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e**********6 发帖数: 85 | 1 一直有人憧憬人性利他的美好社会,认为人人利他的社会才是“君子国”。其实只是想
当然,没有细思量,只想到别人都会来利自己,而没想到自己也需要去利别人--自己正
是别人的他,如自己不去利别人,别人又怎么会来利自己呢?如人不需要利,另当别论
;但人作为生命是需要利的,与其每个人拐弯抹角让别人来利,还不如每个人直接自己
利自己--“我”性自利,道理很简单,节能!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承认主流经济学也是一个理论体系,那它的微观基础是什么呢?不
是价值,不是博弈,也非别的什么,毫无疑问是且只是人性。放广了说,人文社会科学
真正的微观基础也都是对人性的设定。经济学的人性设定即众所周知的“经济人”,借
用法国经济学家亨利·勒帕日话来讲,“经济人”假设是进行一切经济分析的基础。
亚当·斯密虽被誉为“经济学之父”,《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尽管也存在对“
经济人”的描述,但的确找不到“经济人”的概念。据考证,约翰·穆勒在1836年所写
的《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这门学问的哲学方法》被视为“经济人”的最初出典,文中
写道:“政治经济学预设了一个对人的任意定义,把人看作必然是在现有知识水平上以
最少劳动和最小生理节制获取最多必需品、享受和奢侈品。”
按穆勒对“经济人”的界定,不外乎三大点:自利、理性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理性有画
蛇添足之嫌,因为它包含在自利之内,称“经济人”自利就不必再言“经济人”理性,
因为自利有强弱高低,原本就已是选择和算计,属于地道的理性;要不然,人怎么知自
、更何以利己呢?简言之,“经济人”就是两个基本点:1.人是自利的;2.人追求效用
最大化。
人是自利的,这一点毫无疑义,正如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坦言:“毫无疑问,每
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说句实在话,人不自利,“我”不关心“我”,还关
心谁?!谁还关心?!不妨用反证法来一下:假设存在一个毫不利己而专门利人的人,
那他利谁呢?这是他每时每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若对对方有一个选择的话,他凭什么
标准来对对方作出判定呢?能定一个标准的人必定有“我”,必须自利,这与他的毫不
利己而专门利人矛盾。
也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所有的人都毫不利己而专门利人,而非某一个人或某一批人
毫不利己而专门利人。如果是这样,所谓的毫不利己而专门利人就是人心中的利。即是
说,如果所有人都利他,那利他即自利--这与所有的人都毫不利人而专门利己的社会没
任何两样,而完全一个样:所有的人都利他的社会和所有的人都利己的社会实质上是同
一个社会。
一直有人憧憬人性利他的美好社会,认为人人利他的社会才是“君子国”。其实只是想
当然,没有细思量,只想到别人都会来利自己,而没想到自己也需要去利别人--自己正
是别人的他,如自己不去利别人,别人又怎么会来利自己呢?如人不需要利,另当别论
;但人作为生命是需要利的,与其每个人拐弯抹角让别人来利,还不如每个人直接自己
利自己--“我”性自利,道理很简单,节能!
这并非否认仁人志士的存在,相反,从人性自利可推断出如何识别真正的仁人志士,那
就是不自封,以别人和社会的认同为据。如单方面从动机来判定一个人是否仁人志士,
仁人志士会很容易被人冒充,甚至最后全社会认贼作父。不论一个人怎么自认为崇高无
私,如何代表真理、正义和公道,乃至如何爱念天下苍生,在别人还没有理解和认同之
前,就只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一切就只是这个人的私利。
一部分人把自利等同于“经济人”,大谬不然,“经济人”真正区别于人的特质是在第
二点,所谓追求效用最大化,主要表现为追求财富最大化,即在财富上自利。应该说,
穆勒对“经济人”的定义重点正在这一点,他解释说,“有一些特定的人类事务,其主
要的公认目的就是获取财富”。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如马克思所批判的“商品拜物教”
泛滥成灾,原因也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皆成为“经济人”,不得不追求财富最大化。
可追求财富最大化与常识存在明显冲突。在江苏华西村口,有碑铭刻着吴仁宝先生一句
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如此素朴的道理,谁不明白?谁能反对?人的物质需要和享受的确极其有限,因为
人的身体原本极其有限,就是浑身长嘴吃不停,也只有一个胃去容纳和消化。穆勒在他
那篇最初提出“经济人”的论文中明确写道:“没有一个政治经济学家会如此荒谬地认
为人类事实上如此,但这种假设是这门科学研究的必要方法。”理论的确少不了假设,
可为什么要假设一个与事实明显冲突的“经济人”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