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r***e 发帖数: 10135 | 1 一边是农民工子女不能入学,一边是公立中学要开国际班
http://bjwb.bjd.com.cn/html/2011-01/18/content_360476.htm
北京晚报
两会上的教育话题
编者按
为了解决入园难,幼儿园扩招在所难免,那么伴随而来的幼儿师资短缺问题又该如何
解决?幼儿教育该不该纳入义务教育?小升初实行免试电脑派位,但是择校现象的出现
又对小升初的公平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那么恢复小升初考试是否可行?广受流动人口
关注的外地孩子在京高考能否实现?如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公办高中该
不该为立志出国读大学的孩子“开小灶”……
这些困扰教育领域的难题,同样是正在举行的北京两会上的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这些问题是否有解,让我们听听代表委员们的看法。
关键词:小升初
考试与否不是关键
■市政协委员、史家小学校长王欢——
任何考试都会加重负担,现在小升初的问题不是“是否该恢复考试”的问题,而是社
会心态的问题。
现在北京市的小学使用的教材有好几套,如果恢复考试,很难把握出题的标准。中国
的应试教育实行了上千年,一张考卷就能左右教学方向。如果小升初恢复考试依据教材
出题,那么各小学可能要给孩子同时上几套教材的课,无疑将更加重学生的负担;如果
不按教材出题,老师们教学会觉得无所适从,孩子们仍然要去上各种训练班。
目前小升初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综合评定学习,例如看最后三年的成绩,
参考三年级、五年级的教学质量抽测,将三好生作为推优标准等,这样的评价方向是正
确的。现在小升初的推优比例也在扩大,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这些都是升学制度
的进步。现在需要调整的不是升学途径,而是家长和整个社会的心态。
■市人大代表吴健——
吴健也不赞同恢复小升初考试。她说,既然我们已经在小升初的道路上探索了多年,
要想再改回去就很不容易了。很多人认为小升初就近入学有碍公平,一些学校借机收取
高额赞助费,一些家长通过关系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但实际上,如果恢复考试的话
,也会带来另外一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针对孩子自身发展的。“我们的教
育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喜好和特长来确定对他们的培养方向,举个最
简单的例子,社会总是呼吁说取消小学奥数课,但我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本身在奥数方
面有天赋,而且他自己也喜欢这门课程,那就应该积极挖掘他在这方面的潜力,把他培
养成专业人才。”
吴健建议,各中学在录取学生时,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你在奥数方面有
优势,我在文艺方面有特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如果又回归到考试这种原
始的选拔方式,那所有的学生都要被逼着学习同样的课程,考试也要考同样的科目,这
就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而且加重了他们的课业负担,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而现在的小升初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之所以饱受诟病,根源不在于是否考试,而是因
为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这几年北京市一直在向教育均衡化的目标努力,虽然这个过程
艰难而缓慢,但总归会逐步实现。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不建议纳入义务教育
■市政协委员、棉花胡同幼儿园
园长李建丽——
目前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时机尚不成熟。
学前一年还是学前三年都应该接受教育?两三岁的孩子是否应该要求他们必须接受教
育?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从社会资源承载力方面看,现在并不是将幼儿教育纳
入义务教育的最好时机。目前北京已经出现入园难、师资缺乏问题,如果这时候再规定
所有孩子必须入园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更严重的资源短缺。
关键词:幼儿师资
吸纳非学前教育毕业生入职
■市政协委员李建丽——
在幼儿园改扩建以及扩班之后,幼儿师资不足是目前北京急需解决的问题。北京市学
前教育学院制定了北京未来五年幼儿园干部、教师培养计划:特级教师20名、市级骨干
教师、学科带头人100名、中学高级教师200名,名师工作室50个,信息化基地10个,特
殊儿童教育基地60个。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落实。
目前本市的幼儿教师师资来源不足,缺口很大。2011年各大中专院校(包括首师大、
联大、汇佳职业学校、中华女子学院、青年政治学院)学前专业的毕业生为945人,而
2011年幼儿园需要的教师数量为1190人,即使这些毕业生全部入职,还不能满足总需求
量的50%。
另外,幼儿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也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制
度不健全、教师工资待遇和福利难以保障,都影响师资的建设。从北京幼儿教师的整体
情况看,有编制的教师比例小,无编制的教师比例大,在民办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教师身份不明确,工资待遇没保障,流动性很大。
同时,目前北京没有制定专项幼儿园教师评优、评先以及高级职称评聘等考核办法、
指标体系、评定标准和激励机制,难以促进幼儿园教师可持续发展。
李建丽建议,改革北京学前教育学院和相关的大专院校学前专业课程设置,加大对学
前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结合幼儿园发展实际,设置除专业理论外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培
养课程,如美术、音乐、舞蹈、英语、计算机,以及卫生保健知识,以适应幼儿园发展
和用人需要。
同时,教委应制定解决幼儿园教师短缺的应急人事政策,吸纳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
具有较高学历、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非学前教育大学毕业生,经过培训入职幼儿园。
此外,要加强学前教育立法,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公办园编制应足额配置
,民办园应给予一定比例的教师编制。目前幼儿教师评聘是归在小学系列中的,但幼儿
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小学教师不同,不应该用相同的标准来评聘。要建立专项的幼儿园教
师评优及幼儿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独立开展幼儿教师评聘工作,使幼儿教师从小学系列
中分离出来。 (下转39版)
关键词:异地高考
可对持5年以上绿卡者放开
去年年底,有万名外地家长联名要求允许自己的孩子在北京参加高考。政协委员们认
为,这其实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人口问题。近几年北京人口激增,带来了一系列后
续问题——教育、交通、医疗等等。
■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教委新闻发言人李燕玲——
对于高考是否放开,需要慎重考虑。任何地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在做决策的时候,
必须考虑到资源的承载能力。近几年,北京对外来人口子女就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例如公办校接收外来子弟、外来人口子女小升初享受同城待遇等。由于优惠政策的出
台,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以前是父母到北京来工作,孩子跟着父母走;现在是父母为了
孩子来北京读书而调动工作,父母跟着孩子走。北京周边一些城市里很多建设得很好的
学校都没人上,孩子们纷纷奔向北京来享受优质教育。如果放开高考,人口问题势必进
一步加剧。
■市人大代表佟丽华——
很多外地人已经在京生活多年,他们也和北京人一样纳税,和北京人一样在为北京市
的城市发展做贡献,为什么就不能享受到北京市民应有的待遇呢?北京市这几年对他们
发放了一些北京工作居住证,也就是俗称的北京绿卡,但是据调研,这个北京绿卡并没
有为他们带来多少福利。佟丽华表示,目前对外地户籍的孩子放开高考的户籍还有一定
难度,但是最起码可以先给在北京工作5年以上、给北京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一部分持卡
人员解决孩子的高考问题。
关键词:教育均衡
设立示范校是教育的失误
■市政协副主席唐晓青——
国家设立重点校、示范校是教育的失误。现在很多学校都争着培养科学家、顶尖人才
,人们似乎忘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首先要培养的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在教育方面,西方国家有一些好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例如英国,所有的小学教师都
由地方政府聘任,老师不属于哪所学校。每位老师在一所学校教四年之后,必须轮换到
其他学校,这就避免了优质师资的不均衡。他们的教育观念是:学校培养的首先是一个
合格的“社会人”,因为一个孩子首先属于一个社会,他必须拥有作为公民的基本素质
,培养所谓的“顶尖人才”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市政协委员、东城区教工委书记蔡福全——
为促进教育均衡,东城原有的学校联盟将进一步深化,联盟方式将分为四种。一是同
一学段的学校结对,资源共享;二是同一学段内两所学校实行“大年级组制”,即一所
优质校和一所普通校联盟,两校相同的年级组实行“大年级组制”,统一师资、课程、
质量标准,老师混编,共同在两校任教,目前史家小学和东四七条小学一年级已经开始
进行这样的尝试,今后将有更多学校以这种方式结盟,这将成为均衡师资的一条捷径;
三是初中优质资源校与普通小学校“纵向联合”,促进中小学衔接共同发展;四是实行
“一长管两校”,即一位校长同时管理两所学校,例如二中与二中分校、西中街小学与
北新桥小学,这种方式将使两校的深度联盟更加容易操作。这四种联盟方式预计3至5年
将见成效。
关键词:教育投入
教育经费应加大省级统筹
■市政协委员刘占良——
提议加大省级政府对教育财政的统筹。对学校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
现在北京的规定是“义务教育经费由区县负责”,但是各区县的财政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这必然会造成各区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有很大差别。这种财政方式不利于教育的均衡。
因此建议加大省级政府对教育财政的统筹,使财政情况较弱的区县同样有资金来发展教
育。
关键词:教师流动
建“教学联合体”促流动
■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教委新闻发言人李燕玲——
西城区教委将在南片(原宣武区)发展“教学联合体”,促进教育均衡化。
李燕玲介绍,目前要进行大规模的教师流动条件尚不成熟,因为老师和学校捆绑的因
素太多。要解决教育均衡问题,可以采用一些变相的方式,西城区计划将“学校发展联
合体”在南片进行推广。
2007 年西城区以9所北京市市级高中示范校为龙头,37所学校组建成9个“学校发展
联合体”,联合体内资源共享、经验互借。“学校发展联合体”以高中示范校为核心,
每所示范校与2至5所普通校形成一个联合体。联合体内,学校可根据各自特点交流学校
的管理经验,开展校际间教研组集体备课及课堂教学观摩等,并且要求示范校发挥其各
种资源优势,在联合体内实现共享。对于联合体的活动,西城区教委中教科将定期进行
监督评价,并及时总结交流各联合体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联合体按照学校层次和“
左邻右舍”的地理方位划分。
此前原宣武区没有“联合体”形式,今年西城将在原宣武区组建“学校发展联合体”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
关键词:国际班
该不该为少部分学生“开小灶”
■市政协委员籍之伟——
公办中学不应该举办国际班。现在北京很多示范高中办起了国际班,入班的学生瞄准
的是国外高校,很多学生甚至不参加国内高考。籍委员认为,这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
占用。现在很多学生确实有出国读大学的需求,他们要参加国外的考试,要上补习班,
常常会因此影响正常教学。学校建立国际班,是出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升学需求。但是北
京地区的优质中学资源不是过剩,而是紧缺。公办学校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支持,是所有
纳税人的付出,所以公办校的任务是完成正常的中学教学计划,除非学校是培养公派留
学生,否则不应举办国际班。学生的多种升学需求,应该由民办教育机构承担,而不应
该由公办校承担。
去年籍之伟的提案得到市教委和相关学校的答复。学校认为:凡是考上的学生学校都
有责任培养成合格的毕业生,而办国际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也是教育国际化
的新方向。市教委表示,目前对公办校办国际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办学标准,因此对
这些学校无法进行督导。
籍之伟委员今年再次提出这项提案,他认为,公办校办国际班问题是一个社会导向问
题,希望今年提出之后,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市政协委员、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袁爱俊——
与籍之伟观点不同,袁爱俊认为,学校不应该只考虑国家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更应该
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式不是太多样了,而是太单一了,而人
才的培养是需要多种途径的。
“我们学校的国际班,是将考入学校后有出国意愿的学生们集中起来授课,这样做是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使这些学生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国际班学生的
课业安排与普通班是不同的。国际班每年招收30人,但实际实验中学每年考到国外高校
的学生远不止这个数字,并且逐年增加。去年考入国外高校的近90人。这说明,即使我
们不办国际班,学生仍然是要出国的,这就是教育需求。”
“我们国家需要培养国际型人才,国际型人才应该怎么培养?举个例子,国外很多高
校的NGO组织与政府有合作,他们的学生可以进入政府部门实习。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
外籍学生,同样可以争取实习机会。如果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这些政府机构有实习经历,
那么他们的国际视野肯定可以得到扩展。”
对于中学办国际班,袁爱俊认为,用国家的财政培养国家的人才,无可厚非。
本报记者李莉 代丽丽J063 J205 |
|
|
|
|
|