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 发帖数: 75 | 1 这个版难得可以找个理由胡侃的,不能就这么算了。呵呵
再提起梁宽风格。在前面梁宽同学口是心非地、强掩笑容地认
为自己“也没什么”,在这样强烈的暗示下,积极配合
地继续拍一拍,于人于己,推而广之,于整个诗歌版事业
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说实在,梁宽诗让我看到了文字的另外一个功能:自慰。
很多毛人看到这里就奸笑了。不对啊,不是那个意思啊,
这里是诗歌版,不是下面那个版。
在此以前读了不少诗,有很多认识但总体来说是觉得,凡
认真的文字,必然与娱乐无关。而写诗则自然是需要认真
的态度的。你可以写很搞笑的评论啦,小说啦,剧本啦,
都没有问题,但不可能凑成一篇搞笑的诗。因为这个东西
就是需要你在几行字里面造出一个意境来,而众所周知,
搞笑不是认真的意境。这个道理就像骡子不能生育一样明白浅显。
所以我也一直悲哀地觉得,诗歌是很无聊的。出于个人
天性,我对任何没有娱乐性的东西总是缺乏耐心,(而且十
分不敬)。诗要么就是腰杆笔直坐在讲台上的老师,要么
就是随时准备给你一刀的铜锣湾黑社会恶少,要么就是上窜
下跳的猫,天知道我多么讨厌猫!
所以说来说去,诗,不funny哪。
梁宽的诗让我开始觉得,原来诗人可 |
f*x 发帖数: 196 | 2 所谓诗歌,大家都知道是情绪的渲泄,既然如此,那么其表现的
内容最多的当然不是大喜就是大悲了。前者比如:却看妻子愁何
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后者比如:鬓须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
人--真的好惨。
但是又不尽然。从来好诗就很少有直露无遗的。宋朝人就发现,写
诗要“曲”。怎么“曲”?不能单纯的大喜或者大悲,而要悲中有喜,
悲喜结合。诗最忌讳让读者一揽无余,如果朦胧一点,读者读的时候
迷魂转向,自然让他悲就悲,让他喜就喜,忽喜忽悲,能不说你诗写
得好吗?这道理其实和李大师说法是一样的。
具体结合RG的诗歌来说,之所以你读上去觉得“没什么”,但是“又很
有意思”,就是其中的悲和喜被互相包裹,虽然你心里感受到了,眼中
却看不到。比如他这句:
那些本来应该在诗歌里采莲的姑娘
现在安静地坐在学堂
这句的骨子里是很悲的。因为那些本来应该在诗歌里采莲的姑娘,没有很
动感地坐在我的腿上。任何词句,中间包含了“姑娘”,“安静”之类的
词汇,就开始刺激读者的想象,开始引发读者回忆自己的失恋/初恋历史。
而这句话又充满着一种欣喜的快感,一种顿悟的升华,一种旁观者的解脱,
一种客
【在 v****h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版难得可以找个理由胡侃的,不能就这么算了。呵呵 : 再提起梁宽风格。在前面梁宽同学口是心非地、强掩笑容地认 : 为自己“也没什么”,在这样强烈的暗示下,积极配合 : 地继续拍一拍,于人于己,推而广之,于整个诗歌版事业 : 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 说实在,梁宽诗让我看到了文字的另外一个功能:自慰。 : 很多毛人看到这里就奸笑了。不对啊,不是那个意思啊, : 这里是诗歌版,不是下面那个版。 : 在此以前读了不少诗,有很多认识但总体来说是觉得,凡 : 认真的文字,必然与娱乐无关。而写诗则自然是需要认真
|
v****h 发帖数: 75 | 3 高!然而...... :-)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不同意你的举证啊。其实有
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太直露不能称其为诗。当
然也有大师把这个也运用自如的,那就不算简单的直
露。比如你说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
这两句直指人心,岂可易于? 为什么却看的是“妻子”
而不是邻人,朋友之类呢?原来吾人乍逢喜事,欢悦
满怀,实难抑止。最先共享欢乐的难道不是自己最亲
最近之人么?何况妻子之愁一扫而空,则己之欢乐更
不可言表!(试想如果邻人兴高采烈,就算天大的好
事,与己有何相干?:-) )此其所以为老杜,此其所以
为名句也。所以我说,直露不是错,用不好直露才是
糟糕。
【在 f*x 的大作中提到】 : 所谓诗歌,大家都知道是情绪的渲泄,既然如此,那么其表现的 : 内容最多的当然不是大喜就是大悲了。前者比如:却看妻子愁何 : 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后者比如:鬓须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 : 人--真的好惨。 : 但是又不尽然。从来好诗就很少有直露无遗的。宋朝人就发现,写 : 诗要“曲”。怎么“曲”?不能单纯的大喜或者大悲,而要悲中有喜, : 悲喜结合。诗最忌讳让读者一揽无余,如果朦胧一点,读者读的时候 : 迷魂转向,自然让他悲就悲,让他喜就喜,忽喜忽悲,能不说你诗写 : 得好吗?这道理其实和李大师说法是一样的。 : 具体结合RG的诗歌来说,之所以你读上去觉得“没什么”,但是“又很
|
v****h 发帖数: 75 | 4
嗯。我的看法大体与你一致。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我看来,梁宽诗歌
里面的痛苦和欢乐都是非常模糊的。也许你把它看成一种诗人故意的
曲折 而创造的悲欣交融的境界。我却不是这么看。我宁可把它们看
成
是梁宽本人生活的写照。正如我前面提出的,我以前所读到的诗歌的
情感都十分锐利,令我不爽。呵呵(无论作者的技巧是否娴熟,表达
是否曲折,是否“悲欣交融”)--即使是“二重奏”,也是锐利的
二重奏。
而模糊与锐利正是平凡人和诗人的分野--就像某人把诗人和众生分
开一样。
虽然我坚持认为诗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为了表明区别,权且这
么一说吧。
所谓诗人云者,乃是在平常人所粗心忽略处,仍能体察感受进而表述
成句。此正
是我称为“锐利”的特质。我之所以阿谀梁宽风格,就是惊喜地发现
梁宽能够
保持锐利地同时,过一种模糊地生活。也就是说,敏锐的观察仍然
被保留者,但相应可能出现的极端的生活却被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或者从来就没有取得过)。
【在 f*x 的大作中提到】 : 所谓诗歌,大家都知道是情绪的渲泄,既然如此,那么其表现的 : 内容最多的当然不是大喜就是大悲了。前者比如:却看妻子愁何 : 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后者比如:鬓须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 : 人--真的好惨。 : 但是又不尽然。从来好诗就很少有直露无遗的。宋朝人就发现,写 : 诗要“曲”。怎么“曲”?不能单纯的大喜或者大悲,而要悲中有喜, : 悲喜结合。诗最忌讳让读者一揽无余,如果朦胧一点,读者读的时候 : 迷魂转向,自然让他悲就悲,让他喜就喜,忽喜忽悲,能不说你诗写 : 得好吗?这道理其实和李大师说法是一样的。 : 具体结合RG的诗歌来说,之所以你读上去觉得“没什么”,但是“又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