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a 发帖数: 10208 | 1 “现在微博上的少了,大家都玩微信了。”在北京读大学的万勇,是个深度互联网用户
。迷上微信的,不只万勇一个。2013年年初,在两周岁生日前夕,微信用户突破3亿,
并持续井喷增长,业界观点甚至认为到2013年年底,微信用户数将突破5亿。
与此同时,微博的日子却似乎并不怎么好过。有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的二季度到
四季度,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了近40%。腾讯2013年一季度财报也显示,腾讯微
博的日均活跃账户已经从8700万的最高点下降为8100万,财报对其描述也寥寥数语带过
。两相对比,不少人都犯起了嘀咕:微博过气了吗?
微博风光不再?
时间回到2009年8月,新浪启动微博测试,引爆了全民微博热。随后的2010年成为
了业内眼中的微博发展元年。这一年,微博站点数猛增了417%,从年初的17家增长到12
月的88家。微博访客数全年的增长率达到259.5%,在2010年12月微博行业访客数突破1
亿大关。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2010年,新浪的一句广告
词道出了众多微博用户的心声。万勇回顾当年朋友们的微博热,仍旧感慨不已:“逢人
就问:开微博了没?互粉吧!”地铁上,饭桌旁,拿着手机不停刷微博的人随处可见。
甚至有时评者惊呼:“我被微博包围了!”
网民对微博的热捧,让微博成为2010年中国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
2011年,微博继续了大发展的势头。2011年我国网民在各网站注册的微博账号约8
亿个,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约为2亿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
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超过200%。
微博风光无限的同时,微信正在悄悄崛起。2011年1月21日,微信推出。2012年3月
底,微信用户破1亿,历经433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不到6个月。
而走到2012年的微博,增速却开始减缓。即使是微博中的翘楚新浪微博,也同样面
临增长放缓的压力。全球最大的网民行为分析机构之一GlobalWebIndex称,2012年,新
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了40%。
当然,从新浪公开的数据来看,微博的热度似乎还比较旺盛。新浪CEO曹国伟在
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公布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介绍说,2012年12月,新浪微博日活跃用户
数达到4620万,微博用户数与活跃用户数保持稳定增长。
不过,曹国伟也坦言,2012年第四季度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在微博上花的时间出
现了下降,新浪认为这主要是由来自移动端社交通讯应用如微信的竞争所导致。
不可否认的是,微博这个曾经全民追捧的时髦产品,其风头正被移动互联网产品中
的“新星”微信抢去。
个中原因几何?
微博的今天让人联想到昔日的开心网。开心网于2008年3月开办上线后,凭借“朋
友买卖”、“争车位”、“种菜”等游戏组件受到了白领用户群体的热捧。随后,开心
网注册用户成功突破1亿大关,平均每月超过5000万活跃用户登录。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用户对社交游戏的热度下降,开心网惨遭滑铁卢。从2010年初
开始的一年半时间里,开心网每日用户失去量约为65%。到今天,开心网已渐渐淡出网
民的视线。
人们不禁要问:微博会是下一个开心网吗?微博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微信的竞争是重要的外部原因。正如万勇所说,用微信的时间多了,玩微博的时间
自然就少了。曹国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承认,“从用户停留时间看,微信已对微博造
成了威胁。”
不过,也有关专家表示,微博和微信两者的属性有很大不同,微博媒体属性更强,
微信通讯及社交属性更强,两者正面竞争并不明显。《福布斯》杂志在今年2月刊文指
出,微博来自腾讯的竞争被过度夸大。这两个平台具有互补的功能,能够共存。
在五季咨询合伙人、IT评论人洪波看来,微博热度下降,产品自身的原因才是最主
要的:“过去一段时间,新浪微博在产品、用户体验方面的创新一直比较少,更多的是
在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
“最初微博界面很清爽,看名人大V们发微博、自己还能评论转发,感觉很过瘾,
但现在感觉微博上的垃圾信息越来越多了。”万勇曾经是十足的“微博控”,如今他已
开始对微博感到厌倦,“现在要从微博上获取及时有效的内容越来越难了。”
如今一打开微博,名人、大V的“段子语录”、“社会事件”和“热点爆料”等占
据了主要界面,再有就是很多人晒生活中各种琐事,“内容单调重复”,万勇说,“就
一个感觉,没意思”,而且界面也越来越臃肿,满版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现在我只
是隔三岔五偶尔上去看看有没有好友私信。”
除了创新不足,过度商业化也是导致用户对微博的黏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洪波认为
,新浪微博在改进产品、增强用户黏性方面有许多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反而过多地去考
虑商业利益,而这种商业利益往往又以损害用户体验为代价,比如说,插入的广告。
“微博的广告太烦人了。”资深微博用户方宇抱怨道,今年以来,他突然发现微博
页面上出现了不少自己并没有关注的企业官微的广告,比如“XX结婚网”、“XX精品购
物”,还无法强行屏蔽和删除。而且,微博里总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营销账号发的广告
,“要么是卖服装的要么是卖减肥药的”。
后来方宇看新闻才知道,这是新浪推出的“信息流置顶推广”广告系统。“被这样
强制别人看广告,感觉不太舒服。”方宇愤愤地说。
方宇的广告“噩梦”并没有到此结束。今年4月底,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的消息
公布后,他发现,在自己微博个人页面的右侧、微博页面底部,甚至页面微博中间,时
不时地总会出现一些淘宝的广告推广栏。让他更不快的是,他在淘宝上浏览过凉鞋后,
在微博看到的淘宝的广告就都和凉鞋相关。方宇说,“感觉自己的隐私被商业化利用了
,很不爽。”
在洪波看来,微博急于商业化,是新浪管理者面临投资者压力不得不为之举,但他
强调,用户才是核心,有了用户,才有了未来的商业。如果连用户都留不住,那未来的
商业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如何常葆风光?
开心网红火两三年,风头就被后起之秀微博抢去;微博兴盛了两三年,风头又被新
锐产品微信抢走。有评论人士将其戏称为“江山代有新品出,各领风骚两三年”。
对此,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闫小佳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这很正常,互联网产品
的迭代周期,确实很短。”
闫小佳表示,“创新产业一直在发展,新的模式层出不穷,谁也不能说微信就是社
交的终点站,新陈代谢很正常,假如说明年微博这种模式死了,也不足为奇,因为产业
还是在继续发展,新陈代谢是永远在进行着的,不会停下来。”
洪波也认为,再好的产品也会有风光不再的时候,也会遇到天花板。
在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看来,这个天花板的高度是由产品的目标用户的属性决定
的:博客的用户需要能够成篇地写文章,核心用户达到一两亿就很难增长了;微博门槛
低了很多,但也需要一定的写作编辑能力,核心用户大概三五亿;微信更简单,会说话
就行,十亿级的目标用户都是可能的。
虽然互联网产品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天花板,但洪波也强调,“好的产品的天花板可
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比如说,Facebook已超过11亿用户,还在继续发展。
如何让天花板尽可能地高,让产品保持更长时间的兴盛?洪波认为,首要的是不断
创新,为用户提供持续的新鲜体验。洪波指出,QQ之所以能保持14年长盛不衰,就在于
不断改进产品、不断地更新功能、不断地服务用户。“今天的QQ跟14年前推出的QQ已经
太不一样了,用户也不一样,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你必须提升自己才能跟得
上用户需求的改变。”
其次,谨慎商业化、更关注产品本身。在互联网世界里,成功的产品不少,昙花一
现的更多。浮躁、功利让许多网络新贵半路折戟。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
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直言,对商业化过于关注、过于急功近利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一个
弊病。
“赚钱本身无可非议,但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首先要追求的应是服务好用户,赚钱
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洪波表示。在这方面,国外的Facebook、Twitter更为谨慎
,用洪波的话来讲,“感觉不是那么商业,不是那么急迫。”
国内也有做的不错的例子,比如微信。也许是吸取了微博的“前车之鉴”,微信在
商业化上显得格外小心翼翼。曾几何时,微信经常推送腾讯产品的广告条,影响用户体
验。在内部会议上,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要求控制这类推广。“目前在微信中基本看
不到这类推广了。”被称为“微信之父”的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在接受本报采访
时反复强调,“即使我们要走商业化尝试,也会在保证用户体验为第一的基础上来做。”
今年6月5日,在腾讯“把脉”沙龙上,微信产品总监曾鸣也明确表示微信公众平台
“不是一个纯粹的营销工具”,并坦言微信要解决获得信息与信息过载的平衡。
专注于产品,专注于用户体验,这正是洪波看好未来微信发展的地方。微信能否打
破“风光不过两三年”的怪圈?令人期待,这个问号,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天涯社区:
天涯社区,创办于1999年3月,是一个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自1999年的
创立到2009年微博的横空出世,一直吸引着数以千万网民的注意力达10年之久。
从2010年开始,天涯社区昔日的风光一去不复返,颓势却暴露无遗。这个号称国内
最成熟、最活跃的社区,虽然已经走到了自己的第14个年头,但其注册用户也仅有7600
多万,同时在线人数也就维持在100万左右。相形之下,2009年上线的新浪微博,其注
册用户已超过5亿。
网易聊天室:
聊天室是中国最早的在线互动方式之一。网上聊天室曾是38.8%的网民最常使用的
网络服务之一。网易是国内最早提供聊天室服务的网站之一,最高峰值时,数万人同时
在线聊天,曾创下了55476个聊天室同时使用的辉煌战绩。
到2008年,网易聊天室同时在线人数已经不足5000人。2008年11月1日,网易聊天
室停止运营。聊天室时代终结。
开心网:
作为国内一度最为成功的社交网站,开心网经历过最疯狂的成长奇迹,创办仅仅一
年多,用户即超过6000万,并且凭借“偷菜”、“停车”等游戏让数千万的都市白领乐
此不疲。
从2010年底开始,随着微博的风生水起,遭遇流量下滑和人气锐减已经是国内社交
网站不争的事实,开心网的境遇则格外明显。用户活跃度下降、页面浏览量下滑始终得
不到抑制。
博客网:
原名博客中国,是2002年8月成立的知识门户网站。2003年底,博客网已经成为全
球中文第一博客网站。
在创建之后的3年内,博客中国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网站流量始终保持每月超过
30%的增长,全球排名也一度飙升到60多位。
微博出现以后,博客网也毫无悬念地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张意轩 岳小乔)
互联网产品王朝更替的逻辑
互联网产品来来往往,会经常给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感——当然也有刻薄
者会说,贵圈真乱。就看最近几年,2010年是微博元年,2011年是微信元年,2012年又
有人说是自媒体元年。往远了说,还依次有博客元年,视频元年,社交网络元年……城
头变幻元年旗。
即使在全世界的创新策源地美国,似乎也没看到这么频繁的改朝换代。那里新产品
年年有、月月有,但真要说一个产品、一个趋势取代另一个产品成为注意力中心,一般
都要经历好几年。雅虎上个世纪末上市成为明星、开创“门户时代”,一直到2004年
Google上市,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出了第一大广告主的风光;在Google之后,Facebook
崛起、Twitter横空出世、Pinterest惊艳四方,但每个产品的之间都有两年三年的时间
间隔。
在中国之所以冒出这么多元年来,跟两个因素有关。其一,中国互联网大多在模仿
美国互联网,有所谓的“后发优势”。人家做搜索引擎,用了五年探索出“关键词广告
是可以赚钱的”,国内一个只做了两年的搜索引擎也可以马上上马关键词广告;
Facebook被证明比Twitter的广告价值要大,国内的新浪微博马上就可以转向,说我们
不止是媒体,还要做社区、做社交网络。一句话,跟随的总会少走些弯路。
其二,祖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必也正名乎”的要求,一个新产品要推出来,在营
销上必须给个名目,比如XX杀手、XX革命、XX元年什么的。所以,无论是营销需要还是
市场氛围,确会给人一种年年有新产品、岁岁有新风潮的印象。
也正是由于技术上和设计上的不足,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很容易被超越。新浪微博火
了两年,却在微信出来后活跃度下降,是因为产品体验不佳、营销大号泛滥,导致用户
转向更为私密和真实的微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