号,并鉴别其特征、确定来源主位等。这些卫星可以
把伊军的兵力部署、军事基地、兵工厂、导弹发射等了解得十分清楚。第三,
电子战技术。这主要是美军通过使用几十架电子战飞机和设在沙特的功率强
大的发射机,发出的高频电子干扰波,使伊拉克的雷达荧光屏上一片雪花,
操作人员成了“盲人”,根本无法发现多国部队飞入伊领空的上千架飞机和
巡航导弹。第四,智能武器装备技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部署了许多在冷
战期间耗资5000亿美元研制的各种智能武器,其中有“战斧”
··式巡航导弹、“爱国者”式导弹、“哈姆”式导弹、“麻雀”式导
弹等。这些导弹虽然性能和先进程度不同,但都有能综合处理信息的探测和
制导装置,攻击命中率极高。这些都是伊拉克望尘莫及的。伊拉克在军事科
技方面,除了已经使用的“飞毛腿”导弹和尚未使用的化学武器对美军有一
定的威胁外,其他均不足取。
从资源条件看。美国和伊拉克差距很大。仅以维持军队生存的重要资源
——粮食为例,美国是世界上长期出口粮食的大国,而伊拉克则是长期靠进
口粮食度日。军队缺少了粮食,何以会有战斗力!
总之,美国的综合国力使其从物资上支持战争的能力,远远超过伊拉克。
这是美国物资保障充裕和伊军物资保障匮乏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我军技术落后,我
军作战物资的来源主要在前方,除给养之外,武器装备和弹药等物资主要靠
缴获,取之于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们有了统一的政权,作战物资由主
要靠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靠国家后方供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军武器
装备的逐步高技术化,物资消耗越来越大,因而对后方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军装备的逐步改善,
后勤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过去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对后勤依赖还不算
大。现在不同了,无论是军需给养、武器弹药、装备器材,都得靠强大的后
方供应”①。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
实力,为高技术战争组织实施不间断地物资保障奠定物质基础。尤其是像我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0-121页。
国这样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10多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战时没有强大的
综合国力作后盾,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援上是不现实的。我们立足点应该在
以国家综合实力为基础的同时,尽量争取外援,而不依赖外援。
2.就地就近筹措和争取友好国家援助
就地就近筹措和争取友好国家的援助,是高技术战争物资筹措的重要方
式和物资来源的重要渠道。只要在条件可能时,凡在战区和作战地域可以筹
措到物资,尽量就地解决,以减少战略战役后方的前送任务。同时,还应开
展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和外交活动,尽量争取有关国家的援助,以弥补国内
某些物资供应的不足。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为扩大物资筹措来源,满足保
障需要,除动员本国的物资生产能力和动用本国的物资储备外,还进行了就
地就近筹措,要求盟国帮助,接受有关国家支援。在兵力向海湾集结的最初
阶段,由于兵力集结来得突然,要求集结兵力的时间短、速度快、数量大,
致使美军后勤部门难以从本土及时组织所需物资的有效保障。为此,他们不
得不依靠沙特及巴林、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供应;饮用水的保障,也是主要
靠沙特的海水淡化厂供应。同时美军还同沙特、巴林、阿联酋、卡塔尔等一
些海湾国家的公司、商人签订了许多合同,采购了水果、食品、帐篷,租用
了大量的民用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卡车等。在弹药保障上,美军除了调
运国内的储备外,还从西欧、西班牙、菲律宾、南朝鲜等军事基地就近调剂。
为了准备对付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的威胁,美军接受了德国给美国驻海湾部
队提供的10辆“狐狸”式化学武器检测车和20辆反化学武器坦克。最为突
出是运输装备的筹措。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总共动用了
1200多辆重型装备运输车。除一部分重型装备运输车来自陆军外,其余的均
来自其他渠道,包括前华约成员国的运输车,以及从美国卡车工业部门租用
的运输车。其他国家为驻沙特的联军总共提供了4000多辆卡车,包括重型装
备运输车、平板载重车、低厢货车、运水车、油罐车、冷藏车和拖车,这等
于节省了67个美国陆军卡车连的运输力量。美军从这一做法中获得了很大好
处。首先,筹措快、供应快,取用方便,有利于适应部队快速行动的需要。
其次,经济实惠,可以减少或省去许多装卸、运输以及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
不测事件的麻烦,并可节约一定费用。
就地就近筹措物资和争取有关国家支援,建立在仔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活动。海湾战争爆发以前,美国对沙特
及海湾国家战时可能提供燃油的数量、质量、品种和提供淡水的能力,对欧
洲国家可能提供部分先进武器装备的基本情况,甚至市场行情都了解得一清
二楚。比如美军要求德国提供支援的“狐狸”式化学武器检测车和反化学武
器坦克,就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从英国购买的7.2万套S10
型防毒面具、MARKIV型分体式防化服和从德国购进的可洗涤的分体式防化
服,也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装备,不仅性能好,而且穿着舒适凉快。
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有效地从就地就近筹措和接受支援中获得大批适用的作
战物资,战前应该过细地脚踏实地地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务必做到胸中有数。
3.充分修旧利废和利用战场缴获
充分修旧利废,是解决物资来源不可忽视的环节。实践证明,把许多丢
弃在战场的物资收集起来加以利用,是节省物资,减少后方前送的重要措施。
尤其把战损的武器装备及时在战场修复,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物资器材、减少
后方供应,而且还可及时恢复部队战斗力。以色列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
将大量战损坦克、装甲车及时修复,恢复部队战斗力的经验,就是最有力的
例证。
尽管由于高技术武器的发展,使充分利用缴获物资的可能性在减小,但
利用缴获仍不失为解决物资来源的渠道之一。尤其是一些通用生活物资、运
输飞机、车辆、船只、军械等通用装备,还是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充分
使用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将叙利亚军队丢弃在戈兰高地的800
辆坦克修复后,提供部队使用,不仅解决了以军后方武器装备供应不足的燃
眉之急,节省了大量经费,而且对恢复以军的战斗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改革我军物资筹措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物资筹措机制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社会性质为我军依靠国家计划分配和地方
支援获取物资提供了保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逐步建立,我军长期以来由依据国家计划分配到通过市场获取物资的转
变,需要在筹措观念、筹措方式方法及手段各方面实行改革。
(1)正确处理国家分配与市场筹措的关系。军用物资筹措的发展趋势,
从长远看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但在近期内还必然依靠
国家计划分配这个主渠道,并积极地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解决
计划分配筹措遇到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与有关部门、企业单位密切供
求关系,保证国家计划指标的落实。
(2)加强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
市场信息,分析和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以便作出正确的采购决策。根据我国
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市场调查的预测,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售货单
位、商品质量、服务水平,应选择信守合同、交货及时、售后服务好的供货
单位,和性能可靠、操作方便、节省能源、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的物资,
二是价格和费用,查清商品的统一价、浮动价、协议价和地区、批量、质量
差价,选择价格便宜的物资。三是流通服务情况,尽可能选择流通总费用比
较少的供货单位和运输方法。四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及其趋势,以确定要筹
措的某种物资是军内加工还是市场采购,是购置还是租赁,是购新还利旧,
是多购还是少购,等等。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市场调查和预测是一项长期的
任务,应持之以恒。要像美军海运局对世界船运市场和美军空运司令部对世
界空运业的行情,长期跟踪调查那样,久而久之,就会了解市场,驾驭全局,
为正确决策服务。
(3)正确运用市场手段,首先,要学会运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调节
商品生产和供求关系的杠杆。市场上商品交换的过程,就是价值实现的过程。
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价格,由于各种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价值上下
浮动较慢,这就造成同样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商品,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的同一
时间,也会有多种不同的价格。作为物资筹措者,就要学会选择物美价廉的
商品。另外,价值规律的一个派生物是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多是围绕价格和
质量进行的。作为物资筹措者,要学会运用这一竞争机制,审时度势地购买
物美价廉的商品。对于大型设备的订购,可以采用招标投标形式,通过同类
厂家的竞争,获得理想的效益。其次,正确运用经济法规。采购物资的过程,
就是与有关经济组织发生经济联系的过程,必然要产生一定的经济法律关
系,因而会受到经济法规的制约和保护。如果不按有关经济法规办事,不仅
谈不上利用市场机制提高采购效益,还可能使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因此,作
为物资筹措者,一定要在利用市场的同时,学习一些有关经济合同方面的知
识,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采取灵活的物资筹措方式。在一个时期内,我军物资筹措主要的方
式有以下几种:
计划订购。计划订购是军队后勤有关业务部门根据国家物资管理机关的
物资分配指标,通过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订货或通过国家管理机关的直接调
拨获取物资的活动。这部分物资主要有武器装备、主要原材料、特殊燃料及
部分重要的机电设备等。
合同订购。合同订购是利用国内市场通过与供货单位签订合同的形式获
取物资。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筹措到的大部分物资,主要是依靠物资部门
通过生产厂家或商业集团公司签订合同的办法采购的。这是非计划物资获取
的重要方式。
国外订购。国外订购是指军队后勤有关部门根据外汇资金的可能,通过
国家对外贸易渠道,进口国外产品,以保证军队各项建设需要的一种供需衔
接方式。由于国外订购一般由军内或地方持有外贸许可证的机关代理谈判,
所以这种供需衔接方式属于间接衔接方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自力更生
方针的指导下,利用有限的外汇,有计划、有选择地进口急需物资,有利于
缩短我军物资供应与经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促进我军现代化建设。
物资协作。军队的物资协作是指在国家计划和军队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由军队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由地方支付产品而建立的物资供应关系。根
据物资协作的计划管理程度,物资可划分为国家指令性计划物资的协作和国
家非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协作。国家指令性计划物资的协作,要经过国家
物资分配主管部门的批准,并在国家计划指标内进行;国家非指令性计划分
配物资的协作,由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自由确立协作对象、内容和规
模,并报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备案)即可实施。
生产自给。生产自给是指军办企业生产物资,满足军内需要的一种获取
物资的方式。军队组织生产自给,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家分配的不足,减轻国
家的负担,保证和促进军队建设。生产自给要在国家建设的大局下行动,不
与国家经济建设争原料,不与民争利。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军内使用和储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