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hysics版 -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追忆在林家翘先生身边的日子
相关主题
著名科学家林家翘逝世classical mechanics 都有哪些比较权威的conference?
《大家》栏目关于林家翘先生一期的文字稿敞篷不怕雨 (转载)
一元三次代数方程当今物理学还有什么世界难题?
请帮忙翻译成英文:星系“雪花”映照下的新人类文明陈十一课题组关于可压缩湍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第四篇了)
生和死意味着什么?(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论文)24岁的“哈佛教授、博导”究竟都做了什么?
谁能到wiki上帮我下个层流-湍流的说明:P恩格斯《反杜林论》旧序
概率公理化和超玄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有哪位熟悉physics of fluids这个杂志申搞的速度吗? (转载)何祚庥最新学术报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林先生话题: 林家翘话题: 蛋白质话题: 折叠话题: 理论
进入Phys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n
发帖数: 13
1
[转载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5086-653075.html
2013年1月13日,农历的腊月初二,传统三九的第六天,在经历了近30年来最冷的冬天
后,北京城一片萧瑟,挥之不去的雾霾笼罩着这个古老都城的上空。
这天是星期天,上午9点50分,收到短信,得知林先生于凌晨4:50分走了。虽然我知道
林先生已经住院一个多月了,但是突然间收到这个消息,仍然心头一紧,一种空落落的
感觉涌上心头。遥望着窗外阴暗的天空,我思绪万千,眼前不断浮现出在这位温文尔雅
的长者面前讨论学术问题、聆听教诲的情景。
我是2005年7月留在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工作的。记得当时中心还暂时在理学院西
配楼,林先生在那里有一间办公室,里间是他日常工作的地方,外面是秘书靳力女士办
公桌。在中心每周四下午的讨论会上,当时中心主任谢定裕先生跟大家谈起林先生和学
生之间的讨论内容,我了解到林先生倡导的蛋白质结构理论研究。这是一个新奇而又充
满诱惑力的研究领域,对于固体力学出身的我来说,生物学简直就是一座笼罩在浓雾之
中的大山,然而林先生提出的蛋白质折叠随机过程和统计热力学方法,让我眼前一亮,
仿佛透过迷雾看到了一条蜿蜒崎岖的小径,通向遥远的山顶。我下决心从头学起,通过
数学、物理和力学理论方法探寻蛋白质折叠这个自然问题的解答。这也是林先生一直提
倡的“应用数学”精神吧。
林先生每周二上午9:30左右跟我们有一个固定讨论的时间,在第一次和林先生的讨论
中,我向他请教为什么他要选择蛋白质折叠问题作为他一生当中第三个重要学术方向?
此前,我了解到林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是流体湍流理论的大师,他对科学研究具
有独到的眼界,在流体力学领域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之后,上世纪60年代,他又带领学
生徐遐生开创了盘状星系旋臂理论,震动了国际天体物理学界。徐遐生此后也成为蜚声
国际的天体物理学大师,并出任新竹清华大学校长。林先生回到清华后,致力于推动应
用数学在蛋白质结构折叠问题中的发展,开始了他又一次重要转折。我记得林先生回答
的相当简洁,原来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曾跟不同领域的学者讨论未来的研究发展
方向,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新当选的校长也是生物学家。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林
先生认为蛋白质折叠问题是应用数学在生物领域最具潜力的突破口。
在后来与林先生的深入讨论后,我了解到更深一层的科学原因。其实,林先生已经洞悉
了蛋白质结构折叠问题背后自然规律的端倪。他认为蛋白质具有不同尺度的结构,能量
在不同尺度之间传递分布的规律与湍流涡旋的“能量级串”(energy cascade)有异曲同
工之妙,更为重要的是,蛋白质折叠和湍流现象都是随机过程。自然界不同现象背后往
往受相同规律支配,发现这个统一的规律,这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从湍流理论到
星系旋臂理论,林先生已经成功实现了一次不同领域间相同数学规律的探寻,而经历了
近70年的科学探索,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科学眼光,他又一次信心十足的选定
了最具科学前景的方向。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门外汉,一步一步接近了蛋白质结构折叠理论
的殿堂。林先生虽然已经是耄耋之年,但仍然笔耕不辍,他几乎每天都要在书房自己的
计算机上撰写文稿,记录自己最新的进展。我们跟林先生一起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基础文
献,他把自己的文稿发给大家,共同逐段阅读文献,讨论细节。他的那本文献上写满了
英文笔记,重要段落下面都用记号笔画上下划线,并在重要页面贴着粘贴笔记纸。我最
感慨的是每次讨论他都直接要大家打开某一页,阅读某一段的某一句,他甚至知道这句
话在这一页的哪个位置。讲到精妙之处,林先生总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引导我们窥
得科学的精髓。超强的记忆力来自毫不懈怠的精神,对学术的追求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
重要的部分,不论是年轻时代还是年届九旬,他都以一种严谨执着的态度探寻着自然界
的奥秘。难道这种单纯而又深厚的科学精神不正是今日中国科学界迷失已久的“赛先生
”吗?
学术研究者最忌讳的就是转换研究方向,在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和坚持学术讨论之后,虽
然我有一年多没有发表任何文章,但是心中已经对蛋白质折叠问题有了信心,我对林先
生提出的理论框架和方向也逐渐清晰了。2006年9月,在经过跟林先生反复讨论和认真
准备后,我在中心做了第一个关于蛋白质折叠谱理论的学术报告“Analysis of
Correlation Function Spectrum”,各位老师和同学的讨论使这次报告很成功,来自
中科院的欧阳老师和周老师提出的建议和鼓励也使我倍受鼓舞。
谈到做学术报告,我不得不提起另一个感受。林先生常常会参加中心学生的学术报告,
常年坚持不懈,即使是他后来行动不便时,依然经常坐着轮椅来中心小会议室参加报告
会。跟林先生一起听报告会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不用担心听不懂报告内容。一般人的经验
是,学术水平越高的报告越听不懂,甚至有部分报告人以内容艰深晦涩为水平高的象征
。但是跟林先生听报告却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学术大师的交流风格,那就是我们常
说的“深入浅出”,甚至是入门学者都可以毫不费力的听懂。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报告
才能达到林先生的要求,慢慢地,我逐渐领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被徐遐生先生称为“
必须对自己诚实,不能欺骗自己”的精神。学生们往往会担心报告内容被认为太简单,
因此而引用许多连自己也不清楚的概念和理论,试图以此提高报告的水平。然而,如果
报告过程中存在疑点和疏漏,林先生就会马上说:“那里不太清楚,你可不可以再解释
一下?”在林先生看来,报告的逻辑和条理是十分重要的,过于注重细节就会陷于混乱
不清的“困局”。在我跟随林先生参加多次报告后,我暗暗检讨自己的学术报告,许多
以往被掩盖的缺点问题跃然纸上,我既感到惭愧,也为自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术素养
而欣喜。
2006年春,林先生90岁生日来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应用数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
会暨林家翘教授90华诞庆祝会”。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港台地区及大陆等地的著
名科学家和友好人士参加研讨会并共庆林家翘先生90岁生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研讨
会并致辞。我有幸为大会出版的论文集《FRONTIERS OF APPLIED MATHEMATICS》承担具
体编辑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阅读了林先生早年发表的论文和专著,进一步了解了林
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成就。他论文中严谨的数学推导和缜密的理论分析使一个个复杂的自
然难题迎刃而解,仿佛是庄子笔下的“庖丁”,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时,他总能深入
了解事物客观规律,运用数学的功力纯熟神妙,得心应手。就像林先生的老师冯?卡门
所说:“林家翘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对科学问题的深刻分析、对数学方法和手段的广博
学识以及对物理和工程问题敏锐感知力的非凡结合,这令我印象深刻”。
2007年至2008年,我离开清华出国访问,依然选择蛋白质结构理论作为研究方向。在离
开中心的日子里,我一直通过电子邮件跟中心联系,向林先生汇报我的最新进展。在访
问结束之后,我立刻回到中心,在经历了三年多的研究之后,我对林先生提出的理论有
了新的了解,开始着手撰写相关论文。其中一篇《蛋白质结构折叠的统计热力学基础―
主要非共价作用的统计热力学原理》的文章,在跟林先生讨论过程中,林先生亲自动
笔修改段落,并要我认真修改英文摘要。这篇文章三易其稿,在林先生的严格要求和悉
心指导下,文章终于在《力学进展》发表。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从林家翘教授身上
学到最多的,就是凡事都用高标准来要求。 在徐遐生教授撰写的回忆录中,他曾提到
“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常常都会想要混过去,但到他面前是行不通的,他要求的是精
确,甚至写文章时,他都要求我们要字斟句酌,去看看这个字是不是最好。”通过自己
的亲身体验,我深有同感。
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是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大师及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他早在
1962年就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在中国接受大学教育并成功跻身于世界顶尖科学家中,
林先生是继吴健雄(1958年当选)和陈省身(1961年当选)之后,第三位当选的华人院士
。1972年 – 1974年,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协会(SIAM)推选林家翘为协会主席,以肯定
他在应用数学领域理论及应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迄今为止,林家翘仍然是该组织历
史上唯一一位华裔数学家主席。他一生推崇“交叉、创新、综合”,在流体、天体物理
和生物物理领域都勇于探索,开创新道路。
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他为人却十分平易近人。在一般人印象中,这样高不可攀
的科学家一定是气势如虹,曲高和寡。然而,凡是跟林先生接触的人,没有不赞叹他彬
彬有礼、和蔼可亲的,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林先生生活极其简朴,在我跟林先生
讨论的日子里,有许多次都是从10点钟谈到中午12点,他家里的保姆会来告诉林先生该
吃饭了。我曾有几次好奇的询问吃什么饭,一问才得知是普通的米饭、面条这类,并无
特殊高档食品。林先生在中心的这些年来,我也没有看到他添置什么新高档衣物,一套
灰呢子西服,一顶厚绒鸭舌帽就是他常年的穿戴。林先生平时居住在清华园照澜院附近
,生活低调,除了到中心来参加学术讨论和体检身体,很少出门或者接受采访。然而,
他经常看报纸,十分关心国家的建设和清华的科研、教学发展,常常跟我们谈起他的思
考和忧虑。
有人说真正丰满的人性应该是谦卑而高贵的,善良而坚强的,真诚而智慧的,潇洒而宽
容的,克制而又自在的,平易而淡然却不能掩饰他的才华横溢。在与林家翘先生相处的
日子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君子如玉”,林家翘先生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九十七年前,在北京城大井胡同的三进四合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九十七年后,一
位世纪老人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清华园里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时刻。让我们以最衷心的
祝福为林家翘先生送行。
孙卫涛
2013年1月14日傍晚
于清华园科学馆
h********0
发帖数: 12056
2
读起来有点肉麻,中国科学会不会因此就不发展了?
p*******5
发帖数: 6446
3
还好啦,人死为大。我读过一个资深院士的回忆录,读完以后你才知道肉麻两个字怎么
写。

【在 h********0 的大作中提到】
: 读起来有点肉麻,中国科学会不会因此就不发展了?
1 (共1页)
进入Phys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何祚庥最新学术报告生和死意味着什么?(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论文)
求一篇review,谢谢!谁能到wiki上帮我下个层流-湍流的说明:P
请教两个光学会议概率公理化和超玄论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追忆在林家翘先生身边的日子有哪位熟悉physics of fluids这个杂志申搞的速度吗? (转载)
著名科学家林家翘逝世classical mechanics 都有哪些比较权威的conference?
《大家》栏目关于林家翘先生一期的文字稿敞篷不怕雨 (转载)
一元三次代数方程当今物理学还有什么世界难题?
请帮忙翻译成英文:星系“雪花”映照下的新人类文明陈十一课题组关于可压缩湍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第四篇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林先生话题: 林家翘话题: 蛋白质话题: 折叠话题: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