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r*********l 发帖数: 130 | 1 影视和小说中,凡是引用古诗词的,绝大部份都是来源于中小学课本;情感驿站类,一
说到乡愁就有人必然联系到余光中(的诗),碰到这种情况我有时觉得吃了只苍蝇一样
恶心,我的乡愁不管有多卑微它都是我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专属于我的情绪,就不
能多一点现代的、多样性的乡愁让我免于思考,慵懒地沉浸进去?
请允许我把话题暂时跑偏,英国肥皂剧《人人都爱雷蒙德》中,雷蒙德的一个长辈
逝世,雷蒙德在做悼词时说,对于往事要用“删除法”,删掉哪些让人不愉快的,剩下
的就是都是美好回忆,可能并非所有的人都看过《人人都爱雷蒙德》,但是绝大多数人
在想念家乡的时候,却会下意识地使用“删除法”,只会记住哪些值得怀念的事,只会
思念哪些值得思念的人。
从时间上来说,乡愁其实是一种奢侈的玩意,古代并没有乡愁这种东西,或者说乡
愁并不如现代一样凸显,他们把乡愁叫做桑梓之情,桑梓之情比乡愁多了些道德之蕴含
,“乡愿德之贼也”批判的是为了“造福”父老乡亲可以适当地践踏规则、法律甚至正
义的“潜规则”;现代人也没有乡愁这种东西,现代人讲究的是“心安处即是吾乡”,
这句话其实说得非常无可奈何,桑梓之情和乡愁存在的前是故乡不变或变化很小,在这
个激烈变迁的时代,假如你很多年不回家,再回到家乡的时候说不定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比如我就有一次回家时在高速出口找不到村庄方位,当家乡都已物不是人也非的时候
,乡愁的绳子如何能找到拴系的地方?所以说乡愁只存在于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过渡时期
,来源于乡村生活的缓慢和城市的快节奏间的差异。
从观念上来说,乡愁同样奢侈。也许、可能、大概,现代最能找到乡愁的地方是英
国的乡村,原因是英国一直是个重传统的国家,是越来越全球化的现代发达国家中的一
个日趋保守的另类,之所要用如此不敢肯定的语气,是因为我并没真正到过英国的乡村
去奢侈乡愁。有种生存的矛盾自古就一直存在,到现在越演越激烈,那就是乡村之中人
与人的矛盾冲突相对会简单、粗糙些,而在人潮拥挤的都市中,人的生存、生活碰撞会
更频繁和激烈,更容易心理受伤,包括显伤的隐伤,也包括大伤和小伤,这些伤超出了
“删除法”的疗效,人们自然而然地向往乡村的宁静。
从某些方面来说,乡村是传统、停滞、保守和落后的代名词,人们在现代都市中接
受了最先进的文化、习俗和理念,认为可以俯视乡村了,但是人们必须悲哀地承认,在
对人性之恶的防备上整体上人类一直以来都是被动的,看起来精明、文明、先进的城市
人总总会在走过头后重新把目光对准乡村,来审视自己因匆忙、疏忽、麻痹甚至放纵而
犯下的方向性的大错,远的有文艺复兴重新对古希腊文明的挖掘,近的有所谓“国学”
的兴起,有起源于对传统追溯的“哈韩”和追看韩剧。乡村其实应该去放养,乡村是最
适合自治的地方,一群有荣誉感、足够自律的人,生活的最主要目的是让自己和群体活
得更自由、更有幸福感,这才是我的乡村梦,不知道会不会变成国家梦,地球梦?令人
难过的是,我们实际上和这个梦渐行渐远。
绕了一圈让我们再回到余光中,我认为《乡愁》中对母亲的思念算不得纯粹的乡愁
,用亲情来表达更准确、更直接。乡愁是一段停留在家乡的不成功的初恋,是偶尔的村
里长辈的不求回报的照顾,是埋藏在心底的自己都发现不了的对邻家大哥、小妹的艾慕
,是光屁股小孩一起玩泥巴的无邪时光,总之乡愁就是故乡的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看
起来一钱不值,可你总也无法割舍的东西;是当你累了、倦了或是寂寞难眠的时候,用
来滋润心灵治疗创伤的东西;是一种沉默无声的召唤,但现实却有一万个理由阻止你去
寻找乡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